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9952A -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9952A
CN114339952A CN202011054755.1A CN202011054755A CN114339952A CN 114339952 A CN114339952 A CN 114339952A CN 202011054755 A CN202011054755 A CN 202011054755A CN 114339952 A CN114339952 A CN 114339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target
communication
mode
power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47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9952B (zh
Inventor
谭舒
关维
鲜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soc Cho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soc Cho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soc Cho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soc Cho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47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9952B/zh
Priority to US18/029,241 priority patent/US2024001562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555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5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9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9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measured or perceived resources with higher communication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驻网倾向性模式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一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或者,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二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预设功耗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确定的;或者,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三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第三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通过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多模终端的通信速率,降低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应用场景可以被划分为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MT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三大类。随着市场需求多元化,事实上还有部分应用场景恰好位于mMTC和URLLC/eMBB的模糊区域。例如,万物互联时代的大规模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Massive 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IWSN)场景,该类场景既对数据速率吞吐量有需求、又对可靠性/低时延有要求,还对尺寸/成本/功耗有诉求。该类应用场景整体而言高于低功耗广域物联需求,但又低于URLLC/eMBB,处于典型的中间模糊地带,该IWSN也可以称为中速物联网。其中,中速物联场景还可以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工厂系统中用于终端信息采集的视频监控系统、可穿戴场景中的智能手表/手环/医疗监控等。
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针对中速物联场景的指标分解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710172200000011
表1:典型场景关键指标
中速物联网在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等场景下,要求电子设备采集大量的数据,并上传到云端,故中速物联网对上行传输业务有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中速物联网是上行重载的。目前,eMBB、mMTC、URLLC三大场景均不能满足表1所示的中速物联网指标。中速物联网除了没有相应的移动通信应用场景与之匹配外,在如何与各大运营商所部属的网络进行高质量通信方面也面临着挑战。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不平衡,5G还未达到无缝覆盖的状态,使得中速物联场景还需要使用4G技术来进行通信补充。鉴于物联网部署的长生命周期(典型生命周期5~10年)特征以及全球网络部署版本的不均衡,中速物联网的解决方案需要适应运营商的多样需求。
例如,头部运营商正在做5G部署,同时期望即刻启动逐步将原部署给4G的宝贵频谱资源重耕给5G,海量4G物联终端持续部署意味着重耕阻力的增加,运营商无法实现频谱利用率最大化。又例如,新兴运营商仅做5G部署,期望中速物联终端直接支持轻量用户设备(Reduced Capability NR Devices,RedCap)。又例如,运营商短期内无5G部署计划,继续重载4G,但在5年内有5G部署需求。
因此,中速物联网若依然采用传统的通信方式,例如4G或5G NR RedCap单模方案,将无法适应各大运营商的多样需求,以致于会降低网络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有利于提高多模终端的通信速率,降低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驻网倾向性模式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
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一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或者,
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二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预设功耗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确定的;或者,
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三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第三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小区工作于时分双工TDD模式,则判断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是,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确定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目标驻留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确定的;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之后,向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屏蔽时分双工TDD频段。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未成功确定第二小区,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从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为第一频点,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确定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之后,终端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选择第二小区进行通信,第二小区与第二目标小区不同;若终端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不存在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输出第二告警信息,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判断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是,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和/或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从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为第二频点,第二候选频点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确定第二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不包括第二频点,则确定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目标驻留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确定的;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三目标小区之后,向第三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屏蔽时分双工TDD频段。
在一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选择第三小区进行通信,第三小区与第三目标小区不同;若终端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在一实施方式中,若未成功确定第三小区,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驻网倾向性模式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
处理单元,用于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一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或者,
上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二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预设功耗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确定的;或者,
