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5055A - 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5055A
CN114375055A CN202210061858.3A CN202210061858A CN114375055A CN 114375055 A CN114375055 A CN 114375055A CN 202210061858 A CN202210061858 A CN 202210061858A CN 114375055 A CN114375055 A CN 114375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target
candidate
throughput rate
actual through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18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5055B (zh
Inventor
傅天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to Beam (china)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to Beam (chin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o Beam (china) Inc filed Critical Alto Beam (china)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0618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5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5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5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5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5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若所述目标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判断所述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是否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若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使用所述目标候选带宽替换所述目标带宽;通过上述方法,以减少信号发送时等待的时间,从而提高信号发送的效率,以及提高WIFI设备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确定出发送信号所使用的带宽后,WIFI设备会一直使用该带宽进行信号的发送,但在信号发送的过程中,该带宽对应的信道的空闲情况是实时变化的,当该带宽对应的信道因为受到干扰而忙碌时,WIFI设备无法使用该信道发送信号,只能等待该信道空闲时,才能进行信号的发送,在该过程中,等待的时间越长,信号发送的效率越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减少信号发送时等待的时间,从而提高信号发送的效率,以及提高WIFI设备的通信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宽处理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带宽为发送当前信号所使用的带宽;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以及发送当前信号时信道的实际吞吐率;
若所述目标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和/或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与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所述历史实际吞吐率为:使用所述目标带宽替换历史目标带宽时,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带宽包括候选带宽集中除与所述目标带宽相同的带宽之外的其他带宽;所述候选带宽集是根据预设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预设的当前信号的最小主带宽确定的;
判断所述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是否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
若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使用所述目标候选带宽替换所述目标带宽。
可选的,在所述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前,所述带宽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目标带宽下的至少一个发送速率后,计算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成功个数与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总时间的第一比值,以将所述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理想吞吐率;其中,所述发送速率为发送当前信号的数据包所使用的速率;
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以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包括发送当前信号期间内的任意时间段,所述信道空闲比例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的时间段的占比。
可选的,在所述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前,所述带宽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按照预设周期检测所述信道的信道功率;
计算检测到目标信道功率的次数与所述预设周期的第二乘积,以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时间段;其中,所述目标信道功率为数值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数值的信道功率;
计算所述时间段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二比值,以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信道空闲比例。
可选的,所述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包括:
步骤一: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一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步骤二: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各所述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带宽,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候选带宽,该第二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一个最小辅带宽组合得到的;
步骤三: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
步骤四:判断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是否相同,或者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五:若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不同,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二、所述步骤三、所述步骤四和所述步骤五,直至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六:当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可选的,所述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包括:
步骤A: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四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步骤B: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第五候选带宽,所述第五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组成的,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为从最小辅带宽集中任意选中的一个最小辅带宽,所述最小辅带宽集包括各所述最小辅带宽中除被选中过的最小辅带宽之外的其他最小辅带宽;
步骤C:从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
步骤D: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E:若所述重复次数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B、所述步骤C、所述步骤D和所述步骤E,直至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F:当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宽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带宽为发送当前信号所使用的带宽;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以及发送当前信号时信道的实际吞吐率;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和/或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与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所述历史实际吞吐率为:使用所述目标带宽替换历史目标带宽时,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带宽包括候选带宽集中除与所述目标带宽相同的带宽之外的其他带宽;所述候选带宽集是根据预设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预设的当前信号的最小主带宽确定的;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是否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
