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0248B - 一种存储服务器及其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存储服务器及其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0248B
CN114340248B CN202111447968.5A CN202111447968A CN114340248B CN 114340248 B CN114340248 B CN 114340248B CN 202111447968 A CN202111447968 A CN 202111447968A CN 114340248 B CN114340248 B CN 114340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s
control system
controller
power supply
indepen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79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0248A (zh
Inventor
詹建平
邹雨
彭云武
田辉
颜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79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0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0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0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包括机箱、可插拔地层叠安装于机箱内的若干个控制器、设置于控制器上的若干个CPU、设置于控制器尾端的若干个I/O接口、可拆卸地设置于机箱尾端并用于与各I/O接口对接的I/O转接卡、设置于机箱尾端的若干个电源模块、设置于控制器上的若干个与各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电池备电单元。如此,在面对不同的存储模块的连接需求时,能够方便地实现扩展升级操作,实现对于不同存储模块的通用性。同时,利用多个电源模块的冗余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供电意外中断的情况,再搭配电池备电单元能够有效保证系统供电稳定,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防止出现存储数据丢失或出错的情况。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存储服务器,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Description

一种存储服务器及其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独立机头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存储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服务器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服务器的主要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与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IT设备会集中放置在数据中心的机柜中。这些数据中心包含各类型的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及大量的机柜及其它基础设施。每种IT设备都是由各种硬件板卡组成,如计算模块、存储模块、机箱、风扇模块等等。对于存储服务器而言,机头控制系统尤其重要,能够精确控制管理存储模块中的大量存储数据。
目前,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外接设备数据存储需求,机头控制系统经常需要进行扩展升级等操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机头控制系统,其数据接口固定在控制板上,数据接口的数量、分布等参数也在出厂时固定,难以进行扩展升级操作,并且不同规格、不同尺寸的存储模块对于数据接口的连接数量、连接位置等的需要不同,传统的机头控制系统无法满足,难以实现对于不同存储模块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另外,机头控制系统的结构复杂度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电源供电模式较为单一,系统可靠性不佳,存在意外断电或供电不稳定进而导致数据丢失或出错的风险。
因此,如何方便地实现机头控制系统的扩展升级操作,实现对于不同存储模块的通用性,提高系统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机头控制系统,能够方便地实现扩展升级操作,实现对于不同存储模块的通用性,提高系统可靠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服务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包括机箱、可插拔地层叠安装于所述机箱内的若干个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控制器上的若干个CPU、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尾端的若干个I/O接口、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机箱尾端并用于与各所述I/O接口对接的I/O转接卡、设置于所述机箱尾端的若干个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器上的若干个与各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电池备电单元。
