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4033A -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4033A
CN114364033A CN202111667405.7A CN202111667405A CN114364033A CN 114364033 A CN114364033 A CN 114364033A CN 202111667405 A CN202111667405 A CN 202111667405A CN 114364033 A CN114364033 A CN 1143640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ndwidth
target
frequency band
convers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74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秉荣
方彬浩
邝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74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40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4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03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3145 priority patent/WO202312398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远端包括多个光口,本公开的方案,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获取与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根据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基于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中心频点和数据帧,对载波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频段和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多光纤的传输使得每根光纤传输的载波数量和带宽可灵活配置,实现了不同频段的载波路由到对应天线,实现多光口多载波信号传输。

Description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公开的内容涉及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通信设备的多光纤映射(MAP)路由配置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DAS设备中,远端(DRAU)涉及到多个频段,包括600(35MHz)、700L&700U(40MHz)、800&850(30MHz)、1900(65MHz)、EAWS(90MHz)、WCS(10MHz)、2500(120MHz),其总带宽较大,近端(DRU)通过单光纤将所有的频段传输给远端,不能满足多频段的传输带宽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所述远端包括多个光口,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
获取与所述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根据所述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基于所述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所述中心频点和所述数据帧,对所述载波进行处理;
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所述频段和所述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载波配置装置,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所述远端包括多个光口,所述装置包括:
载波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
数据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所述中心频点和所述数据帧,对所述载波进行处理;
映射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所述频段和所述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之间通过多根光纤进行连接;其中,
所述近端向所述远端下发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
所述远端包括多个光口,所述远端上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获取与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以及根据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进而基于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中心频点和所述数据帧,对载波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频段和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远端设置多个光口来接收近端发送的载波,多光纤的传输使得每根光纤传输的载波数量和带宽可以灵活配置,并且,通过接收载波配置信息,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路由到与频段和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实现了不同频段的载波路由到对应天线,实现了多光口多载波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框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多频段多光口载波路由简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针对DAS设备多频段多载波单光纤传输存在的带宽不足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近端和远端,近端与远端之间通过多根光纤进行连接;近端向远端下发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远端包括多个光口,远端上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下载波配置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其中,远端包括多个光口,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和远端之间通过多根光纤进行连接,以将不同频段的载波灵活配置到不同的光口,并通过不同的光口传输属于该光口的载波信号,同时将不同光口的载波信号路由到对应的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具体如2T2R,2T4R,4T4R的天线,实现多频段多载波通过多光纤传输。