替换模块,用于若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使用所述目标候选带宽替换所述目标带宽。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前,所述带宽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目标带宽下的至少一个发送速率后,计算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成功个数与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总时间的第一比值,以将所述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理想吞吐率;其中,所述发送速率为发送当前信号的数据包所使用的速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以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包括发送当前信号期间内的任意时间段,所述信道空闲比例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的时间段的占比。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前,所述带宽处理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按照预设周期检测所述信道的信道功率;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检测到目标信道功率的次数与所述预设周期的第二乘积,以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时间段;其中,所述目标信道功率为数值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数值的信道功率;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时间段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二比值,以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信道空闲比例。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在用于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一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各所述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带宽,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候选带宽,该第二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一个最小辅带宽组合得到的;
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
判断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是否相同,或者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若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不同,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二、所述步骤三、所述步骤四和所述步骤五,直至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其中,所述步骤二为: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各所述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所述步骤三为: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所述步骤四为:判断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是否相同,或者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所述步骤五为:若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不同,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二、所述步骤三、所述步骤四和所述步骤五,直至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当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在用于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四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第五候选带宽,所述第五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组成的,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为从最小辅带宽集中任意选中的一个最小辅带宽,所述最小辅带宽集包括各所述最小辅带宽中除被选中过的最小辅带宽之外的其他最小辅带宽;
从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
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若所述重复次数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B、所述步骤C、所述步骤D和所述步骤E,直至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其中,所述步骤B为: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所述步骤C为:从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所述步骤D为: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所述步骤E为:若所述重复次数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B、所述步骤C、所述步骤D和所述步骤E,直至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当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带宽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带宽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宽处理方法,实时检测发送当前信号的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和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并判断该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同时判断开始使用目标带宽时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与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当前的实际吞吐率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若使用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或者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在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选择一个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并在该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大于该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时,使用目标候选带宽替换目标带宽,即:使用目标候选带宽进行信号的发送;在上述过程中,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越小,说明该目标带宽对应的信道越忙碌,使用该带宽进行信号发送时需要等待的时间越长,即:在该目标带宽下的信号发送效率越低,本申请在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变小的程度较大时,使用目标候选带宽代替该目标带宽进行信号的发送,目标候选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大于该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所以使用目标候选带宽进行信号发送的方式能够减少信号发送时等待的时间,有利于提高信号发送的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WIFI设备的通信质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带宽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发送信号所使用的带宽的示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带宽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带宽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带宽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带宽为发送当前信号所使用的带宽;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以及发送当前信号时信道的实际吞吐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带宽处理方法应用于以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为标准WI-FI(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传输系统或者WI-FI芯片,即:应用于Wi-Fi设备。
