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0830B - 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0830B
CN114370830B CN202210188885.7A CN202210188885A CN114370830B CN 114370830 B CN114370830 B CN 114370830B CN 202210188885 A CN202210188885 A CN 202210188885A CN 114370830 B CN114370830 B CN 114370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groove
structures
light source
controllable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88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0830A (zh
Inventor
王晶晶
李旭森
邓启路
何红华
沈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u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u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u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u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88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0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0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0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0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0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01B11/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by projecting a pattern, e.g. one or more lines, moiré fringes on the object
    • G01B11/253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by projecting a pattern, e.g. one or more lines, moiré fringes on the object using several gratings with variable grating pitch, projected on the object with the same angle of incid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涉及条纹光源领域,包括条纹光栅,条纹光栅包括骨架和两组以上的条形结构;每一组条形结构均包括主体,任意两根母线之间相互平行,任意两根相邻的母线之间的距离可调;主体的首端和末端均为光滑圆柱结构,主体的首端和末端上均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骨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上框架和下框架根据主体的长度间隔预设距离;上框架朝向下框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下框架朝向上框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主体的首端滑动卡设在第一凹槽中,主体的末端滑动卡设在第二凹槽中。该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利用可控电生磁结构对光栅结构进行调整,造价较低,操作更为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条纹光源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
杨氏双逢实验是一个证明光具有波的干涉性质的著名实验。干涉的本质是两束光能量的重新分布,分布的形式是一个COS函数,所以干涉条纹是正(余)弦条纹。这个正弦条纹的形态由这个COS函数的自变量,也就是相位差的分布决定,而相位差由光程差决定,因此,通过该原理可实现测量待测物表面面型、三维扫描等功能。
基于上述原理的扩展延伸,在实际生产中,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光源照射物体表面,若物体表面光滑,其反射光经过光栅后所形成的图像会具有规律的正(余)弦条纹结构;若物体表面具有缺陷,其反射光线由于光程差异,在经过光栅后所形成的图像上的正(余)弦条纹结构会存在缺陷。
目前在生产应用中,使用较多的检测设备包括平面条纹光源。具体的,平面条纹光源使用平面式照明,通过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直条纹,当检测物体表面有凹凸不平时,由于光程变化使得部分直条纹产生形变,以此来检测元件表面的凹凸点及细小缺陷问题。平面条纹光源可很好地弥补同轴光源难以检测的凹凸点及细小缺陷不明显的短板,适用于反光物体、膜材、五金件、玻璃上的凹凸点及细小缺陷的检测。
现有技术下的平面条纹光源产品一般归类为固定式平面条纹光源和可调式平面条纹光源,可调式平面条纹光源是指光栅结构可改变的平面条纹光源,用户可根据需求调节以得到不同结构的条纹结构。
例如,公开号为CN101546036A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驱动可调距硅光栅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记忆金属加工得到光栅,通过通电发热的方式改变光栅结构。但在实际实施中,采用记忆金属加工得到的光栅造价成本过高,产量较低,且记忆金属的物理性质不恒定,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限制,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主要对可调条纹光源系统中的光栅进行了结构的改进,利用可控电生磁结构对光栅结构进行调整,由于无需采用特种材料,其整体造价较低,且光栅的结构调整操作较为便利,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包括条纹光栅,所述条纹光栅包括骨架和两组以上的条形结构;
每一组所述条形结构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通过预设截面形状沿母线拉伸形成;
所有条形结构的主体的母线均位于所述光栅的设置平面上,且任意两根所述母线之间相互平行,任意两根相邻的母线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主体的首端和末端均为光滑圆柱结构,所述主体的首端和末端上均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
所述骨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根据所述主体的长度间隔预设距离;
所述上框架朝向所述下框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
所述下框架朝向所述上框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主体的首端滑动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主体的末端滑动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凸环结构,所述主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凸环结构;
