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7882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7882B
CN114387882B CN202111676075.8A CN202111676075A CN114387882B CN 114387882 B CN114387882 B CN 114387882B CN 202111676075 A CN202111676075 A CN 202111676075A CN 114387882 B CN114387882 B CN 114387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ignal
signal
power
signal lin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60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87882A (zh
Inventor
邱鹏飞
王丽花
丁一淼
李婷婷
徐书眠
桂鹏
唐佳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60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87882B/zh
Priority to CN202410439484.3A priority patent/CN118314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87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7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87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7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衬底包括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多个第二信号端;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端连接,并从显示区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至第二侧;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第二信号端连接,并从显示区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至第二侧;在显示区内,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沿第二方向排布并且第一电源信号线与第二电源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的正投影不发生交叠,不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电源信号短路,提升显示面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中,通常是通过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控制驱动模块,以驱动发光器件进行发光。发光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高低电位信号作为电源信号,在电流回路导通时,电源信号可以为发光器件提供发光电流。
为了实现像素发光,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像素电路的发光器件均需要与电源信号进行连接。现有的设置方式通常是在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四周分别将正负电源信号线延伸至显示区内部,以使显示区的各个发光器件能够与电源信号线进行连接。
然而,现有的电源信号线在显示区内进行延伸时,通常会产生大量交叠,而由于正性电源信号和负性电源信号之间存在较大的电位差异,在交叠位置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现象,从而导致电源信号线发生短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电源信号线在布线的交叠位置容易发生腐蚀而导致短路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衬底包括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信号端,第一信号端设置于非显示区;
多个第二信号端,第二信号端设置于非显示区;
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第一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端连接,并从显示区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显示区的第二侧;第一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
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第二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第二信号端连接,并从显示区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显示区的第二侧;第二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二电源信号;
在显示区内,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沿第二方向排布并且第一电源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源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多个第一信号端和多个第二信号端,能够将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和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连接。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分别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并且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进行延伸,使得任意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区内均不会发生交叠。由于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二电源信号线之间不发生交叠,两条电源线之间即使存在较大电位差异,也不容易产生电化学腐蚀现象,从而能够避免电源信号发生短路,提升显示面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显示面板;10、显示区;20、非显示区;30、绑定区;Y、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11、第一电源信号线;12、第二电源信号线;21、第一信号端;22、第二信号端;13、跨接线;131、过孔;140、边框转接线;141、第一边框转接线;142、第二边框转接线;111、第一连接线;112、第二连接线;31、驱动芯片;40、衬底;41、第一金属层;42、第二金属层;43、第三金属层;44、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目前,在Mini LED/Micro LED等显示面板中,通常采用晶体管与发光器件串联的方式,通过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控制驱动电路,以驱动发光器件进行发光。在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时,发光器件的两端需要分别与正性电源信号PVDD和负性电源信号PVEE连通,以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
现有的显示面板中,电源信号线通常设置于显示面板显示区外,并围绕显示区设置,显示区外的电源信号线可以通过信号走线延伸进显示区内部,以使显示区内的各个发光器件能够通过延伸进入的信号走线与电源信号线连接。然而,电源信号线在从显示区的四周延伸至显示区的内部时,在横向走线和纵向走线上将会发生密集交叠。虽然正性电源信号PVDD线和负性电源信号PVEE线可以设置于不同金属层,以在发生交叠时能够通过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进行隔离。但由于正性电源信号PVDD和负性电源信号PVEE之间存在较大的电位差异,若当前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则在交叠位置处将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导致两种电源信号线发生短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衬底包括显示区10和非显示区20,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21、多个第二信号端22、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以及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
多个第一信号端21设置于非显示区20,第一信号端21可以输出第一电源信号。多个第二信号端22设置于非显示区20,第二信号端22可以输出第二电源信号。
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端21连接,并且第一电源信号线11从显示区10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Y延伸至显示区10的第二侧,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可以接收第一信号端21输出的第一电源信号,并在穿过显示区10时与显示面板100内的各个发光器件进行连接,以向各个发光器件提供第一电源信号。