优选地,所述机箱为4U箱体,所述控制器为1U控制板,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机箱内层叠设置有4个。
优选地,所述机箱为4U箱体,所述控制器为2U控制板,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机箱内层叠设置有2个。
优选地,各所述控制器上均设置有两路互联的所述CPU。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的宽度尺寸为标准全宽尺寸,且各所述CPU在所述控制器的宽度方向上的设置位置互相错开。
优选地,所述电池备电单元可插拔地安装于所述控制器的内侧壁,且所述电池备电单元的前端位于所述控制器的头端。
优选地,各个所述控制器所对应的各个所述I/O接口中的半数部分为与对应的所述CPU保持信号连接的活动接口。
优选地,各个所述控制器所对应的各个所述I/O接口均为与对应的所述CPU保持信号连接的活动接口。
优选地,相邻两层所述控制器对应的各所述活动接口的分布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错开。
优选地,各所述控制器之间通过RoCE网络形成Full-Mesh互联。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尾端的至少两个管理板,各所述控制器同时与各所述管理板保持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I/O转接卡包括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机箱尾端的卡套,以及安装于所述卡套内并用于与所述I/O接口对接的I/O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卡套内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层转接板,且所述I/O连接器安装于其中一层转接板内。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供电单元和第二供电单元,且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均同时与各所述控制器保持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提提供一种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模块和与所述存储模块信号连接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机箱、控制器、CPU、I/O接口、I/O转接卡、电源模块和电池备电单元。其中,机箱为独立机头控制系统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安装和承载其余系统部件。控制器(或称控制板)为核心系统部件,主要用于控制、管理、收发数据信号,同时设置有多个,且在机箱内沿垂向方向层叠安装,同时可以进行插拔操作,方便进行拆卸维护和扩展操作。CPU设置在各个控制器上,与对应的控制器信号连接,主要用于计算和产生控制指令,为控制器的重要部件,一般在各个控制器上均设置有多个,形成多路CPU联用。I/O接口设置在控制器的尾端位置(首端主要用于安装风扇等)处,主要用于与外接设备(如存储模块等)的I/O板卡形成对接,一般同时设置有多个,是实现系统性能扩展升级的主要部件。I/O转接卡设置在机箱的尾端位置处,并且可方便地在机箱上进行拆装调整操作,主要用于与控制器尾端的各个I/O接口形成接插配合,同时作为外接设备的I/O板卡的转接部件实现I/O接口与I/O板卡之间的信号连接。电源模块设置在机箱的尾端,主要用于与市电相连,并为控制器等其余系统部件供电,一般同时在机箱内设置有多个,以便实现电源冗余配置。电池备电单元设置在各个控制器上,并与各个电源模块保持电性连接,主要用于作为备用电源使用,以便在电源模块意外出现供电问题时进行顶替使用。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由于各个I/O转接卡均能够方便地在各个I/O接口上进行拆卸和连接位置调整,因此在面对不同的存储模块的连接需求时,能够方便地实现扩展升级操作,实现对于不同存储模块的通用性。同时,利用多个电源模块的冗余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供电意外中断的情况,再搭配电池备电单元能够有效保证系统供电稳定,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防止出现存储数据丢失或出错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4U机箱内安装4个1U控制器的前视图。
图3为4U机箱内安装2个2U控制器的前视图。
图4为机箱的后视图。
图5为各个活动接口在各个控制器上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6为各个控制器之间的网络互联示意图。
图7为各个控制器与管理板之间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图8为I/O转接卡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I/O转接卡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I/O转接卡的第三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电源模块的供电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11中:
I/O板卡—a;
机箱—1,控制器—2,CPU—3,I/O接口—4,I/O转接卡—5,电源模块—6,电池备电单元—7,管理板—8,风扇—9;
卡套—51,I/O连接器—52,转接板—53,假面板—54,第一供电单元—61,第二供电单元—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独立机头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机箱1、控制器2、CPU3、I/O接口4、I/O转接卡5、电源模块6和电池备电单元7。
