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4462B - 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4462B
CN114354462B CN202210274233.5A CN202210274233A CN114354462B CN 114354462 B CN114354462 B CN 114354462B CN 202210274233 A CN202210274233 A CN 202210274233A CN 114354462 B CN114354462 B CN 114354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nnular
fixedly connected
fixed
sm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42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4462A (zh
Inventor
蔡彦坡
王金凯
王晓军
焦鹏
程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42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4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4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4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4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4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75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optical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涉及烟雾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盘、感应组件、预警中心、粉尘去除组件,固定盘内部设置有安装腔,预警中心和安装腔紧固连接,感应组件和固定盘紧固连接,粉尘去除组件设置在感应组件内部,粉尘去除组件包括转换部件、收集部件,转换部件和固定盘紧固连接,收集部件和感应组件紧固连接。本发明的粉尘去除组件一方面实现了对预警中心的表层气流隔离,另一方面还通过分级式的烟雾分离,极大程度的提升了烟雾感应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检测精度,实现了烟雾的循环收集,杜绝了粉尘滞留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雾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背景技术
烟雾是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热分解生成的含有大量热量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目前针对火灾的检测主要是通过烟雾传感器对烟雾进行检测,以判定是否发生火灾,其中以光电类烟雾传感器最为普及。但常规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存在较多缺陷,其检测精度较低,只适应于一般场合,类似化学实验室这种类型的场合,常规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很难完成有效的烟雾检测,经常出现误报警的情况。化学实验室可出现燃烧的物体种类很多,产生的烟雾量存在较大范围的差异,而常规的烟雾传感器针对小流量的烟雾很难准确识别。另一方面,化学实验室还会产生其他类别的粉尘,这类粉尘很容易导致烟雾传感器的误判。抽烟也是导致烟雾传感器误判的一大因素,传统的烟雾传感器无法识别抽烟和正常火灾的区别,若报警不及时火灾会导致危害,若快速报警又容易因为工作人员违规抽烟的情况导致误出警,造成消防人员的资源浪费。传统的烟雾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很容易出现粉尘滞留,粉尘的滞留很容易对烟雾传感器的后续检测精度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化学实验室内,由于实验情况复杂,出现火灾的情况较多,多次使用后的烟雾传感器内部布满粉尘,在有气流流动时经常会出现烟雾误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光电烟雾传感器包括固定盘、感应组件、预警中心、粉尘去除组件,固定盘内部设置有安装腔,预警中心和安装腔紧固连接,感应组件和固定盘紧固连接,粉尘去除组件设置在感应组件内部,粉尘去除组件包括转换部件、收集部件,转换部件和固定盘紧固连接,固定盘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流孔,气流孔一端和转换部件联通,气流孔另一端延伸到固定盘的侧壁底部,气流孔斜向上设置,固定盘侧壁的倾斜方向和气流孔的倾斜方向相同,收集部件和感应组件紧固连接。预警中心接收感应组件输出的信号,对感应组件的工作进行控制,粉尘去除组件对烟雾进行去除。气流孔将烟雾中的气体排出,气体贴合在固定盘的表面排出,将固定盘表面和外界的高温烟气隔绝开,避免外界烟气增加固定盘内部积热,对预警中心进行保护。本发明的初级感应部件一方面保证了粉尘在传感器内部的传输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粉尘和管道侧壁的接触,使得旋转上升的烟雾能被向中心处束缚,以完全隔绝残留的方式输入次级感应组件中。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和初级感应部件相互配合,加快了烟雾的定向输送,避免了粉尘在感应器侧壁的滞留,保证每次检测都不会受到上一次检测的影响。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和初级感应部件的烟雾判定条件协同作用,即保证了火灾情况下的及时报警,又避免了非火灾类粉尘、烟雾导致的误报警情况的发生。本发明的粉尘去除组件一方面实现了对预警中心的表层气流隔离,另一方面还通过分级式的烟雾分离,极大程度的提升了烟雾感应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检测精度,实现了烟雾的循环收集,杜绝了粉尘滞留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固定套内部的负离子发生器会让喷出的气流中携带负电荷,负电荷随机和部分烟雾颗粒结合,则其周围的烟雾颗粒会向其聚集,烟雾颗粒的粒径会增大,烟雾颗粒之间会趋于均匀分布,这一设置可以提升后续次级检测的检测精度,即使是较小的烟雾,只要持续燃烧,也能保持持续的漫反射,不会因为烟雾颗粒过小而导致反射光强过小无法识别。
进一步的,感应组件包括初级感应部件、输送部件、次级感应部件,初级感应部件和次级感应部件紧固连接,次级感应部件和固定盘紧固连接,输送部件设置在初级感应部件内侧,初级感应部件包括环形盘、竖直管、进烟口、发光器、受光器,环形盘和次级感应部件紧固连接,竖直管和环形盘紧固连接,发光器、受光器有若干组,若干组发光器、受光器呈环状分布,环形盘内部设置有腔室,发光器设置在环形盘内部腔室中心位置,受光器环绕在发光器外侧,受光器和环形盘腔室内壁紧固连接,环形盘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烟口,进烟口围绕环形盘均匀分布。本发明的烟雾从初级感应部件进入,经过输送部件,再通过输送部件进入次级感应部件。环形盘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对其内部气体的温度进行监测,当外部烟雾通过进烟口进入到环形盘内部的腔室中时,弥漫在空气中的烟雾颗粒会阻挡发光器和受光器之间的光线传输。当发光器和受光器之间出现截断时,系统控制输送部件运作,初级感应部件在制作时可以先模拟火灾烟雾对感应精度进行调节,当火灾较大时,同一时间产生的烟雾量较大,则此时受到遮挡的发光器、受光器数目较多,设定比例系数为70%,则当发光器的输出光线有70%被阻挡时,第一判定信号达成,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空气温度也超过设定值时,第二判定信号达成,预警中心会直接作出蜂鸣警报,同时直接拨打火警电话。当第一判定信号或者第二判定信号只有一项达成时,则只蜂鸣通知现场工作人员。当烟雾量较小,烟雾温度也较低时,发光器和受光器只有少部分被触发,此时输送部件开始工作,预警中心输出信号,控制外部摄像头对烟雾传感器下方进行视频记录。
