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2274A -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2274A
CN114382274A CN202210088149.4A CN202210088149A CN114382274A CN 114382274 A CN114382274 A CN 114382274A CN 202210088149 A CN202210088149 A CN 202210088149A CN 114382274 A CN114382274 A CN 114382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welded
cross beam
plat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81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an Yanhong
Original Assignee
Duan Yanh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an Yanhong filed Critical Duan Yanhong
Priority to CN2022100881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82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82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2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3/0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3/28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01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against falling down relating to scaffo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涉及爬架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机构、提升机构、承载控制机构、第一照明机构以及第二照明机构。在支撑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对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从底部进行支撑,同时可以扩大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其底部的支撑面,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在提升机构以及承载控制机构相互配合使用下,能够智能的控制承载控制机构的升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现场施工人员在夜间作业时,为了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可通过第一照明机构以及第二照明机构,实现夜间照明,同时,在承载控制机构进行升降的同时,两个减速电机驱动两个螺纹杆的转动,能够使第一照明机构以及第二照明机构与承载控制机构同步升降。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爬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背景技术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一次组装后一直用到施工完毕),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然而,目前建筑工地在施工作业时实际使用的爬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
一、当爬架为配合建筑楼层搭建的较高时,其底部的支撑面难以与其搭建的高度相匹配,容易引起爬架倾倒等安全问题;
二、目前施工作业现场使用的爬架还难以实现智能化控制,多数情况下仍然需要人工的攀爬,施工作业人员在人工攀爬时可能会高空坠落,这就给施工作业中无形中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为了赶进度,往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建筑工地现场虽然配备夜间照明灯,然而,夜间照明灯多数是固定在工地的某一处,难以做到与施工作业人员同步,同时,工地照明灯缺乏智能化的控制,难以对灯光的照明范围、照明时间以及灯光的照明强度进行设置,以适应夜间工地的作业需求。
为此,提出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通过支撑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对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从底部进行支撑,同时,为了进一步的防止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的倾倒,通过分别将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第一方形钢以及第二方型钢向外拉出,可以扩大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其底部的支撑面,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在提升机构以及承载控制机构相互配合使用下,能够智能的控制承载控制机构的升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攀爬使施工作业人员高空坠落的问题;
在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三导向柱以及第四导向柱的导向作用下,可以使承载控制机构在升降时受力均匀,避免承载控制机构在升降时发生侧翻;
现场施工人员在夜间作业时,为了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施工作业,可通过第一照明机构以及第二照明机构,实现夜间照明,同时,在承载控制机构进行升降的同时,第一减速电机和第二减速电机驱动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的转动,能够使第一照明机构以及第二照明机构与承载控制机构同步升降,实现了照明灯光与施工人员同步的效果,第一照明机构和第二照明机构对称分布,能够从两个方向对施工人员进行照明,扩大了夜间照明的范围,通过操作PLC控制器,可以调节并设置第一照明灯箱以及第二照明灯箱的照明范围、照明时间、以及灯光的照明强度,以满足夜间施工作业的需求,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包括: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部横梁,所述底部横梁的前侧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底部横梁远离第一支撑座的前侧另一端焊接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内安装有第一滑动板,且所述第一滑动板与第一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内安装有第二滑动板,且所述第二滑动板与第二支撑座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底部横梁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方形支撑管,所述底部横梁远离第二方形支撑管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方形支撑管,所述第一方形支撑管内安装有第一方形钢,且所述第一方形钢与第一方形支撑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形支撑管内安装有第二方型钢,且所述第二方型钢与第二方形支撑管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底部横梁的后侧一端焊接有第三支撑座,所述底部横梁远离第三支撑座的后侧另一端焊接有第四支撑座;