具体的,Wi-Fi设备在选择使用目标带宽发送信号后,会一直使用该目标带宽来发送信号,在使用该目标带宽发送信号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目标数据的变化,目标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以及上述发送当前信号时信道的实际吞吐率,其中,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指的是开始使用目标带宽的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间隔的时间段,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指的是在使用目标带宽发送当前信号的过程中,用于传输当前信号的信道的实际吞吐率。
步骤S102:若所述目标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和/或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与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所述历史实际吞吐率为:使用所述目标带宽替换历史目标带宽时,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带宽包括候选带宽集中除与所述目标带宽相同的带宽之外的其他带宽;所述候选带宽集是根据预设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预设的当前信号的最小主带宽确定的。
具体的,上述预设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上述预设的当前信号的最小主带宽均为AP(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和非AP的STA(station,WLAN中的客户端)在连接过程中协商得到的,其中,上述AP包括但不限于路由器等Wi-Fi设备,上述STA包括但不限于终端Wi-Fi设备,上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包括:20M带宽,40M带宽,80M带宽,160M带宽(即:两个80M带宽频谱相邻)、80M+80M带宽(即:两个80M带宽频谱不相邻)等带宽;最小主带宽为上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的子带宽;由于在无线局域网协议中规定:上述Wi-Fi设备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带宽需要包括该最小主带宽,且所述使用的带宽的大小不能超过上述最大带宽的大小,所以可以根据上述最大带宽和上述最小主带宽确定候选带宽集,该候选带宽集包括该Wi-Fi设备发送信号时能够使用的所有带宽。
针对每一个带宽,该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越大,使用该带宽发送信号的效率越高,所以需要在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出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在选择目标候选带宽的过程中,由于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已知,为了避免再计算一次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可以将与目标带宽相同的候选带宽从候选带宽集中排除,从除该与目标带宽相同的候选带宽之外的其他候选带宽中确定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针对目标带宽,历史目标带宽指的是:开始使用目标带宽发送信号之前,上述Wi-Fi设备最晚使用的一个带宽,比如:Wi-Fi设备先使用第一目标带宽进行信号的发送,在使用第二目标带宽替换第一目标带宽后,使用第二目标带宽进行信号的发送,在使用目标带宽替换第二目标带宽后,使用目标带宽进行信号的发送,此时,相对于目标带宽来说,第二目标带宽为目标带宽的历史目标带宽;在使用目标带宽代替历史目标带宽前,需要先计算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然后将该实际吞吐率与历史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进行比对,若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大于历史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才使用该目标带宽替换该历史目标带宽,在该过程中,进行比对时使用的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为上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需要说明的是,从比对到替换历史目标带宽的过程中,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即:历史实际吞吐率)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于不同的无线局域网协议时,根据上述最大带宽和上述最小主带宽确定出的候选带宽集不同,比如: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发送信号所使用的带宽的示例图,如图2所示,最大带宽为80M带宽,最小主带宽为20M主带宽,应用于802.11ax协议时,上述候选带宽集包括:20M主带宽、包括20M主带宽的40M主带宽和80M带宽;应用于802.11ax协议时,上述候选带宽集包括:20M主带宽、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即:40M主带宽)、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即:80M带宽)。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当发送信号的Wi-Fi设备为STA时,该STA不支持发送160M带宽大小的信号和80M+80M带宽大小的信号。
步骤S103:判断所述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是否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
步骤S104:若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使用所述目标候选带宽替换所述目标带宽。
具体的,在确定出目标候选带宽后,需要在目标候选带宽与目标带宽中确定出对应实际吞吐率较大的带宽,由于目标候选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和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均已知,所以直接比对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和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当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大于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时,说明使用目标候选带宽发送信号的效率要高于使用目标带宽发送信号的效率,所以为了提高信号发送的效率,需要使用目标候选带宽替换目标带宽。
图1提供的带宽处理方法,实时检测发送当前信号的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和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并判断该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同时判断开始使用目标带宽时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与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当前的实际吞吐率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若使用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或者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在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选择一个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并在该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大于该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时,使用目标候选带宽替换目标带宽,即:使用目标候选带宽进行信号的发送;在上述过程中,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越小,说明该目标带宽对应的信道越忙碌,使用该带宽进行信号发送时需要等待的时间越长,即:在该目标带宽下的信号发送效率越低,本申请在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变小的程度较大时,使用目标候选带宽代替该目标带宽进行信号的发送,目标候选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大于该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所以使用目标候选带宽进行信号发送的方式能够减少信号发送时等待的时间,有利于提高信号发送的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WIFI设备的通信质量。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4中,目标数据也可以包括目标带宽下的当前信号(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发送成功率、发送速率、发包延时时间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条件也可以包括上述信号强度低于预设信号强度、上述发送成功率低于预设成功率、上述发送速率低于预设速率、上述发包延时时间低于预设时间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目标候选带宽的也根据候选带宽下发送信号的信号强度、发送成功率、发送速率、发包延时时间中的至少一种来确定;具体说明参见上述对实际吞吐率的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在执行上述步骤S101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
