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6440B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6440B
CN114376440B CN202210050446.XA CN202210050446A CN114376440B CN 114376440 B CN114376440 B CN 114376440B CN 202210050446 A CN202210050446 A CN 202210050446A CN 114376440 B CN114376440 B CN 114376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pcb
connector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04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6440A (zh
Inventor
黄弼载
黄满泰
黄正培
成恩智
李宅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0504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644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7/00643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038370A1/ko
Publication of CN114376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6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6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6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6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of vacuum cleaners or the accessories thereof
    • A47L9/2884Details of 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their instal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2Dry filters
    • A47L9/122Dry filters fl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83Dust collecting chambers; Dust collecting recepta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2Mountings for motor fan assembl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57User input or output elements for control, e.g. buttons, switches or disp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94Details related to signal transmission in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 A47L9/322Handles for 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其包括:本体,具备用于产生吸力的吸入马达;吸入部,对通过由所述吸入马达产生的吸力来吸入的空气和灰尘进行引导;灰尘分离部,设置于所述本体,并且从被所述吸入部引导的空气中分离灰尘;主印刷电路板,能够生成所述吸入马达的控制指令,并且包括彼此隔开间隔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手柄部,结合于所述本体并用于容纳所述主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连接器,在使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状态下结合于所述手柄部;以及本体连接器,从所述本体凸出并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中的任意一个印刷电路板结合。

Description

吸尘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6月20日、申请号为201780052137.3、发明名称为“吸尘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可以划分为:用户直接移动吸尘器的同时进行清扫的手动吸尘器;自行行驶的同时进行清扫的自动吸尘器。
并且,根据吸尘器的形状,手动吸尘器可分为卧式吸尘器、立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以及杆式吸尘器等。
在作为现有文献的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127088号(授权日为2012年3月8日)中公开了手提式真空吸尘器。
所述手提式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入管、气流生成器、离心分离装置、电源以及手柄。
在所述手柄可以设置有与吸入马达和电池相连接的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
但是,根据现有文献,气流生成器位于所述手柄的上侧,而电源位于下侧,因此,存在有所述手柄的内部空间狭小的问题,据此,存在有用于设置所述PCB的结构变得复杂且用于设置PCB的作业变得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主PCB容易设置于手柄内的吸尘器。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使用用于将主PCB固定于手柄的额外紧固构件的情况下,能够使主PCB在引入到手柄的过程中固定于手柄的吸尘器。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降低主PCB的大小来能够减小手柄大小的吸尘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包括:吸入马达,其用于产生吸力;吸入部,其对通过由所述吸入马达产生的吸力来吸入的空气和灰尘进行引导;灰尘分离部,其从由所述吸入部引导的空气中分离出灰尘;主PCB,其能够生成所述吸入马达的控制指令,并且包括彼此隔开间隔的第一PCB和第二PCB;手柄部,其能够容纳所述主PCB;以及PCB连接器,其在使所述第一PCB和所述第二PCB连接的状态下与所述手柄部相结合。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包括:吸入马达,其用于产生吸力;吸入部,其对通过由所述吸入马达产生的吸力来吸入的空气和灰尘进行引导;本体,其具备用于从由所述吸入部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的灰尘分离部;主PCB组装体,其能够生成所述吸入马达的控制指令,并且包括多个PCB;以及手柄部,其与所述主PCB组装体相结合,所述手柄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其用于使所述吸入部的长度方向轴贯通;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侧部朝向所述本体延伸,所述主PCB组装体在容纳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内的过程中与所述手柄部相结合。
发明效果
根据所提出的发明,由于主PCB在划分为两个PCB的状态下容纳于手柄主体内,因此具有能够降低主PCB的大小的优点。
尤其,两个所述PCB在平行的状态和竖放的状态下容纳于手柄主体,因此具有能够使主PCB单元的大小最小化的优点。
并且,在将两个PCB连接于PCB连接器的状态下,主PCB组装体在插入于手柄主体的容纳空间的过程中能够与所述手柄主体相结合。因此,具有用于使两个PCB彼此固定的结构和用于使两个PCB固定于所述手柄主体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用户的组装过程变得容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俯视图。
图4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本体分离出手柄部的状态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柄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主PCB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主PCB单元的主视图。
图10和图11是图8中的主PCB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PCB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在主PCB单元连接有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二PCB和连接器相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柄主体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手柄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主PCB单元结合于手柄主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在主PCB单元结合于手柄主体的状态下,电源PCB安置于支撑肋的情形的图。
图21是示出在图20的状态下手柄盖和操作部相结合的情形的图。
