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4200A - 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4200A
CN114364200A CN202111680457.8A CN202111680457A CN114364200A CN 114364200 A CN114364200 A CN 114364200A CN 202111680457 A CN202111680457 A CN 202111680457A CN 114364200 A CN114364200 A CN 114364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riving substrate
driving
bonding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804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4200B (zh
Inventor
胡晓刚
康报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804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42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4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4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17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having securing means for mounting boards, plates or wiring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基板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两块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具有线路面,所述至少两块驱动基板包括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间隔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朝向彼此。本公开方案通过将第一驱动基板及第二驱动基板间隔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且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朝向彼此,避免了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线路面的外露,防止其他部件对其线路面接触,进而损伤到线路面,从而对线路面进行了较好的保护,提高了驱动基板及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驱动基板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部件,其在生产运输的途中,由于其线路面外露,很容易被划伤,伤到线路面,影响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及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能够避免运输过程中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造成损伤,以提高驱动基板及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及可靠性。
本公开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板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两块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具有线路面,所述至少两块驱动基板包括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间隔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朝向彼此。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与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具有粘接区;
所述固定件为粘接件,所述粘接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之间,并与两者的所述线路面的粘接区相粘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与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还具有显示功能区,所述粘接区环绕所述显示功能区设置,且所述粘接件形成在所述粘接区上并环绕所述显示功能区;和/或
所述粘接件为粘接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驱动基板还具有非线路面,所述非线路面包括与所述线路面在所述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背面以及连接所述线路面和所述背面的侧面,所述背面和所述侧面中至少一者具有粘接区;
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粘接区相粘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外侧,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侧面具有所述粘接区,且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段通过粘接层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侧面的粘接区粘接;和/或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背面具有所述粘接区,且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同一侧的第二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的背面的粘接区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三延伸段与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背面的粘接区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驱动基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槽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弹性缓冲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路面具有显示功能区,在所述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得到的投影中,所述固定件的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区的投影外侧,其中:
所述显示功能区覆盖有保护膜;和/或,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显示功能区之间设有缓冲件。
本公开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基板固定装置,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粘接区相粘接;
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段通过粘接层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侧面的粘接区粘接;和/或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同一侧的第二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的背面的粘接区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三延伸段与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背面的粘接区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
本申请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方案通过将至少两块驱动基板中的第一驱动基板及第二驱动基板间隔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且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朝向彼此,避免了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线路面的外露,防止其他部件对其线路面接触,进而损伤到线路面,从而对线路面进行了较好的保护,提高了驱动基板及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和可靠性。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二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三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四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七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驱动基板;200、第二驱动基板;300、线路面;3001、粘接区;3002、显示功能区;400、固定件;4001、连接部;4002、支撑部;4003、第一延伸段;4004、第二延伸段;4005、第三延伸段;4006、粘接层;500、保护膜;600、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板组合结构,用于防止驱动基板在运输途中,其线路面300被划伤或刮伤,从而造成驱动基板损伤,影响产品质量。如图1所示,基板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两块驱动基板,驱动基板具有线路面300,线路面300上具有通过蚀刻工艺所形成的电性连接线路,该电性连接线路可用于电连接发光元件等,驱动基板可由玻璃材质制成。
在运输前,为提高运输效率,通常是将多块驱动基板叠放在料盘中进行整体运输,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外露,在运输途中,各驱动基板相互作用,可能会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造成划伤或刮伤,对线路面300造成损伤,若被损伤,则会导致短路而不能使用,因此需要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进行保护。
由此,至少两块驱动基板包括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间隔设置并通过固定件400连接,且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线路面300朝向彼此,通过这样设置,可以至少使得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线路面300不外露,且不与其他驱动基板或外界部件发生接触,避免对其线路面300造成损伤,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进行了较好的保护,从而提高了驱动基板及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及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以基板组合结构包括两块驱动基板进行详细说明,两块驱动基板分别为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