在获取到所述目标带宽下的至少一个发送速率后,计算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成功个数与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总时间的第一比值,以将所述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理想吞吐率;其中,所述发送速率为发送当前信号的数据包所使用的速率。
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以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包括发送当前信号期间内的任意时间段,所述信道空闲比例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的时间段的占比。
具体的,假设在发送当前信号的数据包时,每个数据包的大小相同,上述至少一个发送速率包括rate(k),k=1,2,...,n,其中,k为发送速率的个数,n为发送速率的总个数,针对每一个发送速率rate(k),该发送速率rate(k)对应的发包次数(发送数据包的次数)为Tx_rate_num(k),根据收到的接收端返回的用于表示已接收到数据包的回应包确定出的该发送速率rate(k)对应的发包成功率sub_prob(k),则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该目标带宽对应的理想吞吐率ideal_tp:
Figure BDA0003478681750000141
由于发包需要在信道空闲(信道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上述理想吞吐率对应的情况为信道一直空闲的情况,但实际情况中,信道不是一直空闲的,所以可以根据该理想吞吐率和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确定该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针对信道空闲比例,当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时,能够使用该信道发包,说明该信道是空闲的,所以信道空闲比例指的是:在目标时间段内,该信道的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的时间段在目标时间段中的占比,为了更快的确定出信道空闲比例,可以在发送当前信号的期间,任意选择一段时间段作为上述目标时间段。
举例说明上述“发包需要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如图2所示,若目标带宽为20M主带宽,则需要在该20M主带宽对应的信道空闲时,才能进行发包;若目标带宽为40M主带宽(即: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则需要在该20M主带宽对应的信道和第一个20M辅带宽对应的信道均空闲时,才能进行发包;若目标带宽为80M带宽,则需要在20M主带宽对应的信道、第一个20M辅带宽对应的信道、第二个20M辅带宽对应的信道和第三个20M辅带宽对应的信道均空闲时,才能进行发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送速率的确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比如可以根据当前信号的信号质量确定,该信号质量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功率,吞吐率,重传率等指标;也可以使用速率控制算法确定发送速率集,该发送速率集中包括至少一个可使用的发送速率,有关发送速率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各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的确定方式与该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的确定方式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现有技术直接将预设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作为发送信号所使用的带宽,但发送信号所使用的带宽越大,发送信号时需要使用的信道越多,这些信道均空闲概率也越低,能够发送信号的机会也越少(即:等待的时间越多),从而使得信号发送的效率越低;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根据实际吞吐率确定发送信号所使用的带宽,在确定实际吞吐率的过程中,即考虑了信号质量,也考虑了信道空闲比例,使得本申请使用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带宽发送信号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信道资源和高带宽高速率的优势,即:有利于提高信号发送的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在上述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信道空闲比例:
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按照预设周期检测所述信道的信道功率。
计算检测到目标信道功率的次数与所述预设周期的第二乘积,以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时间段;其中,所述目标信道功率为数值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数值的信道功率。
计算所述时间段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二比值,以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信道空闲比例。
具体的,在计算出目标带宽对应的理想吞吐率后,若想要确定该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需要先确定出发送当前信号的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由于信道空闲具体指的是该信道的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所以需要先确定该信道的信道功率,在预设时间段内,可以按时预设周期检测该信道的信道功率,并判断检测到的信道功率的数值是否小于上述预设功率的数值,若小于该预设功率的数值,将该信道功率作为目标信道功率;使用信道空闲定时器统计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目标信道功率的次数,并计算该次数与预设周期的第二乘积,得到的第二乘积用于表示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的时间段,即:用于表示目标时间段内信道空闲的时间段,在得到信道空闲的时间段后,计算该时间段与目标时间段之间的第二比值,得到的该第二比值用于表示信道空闲的时间段在目标时间段内的占比,即:信道空闲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信道空闲比例的过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在执行上述步骤S102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的每一个候选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并在各候选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中确定最大实际吞吐率,以将该最大实际吞吐率对应的候选带宽作为目标候选带宽。
举例说明,当上述带宽处理方法应用于802.11ax协议时,假设最大带宽为80M带宽,最小主带宽为20M主带宽,目标带宽为80M带宽,上述候选带宽集包括:20M主带宽、包括20M主带宽的40M主带宽和80M带宽;上述至少一个候选带宽包括20M主带宽和40M主带宽,此时可以分别计算20M主带宽对应的第一实际吞吐率和40M主带宽对应的第二实际吞吐率,并在第一实际吞吐率和第二实际吞吐率中确定数值最大的实际吞吐率,若第二实际吞吐率的数值大于第一实际吞吐率的数值,则将40M主带宽作为目标候选带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在执行上述步骤S102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201: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一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举例说明最大迭代次数的确定方式:当上述最小主带宽为20M主带宽时,若上述最大带宽为40M带宽,最大迭代次数为1;若上述最大带宽为80M带宽,最大迭代次数为3;若上述最大带宽为160M带宽或者80M+80M带宽,最大迭代次数为7。
举例说明各最小辅带宽的确定方式:如图2所示,上述最小主带宽为20M主带宽,上述最大带宽为80M带宽,将包含20M主带宽的40M带宽作为40M主带宽,在该40M主带宽中,将除20M主带宽外的另一个20M带宽作为第一个20M辅带宽,将80M带宽中除40M主带宽外的另一个40M带宽作为第一个40M辅带宽,在该第一个40M辅带宽包括的两个20M带宽中,按照与20M主带宽频谱由近到远的顺序,将距离20M主带宽频谱较近的20M带宽作为第二个20M辅带宽,将距离20M主带宽频谱较远的20M带宽作为第三个20M辅带宽。
步骤S202: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各所述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带宽,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候选带宽,该第二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一个最小辅带宽组合得到的。
需要说明的是,构建的上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不包括目标带宽;且进行组合的各带宽互不相同(重复)。