示例性地,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框图,能够理解的是,图1仅以近端和远端通过4根光纤连接作为示例来解释说明本公开,而不能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在后续实施例中,继续以4根光纤为例来解释说明本公开。如图1所示,近端(DRU)可以和多个远端(DRAU)进行4光纤连接,对应的,每个远端包括4个光口,每个光口有对应的光口号(OP1~OP4)。图1中,远端的每个光口都有一个唯一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和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每个光口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监听相同的端口号。当光口1接收到载波配置信息时,则认为该载波属于光口1,传输信号则通过该光口1进行传输。如图1所示,近端(DRU)通过多(4)根光纤与远端(DRAU)进行连接,每根光纤的传输速率为12.5G,最大传输带宽为95MHz,支持600MHz、700L&700UMHz、800&850MHz、PCS(1900MHz)、EAWS(2100MHz)、WCS(2300MHz)和2.5G共7个不同频段的通道,最大支持的载波数为64个,其中,包括32个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单输入单输出)载波和32个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载波,也就是32个2T2R的载波。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载波配置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远端包括多个光口,该载波配置方法可以由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装置执行,该载波配置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可集成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上。
如图2所示,该载波配置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
本公开实施例中,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和远端通过多根(例如4根)光纤进行连接,每根光纤接入远端的一个光口,近端通过多根光纤中的至少一个向远端下发载波信号以及各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载波(AntennaxCarrier,简称AxC)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
其中,载波带宽包括5MHz、10MHz、15MHz、20MHz、40MHz和60MHz;频段包括600MHz、700L&700UMHz、800&850MHz、PCS(1900MHz)、EAWS(2100MHz)、WCS(2300MHz)和2.5G;通道标识包括SISO和MIMO。
步骤102,获取与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
本公开实施例的DAS设备中,每根光纤提供了12个2T2R载波的0~76数据帧,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近端配置下来的天线载波标识,可以选择对应的数据帧。例如,某光口接收的载波配置信息中,天线载波标识为2,则获取标识为2的数据帧,数据帧用于解帧。
步骤103,根据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其中,数字上变频(Digital Up Converter,简称DUC)模块设计表可以预先设定,并存储在DAS设备的存储器中。
示例性地,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452101450000061
如表1所示,将带宽为20MHz的DUC分成4个模块(分别为DUC模块0、DUC模块1、DUC模块2和DUC模块3)和一个60MHz的NR60模块。
其中,对于DUC模块0,单个DUC模块0只支持一个20MHz带宽的载波,DUC模块0的数量包含5个2T2R的该模块数,即5个DUC模块0支持5个20MHz的2T2R载波。
对于DUC模块1,单个DUC模块1支持1个20MHz或2个10MHz的载波,DUC模块1的数量包含4个2T2R的该模块数,即4个DUC模块1支持4个20MHz的2T2R载波或者8个10MHz的2T2R载波。
对于DUC模块2,单个DUC模块2支持1个20MHz或2个10MHz或4个5MHz的载波,DUC模块2的数量包含2个2T2R的该模块数,即2个DUC模块2支持2个20MHz的2T2R载波或者4个10MHz的2T2R载波或者8个5MHz的2T2R载波。
对于DUC模块3,单个DUC模块3支持1个20MHz或2个10MHz或1个15+5MHz的载波,DUC模块3的数量包含4个2T2R的该模块数,即4个DCU模块3支持4个20MHz的2T2R的载波或8个10MHz的2T2R的载波或4个15MHz和4个5MHz的载波。
对于DUC NR60模块,只包含1个NR60或1个NR40载波。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载波配置信息中记录的载波带宽,查询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可以确定目标DUC模块。
表2为DUC模块选择表,示出了不同带宽的载波可选择的DUC模块。
表2
Figure BDA0003452101450000071
如表2所示,载波带宽为5MHz,其采样率为7.68Msps,可以选择的DUC模块为DUC模块2或DUC模块3。载波带宽为10MHz,其采样率为15.36Msps,可以选择的DUC模块为DUC模块1或DUC模块2或DUC模块3。载波带宽为15MHz,其采样率为23.04Msps,只能选择DUC模块为DUC模块3。载波带宽为20MHz,其采样率为30.72Msps,可以选择的DUC模块为DUC模块0~DUC模块3。载波带宽为40MHz或60MHz,只能选择DUC模块为DUC NR60的模块。
举例而言,假设某个载波的载波带宽为5MHz,则根据该带宽查询表1所示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或者查询表2所示的DUC模块选择表,可以确定有DUC模块2和DUC模块3可供选择,则可以将DUC模块2或DUC模块3中的任一个确定为目标DUC模块。
步骤104,基于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中心频点和数据帧,对载波进行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各载波对应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之后,可以基于确定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载波的中心频点和确定的数据帧,对该载波进行处理,其中,对载波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变频、采样、解帧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载波的处理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实现,不属于本公开的发明点,本公开对此不作详细说明。
步骤105,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频段和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
本公开实施例中,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包含1个600MHz的2T2R通道、1个700MHz的2T2R通道、1个800&850MHz的2T2R通道、1个PCS(1900MHz)的2T2R通道、1个EAWS(2100MHz)的2T2R通道、1个WCS(2300MHz)的2T2R通道和1个2.5GHz的2T2R通道,共7个不同频段的2T2R通道。对于处理后的载波,远端根据载波的通道标识和频段,即该载波需要通过哪个频段的SISO还是MIMO通道发射信号,将对应频段的载波与通道之间的开关打开或者关闭,以使该载波通过对应频段的对应通道传输,实现了不同光口、不同带宽的载波到不同频段通道之间的路由,达到不同频段的载波路由到对应的2T2R天线,从而实现了多光口多载波的载波配置,实现了多光口多载波信号传输。
