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0609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0609A
CN114390609A CN202011139780.XA CN202011139780A CN114390609A CN 114390609 A CN114390609 A CN 114390609A CN 202011139780 A CN202011139780 A CN 202011139780A CN 114390609 A CN114390609 A CN 114390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evice
identifier
data packet
network
progr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97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978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06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5671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732A1/zh
Priority to EP21882144.5A priority patent/EP4236455A4/en
Priority to US18/033,520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312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390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0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0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services, e.g. MB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35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pplying to all previous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6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reducing network powe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业务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提高了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提供组播广播服务(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MBS),MBS服务是指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组播或者广播数据。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从一个网络设备服务的小区切换至另一个网络设备服务的小区,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先与源网络设备断开网络连接,再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在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行数据包的丢失,导致网络切换的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提高了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业务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非确认模式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三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非确认模式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三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组播广播方式的无线承载MRB;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MRB对应的单播方式的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或者,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MRB的临时传输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业务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
在确定进行数据反传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非确认模式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三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非确认模式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三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组播广播方式的无线承载MRB;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MRB对应的单播方式的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或者,
通过MRB的临时传输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在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切换的过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在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丢失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该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使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而减少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缓存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新空口技术(new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TRP,后续演进系统中的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P)。
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K):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成功响应(或者称为确认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成功的接收到了数据包。在该种模式下,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到了哪些数据包,以及没有接收到哪些数据包。
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K):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后,终端设备不向网络设备发送成功响应。在该种模式下,网络设备无法确定终端设备接收到哪些数据包,以及没有接收到哪些数据包。
发送缓存: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之后,网络设备将该数据包存储至发送缓存中,若网络设备接收到了终端设备的成功响应,以指示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到了该数据包,则网络设备在发送缓存中删除该数据包。
数据包的标识:数据包的标识是指能够标识该数据包的标识,可以是某协议层数据包的序号或计数值,例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协议层的序号或计数值。
下面,结合图1,对发送缓存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缓存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假设终端设备的发送缓存中最多可以存储5个数据包。在时刻1之前,假设终端设备的发送缓存中存储着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在时刻1,假设网络设备接收到了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1对应的成功响应,以及网络设备发送了数据包4,则终端设备在发送缓存中删除数据包1,并在发送缓存中存储数据包4,此时,发送缓存中包括数据包2、数据包3和数据包4。在时刻2,假设网络设备接收到了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3对应的成功响应,则终端设备在发送缓存中删除数据包3,此时,发送缓存中包括数据包2和数据包4。
需要说明的是,在非确认模式下,发送缓存中存储网络设备最近发送的N个数据包,N为发送缓存中最大可存储的数据包的个数。例如,若N为5,则发送缓存中存储网络设备最近发送的5个数据包。
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请参见图2,包括网络设备201、网络设备202和终端设备203。网络设备201服务的小区为小区1,网络设备202服务的小区为小区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网络设备201可以从小区1切换至小区2。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3,对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切换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3,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
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测量事件,该至少一个测量事件是指终端设备待进行测量的事件。
例如,测量事件可以包括事件A3、事件A5等。事件A3是指,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比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出一定阈值。事件A5是指,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阈值1,且邻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阈值2。
S302、终端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终端设备可以先进行小区测量得到测量报告,再向源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向源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测量事件被满足时向源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例如,假设测量事件包括事件A3,则终端设备测量得到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比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出一定阈值时,终端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例如,假设测量事件包括事件A5,则终端设备测量得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阈值1,且邻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阈值2时,终端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S303、源网络设备确定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网络设备。
源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测量报告和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确定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网络设备。
S304、源网络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切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网络设备,切换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等信息。
S305、目标网络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指示目标网络设备同意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网络设备。切换请求切换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在目标网络设备服务的目标小区中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配置信息。
S306、源网络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数据反传(data forwarding)。
源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确定至少一个数据包,并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数据包,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下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307、源网络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状态(status)信息。