进一步的,输送部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内环形板、外环形板、活动单元、连接杆、进气腔、引导槽、环形齿条,进气腔设置在竖直管的内壁中,外环形板嵌入竖直管的内壁中,外环形板和竖直管转动连接,环形齿条和外环形板靠近环形盘的一侧外壁紧固连接,驱动电机和环形盘上表面紧固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主动齿轮紧固连接,主动齿轮和环形齿条相互啮合,进气腔靠近环形盘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活动单元和外环形板紧固连接,活动单元有若干个,若干个活动单元围绕外环形板均匀分布成组,若干组活动单元沿着外环形板轴向均匀分布,外环形板和活动单元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内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内环形板设置在相邻的两组活动单元之间,内环形板和活动单元滑动连接,连接杆两端分别和相邻的活动单元紧固连接,位于最靠近环形盘一侧的内环形板远离活动单元的一端和竖直管转动连接,位于最靠近环形盘一侧的连接杆远离活动单元的一端和引导槽滑动连接,引导槽和竖直管紧固连接。本发明的引导槽设置有若干个朝向竖直管中心位置的回折,当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时,主动齿轮会带动环形齿条转动,环形齿条带动外环形板转动,外环形板带动活动单元转动,活动单元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顺着引导槽移动。
进一步的,活动单元包括固定套、活动套、提升扇叶,固定套和外环形板紧固连接,活动套和固定套滑动连接,连接杆和活动套紧固连接,内环形板和活动套滑动连接,提升扇叶和活动套紧固连接,活动套表面设置有射流孔,射流孔一端联通活动套内部,射流孔另一端联通提升扇叶表面,射流孔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固定套随着外环形板一起转动,活动套在连接杆的引导下沿着引导槽移动,提升扇叶随着活动套一起转动,带动环形盘内部的气体向竖直管上方输送,烟雾掺杂在气流中被向次级感应部件处输送,提升扇叶输出的旋转向上的风力将环形盘内部残留在壁面上的粉尘吸附走。活动套在旋转时,连接杆在回折处会先拉动活动套向远离固定套一侧移动,活动套向远离固定套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将外界气体吸入到固定套内部,此时活动套向靠近气流的一侧移动,提升扇叶会对旋转气流形成反冲力,旋转气流内部的粉尘由于旋转离心力的作用,原本被甩向四周,此时提升扇叶向气流移动的冲击力对气流向外的流动趋势进行减速,部分粉尘和提升扇叶发生撞击被减速。随后活动套又在连接杆的带动下向靠近固定套一侧移动,活动套向靠近固定套一侧移动时,其内部的气体从提升扇叶表面喷出,将被减速的粉尘再次向旋转中心喷去。本发明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粉尘在传感器内部的传输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粉尘和管道侧壁的接触,使得旋转上升的烟雾能被向中心处束缚,以完全隔绝残留的方式输入次级感应组件中。
进一步的,次级感应部件包括固定筒管、环形输送带、溶液皿、检测单元、外套管,外套管和固定盘紧固连接,固定筒管设置在外套管内部,固定筒管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和外套管内壁紧固连接,外套管顶部和固定盘紧固连接,外套管底部和环形盘紧固连接,环形输送带和固定筒管紧固连接,环形输送带有若干个,若干个环形输送带围绕固定筒管均匀分布,溶液皿和环形盘紧固连接,检测单元和环形输送带紧固连接,检测单元有若干组,若干组检测单元围绕环形输送带均匀分布,检测单元设置在一组相对设置的环形输送带上,未设置检测单元的环形输送带上设置有翅片,检测单元包括涂料板、发光二极管、遮挡板、接收板、发射板、色标传感器,涂料板和溶液皿对应的环形输送带紧固连接,发光二极管和环形输送带紧固连接,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涂料板上方,遮挡板和涂料板紧固连接,发射板、接收板和溶液皿对应的环形输送带对面的环形输送带紧固连接,接收板位于发射板上方,色标传感器和发射板紧固连接。本发明的环形输送带侧边设置有啮合齿,只有一组环形输送带设置有主动力,其余的环形输送带都是在啮合齿的带动下转动,当竖直管内部的烟雾输入到固定筒管内部时,各个环形输送带开始转动,环形输送带上的翅片带动气流向上移动。若经过初级感应部件检测时,烟雾只满足第一判定信号,则证明有大量烟雾,但该烟雾可能是离燃烧点较远,也可能不是燃烧产物。而本发明的涂料板在转动时会使得自身尖端经过溶液皿,溶液皿内部放置有紫色石蕊溶液,该溶液皿连接有补液管道,涂料板上沾染有紫色石蕊溶液后和烟雾接触,而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呈现为酸性,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标传感器检测到溶液的颜色变化后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涂料板内部设置有电阻丝,涂料板转动到环形输送带外侧时,其内部电阻丝通电,加热后碳酸分解,二氧化碳脱离,溶液颜色再次恢复为初始状态。若经过初级感应部件检测时,烟雾只满足第二判定信号,则当烟雾弥漫在发光二极管和接收板之间时,环形输送带上的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芒经过烟雾颗粒的漫反射作用在接收板上,竖直管和翅片加速了烟雾的流动,若是火灾产生的烟雾,则烟雾是持续的,各组发光二极管在环形输送带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对应的接收板依次接收到信号。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测,证明了烟雾的持续性,则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类似抽烟的烟雾、实验产生的烟雾都是少量且不能持续的,这种类型的烟雾进入到固定筒管后会出现感应的中断。当烟雾在初级感应部件处无法触发判定信号时,则必须在次级感应部件处触发两个信号,才能触发报警型号。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和初级感应部件相互配合,加快了烟雾的定向输送,避免了粉尘在感应器侧壁的滞留,保证每次检测都不会受到上一次检测的影响。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和初级感应部件的烟雾判定条件协同作用,即保证了火灾情况下的及时报警,又避免了非火灾类粉尘、烟雾导致的误报警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的,预警中心包括电路板、蜂鸣器、电池盒、防护仓、信号传输器,蜂鸣器、电池盒、信号传输器都固定在电路板上,电池盒通过供电线路和电路板相连接,电路板通过线路和感应组件相连接,电路板设置在防护仓内部。电池盒为电路板上各个单元供电,外部电源会定时对电池盒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以保证在发生火灾将外部输电线路烧毁时,蜂鸣器和信号传输器依然能正常工作,将火灾信号传递出去。防护仓对内部的电路、控制系统等进行保护,避免由于电路板自身因素引起火灾。