上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三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第三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用户接口,处理器、存储器和用户接口相互连接,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程序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描述的多模终端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条或多条指令,一条或多条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描述的多模终端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驻网倾向性模式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一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或者,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二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预设功耗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确定的;或者,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三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第三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通过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多模终端的通信速率,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终端通信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速率选择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小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力上报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功耗选择模式选择第二目标小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混合选择模式选择第三目标小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单元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实体结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介绍:
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是指上行链路(终端设备到接入网设备)和下行链路(接入网设备到终端设备)采用两个分开的频率(有一定频率间隔要求)工作,该模式工作在对称频带上。FDD适用于为每个用户提供单个无线频率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
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是指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采用相同的频率工作。上行链路中信息传输和下行链路中信息传输可以在同一载波频率上,不同的时隙上进行,使得上行链路中信息传输和下行链路中信息传输互不干扰。
终端能力等级(UE-Category,Cat.):表示某终端设备的下载和上传能达到的最高速率。截止到3GPP R13版本,UE-Category已包含Cat-NB1、Cat-M1、Cat1bis、Cat0~19等丰富的等级选项,UE-Category主要定义了UE终端能支持的上下行速率。Cat-0支持更低速率、更低功耗版本的LTE终端等级。Cat-0可以实现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物联网设备连接到LTE网络。支持更低Category,对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庭和智慧电表等物联网应用非常关键。Cat-M1(Category-M1)设备的最大工作带宽只有1.4MHz,所能支持的最大速率是1Mbps。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Cat-1bis和Cat-4均属于终端能力等级的一种。
轻量用户设备(Reduced Capability NR Devices,RedCap):也称为5G NRRedCap,该设备虽然使用5G新空口,但终端设备的复杂度/成本与4G接近。此外5G低能力(Lower Capability)也可以是一种5G的轻量模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架构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终端通信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服务小区和终端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第三接入网设备,相应地,服务小区也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三个服务小区中,每个服务小区都可以隶属于图1中三个接入网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接入网设备。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接入网设备,一个接入网设备上可以分布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接入网设备上可以部署多个频点,每个频点下又可以分布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是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实体,可以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以包括IP网络等。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是LTE中的eNB,还可以是新无线控制器(New Radio Controller,NR controller),可以是5G系统中的gNB,可以是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 Unit),可以是新无线基站,可以是射频拉远模块,可以是微基站,可以是中继(Relay),可以是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可以是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与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进行通信。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常见的终端设备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车辆、路边设备、飞行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以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进行详细地介绍。
为了满足中速物联网的网络性能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下面进一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部分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多模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模终端设备中的多模可以包括Cat-M1、Cat-0、Cat-1bis、Cat-4中一种或多种4G模式和5G NR RedCap、5G lower capability中一种或多种5G模式。当终端设备执行如图2所示的流程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10、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驻网倾向性模式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驻网倾向性模式来获知该终端设备更倾向于选择哪一类型的小区,进而在进行小区选择的时候优先选择与所选模式匹配的小区进行通信。该驻网倾向性模式可以是终端设备出厂时预设置好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修改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启动的时候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以进行小区选择,也可以在与某个小区连接后检测到驻网倾向性模式被改变后再次获取以进行小区重新选择。
终端设备的驻网倾向性模式可以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
其中,速率选择模式也可以称为速率优先模式,速率优先模式要求终端设备所选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例如,当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时,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小区的吞吐量,则会驻留至第一小区以进行数据通信。
功耗选择模式也可以称为功耗优先模式,功耗优先模式要求终端设备与其所选小区通信的功耗足够低,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例如,当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时,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小区的满足该预设功耗条件最佳,则会驻留至第一小区以进行数据通信。
混合选择模式也可以称为速率与功耗折中模式。速率与功耗折中模式则是兼顾了速率优先模式和功耗优先模式,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与所选小区在进行高速率通信的同时保证系统的低功耗。例如,当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时,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小区的满足该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也满足目标吞吐量条件,则会驻留至第一小区以进行数据通信。
220、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一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终端设备确定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会先判断当前测量的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达到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满足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若不满足,则通过FDD频段手动选网的方法来确定出第一目标小区。
230、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二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预设功耗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Srxlev和小区选择质量值Squal确定的。
终端设备确定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会先判断当前测量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预设功耗条件,若满足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若不满足,则会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一候选频点集合,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包括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终端设备可根据该第一候选频点集合来确定第二目标小区。
240、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三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第三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终端设备确定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会先判断当前测量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满足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若不满足,终端设备可以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二候选频点集合,其中该第二候选频点小区中包括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终端设备可根据该第二候选频点集合来确定第三目标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220、230、240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例如,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时,终端设备只执行步骤220,不执行步骤230或步骤240;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时,终端设备只执行步骤230,不执行步骤220或步骤240,以此类推。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根据不同的驻网倾向性模式来选择合适的目标小区进行通信,使得终端设备可以灵活兼顾通信速率和功耗。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速率选择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小区的流程示意图。也就是说,图3所述的实施例为对步骤220的处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10、设置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