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顶部横梁,所述底部横梁的顶部一端垂直焊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底部横梁远离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另一端垂直焊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部与横梁的底部两端相焊接,且所述横梁横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滑套,且所述第一滑套与第一支撑柱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套朝向第二支撑柱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壁套接有第二滑套,且所述第二滑套与第二支撑柱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套朝向第一支撑柱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板;
其中,所述顶部横梁的顶部一端螺丝连接有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第一螺纹杆,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于顶部横梁以及第一连接板,延伸至所述底部横梁的顶部一端,并与所述底部横梁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部螺纹段与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顶部横梁远离第一减速电机的顶部另一端螺丝连接有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第二螺纹杆,且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于顶部横梁以及第二连接板,延伸至所述底部横梁的顶部,并与所述底部横梁的顶部转动连接;
承载控制机构,所述承载控制机构包括底板、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三导向柱以及第四导向柱,所述底板的一侧侧壁与第一连接板的侧壁相焊接,所述底板远离第一连接板一侧的侧壁与第二连接板的侧壁相焊接;
其中,所述顶部横梁的底部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底板相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三导向柱以及第四导向柱分别贯穿于顶板的四端,并与所述顶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顶部一侧固定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外壁前侧安装有操作屏,所述操作屏的电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的电控输入端电性连接;
第一照明机构,所述第一照明机构包括第三滑套,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壁与第三滑套套接安装,所述第三滑套与第一支撑柱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套朝向第二支撑柱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照明灯箱,所述第三滑套位于第一滑套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贯穿于第一安装板,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螺纹连接;
第二照明机构,所述第二照明机构包括第四滑套,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壁与第四滑套套接安装,所述第四滑套与第二支撑柱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套与第二支撑柱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套朝向第一支撑柱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照明灯箱,所述第四滑套位于第二滑套的上方,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板,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照明灯箱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照明灯箱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动板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轨安装于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轨安装于第二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方形支撑管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一方形钢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轨安装于第三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形支撑管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四滑轨,所述第二方型钢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轨安装于第四滑槽内,并与所述第四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远离底部横梁的一端均焊接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与第三支撑座以及第四支撑座呈垂直状,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底部横梁呈平行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及底部横梁呈垂直状,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一方形支撑管呈垂直状,所述第二支撑座与第二方形支撑管呈垂直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滑动板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方形钢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三把手,所述第二方型钢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四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顶部焊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导向柱的顶部焊接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四导向柱的顶部焊接有第四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顶部前侧焊接有第一护栏,所述底板远离第一护栏的顶部后侧焊接有第二护栏,所述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对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从底部进行支撑,同时,为了进一步的防止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的倾倒,通过分别将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第一方形钢以及第二方型钢向外拉出,可以扩大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其底部的支撑面,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本技术方案中,在提升机构以及承载控制机构相互配合使用下,能够智能的控制承载控制机构的升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攀爬使施工作业人员高空坠落的问题;