进一步的,防护仓侧壁上设置有换气单元,换气单元有若干个,若干个换气单元围绕防护仓均匀设置,换气单元包括调节腔、换气腔、调节块、复位弹簧、滑移板、固定板、层隔板,调节腔、换气腔设置在防护仓侧壁中,调节腔设置在换气腔两侧,调节块和调节腔滑动连接,复位弹簧设置在调节块两侧,复位弹簧一端和调节块紧固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嵌入到调节腔侧壁边缘位置,滑移板和调节块紧固连接,滑移板一端伸入换气腔内部,滑移板有两块,两块滑移板分别位于换气腔两侧,固定板和换气腔紧固连接,固定板和滑移板上设置有流通孔,固定板和滑移板上的流通孔错位设置,固定板设置在滑移板朝向防护仓外的一侧,层隔板设置在滑移板朝向防护仓内的一侧,层隔板有若干块,若干块层隔板交错设置,相连的两块层隔板分别和换气腔两侧紧固连接。烟雾传感器安装后可能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机会,在这段时间中烟雾传感器一直处于检测状态,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其内部电路板老化,电路板老化后容易出现局部热量集中的情况。烟雾传感器使用最多的是在部分存放有易燃物的工厂内,其自身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成为诱发火灾的导火索。本发明设置防护仓针对性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外界气流通过滑移板、固定板上的流通孔进行气流交换,避免防护仓内部积热过多,流通孔内部设置有过滤网,避免外界气流中的粉尘进入到防护仓内部。当防护仓内部由于电路老化、电池漏液等原因导致元器件发生燃烧时,防护仓内部和外部的气体压强会出现较大的差异,防护仓内部的气体作用到调节块上,调节块会带动滑移板向防护仓外部移动。滑移板和固定板贴合,流通被堵塞,防护仓内外侧的气体停止流通,防护仓内部的气体流通到层隔板处,由于层隔板处气体的流通路径被增长了,内部气体压强的提升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传递到层隔板内侧,当气体作用到层隔板内侧时,气流已经截止,气流在滑移板处堆积,进一步提升了滑移板的密封力度。
进一步的,转换部件包括转换仓、进入口、旋流风扇、电极板,转换仓和固定盘紧固连接,转换仓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入口,进入口内部设置有单向导通阀,电极板嵌入到转换仓底部侧壁中,电极板和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固定套内部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固定套内部的负离子发生器会让喷出的气流中携带负电荷,负电荷随机和部分烟雾颗粒结合,则其周围的烟雾颗粒会向其聚集,烟雾颗粒的粒径会增大,烟雾颗粒之间会趋于均匀分布,这一设置可以提升后续次级检测的检测精度,即使是较小的烟雾,只要持续燃烧,也能保持持续的漫反射,不会因为烟雾颗粒过小而导致反射光强过小无法识别。烟雾颗粒经过检测后进入转化仓内部,进入口为内侧凹陷设置,烟雾只能进入转换仓,无法从进入口离开转换仓,电极板将带负电的烟雾主动捕捉,排除烟雾的气流从气流孔排出。
进一步的,收集部件包括收集管、传输带、金属球、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回收仓,收集管和外套管内壁紧固连接,收集管朝向环形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传输带和收集管紧固连接,传输带有若干组,若干组传输带围绕收集管均匀分布,传输带朝向外套管的一侧设置有回收仓,传输带远离外套管一侧靠近环形输送带,传输带表面设置有金属球,传输带内部设置有第一极板、第二极板,金属球在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上滑动,第一极板和外部电源正极相连,第二极板和外部地线相连。传输带和环形输送带可通过传动机构实现联动,传动机构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具体结构不作描述,金属球在移动到朝向环形输送带一侧时,和第一极板接触,金属球带正电,附着在环形输送带上的烟雾颗粒带负电,烟雾颗粒被吸引。金属球带着烟雾颗粒移动到回收仓内部时,和第二极板接触,第二极板表面不平整,金属球开始振动,同时金属球和烟雾颗粒的电荷从地线导走,烟雾颗粒振落在回收仓内。本发明的粉尘去除组件一方面实现了对预警中心的表层气流隔离,另一方面还通过分级式的烟雾分离,极大程度的提升了烟雾感应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检测精度,实现了烟雾的循环收集,杜绝了粉尘滞留的情况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初级感应部件一方面保证了粉尘在传感器内部的传输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粉尘和管道侧壁的接触,使得旋转上升的烟雾能被向中心处束缚,以完全隔绝残留的方式输入次级感应组件中。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和初级感应部件相互配合,加快了烟雾的定向输送,避免了粉尘在感应器侧壁的滞留,保证每次检测都不会受到上一次检测的影响。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和初级感应部件的烟雾判定条件协同作用,即保证了火灾情况下的及时报警,又避免了非火灾类粉尘、烟雾导致的误报警情况的发生。本发明的粉尘去除组件一方面实现了对预警中心的表层气流隔离,另一方面还通过分级式的烟雾分离,极大程度的提升了烟雾感应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检测精度,实现了烟雾的循环收集,杜绝了粉尘滞留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固定套内部的负离子发生器会让喷出的气流中携带负电荷,负电荷随机和部分烟雾颗粒结合,则其周围的烟雾颗粒会向其聚集,烟雾颗粒的粒径会增大,烟雾颗粒之间会趋于均匀分布,这一设置可以提升后续次级检测的检测精度,即使是较小的烟雾,只要持续燃烧,也能保持持续的漫反射,不会因为烟雾颗粒过小而导致反射光强过小无法识别。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预警中心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环形输送带和固定筒管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初级感应部件和输送部件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工作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的收集部件局部剖视图;
