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3271B - 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3271B
CN114353271B CN202210030702.9A CN202210030702A CN114353271B CN 114353271 B CN114353271 B CN 114353271B CN 202210030702 A CN202210030702 A CN 202210030702A CN 114353271 B CN114353271 B CN 114353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humidity
guest room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07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3271A (zh
Inventor
宋洋
杜珂
王爱明
魏强
王辛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53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3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3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3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在对客房内温湿度进行调整。所述方法包括:当目标客房处于入住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基于所述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目标客房当前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控制所述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通过本方法可在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湿度的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湿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酒店客房的温度湿度大多通过人工控制,当用户入住客房时,能够对目标客房内温湿度值进行手动设定,空调系统能够基于手动设定的温湿度设定值对客房内温湿度进行控制。可见,现有的温湿度控制方案中,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操作进行温湿度控制,降低了用户的入住体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酒店客房内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在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湿度的调整,是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在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湿度的调整。
本申请提供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包括:
当目标客房处于入住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
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基于所述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目标客房当前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
控制所述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目标客房的入住状态,基于当前外界温度确定并调整混水装置的温度值,基于外界温度或接收到的温湿度操作确定目标客房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控制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的运行状态对温湿度进行调整,从而根据外界温度自动确定目标客房当前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无需用户手动设定,并且,本申请能够通过控制风机盘管、新风机和混水装置的运行状态使得目标客房当前温度接近温度设定值,并使目标客房当前湿度接近湿度设定值,进而能够在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湿度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目标客房处于离客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二目标温度值;
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系统接收到客房入住状态切换为离客模式时,基于外界温度获取对应的混水装置温度,并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该温度。进而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度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包括:
获取当前的外界温度值
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表征目标客房需要加热时,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加热模式时的第一预设温度;
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外界温度确定客房需要的温度,当客房需要加热时,获取混水装置加热模式下的温度,并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该温度。进而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度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包括:
获取当前的外界温度值;
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表征目标客房需要制冷时,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第二预设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和所述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外界温度确定客房需要的温度,当客房需要制冷时,获取混水装置制冷模式下的温度,同时与目标客房内的结露温度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结露风险,当存在结露风险时,根据结露温度确定混水装置的温度。进而在自动进行目标客房内温湿度调整的同时,有效避免了高温高湿情况下的结露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和所述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包括:
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温度和湿度确定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
判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是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
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确定第二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且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室内温湿度确定结露温度,并结合结露温度判断混水装置的在制冷模式下的预设温度值是否存在结露风险,在存在结露风险的情况下,根据结露温度确定混水装置的目标温度,进而避免结露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包括:
当目标客房由离客状态转换为入住状态时,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开启风机盘管;
对目标客房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落入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且湿度值落入与所述湿度设定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的湿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关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当前入住状态及目标客房的温度,控制新风机和风机盘管的运行状态,并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当温湿度落入预设范围内是,关闭风机盘管,在实现了客房温湿度的自动调整的情况下节约了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或湿度值大于所述湿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再次开启,以使所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趋近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或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趋近小于所述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入住模式下,实时监测室内的温湿度,当室内的温湿度与设定值偏差较大时,自动开启风机盘管,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控,实现了温湿度的自动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客房中的住户处于暂时离开状态时,对湿度设定值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大于调整前的湿度设定值;
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全回收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风机盘管的工作状态,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所述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离客模式下,放宽对室内湿度的要求范围,并将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全回收工作模式,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通过控制风机盘管的工作状态,使得客房内的温湿度不超过预设范围,以使得客户在回到客房后能够快速恢复到设定温湿度值。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对应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能够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在入住状态下客房温湿度控制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入住状态下客房温湿度控制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暂时离开状态下温湿度调整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的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在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湿度的调整,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S11-S14:
在步骤S11中,当目标客房处于入住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
