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1017B - 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1017B
CN114371017B CN202210285265.5A CN202210285265A CN114371017B CN 114371017 B CN114371017 B CN 114371017B CN 202210285265 A CN202210285265 A CN 202210285265A CN 114371017 B CN114371017 B CN 114371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detected
preset
control unit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52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1017A (zh
Inventor
邓珍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Yiyan L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Yiyan L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Yiyan L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Yiyan L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52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1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1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1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1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1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将待检测轮胎安装于检测室上,按照待测轮胎要求为轮胎充气;步骤S2,控制单元根据预设动力装置参数和转动装置参数,模拟不同动力和不同转动速度对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的影响;步骤S3,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不同参数下的应变力,判断待检测轮胎应变力性能是否符合预设标准。本发明控制制单元通过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同时控制单元通过调节转动装置的转动速率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设置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根据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与预设值相比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足迹,轮胎是车辆与路面之间力传递的载体,通过轮胎传递驱动力、制动力、转向力等,从而实现了汽车的驱动、制动、转向等操作。轮胎作为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零部件,轮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安全,轮胎性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为此各个国家也针对轮胎安全性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随着汽车行业的突飞猛进,消费者在关注轮胎安全性能之余,对轮胎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轮胎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和财狼的多样性导致其各项性能的不同,如何判断出厂的轮胎性能,尤其是轮胎应变性能已成为目前轮胎性能研究的重中之重,目前轮胎检测主要集中于轮胎的尺寸、拉伸强度、磨损及硬度方面的检测,对轮胎的应变检测主要采用静态试验方法,获取的数据不足以反应轮胎的实际应变性能。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书中无法基于权重参数综合评价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待检测轮胎安装于检测室上,按照待测轮胎要求为轮胎充气;
步骤S2,控制单元根据预设动力参数控制动力装置为待检测轮胎提供动力,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预设转速参数控制转动装置转动,模拟不同动力和不同转动速度对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的影响;
步骤S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不同参数下的应变力,判断待检测轮胎应变力性能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不同参数下的应变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车轮轮辋处设置的应变片,用于检测轮胎应变力,还包括轮胎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轮上,用于检测待检测轮胎形变量,还包括轮胎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待检测轮胎上,用于检测待检测轮胎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根据待检测轮胎在所述动力装置施加不同动力下的形变量获取形变量权重参数QX,同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调节所述转动装置的转动速率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FQL,根据不同转动速率时待检测轮胎温度的变化获取待检测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与形变量权重参数的乘积和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和轮胎性能权重参数的乘积的比值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P,根据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与预设值相比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0,预设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0,所述控制单元预设检测时间段ta,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预设动力参数F0为所述动力装置动力参数和控制单元选取预设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0为所述转动装置的转速参数,经过第i次ta时间段,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的径向应变力fi1,fi2,fi3至fin,n为所述应变片数量,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FY’,设定FY’=(fi1-FP+fi2-FP+fi3-FP+···+fin-FP)/(i×n),
其中,FP为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平均值,设定FP=(fi1+fi2+fi3···+fin)/(i×n)。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值选择对应的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其中,
当FY’≤FY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1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当FY1<FY’≤FY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2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当FY’>FY3,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3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上式中,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FY,第一预设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参数FY1、第二预设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参数FY2,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其中,第一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1、第二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2、第三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3,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均匀度FY’。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待检测轮胎静态时外直径D0、各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以及各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获取待检测轮胎形变量DT,
DT=((D3-D0)×F3/F0+(D2-D0)×F2/F0+(D1-D0)×F1/F0)/3,