SN status可以指示源网络设备已经向终端设备发送了哪些数据包。
S308、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reconfiguration)消息。
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括切换命令信息。
S309、终端设备与源网络设备断开连接,并接入到目标网络设备。
S310、终端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RRC 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S311、目标网络设备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function,AMF)实体发送路径切换请求消息。
S312、AMF实体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路径切换确认消息。
S313、目标网络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终端上下文释放消息。
S314、源网络设备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
在相关技术中,在终端设备203从小区1切换至小区2的之前,终端设备203与网络设备201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203与网络设备201断开连接,并与网络设备202建立连接。网络设备201和网络设备202可以同时提供MBS服务,即,网络设备201和网络设备202可以同时向其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广播或者组播某一业务的数据包,网络设备201和网络设备202发送数据包的进度可能不同,若网络设备202发送数据包的进度大于网络设备201发送数据包的进度,终端设备从小区1切换至小区2之后,终端设备可能无法收到业务的部分数据包。例如,网络设备201发送到第20个数据包时,网络设备202可能已经发送到第28个数据包,则终端设备从小区1切换至小区2之后,终端设备可能无法接收到第21至第27个数据包,或者终端设备可能无法接收到更多的数据包。由上可知,在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行数据包的丢失,导致网络切换的可靠性较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切换的过程中(例如,在图3实施例中的S304-S306步骤中),第一网络设备(源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在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丢失的数据包,并向第二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发送可能丢失的数据包,以使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再次发送可能丢失的数据包,进而减少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实施例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4,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本申请所涉及的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待切换至的网络设备。即,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设备进行网络切换之前接入的网络设备,还可以称为源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切换之后接入的网络设备,还可以称为目标网络设备。
在图3所示的网络切换过程中,可以在S306所示的步骤中执行图4所示的实施例。
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第一业务中的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可以发送第一业务中的数据包。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其服务的小区中的终端设备组播或者广播第一业务中的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其服务的小区中的终端设备组播或者广播第一业务中的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进度可能不同。
至少一个数据包为终端设备在进行网络切换(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过程中可能丢失的数据包,换句话说,至少一个数据包为终端设备在进行网络切换过程中丢失概率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包,其中,丢失的数据包是指终端设备无法接收到的数据包。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源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可以为AM模式或者UM模式,当源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不同时,第一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过程也不同,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在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在切换过程中,若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某数据包,则终端设备无法从第一网络设备成功接收该数据包,若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该数据包,则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也不再发送该数据包,导致终端设备也无法从第二网络设备成功接收该数据包,因此,在网络切换过程中,若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某数据包、且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该数据包,则终端设备无法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包,导致该数据包发生丢失。当源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AM或者UM)不同时,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的内容不同,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未成功发送的数据包包括:已经发送且没有发送成功的数据包,和/或,没有发送的数据包。
S402、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S403、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终端设备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第一种实现方式:
若目标网络设备为指组播/广播方式的无线承载(MBS point to multipointradio bearer,MRB),则目标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MRB对应的单播方式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并通过DRB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在目标网络设备通过DRB向终端设备发送完成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后,目标网络设备停止在DRB上进行数据传输。
在该种方式中,目标网络设备可以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携带目标网络设备的MRB(与源网络设备的MRB对应)及DRB的配置信息。
第二种实现方式:
若目标网络设备为MRB,则目标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专门的MRB的临时传输资源,并通过该专门的MRB的临时传输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例如,目标网络设备可以配置额外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资源,并通过该PDSCH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目标网络设备可以在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信道中指示该PDSCH资源的位置,以使终端在该PDSCH资源的位置接收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切换的过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在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丢失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该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使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而减少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或者,可以由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下面,分别通过图5-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该两种可行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5,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第一进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对第一业务中的数据包的发送进度,例如,第一进度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第一业务中的哪些数据包,以及还可以指示未成功发送第一业务中的哪些数据包。当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AM或者UM)不同时,第一进度信息中包括的内容不同,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二进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对第一业务中的数据包的发送进度,例如,第二进度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第一业务中的哪些数据包,以及还可以指示未成功发送第一业务中的哪些数据包。当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AM或者UM)不同时,第二进度信息中包括的内容不同,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二网络设备在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可以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携带第二进度信息,以使第一网络设备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获取第二进度信息。
S502、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进度信息和第二进度信息,判断是否进行数据反传。
若是,则执行S503-S505。
若否,则执行S506。
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进度信息和第二进度信息,判断第二网络设备对第一业务传输的进度是否大于第一网络设备对第一业务的传输进度,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或者,
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进度信息和第二进度信息,判断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是否会出现数据包的丢失,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S503、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进度信息和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当源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AM或者UM)不同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进度信息和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过程不同,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的内容不同,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504、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S505、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S505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S403的执行过程,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506、第一网络设备不进行数据反传。
