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2176A - 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2176A
CN114362176A CN202210232491.7A CN202210232491A CN114362176A CN 114362176 A CN114362176 A CN 114362176A CN 202210232491 A CN202210232491 A CN 202210232491A CN 114362176 A CN114362176 A CN 114362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power
trend
electricity
perso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324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2176B (zh
Inventor
吴皓
李军保
孙成富
申屠骁
张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e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ene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ene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ene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324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2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2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2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2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2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所述稳定系统包括用电分析模块、混合供电模块以及供电分配模块;所述用电分析模块用于对实验室的用电量进行估算;所述用电分析模块包括基础用电获取单元、人员登记获取单元以及用电趋势分析单元;所述基础用电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所述人员登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登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名单;所述用电趋分析单元用于对登记获取模块以及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进行分析得到用电趋势结果,本发明能够对方舱核酸实验室采用混合供电的方式,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混合供电的稳定性,以解决现有的移动式的方舱核酸实验室供电能源消耗量大,供电不够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酸实验室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背景技术
方舱实验室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有独立的生物密闭与空气处理装置,设置有试剂准备间、样本处理间、PCR扩增间、洗消间,各区域相互独立,不互通气流,能实现人流、样本流、污物流的相互分离,确保检测人员和环境安全。混合供电是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与功率变换技术,联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柴油发电、市电、蓄电池一体化的供电方式,具有供电效率高,供电支出较少,输出的电能更加稳定,可靠,持续等有优点。混合供电包括油混解决方案、光混解决方案、电混解决方案等。
现有的技术中,方舱核酸实验室通常设置为可移动式的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核酸检测需求,但是可移动的实验室对于供电的要求也比较复杂,由于其地区变化性较大,很难采用市电进行供电,同时采用单一的发电供电单元进行供电时对于能源的消耗较大,但是现有的用于方舱核酸实验室的混合供电系统,供电不够稳定,导致实验室的工作出现阻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能够对方舱核酸实验室采用混合供电的方式,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混合供电的稳定性,以解决现有的移动式的方舱核酸实验室供电能源消耗量大,供电不够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所述稳定系统包括用电分析模块、混合供电模块以及供电分配模块;
所述用电分析模块用于对实验室的用电量进行估算;所述用电分析模块包括基础用电获取单元、人员登记获取单元以及用电趋势分析单元;所述基础用电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所述人员登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登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名单;所述用电趋分析单元用于对登记获取模块以及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进行分析得到用电趋势结果;
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用于通过若干混合供电单元对实验室进行供电;
所述供电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用电趋势结果对混合供电模块进行供电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用电获取单元配置有基础用电获取策略,所述基础用电获取策略包括:对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进行标号,将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依次标记为SY1至SYi,SY1表示标记的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SYi表示标记的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
检测当新的人员加入到实验室后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变化情况,根据变化情况得到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与人员变化的公式,将公式依次标记为Yd1=a1×R至Ydi=ai×R,其中Yd1为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a1为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关联近似系数,R为人员变化数量的代表符号,Ydi为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ai为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关联近似系数;
然后将Yd1到Ydi进行相加后用总公式YZi进行表示;YZi表示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变化值。
进一步地,所述人员登记获取单元配置有人员登记策略,所述人员登记策略包括:预先对将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登记,每增加一个进入的人员进行进入人员的数量叠加,并标记为进入人员;
然后对实验室内已经存在的人员数量进行获取,并标记为已存人员;
再获取即将从实验室内出去的人员数量,并标记为离开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用电趋势分析单元配置有用电趋势分析策略,所述用电趋势分析策略包括:将已存人员的数量减去离开人员的数量,得到第一人员存量,再将第一人员存量与进入人员的数量进行相加得到第二人员存量;
通过第一人员存量得到对应的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并标记为Ydc1;通过第二人员存量得到对应的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并标记为Ydc2;将Ydc2减去Ydc1得到用电增加量,通过用电增加量得到用电趋势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供电单元还包括总控配电柜,所述总控配电柜分别与若干混合供电单元相连接,所述总控配电柜用于将若干混合供电单元供应的电力输送给实验室;