同样地,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信号端22连接,第二电源信号线12可以从显示区10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Y延伸至显示区10的第二侧,第二电源信号线12可以接收第二信号端22输出的第二电源信号,并在穿过显示区10时与显示面板100内的各个发光器件进行连接,以向各个发光器件提供第二电源信号。
非显示区20可以围绕显示区10设置,或者非显示区20可以至少围绕部分显示区10。在显示区10内,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沿第二方向X间隔排布,并且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会产生交叠。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排布方向与延伸方向相交,即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相交。
在显示面板100中,以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相交为条件进行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排布以及延伸,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走线排布方式。以下以第一方向Y为纵向、第二方向X为横向为例进行说明。
在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均设置于显示区10下方的非显示区20时,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可以从第一信号端21开始向显示区10的上方进行延伸,第二电源信号线12可以从第二信号端22开始向显示区10的上方进行延伸,并且由于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显示区10内的延伸方向均为第一方向Y,即纵向延伸,则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互相保持平行延伸。在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显示区10的第二方向X,即横向上保持间隔排布时,可以使得显示区10内的任意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之间的正投影不发生交叠。
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显示区10内延伸排布时,是在显示区10的四周设置一圈第一边框走线和一圈第二边框走线,并由第一边框走线向显示区10内延伸出第一电源信号线11,由第二边框走线向显示区10内延伸出第二电源信号线12。由于延伸方式是从显示区10的四周向显示区10内进行延伸,则在第一边框走线和第二边框走线以内的区域,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将会存在大量交叠位置。在交叠位置处,虽然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位于不同金属层,但由于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之间存在较大的电位差异,将会导致交叠位置处的两个金属层之间发生腐蚀从而连通两个金属层,产生短路现象。并且,若设置第一边框走线和第二边框走线的边框区位置发生腐蚀并短路,将会导致显示区10内的所有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均无法输出相应的电源信号,使得显示面板100无法进行发光显示。
而通过设置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显示面板100内的延伸方向和排布方向,使得两种电源信号线间隔排布且平行延伸,能够使得两种电源信号线从显示区10的第一侧延伸至显示区10的第二侧时,任意两条相邻的电源信号线的正投影之间的不会发生交叠,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交叠位置发生电化学腐蚀而产生短路。
若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设置于不同层,则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之间的距离相比于同层设置时更大,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之间的绝缘层宽度,避免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因腐蚀绝缘层而发生短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并将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显示区10内设置为沿第二方向X间隔排布、沿第一方向Y进行延伸,能够使得显示区10内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不发生交叠。第一电源信号线11能够与第一信号端21连接,接收第一信号端21提供的第一电源信号并传输至显示区10内,第二电源信号线12能够与第二信号端22连接,接收第二信号端22提供的第二电源信号并传输至显示区10内,以使发光器件能够在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的驱动下进行发光。此时,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之间的绝缘层宽度相比于不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大大增加,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在电位差异下通过电化学腐蚀发生连通,降低了电源信号在显示区10内的腐蚀短路风险,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请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多条跨接线13。
在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中,一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跨接线13电连接。在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中,一部分数量的第二电源信号线12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跨接线13电连接。
在第一电源信号线11从第一信号端21开始进行延伸时,随着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显示区10内的延伸,信号走线的长度在不断增大,由于信号走线本身存在走线阻抗,在信号走线的长度增大时,信号走线上所产生的IR压降也在不断增大,使得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的第一电源信号随着走线的延伸方向,电压不断降低。同时,由于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在延伸过程中还会与显示面板100内的发光器件进行连接,以向发光器件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发光器件即为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的负载,随着负载数量的增大,也会导致第一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发生下降。即,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不同位置上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存在差异。同样地,第二电源信号也会受到信号走线的阻抗影响以及走线上的负载个数影响,导致不同位置的第二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存在差异。
不同位置上的发光器件在接收到信号电压不同的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时,将会导致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存在差别,使得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不均匀。
通过设置跨接线13将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电连接,能够将不同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连通,在不同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的连通位置的信号电压由于IR压降或负载数量的影响而产生差异时,跨接线13可以使得不同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的连通位置的信号电压保持一致,从而避免不同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的信号电压存在差异而导致显示面板100的亮度不均,提升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条跨接线13,可以使得不同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的各个位置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保持一致,使得显示面板100上不同区域的发光器件均能够接收到信号电压一致的第一电源信号。
同样地,跨接线13可以将部分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进行电连接,以使得显示面板100上不同区域的发光器件均能够接收到信号电压一致的第二电源信号。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各个发光器件接收到信号电压一致的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时,能够使得不同区域的发光器件保持亮度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跨接线13可以将所有第一电源信号线11电连接,或者将所有第二电源信号线12电连接,以使得每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或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与跨接线13连接的位置的信号电压保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跨接线13在与多个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连接时,不与任意一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连接,以避免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通过跨接线13短接。同样地,跨接线13在与多个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连接时,也不与任意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连接,以避免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通过跨接线13短接。