图22是示出在结束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柄部的组装的状态下,手柄部结合于本体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示例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时,对于同一结构要素,即使出现在不同的附图中,也尽可能地使用同一附图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已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要素时,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该结构要素区别于其他结构要素,并不由该术语限定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在记载某一结构要素“连接”、“结合”或“连接”于其他结构要素的情况下,该结构要素可直接连接或连接于上述其他结构要素,但是也应理解为各个结构要素之间也可以“连接”、“结合”或“连接”有另一结构要素。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俯视图,图4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1可以包括本体2。
所述吸尘器1还可以包括结合于所述本体2的前方的吸入部5。所述吸入部5可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本体2。
所述吸尘器1还可以包括结合于所述本体2的手柄部3。所述手柄部3可以在所述本体2位于所述吸入部5的相反侧。
即,所述本体2可以配置于所述吸入部5和所述手柄部3之间。
所述本体2可以包括:第一主体10;第二主体12,其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的上侧。所述第一主体10和所述第二主体12可以直接结合,或者可以经由中间的中间构件而间接地结合。
虽然并不进行限定,所述第一主体10和所述第二主体12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
此外,所述第一主体10和所述第二主体12各自的上侧和下侧形成开口。即,各个所述主体10、12可以包括上侧开口和下侧开口。
此外,所述吸入部5可以以所述吸入部5的中央部大致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和所述第二主体12的边界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本体2。
所述本体2还可以包括灰尘分离部,所述灰尘分离部用于从经由所述吸入部5吸入而至的空气中分离出灰尘。
作为一例,所述灰尘分离部可以包括通过旋流(cyclone)流动能够分离灰尘的第一旋流部110。此时,所述第一主体10包括所述第一旋流部110。
经由所述吸入部5吸入而至的空气和灰尘,沿着所述第一旋流部110的内周面进行螺旋流动。
所述第一旋流部110的旋流流动的轴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灰尘分离部10还可以包括第二旋流部130,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用于从所述第一旋流部110排出的空气中再次分离出灰尘。此时,所述第二旋流部13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旋流部110的内部,使得所述灰尘分离部的大小实现最小化。所述第二旋流部130可以包括以并列方式配置的多个旋流器本体。
作为另一例,所述灰尘分离部也可以具备单个旋流部,在此情况下,所述旋流流动的轴也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主体10起到灰尘桶的作用,所述灰尘桶用于储存从各个所述旋流部110、130分离出的灰尘。所述本体2还可以包括用于开闭所述第一主体10的下侧的主体盖16。所述主体盖16可以利用旋转动作来开闭所述第一主体10。在所述第一主体10可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主体盖16而进行操作的按钮18。所述主体盖16的铰链162可以与设置于电池壳体60的铰链结合部620相结合。
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内。
在所述第一主体10内可以配置有灰尘储存引导件124,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124对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分离出的灰尘的储存进行引导。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124可以结合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下侧,并且与所述主体盖16的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124可以将所述第一主体10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第一灰尘储存部121和第二灰尘储存部123,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21用于储存从所述第一旋流部110分离出的灰尘,所述第二灰尘储存部123用于储存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分离出的灰尘。
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124的内部空间为所述第二灰尘储存部123,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124和所述第一主体10之间的空间为第一灰尘储存部121。
所述主体盖16可以对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21和所述第二灰尘储存部123一同进行开闭。
所述吸尘器1还可以包括:吸入马达20,其用于产生吸力;电池40,其用于向所述吸入马达20供应电源。
所述吸入马达20可以位于所述第二主体12内。此外,所述吸入马达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灰尘分离部的上侧。由此,所述吸入马达20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的上方。
所述吸入马达20可以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排出口相连通。
为此,所述本体2还可以包括:排出引导件28,其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相连接;流动引导件22,其与所述排出引导件28相连通。
作为一例,所述排出引导件28位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上侧,所述流动引导件22位于所述排出引导件28的上侧。
此外,所述吸入马达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流动引导件22的内部。
因此,所述灰尘分离部的旋流流动的轴可以贯通所述吸入马达20。
当所述吸入马达20位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上侧时,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排出的空气能够直接流向所述吸入马达20侧,因此,能够使所述灰尘分离部和所述吸入马达20间的流路最小化。
所述吸入马达20可以包括进行旋转动作的叶轮(impeller)200。所述叶轮200可以连接于传动轴(shaft)202。所述传动轴202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所述传动轴202的延长线(也可称为叶轮200的旋转轴)可以穿过所述第一主体10。此时,所述叶轮200的旋转轴和由所述灰尘分离部的第一旋流部110所产生的旋流流动的轴可以位于同一线上。
根据本发明,从所述灰尘分离部排出的空气、即从第二旋流部130向上方排出的空气流向所述吸入马达20侧的路径缩短,并且空气的方向变化变少,从而具有能够减少空气的流动损失的优点。
在空气的流动损失减少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吸力,并且能够增加用于向所述吸入马达20供应电源的电池40的使用时间。
所述吸尘器1还可以包括:上部马达壳体26,其覆盖所述吸入马达20的上侧一部分;下部马达壳体27,覆盖所述吸入马达20的下侧一部分。
所述吸入马达20可容纳于各个所述马达壳体26、27的内部,所述流动引导件22可以以包围所述上部马达壳体26的方式配置。
所述流动引导件2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上部马达壳体26隔开。并且,所述流动引导件2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主体12隔开。
由此,所述流动引导件22的内周面和所述上部马达壳体26的外周面形成第一空气流路232,所述流动引导件22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主体12的内周面形成第二空气流路234。
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排出的空气沿着所述第一空气流路232流向所述吸入马达20,而从所述吸入马达20排出的空气沿着所述第二空气流路234进行流动后向外部排出。因此,所述第二空气流路234起到排气流路的作用。
所述手柄部3可以包括:手柄30,其供用户进行把持;电池壳体60,其配置于所述手柄30的下侧。
所述手柄30可以位于所述吸入马达20的后方。
若对方向进行定义,当以所述吸尘器1中的所述吸入马达20为基准时,则所述吸入部5所处的方向为前方,所述手柄30所处的方向为后方。
