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0309B - 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0309B
CN114340309B CN202111420079.XA CN202111420079A CN114340309B CN 114340309 B CN114340309 B CN 114340309B CN 202111420079 A CN202111420079 A CN 202111420079A CN 114340309 B CN114340309 B CN 114340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essure
pressure value
sealing
output por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00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0309A (zh
Inventor
信志涛
刘广志
张晓伟
黄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00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0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0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0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包括用于输入冷却液的输入口和用于排气的输出口;第一密封体,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且与所述输出口匹配,所述第一密封体的密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冷却液的密度;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与所述输出口连通。当所述输出口的气压值等于或超过预设第一阈值时,开启所述排气单元进行排气,以降低所述第一密封腔的气压值,气体排尽时关闭所述排气单元,冷却液流入所述第一密封腔内并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密封所述输出口,以使冷却液被密封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气体被隔绝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外,达到方便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冷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芯片热流密度和功率的不断提高,风冷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芯片的散热需求,尤其是系统中有多个大功率芯片时,液冷散热的效果更佳。
正压液冷系统内部冷却液的气压值大于大气压的气压值,正压液冷系统的排气装置只需要通过排气阀自动排气即可,负压液冷系统相对于正压液冷系统,其内部冷却液的气压值低于大气压的气压值,冷却液不容易流出系统,而外部气体容易进入负压液冷系统,造成排气困难。
在液冷系统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液压管路进行开关控制,可能出现液压液外流以及气流涌入的问题,不便于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以便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包括用于输入冷却液的输入口和用于排气的输出口;
第一密封体,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且与所述输出口匹配,所述第一密封体的密度小于或者等于冷却液的密度;
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与所述输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的采集端与所述输出口连接;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排气单元电信号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的采集端采集的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一阈值匹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排气单元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压传感器的采集端采集的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二阈值匹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排气单元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口至所述输出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腔靠近所述输出口的一端直径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体的形状包括球形或锥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二密封腔,每个所述第二密封腔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腔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连通所述排气单元的第二连接口,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依次串联,并串联在所述输出口与所述排气单元之间;
一个或多个第二密封体,每个所述第二密封体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密封腔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口至所述第一连接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口的一端直径减小。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第一密封腔的输出口的气压值;
将所述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与所述第一阈值匹配时,进行排气,以使所述气压值降低;
将所述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二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降低至与所述第二阈值匹配时,停止排气,以使冷却液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腔的所述输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气压值降低至与所述第二阈值匹配时停止排气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升高所述第二密封腔的气压值,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密封与所述输出口连通的所述第一连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升高所述第二密封腔的气压值,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密封与所述输出口连通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的步骤还包括:
提供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体,将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依次串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腔串联。
上述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当输出口的气压值等于或超过预设第一阈值时,利用排气单元进行排气以使第一密封腔的气压值降低,当第一密封腔内的气体排尽时,停止排气,冷却液流入第一密封腔并推动第一密封体向输出口靠近至在输出口中产生形变,从而密封第一密封腔的输出口,以使冷却液被密封在第一密封腔内,气体被隔绝在第一密封腔外,达到方便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进行排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停止排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进行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多个第二密封腔和第二密封体进行排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停止排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进行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一个第二密封腔和第二密封体进行排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停止排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第一连接口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密封腔;11、输入口;12、输出口;2、第一密封体;3、排气单元;4、控制单元;41、气压传感器;42、控制器;5、第二密封腔;51、第一连接口;52、第二连接口;6、第二密封体;7、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由于在负压液冷系统(以下简称液冷系统)散热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气压值低于大气压的气压值,因此可能出现气体进入液冷系统中的现象,导致出现排气困难的问题。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液压排气的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排气单元3对第一密封腔1进行排气以使气压值降低,当气体排尽时停止排气,冷却液流入第一密封腔1内并推动第一密封体2向输出口12靠近,直到第一密封腔1在输出口12中产生形变,从而密封输出口12,以使冷却液被密封在第一密封腔1内,气体被隔绝在第一密封腔1外,达到方便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密封腔1,所述第一密封腔1包括用于输入冷却液的输入口11和用于排气的输出口12;
第一密封体2,所述第一密封体2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且与所述输出口12匹配,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密度小于或者等于冷却液的密度;
排气单元3,所述排气单元3与所述输出口12连通。所述排气单元3与所述输出口12通过管道7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为相关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在图中描述冷却液和气体的流动方向,图1-9中共同的双箭头表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共同的单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