在显示区10内设置跨接线13,以将一部分数量的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为例,在该跨接线13的延伸过程中,跨接线13的正投影将会与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正投影发生交叠,在交叠位置跨接线1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位于不同金属层。
由于跨接线13将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进行电连接,使得跨接线13上携带有第二电源信号,在跨接线1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交叠位置,可能由于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之间的电位差异而导致电化学腐蚀,造成跨接线13与该第一电源信号线11短接。此时该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发生短路而无法继续输出第一电源信号,从而使得与该第一电源信号线11来接的发光器件将会产生发光异常。但其他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还能够继续输出第一电源信号以驱动发光器件进行发光。即,在跨接线13与一条或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交叠位置发生腐蚀时,仅会导致该部分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发生短路,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第一电源信号的输出,使得其他第一电源信号线11驱动的发光器件仍能够进行发光。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跨接线13可以为直线段,多条跨接线13沿第一方向Y间隔分布。
跨接线13在显示区10内直线延伸,并且多条跨接线13沿第一方向Y间隔排布。即跨接线13之间为两两平行设置。在第一方向Y为纵向、第二方向X为横向时,表示跨接线13为横向延伸设置,沿纵向间隔排布。此时每条跨接线13可以将横向上的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或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连接,以使得横向上的不同第一电源信号线11提供给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源信号相同,保障横向上的发光器件的亮度一致。
请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多条跨接线13中,沿远离第一信号端21或远离第二信号端22的方向,跨接线13的线宽逐渐增大。
以第一信号端21为例,在第一电源信号线11逐渐远离第一信号端21时,信号走线的长度不断增大,走线阻抗也在不断增大,从而使得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远离第一信号端21时,受到的IR压降影响变大,导致第一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逐渐降低。通过使得多个跨接线13沿远离第一信号端21的方向间隔分布且线宽增大,能够降低跨接线13的走线阻抗,从而有效补偿远离第一信号端21的区域的电流衰减,以提升电压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连通的跨接线13沿远离第一信号端21的方向线宽逐渐增大,将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连通的跨接线13沿远离第二信号端22的方向线宽逐渐增大。在第二信号端22与第一信号端21位于显示区10的同一侧时,两种跨接线13沿同一方向的线宽可以保持同步增大。而在第一信号端21与第二信号端22分别位于显示区10的两侧时,将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连通的跨接线13远离第一信号端21的方向为靠近第二信号端22的方向,此时两种跨接线13沿同一方向的线宽并非同步增大,而是一种跨接线13的线宽逐渐增大时,另一种跨接线13的线宽逐渐减小。
请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跨接线13位于不同层,第二电源信号线12与跨接线13也位于不同层。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分别位于不同层。每个跨接线13通过过孔131与对应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或第二电源信号线12电连接;过孔131设置于第一电源信号线11或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跨接线13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位置。
以连接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跨接线13为例,该跨接线13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分别存在交叠,在每个正投影交叠的位置,可以通过过孔131将位于不同金属层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跨接线13进行电连接。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可以通过多个过孔131分别与跨接线13连接,以使得跨接线13能够将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连通。
同样地,对于连接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跨接线13,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每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时,该交叠位置可以设置过孔131将第二电源信号线12与跨接线13电连接。
请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多条跨接线13沿远离第一信号端21或远离第二信号端22的方向上,设置的过孔131数量可以逐渐增大。
对于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多条跨接线13,沿远离第一信号端21的方向,跨接线13的线宽逐渐增大,则跨接线1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也逐渐增大,在交叠区域的面积增大时,可以在交叠区域上设置的过孔131数量也逐渐增大。在交叠区域的面积增大至能够设置新的过孔131时,可以将交叠区域的过孔131数量进行增加,以进一步降低跨接线13的走线阻抗,使得各个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保持一致。
请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非显示区20还可以包括边框转接线140,边框转接线140与至少一个第一信号端21连接,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中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通过至少一个跨接线13与边框转接线140电连接;或者,边框转接线140与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端22连接,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中部分数量的第二电源信号线12通过至少一个跨接线13与边框转接线140电连接。
边框转接线140的一端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一信号端21连接,跨接线13在将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电连接后,跨接线13还可以继续向显示区10的边缘进行延伸,直至延伸到非显示区20并与边框转接线140进行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一电源信号线11,其在显示区10内的某个位置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不仅与走线阻抗的大小相关,还与该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的负载数量相关。在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延伸过程中,将会为显示区10内的发光器件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在该位置之前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连接的发光器件即为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上的负载,随着负载的增加,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信号电压也会逐渐降低。而对于边框转接线140,其在非显示区20进行延伸时,不需要为发光器件提供第一电源信号,使得第一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不会受到负载数量的影响。在跨接线13将部分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边框转接线140电连接时,能够使得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信号电压保持一致。