图中:1-固定盘、2-感应组件、21-初级感应部件、211-环形盘、212-竖直管、213-进烟口、214-发光器、215-受光器、22-输送部件、221-驱动电机、222-主动齿轮、223-内环形板、224-外环形板、225-活动单元、2251-固定套、2252-活动套、2253-提升扇叶、226-连接杆、227-进气腔、228-引导槽、23-次级感应部件、231-固定筒管、232-环形输送带、233-溶液皿、234-检测单元、2341-涂料板、2342-发光二极管、2343-遮挡板、2344-接收板、2345-发射板、2346-色标传感器、235-外套管、3-预警中心、31-电路板、32-蜂鸣器、33-电池盒、34-防护仓、341-调节腔、342-换气腔、343-调节块、344-复位弹簧、345-滑移板、346-固定板、347-层隔板、4-粉尘去除组件、41-转换部件、411-转换仓、412-进入口、413-旋流风扇、414-电极板、42-收集部件、421-收集管、422-传输带、423-金属球、424-第一极板、425-第二极板、426-回收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如图1-图8所示,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光电烟雾传感器包括固定盘1、感应组件2、预警中心3、粉尘去除组件4,固定盘1内部设置有安装腔,预警中心3和安装腔紧固连接,感应组件2和固定盘紧固连接,粉尘去除组件4设置在感应组件2内部,粉尘去除组件4包括转换部件41、收集部件42,转换部件41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固定盘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流孔,气流孔一端和转换部件41联通,气流孔另一端延伸到固定盘1的侧壁底部,气流孔斜向上设置,固定盘1侧壁的倾斜方向和气流孔的倾斜方向相同,收集部件42和感应组件2紧固连接。预警中心3接收感应组件2输出的信号,对感应组件2的工作进行控制,粉尘去除组件4对烟雾进行去除。气流孔将烟雾中的气体排出,气体贴合在固定盘1的表面排出,将固定盘1表面和外界的高温烟气隔绝开,避免外界烟气增加固定盘1内部积热,对预警中心3进行保护。本发明的初级感应部件21一方面保证了粉尘在传感器内部的传输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粉尘和管道侧壁的接触,使得旋转上升的烟雾能被向中心处束缚,以完全隔绝残留的方式输入次级感应组件23中。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23和初级感应部件21相互配合,加快了烟雾的定向输送,避免了粉尘在感应器侧壁的滞留,保证每次检测都不会受到上一次检测的影响。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23和初级感应部件21的烟雾判定条件协同作用,即保证了火灾情况下的及时报警,又避免了非火灾类粉尘、烟雾导致的误报警情况的发生。本发明的粉尘去除组件4一方面实现了对预警中心的表层气流隔离,另一方面还通过分级式的烟雾分离,极大程度的提升了烟雾感应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检测精度,实现了烟雾的循环收集,杜绝了粉尘滞留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固定套2251内部的负离子发生器会让喷出的气流中携带负电荷,负电荷随机和部分烟雾颗粒结合,则其周围的烟雾颗粒会向其聚集,烟雾颗粒的粒径会增大,烟雾颗粒之间会趋于均匀分布,这一设置可以提升后续次级检测的检测精度,即使是较小的烟雾,只要持续燃烧,也能保持持续的漫反射,不会因为烟雾颗粒过小而导致反射光强过小无法识别。
感应组件2包括初级感应部件21、输送部件22、次级感应部件23,初级感应部件21和次级感应部件23紧固连接,次级感应部件23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输送部件22设置在初级感应部件21内侧,初级感应部件21包括环形盘211、竖直管212、进烟口213、发光器214、受光器215,环形盘211和次级感应部件23紧固连接,竖直管212和环形盘211紧固连接,发光器214、受光器215有若干组,若干组发光器214、受光器215呈环状分布,环形盘211内部设置有腔室,发光器214设置在环形盘211内部腔室中心位置,受光器215环绕在发光器214外侧,受光器215和环形盘211腔室内壁紧固连接,环形盘21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烟口213,进烟口213围绕环形盘211均匀分布。本发明的烟雾从初级感应部件21进入,经过输送部件22,再通过输送部件22进入次级感应部件23。环形盘21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对其内部气体的温度进行监测,当外部烟雾通过进烟口213进入到环形盘211内部的腔室中时,弥漫在空气中的烟雾颗粒会阻挡发光器214和受光器215之间的光线传输。当发光器214和受光器215之间出现截断时,系统控制输送部件运作,初级感应部件21在制作时可以先模拟火灾烟雾对感应精度进行调节,当火灾较大时,同一时间产生的烟雾量较大,则此时受到遮挡的发光器214、受光器215数目较多,设定比例系数为70%,则当发光器214的输出光线有70%被阻挡时,第一判定信号达成,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空气温度也超过设定值时,第二判定信号达成,预警中心3会直接作出蜂鸣警报,同时直接拨打火警电话。当第一判定信号或者第二判定信号只有一项达成时,则只蜂鸣通知现场工作人员。当烟雾量较小,烟雾温度也较低时,发光器214和受光器215只有少部分被触发,此时输送部件22开始工作,预警中心3输出信号,控制外部摄像头对烟雾传感器下方进行视频记录。
输送部件22包括驱动电机221、主动齿轮222、内环形板223、外环形板224、活动单元225、连接杆226、进气腔227、引导槽228、环形齿条,进气腔227设置在竖直管212的内壁中,外环形板224嵌入竖直管212的内壁中,外环形板224和竖直管212转动连接,环形齿条和外环形板224靠近环形盘211的一侧外壁紧固连接,驱动电机221和环形盘211上表面紧固连接,驱动电机221的输出轴和主动齿轮222紧固连接,主动齿轮222和环形齿条相互啮合,进气腔227靠近环形盘2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活动单元225和外环形板224紧固连接,活动单元225有若干个,若干个活动单元225围绕外环形板224均匀分布成组,若干组活动单元225沿着外环形板224轴向均匀分布,外环形板224和活动单元225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内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内环形板223设置在相邻的两组活动单元225之间,内环形板223和活动单元225滑动连接,连接杆226两端分别和相邻的活动单元225紧固连接,位于最靠近环形盘211一侧的内环形板223远离活动单元225的一端和竖直管212转动连接,位于最靠近环形盘211一侧的连接杆226远离活动单元225的一端和引导槽228滑动连接,引导槽228和竖直管212紧固连接。本发明的引导槽228设置有若干个朝向竖直管212中心位置的回折,当驱动电机221带动主动齿轮222转动时,主动齿轮222会带动环形齿条转动,环形齿条带动外环形板224转动,外环形板224带动活动单元225转动,活动单元225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226顺着引导槽228移动。
活动单元225包括固定套2251、活动套2252、提升扇叶2253,固定套2251和外环形板224紧固连接,活动套2252和固定套2251滑动连接,连接杆226和活动套2252紧固连接,内环形板223和活动套2252滑动连接,提升扇叶2253和活动套2252紧固连接,活动套2252表面设置有射流孔,射流孔一端联通活动套2252内部,射流孔另一端联通提升扇叶2253表面,射流孔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固定套2251随着外环形板224一起转动,活动套2252在连接杆226的引导下沿着引导槽228移动,提升扇叶2253随着活动套2252一起转动,带动环形盘211内部的气体向竖直管212上方输送,烟雾掺杂在气流中被向次级感应部件23处输送,提升扇叶2253输出的旋转向上的风力将环形盘211内部残留在壁面上的粉尘吸附走。活动套2252在旋转时,连接杆226在回折处会先拉动活动套2252向远离固定套2251一侧移动,活动套2252向远离固定套2251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将外界气体吸入到固定套2251内部,此时活动套2252向靠近气流的一侧移动,提升扇叶2253会对旋转气流形成反冲力,旋转气流内部的粉尘由于旋转离心力的作用,原本被甩向四周,此时提升扇叶2253向气流移动的冲击力对气流向外的流动趋势进行减速,部分粉尘和提升扇叶2253发生撞击被减速。随后活动套2252又在连接杆226的带动下向靠近固定套2251一侧移动,活动套2252向靠近固定套2251一侧移动时,其内部的气体从提升扇叶2253表面喷出,将被减速的粉尘再次向旋转中心喷去。本发明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粉尘在传感器内部的传输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粉尘和管道侧壁的接触,使得旋转上升的烟雾能被向中心处束缚,以完全隔绝残留的方式输入次级感应组件23中。