其中,机箱1为独立机头控制系统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安装和承载其余系统部件。
控制器2(或称控制板)为核心系统部件,主要用于控制、管理、收发数据信号,同时设置有多个,且在机箱1内沿垂向方向层叠安装,同时可以进行插拔操作,方便进行拆卸维护和扩展操作。
CPU3设置在各个控制器2上,与对应的控制器2信号连接,主要用于计算和产生控制指令,为控制器2的重要部件,一般在各个控制器2上均设置有多个,形成多路CPU3联用。
I/O接口4设置在控制器2的尾端位置(首端主要用于安装风扇9等)处,主要用于与外接设备(如存储模块等)的I/O板卡a形成对接,一般同时设置有多个,是实现系统性能扩展升级的主要部件。
I/O转接卡5设置在机箱1的尾端位置处,并且可方便地在机箱1上进行拆装调整操作,主要用于与控制器2尾端的各个I/O接口4形成接插配合,同时作为外接设备的I/O板卡a的转接部件实现I/O接口4与I/O板卡a之间的信号连接。
电源模块6设置在机箱1的尾端,主要用于与市电相连,并为控制器2等其余系统部件供电,一般同时在机箱1内设置有多个,以便实现电源冗余配置。
电池备电单元7设置在各个控制器2上,并与各个电源模块6保持电性连接,主要用于作为备用电源使用,以便在电源模块6意外出现供电问题时进行顶替使用。
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由于各个I/O转接卡5均能够方便地在各个I/O接口4上进行拆卸和连接位置调整,因此在面对不同的存储模块的连接需求时,能够方便地实现扩展升级操作,实现对于不同存储模块的通用性。同时,利用多个电源模块6的冗余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供电意外中断的情况,再搭配电池备电单元7能够有效保证系统供电稳定,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防止出现存储数据丢失或出错的情况。
如图2所示,图2为4U机箱1内安装4个1U控制器2的前视图。
在关于机箱1与控制器2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机箱1具体为4U箱体,而控制器2具体为1U控制板,并且控制器2在机箱1内同时层叠设置有4个,如此形成4U4控系统结构。当然,机箱1的具体尺寸并不固定,若有必要,也可以选用其余规格的箱体。同时,控制器2在机箱1内也可以非满配设置。
如图3所示,图3为4U机箱1内安装2个2U控制器2的前视图。
在关于机箱1与控制器2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机箱1具体为4U箱体,而控制器2具体为2U控制板,并且控制器2在机箱1内同时层叠设置有2个,如此形成4U2控系统结构。
一般的,由于1U控制板与2U控制板仅存在高度区别,宽度和长度尺寸均相同,因此1U控制板与2U控制板能够直接复用相同的机箱1,从而使得4U4控系统结构与4U2控系统结构能够互相兼容,便于升级和调整。在互换升级时,只需将1U控制板与2U控制板的托盘结构件互换、风扇9以及后续的卡套51互换即可。并且,由于4U2控系统结构的内部空间更大,散热能力更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所支持的CPU3功耗。
在关于CPU3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为提高各个控制器2的计算能力和控制性能,在各个控制器2上同时设置有两路互联的CPU3。当然,CPU3的设置数量并不固定,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的宽度尺寸为标准全宽尺寸,即1U宽度,相比于半U宽度的控制板具有更大宽度,如此使得两路CPU3能够在控制器2的表面上形成交错分布,即两路CPU3在控制器2的宽度方向上的设置位置互相错开,比如其中一路CPU3设置在控制器2的宽度方向左侧,而另一路CPU3设置在控制器2的宽度方向右侧。如此设置,由于两路CPU3在控制器2的宽度方向上的设置位置互相错开,因此控制器2前端设置的各个风扇9吹入的冷空气能够分别对两路CPU3进行散热,避免两路CPU3的热量前后叠加,提高散热效果。
一般的,每一路CPU3均能够支持多达16个内存插槽,从而使得每个控制器2均能够支持32个内存插槽,达到X86平台CPU的最大内存规格。
此外,为尽量节约控制器2表面的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备电单元7(BBU,Battery Backup Unit)具体安装在控制器2的内侧壁位置,避免占用控制器2的中部区域的安装空间,防止与CPU3的安装区域产生干涉,同时避免额外占用机箱1的安装空间。为便于电池备电单元7在控制器2上的单独拆装操作,该电池备电单元7的前端具体位于控制器2的头端区域,并且可以在控制器2的表面上进行滑动插拔,从而在需要拆装电池备电单元7时,只需拉动电池备电单元7的前端,将其推入或拉出控制器2即可,无需连同控制器2一起推入或拉出。
如图4所示,图4为机箱1的后视图。
在关于I/O接口4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每个控制器2均可以通过两路CPU3直出多达14个PCIEx8的I/O接口4。当然,I/O接口4的具体设置数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并且I/O接口4的类型也并不一定是PCIE接口,其余比如SATA口、USB口等也可以采用。一般的,各个I/O接口4均分布在各个控制器2的尾端,并沿控制器2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列。
以每个控制器2上均设置有14个I/O接口4为例,为兼顾4U4控系统结构与4U2控系统结构的兼容性,机箱1的尾端均设置有28个I/O转接卡5,也就是最大支持28张I/O板卡a。其中,对于4U2控系统结构而言,由于只有2个控制器2,因此每个控制器2上的14个I/O接口4均为与对应的CPU3保持信号连接的活动接口,即所有I/O接口4均启用;对于4U4控系统结构而言,由于共有4个控制器2,因此每个控制器2只需直出7个I/O接口4即可,此时,每个控制器2上的14个I/O接口4中只有半数部分得到启用,即7个与对应的CPU3保持信号连接的活动接口,而另外7个I/O接口4不启用。