同样地,边框转接线140的一端还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端22连接,将部分数量的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还可以延伸到非显示区20并与该边框转接线140进行电连接。
请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边框转接线140可以包括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和第二边框转接线142,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相对设置于显示区10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
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在第二方向X上的一侧,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则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在第二方向X上的另一侧。在显示区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边框转接线时,跨接线13可以向显示区10的两侧分别进行延伸,以连接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和第二边框转接线142。此时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和第二边框转接线142通过跨接线13电连接,使得跨接线13上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信号电压能够与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和第二边框转接线142的电压保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均与第一信号端21连接、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均与第二信号端22连接、或者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分别与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连接。
在第一种连接方式,即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均与第一信号端21连接时,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均与第一信号端21连接,即将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可以分别向显示区10的两侧进行延伸,以延伸出显示区10,与显示区10以外的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和第二边框转接线142进行电连接。此时该跨接线13可以将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和第二边框转接线142进行电连接。而将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由于不需要与显示区外的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进行连接,则该跨接线13可以不延伸出显示区10。
在第二种连接方式,即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均与第二信号端22连接时,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均与第二信号端22连接,即将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可以分别向显示区10的两侧进行延伸,以延伸出显示区10,与显示区10以外的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和第二边框转接线142进行电连接。同样地,由于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不需要与显示区外的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进行连接,则该跨接线13可以不延伸出显示区10。
如图6所示,在第三种连接方式,即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分别与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连接时,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分别与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连接。若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一信号端21连接,则将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向第一边框转接线141延伸,并与第一边框转接线141电连接;将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则向第二边框转接线142延伸,并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电连接。相反地,若第一边框转接线141与第二信号端22连接,则将第二电源信号线12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与第一边框转接线141电连接,将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电连接的跨接线13与第二边框转接线14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金属层以及位于相邻两层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44,第一信号端21、第二信号端22、第一电源信号线11、第二电源信号线12以及跨接线13均形成于金属层,第一信号端21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同层设置,第二信号端22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同层设置,跨接线1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以及第二电源信号线12分层设置。
第一信号端21可以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同层设置,第二信号端22可以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同层设置,跨接线13则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分层设置。
由于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显示区10内沿第一方向Y延伸,跨接线13在显示区10内沿第一方向Y间隔分布,则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正投影与跨接线13的正投影将会产生交叠,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正投影与跨接线13的正投影也会产生交叠,若跨接线13与第一电源信号或第二电源信号同层设置,将会在交叠处发生电连接,使得第一电源信号通过跨接线13与第二电源信号短接。因此,跨接线13需要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分层设置,并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分层设置。
请参照图7,图7为图4中C-C部分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41、第二金属层42和第三金属层43,第一金属层41、第二金属层42和第三金属层43设置于衬底40上,相邻两层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44。跨接线13可以设置于第一金属层41上,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可以设置于第二金属层42或第三金属层43,第二电源信号线1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金属层42或第三金属层43。
可以理解的是,以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为例,若第一电源信号线11位于第二金属层42,则跨接线1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交叠位置需要设置过孔131将第一金属层41与第二金属层42连通。若第一电源信号线11位于第三金属层43,则跨接线1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交叠位置需要设置两个过孔131,分别将第一金属层41与第二金属层42连通以及将第二金属层42与第三金属层43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以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跨接线13为例。在跨接线13与部分第一电源信号线11电连接时,将会与部分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正投影产生交叠。在交叠位置处,跨接线位于第一金属层41,第二电源信号线位于第二金属层42。由于第一金属层41和第二金属层42之间设置有各种不同的绝缘层,例如IMD(金属间介质)层、ILD(Inter LayerDielectric,层间介质)层等,这些绝缘层能够有效阻隔水汽,从而避免第一金属层41和第二金属层42之间发生电化学腐蚀,并且IMD层和ILD层上还设置有多个无机膜层和有机膜层,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金属层41和第二金属层42之间的腐蚀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多个第一信号端21与多个第二信号端22相对设置于显示区10在第一方向Y上的两侧。