示例的,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线路面300具有粘接区3001和显示功能区3002,粘接区3001环绕显示功能区3002设置,显示功能区3002为用于安装显示功能元件,显示功能元件可包括发光元件,其中发光元件可为miniLED或MicroLED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固定件400固连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时,固定件400应避免与线路面300的显示功能区3002相接触,确保显示功能区3002不会受到损伤。由此,在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得到的投影中,固定件400的投影应位于显示功能区3002的投影外侧。
示例的,固定件400为粘接件,粘接件设于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之间,并与两者的线路面300的粘接区3001相粘接,从而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采用粘接的方式有利于快速固定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提高生产运输效率。该粘接区3001为母板切割形成驱动基板时,由于未切割完全,驱动基板所对应形成的残材区域,该残材区域可对驱动基板进行功能测试,在中途生产中用于发现是否存在问题,后续可将其切割掉。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显示功能区3002进入灰尘,粘接件形成在粘接区3001上并环绕显示功能区3002,从而封闭了显示功能区3002,起到了防尘的效果。
举例而言,显示功能区3002上还可通过覆盖有保护膜500,来达到防尘的效果,保护膜500可选用PE保护膜500,将其轻贴在显示功能区3002,即可吸附在显示功能区3002上,如手机贴膜一般保护显示功能区3002。
针对大尺寸的驱动基板,为防止尺寸过大造成驱动基板中部塌陷,而使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显示功能区3002相接触造成划伤,在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显示功能区3002之间设有缓冲件600,缓冲件600可为缓冲泡棉、海绵填充物等。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功能区3002覆盖保护膜500后,再在两显示功能区3002之间设置缓冲件600,使缓冲件600的两侧与两保护膜500相接,对显示功能区3002的保护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当将多块驱动基板叠放在料盘中,如平放或立放于料盘中,相邻两驱动基板之间也可放置缓冲件600,以对驱动基板起到保护作用。
示例的,粘接件为粘接胶,粘接胶可为有机胶、热熔胶及框胶中的一种,其涂布到粘接区3001上后,除了能够粘连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还能够利用其自身的厚度使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形成间隙,以使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间隔设置,防止第一驱动基板100的线路面3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线路面300相接,避免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之间产生接触磨损。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对具有残材区的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进行组合,组合时,通过粘接胶粘接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粘接区3001,即对应粘接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残材区域,此区域后期处理时会切掉,而在组合时通过粘接胶粘粘接于残材区域,对于装配工人来说所需要操作的步骤较少,只需在对应位置处涂布粘接胶,然后将两者对组即可,工艺较为简单,适合大规模实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基板组合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基板组合结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件400固定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的方式不同,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
驱动基板还具有非线路面,非线路面包括与线路面300在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背面以及连接线路面300和背面的侧面,背面和侧面中至少一者具有粘接区3001,在本实施例中,在驱动基板的侧面设有前述粘接区3001。
示例的,固定件400包括连接部4001以及与连接部4001连接的支撑部4002,连接部4001位于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外侧,连接部4001与粘接区3001相粘连,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支撑部4002支撑在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之间,用于分隔开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避免两者相接触。
进一步的,连接部4001包括第一延伸段4003,第一延伸段4003在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且第一延伸段4003通过粘接层4006与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侧面的粘接区3001粘接,支撑部4002与连接部4001形成T型结构。这样的话,固定件400既通过支撑部4002支撑及分隔开了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又通过第一延伸段4003将两者固定连接,防止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位移错位。
为便于后续拆除固定件400,粘接层4006可为双面胶,固定件400在固定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时,可先在驱动基板侧面或第一延伸段4003上贴附双面胶,然后再利用支撑部4002支撑分隔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后续在拆除固定件400时,将固定件400的支撑部4002从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之间抽出,并将双面胶剥离,就可得到独立的驱动基板。
同时,为了使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固定更加稳定,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至少两个相对侧均通过固定件400连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两个相对侧均通过固定件40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件400为弹性缓冲件600,如塑胶件及皮革件等,避免其与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硬性接触,对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造成损伤。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对由母板切割完全所形成的没有残材区的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进行组合,由于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没有残材区,不便于直接通过粘接胶粘连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若直接通过粘接胶粘连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后期分离时,粘接胶不大容易完全去除,残留粘接胶会影响驱动基板性能,去除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造成损坏。
因此,通过将粘接区3001设置在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侧面,并设置第一延伸段4003与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的侧面通过粘接层4006粘连固定,从而使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均与第一延伸段4003固连,间接达到了固连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的效果,后续分离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时,也不会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造成任何损伤,适用于没有残材区的驱动基板的组合。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的基板组合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基板组合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驱动基板的粘接区3001设置位置不同以及固定件400的结构形式不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背面具有前述粘接区3001,且连接部4001包括第一延伸段4003以及设于第一延伸段4003同一侧的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第一延伸段4003在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延伸段4004与第一驱动基板100的背面的粘接区3001相对并通过粘接层4006粘接,第三延伸段4005与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背面的粘接区3001相对并通过粘接层4006粘接,支撑部4002与连接部4001形成E型结构。这样的话,固定件400既通过支撑部4002支撑及分隔开了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又通过第二延伸段4004及第三延伸段4005将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固定连接,防止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位移错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背面及侧面可均具有粘接区3001,由此,第二延伸段4004与第一驱动基板100的背面的粘接区3001相对并通过粘接层4006粘接,第三延伸段4005与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背面的粘接区3001相对并通过粘接层4006粘接,第一延伸段4003通过粘接层4006与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侧面的粘接区3001粘接,这样可以使得固定件400与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粘接的更为紧固。