可选的,若第一网络设备不进行数据反传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执行图3实施例中的S307。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数据反传,在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反传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丢失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使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减少网络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6,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第二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第一进度信息和第二进度信息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S501,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网络设备在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时,可以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一进度信息,以使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在切换请求消息中获取第一进度信息。
S602、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进度信息和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
若是,则执行S603-S606。
若否,则执行S607-S608。
需要说明的是,S602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S601的执行过程,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60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进度信息。
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包括第二进度信息。
S604、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进度信息和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S604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S503的执行过程,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605、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S606、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S606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S403的执行过程,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607、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不进行数据反传。
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包括指示信息。
S608、第一网络设备不进行数据反传。
可选的,若第一网络设备不进行数据反传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执行图3实施例中的S307。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数据反传,在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反传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丢失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使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减少网络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在图5或者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当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反传时,还可以由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再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得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后,若第二网络设备中缓存有该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则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可以为RLC AM或者RLC UM,当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模式不同时,第一进度信息、第二进度信息、判断是否进行数据反传、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均可能不同,下面,分别进行说明,可以至少包括如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AM;
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第一标识为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是指,第一网络设备已接收到成功响应的数据包。即,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了数据包之后,若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数据包对应的成功响应,则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该数据包。
例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3、数据包4和数据包5,且第一网络设备已接收到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5对应的成功响应,则数据包3和数据包4为未成功发送的数据包。在该种情况下,第一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2的标识,第一进度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5个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或者数据包3、数据包4和数据包5的发送状态。
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例如,假设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13个数据包,且第二网络设备未接收到数据包11和数据包12对应的成功响应,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其它11个数据包对应的成功响应,即,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连续数据包为数据包1-数据包10,则第二标识为数据包10的标识。
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判断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一标识;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标识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7,通过具体示例,对第一种情况进行说明。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请参见图7,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AM,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AM。第一网络设备向其服务的小区1发送(MRB或者DRB)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向其服务的小区2发送(MRB或者DRB)第二业务的数据包。
假设第一网络设备已经向小区1的终端设备(UE)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5,且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接收到了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5的成功响应,即,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5,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数据包3和数据包4。
假设第二网络设备已经向小区2的终端设备(UE)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13,且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接收到了数据包1至数据包10、以及数据包13的成功响应,即,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10、以及数据包13,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数据包11和数据包12。
第一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2的标识(SN=2)(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数据包3的发送状态(发送失败)、数据包4的发送状态(发送失败)、数据包5的状态信息(发送成功)。
第二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10的标识(SN=10)(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SN=10),大于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SN=2),则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反传,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数据包3至数据包4,以及数据包6至数据包10,即,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包括:3,4,6,7,8,9,10。
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3至数据包4,以及数据包6至数据包10,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3至数据包4,以及数据包6至数据包10。
在上述过程中,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比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快,导致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可能丢失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减少网络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第二种情况: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UM;
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第三标识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例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已经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5,则第三标识为数据包5的标识。
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第四标识为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第四标识为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例如,假设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13,发送缓存中缓存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0至数据包13,则第四标识为数据包13的标识(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第四标识为数据包10的标识(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判断第四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第三标识且小于第四标识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8,通过具体示例,对第二种情况进行说明。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请参见图8,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UM,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UM。第一网络设备向其服务的小区1发送(MRB或者DRB)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向其服务的小区2发送(MRB或者DRB)第二业务的数据包。
假设第一网络设备已经向小区1的终端设备(UE)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5。第二网络设备已经向小区2的终端设备(UE)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13,且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包括数据包10至数据包13。