举例而言,假设近端配置下来的某载波的频段为600MHz,通道标识为SISO,则可以确定该载波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为600MHz频段的SISO通道,进而,对该载波进行处理之后,将该载波映射,前景切到600MHz的SISO通道进行传输,即开启600MHz频段内SISO通道的开关而关闭该频段内的MIMO开关,以使处理后的该载波通过600MHz的SISO通道传输。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将载波映射至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之前,可以先对需映射至各频段的载波的数量进行校验,以确保映射至各频段的载波数量不超过各频段对应的最大载波数阈值。
示例性地,表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各频段载波规划表,示出了各频段所支持的不同带宽的最大载波数量,以及各频段支持的最大总载波数量及最大总带宽。
表3
Figure BDA0003452101450000091
如表3所示,600MHz频段最多支持4个SISO和4个MIMO载波,700MHz频段最多支持4个SISO和4个MIMO载波,800&850MHz频段最多支持4个SISO和4个MIMO载波,PCS(1900MHz)频段最多支持8个SISO和8个MIMO载波,EAWS(20100MHz)频段最多支持8个SISO和8个MIMO载波,WCS(2300MHz)频段最多支持1个SISO和1个MIMO载波,2500MHz频段最多支持6个SISO和6个MIMO载波,2500MHz还支持独立的NR40和NR60各1个SISO和MIMO载波。因此,在向各频段天线映射载波信号时,各频段天线映射的载波数量应满足上述各频段载波规划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方法,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获取与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以及根据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进而基于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中心频点和数据帧,对载波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频段和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远端设置多个光口来接收近端发送的载波,多光纤的传输使得每根光纤传输的载波数量和带宽可以灵活配置,并且,通过接收载波配置信息,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路由到与频段和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实现了不同频段的载波路由到对应天线,实现了多光口多载波信号传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可以包括:
根据载波带宽,查询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支持载波带宽的至少一个候选数字上变频模块;
根据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从至少一个候选数字上变频模块中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其中,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可以预先设定,比如,可以设置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优先选择仅支持对应载波带宽的DUC模块、优先选择单独支持对应载波带宽的DUC模块,等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选择载波带宽对应的目标DUC模块时,可以先根据载波带宽,查询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从各DUC模块中确定出支持该载波带宽的所有候选DUC模块,再根据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从该载波带宽对应的所有候选DUC模块中,确定出目标DUC模块。
示例性地,对于不同带宽的载波,查询表1,可以确定各载波对应的所有候选DUC模块,如表2所示;再根据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可以从各载波带宽对应的候选DUC模块中,确定出各载波带宽对应的目标DUC模块。
例如,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可以设置如下:
当载波带宽为20MHz时,可以选择的候选DUC模块为DUC模块0~DUC模块3,优先选择DUC模块0作为目标DUC模块;
当载波中有15MHz的带宽时,优先选择只支持15MHz的DUC模块3;
当载波带宽为10MHz时,可以选择的候选DUC模块为DUC模块1~DUC模块3,优先选择DUC模块1作为目标DUC模块;
当载波带宽为5MHz时,可以选择的候选DUC模块为DUC模块2和DUC模块3,优先选择DUC模块2作为目标DUC模块。
能够理解的是,最终确定的目标DUC模块应当的可用的,即目标DUC模块的模块数未被用尽,比如,当载波带宽为20MHz时,根据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优先选择DUC模块作为目标DUC模块。由于DUC模块的模块数为5个,如果这5个DUC模块均已被占用,则无法选择DUC模块0作为20MHz对应的目标DUC模块,退而求其次,选择DUC模块1作为目标DUC模块。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远端的每个光口对应各自的光口号,每个光口通过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ID号,分配不同的IP地址,每个光口对应的光口号与该光口对应的IP地址关联,从而,本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光口关联的IP地址获取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近端向远端的各光口对应的IP地址配置载波,IP地址与各光口的光口号绑定,从而,远端根据获取到载波的IP地址,可以确定接收载波的光口。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至少一个光口关联的IP地址获取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之后,远端可以查询预设的IP地址与光口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获取到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光口号;进而,将目标光口号及载波存储至目标映射(Map)分组中,目标映射分组的状态为非激活状态。
其中,IP地址与光口号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设定并保存在远端的存储器中,比如,可以在向远端的各光口分配IP地址时,存储各光口的光口号与各光口的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通过各IP地址接收的载波及载波配置信息,根据预设的IP地址与光口号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接收载波的各IP地址分别对应的目标光口号,进而将目标光口号及通过与目标光口号关联的IP地址接收的载波绑定并存储至目标Map分组中。
其中,目标Map分组是预先创建的多个Map分组中未使用(状态为非激活状态)的Map分组。初始时,默认多个Map分组中的一个为目标Map分组,将该Map分组的状态设置为非激活状态。
由于涉及到的载波数较多,涉及64个载波,所以在数据帧和DUC选择以及通道选择上不能修改单个载波,否则会对整个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这样会导致增加、删除或修改载波参数时,影响其他频段的载波。为了能够方便修改载波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的载波配置是以光口管理载波,以Map分组的切换来选择数据组、DUC模块和通道。