如图5所示,图5为各个活动接口在各个控制器2上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进一步的,考虑到在4U4控系统结构中,每层控制器2尾端的I/O接口4只启用7个,而机箱1尾端的I/O转接卡5却是沿垂向排列成两排,每排分布14个I/O转接卡5的结构,为保证各个处于启用状态的I/O接口4能够顺利与对应的I/O转接卡5形成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层控制器2上的各个活动接口的分布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错开,即其中一层控制器2的7个活动接口分布在当前控制器2的宽度方向左侧,而另外一层控制器2的7个活动接口分布在当前控制器2的宽度方向右侧。
如此设置,在垂向方向上,活动接口的分布形式形成左-右-左-右的交错分布,从而使得垂向上第一层(最高层)控制器2的7个活动接口能够顺利与第一排(最高排)左侧的7个I/O转接卡5形成对接,第二层控制器2的7个活动接口能够顺利与第一排右侧的7个I/O转接卡5形成对接,同理,第三层控制器2的7个活动接口能够顺利与第二排左侧的7个I/O转接卡5形成对接,第四层控制器2的7个活动接口能够顺利与第二排右侧的7个I/O转接卡5形成对接。
如图6所示,图6为各个控制器2之间的网络互联示意图。
为便于各个控制器2之间的通信交互,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控制器2之间均通过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聚合以太网远程直接数据存取)网络形成Full-Mesh(全网状)互联,即任意两个控制器2之间均通过RoCE网络形成信号连接。具体的,首先可通过RoCE网络芯片将各个控制器2上的CPU3发出的PCIE信号转换为RoCE网络信号,然后再通过电源模块6中的电源背板传递至其余控制器2中的CPU3处。
以PCIe5.0 x16的镜像带宽为例,若两个控制器2之间按照现有技术直接通过PCIE互连,则两个控制器2之间需要分布16条高速差分信号对,而本实施例将CPU3发出的信号转换为带宽为400G的RoCE网络信号后,只需要4条高速差分信号对即可,信号线缆的分布数量仅仅为PCIE信号对的25%,因此,各个控制器2之间通过RoCE网络互联能够大量减少电源背板上的走线数量和背板叠层数量。
此外,由于各个控制器2之间的网络互联是通过电源背板作为载体实现的,考虑到机头控制系统具有4U4控和4U2控两种系统结构,因此,为与两种系统结构分别适配,本实施例中,电源背板也同时配置有两种。具体的,适用于4U4控系统结构的电源背板的通信带宽为400Gb/s,共分4道,而适用于4U2控系统结构的电源背板的通信带宽为1.2Tb/s,共分2道。
如图7所示,图7为各个控制器2与管理板8之间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考虑到各个控制器2之间还存在部分管理平面信号无法通过RoCE网络实现通信,针对此,本实施例中增设了管理板8。具体的,该管理板8设置在机箱1的尾端位置,并且至少设置有两个,同时各个控制器2均与各个管理板8保持信号连接,如此设置,控制器2之间及对外的管理平面信号通信将由管理板8实现。一般的,单个管理板8可以管理4个控制器2,而本实施例中,以管理板8设置2个为例,4个控制器2同时与该2个管理板8形成信号连接,从而形成管理板81+1冗余设计。
具体的,在2个管理板8和4个控制器2上均设置有GE Switch(Gigabit EthernetSwitch,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使得各个控制器2之间的BMC(Baseboard Manager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2)小系统的通信能够通过BMC-BMC-0/1网络实现,而各个控制器2之间的BMC小系统和大系统的通信通过BMC-PCH-0/1网络实现,各个控制器2之间的大系统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网络附加存储)心跳通信通过NAS-0/1网络实现,对外端口访问通过U/口-0/1网络实现,同时通信网络物理通道隔离,并采用端口VLAN实现网络1+1冗余的全网互通功能。
在关于I/O转接卡5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为便于用户对I/O转接卡5在机箱1上的拆装调整操作,在本实施例中,I/O转接卡5具体包括卡套51、转接板53、I/O连接器52。
其中,卡套51设置在机箱1的尾端,并与机箱1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比如滑动插拔连接或通过紧固件相连等。卡套51是I/O转接卡5的外部结构,转接板53设置在卡套51内,一般位于卡套51表面的端部位置。I/O连接器52安装在转接板53内,其内端用于与连接器上的I/O接口4对接,即OD(Orthogonal Dimension,正交)连接,相当于公母端连接器对插,其外端用于与外接设备的I/O板卡a形成适配接插配合,实现信号转接和I/O接口4与I/O板卡a之间的信号连接。
一般的,卡套51通常呈矩形形状,由于在4U4控系统结构中,各个控制器2上的7个活动接口在垂向上呈交错分布,为与之配合,该卡套51也同时具备两种结构,分别安装在机箱1尾端的左侧和右侧,可分别称为“左卡套”和“右卡套”。
如图8、图9所示,图8为I/O转接卡5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I/O转接卡5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由于在4U4控系统结构中,上两层控制器2与下两层控制器2上的活动接口在垂向上交错分布,因此,左卡套和右卡套中的I/O连接器52与上两层控制器2或下两层控制器2上的活动接口的连接位置不同,针对此,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板53同时设置有两个,并在卡套51内沿高度方向分布有两层。同时,I/O连接器52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上层转接板53内或者下层转接板53内。如此设置,当I/O连接器52安装在卡套51的上层转接板53内时,该I/O转接卡5只能适配于第一、第三层连接器上的左侧7个活动接口;当I/O连接器52安装在卡套51的下层转接板53内时,该I/O转接卡5只能适配于第二、第四层连接器上的右侧7个活动接口。