在步骤S12中,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在步骤S13中,基于所述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目标客房当前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
在步骤S14中,控制所述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
本申请可以用于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该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可以包括空调系统,图6为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空调至少包括新风机、混水装置以及风机盘管。其中,新风机:用于输送新风和调节室内湿度;混水装置:用于调节室内温度;风机盘管:用于辅助混水装置调节室内温度,辅助新风机调节室内湿度。该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还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根据外界温度以及客房的入住状态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记载的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通常情况下,夏季制冷模式下,新风机送风含湿量下限控制在6g/kg左右,送风含湿量上限控制在8g/kg左右,经室内环境模拟计算,大致可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左右,即便出现湿度超过60%的情况,因露点温度影响也会开启风盘辅助除湿。
本申请为了能够实现对目标客房温湿度的控制,对不同客房状态,如入住状态和离客状态等,基于不同的外界温度,对混水装置的水温进行控制。
当目标客房处于入住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具体的,获取当前的外界温度值,其中该外界温度值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也可以从系统中调取;然后,根据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当前目标客房是否需要加热或制冷,并按如下方式确定混水装置对应的第一目标温度:
方式一
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表征目标客房需要加热时,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加热模式时的第一预设温度,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则确定需要对客房进行加热,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器中获取混水装置在加热模式下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并确定该第一预设温度为第一目标温度。
方式二
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表征目标客房需要制冷时,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第二预设温度;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制冷模式下容易出现结露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应用毛细敷设系统空调对目标客房内温度调节的情况下,在混水装置水温低于结露温度的情况下,毛细管网的外壁上会凝结出水滴,造成墙壁及顶面垫层潮湿甚至脱落,因此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和所述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在本申请中,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则确定需要对客房进行制冷,从存储器中获取混水装置在制冷模式下对应的第二预设温度,然后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和所述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共同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具体的,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温度和湿度确定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判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是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确定第二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且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举例而言,通过监测获取当当前外界温度值为31℃,则目标客房需要进行制冷,从存储器中获取混水装置在制冷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度值为19℃;如果计算得到目标客房结露温度为16℃,通过对比,上述混水装置在制冷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度值19℃大于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16℃,也就是说混水装置在当前情况下不存在结露风险,则将该第二预设温度作为第一目标温度。同样的外界温度下,如果计算出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为21℃;通过对比,上述混水装置在制冷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度值19℃小于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 21℃,也就是说混水装置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结露风险,则为了避免结露风险,则应该设定混水装置的水温高于结露温度,本实施例中,设定第一目标温度为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21℃高1℃,即22℃。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随着目标客房内温湿度的变化,结露温度也会实时发生变化,因此,本申请需要对目标客房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实时计算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当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以第二预设温度作为第一目标温度,当目标房间的结露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以结露温度加1℃的温度作为第一目标温度。其中,结露温度可以基于目标房间的温湿度进行计算。
基于所述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目标客房当前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本申请中,基于外界温度对目标客房的温湿度给出了初始设定值,例如夏季设定目标客房的温度为24℃,湿度为55%左右;如果是在冬季,设定目标客房的温度为22℃,湿度为55%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根据个人喜好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整后,则将该设定值作为目标客房当前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
本申请还对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以使得目标客房温湿度处于预设值范围内。控制所述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具体的,当目标客房由离客状态转换为入住状态时,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开启风机盘管;对目标客房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落入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且湿度值落入与所述湿度设定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的湿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关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例如当前目标客房的设定温度为24℃,设定湿度为55%,通过对客房内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当当前温度在24℃-25℃之间则符合室内温度要求,当当前湿度在55℃-60℃之间则符合室内温度要求,关闭风机盘管。
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或湿度值大于所述湿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再次开启,以使所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趋近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或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趋近小于所述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通过监测目标客房内的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以及湿度与预设湿度的差值,当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则说明当前温度或湿度与预设值偏差较大,则控制风机盘管再次开启,以对客房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整,使客房内温湿度与设定值趋近。
可以理解的是,在入住状态下,当监测到所述目标客房中的住户处于暂时离开状态时,如果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按用户正常入住状态持续运行,则会产生较高的能耗;同时,是客户暂时离开状态下,为保证在客户回到客房后能快速恢复到预设温湿度值。因此,本申请中,当监测到所述目标客房中的住户处于暂时离开状态时,对湿度设定值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大于调整前的湿度设定值,例如,当入住状态下的室内湿度值为55%,则在住户暂时离开的状态下,设定湿度值不超过60%;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全回收工作模式,进而在客户暂时离开的状态下能够降低客房内的能耗;控制所述风机盘管的工作状态,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所述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以使得客户在回到客房内后,能够快速恢复到设定的温湿度值。