所述混合供电单元中的若干混合供电单元设置为新能源供电单元、发电供电单元以及储电供电单元;所述新能源供电单元设置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进行供电;所述发电供电单元设置为发电机进行供电;所述储电供电单元设置为蓄电池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分配模块包括供电时间配置单元,所述供电时间配置单元配置有供电时间配置策略,所述供电时间配置策略包括:将一天的时间从当地的日出时间到日落时间划分为白天时间段,将剩余的时间段划分为夜间时间段,对多日的白天时间段和夜间时间段的总用电量进行获取,得到多日的夜间时间段与白天时间段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并将比值标记为BZY。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分配模块还包括混合供电分配单元;所述混合供电分配单元配置有混合供电配置策略,所述混合供电配置策略包括:当Ydc1小于等于第一基础用电阈值时,优先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独立供电;当Ydc1大于第一基础用电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基础用电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Ydc1大于第二基础用电阈值时,采用发电供电单元和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分配模块还包括用电变化供电分配单元;所述用电变化供电分配单元包括:当处于白天时间段进行供电时,采用白天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计算得到白天用电趋势量;
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小于等于第一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供电;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一白天趋势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二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发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
当处于夜间时间段进行供电时,采用夜间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计算得到夜间用电趋势量;
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小于等于第一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供电;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一夜间趋势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二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发电供电单元以及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白天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配置为:
Figure 788906DEST_PATH_IMAGE002
;夜间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配置为:
Figure 440467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Yqb为白天用电趋势量,y1为白天用电趋势平衡系数,Yqy为夜间用电趋势量,y2为夜间用电趋势平衡系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用电分析模块能够对实验室的用电量进行估算,其中通过基础用电获取单元能够获取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通过人员登记获取模块能够获取登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名单,再通过用电趋分析单元能够对登记获取模块以及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进行分析得到用电趋势结果,最后通过供电分配模块能够根据用电趋势结果对混合供电模块进行供电控制,其中混合供电模块能够通过若干混合供电单元对实验室进行供电,本发明能够在混合供电的基础上,根据进入核酸实验室人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混合供电的侧重,从而在提高能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增加混合供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混合供电模块的单元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所述稳定系统包括用电分析模块、混合供电模块以及供电分配模块;
所述用电分析模块用于对实验室的用电量进行估算;所述用电分析模块包括基础用电获取单元、人员登记获取单元以及用电趋势分析单元;所述基础用电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所述基础用电获取单元配置有基础用电获取策略,所述基础用电获取策略包括:对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进行标号,将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依次标记为SY1至SYi,SY1表示标记的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SYi表示标记的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检测当新的人员加入到实验室后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变化情况,根据变化情况得到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与人员变化的公式,将公式依次标记为Yd1=a1×R至Ydi=ai×R,其中Yd1为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a1为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关联近似系数,R为人员变化数量的代表符号,Ydi为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ai为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关联近似系数;然后将Yd1到Ydi进行相加后用总公式YZi进行表示;YZi表示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变化值。每增加一个人员检测,所耗费的电量都是在增加的,并且实验室内最主要的用电量变化都是外界人员增加所带来的电量消耗,因此,提供人员变化对设备用电量的影响,能够提高对供电端进行供电分配的参考依据。其中,人员变化与设备用电量的变化关系采用若干次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的一个近似比例系数,具体的参考用电量要大于分析得到的实际用电量,从而保证供电的稳定和安全。
所述人员登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登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名单;所述人员登记获取单元配置有人员登记策略,所述人员登记策略包括:预先对将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登记,每增加一个进入的人员进行进入人员的数量叠加,并标记为进入人员;然后对实验室内已经存在的人员数量进行获取,并标记为已存人员;再获取即将从实验室内出去的人员数量,并标记为离开人员。通过进入人员、已存人员以及离开人员的获取,能够获取实验室实时的人员变化情况。