次级感应部件23包括固定筒管231、环形输送带232、溶液皿233、检测单元234、外套管235,外套管235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固定筒管231设置在外套管235内部,固定筒管231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和外套管235内壁紧固连接,外套管235顶部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外套管235底部和环形盘211紧固连接,环形输送带232和固定筒管231紧固连接,环形输送带232有若干个,若干个环形输送带232围绕固定筒管231均匀分布,溶液皿233和环形盘211紧固连接,检测单元234和环形输送带232紧固连接,检测单元234有若干组,若干组检测单元234围绕环形输送带232均匀分布,检测单元234设置在一组相对设置的环形输送带232上,未设置检测单元234的环形输送带232上设置有翅片,检测单元234包括涂料板2341、发光二极管2342、遮挡板2343、接收板2344、发射板2345、色标传感器2346,涂料板2341和溶液皿233对应的环形输送带232紧固连接,发光二极管2342和环形输送带232紧固连接,发光二极管2342设置在涂料板2341上方,遮挡板2343和涂料板2341紧固连接,发射板2345、接收板2344和溶液皿233对应的环形输送带232对面的环形输送带232紧固连接,接收板2344位于发射板2345上方,色标传感器2346和发射板2345紧固连接。本发明的环形输送带232侧边设置有啮合齿,只有一组环形输送带232设置有主动力,其余的环形输送带232都是在啮合齿的带动下转动,当竖直管212内部的烟雾输入到固定筒管231内部时,各个环形输送带232开始转动,环形输送带232上的翅片带动气流向上移动。若经过初级感应部件21检测时,烟雾只满足第一判定信号,则证明有大量烟雾,但该烟雾可能是离燃烧点较远,也可能不是燃烧产物。而本发明的涂料板2341在转动时会使得自身尖端经过溶液皿233,溶液皿233内部放置有紫色石蕊溶液,该溶液皿233连接有补液管道,涂料板2341上沾染有紫色石蕊溶液后和烟雾接触,而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呈现为酸性,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标传感器2346检测到溶液的颜色变化后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涂料板2341内部设置有电阻丝,涂料板2341转动到环形输送带232外侧时,其内部电阻丝通电,加热后碳酸分解,二氧化碳脱离,溶液颜色再次恢复为初始状态。若经过初级感应部件21检测时,烟雾只满足第二判定信号,则当烟雾弥漫在发光二极管2342和接收板2344之间时,环形输送带232上的发光二极管2342射出的光芒经过烟雾颗粒的漫反射作用在接收板2344上,竖直管212和翅片加速了烟雾的流动,若是火灾产生的烟雾,则烟雾是持续的,各组发光二极管2342在环形输送带232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对应的接收板依次接收到信号。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测,证明了烟雾的持续性,则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类似抽烟的烟雾、实验产生的烟雾都是少量且不能持续的,这种类型的烟雾进入到固定筒管231后会出现感应的中断。当烟雾在初级感应部件21处无法触发判定信号时,则必须在次级感应部件处触发两个信号,才能触发报警型号。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23和初级感应部件21相互配合,加快了烟雾的定向输送,避免了粉尘在感应器侧壁的滞留,保证每次检测都不会受到上一次检测的影响。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次级感应部件23和初级感应部件21的烟雾判定条件协同作用,即保证了火灾情况下的及时报警,又避免了非火灾类粉尘、烟雾导致的误报警情况的发生。
预警中心3包括电路板31、蜂鸣器32、电池盒33、防护仓34、信号传输器,蜂鸣器32、电池盒33、信号传输器都固定在电路板31上,电池盒33通过供电线路和电路板31相连接,电路板31通过线路和感应组件2相连接,电路板31设置在防护仓34内部。电池盒33为电路板31上各个单元供电,外部电源会定时对电池盒33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以保证在发生火灾将外部输电线路烧毁时,蜂鸣器32和信号传输器依然能正常工作,将火灾信号传递出去。防护仓34对内部的电路、控制系统等进行保护,避免由于电路板31自身因素引起火灾。
防护仓34侧壁上设置有换气单元,换气单元有若干个,若干个换气单元围绕防护仓34均匀设置,换气单元包括调节腔341、换气腔342、调节块343、复位弹簧344、滑移板345、固定板346、层隔板347,调节腔341、换气腔342设置在防护仓34侧壁中,调节腔341设置在换气腔342两侧,调节块343和调节腔341滑动连接,复位弹簧344设置在调节块343两侧,复位弹簧344一端和调节块343紧固连接,复位弹簧344另一端嵌入到调节腔341侧壁边缘位置,滑移板345和调节块343紧固连接,滑移板345一端伸入换气腔342内部,滑移板345有两块,两块滑移板345分别位于换气腔342两侧,固定板346和换气腔342紧固连接,固定板346和滑移板345上设置有流通孔,固定板346和滑移板345上的流通孔错位设置,固定板346设置在滑移板345朝向防护仓34外的一侧,层隔板347设置在滑移板345朝向防护仓34内的一侧,层隔板347有若干块,若干块层隔板347交错设置,相连的两块层隔板347分别和换气腔342两侧紧固连接。烟雾传感器安装后可能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机会,在这段时间中烟雾传感器一直处于检测状态,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其内部电路板老化,电路板老化后容易出现局部热量集中的情况。烟雾传感器使用最多的是在部分存放有易燃物的工厂内,其自身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成为诱发火灾的导火索。本发明设置防护仓34针对性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外界气流通过滑移板345、固定板346上的流通孔进行气流交换,避免防护仓34内部积热过多,流通孔内部设置有过滤网,避免外界气流中的粉尘进入到防护仓34内部。当防护仓34内部由于电路老化、电池漏液等原因导致元器件发生燃烧时,防护仓34内部和外部的气体压强会出现较大的差异,防护仓34内部的气体作用到调节块343上,调节块343会带动滑移板345向防护仓34外部移动。滑移板345和固定板346贴合,流通被堵塞,防护仓34内外侧的气体停止流通,防护仓34内部的气体流通到层隔板347处,由于层隔板347处气体的流通路径被增长了,内部气体压强的提升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传递到层隔板347内侧,当气体作用到层隔板347内侧时,气流已经截止,气流在滑移板345处堆积,进一步提升了滑移板345的密封力度。