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环结构配合的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凸环结构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上;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环结构配合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凸环结构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上。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环结构的侧面为棱柱面,所述第一凸环结构的棱柱面的面数为A,所述第一凸环结构的棱柱面上的每一个面上均设置有一对感应线圈;
所述第二凸环结构的侧面为棱柱面,所述第二凸环结构的愣住面的面数为B,所述第二凸环结构的棱柱面上的每一个面上均设置有一对感应线圈;
其中,A与B分别为大于3的整数,且A与B不相等。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为闭环导线结构;
在所述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中,所述闭环导线结构包括一段直导线,所述直导线嵌入设置在对应的位置上,且所述直导线的轴线与对应的主体的母线同线。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框架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
所述下框架于所述第二凹槽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弹性包裹件;
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第一回转轴,且具有关于所述第一回转轴对称的两个第一边缘,所述第一构件在对应于每一个第一边缘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组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
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回转轴,且具有关于所述第二回转轴对称的两个第二边缘,所述第一构件在对应于每一个第二边缘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组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
所述第一回转轴和所述第二回转轴重合设置,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为同轴转动配合结构;
所述弹性包裹件以所述两个第一边缘和所述两个第二边缘为框架保持张紧状态包裹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外。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为闭环导线结构;
在所述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中,所述闭环导线结构包括一段直导线,所述直导线嵌入设置在对应的位置上,且所述直导线的轴线与对应的主体的母线平行。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具有第三回转轴;
所述第三回转轴与所述第一回转轴同轴,且所述第三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回转包围区域内;
所述弹性包裹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构件上,所述第三构件具有用于张紧所述弹性包裹件的转动弹性恢复力。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构件于所述第一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滑套;
所述第二构件于所述第二边缘处设置有第二滑套。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并主要对可调条纹光源系统中的光栅进行了结构的改进,由于无需采用特种材料,其整体造价较低,且光栅的结构调整操作较为便利,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具体的,光栅结构由两组以上的条形结构中的主体部件组合形成,利用骨架对主体进行限位并保证所有主体处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凸环结构并于骨架的凹槽中设置配合的凹槽结构,可保证主体与框架之间的连接不易松脱;主体间的位置保持通过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产生的磁场进行控制,利用磁场的相吸原理可使两个相邻主体贴合,二者间的窄缝消失,相邻两个窄缝间的间距增大,利用磁场的相斥原理和结合力平衡原理可使不同窄缝的宽度保持一致;凸环上的棱柱面结构及在棱柱面上设置感应线圈组的设计,使得外部能够对主体的姿态进行控制和监控,同时,第一凸环结构和第二凸环结构上的棱柱面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可以增加主体的姿态数量,实现角度的细分;在框架上设置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可以使得位于两侧的主体同样能够受到控制,简化外部的控制难度;将主体拆分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组合并采用弹性包裹件包裹的方式,可以使得主体本身的结构可调,进一步增加条纹光栅的可调节性能;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其中一者通过凸环结构的磁场保持姿态稳定,另外一者则通过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保持姿态稳定,控制逻辑清晰,控制便利性高;弹性包裹件除了利用自身的弹性进行张紧外,还利用了第三构件的转动恢复力保持张紧,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滑套的形式保证弹性包裹件与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之间的滑动性能,以避免弹性包裹件拉伸过度导致不可逆的塑性形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条纹光栅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构件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正视结构示意图。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包括:
光源200,用于照射被测物400;具体的,光源200可采用现有技术下的光源200结构,参考附图图1所示,具体实践中,为了保证光照射的均匀性(保证反射光的均匀性),一般采用平板式侧发光光源200,在使用时,光源200架设在被测物400的正上方。
条纹光栅300,所述条纹光栅300的设置平面的正面与被测物400正对;条纹光栅300的作用为形成窄缝供被测物400的反射光线透光,以形成所需的条纹图案。
感光元件100,位于所述条纹光栅300的设置平面的背面,用于接收透过所述条纹光栅300的光线所形成的条纹图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条纹光栅300为可调节结构。
具体的,所述条纹光栅300包括骨架1和两组以上的条形结构,其中,骨架1为支撑结构和形状保持结构,用于保持条纹光栅300的外形结构稳定以及供其余零部件进行安装,条形结构是用于形成干涉窄缝的结构部件。
每一组所述条形结构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通过预设截面形状沿母线拉伸形成;具体的,主体是指用于形成窄缝并参与光处理的实体部件,条形结构除了主体外,还有其余结构用于对主体进行支撑固定、运动控制等结构。
具体的,所有条形结构的主体的母线均位于所述光栅的设置平面上,光栅实际产生作用的区域位置为主体所在区域。
根据窄缝要求,任意两根所述母线之间需要保持相互平行。