具体地,远端的每个光口分配不同的IP地址,每个光口的IP与光口号绑定,当某个IP获取到近端配置过来的载波(近端配置载波时,将某光口的载波一次性配置下来)时,将IP转换成对应的光口号,并将载波保存到未使用的Map组中。以Map分组包括Map组1和Map组2为例,如当前的Active Map组为Map组1,即Map组1的状态为激活状态,则将接收到的光口载波保存到Map组2,Map组2的状态为非激活(Inactive)状态;如当前的Active Map组为Map组2,即Map组2的状态为激活状态,则将接收到的光口载波保存到Map组1,Map组1的状态为非激活(Inactive)状态。当近端发送完所有光口的载波配置信息后,再发送Map切换命令,远端将Active Map组进行切换,如当前Active Map组为组1时,则将Map组1改为Inactive,将Map组2改为Active。反之,则将Map组1改为Active,Map组2改为Inactive。
由于64个载波资源是多个光口共用的,光口配置的顺序的不同,或者在Map组切换之前对某个光口的载波参数的修改,需要对整个Inactive Map组(如上述的Map组1或Map组2)进行排列组合来重新分配载波资源,但不会影响Active Map组(如上述的Map组2或Map组1)的载波资源分配。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寄存器中配置载波索引值,载波索引值包括接收载波的光口号和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的标号;相应地,基于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中心频点和数据帧,对载波进行处理,包括:
响应于近端发送的Map切换指令,将目标映射分组的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
从目标映射分组中获取与载波索引值中的光口号对应的目标载波;
根据与载波索引值中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的标号对应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以及目标载波的中心频点和数据帧,对目标载波进行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接收的每个载波,可以根据每个载波对应的传输光口号(例如图1中所示的OP1~OP4)、数据帧大小(0~76)以及确定的目标DUC模块,按照一定的规则计算出一个载波索引值,并将该载波索引值配置到对应的FPGA寄存器中。当远端接收到近端发送的Map切换指令时,响应于该指令,远端将非激活状态的目标Map分组的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以能够从目标Map分组中获取与载波索引值中的光口号对应的目标载波,进而根据与载波索引值中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的标号对应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以及目标载波的中心频点和数据帧,对目标载波进行处理。载波索引值绑定了载波传输的光口号、载波在数据帧的起始位置,以及选定的目标数字上变频转换器,因而达到了FPGA对不同光口传输的载波信号的采样及数字上变频转换的路由控制。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利用选择的数据帧对近端配置下来的天线载波标识进行校验。从而,方法还包括:根据不同带宽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规则,对载波配置信息中的天线载波标识进行校验。
其中,不同带宽的数据帧间隔规则可以预先设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每根光纤提供了12个2T2R载波的0~76数据帧,相同光纤的载波,每个带宽为5MHz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为2,每个带宽为10MHz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为4,每个带宽为15MHz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为6,每个带宽为20MHz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为8,每个带宽为40MHz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为16,每个带宽为60MHz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为24。在根据近端配置下来的天线载波标识获取对应的数据帧之后,可以按照上述数据帧间隔规则,校验近端配置下来的天线载波标识是否正确,正确时才继续后续流程,不正确时可以向近端反馈错误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根据不同带宽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规则,对载波配置信息中的天线载波标识进行校验,能够校验近端配置下来的载波是否准确,从而保证载波配置的准确性。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校验近端配置下来的载波是否满足传输链路对应的载波分布要求,满足载波分布要求时才继续后续流程。从而,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的载波分布要求;
其中,载波分布要求包括:不同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对应带宽的第一载波数阈值、所有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第一总载波数阈值,且所有载波的总带宽不超过第一带宽阈值。
示例性地,表4为传输链路对应的载波分布表,示出了SISO通道和MIMO通道下所有传输链路(4根光纤,记为Link1~Link4)中各带宽的最大载波数、最大总载波数及最大总带宽。
表4
Figure BDA0003452101450000151
如表4所示,以SISO通道为例,传输链路Link1~4最大支持32个2T2R的载波,其中支持5MHz载波的载波数为最大10个,支持10MHz载波的载波数为最大16个,支持15MHz载波的载波数为最大6个,支持20MHz载波的载波数为最大14个,支持40MHz/60MHz载波的载波数1个。4根光纤总共支持64载波的配置,总带宽支持380MHz。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从近端接收的各载波,在进入载波配置流程之前,可以先基于上述表4对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各光口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是否未超过表4中所要求的对应带宽的最大载波数(即本实施例的第一载波数阈值),以及接收的所有带宽的总载波数是否未超过表4中所要求的最大总载波数(即本实施例的第一总载波数阈值),以及接收的所有载波的总带宽是否未超过表4中所要求的最大总带宽(即本实施例的第一带宽阈值)。在上述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才进入后续的载波配置流程。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校验近端配置下来的载波是否满足各频段的载波规划要求,满足各频段的载波规划要求时才继续后续流程。从而,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通过至少一个光口的各频段通道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的各频段载波规划要求;
其中,各频段载波规划要求包括:任一频段下任一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任一频段对应的任一带宽的第二载波数阈值、任一频段下所有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任一频段对应的第二总载波数阈值,且任一频段下所有载波的总带宽不超过任一频段对应的第二带宽阈值。
