CN114401489B - 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1489B
CN114401489B CN202111613376.6A CN202111613376A CN114401489B CN 114401489 B CN114401489 B CN 114401489B CN 202111613376 A CN202111613376 A CN 202111613376A CN 114401489 B CN114401489 B CN 114401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user
line
determining
sl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33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1489A (zh
Inventor
安新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133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1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1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1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提高用户感知定位的准确性。该方法包括: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多个沿线小区,根据多个接入至少一个沿线小区的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确定出多个行驶在目标线路上的车辆中的第二用户,若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中任一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满足预设指标阈值条件,则确定任一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根据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该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高铁专网是专门用于覆盖高铁线路的网络,由于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快、车体损耗大等原因,因此LTE高铁专网的无线环境复杂,容易出现时延长、丢包率高等问题,最终造成用户感知体验差。
在传统路测方法中,测试人员携带无线信号测试设备乘坐高铁、火车等交通工具,沿着目标线路进行测试,采集该目标线路中部分位置点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Quality,RSRQ)等信息,从而评估出目标线路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然而传统路测方法中乘车耗时较长,导致用户感知定位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提高用户感知定位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
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所述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其中,所述现网小区为当前网络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小区,所述沿线小区表示覆盖所述目标线路的小区;
根据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第二用户,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为接入至少一个沿线小区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二用户为行驶在所述目标线路上的车辆中的用户,每个切片信息包括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和用户感知指标,所述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占用的沿线小区,所述用户感知指标用于指示网络通信质量;
若所述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中任一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满足预设指标阈值条件,则确定所述任一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包括:
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第一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测试数据;
若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在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插入第二轨迹点,获得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轨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轨迹点的经度为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经度的平均值,所述第二轨迹点的纬度为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纬度的平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所述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包括:
确定任一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之间的多个距离;
若所述多个距离中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将所述任一现网小区确定为所述多个沿线小区中的一个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第二用户,包括:
根据每个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确定任一第一用户的多个切片信息中多个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其中,所述小区编号是根据所述目标线路的方向对所述多个沿线小区进行编号后获得的;
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确定所述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
若所述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目标线路的方向相同,则确定所述任一第一用户为所述多个第二用户中的一个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包括:
确定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所述切片起始时间之前的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切片信息、以及所述切片起始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切片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二小区编号、以及所述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小区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包括如下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一区编号、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均相同,则将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三映射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三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若所述第一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三映射点、以及所述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一映射点,将所述第一映射点和所述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一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之间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若所述第一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相同,所述第二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三映射点、以及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二映射点,将所述第二映射点和所述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二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以及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基于相邻两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进行聚类,获得多个簇;
根据每个簇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确定每个簇的处理优先级,其中,所述处理优先级表示对网络通信质量进行调整的优先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感知定位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
小区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所述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其中,所述现网小区为当前网络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小区,所述沿线小区表示覆盖所述目标线路的小区;
用户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第二用户,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为接入至少一个沿线小区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二用户为行驶在所述目标线路上的车辆中的用户,每个切片信息包括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和用户感知指标,所述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占用的沿线小区,所述用户感知指标用于指示网络通信质量;
