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0635B -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0635B
CN114390635B CN202011141023.6A CN202011141023A CN114390635B CN 114390635 B CN114390635 B CN 114390635B CN 202011141023 A CN202011141023 A CN 202011141023A CN 114390635 B CN114390635 B CN 114390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communication
multiplexing
lin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10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90635A (zh
Inventor
王文
郑倩
刘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10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0635B/zh
Priority to EP21881962.1A priority patent/EP423647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24440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5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90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0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0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0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包括: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获取已建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数据链路层标识;中继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链路层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本申请实施例利用已经与第二通信设备建立通信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数据链路层标识,将请求建立的中继链路复用到现有第一中继链路上,进而实现了多个用户设备的中继链路复用,提高了资源利用和调度效率,降低资源传输的带宽要求,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运营成本。

Description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一种中继设备、一种通信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中,随着海量设备将接入到蜂窝网络,核心网络压力陡增。3GPP(the third generation parmership project)提出了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服务于近距离场景。D2D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散式网络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的功能。
对于功率受限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通过中继设备(relay UE)与无线接入网设备通信,从而减小用户设备的功率消耗,同时能够改善信道衰落和设备距离过远带来的信噪比和质量服务的下降。其中,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称为侧链路(sidelink)。然而,对于中继通信,如何实现多个用户设备通过中继设备建立到同一个目标设备(target UE)的中继链路复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多个用户设备需要与同一个目标设备建立通信时,如何通过中继设备进行中继链路复用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包括:
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
中继设备获取已建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中继设备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以使第二中继链路的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复用第一中继链路的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
第二通信设备根据复用协商信息确定复用信息;
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携带有复用信息的复用指令至中继设备;
其中,复用信息包括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复用指令包括以下任一种:中继通信指令、链路更改指令、PC5信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设备与所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至中继设备;
第一通信设备接收中继设备返回的第一通信接受信息或第二通信接受信息,以完成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的连接建立。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已建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以使第二中继链路的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复用第一中继链路的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复用协商信息确定复用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携带有复用信息的复用指令至中继设备;
其中,复用信息包括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复用指令包括以下任一种:中继通信指令、链路更改指令、PC5信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与所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至中继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设备返回的第一通信接受信息或第二通信接受信息,以完成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的连接建立。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获取已建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中继设备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以使第二中继链路的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复用第一中继链路的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从而在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中继通信的过程中,利用已经与第二通信设备建立连接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将请求建立的中继链路复用到现有第一中继链路上,进而实现了多个第一通信设备的中继链路复用,提高了资源利用和调度效率,降低资源传输的带宽要求,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五;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六;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七;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八;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九;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设备执行链路复用示意图之一;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设备执行链路复用示意图之二;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设备执行链路复用示意图之三;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中的中继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运作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设备未执行链路复用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十;
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一;
图1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二;
图2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三;
图2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四;
图2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三;
图2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五;
图2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2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结构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6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包括:
步骤102,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获取已建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UE)发送第一通信请求给中继设备(relay UE),以用于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中继设备/>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中继链路。第一通信请求中可能携带有第二通信设备(target UE)的用户信息(user info),例如,目标设备的应用层标识(target UE’s Application layer ID)。中继设备检索当前已经建立的中继链路是否存在第二通信设备,也即查看是否建立有在中继设备的通信范围内除第一通信设备以外的其他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链路。当检索第一中继链路,则获取中继设备为第一中继链路配置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为发送第一通信请求的发射端用户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被请求的接收端目标设备,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终端,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通信设备、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通信设备等。