转换部件41包括转换仓411、进入口412、旋流风扇413、电极板414,转换仓411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转换仓411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入口412,进入口412内部设置有单向导通阀,电极板414嵌入到转换仓411底部侧壁中,电极板414和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固定套2251内部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固定套2251内部的负离子发生器会让喷出的气流中携带负电荷,负电荷随机和部分烟雾颗粒结合,则其周围的烟雾颗粒会向其聚集,烟雾颗粒的粒径会增大,烟雾颗粒之间会趋于均匀分布,这一设置可以提升后续次级检测的检测精度,即使是较小的烟雾,只要持续燃烧,也能保持持续的漫反射,不会因为烟雾颗粒过小而导致反射光强过小无法识别。烟雾颗粒经过检测后进入转化仓内部,进入口为内侧凹陷设置,烟雾只能进入转换仓411,无法从进入口412离开转换仓411,电极板414将带负电的烟雾主动捕捉,排除烟雾的气流从气流孔排出。
收集部件42包括收集管421、传输带422、金属球423、第一极板424、第二极板425、回收仓426,收集管421和外套管235内壁紧固连接,收集管421朝向环形输送带23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传输带422和收集管421紧固连接,传输带422有若干组,若干组传输带422围绕收集管421均匀分布,传输带422朝向外套管231的一侧设置有回收仓426,传输带422远离外套管235的一侧靠近环形输送带232,传输带422表面设置有金属球423,传输带422内部设置有第一极板424、第二极板425,金属球423在第一极板424、第二极板425上滑动,第一极板424和外部电源正极相连,第二极板425和外部地线相连。传输带422和环形输送带232可通过传动机构实现联动,传动机构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具体结构不作描述,金属球423在移动到朝向环形输送带232一侧时,和第一极板424接触,金属球423带正电,附着在环形输送带232上的烟雾颗粒带负电,烟雾颗粒被吸引。金属球423带着烟雾颗粒移动到回收仓426内部时,和第二极板425接触,第二极板425表面不平整,金属球423开始振动,同时金属球423和烟雾颗粒的电荷从地线导走,烟雾颗粒振落在回收仓426内。本发明的粉尘去除组件4一方面实现了对预警中心的表层气流隔离,另一方面还通过分级式的烟雾分离,极大程度的提升了烟雾感应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检测精度,实现了烟雾的循环收集,杜绝了粉尘滞留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外部烟雾通过进烟口213进入到环形盘211内部的腔室中时,弥漫在空气中的烟雾颗粒会阻挡发光器214和受光器215之间的光线传输。当发光器214和受光器215之间出现截断时,系统控制输送部件运作。驱动电机221带动主动齿轮222转动时,主动齿轮222会带动环形齿条转动,环形齿条带动外环形板224转动,外环形板224带动活动单元225转动,活动单元225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226顺着引导槽228移动。提升扇叶2253随着活动套2252一起转动,带动环形盘211内部的气体向竖直管212上方输送,烟雾掺杂在气流中被向次级感应部件23处输送,提升扇叶2253输出的旋转向上的风力将环形盘211内部残留在壁面上的粉尘吸附走。活动套2252在旋转时,连接杆226在回折处会先拉动活动套2252向远离固定套2251一侧移动,活动套2252向远离固定套2251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将外界气体吸入到固定套2251内部,此时活动套2252向靠近气流的一侧移动,提升扇叶2253会对旋转气流形成反冲力,旋转气流内部的粉尘由于旋转离心力的作用,原本被甩向四周,此时提升扇叶2253向气流移动的冲击力对气流向外的流动趋势进行减速,部分粉尘和提升扇叶2253发生撞击被减速。随后活动套2252又在连接杆226的带动下向靠近固定套2251一侧移动,活动套2252向靠近固定套2251一侧移动时,其内部的气体从提升扇叶2253表面喷出,将被减速的粉尘再次向旋转中心喷去。当竖直管212内部的烟雾输入到固定筒管231内部时,各个环形输送带232开始转动,环形输送带232上的翅片带动气流向上移动,次级感应部件23对烟雾进行二次检测,检测后的烟雾输送到粉尘去除组件4处进行烟雾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烟雾传感器包括固定盘(1)、感应组件(2)、预警中心(3)、粉尘去除组件(4),所述固定盘(1)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预警中心(3)和安装腔紧固连接,所述感应组件(2)和固定盘紧固连接,所述粉尘去除组件(4)设置在感应组件(2)内部,所述粉尘去除组件(4)包括转换部件(41)、收集部件(42),所述转换部件(41)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所述固定盘(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流孔,所述气流孔一端和转换部件(41)联通,气流孔另一端延伸到固定盘(1)的侧壁底部,所述气流孔斜向上设置,所述固定盘(1)侧壁的倾斜方向和气流孔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收集部件(42)和感应组件(2)紧固连接;
所述感应组件(2)包括初级感应部件(21)、输送部件(22)、次级感应部件(23),所述初级感应部件(21)和次级感应部件(23)紧固连接,所述次级感应部件(23)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所述输送部件(22)设置在初级感应部件(21)内侧,所述初级感应部件(21)包括环形盘(211)、竖直管(212)、进烟口(213)、发光器(214)、受光器(215),所述环形盘(211)和次级感应部件(23)紧固连接,所述竖直管(212)和环形盘(211)紧固连接,所述发光器(214)、受光器(215)有若干组,若干组发光器(214)、受光器(215)呈环状分布,所述环形盘(211)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发光器(214)设置在环形盘(211)内部腔室中心位置,所述受光器(215)环绕在发光器(214)外侧,所述受光器(215)和环形盘(211)腔室内壁紧固连接,所述环形盘(21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烟口(213),所述进烟口(213)围绕环形盘(211)均匀分布;