示例性地,表3示出了不同频段对应的载波规划要求,表3对各频段的载波和带宽规划为:以600MHz频段为例,600MHz的频段最大支持4个2T2R的5MHz载波,支持3个2T2R的10MHz载波,支持2个2T2R的1MHz载波,总带宽不超过35MHz,最大载波数为4个。在载波组合时,在满足表3所示的载波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任意对5MHz、10MHz、15MHz、20MHz的载波进行组合。例如,可以是3个5MHz和1个20MHz的载波进行组合,既满足最大载波数4个,带宽35MHz,又满足最大5MHz、20MHz的载波数要求。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从近端接收的各载波,在进入载波配置流程之前,可以先基于上述表3对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进行校验,校验需配置到任一频段的不同带宽载波的数量,是否未超过表3所规划的各带宽的最大载波数(即本实施例的第二载波数阈值),以及需配置到任一频段的所有带宽的载波总数,是否未超过表3所规划的对应频段的最大总载波数(即本实施例的第二总载波数阈值),以及,需配置到任一频段的所有载波的总带宽,是否未超过表3所规划的最大总射频带宽(即本实施例的第二带宽阈值)。以1900MHz频段为例,根据表3,校验需配置到1900MHz频段的5MHz载波的数量是否不超过4个、10MHz载波的数量是否不超过6个、15MHz载波的数量是否不超过4个、20MHz载波的数量是否不超过3个、40MHz/60MHz载波的数量是否为0个,以及校验需配置到1900MHz频段的所有带宽的总载波数是否不超过8个,以及校验需配置到1900MHz频段的所有带宽的总带宽是否不超过65MHz。在上述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才进入后续的载波配置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进入载波配置流程之前,可以仅校验接收的载波的数量是否满足上述的载波分布要求,或者仅校验接收的载波的数量是否满足上述的各频段载波规划要求,也可以两者均进行校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校验方式,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多频段多光口载波路由简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远端提供了多个光口对应的组解帧模块,还提供了多个DUC模块和支持不同数量的载波的多个频段的天线,本公开提供的方案即是通过不同光口配置下来的载波,来选择对应组解帧模块、DUC模块和天线通道,使载波能够通过不同的光口路由到对应的天线,实现多光口、多载波的信号路由。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载波配置装置,该载波配置装置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远端包括多个光口,该载波配置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可集成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上。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载波配置装置40可以包括:载波接收模块410、数据帧获取模块420、确定模块430、处理模块440和映射模块450。
其中,载波接收模块410,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
数据帧获取模块420,用于获取与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
确定模块430,用于根据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处理模块440,用于基于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中心频点和数据帧,对载波进行处理;
映射模块450,用于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频段和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30具体用于:
根据载波带宽,查询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支持载波带宽的至少一个候选数字上变频模块;
根据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从至少一个候选数字上变频模块中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光口对应的光口号与IP地址关联;载波接收模块410具体用于:
通过至少一个光口关联的IP地址获取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载波配置装置40还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预设的IP地址与光口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获取到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光口号;
存储模块,用于将目标光口号及载波存储至目标映射分组中,目标映射分组的状态为非激活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载波配置装置40还包括:
在FPGA寄存器中配置载波索引值,载波索引值包括接收载波的光口号和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的标号。
相应地,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
响应于近端发送的Map切换指令,将目标映射分组的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
从目标映射分组中获取与载波索引值中的光口号对应的目标载波;
根据与载波索引值中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的标号对应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以及目标载波的中心频点和数据帧,对目标载波进行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载波配置装置40还包括:
第一校验模块,用于根据不同带宽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规则,对载波配置信息中的天线载波标识进行校验。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载波配置装置40还包括:
第二校验模块,用于确定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的载波分布要求;
其中,载波分布要求包括:不同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对应带宽的第一载波数阈值、所有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第一总载波数阈值,且所有载波的总带宽不超过第一带宽阈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载波配置装置40还包括:
第三校验模块,用于确定通过至少一个光口的各频段通道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的各频段载波规划要求;