步骤104,中继设备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中继链路或第二中继链路包括两段链路,其中一段为第一通信设备与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另一段为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已经与第二通信设备建立通信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使得第二中继链路的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复用第一中继链路的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从而将请求建立中继链路复用到现有第一中继链路上,进而实现了多个用户设备的中继链路复用,提高了资源利用和调度效率,降低资源传输的带宽要求,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运营成本。
具体举例来说,如图10所示,用户设备UE-1(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中继设备relayUE与目标设备target UE(第二通信设备)建立一条中继链路,UE-1与relay UE之间链路为link#1a,relay UE与target UE之间的链路为link#1b。用户设备UE-2(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中继设备relay UE与目标设备target UE建立一条中继链路,UE-2与relay UE之间链路为link#2a,relay UE与target UE之间的链路为link#2b。当relay UE执行链路复用,link#2b上的数据或者信令能够在link#1b上复用,也即UE-1和UE-2共享link#1b。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步骤104,中继设备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的过程可包括以下任一种方式:
方式一,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包括:
步骤202,中继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
步骤204,中继设备将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先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再复用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即第一通信设备中继设备/>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与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相同。使得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在传输数据或者信令时,能够共享已建立的第一中继链路中第二通信设备与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进而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提高了资源利用和调度效率。
具体举例来说,如图11所示,用户设备UE-1(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中继设备relayUE与目标设备target UE(第二通信设备)建立一条中继链路link#1(第一中继链路),UE-1与relay UE之间链路为link#1a,relay UE与target UE之间的链路为link#1b。当relay UE接收到用户设备UE-2(第一通信设备)的链路建立请求时,其中,请求消息中可能携带有target UE的用户信息,建立UE-2relay UE/>target UE的中继链路link#2(第二中继链路),此时relay UE复用link#1的relay L2 ID,从而relay UE可以将不同源UE(UE-1和UE-2)的信令或者数据复用到link#1b上。
方式二,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三,包括:
步骤302,中继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先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此时中继设备为第二中继链路配置一个新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
步骤304,中继设备建立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与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建立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与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得中继设备能够根据该映射关系将不同源通信设备的信令或者数据复用到第一中继链路上,进而实现根据映射关系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提高了资源利用和调度效率。
具体举例来说,如图12所示,用户设备UE-1(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中继设备relayUE与目标设备target UE(第二通信设备)建立一条中继链路link#1(第一中继链路),UE1与relay UE之间链路为link#1a,relay UE与target UE之间的链路为link#1b。当UE-2(第一通信设备)通过relay UE建立与target UE中继连接建立的需求时,其中,请求消息中可能携带有target UE的用户信息,relay UE确定复用link#1的link#1b,即relay UE到targetUE中继连接,建立UE-2relay UE/>target UE的中继链路link#2(第二中继链路),relay UE为link#2分配一个新的relay L2 ID’(中继层二标识),relay UE建立针对link#2的relay L2 ID’与link#1的relay L2 ID的映射关系,当收到UE-2发给target UE的数据或者信令时,虽然使用relay L2 ID’,但relay UE可以根据上述映射关系可知link#1的relayL2 ID,进而完成数据或者信令在link#1b上的链路复用,使得多路传输同时在一个物理信道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04之前,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四,包括:
步骤402,中继设备发送携带有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至第二通信设备;
其中,复用请求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一通信请求、链路更改请求(direct linkmodification request message)、PC5信令(PC5接口为用户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复用协商信息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执行第二中继链路复用第一中继链路,复用协商信息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也即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作为复用协商信息的数据帧的报头或数据帧。复用协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UE userinfo)、中继设备的用户信息(relay UE user info)、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target UEuser info)、服务质量信息(QoS info)、服务类型(service type)、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channel identify,LCID)。
步骤404,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复用接受信息的复用指令,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二中继链路。
其中,确认复用接受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targetUE user info)、服务质量信息(QoS info)、服务类型(service type)。
在该实施例中,当中继设备检索当前已经建立的中继链路中存在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也即存在能够被复用的中继链路,则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携带有链路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以询问第二通信设备是否进行链路复用。若第二通信设备接受链路复用,则回复携带有复用接受信息的复用指令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复用指令后,确认执行链路复用操作,并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402之后,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五,包括:
步骤502,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复用拒绝信息的复用指令,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至第二通信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在确认已建立的中继链路中存在能够被复用的中继链路后,中继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复用协商信息,以询问是否进行链路复用。若第二通信设备拒绝链路复用,则回复携带有复用拒绝信息的复用指令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接收到该复用指令后,中继设备不再执行复用原则,并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请求至第二通信设备,以询问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接纳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中继设备建立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中继链路。
步骤504,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第二通信接受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建立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
步骤506,中继设备发送第二通信接受信息至第一通信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拒绝复用指示之后,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请求至第二通信设备,以询问是否接纳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中继设备建立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中继链路。若第二通信设备确认进行通信,则回复携带有第二通信接受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接收到中继通信指令后,中继设备将第二通信接受信息反馈至第一通信设备,并建立独立的第二中继链路,同时为第二中继链路配置一个第二中继层二标识,即没有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复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04之后,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六,包括:
步骤602,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通信接受信息至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第一通信接受信息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也即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作为第一通信接受信息的数据帧或数据帧的报头;第一通信接受信息还包括复用接受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若第二通信设备接受链路复用,则回复包括复用指令的第一通信接受信息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中继通信接受信息后,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复用操作,并将该第一通信接受信息反馈至第一通信设备,使得第一通信设备及时获知第一中继链路复用的状态和参数,完成第二中继链路的连接建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4之后,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七,包括:
步骤702,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确定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用户信息;
步骤704,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至用户信息对应的第一通信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已建立的第一中继链路的复用后,多个第一通信设备将通过同一条中继链路与第二通信设备建立连接。当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给不同的第一通信设备(source UE,源用户设备)时,第二通信设备需发送带有第一通信设备用户信息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继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后,即可确定发送的数据或者信令关联的第一通信设备,并将第一通信信息发送至用户信息对应的第一通信设备。从而进行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底层复用的配置协商(Lower layer),避免信息传输出现混乱,提高通信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4之后,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八,包括:
步骤712,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息,根据映射关系,将第二通信信息的源层二标识配置为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步骤714,中继设备发送第二通信信息至第二通信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已建立的第一中继链路的复用后,多个第一通信设备将通过同一条中继链路与第二通信设备建立连接。当第一通信设备(source UE,源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或信令给不同的第二通信设备时,中继设备将转发的第二通信信息的源层二标识配置为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并将第二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以便于通过第一中继链路中第二通信设备和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将数据或信令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从而避免信息传输出现混乱,提高通信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九,包括:
步骤802,中继设备未检测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建立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在中继设备检索当前已经建立的中继链路中没有第一通信请求所指示的第二通信设备,也即无法执行链路复用,则直接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之前,中继设备先转发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至第二通信设备,以询问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接纳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中继设备建立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中继链路。在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通信接收指令后,中继设备才会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并为第二通信链路配置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举例来说,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中的中继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运作示意图,通过图13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具体的说明。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UE-1和UE-2,UE-1通过relay UE与target UE已经建立了一条中继链路link#1,UE1与relay UE之间链路为link#1a,relay UE与target UE之间的链路为link#1b。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直接链路建立请求:
UE-2发送直接建立请求给relay UE用于建立UE-2relay UE/>target UE的中继链路,其中,直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可能携带有target UE的用户信息(target userinfo)。
步骤2.复用链路协商:
relay UE检索当前已经建立的中继链路是否存在步骤1中所指示的target UE,如果有,relay UE向该target UE发送复用协商信息,复用协商消息包含UE-2的user info,QoS info,service type,LCID(逻辑信道标识)等信息,例如,复用协商消息可以是链路更改请求消息(direct link modification request message),用于请求target UE是否进行链路复用。
步骤3a.复用协商接受:
如果target UE接受链路复用,则回复接受消息给relay UE。
步骤4a.中继链路复用:
realy UE在确定中继链路复用后,如图11所示,将link#1的relay L2ID作为link#2的relay L2 ID,即配置UE-2relay UE/>target UE的中继链路的relay L2 ID与link#1的relay L2 ID相同;或
如图12所示,relay UE分配新的relay L2 ID给UE-2relay UE/>target UE中继链路,则relay UE分配一个新的relay L2 ID’,relay UE建立relay L2 ID’与relayL2 ID的映射关系,即根据该映射关系,relay UE可以将不同源UE(UE-1和UE-2)的信令或者数据复用到link#1b上。
步骤5a.直接链路建立接受:
relay UE发送直接链路接受消息给UE-2,直接链路接受消息使用上述复用的link#1的relay L2 ID作为报头,或者直接链路接受消息中携带上述复用的link#1的relayL2 ID。
步骤6a.执行Lower layer配置:
对于复用链路,relay UE与target UE进行底层复用(Lower layer)的配置协商,使得target UE发送数据给不同的source UE时(UE-1,UE-2),target UE的上层指示下层所发送的数据或者信令是关联哪个source UE。
步骤3b.复用协商拒绝:
如果target UE拒绝链路复用,则回复拒绝消息给relay UE。
步骤4b.直接链路建立请求:
relay UE接收到拒绝消息后,不再执行复用原则,如图14所示,relay UE发送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至target UE,建立独立的UE-2relay UE/>target UE中继链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1300包括:接收模块1302,接收模块1302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获取模块1304,获取模块1304用于获取已建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模块1306,建立模块1306用于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
可选的,建立模块1306具体用于:建立第二中继链路;将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
可选的,建立模块1306具体用于:建立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以及建立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与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根据映射关系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
可选的,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1300还包括:发送模块1308,发送模块1308用于发送携带有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至第二通信设备;其中,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复用请求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一通信请求、链路更改请求、PC5信令。
可选的,复用协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中继设备的用户信息、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服务质量信息、服务类型、逻辑信道标识。
可选的,接收模块1302还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的复用指令。
可选的,接收模块1302还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复用指令或中继通信指令;其中,复用指令携带有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中继通信指令携带有第二通信接受信息或通信拒绝信息。
可选的,发送模块1308还用于发送第一通信接受信息或第二通信接受信息至第一通信设备;其中,第一通信接受信息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第一通信接受信息还包括复用接受信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1302还用于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获取模块1304还用于确定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用户信息;发送模块1308还用于发送第一通信信息至用户信息对应的第一通信设备。
接收模块1302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息;建立模块1306还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将第二通信信息的源层二标识配置为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发送模块1308还用于发送第二通信信息至第二通信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1300的各模块执行各自功能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因此,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同时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提供了一种中继设备1600,包括:处理器1604,存储器1602及存储在存储器1602上并可在处理器1604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604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因此,该中继设备16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2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中继设备18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中继设备1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802、网络模块1804、音频输出单元1806、输入单元1808、传感器1810、显示单元1812、用户输入单元1814、接口单元1816、存储器1818、处理器182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中继设备1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2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25中示出的中继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中继设备的限定,中继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射频单元1802,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处理器1820,用于获取已建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