如图10所示,图10为I/O转接卡5的第三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此外,对于控制器2非满配的情况,比如4U4控系统结构中仅配置了2个控制器2的情况,此时,本实施例中的部分I/O转接卡5具体可为假面板54,即只包括卡套51,未安装I/O连接器52,以便用于机箱1尾端左侧或右侧区域的挡风。
相比于传统的控制器2与I/O板卡a之间通过中置信号背板互连的方式,本实施例无需采用背板,而是通过I/O转接卡5实现连接器对插的方式实现控制器2与I/O板卡a的信号连接,节省了背板布置成本,同时降低了风阻,提升了系统散热性能,从而可以支持更高功耗的CPU3,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背板单点故障问题,提升了系统可靠性。
如图11所示,图11为电源模块6的供电结构示意图。
另外,为提高电源模块6的供电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6具体包括第一供电单元61和第二供电单元62,并且,第一供电单元61和第二供电单元62互相独立,两者均同时与各个控制器2保持电性连接。如此设置,各个控制器2均实现了供电冗余设计。
具体的,第一供电单元61包括两个PSU(如图示PSU0、PSU1),第二供电单元62同样包括两个PSU(如图示PSU2、PSU3),由PSU0、PSU1共同形成一个电源平面,同时由PSU2、PSU3共同形成另一个电源平面,而该两个电源平面均与各个控制器2保持电性连接,并在各个控制器2内合路。如此设置,如果其中一个电源平面短路或者出现其它故障,则不会影响另一个电源平面的正常供电,从而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服务器,主要包括存储模块和与存储模块信号连接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中,该独立机头控制系统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可插拔地层叠安装于所述机箱(1)内的若干个控制器(2)、设置于所述控制器(2)上的若干个CPU(3)、设置于所述控制器(2)尾端的若干个I/O接口(4)、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机箱(1)尾端并用于与各所述I/O接口(4)对接的I/O转接卡(5)、设置于所述机箱(1)尾端的若干个电源模块(6)、设置于所述控制器(2)上的若干个与各所述电源模块(6)电性连接的电池备电单元(7);
所述I/O转接卡(5)包括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机箱(1)尾端的卡套(51),以及安装于所述卡套(51)内并用于与所述I/O接口(4)对接、与外接设备的I/O板卡(a)适配的I/O连接器(52);
所述卡套(51)内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层转接板(53),且所述I/O连接器(52)安装于其中一层转接板(5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为4U箱体,所述控制器(2)为1U控制板,且所述控制器(2)在所述机箱(1)内层叠设置有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为4U箱体,所述控制器(2)为2U控制板,且所述控制器(2)在所述机箱(1)内层叠设置有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控制器(2)上均设置有两路互联的所述CPU(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的宽度尺寸为标准全宽尺寸,且各所述CPU(3)在所述控制器(2)的宽度方向上的设置位置互相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备电单元(7)可插拔地安装于所述控制器(2)的内侧壁,且所述电池备电单元(7)的前端位于所述控制器(2)的头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控制器(2)所对应的各个所述I/O接口(4)中的半数部分为与对应的所述CPU(3)保持信号连接的活动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控制器(2)所对应的各个所述I/O接口(4)均为与对应的所述CPU(3)保持信号连接的活动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控制器(2)对应的各所述活动接口的分布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控制器(2)之间通过RoCE网络形成Full-Mesh互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1)尾端的至少两个管理板(8),各所述控制器(2)同时与各所述管理板(8)保持信号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6)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供电单元(61)和第二供电单元(62),且所述第一供电单元(61)和所述第二供电单元(62)均同时与各所述控制器(2)保持电性连接。
13.一种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模块和与所述存储模块信号连接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机头控制系统具体为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CN202111447968.5A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存储服务器及其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Active CN114340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7968.5A CN114340248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存储服务器及其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7968.5A CN114340248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存储服务器及其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248A CN114340248A (zh) 2022-04-12