所述用电趋分析单元用于对登记获取模块以及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进行分析得到用电趋势结果;所述用电趋势分析单元配置有用电趋势分析策略,所述用电趋势分析策略包括:将已存人员的数量减去离开人员的数量,得到第一人员存量,再将第一人员存量与进入人员的数量进行相加得到第二人员存量;通过第一人员存量得到对应的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并标记为Ydc1;通过第二人员存量得到对应的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并标记为Ydc2;将Ydc2减去Ydc1得到用电增加量,通过用电增加量得到用电趋势结果。通过对人员变化的分析,并对应到设备的用电量,从而将人员变化情况转化为用电量的变化情况,便于后续供电端的供电参考。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用于通过若干混合供电单元对实验室进行供电;所述混合供电单元还包括总控配电柜,所述总控配电柜分别与若干混合供电单元相连接,所述总控配电柜用于将若干混合供电单元供应的电力输送给实验室;所述混合供电单元中的若干混合供电单元设置为新能源供电单元、发电供电单元以及储电供电单元;所述新能源供电单元设置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进行供电;所述发电供电单元设置为发电机进行供电;所述储电供电单元设置为蓄电池进行供电。其中,新能源供电单元受到天气的变化最大,因此需要提供稳定的发电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补充。
所述供电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用电趋势结果对混合供电模块进行供电控制。所述供电分配模块包括供电时间配置单元,所述供电时间配置单元配置有供电时间配置策略,所述供电时间配置策略包括:将一天的时间从当地的日出时间到日落时间划分为白天时间段,将剩余的时间段划分为夜间时间段,对多日的白天时间段和夜间时间段的总用电量进行获取,得到多日的夜间时间段与白天时间段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并将比值标记为BZY。
所述供电分配模块还包括混合供电分配单元;所述混合供电分配单元配置有混合供电配置策略,所述混合供电配置策略包括:当Ydc1小于等于第一基础用电阈值时,优先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独立供电;当Ydc1大于第一基础用电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基础用电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Ydc1大于第二基础用电阈值时,采用发电供电单元和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
所述供电分配模块还包括用电变化供电分配单元;所述用电变化供电分配单元包括:当处于白天时间段进行供电时,采用白天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计算得到白天用电趋势量;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小于等于第一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供电;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一白天趋势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二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发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第二白天趋势阈值大于第一白天趋势阈值,其中白天状态下,新能源供电单元中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能够发挥作用,并且在白天状态下,灯对于电量的消耗也较少,因此白天状态下,新能源供电单元所能承受的范围也较大。
当处于夜间时间段进行供电时,采用夜间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计算得到夜间用电趋势量;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小于等于第一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供电;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一夜间趋势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二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发电供电单元以及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第二夜间趋势阈值大于第一夜间趋势阈值,当处于夜间状态时,灯等电量的消耗会增加,并且夜间状态下新能源供电单元中的太阳能发电会极大降低,因此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二夜间趋势阈值时,需要采用三组混合供电的方式。
所述白天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配置为:
Figure 954625DEST_PATH_IMAGE002
;夜间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配置为:
Figure 84255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Yqb为白天用电趋势量,y1为白天用电趋势平衡系数,Yqy为夜间用电趋势量,y2为夜间用电趋势平衡系数。其中,y1和y2分别根据之前若干次实验室的用电情况的实验得到,y1和y2的取值分别大于零。
工作原理:本发明通过用电分析模块能够对实验室的用电量进行估算,其中通过基础用电获取单元能够获取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通过人员登记获取模块能够获取登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名单,再通过用电趋分析单元能够对登记获取模块以及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进行分析得到用电趋势结果,最后通过供电分配模块能够根据用电趋势结果对混合供电模块进行混合供电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系统包括用电分析模块、混合供电模块以及供电分配模块;
所述用电分析模块用于对实验室的用电量进行估算;所述用电分析模块包括基础用电获取单元、人员登记获取单元以及用电趋势分析单元;所述基础用电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所述人员登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登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名单;所述用电趋分析单元用于对登记获取模块以及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进行分析得到用电趋势结果;
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用于通过若干混合供电单元对实验室进行供电;
所述供电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用电趋势结果对混合供电模块进行供电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用电获取单元配置有基础用电获取策略,所述基础用电获取策略包括:对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进行标号,将实验室内的基础用电设备依次标记为SY1至SYi,SY1表示标记的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SYi表示标记的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
检测当新的人员加入到实验室后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变化情况,根据变化情况得到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与人员变化的公式,将公式依次标记为Yd1=a1×R至Ydi=ai×R,其中Yd1为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a1为第一个基础用电设备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关联近似系数,R为人员变化数量的代表符号,Ydi为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ai为第i个基础用电设备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关联近似系数;