进一步地,处理器1820,具体用于建立第二中继链路;将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或配置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与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根据映射关系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
进一步地,射频单元1802,还用于发送携带有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至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的复用指令;
处理器1820,还用于基于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复用接受信息的复用指令,根据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第二中继链路。
进一步地,射频单元1802,还用于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至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第二通信接受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发送第二通信接受信息至第一通信设备;
处理器1820,还用于基于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第二通信接受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建立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
进一步地,射频单元1802,还用于发送第一通信接受信息至第一通信设备;其中,第一通信接受信息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第一通信接受信息还包括复用接受信息。
进一步地,射频单元1802,还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以及发送第一通信信息至用户信息对应的第一通信设备;处理器1820,还用于确定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用户信息。
射频单元1802,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息;发送第二通信信息至第二通信设备;处理器1820,还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将第二通信信息的源层二标识配置为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802可用于收发信息或收发通话过程中的信号,具体的,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或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射频单元1802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网络模块1804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806可以将射频单元1802或网络模块1804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818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806还可以提供与中继设备18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806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808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808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5082和麦克风5084,图形处理器5082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812上,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818(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802或网络模块1804发送。麦克风5084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80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中继设备18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810,比如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
显示单元1812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812可包括显示面板512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122。
用户输入单元181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中继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814包括触控面板514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144。触控面板5142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控面板5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820,接收处理器182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其他输入设备514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5142可覆盖在显示面板5122上,当触控面板51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82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82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12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触控面板5142与显示面板5122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集成为一个部件。
接口单元1816为外部装置与中继设备18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816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中继设备18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中继设备18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818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818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818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82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818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818内的数据,执行中继设备1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中继设备180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8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82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中继链路的复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十,包括:
步骤902,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根据复用协商信息确定复用信息;
其中,复用信息包括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复用指令包括以下任一种:中继通信指令、链路更改指令、PC5信令。
步骤904,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携带有复用信息的复用指令至中继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在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之后,第二通信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输入或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复用规则,确定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信息,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携带有复用信息的复用指令至中继设备,以向中继设备反馈是否进行第一中继链路的复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复用指令包括确认复用指令;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一,包括:
步骤1002,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请求,确定第二通信请求的第二通信接收信息或通信拒绝信息;
步骤1004,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二通信接收信息或通信拒绝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至中继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在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之后,第二通信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三输入或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通信规则,确定第一通信请求的第二通信接收信息或通信拒绝信息,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二通信接收信息或通信拒绝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至中继设备,以向中继设备反馈是否接纳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复用指令包括确认复用指令;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二,包括:
步骤1102,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待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信息;
步骤1104,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至中继设备。