CN114340248B true CN114340248B (zh) 2023-07-18

Family

ID=8104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7968.5A Active CN114340248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存储服务器及其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02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8153B (zh) * 2022-09-26 2023-11-03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890A (zh) * 2014-12-23 2015-03-2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扩展性1u服务器机箱
CN205302113U (zh) * 2016-01-18 2016-06-08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64路服务器可整箱热插拔pcie转接板卡
CN108664440A (zh) * 2018-06-01 2018-10-16 金石泰诚集团有限公司 接口服务器和机箱
CN111538689A (zh) * 2020-04-22 2020-08-1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两端异构的多通道pcie转接卡
CN112969334A (zh) * 2021-03-31 2021-06-15 联想(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890A (zh) * 2014-12-23 2015-03-2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扩展性1u服务器机箱
CN205302113U (zh) * 2016-01-18 2016-06-08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64路服务器可整箱热插拔pcie转接板卡
CN108664440A (zh) * 2018-06-01 2018-10-16 金石泰诚集团有限公司 接口服务器和机箱
CN111538689A (zh) * 2020-04-22 2020-08-1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两端异构的多通道pcie转接卡
CN112969334A (zh) * 2021-03-31 2021-06-15 联想(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248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6526B1 (en) Techniques for redundant computing from within a 1U form factor with improved serviceability and high availability characteristics
US10206297B2 (en) Meshed architecture rackmount storage assembly
US7388757B2 (en) Monolithic backplane having a first and second portion
US7315456B2 (en) Configurable IO subsystem
JP7234318B2 (ja) ラックに搭載されるフィールド交換可能ユニットのアウトオブバンド管理
US7549018B2 (en) Configurable blade enclosure
US20080259555A1 (en) Modular blade server
US20070124529A1 (en) Subrack with front and rear insertion of AMC modules
US7362572B1 (en) Techniques for redundant computing within a 1U form factor with improved resource partitioning and management
WO2018024112A1 (zh) 一种服务器节点及系统
US10743434B1 (en) Server
CN1901530B (zh) 一种服务器系统
CN114340248B (zh) 一种存储服务器及其独立机头控制系统
US10757829B2 (en) Modular server
WO2018011425A1 (en) Clustering system
GB2552208A (en) Clustering system
WO2010097787A1 (en) Modular ups system
CN113840489A (zh) 一种基于混合架构的刀片计算机系统
CN107124671B (zh) 一种通信设备
CN100541387C (zh) 一种基于Opteron处理器的服务器系统
CN115481068B (zh) 服务器及数据中心
CN111371613A (zh) 刀片服务器混插拓扑结构和系统
CN115268581A (zh) 一种高性能计算力的ai边缘服务器系统架构
CN210428236U (zh) 一种高密度八路服务器
CN114253362A (zh) 支承嵌套的可更换硬件部件的承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