由于液冷系统内部的气压值低于外部大气压的气压值,外部气体容易进入液冷系统中,因此在输送冷却液之前,需要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如图1所示,当所述输出口12的气压值达到或超过预设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排气单元3对所述第一密封腔1进行排气,所述排气单元3包括排气泵或抽风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单元3为排气泵,排气泵通过所述管道7与所述输出口12连通。
如图2所示,当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的气体排尽时,排气泵停止排气,冷却液从所述输入口11流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由于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密度低于或等于冷却液的密度,因此随着冷却液的流入,所述第一密封体2被冷却液推动至向所述输出口12靠近,冷却液持续流入,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2与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内壁接触。
如图3所示,冷却液继续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2,直到所述第一密封体2在所述输出口12中产生形变,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密封体2密封所述输出口12,此时冷却液被密封在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液冷系统内的气压值低于大气压的气压值,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管道7内,因此所述第一密封体2将气体隔绝在所述第一密封腔1外,达到方便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的目的。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4,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
气压传感器41,所述气压传感器41的采集端与所述输出口12连接;
控制器42,所述控制器42分别与所述气压传感器41和所述排气单元3电信号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41的采集端采集的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一阈值匹配时,所述控制器42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开启;
所述气压传感器41的采集端采集的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二阈值匹配时,所述控制器42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关闭。
所述气压传感器41一般有模拟电压输出和数字信号输出两种输出方式,若采用模拟电压输出方式,则所述控制器42需要将所述气压传感器41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进行处理和响应;若采用数字信号输出方式,则所述控制器42接收所述气压传感器41输出的数字信号后,可直接进行处理和响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压传感器41采用数字信号输出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42可以采用单片机,单片机具有方便接口调用和便于控制的优点,通过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可以实现对所述气压传感器41采集的气压值信号的接收、处理和响应。单片机接收所述气压值信号,并通过将其与预设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气压值信号等于或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则单片机做出开启所述排气单元3的响应;若所述气压值信号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则单片机做出关闭所述排气单元3的响应,从而实现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的运行与关闭。
由于用户可能存在没有及时开启或关闭排气单元3的情况,因此人为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运行和关闭存在误差。本方案通过所述气压传感器41实时采集所述输出口12的气压值,将实时采集的气压值与所述第一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42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开启,以进行排气。
随着排气工作的进行,所述气压值逐渐降低,当所述气压值降低至等于或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即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的气体排尽,此时所述控制器42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关闭,以停止排气,不需要用户手动开启或关闭所述排气单元3,使用方便。
且若系统内的气体未排尽,残留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时,会导致所述气压传感器41采集到的气压值上升,当所述气压值上升至与所述第一阈值相等或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42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启动进行排气,从而实现根据气压值自动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的运行与关闭,避免人为操作出现误差的现象,提高液冷系统的排气效率。
如图1-9所示,共同的技术特征包括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所述第一密封体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口11至所述输出口1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腔1靠近所述输出口12的一端直径减小;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形状包括球形或锥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形状为球形。
需要说明的是,图1-9所示的共同的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形状,是为了满足所述第一密封体2密封所述输出口12的需求,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形状不限于图1-9中所示,为使描述简单,未对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所有形状进行描述,然而,只要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形状满足所述第一密封体2密封所述输出口12的需求,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密封腔5,每个所述第二密封腔5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第一连接口51和用于连通排气单元3的第二连接口52,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5依次串联,并串联在所述输出口12与所述排气单元3之间;
一个或多个第二密封体6,每个所述第二密封体6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口51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5之间通过所述管道7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腔1与所述第二密封腔5也通过所述管道7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为相关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冷系统的密封性,降低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和冷却液流出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可能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设置有多个。
如图5所示,所述排气单元3停止排气后,由于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的气压值低于大气压的气压值,因此气体进入各所述第二密封腔5,同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多个所述第二密封体6向对应的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所述第一连接口51靠近,气体继续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推动所述第二密封体6与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内壁接触。
如图6所示,气体继续推动各所述第二密封体6,直到各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口51中产生形变,从而实现各所述第一连接口51的密封。
如图7所示,以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设置有一个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连接口51通过所述管道7连通所述输出口12,所述第二连接口52通过所述管道7连通所述排气单元3。
如图8所示,所述排气单元3停止排气后,由于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的气压值低于大气压的气压值,因此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随着气体的进入,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第一连接口51靠近;气体继续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推动所述第二密封体6与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内壁接触。
如图9所示,气体继续推动所述第二密封体6,直到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所述第一连接口51中产生形变,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密封体6密封所述第一连接口51。