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三导向柱以及第四导向柱的导向作用下,可以使承载控制机构在升降时受力均匀,避免承载控制机构在升降时发生侧翻;
本技术方案中,现场施工人员在夜间作业时,为了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施工作业,可通过第一照明机构以及第二照明机构,实现夜间照明,同时,在承载控制机构进行升降的同时,第一减速电机和第二减速电机驱动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的转动,能够使第一照明机构以及第二照明机构与承载控制机构同步升降,实现了照明灯光与施工人员同步的效果,第一照明机构和第二照明机构对称分布,能够从两个方向对施工人员进行照明,扩大了夜间照明的范围,通过操作PLC控制器,可以调节并设置第一照明灯箱以及第二照明灯箱的照明范围、照明时间、以及灯光的照明强度,以满足夜间施工作业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放大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区放大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区放大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区放大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区放大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F区放大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俯视视角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底部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支撑机构的部分结构相组合的底部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提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承载控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底板、第一护栏、第二护栏以及PLC控制器相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第一滑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第二滑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第一方形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第二方型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第一螺纹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的第一减速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机构;11、底部横梁;12、第一支撑座;121、第一滑轨;13、第二支撑座;131、第二滑轨;14、第一滑动板;141、第一滑槽;142、第一把手;15、第二滑动板;151、第二滑槽;152、第二把手;16、第一方形支撑管;161、第三滑轨;17、第二方形支撑管;171、第四滑轨;18、第一方形钢;181、第三滑槽;182、第三把手;19、第二方型钢;191、第四滑槽;192、第四把手;110、第三支撑座;111、第四支撑座;112、支撑横梁;
2、提升机构;21、顶部横梁;22、第一支撑柱;23、第二支撑柱;24、第一减速电机;25、第一螺纹杆;26、第一滑套;27、第一连接板;28、第二减速电机;29、第二螺纹杆;210、第二滑套;211、第二连接板;
3、承载控制机构;31、底板;32、第一导向柱;33、第二导向柱;34、第三导向柱;35、第四导向柱;36、第一限位块;37、第二限位块;38、第三限位块;39、第四限位块;310、顶板;311、PLC控制器;312、第一护栏;313、第二护栏;
4、第一照明机构;41、第三滑套;42、第一安装板;43、第一照明灯箱;5、第二照明机构;51、第四滑套;52、第二安装板;53、第二照明灯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1-图x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包括:
支撑机构1,支撑机构1包括底部横梁11,底部横梁11的前侧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座12,底部横梁11远离第一支撑座12的前侧另一端焊接有第二支撑座13,第一支撑座12内安装有第一滑动板14,且第一滑动板14与第一支撑座12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座13内安装有第二滑动板15,且第二滑动板15与第二支撑座13滑动连接;
其中,底部横梁11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方形支撑管16,底部横梁11远离第二方形支撑管17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方形支撑管17,第一方形支撑管16内安装有第一方形钢18,且第一方形钢18与第一方形支撑管16滑动连接,第二方形支撑管17内安装有第二方型钢19,且第二方型钢19与第二方形支撑管17滑动连接;
其中,底部横梁11的后侧一端焊接有第三支撑座110,底部横梁11远离第三支撑座110的后侧另一端焊接有第四支撑座111;
提升机构2,提升机构2包括顶部横梁21,底部横梁11的顶部一端垂直焊接有第一支撑柱22,底部横梁11远离第一支撑柱22的顶部另一端垂直焊接有第二支撑柱23,第一支撑柱22和第二支撑柱23的顶部与横梁21的底部两端相焊接,且横梁21横向设置;
其中,第一支撑柱22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滑套26,且第一滑套26与第一支撑柱22的外壁滑动连接,第一滑套26朝向第二支撑柱23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板27,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套接有第二滑套210,且第二滑套210与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滑动连接,第二滑套210朝向第一支撑柱22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板211;
其中,顶部横梁21的顶部一端螺丝连接有第一减速电机24,第一减速电机24的输出轴焊接有第一螺纹杆25,且第一螺纹杆25的一端分别贯穿于顶部横梁21以及第一连接板27,延伸至底部横梁11的顶部一端,并与底部横梁11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25的外部螺纹段与第一连接板27螺纹连接;
其中,顶部横梁21远离第一减速电机24的顶部另一端螺丝连接有第二减速电机28,第二减速电机28的输出轴焊接有第二螺纹杆29,且第二螺纹杆29的一端分别贯穿于顶部横梁21以及第二连接板211,延伸至底部横梁11的顶部,并与底部横梁11的顶部转动连接;
承载控制机构3,承载控制机构3包括底板31、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以及第四导向柱35,底板31的一侧侧壁与第一连接板27的侧壁相焊接,底板31远离第一连接板27一侧的侧壁与第二连接板211的侧壁相焊接;