定位模块,用于若所述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中任一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满足预设指标阈值条件,则确定所述任一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
所述定位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第一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测试数据;
若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在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插入第二轨迹点,获得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轨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轨迹点的经度为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经度的平均值,所述第二轨迹点的纬度为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纬度的平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小区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任一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之间的多个距离;
若所述多个距离中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将所述任一现网小区确定为所述多个沿线小区中的一个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确定任一第一用户的多个切片信息中多个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其中,所述小区编号是根据所述目标线路的方向对所述多个沿线小区进行编号后获得的;
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确定所述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
若所述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目标线路的方向相同,则确定所述任一第一用户为所述多个第二用户中的一个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所述切片起始时间之前的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切片信息、以及所述切片起始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切片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二小区编号、以及所述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小区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一区编号、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均相同,则将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三映射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三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若所述第一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三映射点、以及所述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一映射点,将所述第一映射点和所述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一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之间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若所述第一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相同,所述第二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三映射点、以及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二映射点,将所述第二映射点和所述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二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聚类模块,所述聚类模块用于:
在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后,基于相邻两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进行聚类,获得多个簇;
根据每个簇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确定每个簇的处理优先级,其中,所述处理优先级表示对网络通信质量进行调整的优先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线路轨迹数据中多个轨迹点的距离,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根据多个接入至少一个沿线小区的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行驶在目标线路上的车辆中的第二用户,若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中任一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满足预设指标阈值条件,则确定任一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根据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本申请可以基于线路轨迹数据、沿线小区及切片信息三类数据,可以快速定位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设备,相对节省用户感知定位的成本,无需进行反复路测,进一步提高用户感知定位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扇区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和多个轨迹点之间的距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类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类效果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感知定位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按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保护。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为了提高用户感知定位的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用户感知定位设备执行,该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通过终端或服务器实现,终端例如移动终端、固定终端或便携式终端,例如移动手机、站点、单元、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平板、互联网节点、通信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个人通信系统(PCS)设备、定位设备或者其任意组合,包括这些设备的配件和外设或者其任意组合。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但并不局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可以应用于LTE高铁专网中,也可以用于火车、动车等其他列车专网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本申请实施例除了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中,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制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等。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以用户感知定位设备执行用户感知方法为例进行介绍,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S101、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
用户感知定位设备获取目标线路的线路测试数据,该线路测试数据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第一轨迹点的经纬度,例如测试人员携带测试设备乘坐高铁,沿着京广深高铁线路,测试了京广深高铁线路中一些轨迹点的经纬度数据。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直接将多个第一轨迹点作为多个轨迹点,将该线路测试数据确定为目标线路的线路轨迹数据。
考虑到测试位置不同,获得的多个第一轨迹点之间的间隔可能较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感知定位设备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第一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测试数据之后,在距离较远的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插入第二轨迹点,获得完整的线路轨迹数据。
具体的,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检测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距离,若大于,则在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插入第二轨迹点,直到任意相邻两个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将多个第一轨迹点和多个第二轨迹点确定为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获得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轨迹数据。
其中,第二轨迹点的经度为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经度的平均值,第二轨迹点的纬度为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纬度的平均值。
例如,第二轨迹点的经纬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Pointlon=(Pbefore_dt_lon+Pafter_dt_lon)/2
Pointlat=(Pbefore_dt_lat+Pafter_dt_lat)/2