此时气体被所述第二密封体6隔绝在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冷却液被所述第一密封体2密封在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将冷却液和气体分别密封,降低冷却液流出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液冷系统的密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导致所述气压传感器41采集到的气压值上升,当气压值上升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出现所述控制器42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重复进行排气工作的现象,从而提高液冷系统的排气效率。
如图4-9所示,共同的技术特征包括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口52至所述第一连接口51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腔5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口51的一端直径减小;所述第二密封体6的形状包括球形或锥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体6的形状为球形。
需要说明的是,图4-9所示的共同的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的形状,是为了满足所述第二密封体6密封所述第一连接口51的需求,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的形状不限于图4-9中所示;且图4-9中所示的所述第二密封腔5与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形状相似,所述第二密封体6与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形状相似;为使描述简单,未对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的所有形状进行描述,且所述第二密封腔5与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形状可以存在差异,所述第二密封体6与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形状也可以存在差异;然而,只要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的形状满足所述第二密封体6密封所述第一连接口51的需求,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中,当所述气压传感器41采集到的所述输出口12的气压值达到或超过预设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42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开启,对所述第一密封腔1进行排气,以降低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气压值;当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的气压值等于或小于预设第二阈值时,即气体排尽,所述控制器42控制所述排气单元3关闭;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由于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密度低于或等于所述冷却液的密度,因此所述第一密封体2在冷却液的推动下向所述输出口12靠近,直到在所述输出口12中产生形变,从而完成对所述输出口12的密封;由于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的气压值低于外部大气压的气压值,因此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一连接口51靠近,直到在所述第一连接口51中产生形变,从而完成对所述第一连接口51的密封。将冷却液和气体分别隔绝在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以降低冷却液流出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可能性,从而增加液冷系统的密封性,外部气体不容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达到方便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第一密封腔1的输出口12的气压值;
S2:将所述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与所述第一阈值匹配时,进行排气,以使所述气压值降低;
S3:将所述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二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降低至与所述第二阈值匹配时,停止排气,以使冷却液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2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所述输出口12。
如图1和图10所示,由于液冷系统内部的气压值低于外部大气压的气压值,外部气体容易进入液冷系统中,因此在输送冷却液之前,需要对系统进行排气。通过采集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所述输出口12的气压值,并将其与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通过排气降低所述气压值。
如图2和图10所示,当所述气压值降低至等于或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即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的气体排尽,停止排气;冷却液从所述输入口11流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由于所述第一密封体2的密度低于或等于冷却液的密度,因此随着冷却液的流入,所述第一密封体2被冷却液推动至向所述输出口12靠近;冷却液持续流入,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2与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内壁接触。
如图3所示,冷却液继续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2,直到所述第一密封体2在所述输出口12中产生形变;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密封体2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所述输出口12。此时冷却液被密封在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而气体被隔绝在所述第一密封腔1外,降低冷却液流出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可能性,达到方便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的目的。
如图8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压值降低至与所述第二阈值匹配时,停止排气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S4:升高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气压值,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6密封与所述输出口12连通的所述第一连接口51。
如图8和图11所示,停止排气后,由于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的气压值低于大气压的气压值,因此外部气体从所述第二连接口52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随着气体的进入,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所述第一连接口51靠近;气体持续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推动所述第二密封体6与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内壁接触。
如图9和图11所示,气体继续推动所述第二密封体6,直到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所述第一连接口51中产生形变,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密封体6密封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所述第一连接口51,此时气体被所述第二密封体6隔绝在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将冷却液和气体分别密封,降低冷却液流出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液冷系统的密封性;并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使得所述输出口12的气压值升高,导致重复排气操作的现象,从而提高液冷系统的排气效率。
如图4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高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气压值,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6密封与所述输出口12连通的所述第一连接口51的步骤还包括:
S41:提供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将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5依次串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腔1串联。
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冷系统的密封性,降低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和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的可能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腔5和所述第二密封体6可以设置为多个。如图5和6所示,停止排气后,气体依次进入各所述第二密封腔5,同时,多个所述第二密封体6向对应的所述第二密封腔5的第一连接口51靠近,直到各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对应的第一连接口51中产生形变,从而实现各第一连接口51的密封。