其中,各频段载波规划要求包括:任一频段下任一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任一频段对应的任一带宽的第二载波数阈值、任一频段下所有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任一频段对应的第二总载波数阈值,且任一频段下所有载波的总带宽不超过任一频段对应的第二带宽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载波配置装置,可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的载波配置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详尽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考本公开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近端和远端,近端与远端之间通过多根光纤进行连接;其中,近端向远端下发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远端包括多个光口,远端上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前述实施例的载波配置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实施例的载波配置方法各实施例的步骤,为避免重复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载波配置方法各实施例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所述远端包括多个光口,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
获取与所述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根据所述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基于所述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所述中心频点和所述数据帧,对所述载波进行处理;
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所述频段和所述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包括:
根据所述载波带宽,查询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支持所述载波带宽的至少一个候选数字上变频模块;
根据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选择策略,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数字上变频模块中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光口对应的光口号与IP地址关联;所述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光口关联的IP地址获取所述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查询预设的IP地址与光口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获取到所述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光口号;
将所述目标光口号及所述载波存储至目标映射分组中,所述目标映射分组的状态为非激活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FPGA寄存器中配置载波索引值,所述载波索引值包括接收载波的光口号和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的标号;
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所述中心频点和所述数据帧,对所述载波进行处理,包括:
响应于所述近端发送的Map切换指令,将所述目标映射分组的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
从所述目标映射分组中获取与所述载波索引值中的光口号对应的目标载波;
根据与所述载波索引值中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的标号对应的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以及所述目标载波的中心频点和所述数据帧,对所述目标载波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不同带宽的载波之间的数据帧间隔规则,对所述载波配置信息中的天线载波标识进行校验。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口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的载波分布要求;
其中,所述载波分布要求包括:不同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对应带宽的第一载波数阈值、所有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第一总载波数阈值,且所有载波的总带宽不超过第一带宽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口的各频段通道接收的各带宽的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的各频段载波规划要求;
其中,所述各频段载波规划要求包括:任一频段下任一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所述任一频段对应的所述任一带宽的第二载波数阈值、所述任一频段下所有带宽的载波数不超过所述任一频段对应的第二总载波数阈值,且所述任一频段下所有载波的总带宽不超过所述任一频段对应的第二带宽阈值。
9.一种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端,所述远端包括多个光口,所述装置包括:
载波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光口接收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近端下发的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天线载波标识、载波带宽、频段、中心频点和通道标识;
数据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天线载波标识对应的数据帧;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载波带宽和预设的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表,确定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数字上变频模块、所述中心频点和所述数据帧,对所述载波进行处理;
映射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载波映射到与所述频段和所述通道标识对应的目标频段天线。
10.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之间通过多根光纤进行连接;其中,
所述近端向所述远端下发载波及对应的载波配置信息;
所述远端包括多个光口,所述远端上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CN202111667405.7A 2021-12-31 2021-12-31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640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7405.7A CN114364033A (zh) 2021-12-31 2021-12-31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03145 WO2023123983A1 (zh) 2021-12-31 2022-06-30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7405.7A CN114364033A (zh) 2021-12-31 2021-12-31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033A true CN114364033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0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7405.7A Pending CN114364033A (zh) 2021-12-31 2021-12-31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4033A (zh)