此外,当目标客房处于离客状态时,如果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按入住状态持续运行,也会产生较高的能耗。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客房处于离客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二目标温度值;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例如,设定离客状态下混水装置的温度与当前外界温度的差值,小于正常入住状态下混水装置的温度与当前外界温度的差值2℃,当外界温度为30℃,入住状态下对应的混水装置目标温度值为17℃,则在离客状态下对应的混水装置目标温度为19℃。当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接收到酒店管理系统发送的客人退订客房的消息后,从存储器中获取离客状态下对应的混水装置目标温度19℃,并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19℃。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记载的上述温湿度调整方案是建立在用户处于清醒状态的基础上所提供的一种温湿度调整方案。考虑到酒店应用的场景模式,针对用户睡眠的情况,需要减少空调运行噪声,并尽量维持室内湿度,因此,在本申请中,在夜间时段还可以自动开启睡眠模式,减少空调系统运行噪声,具体措施是在夜间时段降低新风系统送风机频率,同时调整送风含湿量上限值为7g/kg左右,确保在降低噪声的同时尽量维持室内湿度的相对稳定。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目标客房的入住状态,基于当前外界温度确定并调整混水装置的温度值,基于外界温度或接收到的温湿度操作确定目标客房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控制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的运行状态对温湿度进行调整,从而根据外界温度自动确定目标客房当前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无需用户手动设定,并且,本申请能够通过控制风机盘管、新风机和混水装置的运行状态使得目标客房当前温度接近温度设定值,并使目标客房当前湿度接近湿度设定值,进而能够在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湿度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还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A1-A2:
在步骤A1中,当目标客房处于离客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二目标温度值;
在步骤A2中,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
在离客状态时,如果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持续按入住状态下的运行状态运行,则会产生较高的能耗。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客房处于离客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二目标温度值;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
举例而言,为了节约能耗,设定离客状态下混水装置的温度与当前外界温度的差值,小于入住状态下混水装置的温度与当前外界温度的差值2℃。如当外界温度为30℃,入住状态下对应的混水装置目标温度值为17℃,则在离客状态下对应的混水装置目标温度为19℃。当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接收到酒店管理系统发送的客人退订客房的消息后,从存储器中获取离客状态下对应的混水装置目标温度19℃,并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19℃。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系统接收到客房入住状态切换为离客状态时,基于外界温度获取对应的混水装置温度,并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该温度。进而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度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客房处于入住状态时,上述步骤S11中的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B1-B3:
在步骤B1中,获取当前的外界温度值;
在步骤B2中,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表征目标客房需要加热时,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加热模式时的第一预设温度;
在步骤B3中,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根据外界温度的不同,则目标客房需要温度不同,对应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的加热或制冷模式不同。因此,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较低时,则目标客房需要加热,从存储其中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加热模式时的第一预设温度,并将该第一预设温度作为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外界温度确定客房需要的温度,当客房需要加热时,获取混水装置加热模式下的温度,并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该温度。进而无需用户进行手动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房内温度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客房处于入住状态时,上述步骤S11中的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C1-C3:
在步骤C1中,获取当前的外界温度值;
在步骤C2中,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表征目标客房需要制冷时,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第二预设温度;
在步骤C3中,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和所述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根据外界温度的不同,则目标客房需要温度不同,对应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的加热或制冷模式不同。因此,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较高时,则目标客房需要制冷,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制冷模式下容易出现结露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应用毛细敷设系统空调对目标客房内温度调节的情况下,在混水装置水温低于结露温度的情况下,毛细管壁上会凝结出水滴,造成墙壁及顶面垫层潮湿甚至脱落。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较高,目标客房需要制冷的情况下,从存储器中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第二预设温度,并通过该第二预设温度客房内的结露温度共同确定混水装置的目标温度。具体的,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温度和湿度确定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判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是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确定第二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且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举例而言,通过监测获取当当前外界温度值为31℃,则目标客房需要进行制冷,从存储器中获取混水装置在制冷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度值为19℃;同时,同时,监测到当前目标客房的温度为29℃、湿度为45%,根据当前目标客房的温湿度确定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为16℃,其中,该结露温度可是从存储器的结露点温湿度表中获取,也可以是根据预设算法计算得到的;通过对比,上述混水装置在制冷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度值19℃大于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21℃,也就是说混水装置在当前情况下不存在结露风险,则将该第二预设温度值作为第一目标温度。
同样的外界温度下,如果监测到当前目标客房的温度为32℃、湿度为50%,确定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为21℃;通过对比,上述混水装置在制冷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度值19℃小于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21℃,也就是说混水装置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结露风险,则为了避免结露风险,则应该设定混水装置的水温高于结露温度,本实施例中,设定第一目标温度为当前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21℃大1℃,即22℃。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随着目标客房内温湿度的条件,结露温度也会发生变化,本实施例中的混水装置温度设定值开始会随着目标客房内的结露温度进行变化,以保证混水装置温度设定值始终比结露温度中的最大值高1℃,且大于混水装置的第二预设温度值即19℃。进而避免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结露风险。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外界温度确定客房需要的温度,当客房需要制冷时,获取混水装置制冷模式下的温度,同时与目标客房内的结露温度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结露风险,当存在结露风险时,根据结露温度确定混水装置的温度。进而在自动进行目标客房内温湿度调整的同时,有效避免了高温高湿情况下的结露风险。
图2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在入住状态下客房温湿度控制流程图,如图2 所示,上述步骤C3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21-S24:
在步骤S21中,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温度和湿度确定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
在步骤S22中,判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是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
在步骤S23中,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确定第二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在步骤S24中,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且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制冷模式下容易出现结露的情况,甚至造成墙壁及顶面垫层潮湿甚至脱落。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结露情况的发生,结合了结露温度对混水装置的温度进行确定。
首先,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温度和湿度确定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其中,该结露温度可是从存储器的结露点温湿度表中获取,也可以是根据预设算法计算得到的。其次,判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是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进而确定是否存在结露风险。然后,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则不存在结露风险,确定第二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则存在结露风险,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且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如设定第一目标温度与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的差值不高于1℃。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室内温湿度确定结露温度,并结合结露温度判断混水装置的在制冷模式下的预设温度值是否存在结露风险,在存在结露风险的情况下,根据结露温度确定混水装置的目标温度,进而避免结露风险。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在入住状态下客房温湿度控制流程图,如图3 所示,上述步骤S14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31-S33:
在步骤S31中,当目标客房由离客状态转换为入住状态时,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开启风机盘管;
在步骤S32中,对目标客房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在步骤S33中,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落入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且湿度值落入与所述湿度设定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的湿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关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
为了能够对客房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当前入住状态及目标客房的温度,控制新风机和风机盘管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当目标客房由离客状态转换为入住状态时,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开启风机盘管;同时,对目标客房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落入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且湿度值落入与所述湿度设定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的湿度范围内时,说明客房内的温湿度符合预设温度要求,则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关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例如当前目标客房的设定温度为24℃设定湿度为55%,通过对客房内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当当前温度在24℃-25℃之间则符合室内温度要求,当当前湿度在55℃-60℃之间则符合室内温度要求,关闭风机盘管。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当前入住状态及目标客房的温度,控制新风机和风机盘管的运行状态,并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当温湿度落入预设范围内是,关闭风机盘管,在实现了客房温湿度的自动调整的情况下节约了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
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或湿度值大于所述湿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再次开启,以使所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趋近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或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趋近小于所述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
通过监测目标客房内的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以及湿度与预设湿度的差值,当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则说明当前温度或湿度与预设值偏差较大,则控制风机盘管再次开启,以对客房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整,使客房内温湿度与设定值趋近。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入住模式下,实时监测室内的温湿度,当室内的温湿度与设定值偏差较大时,自动开启风机盘管,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控,实现了温湿度的自动调整。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在暂时离开状态下温湿度调整流程图,如图4 所示,上述步骤S14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41-S43:
在步骤S41中,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客房中的住户处于暂时离开状态时,对湿度设定值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大于调整前的湿度设定值;
在步骤S42中,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全回收工作模式;
在步骤S43中,控制所述风机盘管的工作状态,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所述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
在保证能够快速对温湿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为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入住模式下客户暂时离开的状态湿度范围进行了放宽。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客房中的住户处于暂时离开状态时,对湿度设定值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大于调整前的湿度设定值。例如,当入住模式下的室内湿度值为55%,则在住户暂时离开的状态下,设定湿度值不超过60%。
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全回收工作模式。在对湿度范围放宽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将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到全回收模式,已达到节能的目的。
控制所述风机盘管的工作状态,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所述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为了能够在客户回到客房后快速恢复到设定的温湿度值,对风机盘管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以使得温湿度回到预设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离客模式下,放宽对室内湿度的要求范围,并将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全回收工作模式,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通过控制风机盘管的工作状态,使得客房内的温湿度不超过预设范围,以使得客户在回到客房后能够快速恢复到设定温湿度值。
参照图5,该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502,存储器504,电源组件506,多媒体组件508,音频组件5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512,传感器组件514,以及通信组件516。
处理组件502通常控制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的整体操作。处理组件502 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5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508和处理组件5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5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 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存储器5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506为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源。电源组件 5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车载控制系统500 生成、管理和分配电源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508包括在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508 还可以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5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5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处于操作模式,如报警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和语音输出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504或经由通信组件5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5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512为处理组件5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5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 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514可以包括声音传感器。另外,传感器组件514可以检测到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检测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或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的一个组件的运行状态,如布风板的运行状态,结构状态,排料刮板的运行状态等,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5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 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514 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物料堆积厚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516被配置为使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提供和其他设备以及云平台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能力。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5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5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 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记载的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目标客房处于入住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
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基于所述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目标客房当前的温度设定值和湿度设定值;