所述次级感应部件(23)包括固定筒管(231)、环形输送带(232)、溶液皿(233)、检测单元(234)、外套管(235),所述外套管(235)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所述固定筒管(231)设置在外套管(235)内部,所述固定筒管(231)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和外套管(235)内壁紧固连接,所述外套管(235)顶部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所述外套管(235)底部和环形盘(211)紧固连接,所述环形输送带(232)和固定筒管(231)紧固连接,所述环形输送带(232)有若干个,若干个环形输送带(232)围绕固定筒管(231)均匀分布,所述溶液皿(233)和环形盘(211)紧固连接,所述检测单元(234)和环形输送带(232)紧固连接,所述检测单元(234)有若干组,若干组检测单元(234)围绕环形输送带(232)均匀分布,所述检测单元(234)设置在一组相对设置的环形输送带(232)上,未设置检测单元(234)的环形输送带(232)上设置有翅片,所述检测单元(234)包括涂料板(2341)、发光二极管(2342)、遮挡板(2343)、接收板(2344)、发射板(2345)、色标传感器(2346),所述涂料板(2341)和溶液皿(233)对应的环形输送带(232)紧固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2342)和环形输送带(232)紧固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2342)设置在涂料板(2341)上方,所述遮挡板(2343)和涂料板(2341)紧固连接,所述发射板(2345)、接收板(2344)和溶液皿(233)对应的环形输送带(232)对面的环形输送带(232)紧固连接,所述接收板(2344)位于发射板(2345)上方,所述色标传感器(2346)和发射板(2345)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件(22)包括驱动电机(221)、主动齿轮(222)、内环形板(223)、外环形板(224)、活动单元(225)、连接杆(226)、进气腔(227)、引导槽(228)、环形齿条,所述进气腔(227)设置在竖直管(212)的内壁中,所述外环形板(224)嵌入竖直管(212)的内壁中,所述外环形板(224)和竖直管(212)转动连接,所述环形齿条和外环形板(224)靠近环形盘(211)的一侧外壁紧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21)和环形盘(211)上表面紧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21)的输出轴和主动齿轮(222)紧固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22)和环形齿条相互啮合,所述进气腔(227)靠近环形盘(2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活动单元(225)和外环形板(224)紧固连接,所述活动单元(225)有若干个,若干个活动单元(225)围绕外环形板(224)均匀分布成组,若干组活动单元(225)沿着外环形板(224)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外环形板(224)和活动单元(225)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内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内环形板(223)设置在相邻的两组活动单元(225)之间,所述内环形板(223)和活动单元(225)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26)两端分别和相邻的活动单元(225)紧固连接,位于最靠近环形盘(211)一侧的内环形板(223)远离活动单元(225)的一端和竖直管(212)转动连接,位于最靠近环形盘(211)一侧的连接杆(226)远离活动单元(225)的一端和引导槽(228)滑动连接,所述引导槽(228)和竖直管(212)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单元(225)包括固定套(2251)、活动套(2252)、提升扇叶(2253),所述固定套(2251)和外环形板(224)紧固连接,所述活动套(2252)和固定套(225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26)和活动套(2252)紧固连接,所述内环形板(223)和活动套(2252)滑动连接,所述提升扇叶(2253)和活动套(2252)紧固连接,所述活动套(2252)表面设置有射流孔,所述射流孔一端联通活动套(2252)内部,射流孔另一端联通提升扇叶(2253)表面,所述射流孔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中心(3)包括电路板(31)、蜂鸣器(32)、电池盒(33)、防护仓(34)、信号传输器,所述蜂鸣器(32)、电池盒(33)、信号传输器都固定在电路板(31)上,所述电池盒(33)通过供电线路和电路板(31)相连接,所述电路板(31)通过线路和感应组件(2)相连接,所述电路板(31)设置在防护仓(34)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仓(34)侧壁上设置有换气单元,所述换气单元有若干个,若干个换气单元围绕防护仓(34)均匀设置,所述换气单元包括调节腔(341)、换气腔(342)、调节块(343)、复位弹簧(344)、滑移板(345)、固定板(346)、层隔板(347),所述调节腔(341)、换气腔(342)设置在防护仓(34)侧壁中,所述调节腔(341)设置在换气腔(342)两侧,所述调节块(343)和调节腔(341)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344)设置在调节块(343)两侧,复位弹簧(344)一端和调节块(343)紧固连接,复位弹簧(344)另一端嵌入到调节腔(341)侧壁边缘位置,所述滑移板(345)和调节块(343)紧固连接,滑移板(345)一端伸入换气腔(342)内部,所述滑移板(345)有两块,两块滑移板(345)分别位于换气腔(342)两侧,所述固定板(346)和换气腔(342)紧固连接,所述固定板(346)和滑移板(345)上设置有流通孔,所述固定板(346)和滑移板(345)上的流通孔错位设置,所述固定板(346)设置在滑移板(345)朝向防护仓(34)外的一侧,所述层隔板(347)设置在滑移板(345)朝向防护仓(34)内的一侧,所述层隔板(347)有若干块,若干块层隔板(347)交错设置,相连的两块层隔板(347)分别和换气腔(342)两侧紧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件(41)包括转换仓(411)、进入口(412)、旋流风扇(413)、电极板(414),所述转换仓(411)和固定盘(1)紧固连接,所述转换仓(411)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入口(412),所述进入口(412)内部设置有单向导通阀,所述电极板(414)嵌入到转换仓(411)底部侧壁中,所述电极板(414)和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固定套(2251)内部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件(42)包括收集管(421)、传输带(422)、金属球(423)、第一极板(424)、第二极板(425)、回收仓(426),所述收集管(421)和外套管(235)内壁紧固连接,收集管(421)朝向环形输送带(23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传输带(422)和收集管(421)紧固连接,所述传输带(422)有若干组,若干组传输带(422)围绕收集管(421)均匀分布,所述传输带(422)朝向外套管(235)的一侧设置有回收仓(426),所述传输带(422)远离外套管(235)的一侧靠近环形输送带(232),所述传输带(422)表面设置有金属球(423),所述传输带(422)内部设置有第一极板(424)、第二极板(425),所述金属球(423)在第一极板(424)、第二极板(425)上滑动,所述第一极板(424)和外部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第二极板(425)和外部地线相连。
CN202210274233.5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Active CN114354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4233.5A CN114354462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4233.5A CN114354462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4462A CN114354462A (zh) 2022-04-15