WO (1) WO20231239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3983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119579A (zh) * 2023-10-19 2023-11-24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天线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7943B (zh) * 2024-02-04 2024-05-1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速设备、基于异构计算架构的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3767A (zh) * 2003-02-20 2004-08-25 世代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信号处理方法和电路
CN102292949B (zh) * 2009-01-13 2015-07-15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中改进的数字rf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US9955361B2 (en) * 2013-02-26 2018-04-24 Dali System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FI data transmission
CN103384155B (zh) * 2013-07-17 2015-04-22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分布式天线系统射频通道自动匹配方法
CN112311648B (zh) * 2020-11-05 2022-03-25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多光口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64033A (zh) * 2021-12-31 2022-04-15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3983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119579A (zh) * 2023-10-19 2023-11-24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天线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19579B (zh) * 2023-10-19 2023-12-22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天线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3983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64033A (zh) 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516820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sidelink and terminal
CN101536573B (zh) 用于动态分配无线电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US20160013956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Data in Radio Base Station
US9258818B2 (en) Carri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4284408B (zh) 上行发送功率校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和系统
EP1148663B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frame configuration method using TDMA scheme and SDMA scheme
US20120257551A1 (en) Duplex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Scheduling Method and System
US11102790B2 (en)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wireless device supporting multiple concurrent frequency bands
CN108401302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130080A1 (zh) Wifi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220022244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ode device
US9036475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distributed radio base station
US2009027413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traffic in channel bond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lan) systems
EP3002969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01261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ective multi-carrier multi-cell schedul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85025A (zh) 一种通信方法、ruu、rhub及通信系统
JP2024003188A (ja) 通信装置
CN112788160A (zh)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US10623098B2 (en)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US20230284213A1 (en)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742710B (zh) 一种构建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CN10752868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收发信机及通信终端
US20240107431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scanning in wireless devices
CN218959131U (zh) 组网架构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