其中,顶部横梁21的底部焊接有顶板310,顶板310与底板31相对应,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以及第四导向柱35分别贯穿于顶板310的四端,并与顶板310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柱32的顶部一侧固定有PLC控制器311,PLC控制器311的外壁前侧安装有操作屏,操作屏的电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入端电性连接;
第一照明机构4,第一照明机构4包括第三滑套41,第一支撑柱22的外壁与第三滑套41套接安装,第三滑套41与第一支撑柱22的外壁滑动连接,第三滑套41朝向第二支撑柱23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安装板42,第一安装板4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照明灯箱43,第三滑套41位于第一滑套26的上方,第一安装板42位于第一连接板27的上方,第一螺纹杆25的一端贯穿于第一安装板42,并与第一安装板42螺纹连接;
第二照明机构5,第二照明机构5包括第四滑套51,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与第四滑套51套接安装,第四滑套51与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滑动连接,第四滑套51与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滑动连接,第四滑套51朝向第一支撑柱22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安装板52,第二安装板52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照明灯箱53,第四滑套51位于第二滑套210的上方,第二安装板52位于第二连接板211的上方,第二螺纹杆29的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板52,并与第二安装板52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由支撑机构1、提升机构2、承载控制机构3、第一照明机构4以及第二照明机构5构成;
其中,支撑机构1由底部横梁11、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座13、第一滑动板14、第二滑动板15、第一方形支撑管16、第二方形支撑管17、第一方形钢18、第二方型钢19、第三支撑座110以及第四支撑座111构成;
其中,提升机构2由顶部横梁21、第一支撑柱22、第二支撑柱23、第一减速电机24、第一螺纹杆25、第一滑套26、第一连接板27、第二减速电机28、第二螺纹杆29、第二滑套210以及第二连接板211构成,第一减速电机24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减速电机28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
其中,承载控制机构3由底板31、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第四导向柱35、顶板310以及PLC控制器311构成;
其中,第一照明机构4由第三滑套41、第一安装板42以及第一照明灯箱43构成;
其中,第二照明机构5由第四滑套51、第二安装板52以及第二照明灯箱53构成。
在上述支撑机构1的作用下,能够对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从底部进行支撑,同时,为了进一步的防止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的倾倒,通过分别将第一滑动板14、第二滑动板15、第一方形钢18以及第二方型钢19向外拉出,可以扩大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其底部的支撑面,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在提升机构2以及承载控制机构3相互配合使用下,现场施工人员通过使用外部遥控器远程遥控PLC控制器311,PLC控制器311同时控制第一减速电机24与第二减速电机28,使第一减速电机24与第二减速电机28启动,第一减速电机24与第二减速电机28分别通过其第一螺纹杆25与第二螺纹杆29的转动,使承载控制机构3进行下降,且下降至与地面等高处,现场施工人员可登上底板31,可以通过遥控器启动第一减速电机24以及第二减速电机28,使承载控制机构3进行升降,站在底板31上的现场施工人员也可以通过操作PLC控制器311,通过设置第一减速电机24与第二减速电机28的转动时间,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频率,智能的控制承载控制机构3的升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以及第四导向柱35的导向作用下,可以使承载控制机构3在升降时受力均匀,避免承载控制机构3在升降时发生侧翻;
现场施工人员在夜间作业时,为了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施工作业,可通过第一照明机构4以及第二照明机构5,实现夜间照明,同时,在承载控制机构3进行升降的同时,第一减速电机24和第二减速电机28驱动第一螺纹杆25以及第二螺纹杆29的转动,能够使第一照明机构4以及第二照明机构5与承载控制机构3同步升降,实现了照明灯光与施工人员同步的效果,第一照明机构4和第二照明机构5对称分布,能够从两个方向对施工人员进行照明,扩大了夜间照明的范围。
综上,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机构1的作用下,能够对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从底部进行支撑,同时,为了进一步的防止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的倾倒,通过分别将第一滑动板14、第二滑动板15、第一方形钢18以及第二方型钢19向外拉出,可以扩大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其底部的支撑面,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本技术方案中,在提升机构2以及承载控制机构3相互配合使用下,能够智能的控制承载控制机构3的升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攀爬使施工作业人员高空坠落的问题;
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以及第四导向柱35的导向作用下,可以使承载控制机构3在升降时受力均匀,避免承载控制机构3在升降时发生侧翻;
本技术方案中,现场施工人员在夜间作业时,为了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施工作业,可通过第一照明机构4以及第二照明机构5,实现夜间照明,同时,在承载控制机构3进行升降的同时,第一减速电机24和第二减速电机28驱动第一螺纹杆25以及第二螺纹杆29的转动,能够使第一照明机构4以及第二照明机构5与承载控制机构3同步升降,实现了照明灯光与施工人员同步的效果,第一照明机构4和第二照明机构5对称分布,能够从两个方向对施工人员进行照明,扩大了夜间照明的范围,通过操作PLC控制器311,可以调节并设置第一照明灯箱43以及第二照明灯箱53的照明范围、照明时间、以及灯光的照明强度,以满足夜间施工作业的需求。
实施例2
更为具体的,如图1、图6、图7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照明灯箱43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照明灯箱53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站在底板31上作业的现场施工人员在夜间施工作业时,通过操作PLC控制器311,可以调节并设置第一照明灯箱43以及第二照明灯箱53的照明范围、照明时间、以及灯光的照明强度,以满足夜间施工作业的需求。
实施例3