其中,F0为所述动力装置动力参数标准值,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第一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1、第二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2、第三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一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1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1,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二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2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2,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三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3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3。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获取的待检测轮胎形变量DT与预设的形变量相比较,选取对应的形变量权重参数,
当DT≤S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1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当S1<DT≤S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2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当DT>S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3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形变量S,第一预设形变量S1、第二预设形变量S2,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形变量权重参数QX,第一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1、第二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2、第三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3。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0,控制单元预设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第一预设转动速率V1、第二预设转动速率V2、第三预设转动速率V3,控制单元获取所述转动装置不同转动速率下的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平均值FQi,其中,FQi=(fi1+fi2+fi3+···+fin)/n,i=1,2,3。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FQL,设定FQL=|FQ3-FQ2|/|FQ2-FQ1|。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不同转速参数下待检测轮胎的温度,获取待检测轮胎温度变化系数WX,WX=(W1-w1)/W1×(W2-w2)/W2×(W3-w3)/W3,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工作时温度参数W,第一预设温度参数W1、第二预设温度参数W2、第三预设温度参数W3,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转动速率V1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温度参数W1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转动速率V2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温度参数W2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转动速率V3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温度参数W3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3。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获取的待检测轮胎温度变化系数与预设标准值相比较,选取对应的轮胎性能权重参数,
当WX≥W0,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轮胎温度权重参数WQ1为轮胎性能权重参数;
当WX<W0,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轮胎温度权重参数WQ2为轮胎性能权重参数 ,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工作时温度变化系数标准参数W0,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第一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1、第二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2。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P’,P’=FXi×QXn/(FQL×WQm),其中,FXi为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QXn为待检测轮胎形变量权重参数,FQL为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WQm为待检测轮胎性能权重参数,i=1,2,3,n=1,2,m=1,2,
当P’≤AiP1,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较差;
当AiP1<P’≤AiP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一般;
当AiP2<P’≤AiP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良好;
当P’>AiP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超过待检测轮胎型号型号的应变性能,所述控制单元判定需对待检测轮胎型号重新获取;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型号A,第一预设轮胎型号应变性能参数A1(A1P1,A1P2,A1P3),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1P1、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1P2、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1P3,第二预设轮胎型号A2(A2P1,A2P2,A2P3),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2P1、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2P2、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2P3,第三预设轮胎型号A3(A3P1,A3P2,A3P3),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3P1、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3P2、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3P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设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根据待检测轮胎在所述动力装置施加不同动力下的形变量获取形变量权重参数,同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调节所述转动装置的转动速率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根据不同转动速率时待检测轮胎温度的变化获取待检测轮胎性能权重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根据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与预设值相比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本发明引入形变量权重参数、轮胎应变力变化率、轮胎性能权重参数等权重参数,通过模拟实时量,以及权重参数的调整选择,获取轮胎的预设条件下的性能参数。
尤其,本发明根据轮胎的应变性功能与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呈正比,于轮胎应变力变化率呈反比,设置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与轮胎应变力变化率的比值对待检测轮胎的应变性能的优劣进行判定。
尤其,本发明获取待检测轮胎在所述动力装置预设的动力参数作用下,待检测轮胎多个位置不同时间点的径向应变力,控制单元设置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获取方式,根据控制单元获取的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选取对应的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
尤其,本发明将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划分三个标准,根据待检测应变力均匀度与预设值相比较,选取对应的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便于评价待检测轮胎的受力是否均匀,并对后续轮胎应变性能的评价更为准确。
尤其,本发明设置待检测轮胎形变量获取方式,通过调节动力装置动力参数,根据控制单元获取的不同动力参数下的待检测轮胎形变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相比较,更准确的选取待检测轮胎形变量权重参数。
尤其,本发明设置不同转动速率下待检测轮胎应变力的平均值,并根据该平均值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的变化率,以此判断待检测轮胎在不同速度的影响下,其应变力的变化情况,应变力变化率越高,说明待检测轮胎的应变性能较差,待检测轮胎在较高车速的情况下,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尤其,本发明通过获取不用速度下轮胎的温度,进而通过获取轮胎温度变化系数与预设值相比较,选取对应的轮胎性能权重参数,用以更准确的评价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对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的影响。