此外,为了控制窄缝的数量和窄缝的宽度,任意两根相邻的母线之间的距离可调。具体的,控制母线间的距离实质为控制相邻主体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主体之间如果完全接触,二者之间不存在缝隙;相邻的两个主体之间留有缝隙便会形成窄缝,当窄缝满足间距条件时,即可形成所需的条纹图案;当部分主体被调节至离开工作区域(即被测物400反射光线的经过区域)时,主体不再起到实际作用。
参考图2至图6示出的各部件的独立示意图,为了弹性包裹件对示意结构的影响,在附图图2和图3中将其隐藏。所述主体的首端18和末端19均为光滑圆柱结构,所述主体的首端和末端上均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所述骨架1包括上框架2和下框架3,所述上框架2和所述下框架3根据所述主体的长度间隔预设距离;所述上框架2朝向所述下框架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下框架3朝向所述上框架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主体的首端滑动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主体的末端滑动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保证所有主体的母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具体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为闭环导线结构;
在所述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中,所述闭环导线结构包括一段直导线,所述直导线嵌入设置在对应的位置上,且所述直导线的轴线与对应的主体的母线同线。根据右手螺旋法则确定直导线产生的磁场方向,若相邻的两个主体上的直导线为相互吸引,则两个主体会贴合在一起;若相邻的两个主体上的直导线为相互排斥,则两个主体会相互排斥,在框架的结构限制下,控制直导线的电流强度并保持恒定,当排斥力大于一定值时,框架中的所有相互排斥的主体会达到受力平衡状态,每一个主体的两侧受力都是一样的(由于受力平衡,当电流强度超过一定值时,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相邻两个主体间的距离也不会保持改变),从而使缝隙的大小保持一致。
具体的,缝隙大小和参与排斥的主体的数量有关,缝隙的宽度可理解为通过参与排斥的主体的数量平分骨架对应的边长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情况是忽略掉实际摩擦力的,在实际实施中,通过对骨架1轻微的抖动,即可达到忽略实际摩擦力的条件。
进一步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凸环结构16,所述主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凸环结构17;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环结构16配合的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凸环结构16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环结构17配合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凸环结构17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上。通过该实施方式,凸环与凹槽结构的配合,一方面可以保证任意两个主体之间的母线的相互平行,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主体不会从框架上脱出。
具体的,若主体自身的径向截面形状不是圆形,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涉及到对主体的转动姿态进行控制等问题。为了对主体的转动姿态进行控制,进一步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环结构16的侧面为棱柱面,所述第一凸环结构16的棱柱面的面数为A,所述第一凸环结构16的棱柱面上的每一个面上均设置有一对感应线圈;所述第二凸环结构17的侧面为棱柱面,所述第二凸环结构17的愣住面的面数为B,所述第二凸环结构17的棱柱面上的每一个面上均设置有一对感应线圈;其中,A与B分别为大于3的整数,且A与B不相等。首先,在一堆感应线圈中,分别包括一个主动线圈和一个被动线圈,每一个线圈均是需要独立控制的,在相邻的两个主体中,同一时刻内,仅有对应位置的一组感应线圈的极性是互补相吸的;将同一个主体上的两个凸环结构的棱柱面设置为不相同的目的在于,根据感应线圈的反馈信息,可以判断出当前主体所处的转动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线圈的实体结构实质是相同的,根据接入电路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功能,一般的,主体其中一端的凸环结构用于控制姿态,相对另外一端的凸环结构用于反映姿态,且二者是可以实时切换的。同时,将同一个主体上的两个凸环结构的棱柱面设置为不相同的功能还包括,通过两个凸环结构的细分,可以增加主体的转动姿态的定位数量,实现更好的位置定位性能。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框架2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4;所述下框架3于所述第二凹槽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4。具体的,由于位于两侧的主体在外侧不存在相邻的主体,为了使控制系统尽可能的简单,通过在上框架2和下框架3上加装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4,并在控制端将其视为是一个主体上的可控电生磁结构,以便于电控系统的控制。
具体的,关于主体的实施结构,最为简单的为采用一根细棒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光栅的可调节性,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构件7、第二构件6和弹性包裹件20;
所述第一构件7具有第一回转轴,且具有关于所述第一回转轴对称的两个第一边缘11,所述第一构件7在对应于每一个第一边缘11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组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所述第二构件6具有第二回转轴,且具有关于所述第二回转轴对称的两个第二边缘13,所述第一构件7在对应于每一个第二边缘13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组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
所述第一回转轴和所述第二回转轴重合设置,所述第一构件7和所述第二构件6之间为同轴转动配合结构;所述弹性包裹件20以所述两个第一边缘11和所述两个第二边缘13为框架保持张紧状态包裹在所述第一构件7和所述第二构件6外。
结合图示结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圆孔圆柱配合结构,根据该结构可保持转轴同轴。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具有圆孔穿孔结构15,第二构件具有圆柱结构。
根据图4示意,实际使用中,光线的经过位置为图4结构的箭头所指位置;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6的可相对转动结构,可以使得这两侧的距离得到微调;弹性包裹件20的作用为密封遮光作用,以避免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6的相对转动形成额外的窄缝。