多个第一信号端21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在第一方向Y上的一侧,多个第二信号端22既可以与多个第一信号端21同侧设置,也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在第一方向Y上的另一侧。例如,如图8所示,多个第一信号端21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下方的非显示区20,多个第二信号端22则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上方的非显示区20。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分别设置于显示区10的两侧时,第一电源信号线11向第一信号端21的方向延伸出显示区10并与第一信号端21连接,第二电源信号线12则向第二信号端22的方向延伸出显示区10并与第二信号端22连接。
请一并参照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线111或第二连接线112。
第一连接线111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信号端21之间,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中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第一连接线111电连接。
第二连接线112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二信号端22之间,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中部分数量的第二电源信号线12与第二连接线112电连接。
在两个相邻的第一信号端21之间的距离较长时,还可以设置第一连接线111将该相邻的两个第一信号端21进行电连接,则该第一连接线111同样能够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中,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可以在延伸出显示区10后位于该相邻的两个第一信号端21之间时,直接与第一连接线111进行电连接以获取第一电源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部分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延伸出显示区10后继续延伸时,需要通过绕线才能够与最接近的第一信号端21进行电连接。此时可以将两个相邻的第一信号端2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线111进行连接,并将该部分第一电源信号线11继续延伸至与第一连接线111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使得该部分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不需要进行绕线,通过继续延伸至与第一连接线111进行连接即可获取到第一电源信号。
同样地,在部分第二电源信号线12延伸出显示区10后需要进行绕线才能够与第二信号端22连接时,可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二信号端22之间设置第二连接线112,以使得该部分第二电源信号线12能够延伸至与第二连接线112连接,从而不需要进行绕线。
请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非显示区20还可以包括绑定区30,绑定区30可以绑定设置驱动芯片31。绑定区30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信号端21,绑定区30与显示区1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线111,第一连接线111用于将绑定区30两侧最接近的第一信号端21电连接;或者,绑定区30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信号端22,绑定区30与显示区1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线112,第二连接线112用于将绑定区30两侧最接近的第二信号端22电连接。
绑定区30上设置有驱动芯片31,驱动芯片31能够输出驱动发光器件进行发光的信号,例如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灯等。通常可以采用COF(Chip On Flex,覆晶薄膜)的方式将驱动芯片31固定在显示面板100的柔性电路板FPC上。
通常绑定区30设置在显示区10下方的非显示区20中央,此时绑定区30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信号端21,也即绑定区3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信号端21。由于绑定区30具有一定宽度,则绑定区30上方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向下延伸时,将会延伸至绑定区30而无法与第一信号端21进行电连接。通过将绑定区30左右两侧最接近的第一信号端21通过第一连接线111进行电连接,能够使得绑定区30上方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向下延伸时,能够通过与第一连接线111电连接来接收第一电源信号。
同样地,绑定区30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信号端22时,也可以采用第二连接线112将绑定区30左侧距离最近的第二信号端22与右侧距离最近的第二信号端22电连接,使得绑定区30上方的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向下延伸时,能够通过与第二连接线112电连接来接收第二电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信号端21的数量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一致或第二信号端22的数量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数量一致。
显示面板100内的发光器件通常为阵列排布,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则通常与发光器件的列数相对应。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通常由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模块引出,在FPC模块的引脚数量满足需求时,可以设置第一信号端21的数量可以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一致,此时每个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端21电连接。
同样地,第二信号端2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数量一致,此时每个第二电源信号线12与对应的第二信号端22电连接。
上述信号端的数量与电源信号线的数量一致的设置,可以将每条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焊盘进行连接,使得每个第一电源信号线11能够接收到相同的第一电源信号,每个第二电源信号线12能够接收到相同的第二电源信号。显示面板100上的各个发光器件所接收到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和第二电源信号的信号电压不会产生较大压差,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信号端21的数量少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时,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可以与同一第一信号端21连接。在第二信号端22的数量少于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数量时,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12也可以与同一第二信号端2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信号端21与多个第二信号端22设置于显示区10在第一方向Y上的同一侧,第一信号端21的数量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一致,第二信号端22的数量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数量一致,多个第一信号端21与多个第二信号端22交替间隔排布。
在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的数量未受到FPC模块的引脚数量限制时,可以将第一信号端21的数量设置为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一致、第二信号端22的数量设置为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数量一致,并且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均设置于显示区10的同一侧,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之间可以交替排布。