其中,Pointlon表示第二轨迹点的经度,Pointlat表示第二轨迹点的纬度,Pbefore_dt_lon和Pafter_dt_lon表示相邻两个轨迹点的经度,Pbefore_dt_lat和Pafter_dt_lat表示相邻两个轨迹点的纬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迭代插值法对该线路测试数据查漏补缺,获得目标线路上更多的轨迹点,提高多个轨迹点与目标线路之间的吻合程度,便于后续的数据使用,提高用户感知定位的准确性。
例如,线路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高铁线路名称 地市名称 测试方向 经度 纬度
京广深高铁 邯郸 由南向北 114.4556 36.11393
京广深高铁 邯郸 由南向北 114.4556 36.11399
京广深高铁 邯郸 由南向北 114.4556 36.11404
京广深高铁 邯郸 由南向北 114.4556 36.1141
京广深高铁 邯郸 由南向北 114.4556 36.11416
从表1可见,京广深高铁由南向北行驶经过邯郸时,依次经过了5个第一轨迹点,这5个第一轨迹点的经纬度数据分别是[114.4556,36.11393]、[114.4556,36.11399]、[114.4556,36.11404]、[114.4556,36.1141]、[114.4556,36.11416]。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线路的方向,对多个轨迹点进行编号,获得多个轨迹点的编号排序。
继续以表1的数据为例,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线路的方向,依次对表1中的这5个轨迹点进行编号,获得对应的5个轨迹编号分别为1、2、3、4、5,如表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表2是以未插入第二轨迹点,直接为5个第一轨迹点编号为例,实际上可以在插入第二轨迹点,获得多个轨迹点之后,再为每个轨迹点进行依次编号。
表2
S102、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
用户感知定位设备获取线路轨迹数据之后,可以确定任一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多个轨迹点之间的多个距离,根据多个距离中的最小距离,确定该任一现网小区是否为沿线小区。
其中,现网小区为当前网络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小区,例如LTE高铁专网中的所有小区。沿线小区表示覆盖目标线路的小区,例如覆盖京广深高铁线路的小区。一个基站下可以有多个扇区(即小区),每个扇区覆盖的方向及范围不同。
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扇区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一个基站200和基站200下的三个扇区(即小区),分别是第一扇区201、第二扇区202、第三扇区203,应当说明的是,图2是以一个基站覆盖三个扇区为例,实际上不限制扇区的数量。
例如,计算距离的公式如下:
其中,Disi,j表示第i个现网小区与第j个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和/>分别表示第i个现网小区的经度和纬度,/>和/>分别表示第j个轨迹点的经度和纬度,Distince表示距离函数。
进一步,用户感知定位设备获得多个距离之后,若多个距离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将任一现网小区确定为多个沿线小区中的一个小区。
例如,最小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第i个小区所在的基站到多个轨迹点的最小距离,Disi,j表示第i个小区所在的基站与第j个轨迹点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线路的方向,依次对多个沿线小区进行编号,获得多个沿线小区的编号。例如京广深高铁由南向北行驶,依次经过多个沿线小区,依次将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编号设置为1、2、3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将任一现网小区确定为多个沿线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之后,可以将最小距离对应的轨迹点确定为该任一现网小区的映射点。
例如,沿线小区的关键字段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请参照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和多个轨迹点之间的距离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目标线路301、第一小区所在的第一基站302和第二小区所在的第二基站303,每个圆圈表示一个轨迹点,箭头表示第一小区所在的第一基站302与6个轨迹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小区所在的第二基站303与6个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其中虚线箭头表示最小距离,虚线箭头指向的轨迹点就是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映射点。
S103、根据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第二用户。
具体的,多个第一用户为接入至少一个沿线小区的用户,换言之,多个第一用户是指接入沿线小区的所有用户。多个第二用户为行驶在目标线路上的车辆中的用户,例如针对高铁列车中的用户,第二用户又可以称为高铁用户。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通过用户感知平台接口获取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用户感知平台接口是指一个内部的系统平台(SEQ平台)接口,用户感知定位设备通过Telnet协议远程登录该平台后,通过SQL脚本提取相关用户的切片信息。
其中,每个切片信息包括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和用户感知指标,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包括运营商编码、基站标识和小区标识,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占用的沿线小区。ECGI为同一运营商内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是运营商编码、基站标识和小区标识的另外一种十六进制表示形式,例如46011133DB37表示运营商编码为46011,十六进制基站标识为133DB,对应的十进制基站标识为78811,十六进制小区标识为37,对应的十进制小区标识为55。
用户感知指标用于指示网络通信质量,用户感知指标包括MOS值、RTCP丢包率、RTP丢包率等。其中,MOS值是衡量通信系统语音质量的重要指标,0分代表最差的质量,5分为最高分。RTCP丢包率等于周期内的RTCP总丢包数与周期内的RTCP总包数之间的比值,RTP丢包率等于周期内的RTP总丢包数与周期内的RTP总包数之间的比值。
每个切片信息还可以包括切片起始时间和切片结束时间,例如某切片信息的字段信息如表4所示。
表4
其中,STARTTIME_MS与STARTTIME共同表示该切片信息的切片起始时间,例如该切片信息的切片起始时间为2021/9/23 8:23:00.110,ENDTIME_MS与STARTTIME共同表示该切片信息的切片结束时间,例如该切片信息的切片结束时间为2021/9/23 8:23:04.990。该切片信息的MOS值为3.219,RTCP丢包率为0、RTP丢包率为0。
用户感知定位设备获取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之后,根据每个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确定任一第一用户的多个切片信息中多个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根据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确定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若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与目标线路的方向相同,则确定任一第一用户为多个第二用户中的一个用户。
具体的,以一个用户为单位,例如将手机号码相同的切片信息确定为一个第一用户的多个切片信息,按照该第一用户的多个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排序,切片起始时间为表4中的STARTTIME+STARTTIME_MS,从而获得该第一用户接入的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的排序,继续参考表3,由于每个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与每个小区编号是对应的,因此可以获得该第一用户接入的沿线小区的小区编号的排序,小区编号是根据目标线路的方向对多个沿线小区进行编号后获得的。例如目标线路的方向为京广深高铁由南向北的方向,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编号依次设置为1、2、3、4、5等,若该第一用户接入的沿线小区的小区编号的排序为1、2、3、4,则确定该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与目标线路的方向相同,则确定该第一用户为第二用户(高铁用户)。
S104、若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中任一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满足预设指标阈值条件,则确定任一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
用户感知定位设备确定多个第二用户之后,可以获取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将每个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与预设指标阈值条件进行比较,确定每个切片信息是否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从而自动筛选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
具体的,用户感知指标有一个或多个,每个用户感知指标对应一个预设指标阈值条件,例如用户感知指标为RTCP丢包率,对应的预设指标阈值条件为大于5%,用户感知指标为RTP丢包率,对应的预设指标阈值条件为大于5%,用户感知指标为MOS值,对应的预设指标阈值条件为小于3.0。若一个切片信息包括多个用户感知指标,当多个用户感知指标均不满足对应的预设阈值条件时,则确定该切片信息不是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当多个用户感知指标中存在一个用户感知指标满足对应的预设阈值条件时,则确定该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例如RTCP丢包率大于5%或者RTP丢包率大于5%。