步骤S203: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
步骤S204:判断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是否相同,或者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S205:若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不同,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202、所述步骤S203、所述步骤S204和所述步骤S205,直至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S206:当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举例说明上述步骤S201至上述步骤S206:如图2所示,上述最小主带宽为20M主带宽,上述最大带宽为80M带宽,步骤S201,根据最小主带宽“20M主带宽”和最大带宽“80M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即:3次)和三个最小辅带宽,分别为: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和第三个20M辅带宽;然后将20M主带宽作为第一候选带宽。步骤S202,使用第一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和第三个20M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得到的第一候选带宽集为:{20M主带宽,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步骤S203,在上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假设得到的第三候选带宽为: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步骤S204:判断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与第一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是否相同。步骤S205: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与第一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不相同且重复次数小于最大迭代次数3,将该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作为第一候选带宽,并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202:使用第一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和第三个20M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得到的第一候选带宽集为:{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继续执行步骤S203:在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假设得到的第三候选带宽为: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继续执行步骤S204:判断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与第一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是否相同。继续执行步骤S205: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与第一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相同;执行步骤S206:将20M主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作为目标候选带宽。
相对于计算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的每一个候选带宽所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并选择最大实际吞吐率对应的候选带宽作为目标候选带宽的方式,该实施方案中确定目标候选带宽的方式能够减少计算次数,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目标候选带宽的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在执行上述步骤S102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301: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四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具体的,有关步骤S301中最大迭代次数和各最小辅带宽的确定方式的说明,参见上述对步骤S201中最大迭代次数和各最小辅带宽的确定方式的举例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302: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第五候选带宽,所述第五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组成的,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为从最小辅带宽集中任意选中的一个最小辅带宽,所述最小辅带宽集包括各所述最小辅带宽中除被选中过的最小辅带宽之外的其他最小辅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构建的上述第二候选带宽集不包括目标带宽。
步骤S303:从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
步骤S304: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S305:若所述重复次数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B、所述步骤C、所述步骤D和所述步骤E,直至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S306:当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举例说明上述步骤S301至上述步骤S306:如图2所示,上述最小主带宽为20M主带宽,上述最大带宽为80M带宽,步骤S301,根据最小主带宽“20M主带宽”和最大带宽“80M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即:3次)和三个最小辅带宽,分别为: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和第三个20M辅带宽;然后将20M主带宽作为第四候选带宽。步骤S302,从第一个20M辅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和第三个20M辅带宽中任意选择一个20M辅带宽作为目标最小辅带宽,假设选择第二个20M辅带宽作为目标最小辅带宽,然后使用第四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即:第二个20M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得到的第二候选带宽集为:{20M主带宽,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步骤S303,在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假设得到的第六候选带宽为: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步骤S204: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最大迭代次数,目前重复次数(即:1次)小于最大迭代次数(即:3次)。执行步骤S305:将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作为第四候选带宽;并继续执行步骤S302:从第一个20M辅带宽和第三个20M辅带宽中任意选择一个20M辅带宽作为目标最小辅带宽,假设选择第一个20M辅带宽作为目标最小辅带宽,然后使用第四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即:第一个20M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得到的第二候选带宽集为:{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第一个20M辅带宽}。继续执行步骤S303:在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假设得到的第六候选带宽还是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继续执行步骤S304: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最大迭代次数,目前重复次数(即:2次)小于最大迭代次数(即:3次)。继续执行步骤S305:将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作为第四候选带宽。并继续执行步骤S302:将剩下的第三个20M辅带宽作为目标最小辅带宽,然后使用第四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即:第三个20M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得到的第二候选带宽集为:{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继续执行步骤S303:在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假设得到的第六候选带宽为: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继续执行步骤S304: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最大迭代次数,目前重复次数(即:3次)等于最大迭代次数(即:3次)。执行S306,将第六候选带宽(即:20M主带宽+第二个20M辅带宽+第三个20M辅带宽)作为目标候选带宽。