尤其,本发明设置不同型号轮胎应变性能的评价参数,通过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与预设值相比较,准确的评价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轮胎应变检测方法示意图;
图2为发明实施例轮胎应变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车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轮胎应变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步骤S1,将待检测轮胎安装于检测室1上,按照待测轮胎要求为轮胎充气;步骤S2,控制单元根据预设动力参数控制动力装置2为待检测轮胎提供动力,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预设转速参数控制转动装置转动,模拟不同动力和不同转动速度对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的影响;
步骤S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不同参数下的应变力,判断待检测轮胎应变力性能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车轮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不同参数下的应变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车轮轮辋处设置的应变片5,用于检测轮胎应变力,还包括轮胎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轮6上,用于检测待检测轮胎形变量,还包括轮胎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待检测轮胎上,用于检测待检测轮胎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根据待检测轮胎在所述动力装置施加不同动力下的形变量获取形变量权重参数QX,同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调节所述转动装置的转动速率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FQL,根据不同转动速率时待检测轮胎温度的变化获取待检测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与形变量权重参数的乘积和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和轮胎性能权重参数的乘积的比值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P,根据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与预设值相比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
尤其,本发明根据轮胎的应变性功能与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呈正比,于轮胎应变力变化率呈反比,设置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与轮胎应变力变化率的比值对待检测轮胎的应变性能的优劣进行判定。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对检测室1、检测装置、动力装置2、转动装置的型号、类型、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满足检测待检测轮胎的应变力、形变量、温度即可。具体而言,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轮轮辋处的若干应变片5,本发明实施例对应变片的种类和数量不做限定,但应变片数量越多,对轮胎应变力的获取更准确。所述动力装置可以是油缸等能提供动力的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为更真实的模拟实际情况,在动力装置上方与待检测轮胎接触位置处设置固定板3,以使待检测轮胎与动力装置接触时呈一平面。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车轮、与车轮相连接的转轴4及第二动力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车轮、转轴和第二动力装置的型号和类型不做限定,只要要能够满足转动轮胎即可。具体而言,车轮采用可替换安装方式与转轴相连接,以便适应不同型号的轮胎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0,预设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0,所述控制单元预设检测时间段ta,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预设动力参数F0为所述动力装置动力参数和控制单元选取预设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0为所述转动装置的转速参数,经过第i次ta时间段,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的径向应变力fi1,fi2,fi3至fin,n为所述应变片数量,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FY’,设定FY’=(fi1-FP+fi2-FP+fi3-FP+···+fin-FP)/(i×n),
其中,FP为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平均值,设定FP=(fi1+fi2+fi3···+fin)/(i×n)。
具体而言,本发明获取待检测轮胎在所述动力装置预设的动力参数作用下,待检测轮胎多个位置不同时间点的径向应变力,控制单元设置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获取方式,根据控制单元获取的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选取对应的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在车轮轮辋上设置若干应变片以获取待检测轮胎不同位置处的应变力,控制单元获取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处待检测轮胎的应变力,即,多次测量待检测轮胎多个位置处的应变力,以使控制单元获取的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更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FY,第一预设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参数FY1、第二预设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参数FY2,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其中,第一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1、第二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2、第三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3,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均匀度FY’,其中,
当FY’≤FY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1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当FY1<FY’≤FY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2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当FY’>FY3,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3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具体而言,本发明将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划分三个标准,根据待检测应变力均匀度与预设值相比较,选取对应的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便于评价待检测轮胎的受力是否均匀,并对后续轮胎应变性能的评价更为准确。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静态时外直径D0,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其中,第一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1、第二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2、第三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一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1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1,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二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2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2,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三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3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形变量DT,
设定DT=((D3-D0)×F3/F0+(D2-D0)×F2/F0+(D1-D0)×F1/F0)/3,其中,F0为所述动力装置动力参数标准值。
具体而言,本发明设置待检测轮胎形变量获取方式,通过调节动力装置动力参数,根据控制单元获取的不同动力参数下的待检测轮胎形变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相比较,更准确的选取待检测轮胎形变量权重参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不同动力装置参数下的待检测轮胎形变量的平均值设置为待检测轮胎形变量,并将其与预设值相比较,获取对应的形变量权重参数,该权重参数是对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的影响参数。