具体的,由于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6的可相对转动结构,为了保持二者间的位置问题,需要控制二者间的姿态保持,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为闭环导线结构;在所述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中,所述闭环导线结构包括一段直导线,所述直导线嵌入设置在对应的位置上,且所述直导线的轴线与对应的主体的母线平行。具体的,根据前述说明,凸环结构是设置在第一构件7上的,即第一构件7的姿态保持是通过凸环结构实现的,而第二构件6的姿态保持则是通过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6之间的磁场关系进行控制的,同样的,直导线通电会产生磁场,通过控制电流方向和电流大小,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6之间的姿态得以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第二构件6和一个第一构件7之间,参与构件磁场的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有四组,实际控制中需要充分考虑四组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相互作用力关系。
具体的,为了保证整个主体供光线穿过的区域的表面的光滑性,需要保证弹性包裹件20的张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保证弹性包裹件20的张紧的其中一种实施手段为利用其弹性,另一种手段为利用外部结构对其进行张紧,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三构件8,所述第三构件8具有第三回转轴;
所述第三回转轴与所述第一回转轴同轴,且所述第三构件8位于所述第一构件7和所述第二构件6的回转包围区域内;所述弹性包裹件2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构件8上,所述第三构件8具有用于张紧所述弹性包裹件20的转动弹性恢复力。
具体的,关于用于张紧所述弹性包裹件20的转动弹性恢复力的动力来源,可采用卷簧,以第一构件7或第二构件6为实施载体,第三构件8通过卷簧安装于所述实施载体上。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6的相对转动会导致第一构件7、第二构件6与弹性包裹件20的接触位置的改变,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构件7于所述第一边缘11处设置有第一滑套9;所述第二构件6于所述第二边缘13处设置有第二滑套10。通过滑套保证弹性包裹件20与第一构件7、第二构件6之间的滑动性能,以避免弹性包裹件20拉伸过度导致不可逆的塑性形变。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并主要对可调条纹光源系统中的光栅进行了结构的改进,由于无需采用特种材料,其整体造价较低,且光栅的结构调整操作较为便利,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具体的,光栅结构由两组以上的条形结构中的主体部件组合形成,利用骨架1对主体进行限位并保证所有主体处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凸环结构并于骨架1的凹槽中设置配合的凹槽结构,可保证主体与框架之间的连接不易松脱;主体间的位置保持通过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产生的磁场进行控制,利用磁场的相吸原理可使两个相邻主体贴合,二者间的窄缝消失,相邻两个窄缝间的间距增大,利用磁场的相斥原理和结合力平衡原理可使不同窄缝的宽度保持一致;凸环上的棱柱面结构及在棱柱面上设置感应线圈组的设计,使得外部能够对主体的姿态进行控制和监控,同时,第一凸环结构16和第二凸环结构17上的棱柱面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可以增加主体的姿态数量,实现角度的细分;在框架上设置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4,可以使得位于两侧的主体同样能够受到控制,简化外部的控制难度;将主体拆分为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6组合并采用弹性包裹件20包裹的方式,可以使得主体本身的结构可调,进一步增加条纹光栅300的可调节性能;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6中的其中一者通过凸环结构的磁场保持姿态稳定,另外一者则通过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保持姿态稳定,控制逻辑清晰,控制便利性高;弹性包裹件20除了利用自身的弹性进行张紧外,还利用了第三构件8的转动恢复力保持张紧,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滑套的形式保证弹性包裹件20与第一构件7、第二构件6之间的滑动性能,以避免弹性包裹件20拉伸过度导致不可逆的塑性形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包括条纹光栅,所述条纹光栅包括骨架和两组以上的条形结构;
每一组所述条形结构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通过预设截面形状沿母线拉伸形成;
所有条形结构的主体的母线均位于所述光栅的设置平面上,且任意两根所述母线之间相互平行,任意两根相邻的母线之间的距离可调;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首端和末端均为光滑圆柱结构,所述主体的首端和末端上均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所述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为基于电流控制产生磁场的结构;
所述骨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根据所述主体的长度间隔预设距离;
所述上框架朝向所述下框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
所述下框架朝向所述上框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主体的首端滑动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主体的末端滑动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凸环结构,所述主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凸环结构;
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环结构配合的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凸环结构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上;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环结构配合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凸环结构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结构的侧面为棱柱面,所述第一凸环结构的棱柱面的面数为A,所述第一凸环结构的棱柱面上的每一个面上均设置有一对感应线圈;
所述第二凸环结构的侧面为棱柱面,所述第二凸环结构的愣住面的面数为B,所述第二凸环结构的棱柱面上的每一个面上均设置有一对感应线圈;
其中,A与B分别为大于3的整数,且A与B不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为闭环导线结构;
在所述第一可控电生磁结构中,所述闭环导线结构包括一段直导线,所述直导线嵌入设置在对应的位置上,且所述直导线的轴线与对应的主体的母线同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
所述下框架于所述第二凹槽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
所述第三可控电生磁结构为基于电流控制产生磁场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弹性包裹件;