所述电池4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的后方。因此,所述吸入马达20和所述电池40可以以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其配置高度也可以不同。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当以所述手柄30为基准时,重量较大的吸入马达20位于所述手柄30的前方,而重量较重的电池40位于所述手柄30的下方,因此所述吸尘器1整体上能够均匀地分配重量。当用户把持所述手柄30进行清扫时,能够防止用户的手腕过度受力。即,重量较重的结构分散配置于吸尘器1的前侧和后侧,并且以不同的高度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吸尘器1的重心偏向某一侧。
由于所述电池40位于所述手柄30的下方,而所述吸入马达20位于所述手柄30的前方,因此在所述手柄30的上方不存在任何结构。即,所述手柄30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吸尘器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外观。
因此,能够防止:在把持所述手柄30使用的过程中,吸尘器1的一结构与用户的手臂相接触的情况。
所述手柄30可以包括:第一延伸部310,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用户能够把持所述第一延伸部310;以及第二延伸部320,其从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上侧朝向所述吸入马达20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3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延伸部310为用户能够把持的部分(用户的手掌能接触到的部分),也可以称之为把握部。
在所述第一延伸部310可以设置有移动限制部312,所述移动限制部312在用户把持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状态下,能够防止手在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长度方向(图2中为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移动限制部312可以从所述第一延伸部310朝向所述吸入部5延伸。
所述移动限制部312以与所述第二延伸部320隔开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把持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状态下,部分手指位于所述移动限制部312的上方,而其余的手指位于所述移动限制部312的下方。
作为一例,所述移动限制部312可以位于食指和中指之间。
根据这样的配置,在用户把持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状态下,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1可以穿过用户手腕。
在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1穿过用户手腕的情况下,在用户展开手臂的状态下,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1实质上可以与用户的手臂的延伸方向并列。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当用户把持所述手柄30推动或拉动吸尘器1时,用户需要消耗的力达到最小。
所述手柄30可以包括操作部390。作为一例,所述操作部390可以位于在所述第二延伸部320形成的倾斜面。通过所述操作部390可以输入吸尘器(吸入马达)的开启指令和关闭指令。作为一例,可以通过所述操作部390来能够输入所述吸入马达20的开启指令和关闭指令。并且,在所述吸入马达20处于开启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操作部390能够对吸入马达20的吸力强度进行调节。
所述操作部390可以以朝向用户的方式配置。以所述手柄30为基准,所述操作部390可以位于所述移动限制部312的相反侧。
所述操作部390位于比所述移动限制部312更高的位置。因此,用户在把持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状态下,可以用拇指很容易地对所述操作部390进行操作。
并且,由于所述操作部390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位置,因此,在以把持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状态执行清扫时,能够防止无意识地对所述操作部390进行操作的情况。
所述电池壳体6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下侧。
所述电池40可以以与所述电池壳体60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电池壳体60。作为一例,所述电池40可以从所述电池壳体60的下方插入到所述电池壳体60的内部。
所述电池壳体60的后表面和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后表面可以形成连续的表面。因此,所述电池壳体60和所述第一延伸部310可以具有一体感。
在所述电池40容纳于所述电池壳体60的状态下,所述电池40的下表面可以露出于外部。因此,当将所述吸尘器1放置于地面时,所述电池40可以放置于地面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具有能够直接从所述电池壳体60分离所述电池40的优点。
并且,由于所述电池40的下表面露出于外部,因此,所述电池40的下表面能够直接与吸尘器1的外部的空气相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电池40的冷却性能。
所述电池壳体60还可以包括充电座连接端子628,所述充电座连接端子628在所述电池40安装于所述电池壳体60的状态下,用于对所述电池40进行充电。若将所述吸尘器1安置于未图示的充电座,则所述充电座的端子可以与所述充电座连接端子628相接触。
所述电池壳体60可以具备电池连接端子670,所述电池连接端子670用于与在容纳于所述电池壳体60的电池40内所设置的电池端子490相结合。所述电池连接端子670可以贯通所述电池40的上侧并结合于所述电池端子490。
另外,参照图3,所述吸尘器1还可以包括过滤器机构50,所述过滤器机构50具有用于使穿过所述吸入马达20的空气排出的空气排出口522。作为一例,所述空气排出口522可以包括多个开口,并且多个所述开口沿着圆周方向排列。因此,空气排出口522可以排列成环形状。
所述过滤器机构50可以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本体2的上侧。所述过滤器机构50可以以可分离的方式容纳于所述第二主体12。
在所述过滤器机构50结合于所述本体2的状态下,所述过滤器机构5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主体12的外侧。由此,所述过滤器机构50的一部分经由所述本体2的上侧开口而引入到所述本体2的内部,而另一部分向所述本体2的外部突出。
所述本体2的高度实质上可以与所述手柄30的高度相同。由此,所述过滤器机构50向所述本体2的上方突出,因此用户在把持所述过滤器机构50的状态下可以容易分离所述过滤器机构50。
在所述过滤器机构50结合于所述本体2的状态下,所述空气排出口522位于所述过滤器机构50的上侧。由此,从所述吸入马达20排出的空气向所述本体2的上方排出。
根据本实施例,在利用吸尘器1进行清扫的过程中,能够防止从空气排出口522排出的空气流向用户侧。
所述本体2还可以包括,用于对流入到所述吸入马达20的空气进行过滤的预滤器(pre-filter)29。所述预滤器29可以位于所述流动引导件22内。并且,所述预滤器29安置于所述上部马达壳体26,并且可以包围所述上部马达壳体26的一部分。即,所述上部马达壳体26可以包括用于对所述预滤器29进行支撑的过滤器支撑部。
图6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本体分离出手柄部的状态的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柄部的立体图。
所述手柄部3可以包括手柄主体332和用于覆盖所述手柄主体332的手柄盖334。
所述手柄主体332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一部分和第二延伸部320的一部分。所述手柄盖334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310的剩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320的剩余部分。
即,随着所述手柄盖334与所述手柄主体332相结合,所述手柄主体332和所述手柄盖334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310和第二延伸部320。
所述手柄主体332不仅形成所述手柄30,而且可以形成所述电池壳体60。
所述手柄部3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手柄部3与所述本体2相结合的本体结合部70。所述本体结合部70可以使所述手柄30和所述电池壳体60连接。
所述手柄部3还可以包括用于对所述吸入马达20进行控制的主PCB(main PCB)单元340。
作为一例,所述主PCB单元340可以引入到所述第二延伸部320的内部空间。
所述本体2还可以包括用于对连接器400进行支撑的连接器支撑部136。
所述连接器400可以与设置于所述本体2内的所述吸入马达20相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器400可以与所述主PCB单元340相连接。所述连接器400将来自所述主PCB单元340的控制信号传递至所述吸入马达20。所述连接器400可以包括用于传递控制信号的信号端子。
所述本体2还可以包括防分离肋136a,所述防分离肋136a在所述连接器400被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36支撑的状态下,防止所述连接器400朝向上方分离。