其中,第一通信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通信设备确认已建立的第一中继链路的复用后,多个第一通信设备将通过第一中继链路与第二通信设备建立通信。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给第一通信设备(source UE,源用户设备)时,第二通信设备需发送带有第一通信设备用户信息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继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后,即可确定发送的数据或者信令关联的源通信设备,以供中继设备将第一通信信息发送至用户信息对应的第一通信设备。从而进行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底层复用的配置协商(Lower layer),避免信息传输出现混乱,提高通信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2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三,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1400包括:接收模块1402,接收模块1402用于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确定模块1404,确定模块1404用于根据复用协商信息确定复用信息;发送模块1406,发送模块1406用于发送携带有复用信息的复用指令至中继设备。
可选的,复用信息包括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复用指令包括以下任一种:中继通信指令、链路更改指令、PC5信令。
可选的,复用协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中继设备的用户信息、服务质量信息、服务类型、逻辑信道标识。
可选的,接收模块1402还用于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请求;确定模块1404还用于确定第二通信请求的接收信息或通信拒绝信息。
可选的,发送模块1406还用于发送携带有第二通信接收信息或通信拒绝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至中继设备。
可选的,发送模块1406还用于发送待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信息至中继设备。
可选的,图2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四,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1400还包括:获取模块1408,获取模块1408用于获取待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信息。发送模块1406还用于发送第一通信信息至中继设备;其中,第一通信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1400的各模块执行各自功能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因此,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同时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2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三,包括:
步骤1202,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步骤1204,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设备与所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至中继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确定需要建立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设备与所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至中继设备,以使中继设备建立中继链路,进而实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连接。
步骤1206,第一通信设备接收中继设备返回的第一通信接受信息或第二通信接受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在已建立的中继链路中若存在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接受信息,则可将不同第一通信设备的信令或者数据复用到第一中继链路上。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二通信接受信息,则可通过中继设备进行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
具体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返回的第一通信接受信息或第二通信接受信息之后,还包括:第一通信设备获取待传输至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信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通信信息至中继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能够通过中继设备将数据或信令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从而能够改善信道衰落和设备距离过远带来的信噪比和质量服务的下降,降低通信范围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2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五,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1500包括:确定模块1502,确定模块1502用于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模块1504,发送模块1504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设备与所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至中继设备;接收模块1506,接收模块1506用于接收中继设备返回的第一通信接受信息或第二通信接受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1500的各模块执行各自功能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因此,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同时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1700,包括:存储器1702,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704,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因此,该通信设备17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各个过程,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23)

1.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获取已建立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以使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复用所述第一中继链路的所述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建立所述第二中继链路;
所述中继设备将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执行所述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建立所述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
所述中继设备建立所述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与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执行所述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复用接受信息的复用指令,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所述第二中继链路;
其中,所述复用协商信息使用或携带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所述复用请求包括以下任一种:所述第一通信请求、链路更改请求、PC5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复用接受信息的复用指令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一通信接受信息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完成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连接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受信息使用或携带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所述第一通信接受信息还包括所述复用接受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复用拒绝信息的复用指令,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携带有第二通信接受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建立所述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
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接受信息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用协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中继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服务质量信息、服务类型、逻辑信道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用户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至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息,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通信信息的源层二标识配置为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未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所述第一中继链路,建立所述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数据链路层标识。
10.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根据所述复用协商信息确定复用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复用信息的复用指令至所述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复用协商信息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所述中继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并将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所述复用信息包括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所述复用指令包括以下任一种:中继通信指令、链路更改指令、PC5信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请求,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请求的第二通信接收信息或通信拒绝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二通信接收信息或所述通信拒绝信息的中继通信指令至所述中继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待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至所述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携带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