相对于计算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的每一个候选带宽所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并选择最大实际吞吐率对应的候选带宽作为目标候选带宽的方式,该实施方案中确定目标候选带宽的方式能够减少计算次数,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目标候选带宽的效率。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带宽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带宽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带宽为发送当前信号所使用的带宽;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以及发送当前信号时信道的实际吞吐率;
确定模块302,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和/或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与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所述历史实际吞吐率为:使用所述目标带宽替换历史目标带宽时,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带宽包括候选带宽集中除与所述目标带宽相同的带宽之外的其他带宽;所述候选带宽集是根据预设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预设的当前信号的最小主带宽确定的;
判断模块303,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是否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
替换模块304,用于若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使用所述目标候选带宽替换所述目标带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获取模块301用于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前,所述带宽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目标带宽下的至少一个发送速率后,计算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成功个数与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总时间的第一比值,以将所述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理想吞吐率;其中,所述发送速率为发送当前信号的数据包所使用的速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以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包括发送当前信号期间内的任意时间段,所述信道空闲比例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的时间段的占比。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前,所述带宽处理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按照预设周期检测所述信道的信道功率;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检测到目标信道功率的次数与所述预设周期的第二乘积,以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时间段;其中,所述目标信道功率为数值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数值的信道功率;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时间段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二比值,以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信道空闲比例。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302在用于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一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各所述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带宽,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候选带宽,该第二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一个最小辅带宽组合得到的;
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
判断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是否相同,或者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若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不同,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202、所述步骤S203、所述步骤S204和所述步骤S205,直至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其中,所述步骤S202为: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各所述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所述步骤S203为: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所述步骤S204为:判断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是否相同,或者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所述步骤S205为:若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不同,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202、所述步骤S203、所述步骤S204和所述步骤S205,直至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当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302在用于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四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第五候选带宽,所述第五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组成的,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为从最小辅带宽集中任意选中的一个最小辅带宽,所述最小辅带宽集包括各所述最小辅带宽中除被选中过的最小辅带宽之外的其他最小辅带宽;
从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
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若所述重复次数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302、所述步骤S303、所述步骤S304和所述步骤S305,直至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其中,所述步骤S302为: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所述步骤S303为:从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所述步骤S304为: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所述步骤S305为:若所述重复次数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302、所述步骤S303、所述步骤S304和所述步骤S305,直至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当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400,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及存储在该存储器401上并可在该处理器4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存储器401和上述处理器402通过总线进行通信连接,上述处理器4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带宽处理方法。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402运行存储器40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带宽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信号发送时等待的时间较长,从而使得信号发送的效率低的问题。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带宽处理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带宽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信号发送时等待的时间较长,从而使得信号发送的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带宽为发送当前信号所使用的带宽;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以及发送当前信号时信道的实际吞吐率;
若所述目标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和/或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与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所述历史实际吞吐率为:使用所述目标带宽替换历史目标带宽时,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带宽包括候选带宽集中除与所述目标带宽相同的带宽之外的其他带宽;所述候选带宽集是根据预设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预设的当前信号的最小主带宽确定的;