更为具体的,如图10、图14-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座12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一滑轨121,第一滑动板14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41,第一滑轨121安装于第一滑槽141内,并与第一滑槽141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座13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二滑轨131,第二滑动板15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51,第二滑轨131安装于第二滑槽151内,并与第二滑槽151滑动连接;第一方形支撑管16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三滑轨161,第一方形钢18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槽181,第三滑轨161安装于第三滑槽181内,并与第三滑槽181滑动连接,第二方形支撑管17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四滑轨171,第二方型钢19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四滑槽191,第四滑轨171安装于第四滑槽191内,并与第四滑槽191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设置的作用下,能够便于第一滑动板14、第二滑动板15、第一方形钢18、以及第二方型钢19的滑动,同时在滑轨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之下,当第一滑动板14、第二滑动板15、第一方形钢18、以及第二方型钢19向外拉出时,可以增加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座13、第一方形支撑管16以及第二方形支撑管17内部连接的牢固性。
实施例4
更为具体的,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支撑座110和第四支撑座111远离底部横梁11的一端均焊接有支撑横梁112,支撑横梁112与第三支撑座110以及第四支撑座111呈垂直状,支撑横梁112与底部横梁11呈平行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横梁112在与第三支撑座110以及第四支撑座111相互搭配焊接后,呈双T型状,提高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底部背向第一支撑座12以及第二支撑座13一侧的底部支撑力,从而扩大了支撑机构1的底部支撑面。
实施例5
更为具体的,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座12与第二支撑座13及底部横梁11呈垂直状,第一支撑座12与第一方形支撑管16呈垂直状,第二支撑座13与第二方形支撑管17呈垂直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设置的作用下,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扩大支撑机构1的支撑面。
实施例6
更为具体的,如图14-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滑动板14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一把手142,第二滑动板15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二把手152,第一方形钢18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三把手182,第二方型钢19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四把手19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分别拉动第一把手142、第二把手152、第三把手182以及第四把手192,可以将第一滑动板14、第二滑动板15、第一方形钢18以及第二方型钢19向外拉出,提高了现场施工人员的使用便捷性。
实施例7
更为具体的,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向柱3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限位块36,第二导向柱33的顶部焊接有第二限位块37,第三导向柱34的顶部焊接有第三限位块38,第四导向柱35的顶部焊接有第四限位块3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块36、第二限位块37、第三限位块38以及第四限位块39起到对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以及第四导向柱35限位的作用。
实施例8
更为具体的,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板31的顶部前侧焊接有第一护栏312,底板31远离第一护栏312的顶部后侧焊接有第二护栏313,第一护栏312与第二护栏313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护栏312以及第二护栏313可以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避免施工人员的掉落,增加其工作的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时,现场施工队将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通过运输设备运输至现场施工工地,施工人员分别拉动第一把手142、第二把手152、第三把手182以及第四把手192,将第一滑动板14、第二滑动板15、第一方形钢18以及第二方型钢19向外拉出,增加支撑机构1的的支撑面,提高实际作业中的安全性,避免该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的倾倒;现场施工人员通过使用外部遥控器远程遥控PLC控制器311,PLC控制器311同时控制第一减速电机24与第二减速电机28,使第一减速电机24与第二减速电机28启动,第一减速电机24与第二减速电机28分别通过其第一螺纹杆25与第二螺纹杆29的转动,使承载控制机构3进行下降,且下降至与地面等高处,现场施工人员可登上底板31,可以通过遥控器启动第一减速电机24以及第二减速电机28,使承载控制机构3进行升降,站在底板31上的现场施工人员也可以通过操作PLC控制器311,通过设置第一减速电机24与第二减速电机28的转动时间,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频率,智能的控制承载控制机构3的升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以及第四导向柱35的导向作用下,可以使承载控制机构3在升降时受力均匀,避免承载控制机构3在升降时发生侧翻;站在底板31上作业的现场施工人员在夜间施工作业时,通过操作PLC控制器311,可以调节并设置第一照明灯箱43以及第二照明灯箱53的照明范围、照明时间、以及灯光的照明强度,以满足夜间施工作业的需求。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底部横梁(11),所述底部横梁(11)的前侧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座(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横梁(11)远离第一支撑座(12)的前侧另一端焊接有第二支撑座(13),所述第一支撑座(12)内安装有第一滑动板(14),且所述第一滑动板(14)与第一支撑座(1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13)内安装有第二滑动板(15),且所述第二滑动板(15)与第二支撑座(13)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底部横梁(11)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方形支撑管(16),所述底部横梁(11)远离第二方形支撑管(17)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方形支撑管(17),所述第一方形支撑管(16)内安装有第一方形钢(18),且所述第一方形钢(18)与第一方形支撑管(1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形支撑管(17)内安装有第二方型钢(19),且所述第二方型钢(19)与第二方形支撑管(17)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底部横梁(11)的后侧一端焊接有第三支撑座(110),所述底部横梁(11)远离第三支撑座(110)的后侧另一端焊接有第四支撑座(111);