13.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至中继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所述中继设备返回的第一通信接受信息或第二通信接受信息,以完成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的连接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受信息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所述中继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并将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待传输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至所述中继设备。
15.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应用于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已建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中继链路的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以使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复用所述第一中继链路的所述中继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
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建立所述第二中继链路,将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建立所述第二中继链路,并配置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以及
建立所述第二中继层二标识与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用户信息;
所述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至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18.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中继链路的复用协商信息的复用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复用协商信息确定复用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复用信息的复用指令至所述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复用协商信息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所述中继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并将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所述复用信息包括复用接受信息或复用拒绝信息;所述复用指令包括以下任一种:中继通信指令、链路更改指令、PC5信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至所述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携带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信息。
20.一种中继链路的复用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请求至中继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设备返回的第一通信接受信息或通信接受信息,以完成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的连接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受信息使用或携带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根据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所述中继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链路,并将所述第二中继链路的第二中继层二标识配置为所述第一中继层二标识,以执行第一中继链路的链路复用。
21.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
2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
2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41023.6A 2020-10-22 2020-10-22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4390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1023.6A CN114390635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EP21881962.1A EP4236470A4 (en) 2020-10-22 2021-10-18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PLEXING A RELAY CONNECTION, RELAY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DIUM
PCT/CN2021/124440 WO2022083546A1 (zh) 2020-10-22 2021-10-18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1023.6A CN114390635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0635A CN114390635A (zh) 2022-04-22
CN114390635B true CN114390635B (zh) 2023-09-26

Family

ID=81194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1023.6A Active CN114390635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36470A4 (zh)
CN (1) CN114390635B (zh)
WO (1) WO2022083546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801A (zh) * 2019-08-09 2019-12-20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771257A (zh) * 2017-05-05 2020-02-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中进行中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9735A1 (en) * 2015-09-03 2017-03-09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evolved node bs supporting layer-2 relaying and route switch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1257A (zh) * 2017-05-05 2020-02-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中进行中继
CN110602801A (zh) * 2019-08-09 2019-12-20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配置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udy on system enhancement for Proximity based Services (ProSe) in the 5G System (5GS) (Release 17).3GPP TR 23.752 V0.5.0 (2020-09).2020,第6.9.2、6.31、6.32节. *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 *
Characteristics of L2 and L3-based Sidelink Relaying;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111e R2-200671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3546A1 (zh) 2022-04-28
EP4236470A1 (en) 2023-08-30
EP4236470A4 (en) 2024-04-10
CN114390635A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7245B (zh) 通信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78001B (zh) 一种终端能力协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0324859B (zh)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1796260B (zh) 一种测距方法及设备
CN113038566B (zh) 路径选择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0121902B (zh) 一种通信建立的方法及终端
CN111132224B (zh) sidelink的连接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944406B (zh) 一种旁链路的链路建立方法及终端
CN113438627B (zh) 一种中继ue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1436139B (zh)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2788783B (zh) 一种中继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JP7373570B2 (ja) 接続確立方法、端末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KR20210109567A (ko) 자원 예약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32371B (zh) 副链路连接建立、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2563086A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106909B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881205B (zh) 一种终端驻留方法、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858988B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333795A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0545539B (zh) 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链路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11182590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和通信节点
CN114390635B (zh) 中继链路的复用方法、装置、中继设备、通信设备和介质
CN113543043B (zh) 多播广播业务的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1615219B (zh) 一种pc5链路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32932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