第一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5的标识(SN=5)(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第二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13的标识(SN=13)(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SN=13)大于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SN=5),则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反传,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数据包6至数据包12。
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6至数据包12,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6至数据包12。
在上述过程中,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比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快,导致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可能丢失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减少网络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第三种情况: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AM;
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第三标识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该种情况下,第一进度信息可以参见第二种情况中第一进度信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二进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该种情况下,第二进度信息可以参见第一种情况中第二进度信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判断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标识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9,通过具体示例,对第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请参见图9,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UM,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AM。第一网络设备向其服务的小区1发送(MRB或者DRB)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向其服务的小区2发送(MRB或者DRB)第二业务的数据包。
假设第一网络设备已经向小区1的终端设备(UE)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5。
假设第二网络设备已经向小区2的终端设备(UE)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13,且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接收到了数据包1至数据包10、以及数据包13的成功响应,即,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10、以及数据包13,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数据包11和数据包12。
第一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5的标识(SN=5)(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第二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10的标识(SN=10)(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由于所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SN=10),大于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SN=5),则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反传,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数据包6至数据包10,即,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包括:6,7,8,9,10。
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6至数据包10,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6至数据包10。
在上述过程中,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比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快,导致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可能丢失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减少网络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第四种情况: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RLC AM,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UM;
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第一标识为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在该种情况下,第一进度信息可以参见第一种情况中第一进度信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第四标识为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第四标识为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该种情况下,第二进度信息可以参见第二种情况中第二进度信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判断第四标识是否大于第一标识;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第一标识且小于第四标识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0,通过具体示例,对第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请参见图10,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AM,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UM。第一网络设备向其服务的小区1发送(MRB或者DRB)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向其服务的小区2发送(MRB或者DRB)第二业务的数据包。
假设第一网络设备已经向小区1的终端设备(UE)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5,且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接收到了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5的成功响应,即,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5,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数据包3和数据包4。
假设第二网络设备已经向小区2的终端设备(UE)发送数据包1至数据包13,且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包括数据包10至数据包13。
第一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2的标识(SN=2)(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数据包3的状态(发送失败)、数据包4的发送状态(发送失败)、数据包5的状态信息(发送成功)。
第二进度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13的标识(SN=13)(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大于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则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反传,由于数据包4发送失败,数据包5发送失败,因此,可以确定至少一个数据包包括:数据包3-数据包4,以及数据包6-数据包12。
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3-数据包4,以及数据包6-数据包12,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3-数据包4,以及数据包6-数据包12。
在上述过程中,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比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快,导致网络切换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可能丢失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以减少网络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进而提高网络切换的可靠性。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10可以设置在第一网络设备中。请参见图11,该数据处理装置1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其中,
所述处理模块11用于,获取第一业务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发送模块12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
在确定进行数据反传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非确认模式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三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见图12,数据处理装置1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3,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13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11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20可以设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中。请参见图13,该数据处理装置2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1和发送模块22,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发送模块2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见图14,数据处理装置20还包括处理模块23,所述处理模块23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21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3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非确认模式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三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组播广播方式的无线承载MRB;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MRB对应的单播方式的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或者,
通过MRB的临时传输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5网络设备30可以包括:收发器31、存储器32、处理器33。收发器31可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该发射器还可称为发送器、发射机、发送端口或发送接口等类似描述,接收器还可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端口或接收接口等类似描述。示例性地,收发器31、存储器32、处理器33,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34相互连接。
存储器3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33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以使得网络设备30执行上述任一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