S105、根据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考虑到不同用户即使乘坐同一辆列车、处于在同一车厢内,由于乘坐位置的不同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同一个时刻接入的小区也可能不同,随着列车的移动,每个用户接入的小区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不同用户所接入的小区序列不同的现象。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之后,可以结合该感知差时刻前后阈值时间段内的小区序列,更准确地确定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具体的,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确定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该切片起始时间之前的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切片信息、以及该切片起始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切片信息。其中,切片起始时间为表4中的STARTTIME+STARTTIME_MS,例如2021/9/23 8:23:00.110,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根据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第一切片信息和第二切片信息,输出第二用户接入的沿线小区的切换链,切换链的表示形式为:
[第一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占用小区时长)->{[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占用小区时长)}->[第二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占用小区时长)。
其中,占用小区时长可以根据相邻两个切片信息的切片起始时间之差确定,记录占用小区时长是为了记录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小区序列的原始数据,便于回溯分析。
表5
请参照表5,其中,STARTTIME、STARTTIME_MS、ENDTIME_MS、MOS值、RTCP丢包率、RTP丢包率的含义请参照前文论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ENB表示基站标识,CELLID表示小区标识。业务数据是指包含用户感知指标的数据,例如MOS值、RTCP丢包率、RTP丢包率等,信令面数据是指不含用户感知指标的数据,仅是用户终端与网络内各网元之间保持交互的信令。
表5的第3行数据,其MOS值、RTCP丢包率、RTP丢包率均满足预设阈值条件,则该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其切片起始时间为2020-12-10 14:18:41,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均为10s,因此表5的第1、2行数据均为第一切片信息,表5的第4、5、6、7行数据均为第二切片信息。以第一个小区为例,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为[70318:49],其占用小区时长是根据2020-12-10 14:18:31和2020-12-10 14:18:33之间的差值得到的约2秒。以此类推,该第二用户接入的沿线小区的切换链如下:
[70318:49](2)->[70271:2](8)->{[70271:49](1)}->[554937:179](5)->[929936:53](3)->[70949:52](3)。
进一步,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一小区编号、第二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二小区编号、以及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三小区编号,根据第一区编号、第二小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具体的,根据第一区编号、第二小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是否相同,下面分三种情况分别介绍如何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第一种情况,第一区编号、第二小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均相同。
若第一区编号、第二小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均相同,则将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三映射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第三映射点表示与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例如,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经纬度可以表示为:
其中,和/>分别表示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celli的第三映射点的经度和纬度。
第二种情况,第一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不同。
若第一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第三映射点、以及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一映射点,此时无论第二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是否相同,直接将第一映射点和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第一映射点表示与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之间距离最近的轨迹点。第三映射点的含义请参照前文论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经纬度可以表示为:
其中,和/>分别表示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celli的第三映射点的经度和纬度。/>和/>分别表示第一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celli-1的第一映射点的经度和纬度。
第三种情况,若第一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相同,第二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不同。
若第一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相同,第二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第三映射点、以及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二映射点,将第二映射点和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第二映射点表示与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第三映射点的含义请参照前文论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经纬度可以表示为:
/>
其中,和/>分别表示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celli的第三映射点的经度和纬度。/>和/>分别表示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celli+1的第二映射点的经度和纬度。
请参照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目标线路401,目标线路401上的小黑点表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获得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基于相邻两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对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进行聚类,获得多个簇,根据每个簇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确定每个簇的处理优先级。其中,处理优先级表示对网络通信质量进行调整的优先级,簇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越多,则该簇的处理优先级越高。例如第一个簇有8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第二个簇有7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则第一个簇的处理优先级高于第二个簇的处理优先级。
实际上聚类方式有很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请参照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类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S501、获取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集合。
用户感知定位设备获得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可以按照预设顺序对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进行排序,进而获得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集合。
S502、对每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设置搜索标签SID和簇标签CID,并初始化为0。
SID表示是否以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为中心搜索过周围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SID的取值为0或1,0表示没有以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为中心搜索过周围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1表示已经以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为中心搜索过周围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簇标签CID用于唯一标识每个簇,CID可以用字母表示,例如A、B、C、D等,CID也可以用字母加数据的方式表示,例如A1、B2、C3、D4等。考虑到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可能较多,划分的簇的数量可能也较多,CID可以用搜索到每一个簇内的第一个位置点时的当前系统时间表示,具体以当前系统时间毫秒级字符串表示,CID格式为yyyymmddHHmissfffff,例如20210925083217112431,以避免出现编号重复和混淆的问题。
S503、从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集合中读取一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S504、判断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SID是否为0。