所述防分离肋136a以与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36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所述连接器400可以引入到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36和所述防分离肋136a之间的空间。作为一例,所述连接器400可以沿着水平方向以滑动的方式安置于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36。
作为一例,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36和所述防分离肋136a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12。
所述本体2可以包括本体端子80,并且,所述手柄部3还可以包括手柄端子90。所述手柄端子90可以与所述主PCB单元340相连接。
所述本体端子80可以设置于与所述本体2相连接的盖构件70。当所述手柄部3结合于所述本体2时,所述本体端子80可以与所述手柄端子90相连接。
在所述本体端子80可以连接有多个本体电线141、142。多个所述本体电线141、142可以在所述本体端子80的下侧与所述本体端子80相连接。
为了向所述吸入马达20供应电源,多个所述本体电线141、142可以包括与所述吸入马达20连接的一对第一电线141和与所述吸入部5连接的一对第二电线142。
多个所述本体电线141、142可以在贯通设置于所述本体2的填充件138之后,引入到所述本体2内。
根据本实施例,用于传递控制信号的信号端子和用于供应电源的控制端子分离,并且在本体中配置于各自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本体端子80的大小变大。
所述手柄部3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本体2相结合的主体结合部304,所述本体2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主体结合部304相结合的手柄结合部139a。所述手柄部3通过所述主体结合部304和所述手柄结合部139a来沿着上下方向以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本体2相结合。
此外,在所述手柄部3与所述本体2相结合的过程中,所述主PCB单元340可以与所述连接器400相连接,并且所述手柄端子90与所述本体端子80相连接。
另外,所述手柄部3还可以包括多个手柄电线942、944、946。多个所述手柄电线942、944、946可以连接于所述主PCB单元340。
所述主PCB单元340可以与所述电池40相连接。并且,所述主PCB单元340可以从所述操作部390接收操作信号。所述主PCB单元340基于所输入的操作信号,可以向所述吸入马达20和/或位于所述吸入部的吸入部端子(未图示)供应电源,或者对所述吸入马达20的吸力强度进行调节。
多个所述手柄电线942、944、946可以包括:第一手柄电线942,其与所述手柄端子90相连接,用于向所述吸入部端子供应电源;以及第二手柄电线944,其与所述手柄端子90相连接,用于向所述吸入马达20供应电源。
若所述手柄端子90与所述本体端子80相连接,则所述第一手柄电线942可以与设置于所述本体2的第一本体电线141相连接,而所述第二手柄电线944可以与设置于所述本体2的第二本体电线142相连接。
多个所述手柄电线942、944、946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充电座连接端子628相连接的端子连接电线946。
所述手柄部3还可以包括电线引导件309,其用于对各个手柄电线的位置进行引导,使得多个所述手柄电线942、944、946设置成彼此未缠绕在一起的状态。
以下,将对所述主PCB单元340的结构和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以下,将对主PCB单元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主PCB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图8中的主PCB单元的主视图,图10和图11是图8中的主PCB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的PCB连接器的立体图。
参照图8至图12,本实施例的主PCB单元340可以包括主PCB 341。
为了使所述主PCB 341能够位于由所述第二延伸部320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主PCB 341可以被分离为多个PCB而形成。即,所述主PCB 341可以包括第一PCB 342和第二PCB344。
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可以以竖放的状态并列配置。所述第一PCB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使两个PCB 342、344彼此连接的一个以上的连接端子348。
所述主PCB单元340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连接的PCB连接器350。
所述PCB连接器350可以使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以机械式相连接。
所述PCB连接器350可以包括连接器主体351,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344可以安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上侧。
所述连接器主体351可以形成为板形状。所述PCB连接器350还可以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互相隔开间隔的状态的一个以上的间隔件(spacer)352。
此时,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件352可以从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下表面351a朝向下方突出。
在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件352的两侧面,可以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相结合的结合凸起353。此外,在各个所述PCB342、344可以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结合凸起353相结合的凸起结合部346、347。所述凸起结合部346、347可以是槽或者孔。
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将彼此相结合的PCB连接器350和所述主PCB 341称之为主PCB组装体。
在所述PCB连接器350的结合凸起353结合于各个所述PCB 342、344的凸起结合部346、347的状态下,为了使所述连接器主体351能够安置于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344的上表面,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件352的宽度可以形成为小于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宽度。
并且,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件352可以以从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宽度方向端部351b、351c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PCB连接器350的结合凸起353结合于各个所述PCB 342、344的凸起结合部346、347的状态下,若所述连接器主体351安置于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的上表面,则具有能够减小所述主PCB单元340的高度的优点。
当然,在所述PCB连接器350的结合凸起353结合于各个所述PCB 342、344的凸起结合部346、347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器主体351也可以与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的上表面隔开间隔。
并且,在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件352以从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宽度方向端部351b、351c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PCB连接器350的结合凸起353与各个所述PCB 342、344的凸起结合部346、347相结合的状态下,具有能够减小所述主PCB单元340的宽度的优点。
在所述PCB连接器350包括多个间隔件352的情况下,多个间隔件352可以以沿着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排列。
所述PCB连接器350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手柄主体332相结合的结合卡钩357。
此时,所述结合卡钩357可以从所述连接器主体351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在基于所述结合卡钩357的所述PCB连接器350和所述手柄主体332的结合过程中,为了防止所述结合卡钩357被破损,在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下表面351a可以设置有加强肋354。
虽然对所述加强肋354不进行限定,但是,其从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下表面351a突出,并且能够使所述结合卡钩357和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件352相连接。