请参照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非显示区20还可以包括绑定区30,绑定区30可以绑定设置驱动芯片31。绑定区30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在第一方向Y上相对于多个第一信号端21和多个第二信号端22的另一侧。即,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均设置于显示区10的一侧时,绑定区30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相对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的另一侧,以避免绑定区30占据非显示区20的位置导致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无法实现交替排布。并且,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所在的一侧在未设置有绑定区30时,可以具有足够的排布区域,以排列设置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一致的第一信号端21以及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数量一致的第二信号端22,从而实现可以将每条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焊盘进行连接的设置,保证面板的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源信号为正性电源信号PVDD,第二电源信号为负性电源信号PVEE。第一信号端21的数量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一致,且第一信号端21与第一电源信号线11对应连接。
对于显示面板100上个各个发光器件,可以通过正性电源信号PVDD和负性电源信号PVEE来驱动发光器件进行发光。其中,用于与发光器件的阳极连接的走线为用于传输正电压信号的PVDD走线,用于与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的走线为传输负电压信号的PVEE走线。
请参照图13,以显示面板100上的其中一个发光器件200为例,该发光器件200通过对应的像素电路连接正性电源信号PVDD和负性电源信号PVEE。例如,发光器件200的阳极可以通过像素电路与正性电源信号PVDD连接,发光器件200的阴极则可以直接与负性电源信号PVEE连接,像素电路通过内部驱动管的导通状态和导通幅度,即可控制流过发光器件200的驱动电流,从而控制发光器件200的发光亮度。PVDD走线与第一信号端21连接,PVEE走线与第二信号端22连接。发光器件200位于第一信号端21以及第二信号端22连接形成的通路上,在通路中设置有驱动管,驱动管M3与第一信号端21以及与发光器件200之间均设置有开关管M1以及开关管M6,发光器件200的亮度决定于驱动管M3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压差,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压差直接控制了驱动管M3内所流经的电流,也就是说流经发光器件200的电流,进而影响发光器件200的亮度。
驱动管M3的栅极电压与数据线Vdata输入的信号有关,源极中的电压为第一信号端21输出的电压,即正性电源信号PVDD的信号电压。PVDD为固定电压,越靠近电源的输入端其电压越接近第一信号端21进入的初始电压,第一信号端21的电压信号在向发光区内传输时,向越远离其信号端方向传输时存在损耗越大,到最远端时损耗最大,导致远端的PVDD电压值低于近端的PVDD电压值,从而对驱动管M3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压差造成影响,驱动管M3对于压差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压差的变化将造成流经发光器件200内的电流很大的波动,进而影响发光器件200的亮度,而第二信号端22通过走线与发光器件200的阴极连接,驱动管M3在工作时处于饱和区,PVEE的电压差异对对流的影响较小,因此对发光器件200的亮度影响相对较小。
由于PVDD对发光器件200的亮度影响相对较大,第一电源信号线11的数量是与第一信号端21的数量一致时,能够通过每个第一信号端21直接给每条第一电源信号线11,即PVDD信号线输出相应的PVDD电压信号,从而降低PVDD电压信号的压降损耗,使得远端的发光器件200所接收到的PVDD电压信号与近端的压差较小。各个第一电源信号线11之间也不需要设置横向的跨接线13将部分第一电源信号线11进行连通,横向也不会有过大的压降。因此,在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为由下至上穿过显示区10时,对于显示面板中心区域和上部区域的发光器件,其接收到的正性电源信号PVDD未产生较大压降,从而使得中心区域和上部区域的发光器件的亮度能够增大至与下部区域的发光器件的亮度接近或保持一致,从而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非显示区20,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显示区10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沿第一方向Y延伸、沿第二方向X间隔排布,因此显示区10内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在显示区10内的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为间隔排布时,第一电源信号线1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延伸至非显示区20时同样为间隔排布,此时可以设置第一信号端21和第二信号端22为交替排布,以使第一电源信号线11延伸至第一信号端21时,第一电源信号线1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与相邻的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发生交叠。若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在非显示区20的正投影发生交叠,则交叠位置同样会由于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的电位差异而发生电化学腐蚀,造成电源信号短路。通过设置第一电源信号线11与第二电源信号线12交替排布,使得其在非显示区10内均不存在交叠位置,能够降低非显示区20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风险,提升显示面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请参见图14,该显示设备可以为PC、电视、显示器、移动终端、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本申请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
多个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多个第一信号端与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相对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端连接,并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第二侧;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
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第二信号端连接,并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二电源信号;
在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沿第二方向排布并且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跨接线,所述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中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跨接线电连接,所述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中部分数量的第二电源信号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跨接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线为直线段,多条所述跨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跨接线沿远离所述第一信号端或远离所述第二信号端的方向线宽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分别与所述跨接线位于不同层,每个所述跨接线通过过孔与对应的第一电源信号线或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或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跨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跨接线沿远离所述第一信号端或远离所述第二信号端的方向过孔数量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
边框转接线,所述边框转接线与至少一个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中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跨接线与所述边框转接线电连接;或者,所述边框转接线与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中部分数量的第二电源信号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跨接线与所述边框转接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转接线包括:
第一边框转接线;
第二边框转接线,所述第一边框转接线与所述第二边框转接线相对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转接线与所述第二边框转接线均与所述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边框转接线与所述第二边框转接线均与所述第二信号端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边框转接线与所述第二边框转接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金属层以及位于相邻两层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以及所述跨接线均形成于所述金属层,所述第一信号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信号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同层设置,所述跨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分层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信号端之间,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中部分数量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