如果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SID为0,则执行S505。如果SID为1,则继续执行503,即读取下一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S505、以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为中心,搜索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将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SID修改为1,并按照S502中的CID格式设置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CID。然后以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为中心,搜索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预设距离范围例如以阈值R为半径的范围,将搜索到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CID设置为与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相同CID。
例如某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CID为20210923115102941857,以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为中心,搜索到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CID均为20210923115102941857。
S506、判断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所在簇的位置点数量是否增加。
若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所在簇的位置点数量增加,说明该簇尚未收敛,仍然存在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未被划分到该簇内,则继续执行S505,即继续搜索。
若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所在簇的位置点数量没有增加,则继续执行S503,即读取下一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S507、判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集合中是否存在未读取过的位置点。
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集合中存在未读取过的位置点,则继续执行S503,即读取下一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若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集合中不存在未读取过的位置点,说明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集合中的所有位置点都处理完了,则执行S508。
S508、输出每个簇的CID和每个簇内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
请参照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类效果的示意图,该图包括第一个簇601、第二个簇602、第三个簇603、第四个簇604、以及第五个簇605,第一个簇601的簇标签为20210923115103115090,第一个簇601包括3个用户感知差位置点。第二个簇602的簇标签为20210923115103110103,第二个簇602包括6个用户感知差位置点。第三个簇603的簇标签为20210923117102945830,第三个簇603包括7个用户感知差位置点。第四个簇604的簇标签为20210923115102947832,第四个簇604包括3个用户感知差位置点。第五个簇605的簇标签为20210923115102941857,第五个簇605包括4个用户感知差位置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进行聚类,实现了对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聚集度的划分,根据每个簇中的位置点的数量,可以更好的帮助测试人员明确每个簇的处理优先级,优先处理用户差的位置点数量较多的簇,优先调整该簇的网络通信质量,提升用户感知体验。
考虑到可能在多个簇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相同的情况,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感知定位设备获得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后,可以确定每个位置点发生感知差的频次,也就是所有第二用户在相同位置点发生感知差的次数之和。例如第二用户A在某位置点D发生感知差的次数为2次,第二用户B在该位置点D发生感知差的次数为4次,则该位置点D发生感知差的频次为6次。用户感知定位设备根据一个簇中所有位置点发生感知差的频次之和,确定每个簇的总频次,例如某个簇内有5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每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频次分别为:4、5、6、7、8次,该簇的总频次有30次。当多个簇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相同时,用户感知定位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簇的总频次确定这多个簇的处理优先级。例如,有两个簇均有5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第一个簇的总频次为10次,第二簇的总频次为8此,则第一个簇的处理优先级高于第二个簇的处理优先级。
以京沪高铁、京广深高铁、津保高铁3条高铁线路为例,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与传统路测方式的比较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其中,本申请输出问题点数是指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得到的用户感知差位置点的数量。路测问题点数是指采用传统路测方式得到的用户感知差位置点的数量。本申请包含的路测问题点数是指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得到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与采用传统路测方式得到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相同位置点的数量。涵盖比例指的是相同位置点的数量与采用传统路测方式得到的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之间的比值。
以津保高铁线路为例,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可以得到56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采用传统路测方式可以得到8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56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与8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中有6个相同位置点,涵盖比例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通过切片信息记录的用户感知指标例如RTCP丢包率、RTP丢包率、MOS值等,挖掘用户感知体验度,相较于传统路测方法中的RSRP、RSRQ等,能更好的反映用户实际感知情况,解决了传统路测方法中无法更好真实贴近用户感知的问题。且本申请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设备,相较于传统路测方法降低了网络优化成本。且本申请采用的数据资源类型少,仅基于线路轨迹数据、沿线小区和切片信息三类型数据,无需进行反复路测,无需过多的各类接口信令数据,实现对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快速定位,提高对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定位效率,有助于测试人员快速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后,对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网络通信质量进行调整优化,提升测试人员的优化工作效率,从而快速提高用户感知体验度。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复杂度低,无需过多的指标数据和复杂计算规则,能更好的应用于实际。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感知定位装置,该装置设置于前文论述的用户感知定位设备中。请参照图7,该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
小区识别模块702,用于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其中,现网小区为当前网络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小区,沿线小区表示覆盖目标线路的小区;
用户识别模块703,用于根据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第二用户,其中,多个第一用户为接入至少一个沿线小区的用户,多个第二用户为行驶在目标线路上的车辆中的用户,每个切片信息包括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和用户感知指标,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占用的沿线小区,用户感知指标用于指示网络通信质量;
定位模块704,用于若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中任一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满足预设指标阈值条件,则确定任一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
定位模块704,还用于根据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701具体用于:
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第一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测试数据;
若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在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插入第二轨迹点,获得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轨迹数据,其中,第二轨迹点的经度为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经度的平均值,第二轨迹点的纬度为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纬度的平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小区识别模块702具体用于:
确定任一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多个轨迹点之间的多个距离;
若多个距离中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将任一现网小区确定为多个沿线小区中的一个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识别模块703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确定任一第一用户的多个切片信息中多个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其中,小区编号是根据目标线路的方向对多个沿线小区进行编号后获得的;