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第一回转轴,且具有关于所述第一回转轴对称的两个第一边缘,所述第一构件在对应于每一个第一边缘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组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所述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为基于电流控制产生磁场的结构;
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回转轴,且具有关于所述第二回转轴对称的两个第二边缘,所述第一构件在对应于每一个第二边缘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组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
所述第一回转轴和所述第二回转轴重合设置,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为同轴转动配合结构;
所述弹性包裹件以所述两个第一边缘和所述两个第二边缘为框架保持张紧状态包裹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为闭环导线结构;
在所述第二可控电生磁结构中,所述闭环导线结构包括一段直导线,所述直导线嵌入设置在对应的位置上,且所述直导线的轴线与对应的主体的母线平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具有第三回转轴;
所述第三回转轴与所述第一回转轴同轴,且所述第三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回转包围区域内;
所述弹性包裹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构件上,所述第三构件具有用于张紧所述弹性包裹件的转动弹性恢复力。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条纹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于所述第一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滑套;
所述第二构件于所述第二边缘处设置有第二滑套。
CN202210188885.7A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Active CN114370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8885.7A CN114370830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8885.7A CN114370830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0830A CN114370830A (zh) 2022-04-19
CN114370830B true CN114370830B (zh) 2022-06-10

Family

ID=81145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8885.7A Active CN114370830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08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9035C (zh) * 2005-01-13 2007-11-14 重庆大学 反射镜平动式光栅光调制器及阵列
KR20100070217A (ko) * 2008-12-17 2010-06-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변형 회절 격자 장치
CN105093544B (zh) * 2015-08-12 2017-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86387A (zh) * 2020-06-23 2020-08-25 广东省航空航天装备技术研究所 投影组件及三维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0830A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675B (zh) Phase modulator for modulating cyclic polarized light interacting with a phase modulator and a display for displaying two- and / or three-dimensional image contents
US20090073331A1 (en) Tunable liquid crystal devices, devices using sam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14370830B (zh) 一种可调条纹光源系统
Melrose et al. Non-corotating models for pulsar magnetospheres
US20080137189A1 (en) Conversion of the polarization of light via a composite half-wave plate
US11915898B2 (en) Magnetic momentum transfer generator
US20150255201A1 (en) Variable-cycle permanent-magnet undulator
TWI290239B (en) Electromagnetic scanning micro-mirror and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Graetzel et al. Reducing laser speckle with electroactive polymer actuators
KR102062261B1 (ko) 스펙클 저감을 위한 능동형 확산자 및 이러한 능동형 확산자를 갖는 레이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40355115A1 (en) Dimming Device
CN105404056B (zh) 一种液晶退偏器、制备方法和退偏测试系统
Dyks The origin of radio pulsar polarization
US20150277103A1 (e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isplacemen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cement
JPH09308218A (ja) リニア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テージ装置や露光装置
Krtouš et al. Radiation from accelerated black holes in a de Sitter universe
CN109358434B (zh) 基于矢量涡旋光束的正交线偏振光环形分布间距可控系统
US10544032B2 (en) MEMS device
JP6498957B2 (ja) Cep制御装置およびcep制御方法
Singal Do the standard expressions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momentum need any modifications?
Yi et al. Dynamics of Pearcey pulses in highly noninstantaneous Kerr media
Hou et al. Wake effects on vertical alignment of two dust particles in a rf plasma sheath
Akbari et al.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reconnection of flux-tube disconnection
JPH02211078A (ja) 静電形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861067B2 (en) Asymmetrical deformable diffractive grating modul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