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形变量S,其中,第一预设形变量S1、第二预设形变量S2,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形变量权重参数QX,第一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1、第二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2、第三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3,其中,
当DT≤S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1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当S1<DT≤S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2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当DT>S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3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0,控制单元预设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第一预设转动速率V1、第二预设转动速率V2、第三预设转动速率V3,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转动速率V1为轮胎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f11,f12,f13至f1n,控制单元设置轮胎应变力平均值FQ1,FQ1=(f11+f12+f13+···+f1n)/n,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转动速率V2为轮胎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f21,f22,f23至f2n,控制单元设置轮胎应变力平均值FQ2,FQ2=(f21+f22+f23+···+f2n)/n,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转动速率V3为轮胎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f31,f32,f33至f3n,控制单元设置轮胎应变力平均值FQ3,FQ3=(f31+f32+f33+···+f3n)/n。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FQL’,FQL’=|FQ3-FQ2|/|FQ2-FQ1|。
尤其,本发明设置不同转动速率下待检测轮胎应变力的平均值,并根据该平均值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的变化率,以此判断待检测轮胎在不同速度的影响下,其应变力的变化情况,应变力变化率越高,说明待检测轮胎的应变性能较差,待检测轮胎在较高车速的情况下,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具体而言,本发明根据转动速率对待检测轮胎应变力的影响,设置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越高,说明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受速度影响较大,在实际使用中,行驶速度过高时,轮胎将不能提供稳定的应变力,相反,应变力变化率低,说明轮胎应变力受速度影响较小,实际使用中,轮胎将提供稳定的应变力,保持行使过程中的稳定。
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工作时温度参数W,第一预设温度参数W1、第二预设温度参数W2、第三预设温度参数W3,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转动速率V1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温度参数W1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转动速率V2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温度参数W2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转动速率V3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温度参数W3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温度变化系数WX,WX=(W1-w1)/W1×(W2-w2)/W2×(W3-w3)/W3。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获取不用速度下轮胎的温度,进而通过获取轮胎温度变化系数与预设值相比较,选取对应的轮胎性能权重参数,用以更准确的评价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对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的影响。
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工作时温度变化系数标准参数W0,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第一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1、第二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2,其中,
当WX≥W0,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轮胎温度权重参数WQ1为轮胎性能权重参数;
当WX<W0,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轮胎温度权重参数WQ2为轮胎性能权重参数。
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型号A,第一预设轮胎型号应变性能参数A1(A1P1,A1P2,A1P3),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1P1、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1P2、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1P3,第二预设轮胎型号A2(A2P1,A2P2,A2P3),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2P1、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2P2、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2P3,第三预设轮胎型号A3(A3P1,A3P2,A3P3),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3P1、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3P2、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3P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P’,P’=FXi×QXn/(FQL×WQm),i=1,2,3,n=1,2,m=1,2,
当P’≤AiP1,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较差;
当AiP1<P’≤AiP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一般;
当AiP2<P’≤AiP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良好;
当P’>AiP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超过待检测轮胎型号的应变性能,所述控制单元判定需对待检测轮胎型号重新获取。
尤其,本发明设置不同型号轮胎应变性能的评价参数,通过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与预设值相比较,准确的评价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设置不同型号轮胎应变性能评价参数,根据轮胎的适用规格,设置不同的评价参数,根据待检测轮胎的用途,控制单元获取对应的应变性能参数对其应变性能进行评价,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当控制单元获取的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超过该型号应变性能评级参数的最大值,说明待检测轮胎的型号选取错误,需对待检测轮胎的型号重新确定,以使对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的评价更为准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将待检测轮胎安装于检测室上,按照待测轮胎要求为轮胎充气;
步骤S2,控制单元根据预设动力参数控制动力装置为待检测轮胎提供动力,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预设转速参数控制转动装置转动,模拟不同动力和不同转动速度对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的影响;