假设,在所述PCB连接器350包括多个间隔件352的情况下,所述加强肋354可以使多个所述间隔件352中的最靠近所述结合卡钩357的间隔件352与所述结合卡钩357相连接。
在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吸尘器1的状态的发光部370。
作为一例,图11中示出了所述发光部370设置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情况。所述发光部37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LED。作为一例,图11中示出了所述发光部370包括沿着与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长度方向并列的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LED 371、372、373的情况。
虽未进行限定,可以利用多个所述LED 371、372、373来显示所述电池40的余量、所述吸入马达20的吸力的强度等。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351可以设置有,用于使从多个所述LED 371、372、373照射的光穿过的多个光开口355。
多个所述光开口355可以以沿着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若所述PCB连接器350与各个所述PCB 342、344相连接,则多个所述光开口355能够与多个所述LED 371、372、373形成对齐。
为了使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件352与从多个所述LED 371、372、373照射的光发生干涉,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件352位于相邻的两个光开口375之间的区域。
在此情况下,所述间隔件352起到:不仅与从各个所述LED 371、372、373照射的光不发生干涉,而且防止从相邻的两个LED照射的光之间发生相互干涉的作用。即,所述间隔件352起到对从相邻的两个LED照射的光的路径进行划分的作用。
各个所述PCB 342、344可以包括用于支撑电源PCB(Power PCB)380的延伸部343、345。所述延伸部343、345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源PCB(Power PCB)380以使所述电源PCB呈倾斜的状态的倾斜面343a、345a。
在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中的一方可以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源PCB38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349。
作为一例,图11中示出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49位于所述第一PCB 342的第一延伸部343的情形。
在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与设置于所述本体2的连接器400相连接。
以下,作为一例,将对所述连接器400连接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情形进行说明。
所述主PCB单元340还可以包括:覆盖各个所述PCB 342、344和所述PCB连接器350的上侧的PCB盖360。
所述PCB盖360可以包括:上表面部361,其覆盖所述PCB连接器350的上表面;一对侧面部362、363,其从所述上表面部361的两端朝向下方延伸。
所述一对侧面部362、363不仅覆盖所述PCB连接器350,还能覆盖各个所述PCB342、344的上侧一部分。
在所述一对侧面部362、363的作用下,能够防止与所述PCB连接器350相连接的各个PCB 342、344在所述手柄30内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PCB盖360覆盖所述连接器主体351的多个光开口355。此时,为了使通过了多个所述光开口355的光能够穿透所述PCB盖360,在所述PCB盖360可以设置有多个透光部364。多个所述透光部364的数量与多个所述光开口355的数量相同,并且以面向多个所述光开口355的方式配置。
多个所述透光部364可以在所述PCB盖360的上表面部361朝向上方突出。
在所述PCB盖360中,多个透光部364至少可以形成为透明或者半透明。
另外,所述第二PCB 344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的多个接触垫片(pad)。
多个所述接触垫片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两个面。
多个所述接触垫片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第一面3440a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垫片3442;和与所述第一垫片3442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二垫片3444。作为一例,所述第一垫片3442和所述第二垫片3444以沿着水平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并且,多个所述接触垫片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第一面3440a的相反面、即第二面3440b的一个以上的第三垫片3443;与所述第三垫片3443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四垫片3445。作为一例,所述第三垫片3443和所述第四垫片3445以沿着水平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所述第二PCB 344上所述第一垫片3442和所述第三垫片3443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垫片3444和第四垫片3445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二PCB 344的定位置,可以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二PCB 344和所述连接器400相结合的狭缝3441。
所述狭缝3441位于所述第一垫片3442和所述第二垫片3444之间。因此,所述狭缝3441也位于所述第三垫片3443和所述第四垫片3445之间。可以通过切开第二PCB 344的形成有多个所述垫片的一端部来形成所述狭缝3441。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中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5是示出在主PCB单元连接有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第二PCB和连接器相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13至图16,本实施例的连接器4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主体410;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隔开间隔的第二连接主体420;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和所述第二连接主体420连接的连接体430。
为了使所述第二PCB 344从所述连接器400的上方朝向下方与所述连接器400相结合,所述连接体430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的下侧和所述第二连接主体420的下侧相连接。
因此,在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和所述第二连接主体42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PCB 344的PCB容纳空间450。
在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的面向所述第二连接主体420的一面,可以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连接管脚442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脚442隔开间隔的第二连接管脚443。所述第一连接管脚44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脚443可以以沿着水平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二连接主体420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的一面,可以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三连接管脚444和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脚444隔开间隔的第四连接管脚445。所述第三连接管脚444和所述第四连接管脚445可以以沿着水平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一连接管脚442和所述第三连接管脚444可以以在彼此隔开间隔的位置相向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连接管脚443和所述第四连接管脚445可以以在彼此隔开的位置相向的方式配置。
各个所述连接管脚442至连接管脚445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各个所述连接主体410、420的内部,而另一部分从各个所述连接主体410、420向所述PCB容纳空间450凸出。