提升机构(2),所述提升机构(2)包括顶部横梁(21),所述底部横梁(11)的顶部一端垂直焊接有第一支撑柱(22),所述底部横梁(11)远离第一支撑柱(22)的顶部另一端垂直焊接有第二支撑柱(23),所述第一支撑柱(22)和第二支撑柱(23)的顶部与横梁(21)的底部两端相焊接,且所述横梁(21)横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柱(22)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滑套(26),且所述第一滑套(26)与第一支撑柱(22)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套(26)朝向第二支撑柱(23)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板(27),所述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套接有第二滑套(210),且所述第二滑套(210)与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套(210)朝向第一支撑柱(22)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板(211);
其中,所述顶部横梁(21)的顶部一端螺丝连接有第一减速电机(24),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4)的输出轴焊接有第一螺纹杆(25),且所述第一螺纹杆(25)的一端分别贯穿于顶部横梁(21)以及第一连接板(27),延伸至所述底部横梁(11)的顶部一端,并与所述底部横梁(1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5)的外部螺纹段与第一连接板(27)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顶部横梁(21)远离第一减速电机(24)的顶部另一端螺丝连接有第二减速电机(28),所述第二减速电机(28)的输出轴焊接有第二螺纹杆(29),且所述第二螺纹杆(29)的一端分别贯穿于顶部横梁(21)以及第二连接板(211),延伸至所述底部横梁(11)的顶部,并与所述底部横梁(11)的顶部转动连接;
承载控制机构(3),所述承载控制机构(3)包括底板(31)、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以及第四导向柱(35),所述底板(31)的一侧侧壁与第一连接板(27)的侧壁相焊接,所述底板(31)远离第一连接板(27)一侧的侧壁与第二连接板(211)的侧壁相焊接;
其中,所述顶部横梁(21)的底部焊接有顶板(310),所述顶板(310)与底板(31)相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33)、第三导向柱(34)以及第四导向柱(35)分别贯穿于顶板(310)的四端,并与所述顶板(3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32)的顶部一侧固定有PLC控制器(311),所述PLC控制器(311)的外壁前侧安装有操作屏,所述操作屏的电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入端电性连接;
第一照明机构(4),所述第一照明机构(4)包括第三滑套(41),所述第一支撑柱(22)的外壁与第三滑套(41)套接安装,所述第三滑套(41)与第一支撑柱(22)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套(41)朝向第二支撑柱(23)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安装板(42),所述第一安装板(4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照明灯箱(43),所述第三滑套(41)位于第一滑套(26)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42)位于第一连接板(27)的上方,所述第一螺纹杆(25)的一端贯穿于第一安装板(42),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2)螺纹连接;
第二照明机构(5),所述第二照明机构(5)包括第四滑套(51),所述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与第四滑套(51)套接安装,所述第四滑套(51)与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套(51)与第二支撑柱(23)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套(51)朝向第一支撑柱(22)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安装板(52),所述第二安装板(52)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照明灯箱(53),所述第四滑套(51)位于第二滑套(210)的上方,所述第二安装板(52)位于第二连接板(211)的上方,所述第二螺纹杆(29)的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板(52),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4)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电机(28)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灯箱(43)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照明灯箱(53)的电控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311)的电控输出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2)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一滑轨(121),所述第一滑动板(14)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41),所述第一滑轨(121)安装于第一滑槽(141)内,并与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13)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二滑轨(131),所述第二滑动板(15)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51),所述第二滑轨(131)安装于第二滑槽(151)内,并与所述第二滑槽(15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支撑管(16)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三滑轨(161),所述第一方形钢(18)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槽(181),所述第三滑轨(161)安装于第三滑槽(181)内,并与所述第三滑槽(18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形支撑管(17)的内壁两侧均成型有第四滑轨(171),所述第二方型钢(19)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四滑槽(191),所述第四滑轨(171)安装于第四滑槽(191)内,并与所述第四滑槽(191)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座(110)和第四支撑座(111)远离底部横梁(11)的一端均焊接有支撑横梁(112),所述支撑横梁(112)与第三支撑座(110)以及第四支撑座(111)呈垂直状,所述支撑横梁(112)与所述底部横梁(11)呈平行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2)与第二支撑座(13)及底部横梁(11)呈垂直状,所述第一支撑座(12)与第一方形支撑管(16)呈垂直状,所述第二支撑座(13)与第二方形支撑管(17)呈垂直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14)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一把手(142),所述第二滑动板(15)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二把手(152),所述第一方形钢(18)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三把手(182),所述第二方型钢(19)的顶部一端焊接有第四把手(19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3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限位块(36),所述第二导向柱(33)的顶部焊接有第二限位块(37),所述第三导向柱(34)的顶部焊接有第三限位块(38),所述第四导向柱(35)的顶部焊接有第四限位块(39)。