步骤S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不同参数下的应变力,判断待检测轮胎应变力性能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不同参数下的应变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车轮轮辋处设置的应变片,用于检测轮胎应变力,还包括轮胎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轮上,用于检测待检测轮胎形变量,还包括轮胎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待检测轮胎上,用于检测待检测轮胎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根据待检测轮胎在所述动力装置施加不同动力下的形变量获取形变量权重参数QX,同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调节所述转动装置的转动速率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FQL,根据不同转动速率时待检测轮胎温度的变化获取待检测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与形变量权重参数的乘积和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和轮胎性能权重参数的乘积的比值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P,根据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与预设值相比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0,预设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0,所述控制单元预设检测时间段ta,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预设动力参数F0为所述动力装置动力参数和控制单元选取预设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0为所述转动装置的转速参数,经过第i次ta时间段,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轮胎的径向应变力fi1,fi2,fi3至fin,n为所述应变片数量,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FY’,设定FY’=(fi1-FP+fi2-FP+fi3-FP+···+fin-FP)/(i×n),
其中,FP为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平均值,设定FP=(fi1+fi2+fi3···+fin)/(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值选择对应的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其中,
当FY’≤FY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1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当FY1<FY’≤FY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2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当FY’>FY3,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FX3为轮胎径向应变力系数;
上式中,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FY,第一预设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参数FY1、第二预设径向应变力均匀度参数FY2,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其中,第一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1、第二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2、第三预设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FX3,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均匀度FY’。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待检测轮胎静态时外直径D0、各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以及各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获取待检测轮胎形变量DT,
DT=((D3-D0)×F3/F0+(D2-D0)×F2/F0+(D1-D0)×F1/F0)/3,
其中,F0为所述动力装置动力参数标准值,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第一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1、第二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2、第三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3,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一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1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1,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二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2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2,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在第三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3的作用下,待检测轮胎的直径设为D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获取的待检测轮胎形变量DT与预设的形变量相比较,选取对应的形变量权重参数,
当DT≤S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1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当S1<DT≤S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2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当DT>S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3为形变量权重参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形变量S,第一预设形变量S1、第二预设形变量S2,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形变量权重参数QX,第一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1、第二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2、第三预设形变量权重参数QX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预设动力装置动力参数F0,控制单元预设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V,第一预设转动速率V1、第二预设转动速率V2、第三预设转动速率V3,控制单元获取所述转动装置不同转动速率下的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平均值FQi,其中,FQi=(fi1+fi2+fi3+···+fin)/n,i=1,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FQL,设定FQL=|FQ3-FQ2|/|FQ2-FQ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不同转速参数下待检测轮胎的温度,获取待检测轮胎温度变化系数WX,WX=(W1-w1)/W1×(W2-w2)/W2×(W3-w3)/W3,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工作时温度参数W,第一预设温度参数W1、第二预设温度参数W2、第三预设温度参数W3,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转动速率V1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温度参数W1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1,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转动速率V2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温度参数W2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2,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转动速率V3为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速率时,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三预设温度参数W3温度标准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实时温度w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获取的待检测轮胎温度变化系数与预设标准值相比较,选取对应的轮胎性能权重参数,
当WX≥W0,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轮胎温度权重参数WQ1为轮胎性能权重参数;
当WX<W0,所述控制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轮胎温度权重参数WQ2为轮胎性能权重参数 ,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工作时温度变化系数标准参数W0,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第一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1、第二预设轮胎性能权重参数WQ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参数P’,P’=FXi×QXn/(FQL×WQm),其中,FXi为待检测轮胎径向应变力均匀度系数,QXn为待检测轮胎形变量权重参数,FQL为待检测轮胎应变力变化率,WQm为待检测轮胎性能权重参数,i=1,2,3,n=1,2,m=1,2,
当P’≤AiP1,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较差;
当AiP1<P’≤AiP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一般;
当AiP2<P’≤AiP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良好;