举例而言,固定件400具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驱动基板100的边缘插接在第一插槽内,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边缘插接在第二插槽内,通过控制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槽宽,使其分别刚好等于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厚度,可以在不使用粘接层4006粘接的情况下,也可将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槽可由第一延伸段4003与第二延伸段4004及支撑部4002合围而成,第二插槽可由第一延伸段4003与第三延伸段4005及支撑部4002合围而成。
通过本实施例,亦可对由母板切割完全所形成的没有残材区的驱动基板进行组合,且后期分离两驱动基板时,不会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造成任何损伤。同时,由于设置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分别与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背面的粘接区3001粘连固定,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位于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外侧,能够对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起到保护作用,在将多个基板组合结构进行叠加运输时,相邻基板组合结构的驱动基板不会直接接触,使各驱动基板相互隔绝,最大程度的保护驱动基板。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组合结构,如图4所示,以基板组合结构包括多块驱动基板进行说明,驱动基板数量为偶数个,其中,相邻两块驱动基板为一组,每组包括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采用实施例三中的连接形式进行连接。各组驱动基板在其厚度方向上进行叠加,可立放或平放于料盘中,各组中的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不会接触,且相邻组的驱动基板也会由于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进行隔绝,不会接触,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驱动基板。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固定装置,如图2所示,其包括连接部4001和支撑部,连接部4001位于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外侧,与第一驱动基板10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200的粘接区3001相粘接,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支撑部4002与连接部4001连接,支撑部4002支撑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10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200之间,用于分隔开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避免两者相接触。
进一步的,连接部4001包括第一延伸段4003,第一延伸段4003在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且第一延伸段4003通过粘接层与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侧面的粘接区粘接,支撑部4002与连接部4001形成T型结构。这样的话,既通过支撑部4002支撑及分隔开了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又通过第一延伸段4003将两者固定连接,防止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位移错位。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对由母板切割完全所形成的没有残材区的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进行固定连接,由于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没有残材区,不便于直接通过粘接胶粘连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若直接通过粘接胶粘连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后期分离时,粘接胶不大容易完全去除,残留粘接胶会影响驱动基板性能,去除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造成损坏。
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延伸段4003与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的侧面通过粘接层4006粘连固定,从而使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均与第一延伸段4003固连,间接达到了固连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的效果,后续分离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时,也不会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造成任何损伤,适用于固定没有残材区的驱动基板。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基板固定装置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部4001的结构形式不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
连接部4001包括第一延伸段4003以及设于第一延伸段4003同一侧的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第一延伸段4003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延伸段4004与第一驱动基板100的背面的粘接区3001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第三延伸段4005与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背面的粘接区3001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支撑部4002与连接部4001形成E型结构,这样的话,既通过支撑部4002支撑及分隔开了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又通过第二延伸段4004及第三延伸段4005将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固定连接,防止第一驱动基板100和第二驱动基板200位移错位。
通过本实施例,亦可对由母板切割完全所形成的没有残材区的驱动基板进行固定连接,且后期分离两驱动基板时,不会对驱动基板的线路面造成任何损伤。同时,由于设置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分别与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的背面的粘接区3001粘连固定,第二延伸段4004和第三延伸段4005位于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外侧,能够对第一及第二驱动基板200起到保护作用,在将多个基板组合结构进行叠加运输时,相邻基板组合结构的驱动基板不会直接接触,使各驱动基板相互隔绝,最大程度的保护驱动基板。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如图5所示,该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700至步骤S720。
步骤S700:提供前述的基板组合结构。
步骤S710:采用切割或剥离工艺去除基板组合结构中的固定件400,以获得多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基板。
步骤S720:在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上安装显示功能部件。
通过该制作方法,可以使得到的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完整,避免其线路面300被划伤,驱动基板良率提高,从而使得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提高,产品可靠性更高。
具体的,在步骤S710中,当固定件400为粘接件,粘接件为粘接胶时,粘接件设置于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之间,并与两者的线路面300的粘接区3001相粘接时,采用切割工艺去除固定件400。切割时,沿粘接胶的内侧边沿进行切割,将粘接胶所在区域切掉,得到独立的驱动基板,这种方式适用于驱动基板具有残材区的情况。
当固定件400包括连接部4001及支撑部4002,连接部4001与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的非线路面上的设置的粘接区3001通过粘接层4006粘接,粘接层4006为双面胶时,采用剥离工艺去除固定件400。剥离时,先将固定件400的支撑部4002从第一驱动基板100及第二驱动基板200之间抽出,再剥离贴附在驱动基板非线路面上的粘接层4006,得到独立的驱动基板,这种方式适用于驱动基板一次成型,没有残材区的情况。
在步骤S720中,当获得独立的驱动基板后,在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上安装显示功能部件,显示功能部件可包括发光元件、电偶、电感等元器件,发光元件可对应安装在线路面300的显示功能区,电感、电偶等元器件可对于安装在显示功能区3002外围的区域。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驱动基板,该驱动基板从前述基板组合结构中脱离得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功能部件,显示功能部件安装于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如前文所述,显示功能部件可包括发光元件、电感、电容等元器件。该显示装置由于其驱动基板的线路面300受到保护,避免了在运输途中发生损伤,显示装置的可靠性更高。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板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两块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具有线路面,所述至少两块驱动基板包括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间隔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朝向彼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与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具有粘接区;