收发器31用于执行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中网络设备30的收发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由处理器执行,在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所示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及其变形可以指非限制性的包括;术语“或”及其变形可以指“和/或”。本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申请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Claims (3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业务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非确认模式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三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若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不进行数据反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的标识,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1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发送、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进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二进度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一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非确认模式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三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二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U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A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大于第三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三标识范围内的数据包,所述第三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三标识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识的范围。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AM,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模式为RLC UM;
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经成功发送的连续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所述发送状态为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
所述第二进度信息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包的最小标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进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进度信息,确定进行数据反传,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判断所述第四标识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
若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进行数据反传。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标识在第四标识范围内且未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所述第四标识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标识且小于所述第四标识的范围。
32.根据权利要求17-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组播广播方式的无线承载MRB;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MRB对应的单播方式的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或者,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MRB的临时传输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3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业务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34.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进度信息确定得到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前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网络切换后接入的网络设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
3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3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CN202011139780.XA 2020-10-22 2020-10-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4390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9780.XA CN114390609A (zh) 2020-10-22 2020-10-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PCT/CN2021/125671 WO2022083732A1 (zh) 2020-10-22 2021-10-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EP21882144.5A EP4236455A4 (en) 2020-10-22 2021-10-2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US18/033,520 US20230413123A1 (en) 2020-10-22 2021-10-2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9780.XA CN114390609A (zh) 2020-10-22 2020-10-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0609A true CN114390609A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94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9780.XA Pending CN114390609A (zh) 2020-10-22 2020-10-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3123A1 (zh)
EP (1) EP4236455A4 (zh)
CN (1) CN114390609A (zh)
WO (1) WO20220837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540A1 (zh) * 2022-07-30 2024-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6818A1 (en) * 2022-08-05 2024-02-08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obility support in u2n rela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3325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022974A1 (zh) * 2012-08-07 2014-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769471A (zh) * 2018-07-25 2020-02-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宽带集群通信网络和公网的切换和装置
US20200229059A1 (en) * 2017-08-11 2020-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8257A1 (en) * 2020-02-21 2021-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 service handover and data forward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3325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022974A1 (zh) * 2012-08-07 2014-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00229059A1 (en) * 2017-08-11 2020-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CN110769471A (zh) * 2018-07-25 2020-02-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宽带集群通信网络和公网的切换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CHINA TELECOM: "R3-195267", 《3GPP TSG-RAN WG3 #105-BIS》 *
CATT,CHINA TELECOM: "R3-195267", 《3GPP TSG-RAN WG3 #105-BIS》, 18 October 2019 (2019-10-18) *
CATT: "R2-2006595",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11 ELECTRONIC, pages 2 *
OPPO: "S2-2003858", SA WG2 MEETING #139E, pages 1 - 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540A1 (zh) * 2022-07-30 2024-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36455A4 (en) 2024-04-24
EP4236455A1 (en) 2023-08-30
WO2022083732A1 (zh) 2022-04-28
US20230413123A1 (en)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8222B (zh) 用于切换的方法和基站设备
CN101272621B (zh) 用户设备能力信息传输方法
CN106332198B (zh)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及通讯系统
CN109219098B (zh) 切换处理方法及基站
US8787317B2 (en) Wireless handover optimization
KR101840699B1 (ko) 조정 다중 점 통신을 이용한 이동성 관리 방법
EP2887735A1 (en) Data forwar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3313325A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225386B (zh) 小小区通信的方法、系统及其设备
US20200296640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29939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cells
JP2017503415A (ja) セル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3002527A (zh)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CN109429281B (zh) 一种基于双连接架构的业务切换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2114277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lossless handover for nr multicast services
WO202208373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64016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JP2018500802A (ja) セカンダリ基地局ベアラの変更
WO2022228077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7302773B (zh) 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10028151A1 (en) Activation time for target based high speed serving cell change
CN104350809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8632878B (zh) 一种用于终端的基站切换方法
CN115804241A (zh)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节点以及设备
WO2024051421A1 (zh) 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