作为一例,各个所述连接管脚442至连接管脚445可以为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导电体,各个所述连接管脚442至连接管脚445在从各个所述连接主体410、420突出的状态下,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沿着引入到各个所述连接主体410、420的内侧的方向进行移动。
或者,作为导电体的各个所述连接管脚442至连接管脚445可以以各个所述连接主体410、420的位置被固定的方式设置与各个所述连接主体410、420。
在所述PCB容纳空间450可以设置有狭缝插入凸起412,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用于插入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狭缝3441。
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脚44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脚443之间的区域。因此,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位于所述第三连接管脚444和第四连接管脚445之间的区域。
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可以从所述连接体430朝向所述PCB容纳空间450突出。作为一例,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可以从所述连接体430朝向上方突出。
或者,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可以设置于各个所述连接主体410、420中的任意一个,并且朝向另一个突出。或者,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和第二连接主体420相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和第二连接主体420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设置有凸起安置部414,图6中说明的防分离肋136a安置于所述凸起安置部414。作为一例,在图13中示出了凸起安置部41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410的情形。
另外,所述第二PCB 344可以从所述连接器400的上方朝向下方容纳于所述PCB容纳空间450。
在所述第二PCB 344容纳于所述PCB容纳空间450的过程中,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狭缝3441。
如上所述,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容纳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狭缝3441的状态,是所述第二PCB 344与所述连接器400正常连接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如图16所示,各个所述垫片3442至垫片3445在定位置上与各个连接管脚442至连接管脚445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容纳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狭缝3441而使各个垫片3442至垫片3445与各个连接管脚442至连接管脚445相接触,因此,具有能够防止所述第二PCB 344和连接器400之间的错误组装的优点。
并且,通过防止所述第二PCB 344和连接器400之间的错误组装,来能够防止因相邻的两个垫片被一个连接管脚连接而发生短路。
根据本发明,第二PCB 344插入于两个连接主体410、420之间,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容纳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狭缝3441,因此,具有不再需要如卡钩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二PCB 344和所述连接器400的额外的固定手段的优点。
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脚442和第三连接管脚444起到相同的作用,第二连接管脚443和第四连接管脚445起到相同的作用。
并且,在所述第二PCB 344中,第一垫片3442和第三垫片3443起到相同的作用,第二垫片3444和第四垫片3445起到相同的作用。
因此,垫片3442至垫片3445设置于所述第二PCB 344的两个面,并且将第二PCB344插入于两个连接主体410、420之间,因此,只要第二PCB 344的两个面的垫片3442至3445中的一个面的垫片3442至垫片3445与连接管脚442至连接管脚445相连接,就能够传递信号,从而能够提高第二PCB 344和连接器400之间的连接准确性。
此时,为了提高所述第二PCB 344和连接器400之间的结合力,也可以在所述狭缝插入凸起412形成楔块,并且也可以在所述狭缝3441形成用于与楔块相结合的附加的槽。
图1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柄主体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手柄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9是主PCB单元结合于手柄主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0是示出在主PCB单元结合于手柄主体的状态下,电源PCB安置于支撑肋的情形的图,图21是示出在图20的状态下手柄盖和操作部相结合的情形的图。
图22是示出在结束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柄部的组装的状态下,手柄部结合于本体的情形的图。
在所述手柄主体332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主PCB单元340的容纳空间322。所述容纳空间322实质上是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320内的空间。
所述手柄主体332可以包括,对所述主PCB单元340进行支撑的支撑件324。
所述支持件324可以包括:安置面324a,其用于安置所述主PCB单元340;第一肋324b,其用于对安置于所述安置面324a的第一PCB 342进行支撑;第二肋324c,其用于对安置于所述安置面324a的第二PCB 344进行支撑。
各个所述肋324b、324c可以从所述安置面324a朝向上方突出。
在所述第一肋324b和所述第二肋324c的作用下,能够防止被所述支持件324支撑的所述主PCB单元340以图16为基准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并且,所述第一肋324b和所述第二肋324c在将主PCB组装体容纳于所述手柄主体332的容纳空间322的过程中,对所述主PCB组装体的引入进行引导。
所述手柄主体332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PCB盖360的多个透光部364插入的多个插入孔327。
在多个所述透光部364插入于多个所述插入孔327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透光部364可以露出于所述手柄30的外部。因此,在多个所述透光部364的作用下,用户能够用肉眼确认从多个LED 371、372、373照射的光。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多个所述透光部364插入于多个所述插入孔327,因此,能够防止外部的水分或者杂质经由多个所述插入孔327而移动到所述主PCB 341侧。
所述手柄主体332还可以包括连接器结合部325,所述连接器结合部325在所述主PCB组装体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322的过程中,与所述PCB连接器350相结合。
在所述连接器结合部325可以设置有:贯通孔325a,所述PCB连接器350的结合卡钩357贯通所述贯通孔325a;卡钩卡止肋325b,贯通所述贯通孔325a的结合卡钩357卡止于所述卡钩卡止肋325b。
另外,所述电源PCB 380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操作部390的操作指令的第一开关382和第二开关384。虽然不进行限定,所述第一开关382可以接收针对所述吸入马达20的开启指令或者关闭指令,所述第二开关384可以接收用于对所述吸入马达20的吸力强度进行调节的指令。
所述手柄主体332还可以包括,用于对所述电源PCB 380进行支撑的支撑肋326。所述支撑肋326可以从所述连接器结合部325朝向下方延伸。
所述支撑肋326还可以包括倾斜面326a,所述倾斜面326a用于使所述电源PCB 380以倾斜的状态配置。因此,在所述电源PCB 380被所述倾斜面326a支撑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382和所述第二开关384的高度将会不同。
若所述主PCB单元340结合于所述手柄主体332,则所述支撑肋326将会位于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 344之间。此时,为了防止在所述主PCB单元340的结合过程中因所述支撑肋326而使主PCB 341受到破损,所述支撑肋326分别与所述第一PCB 342和第二PCB 344隔开间隔。
所述支撑肋326的倾斜面326a的倾斜角度,可以与各个所述PCB 342、344的延伸部343、345的倾斜面343a、345a的倾斜角度相同。
因此,各个所述PCB 342、344的倾斜面343a、345a和所述支撑肋326的倾斜面326a可以对所述电源PCB 380进行支撑。
当然,在所述电源PCB 380接触于所述支撑肋326的倾斜面326a的状态下,各个所述PCB 342、344的倾斜面343a、345a也可以与所述电源PCB380隔开间隔。
为了防止与所述支撑肋326的倾斜面326a相接触的所述电源PCB 380以图15为基准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手柄主体332还可以包括,贯通所述电源PCB 380的夹入肋326b。此外,在所述电源PCB 380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夹入肋326b贯通的狭缝386。