然后将Yd1到Ydi进行相加后用总公式YZi进行表示;YZi表示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变化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登记获取单元配置有人员登记策略,所述人员登记策略包括:预先对将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登记,每增加一个进入的人员进行进入人员的数量叠加,并标记为进入人员;
然后对实验室内已经存在的人员数量进行获取,并标记为已存人员;
再获取即将从实验室内出去的人员数量,并标记为离开人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趋势分析单元配置有用电趋势分析策略,所述用电趋势分析策略包括:将已存人员的数量减去离开人员的数量,得到第一人员存量,再将第一人员存量与进入人员的数量进行相加得到第二人员存量;
通过第一人员存量得到对应的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并标记为Ydc1;通过第二人员存量得到对应的总的基础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并标记为Ydc2;将Ydc2减去Ydc1得到用电增加量,通过用电增加量得到用电趋势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供电单元还包括总控配电柜,所述总控配电柜分别与若干混合供电单元相连接,所述总控配电柜用于将若干混合供电单元供应的电力输送给实验室;
所述混合供电单元中的若干混合供电单元设置为新能源供电单元、发电供电单元以及储电供电单元;所述新能源供电单元设置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进行供电;所述发电供电单元设置为发电机进行供电;所述储电供电单元设置为蓄电池进行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分配模块包括供电时间配置单元,所述供电时间配置单元配置有供电时间配置策略,所述供电时间配置策略包括:将一天的时间从当地的日出时间到日落时间划分为白天时间段,将剩余的时间段划分为夜间时间段,对多日的白天时间段和夜间时间段的总用电量进行获取,得到多日的夜间时间段与白天时间段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并将比值标记为BZY。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分配模块还包括混合供电分配单元;所述混合供电分配单元配置有混合供电配置策略,所述混合供电配置策略包括:当Ydc1小于等于第一基础用电阈值时,优先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独立供电;当Ydc1大于第一基础用电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基础用电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Ydc1大于第二基础用电阈值时,采用发电供电单元和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分配模块还包括用电变化供电分配单元;所述用电变化供电分配单元包括:当处于白天时间段进行供电时,采用白天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计算得到白天用电趋势量;
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小于等于第一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供电;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一白天趋势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白天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二白天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发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
当处于夜间时间段进行供电时,采用夜间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计算得到夜间用电趋势量;
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小于等于第一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进行供电;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一夜间趋势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和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当夜间用电趋势量大于第二夜间趋势阈值时,采用新能源供电单元、发电供电单元以及储电供电单元进行混合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天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配置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A
;夜间时间段用电趋势公式配置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A
;其中,Yqb为白天用电趋势量,y1为白天用电趋势平衡系数,Yqy为夜间用电趋势量,y2为夜间用电趋势平衡系数。
CN202210232491.7A 2022-03-10 2022-03-10 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Active CN114362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32491.7A CN114362176B (zh) 2022-03-10 2022-03-10 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32491.7A CN114362176B (zh) 2022-03-10 2022-03-10 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2176A true CN114362176A (zh) 2022-04-15
CN114362176B CN114362176B (zh) 2022-06-07

Family

ID=81094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32491.7A Active CN114362176B (zh) 2022-03-10 2022-03-10 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2176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7508A (zh) * 2013-04-18 2013-07-31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风光储综合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4318073A (zh) * 2014-10-08 2015-01-28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栋居住建筑的电气能耗模拟及节能的方法
CN104821600A (zh) * 2015-05-14 2015-08-05 南通大学 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灵活并网调度算法
JP2016046934A (ja) * 2014-08-25 2016-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地域電力管理装置、需要家電力管理装置
JP2017153333A (ja) * 2016-02-26 2017-08-31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電力需要予測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力需要予測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電力需要予測方法
CN108389035A (zh) * 2018-03-27 2018-08-10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验室检验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885559A (zh) * 2019-01-23 2019-06-14 长春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用户样本数据差异特征分析的窃电用户发现方法
CN110119128A (zh) * 2019-04-19 2019-08-13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验室用电设备的监控管理系统