判断所述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是否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
若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使用所述目标候选带宽替换所述目标带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前,所述带宽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目标带宽下的至少一个发送速率后,计算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成功个数与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总时间的第一比值,以将所述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理想吞吐率;其中,所述发送速率为发送当前信号的数据包所使用的速率;
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以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包括发送当前信号期间内的任意时间段,所述信道空闲比例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的时间段的占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前,所述带宽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按照预设周期检测所述信道的信道功率;
计算检测到目标信道功率的次数与所述预设周期的第二乘积,以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时间段;其中,所述目标信道功率为数值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数值的信道功率;
计算所述时间段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二比值,以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信道空闲比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包括:
步骤一: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一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步骤二: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各所述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一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带宽,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候选带宽,该第二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和一个最小辅带宽组合得到的;
步骤三: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三候选带宽;
步骤四:判断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是否相同,或者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五:若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不同,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一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二、所述步骤三、所述步骤四和所述步骤五,直至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六:当所述第三候选带宽与所述第一候选带宽相同,或者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三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包括:
步骤A:根据所述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所述最小主带宽,确定最大迭代次数和至少一个最小辅带宽;并将所述最小主带宽作为第四候选带宽;其中,各所述最小辅带宽的大小均与所述最小主带宽的大小相同;
步骤B: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目标最小辅带宽,构建第二候选带宽集;其中,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包括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第五候选带宽,所述第五候选带宽是由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和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组成的,所述目标最小辅带宽为从最小辅带宽集中任意选中的一个最小辅带宽,所述最小辅带宽集包括各所述最小辅带宽中除被选中过的最小辅带宽之外的其他最小辅带宽;
步骤C:从所述第二候选带宽集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第六候选带宽;
步骤D:判断重复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E:若所述重复次数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作为所述第四候选带宽,并重复依次执行所述步骤B、所述步骤C、所述步骤D和所述步骤E,直至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F:当所述重复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时,将所述第六候选带宽确定为所述目标候选带宽。
6.一种带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带宽为发送当前信号所使用的带宽;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以及发送当前信号时信道的实际吞吐率;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一个候选带宽中确定对应实际吞吐率最大的目标候选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目标带宽的使用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和/或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历史实际吞吐率与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所述历史实际吞吐率为:使用所述目标带宽替换历史目标带宽时,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带宽包括候选带宽集中除与所述目标带宽相同的带宽之外的其他带宽;所述候选带宽集是根据预设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带宽和预设的当前信号的最小主带宽确定的;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候选带宽的实际吞吐率是否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
替换模块,用于若大于所述目标带宽的实际吞吐率,使用所述目标候选带宽替换所述目标带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目标带宽的目标数据前,所述带宽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目标带宽下的至少一个发送速率后,计算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成功个数与各所述发送速率下的发包总时间的第一比值,以将所述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理想吞吐率;其中,所述发送速率为发送当前信号的数据包所使用的速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以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目标带宽对应的实际吞吐率;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包括发送当前信号期间内的任意时间段,所述信道空闲比例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预设功率的时间段的占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理想吞吐率与目标时间段内所述信道的信道空闲比例的第一乘积前,所述带宽处理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按照预设周期检测所述信道的信道功率;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检测到目标信道功率的次数与所述预设周期的第二乘积,以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时间段内信道功率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时间段;其中,所述目标信道功率为数值小于所述预设功率的数值的信道功率;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时间段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二比值,以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信道空闲比例。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宽处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宽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61858.3A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75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858.3A CN11437505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858.3A CN11437505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5055A true CN114375055A (zh) 2022-04-19