所述夹入肋326b可以位于所述支撑肋326的下侧。若所述电源PCB 380安置于所述支撑肋326的倾斜面326a,则所述夹入肋326b将插入于所述狭缝386,因此,在所述电源PCB380的组装过程中,能够防止所述电源PCB380沿着所述支撑肋326的倾斜面326a朝向下侧滑动。
所述手柄主体332还可以包括上部止动件328,其用于防止安置于所述支撑肋326的所述电源PCB 380朝向上方进行移动。
所述手柄主体332还可以包括紧固凸台329,所述紧固凸台329通过如螺钉的紧固构件(未图示)来与安置于所述支撑肋326的所述电源PCB 380进行紧固。
在所述电源PCB 380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紧固构件贯通的贯通孔381。
另外,所述操作部390可以包括:支撑框架396,其用于紧固于所述手柄盖334;操作按钮391,其结合于所述支撑框架396。
所述操作按钮391可以包括:第一推压(push)部392,其用于按压所述第一开关382;第二推压部394,其用于按压所述第二开关384。即,一个操作按钮391可以包括两个推压部392、394。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第一开关382和所述第二开关384配置于彼此不同的高度上,并且所述电源PCB 380形成为倾斜,因此,用户可以在把持所述手柄30的状态下,用一个手指对所述操作按钮391进行操作,由此能够按压所述第一开关382或者第二开关384。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
以下,对主PCB单元340和电源PCB 380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所述PCB盖360引入到所述手柄主体332的容纳空间322的状态下,使所述PCB盖360的透光部364插入于所述手柄主体332的插入孔327。
此外,利用所述PCB连接器350来使所述第一PCB 342和所述第二PCB344连接而完成主PCB组装体,并其将所述主PCB组装体插入到所述PCB盖360和所述手柄主体332的支持件324之间的空间。
在所述主PCB组装体的插入过程中,所述PCB盖360的一对侧面部362、363和所述支持件324的第一肋324b以及第二肋324c对所述主PCB组装体的插入进行引导。
在所述主PCB组装体插入到所述手柄主体332的容纳空间322的过程中,若所述PCB连接器350的结合卡钩357贯通所述卡钩贯通孔325a并卡止于卡钩卡止肋325b,则结束对所述主PCB组装体的组装。
如图20所示,在此状态下,在将所述电源PCB 380安置于所述支撑肋326的状态下,可以利用紧固构件来将所述电源PCB 380固定于所述手柄主体332。
所述电源PCB 380实质上在与所述主PCB 341相同的高度上固定于所述手柄主体332。
接着,如图21所示,在将所述手柄盖334结合于所述手柄主体332后,可以将所述操作部390结合于所述手柄盖334。
此外,如图22所示,在使所述手柄部3与所述本体2进行对齐后,若使所述手柄部3朝向下方滑动,则所述手柄部3可以固定于所述本体2。
根据所提出的本发明,由于所述主PCB 341以划分为两个PCB的状态容纳于所述手柄主体332内,因此具有能够减小主PCB 341的大小的优点。
尤其,由于两个所述PCB在处于平行的状态和竖放的状态下容纳于所述手柄主体,因此具有能够使主PCB单元340的大小最小化的优点。
并且,在将主PCB组装体以两个PCB连接于PCB连接器350的状态插入到手柄主体332的容纳空间322的过程中,所述主PCB组装体能够结合于所述手柄主体332,因此具有:用于使两个PCB彼此固定的结构和用于将两个PCB固定于所述手柄主体332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用户的组装过程变得容易的优点。
并且,在所述手柄部3相对于所述本体2进行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PCB 344连接于所述连接器,因此,具有无需进行用于将所述第二PCB 344连接于连接器的过程的优点。

Claims (15)

1.一种吸尘器,其中,包括:
本体,具备用于产生吸力的吸入马达;
吸入部,对通过由所述吸入马达产生的吸力来吸入的空气和灰尘进行引导;
灰尘分离部,设置于所述本体,并且从被所述吸入部引导的空气中分离灰尘;
主印刷电路板,能够生成所述吸入马达的控制指令,并且包括彼此隔开间隔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
手柄部,结合于所述本体并用于容纳所述主印刷电路板;
印刷电路板连接器,在使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状态下结合于所述手柄部;以及
本体连接器,从所述本体凸出并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中的任意一个印刷电路板结合,
所述本体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主体;
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隔开间隔的第二连接主体;以及
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连接的连接主体,
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在所述手柄部结合到所述本体的过程中插入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之间,
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之间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所述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本体连接器的连接器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所述本体连接器在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吸入部的相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定位置,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本体连接器相结合的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所述本体连接器还包括狭缝插入凸起,所述狭缝插入凸起用于插入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狭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沿着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在竖放的状态下插入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所述吸入马达包括:叶轮;以及连接于所述叶轮的传动轴,
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沿着与所述传动轴平行的方向结合于所述本体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本体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本体连接器位于低于所述传动轴的上端且高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本体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高于所述传动轴的上端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沿着与所述手柄部结合到所述本体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结合于所述本体连接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所述灰尘分离部包括通过旋流流动分离灰尘的旋流部,
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沿着与所述旋流流动的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结合于所述本体连接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本体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并列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本体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本体连接器位于低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上端且高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下端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中,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手柄部的操作部;以及
电源印刷电路板,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连接并接收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指令,
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以上印刷电路板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将所述电源印刷电路板以倾斜的状态支撑。