上述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中,采集所述输出口12的气压值,并将其与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等于或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通过排气以降低气压值;当气压值降低至等于或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即所述第一密封腔1的气体排尽,停止排气;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并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2向所述输出口12靠近,直到所述第一密封体2在所述输出口12中产生形变,从而完成对所述输出口12的密封;停止排气时,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5,由于气压差的作用,所述第二密封体6向所述第一连接口51靠近,直到所述第二密封体6在所述第一连接口51中产生形变,从而完成对所述第一连接口51的密封。将冷却液和气体分别隔绝在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所述第二密封腔5内,以降低冷却液流出所述第一密封腔1和气体进入第一密封腔1的可能性,从而增加液冷系统的密封性,外部气体不容易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腔1内,达到方便对液冷系统进行排气控制的目的。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0-1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0-1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关于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包括用于输入冷却液的输入口和用于排气的输出口;
第一密封体,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且与所述输出口匹配,所述第一密封体的密度小于或者等于冷却液的密度;
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与所述输出口连通;
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的采集端与所述输出口连接;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排气单元电信号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的采集端采集的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一阈值匹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排气单元开启;
所述气压传感器的采集端采集的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二阈值匹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排气单元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口至所述输出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腔靠近所述输出口的一端直径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体的形状包括球形或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二密封腔,每个所述第二密封腔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腔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连通所述排气单元的第二连接口,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依次串联,并串联在所述输出口与所述排气单元之间;
一个或多个第二密封体,每个所述第二密封体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密封腔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排气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口至所述第一连接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口的一端直径减小。
6.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第一密封腔的输出口的气压值;
将所述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与所述第一阈值匹配时,进行排气,以使所述气压值降低;
将所述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二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降低至与所述第二阈值匹配时,停止排气,以使冷却液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腔的所述输出口。
7.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4所述装置的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第一密封腔的输出口的气压值;
将所述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与所述第一阈值匹配时,进行排气,以使所述气压值降低;
将所述气压值与预设的第二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气压值降低至与所述第二阈值匹配时,停止排气,以使冷却液推动所述第一密封体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腔的所述输出口;
当所述气压值降低至与所述第二阈值匹配时停止排气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升高所述第二密封腔的气压值,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密封与所述输出口连通的所述第一连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升高所述第二密封腔的气压值,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密封与所述输出口连通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的步骤还包括:
提供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体,将多个所述第二密封腔依次串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腔串联。
CN202111420079.X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340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0079.XA CN11434030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0079.XA CN11434030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309A CN114340309A (zh) 2022-04-12
CN114340309B true CN114340309B (zh) 2023-11-17

Family

ID=81046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0079.XA Active CN11434030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030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26920U (zh) * 2016-12-09 2017-06-06 乌鲁木齐金风天翼风电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7364365U (zh) * 2017-11-01 2018-05-15 大连埃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可手动关闭的排气阀
CN112218495A (zh) * 2020-10-08 2021-01-12 程嘉俊 液冷散热器的负压结构、负压监控方法、液冷散热器
TWM611098U (zh) * 2020-09-11 2021-05-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液冷裝置之排氣結構以及液冷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26920U (zh) * 2016-12-09 2017-06-06 乌鲁木齐金风天翼风电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7364365U (zh) * 2017-11-01 2018-05-15 大连埃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可手动关闭的排气阀
TWM611098U (zh) * 2020-09-11 2021-05-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液冷裝置之排氣結構以及液冷裝置
CN112218495A (zh) * 2020-10-08 2021-01-12 程嘉俊 液冷散热器的负压结构、负压监控方法、液冷散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309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0758B (zh) 一种负压扩散炉反应腔室压力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340309B (zh) 一种液冷排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834618B1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CN113839071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3682470A (zh) 铅酸蓄电池加压化成装置及其方法
CN106716696B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4046241A (zh) 一种节能高效智能多级气体压缩系统
JP2023090756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5829723A (zh) 真空泵系统和用于操作真空泵系统的方法
CN201832776U (zh) 真空浸漆烘干机的烘干系统
CN216589032U (zh) 一种节能高效智能多级气体压缩系统
CN204025049U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6429409A (zh) 一种呼吸阀出厂试验全参数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12476956U (zh) 一种多台单晶炉抽气管道
CN111963333B (zh) 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的蓄能器及节能系统
CN113818046A (zh) 一种动态制氢过程的热集成方法及系统
CN107956678B (zh) 一种高压泵的易启动装置
CN116428155B (zh) 泵体清扫系统及泵体清扫控制方法
CN216922439U (zh) 一种多气体抽真空充气系统
CN218179432U (zh) 一种充氮真空干燥箱
CN115727576B (zh) 一种多毛细管装置及堵塞清理控制方法
CN218307148U (zh) 一种用于减少回收尾气湿度除雾器
CN215063675U (zh) 一种氧化铍陶瓷冷却装置
CN115050993B (zh) 燃料电池的吹扫系统及燃料电池的吹扫系统的吹扫方法
CN116365110B (zh) 一种电池液冷板设计方法、装置以及电池液冷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