或者,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二信号端之间,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中部分数量的第二电源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
绑定区,所述绑定区用于绑定驱动芯片;
所述绑定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信号端,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用于将所述绑定区两侧最接近的第一信号端电连接;
或者,所述绑定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信号端,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用于将所述绑定区两侧最接近的第二信号端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的数量一致或所述第二信号端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的数量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二信号端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的数量一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为正性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源信号为负性电源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端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第一信号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对应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676075.8A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387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075.8A CN114387882B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410439484.3A CN118314805A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075.8A CN114387882B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39484.3A Division CN118314805A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7882A CN114387882A (zh) 2022-04-22
CN114387882B true CN114387882B (zh) 2024-05-03

Family

ID=812004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39484.3A Pending CN118314805A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111676075.8A Active CN114387882B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39484.3A Pending CN118314805A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831480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6932A (zh) * 2023-07-28 2023-11-24 合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7nm FinFET工艺下标准单元版图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696A (zh) * 2016-05-26 2017-12-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8598139A (zh) * 2018-06-26 2018-09-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1922A (zh) * 2019-10-31 2020-02-0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81720A (zh) * 2019-12-30 2020-04-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92108A (zh) * 2019-12-30 2020-05-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02199A (zh) * 2019-08-01 2021-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9230B2 (en) * 2004-07-28 2012-04-03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696A (zh) * 2016-05-26 2017-12-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8598139A (zh) * 2018-06-26 2018-09-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02199A (zh) * 2019-08-01 2021-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1922A (zh) * 2019-10-31 2020-02-0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81720A (zh) * 2019-12-30 2020-04-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92108A (zh) * 2019-12-30 2020-05-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7882A (zh) 2022-04-22
CN118314805A (zh) 202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8577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649059B (zh)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286338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0227861A1 (zh) 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02725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13450707B (zh) 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34712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590613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20200063125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CN10995029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1438788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09755A (zh) 连接器组件和具有该连接器组件的显示设备
US11930672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269975A1 (en) Light-emission driving substrate,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876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563051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light board, spliced led light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end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signal wires being staggered
CN11462775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999382A (zh) 一种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48828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76298A (zh) 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面板
US717381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feedback circuit structure thereof
CN113674679B (zh) 发光面板
CN110544711B (zh) 显示面板
US2023007799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1678271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