CN110768244A (zh) * 2019-10-14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83925A (zh) * 2019-12-02 2020-02-11 安阳师范学院 一种两级部署的电网调控模型中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29399A (zh) * 2019-11-21 2020-03-2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基于BIRCH聚类和Wasserstein距离的风电出力典型场景生成方法
CN111564842A (zh) * 2020-06-03 2020-08-21 吉林大学 一种非侵入式用电负荷监测中长期能耗统计估算的方法
CN112636333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国网汇通金财(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响应激励方法及装置
CN113110202A (zh) * 2021-04-27 2021-07-13 杭州欣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电力控制系统
CN113690885A (zh) * 2021-08-23 2021-11-2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及供电平台
CN113746090A (zh) * 2021-09-01 2021-12-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资源电力需求预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7508A (zh) * 2013-04-18 2013-07-31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风光储综合控制系统和方法
JP2016046934A (ja) * 2014-08-25 2016-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地域電力管理装置、需要家電力管理装置
CN104318073A (zh) * 2014-10-08 2015-01-28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栋居住建筑的电气能耗模拟及节能的方法
CN104821600A (zh) * 2015-05-14 2015-08-05 南通大学 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灵活并网调度算法
JP2017153333A (ja) * 2016-02-26 2017-08-31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電力需要予測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力需要予測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電力需要予測方法
CN108389035A (zh) * 2018-03-27 2018-08-10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验室检验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885559A (zh) * 2019-01-23 2019-06-14 长春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用户样本数据差异特征分析的窃电用户发现方法
CN110119128A (zh) * 2019-04-19 2019-08-13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验室用电设备的监控管理系统
CN110768244A (zh) * 2019-10-14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29399A (zh) * 2019-11-21 2020-03-2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基于BIRCH聚类和Wasserstein距离的风电出力典型场景生成方法
CN110783925A (zh) * 2019-12-02 2020-02-11 安阳师范学院 一种两级部署的电网调控模型中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564842A (zh) * 2020-06-03 2020-08-21 吉林大学 一种非侵入式用电负荷监测中长期能耗统计估算的方法
CN112636333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国网汇通金财(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响应激励方法及装置
CN113110202A (zh) * 2021-04-27 2021-07-13 杭州欣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电力控制系统
CN113690885A (zh) * 2021-08-23 2021-11-2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及供电平台
CN113746090A (zh) * 2021-09-01 2021-12-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资源电力需求预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2176B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 for photovoltaic system in Hong Kong
CN106532764B (zh) 一种就地消纳光伏发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调控方法
CN105240916B (zh) 一种适用于高原寒冷地区建筑的主动式太阳能系统优化方法
CN107239874A (zh) 一种面向轨道交通的电能质量及节能分析系统
CN105490348A (zh) 基于光伏阵列和储能单元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
Birnie III Analysis of energy capture by vehicle solar roofs in conjunction with workplace plug-in charging
CN104166999B (zh) 一种基于地基云图强度分层的云团提取方法
CN105896578B (zh) 一种用于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随机生产模拟方法
CN104217113A (zh) 基于储能概率模型的独立风光储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14362176B (zh) 一种方舱核酸实验室混合供电用稳定系统
CN114492997A (zh) 一种多站融合综合能源站碳流态势感知与低碳运行方法
CN117252038A (zh) 一种新能源建筑一体化节能设计分析方法
CN114662922B (zh) 考虑光伏不确定性的居民需求响应潜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CN206031103U (zh) 一种路灯式汽车充电桩
CN105870922B (zh) 一种引导私家电动车分群错时响应的低谷电价调控方法
CN109904865B (zh) 高压配网峰谷负荷平衡智能管控主系统
CN116428755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控制调节系统
CN116777048A (zh) 基于物联网的零碳城乡公交网络设计与管理方法
CN203415999U (zh) 多能量采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电源
CN115034472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运行智能预测管理系统
CN105373844B (zh) 基于含储热的风电供暖系统的日前发电计划方法及系统
CN213112942U (zh) 基于太阳能驱动的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4291517U (zh) 具有放电功率自动调节光伏照明控制装置
CN205753590U (zh) 一种微组网供电系统
CN109004677B (zh)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与电动车流量的充电桩数量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