CN202210050446.XA 2016-08-25 2017-06-20 吸尘器 Active CN114376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0446.XA CN114376440B (zh) 2016-08-25 2017-06-20 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60108319 2016-08-25
KR10-2016-0108319 2016-08-25
KR1020160183824A KR102548261B1 (ko) 2016-08-25 2016-12-30 청소기
KR10-2016-0183824 2016-12-30
CN201780052137.3A CN109640771B (zh) 2016-08-25 2017-06-20 吸尘器
CN202210050446.XA CN114376440B (zh) 2016-08-25 2017-06-20 吸尘器
PCT/KR2017/006438 WO2018038370A1 (ko) 2016-08-25 2017-06-20 청소기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2137.3A Division CN109640771B (zh) 2016-08-25 2017-06-20 吸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6440A CN114376440A (zh) 2022-04-22
CN114376440B true CN114376440B (zh) 2023-09-19

Family

ID=6168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2137.3A Active CN109640771B (zh) 2016-08-25 2017-06-20 吸尘器
CN202210050446.XA Active CN114376440B (zh) 2016-08-25 2017-06-20 吸尘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2137.3A Active CN109640771B (zh) 2016-08-25 2017-06-20 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485777B1 (zh)
JP (1) JP6956172B2 (zh)
KR (1) KR102548261B1 (zh)
CN (2) CN109640771B (zh)
AU (2) AU2017314597B2 (zh)
RU (1) RU2708268C1 (zh)
TW (1) TWI74311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5888A2 (en) * 1989-06-30 1991-01-02 Hitachi, Ltd. Vacuum cleaners
JPH0329631A (ja) * 1989-06-26 1991-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DE20319730U1 (de) * 2003-12-19 2004-04-01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Zentrierrahmen
JP2012250291A (ja) * 2011-05-31 2012-12-20 Makita Corp 集塵アタッチメント用アダプタ
CN103247830A (zh) * 2012-02-10 2013-08-14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和用于其的电池组
JP2014200325A (ja) * 2013-04-01 2014-10-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クリー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934U (zh) * 1989-04-28 1989-11-22 王鲁生 便携式无电缆吸尘器
JP2980591B1 (ja) * 1998-07-27 1999-1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取付装置
US6488475B2 (en) * 2000-03-30 2002-1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ic blower and electric cleaner with an air cooled power device situated between the impeller and motor
GB2440108A (en) * 2006-07-18 2008-01-23 Dyson Technology Ltd Suction cleaner with filter detection mechanism
US9211044B2 (en) * 2011-03-04 2015-12-15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Compact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KR20100137906A (ko) * 2009-06-23 2010-12-31 강병호 휴대용 물청소기
JP5368207B2 (ja) * 2009-07-30 2013-12-18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掃除機
KR101041585B1 (ko) * 2010-11-29 2011-06-15 주식회사 에이디아이엠 진공청소기
GB2499240B (en) * 2012-02-10 2014-08-20 Dyson Technology Ltd Vacuum cleaner
US9155439B2 (en) * 2013-01-16 2015-10-13 Techtronic Floor Care Technology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wireless switches to control a vacuum cleaner
CN203763002U (zh) * 2014-02-24 2014-08-13 蔡平 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
EP3122225A4 (en) * 2014-03-24 2018-02-07 International Cleaning Equipment Holdings Co. Ltd., DBA Floor cleaning machines having intelligent systems
DE102014111214B4 (de) 2014-08-06 2023-04-20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Staubsauger mit einem Elektromotor zum Erzeugen von Saugluft und mit einer Platine
KR20160034041A (ko) * 2014-09-19 2016-03-29 최상훈 핸디형 청소기
DE102014113796B4 (de) * 2014-09-24 2020-04-23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Staubsaug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9631A (ja) * 1989-06-26 1991-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EP0405888A2 (en) * 1989-06-30 1991-01-02 Hitachi, Ltd. Vacuum cleaners
DE20319730U1 (de) * 2003-12-19 2004-04-01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Zentrierrahmen
JP2012250291A (ja) * 2011-05-31 2012-12-20 Makita Corp 集塵アタッチメント用アダプタ
CN103247830A (zh) * 2012-02-10 2013-08-14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和用于其的电池组
JP2014200325A (ja) * 2013-04-01 2014-10-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クリー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85777A1 (en) 2019-05-22
TWI743111B (zh) 2021-10-21
AU2017314597B2 (en) 2020-02-06
AU2020202998B2 (en) 2021-07-22
RU2708268C1 (ru) 2019-12-05
CN109640771A (zh) 2019-04-16
JP6956172B2 (ja) 2021-11-02
KR102548261B1 (ko) 2023-06-28
EP3485777A4 (en) 2019-07-17
EP3485777B1 (en) 2022-08-03
JP2019527593A (ja) 2019-10-03
CN109640771B (zh) 2022-02-08
CN114376440A (zh) 2022-04-22
AU2017314597A1 (en) 2019-01-24
TW201806535A (zh) 2018-03-01
KR20180023774A (ko) 2018-03-07
AU2020202998A1 (en) 202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1799B (zh) 吸尘器
US11889973B2 (en) Vacuum cleaner
CN111990924B (zh) 吸尘器
CN114376440B (zh) 吸尘器
KR101903253B1 (ko) 청소기
US10542860B2 (en) Cleaner
JP7028943B2 (ja) 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