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的顶部前侧焊接有第一护栏(312),所述底板(31)远离第一护栏(312)的顶部后侧焊接有第二护栏(313),所述第一护栏(312)与第二护栏(313)对称设置。
CN202210088149.4A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Pending CN114382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8149.4A CN114382274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8149.4A CN114382274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2274A true CN114382274A (zh) 2022-04-22

Family

ID=8120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8149.4A Pending CN114382274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822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0118A (zh) * 2022-09-02 2022-11-22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装配式爬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16791873A (zh) * 2023-05-11 2023-09-22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升自动翻板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89772A1 (de) * 2013-04-09 2014-10-15 MEVA Schalungs-Systeme GmbH Halterung für einen Führungsschuh eines Klettersystems für Betonschalungen
CN109252652A (zh) * 2018-11-09 2019-01-22 李淑平 一种用于建筑幕墙施工的吊篮装置
CN111021704A (zh) * 2020-02-07 2020-04-17 无棣国梁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CN211313281U (zh) * 2019-11-04 2020-08-21 李燕 基于增加稳固性的建筑施工装置
CN213626589U (zh) * 2020-11-09 2021-07-06 张慧来 一种可调整使用面积的建筑工程用吊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89772A1 (de) * 2013-04-09 2014-10-15 MEVA Schalungs-Systeme GmbH Halterung für einen Führungsschuh eines Klettersystems für Betonschalungen
CN109252652A (zh) * 2018-11-09 2019-01-22 李淑平 一种用于建筑幕墙施工的吊篮装置
CN211313281U (zh) * 2019-11-04 2020-08-21 李燕 基于增加稳固性的建筑施工装置
CN111021704A (zh) * 2020-02-07 2020-04-17 无棣国梁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CN213626589U (zh) * 2020-11-09 2021-07-06 张慧来 一种可调整使用面积的建筑工程用吊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0118A (zh) * 2022-09-02 2022-11-22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装配式爬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70118B (zh) * 2022-09-02 2023-10-27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装配式爬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16791873A (zh) * 2023-05-11 2023-09-22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升自动翻板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82274A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爬架系统
US20070204520A1 (en) Self-elevating staging with rack-and-pinion posts
CN109653481A (zh) 一种悬挂导轨式高空操作平台及制作方法
CN105952134A (zh) 一种行走式自动定位吊篮装置
CN110251858B (zh) 一种输电线路登杆作业安全防坠装置
CN109853878B (zh) 一种台阶可自动升降的楼梯
CN206645674U (zh) 双面滑道式楼梯升降装置
CN208648493U (zh) 一种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
CN108590146B (zh) 一种框式升降施工平台
CN215112320U (zh) 一种可调节升降式吊灯
CN211059873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高楼室外墙体照明灯具
CN212248943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施工用支撑工装
CN210342627U (zh) 用于防坠的连接结构及防护架
CN210342628U (zh) 防护架
CN208845094U (zh) 一种电力维修用检修梯
CN114892934B (zh) 一种电力系统用可自动调整施工位置的电工登高辅助装置
CN207608234U (zh) 一种组装式幕墙吊装装置
CN210286649U (zh) 一种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提升机构
CN215291046U (zh) 一种屋面用彩板提升安装装置
CN212836583U (zh) 新型装修用脚手架
CN20800986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脚手架
CN114278108B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雨棚及施工方法
CN220226186U (zh) 一种施工吊篮安全组件
CN220223346U (zh) 一种爬架一体化塔吊安全通道
CN212076132U (zh) 广告牌吊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