CN114375055B CN114375055B (zh) 2023-06-30

Family

ID=8114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1858.3A Active CN11437505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50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482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联洲集团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0282A1 (en) * 2000-05-19 2006-06-08 Carlson William 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bandwidth forecasting and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into a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131365A (ja) * 2006-11-21 2008-06-0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帯域割当方法
US20140153497A1 (en) * 2012-12-03 2014-06-05 At&T Mobility Ii Llc Facilitation of bandwidth-based femto cell management
CN107920031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带宽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0972311A (zh) * 2019-11-26 2020-04-07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lan的带宽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221348A1 (en) * 2017-07-25 2020-07-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ndwid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661676A (zh) * 2019-02-04 2021-11-16 诺基亚通信公司 选择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传输频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0282A1 (en) * 2000-05-19 2006-06-08 Carlson William 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bandwidth forecasting and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into a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131365A (ja) * 2006-11-21 2008-06-0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帯域割当方法
US20140153497A1 (en) * 2012-12-03 2014-06-05 At&T Mobility Ii Llc Facilitation of bandwidth-based femto cell management
CN107920031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带宽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US20200221348A1 (en) * 2017-07-25 2020-07-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ndwid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661676A (zh) * 2019-02-04 2021-11-16 诺基亚通信公司 选择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传输频带
CN110972311A (zh) * 2019-11-26 2020-04-07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lan的带宽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482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联洲集团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5055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08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bandwidth
US8923118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US9706575B2 (en)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with frequency multiplexing of several request to send messages per source node
US20160156437A1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6455114B (zh) 基于多信道的退避方法及设备
CN110463279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EP2351452B1 (en) Selection of transmission slots of the relaxed deterministic back-off method in the medium access control
WO2016206284A1 (zh) 一种基于异构优先级的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4375055B (zh) 一种带宽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47473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04517A (zh) 带有随机数声明的多址接入方法
KR101568235B1 (ko) 분산 인지 무선망에서 동기화 및 스펙트럼 감지 기간을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4793192B2 (ja) 多重アクセス通信方法
KR101372455B1 (ko) 오버레이 매체접근 제어장치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Weng et al. Optimal performance study of IEEE 802.11 DCF with contention window
JP6461736B2 (ja) Csma/ca通信品質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9049588A (ja) 無線環境の時間占有率を監視する無線環境監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a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IEEE 802.11 DCF with constant contention window
US887350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contention on time slots between transceiver nodes of an ad hoc network
KR101341669B1 (ko) 무선 로컬 영역 네트워크의 에너지 효율을 극대화하는 단말 및 액세스 포인트의 동작 방법
Buratti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erformance of IEEE 802.15. 4 beacon-enabled mode
CN111953402A (zh) 一种信道忙闲状态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eng et al. The performance study of optimal contention window for IEEE 802.11 DCF access control
CN106612562B (zh) 一种更新竞争窗口值的方法以及接入点
Park et al. Queueing analysis of IEEE 802.11 MAC protocol in wireless L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A1, A2 and D, 8th floor, building 2, yard 1, Wangzhu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2

Applicant after: Gaotuoxunda (Beijing)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A1, A2 and D, 8th floor, building 2, yard 1, Wangzhu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2

Applicant before: ALTO BEAM (CHINA) Inc.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