CN114354462B true CN114354462B (zh) 2022-05-24

Family

ID=81094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4233.5A Active CN114354462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446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232A (zh) * 1996-10-24 1998-07-01 彼特威公司 吸气检测器
CN102054322A (zh) * 2009-10-28 2011-05-1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火灾传感器和火灾检测方法
AU2011201580A1 (en) * 2010-04-09 2011-10-27 Interlink Network Solution Pty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Smoke
CN207380866U (zh) * 2017-11-16 2018-05-18 杭州芯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报警器
CN209657460U (zh) * 2018-09-26 2019-11-19 深圳沃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防潮防尘烟雾报警器
CN211578006U (zh) * 2020-03-27 2020-09-25 广东志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式nb烟感器
CN111871614A (zh) * 2020-08-04 2020-11-03 温州市仿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更换电极板的静电除尘设备
CN112802291A (zh) * 2021-01-11 2021-05-14 张雪梅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独立式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
CN213399863U (zh) * 2020-11-18 2021-06-08 中远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监控的报警装置
CN213582481U (zh) * 2020-11-09 2021-06-29 安徽威仕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消防火灾报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232A (zh) * 1996-10-24 1998-07-01 彼特威公司 吸气检测器
CN102054322A (zh) * 2009-10-28 2011-05-1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火灾传感器和火灾检测方法
AU2011201580A1 (en) * 2010-04-09 2011-10-27 Interlink Network Solution Pty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Smoke
CN207380866U (zh) * 2017-11-16 2018-05-18 杭州芯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报警器
CN209657460U (zh) * 2018-09-26 2019-11-19 深圳沃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防潮防尘烟雾报警器
CN211578006U (zh) * 2020-03-27 2020-09-25 广东志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式nb烟感器
CN111871614A (zh) * 2020-08-04 2020-11-03 温州市仿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更换电极板的静电除尘设备
CN213582481U (zh) * 2020-11-09 2021-06-29 安徽威仕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消防火灾报警装置
CN213399863U (zh) * 2020-11-18 2021-06-08 中远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监控的报警装置
CN112802291A (zh) * 2021-01-11 2021-05-14 张雪梅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独立式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智能安防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李泽波;《科技广场》;2015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4462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1315B (zh) 探针
EP2112639B1 (en) Improvement(s) related to particle detectors
CN1410757A (zh) 火灾及烟雾检测与控制系统
CN110102001A (zh) 一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CN102054324A (zh) 火灾传感器和检测火灾的方法
CN114354462B (zh) 一种防止粉尘滞留的光电烟雾传感器
CN108671739A (zh) 一种喷淋散射塔装置
KR102041095B1 (ko) 대기 미세먼지 포집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과 대기 미세먼지 포집시스템
CN216053248U (zh) 一种智慧航空消防用烟雾传感器
CN102888660B (zh) 蚕茧缫丝前的选茧方法和装置
CN115738662A (zh) Voc有机废气治理和焦炉废气循环利用方法
CN210384640U (zh) 一种灭火配电箱
CN212597592U (zh) 一种应用于化工塑料物料的淘洗装置
CN208727064U (zh) 一种具有惰化保护功能的除尘器
CN217588212U (zh) 一种消防烟火侦测系统
CN107416373A (zh) 一种垃圾焚烧飞灰自动储存卸灰库
CN208727063U (zh) 一种具有抑火阻爆功能的除尘器
CN207409096U (zh) 带有人工开启开关的光电烟雾报警器
CN107096340A (zh) 提升式湿式烟气净化器
CN201259719Y (zh) 烟感探测器
CN205541260U (zh) 散射光型光电感烟探测室
CN208852688U (zh) 一种喷淋散射塔装置
CN206240184U (zh) 一种用于含粉尘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
CN206980349U (zh) 一种灰库卸灰装置
CN217386467U (zh) 一种烟光复合火灾探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