控制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
所述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包括:
获取当前的外界温度值;
当当前外界温度值表征目标客房需要制冷时,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第二预设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和所述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和所述目标客房的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包括:
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温度和湿度确定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
判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是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
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确定第二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客房中的结露温度时,根据当前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且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与所述目标客房内结露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目标客房处于离客状态时,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二目标温度值;
控制混水装置的水温保持在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的外界温度值确定混水装置的第一目标温度,包括:
获取当前的外界温度值;
当当前的外界温度值表征目标客房需要加热时,获取混水装置处于加热模式时的第一预设温度;
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包括:
当目标客房由离客状态转换为入住状态时,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开启风机盘管;
对目标客房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落入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且湿度值落入与所述湿度设定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的湿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关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监测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或湿度值大于所述湿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风机盘管再次开启,以使所述目标客房的温度值趋近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或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趋近小于所述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风机盘管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目标客房中的住户处于暂时离开状态时,对湿度设定值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大于调整前的湿度设定值;
控制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全回收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风机盘管的工作状态,使得目标客房的温度值保持在与所述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的温度范围内,并使得目标客房的湿度值保持在小于所述调整后的湿度设定值的湿度范围内。
7.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对应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客房温湿度调整系统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
CN202210030702.9A 2021-12-31 2022-01-12 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532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0524 2021-12-31
CN202111660524X 2021-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3271A CN114353271A (zh) 2022-04-15
CN114353271B true CN114353271B (zh) 2022-12-30

Family

ID=8110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0702.9A Active CN114353271B (zh) 2021-12-31 2022-01-12 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32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9111A (zh) * 2011-11-25 2012-06-27 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混水变水温的空调控制方法
CN104697085A (zh) * 2015-02-12 2015-06-10 上海境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分户组合式辐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CN104896689A (zh) * 2015-05-29 2015-09-09 广州市中南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酒店智能中央空调系统
CN106325089A (zh) * 2016-10-12 2017-01-11 北京威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酒店客房生态环境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531842A (zh) * 2021-06-30 2021-10-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双蒸发器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双蒸发器空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9111A (zh) * 2011-11-25 2012-06-27 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混水变水温的空调控制方法
CN104697085A (zh) * 2015-02-12 2015-06-10 上海境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分户组合式辐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CN104896689A (zh) * 2015-05-29 2015-09-09 广州市中南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酒店智能中央空调系统
CN106325089A (zh) * 2016-10-12 2017-01-11 北京威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酒店客房生态环境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531842A (zh) * 2021-06-30 2021-10-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双蒸发器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双蒸发器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3271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24712A1 (zh)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20520A1 (zh) 一种可定制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40043498A1 (en) Power saving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7166636B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95203B (zh) 一种空调系统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53272B (zh) 一种温湿度调节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53271B (zh) 一种客房温湿度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286359A (zh) 风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165903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289644A (zh) 空调制热时室内环境温度补偿方法、补偿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4543263A (zh) 一种盘管温度控制方法、盘管温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26873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环境调节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78122A (zh) 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091222A (zh) 空调提示音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289648A (zh) 目标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484721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1188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5289653B (zh) 运行频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50054A (zh) 空调化霜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介质
CN115059994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151859B (zh) 新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14396715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42474A (zh) 室外环境温度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38929A (zh)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221944A (zh) 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气调节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