当P’>AiP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待检测轮胎应变性能超过待检测轮胎型号的应变性能,所述控制单元判定需对待检测轮胎型号重新获取;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轮胎型号A,第一预设轮胎型号应变性能参数A1(A1P1,A1P2,A1P3),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1P1、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1P2、第一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1P3,第二预设轮胎型号A2(A2P1,A2P2,A2P3),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2P1、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2P2、第二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2P3,第三预设轮胎型号A3(A3P1,A3P2,A3P3),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一应变性能参数A3P1、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二应变性能参数A3P2、第三预设轮胎型号第三应变性能参数A3P3。
CN202210285265.5A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Active CN114371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5265.5A CN114371017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5265.5A CN114371017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1017A CN114371017A (zh) 2022-04-19
CN114371017B true CN114371017B (zh) 2022-07-19

Family

ID=81146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5265.5A Active CN114371017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101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4757A (zh) * 2006-09-11 2008-03-19 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均匀性测量方法
CN101535999A (zh) * 2006-09-01 2009-09-16 米其林技术公司 模拟轮胎在地面上滚动的热力学行为的过程
CN106289813A (zh) * 2016-09-20 2017-01-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轮胎均匀性检测装置
CN107817117A (zh) * 2017-12-01 2018-03-20 吉林大学 一种轮胎力学特性实时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07649911U (zh) * 2017-12-19 2018-07-24 青岛迈捷尔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轮胎检测装置
CN110450584A (zh) * 2018-05-07 2019-11-15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轮胎应变检测方法以及具备被检测部的生轮胎
CN110470489A (zh) * 2019-08-16 2019-11-1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车轮直线行驶时应力状态测量方法
CN110770051A (zh) * 2017-06-23 2020-02-0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评估充气轮胎胎体变形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5999A (zh) * 2006-09-01 2009-09-16 米其林技术公司 模拟轮胎在地面上滚动的热力学行为的过程
CN101144757A (zh) * 2006-09-11 2008-03-19 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均匀性测量方法
CN106289813A (zh) * 2016-09-20 2017-01-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轮胎均匀性检测装置
CN110770051A (zh) * 2017-06-23 2020-02-0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评估充气轮胎胎体变形的装置
CN107817117A (zh) * 2017-12-01 2018-03-20 吉林大学 一种轮胎力学特性实时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07649911U (zh) * 2017-12-19 2018-07-24 青岛迈捷尔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轮胎检测装置
CN110450584A (zh) * 2018-05-07 2019-11-15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轮胎应变检测方法以及具备被检测部的生轮胎
CN110470489A (zh) * 2019-08-16 2019-11-1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车轮直线行驶时应力状态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ll-field and point strain measurement via the inner surface of a rolling large lug tyre;Megan S. Pegram;《Journal of Terramechanics》;20210509;第96卷;第11-22页 *
子午线轮胎接地特性和应变能分析试验与仿真研究;王宁宁;《力学与实践》;20200630;第42卷(第3期);第321-33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1017A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9135B2 (en) Estimating maximum friction coefficient based on knowledge of the loads and self-alignment torque generated in a tire contact zone
JP6412437B2 (ja) タイヤの転がり抵抗予測手法およびタイヤの転がり抵抗予測装置
CN109398342B (zh) 车辆制动性能检测装置、车辆及车辆的控制方法
JP2005528270A (ja) 車両タイヤ及び車両の監視方法、ならびに車両・タイヤ相関モデルの生成方法、車両診断システム
EP0775902B1 (en) A method of control to determine the comfort level of a tyre of a wheel for a vehicle
EP1263616A1 (en) System, tyr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behaviour of a tyre in motion
CN103660811A (zh) 轮胎侧壁载荷估计系统和方法
US7203603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components of forces exerted on a tire and determining the self-alignment torque
CN111189598B (zh) 一种轿车车轮自由模态测试方法
Y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ire dynamic strain characteristics for developing strain-based intelligent tire system
CN114371017B (zh) 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CN110018000B (zh) 一种乘用车子午线轮胎转向性能检测方法
Matsuzaki et al. Intelligent tires based on measurement of tire deformation
Ballo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radial impact test of an aluminum wheel: towards industry 4.0 virtual process assessment
EP3882804A1 (en) Tire model determining method, tire transient response data calculating method, tire evaluating method, and tire designing method
CN115406674A (zh) 试验机和试验方法
CN109615258A (zh) 汽车制动踏板感的评价方法
CN111929061B (zh) 电动汽车差速器扭转冲击疲劳试验方法
Anoop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balancing conditions of an air filled tyre using statistical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 via regression algorithm
Virkar et al. Parametric study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vehicle tire performance
CN112284588A (zh) 测量车辆效率值的试验方法、装置和车辆
Ohori et al. Fundamental study of smart tire system
JP7436810B2 (ja) 解析装置、解析方法、及び解析プログラム
KR101307224B1 (ko) 인공 신경망 기법을 이용한 타이어 플랫스팟 성능 예측 방법
CN112557065B (zh) 一种轮胎制动性能多维度验证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