所述固定件为粘接件,所述粘接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之间,并与两者的所述线路面的粘接区相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与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线路面还具有显示功能区,所述粘接区环绕所述显示功能区设置,且所述粘接件形成在所述粘接区上并环绕所述显示功能区;和/或
所述粘接件为粘接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基板还具有非线路面,所述非线路面包括与所述线路面在所述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背面以及连接所述线路面和所述背面的侧面,所述背面和所述侧面中至少一者具有粘接区;
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粘接区相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外侧,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侧面具有所述粘接区,且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段通过粘接层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侧面的粘接区粘接;和/或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背面具有所述粘接区,且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同一侧的第二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的背面的粘接区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三延伸段与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背面的粘接区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驱动基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弹性缓冲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面具有显示功能区,在所述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得到的投影中,所述固定件的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区的投影外侧,其中:
所述显示功能区覆盖有保护膜;和/或,
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显示功能区之间设有缓冲件。
9.一种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粘接区相粘接;
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段通过粘接层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侧面的粘接区粘接;和/或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同一侧的第二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驱动基板和第二驱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一驱动基板的背面的粘接区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三延伸段与所述第二驱动基板的背面的粘接区相对并通过粘接层粘接。
CN202111680457.8A 2021-12-30 2021-12-30 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Active CN1143642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0457.8A CN114364200B (zh) 2021-12-30 2021-12-30 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0457.8A CN114364200B (zh) 2021-12-30 2021-12-30 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200A true CN114364200A (zh) 2022-04-15
CN114364200B CN114364200B (zh) 2022-10-21

Family

ID=8110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80457.8A Active CN114364200B (zh) 2021-12-30 2021-12-30 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420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1472A (zh) * 2018-02-05 2018-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9525868U (zh) * 2019-01-04 2019-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354269A (zh) * 2018-12-20 2020-06-3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89662A (zh) * 2020-05-15 2020-08-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基板、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584475A (zh) * 2020-05-15 2020-08-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8137A (zh) * 2021-04-07 2021-07-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1472A (zh) * 2018-02-05 2018-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1354269A (zh) * 2018-12-20 2020-06-3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525868U (zh) * 2019-01-04 2019-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489662A (zh) * 2020-05-15 2020-08-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基板、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584475A (zh) * 2020-05-15 2020-08-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8137A (zh) * 2021-04-07 2021-07-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200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9072B (zh) 支承膜、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11652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것에 이용하는 박리 장치
US1027476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174834B1 (ko) 공정필름을 이용한 필름형 디스플레이 기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필름형 디스플레이 기판 제조용 공정필름
CN214669968U (zh) 显示装置
US10416509B2 (en) Display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fabrication method
CN103324250B (zh) 具触控屏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831907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TW201414617A (zh) 用於計算裝置之可移除式黏著接合
US2014030719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multi-display system
CN114364200B (zh) 基板组合结构及基板固定装置
US11964464B2 (en) Tape, vehicle-mounted display module and vehicle-mounted display device
EP4239457A1 (en) Bonding method for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033551B1 (ko) 액정 표시 기판 반송용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0782780B (zh) 胶带结构及使用其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46011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05532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4495741B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1538185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TWI284749B (en) Polarizer structur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protective film structure capable of preventing ESD from damaging ICs
US20220246811A1 (en) Displa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220283974U (zh) 一体式贴装且可回收的笔记本电脑插口保护膜
CN219824054U (zh) 具有对位结构的一体化泡棉
CN111933025B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5118135U (zh) 可单区控制的mini led显示屏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