根据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确定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
若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与目标线路的方向相同,则确定任一第一用户为多个第二用户中的一个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定位模块704具体用于:
确定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切片起始时间之前的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切片信息、以及切片起始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切片信息;
确定第一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一小区编号、第二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二小区编号、以及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三小区编号;
根据第一区编号、第二小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定位模块704具体用于执行如下中的一种:
若第一区编号、第二小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均相同,则将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三映射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第三映射点表示与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若第一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第三映射点、以及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一映射点,将第一映射点和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第一映射点表示与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之间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若第一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相同,第二区编号和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第三映射点、以及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二映射点,将第二映射点和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第二映射点表示与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聚类模块705,聚类模块705用于:
在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后,基于相邻两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对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进行聚类,获得多个簇;
根据每个簇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确定每个簇的处理优先级,其中,处理优先级表示对网络通信质量进行调整的优先级。
作为一种实施例,图7论述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因此,对于该装置的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装置的若干模块或子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来具体化。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前文论述的用户感知定位设备的功能,请参照图8,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8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801连接的存储器8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801与存储器8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8中是以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之间通过总线800连接为例。总线800在图8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总线80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或者,处理器801也可以称为控制器,对于名称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8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801通过执行存储器8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图1所述任一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处理器801还可以实现图7所示的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
其中,处理器801是该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该控制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数据,该装置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该装置进行整体监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8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8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8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8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存储器8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通过对处理器801进行设计编程,可以将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图1所示的用户感知定位的步骤。如何对处理器801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前文论述任一的用户感知定位方法。由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用户感知定位方法相似,因此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
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所述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其中,所述现网小区为当前网络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小区,所述沿线小区表示覆盖所述目标线路的小区;
根据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第二用户,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为接入至少一个沿线小区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二用户为行驶在所述目标线路上的车辆中的用户,每个切片信息包括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和用户感知指标,所述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占用的沿线小区,所述用户感知指标用于指示网络通信质量;
若所述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中任一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满足预设指标阈值条件,则确定所述任一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包括:
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第一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测试数据;
若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在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之间插入第二轨迹点,获得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经纬度的线路轨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轨迹点的经度为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经度的平均值,所述第二轨迹点的纬度为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轨迹点的纬度的平均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所述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包括:
确定任一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之间的多个距离;
若所述多个距离中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将所述任一现网小区确定为所述多个沿线小区中的一个小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第二用户,包括:
根据每个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确定任一第一用户的多个切片信息中多个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其中,所述小区编号是根据所述目标线路的方向对所述多个沿线小区进行编号后获得的;
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编号的排序,确定所述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
若所述任一第一用户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目标线路的方向相同,则确定所述任一第一用户为所述多个第二用户中的一个用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包括:
确定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切片起始时间、所述切片起始时间之前的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切片信息、以及所述切片起始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切片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二小区编号、以及所述任一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第三小区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包括如下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一小区编号、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均相同,则将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三映射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三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三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若所述第一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三映射点、以及所述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一映射点,将所述第一映射点和所述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一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一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之间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若所述第一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相同,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和所述第三小区编号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三映射点、以及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的第二映射点,将所述第二映射点和所述第三映射点连线的中点确定为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其中,所述第二映射点表示与所述第二小区编号对应的沿线小区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以及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所接入的多个沿线小区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序列,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基于相邻两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多个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进行聚类,获得多个簇;
根据每个簇中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的数量,确定每个簇的处理优先级,其中,所述处理优先级表示对网络通信质量进行调整的优先级。
8.一种用户感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括目标线路的多个轨迹点的线路轨迹数据;
小区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现网小区所在的基站与所述多个轨迹点的距离,从所述多个现网小区中确定出多个沿线小区,其中,所述现网小区为当前网络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小区,所述沿线小区表示覆盖所述目标线路的小区;
用户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第一用户的切片信息,从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中确定出多个第二用户,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用户为接入至少一个沿线小区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二用户为行驶在所述目标线路上的车辆中的用户,每个切片信息包括小区唯一识别标识和用户感知指标,所述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占用的沿线小区,所述用户感知指标用于指示网络通信质量;
定位模块,用于若所述多个第二用户的切片信息中任一切片信息的用户感知指标满足预设指标阈值条件,则确定所述任一切片信息为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
所述定位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差的切片信息中的小区唯一识别标识,确定用户感知差的位置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13376.6A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4401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3376.6A CN114401489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3376.6A CN114401489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489A CN114401489A (zh) 2022-04-26
CN114401489B true CN114401489B (zh) 2024-03-12

Family

ID=8122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3376.6A Active CN114401489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148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5450A (zh) * 2017-05-18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运行线路上的信号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260142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模拟路测数据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3316162A (zh) * 2021-05-19 2021-08-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连续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0142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模拟路测数据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7105450A (zh) * 2017-05-18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运行线路上的信号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316162A (zh) * 2021-05-19 2021-08-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连续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489A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6626B (zh)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7798557B (zh) 电子装置、基于lbs数据的服务场所推荐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7431896B (zh) 基于连接技术的无线覆盖验证
CN106658399B (zh)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CN110035388B (zh) 确定用户区域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US93746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ositional information using wireless fidelity (WIFI) information
US20160029212A1 (en) Device Location History Anonymization Based on Stop Detection
CN105992338B (zh) 一种定位方法和装置
WO2017148130A1 (zh) 一种实现网络质差问题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12301B (zh) 用户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40804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6817712B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和一种服务器
CN111107556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质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1093156B (zh) 伪基站的位置定位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50195775A1 (en) Wlan radiomap with access points uniquely identified by combination of bssid and mcc
CN106413082B (zh) 地理位置监测方法及设备
CN113923595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133689B (zh) 一种位置标记方法
CN113645625B (zh)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4401489B (zh) 一种用户感知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3874014A (zh) 基于终端位置信息的业务服务方法、服务提供装置及终端
CN110692265A (zh) 一种获取相邻小区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4071517A (zh) 一种过覆盖基站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23666A (zh) 一种过覆盖基站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591566B1 (ko) 위치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