320、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小区的系统消息。
其中,系统消息可以是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该系统消息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的制式信息,所述制式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工作与FDD模式或TDD模式。
该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当前测量的小区,该第一小区可以隶属于图1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
330、判断第一小区是否工作于FDD模式。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小区的系统消息来判断第一小区是否工作于FDD模式。若该第一小区工作于FDD模式,则终端设备可以认为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满足了目标吞吐量要求,可以确定该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直接执行步骤370,与该第一小区建立通信连接,进行正常通信。而若终端设备判断该第一小区工作于TDD模式,则需要执行步骤34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假设终端设备可以默认工作于FDD模式的小区的吞吐量均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小区中所分布的网络是4G网络,终端设备则可以根据SIB Type1中的消息实体频率带宽指示(freqBandIndicator)来判断该第一小区是否工作于FDD模式。当freqBandIndicator取特定的值,则可以表示该第一小区工作于FDD模式,例如freqBandIndicator的取值为1、2、3中的任意一个值时,表示该第一小区工作于FDD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小区中所分布的网络是5G网络,终端设备则可以根据SIB Type1中的消息实体“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来确定第一小区是否工作于FDD模式。由于该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仅在工作于TDD模式的小区的SIB Type1中,故终端设备未在该第一小区的SIB Type1中检测到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就可以确定第一小区工作于FDD模式,否则工作于TDD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小区中所分布的网络是5G网络,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SIB Type1中的消息实体“freqBandIndicatorNR”来确定第一小区是否工作于FDD模式。当该freqBandIndicatorNR取特定的值,则可以确定该第一小区工作于FDD模式,取特定的值以外的值,则可以确定该第一小区工作于TDD模式。
340、判断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小区工作于TDD模式,则需要判断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可以确定为第一目标小区,并执行步骤370,与该第一小区建立通信连接,进行正常通信。而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则需要继续执行步骤35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小区中所分布的网络是4G网络,则终端设备可以先根据第一小区的SIB Type1中的消息实体“TDD-Config”来确认上下行时隙配比和特殊子帧的配比。例如,一种上下行时隙配比如表2所示,表2中的“U”代表上行子帧,“D”代表下行子帧,“S”代表特殊子帧。其中,sa0的上下行配比DL:UL=1:3;sa1的上下行配比DL:UL=2:2;sa2的上下行配比DL:UL=3:1,以此类推。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特殊子帧配置表来获取特殊子帧的配比。
Figure BDA0002710172200000101
表2:上下行配比表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确认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和特殊子帧的配比信息,以及自身的终端设备能力等级,来计算上行峰值速率理论值(Peak-T-put-UL)和下行峰值速率理论值(Peak-T-put-DL)。例如,终端能力等级Cat.1(FDD峰值速率DL/UL=10Mbps/5Mbps),驻留小区上下行时隙配比为2(下行方向相比FDD可提供3.75/5的速率贡献,上行方向可提供1/5的速率贡献),特殊子帧配比为7(下行方向相比FDD可提供0.75的速率贡献,上行方向不能承载业务),那么可计算得到Peak-T-put-UL=1Mbps,Peak-T-put-DL=7.5Mbps。
若上行吞吐量需求(T-put-UL-requirement)>Peak-T-put-UL*Th,并且下行吞吐量需求(T-put-DL-requirement)>Peak-T-put-UL*Th,则认为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需求,否则认为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需求。其中Th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1~0.8。其中,上行吞吐量需求和下行吞吐量需求是由终端设备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小区中所分布的网络是5G网络,则终端设备可以先根据第一小区的SIB Type1中的消息实体“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来确认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时隙与符号资源配置。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确认的上下行时隙与符号资源配置信息,以及自身的终端设备能力等级来计算上行峰值速率理论值(Peak-T-put-UL)和下行峰值速率理论值(Peak-T-put-DL)。若上行吞吐量需求(T-put-UL-requirement)>Peak-T-put-UL*Th,并且下行吞吐量需求(T-put-DL-requirement)>Peak-T-put-UL*Th,则认为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需求,否则认为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需求。
350、搜索符合目标驻留条件的第二小区。
若终端设备判断出步骤340中的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需要确定第二小区,该第二小区工作于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其中,该第二小区可以隶属于如图1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当然该第二小区也可以隶属于第三接入网设备,此处仅为举例,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小区可以通过手动选网来实现的,且在该手动选网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仅选择工作于FDD模式的小区。另外,目标驻留条件是通过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Srxlev)来确定的,该目标驻留条件可以是Srxlev>0。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小区,可以是通过手动选网来搜索该第二小区,如果搜索到了该第二小区,则确定为第一目标小区,执行步骤360。而若终端设备未搜索到该第二小区,即未确定该第二小区,则意味着终端设备通过手动选网也未找到工作于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的小区,此时终端设备会执行步骤370,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360、选择第二小区进行通信,进行终端能力上报。
由于在步骤350中,终端设备已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则可以选择该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上进行注册的时候,需要进行终端设备能力上报。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会先接收到第一目标小区的接入网设备,即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该第一目标小区发送的终端能力询问(UECapabilityEnquiry)消息,终端设备则可以通过第一目标小区向该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能力信息(UECapabilityInformation)来进行能力上报。其中,终端设备发送的UECapabilityInformation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屏蔽TDD频段,这样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认为该终端设备不工作于TDD模式,在后续为该终端设备选网时会屏蔽掉TDD频段。
370、终端设备完成驻网,正常提供通信服务。
终端设备成功确定第一目标小区之后,则完成驻网,正常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350中,终端设备通过手动选网也未找到工作于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的小区,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才会执行步骤390。终端设备会选择当前测量的第一小区上来进行通信。当然,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终端设备会输出第一告警信息,该第一告警信息可以指示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存在无法提供预期数据吞吐量的风险。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在获取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后,通过判断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来确定该第一小区是否为第一目标小区。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则可以直接选择该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而若终端设备检测到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要求不满足吞吐量要求,还可以通过FDD频段手动选网的方法来搜索符合目标驻留条件的第二小区,将第二小区确定为第一目标小区。这样,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一个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的第一目标小区。通过该方法,终端设备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可以提高终端设备的通信速率。
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功耗选择模式选择第二目标小区的流程示意图。也就是说,图5所述的实施例为对步骤230的处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10、设置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率选择模式。
520、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小区的系统消息。
其中,系统消息可以是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消息携带了小区选择接收电频值(Srxlev)和小区选择质量值(Squal)。该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当前测量的小区,该第一小区可以隶属于图1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
530、判断第一小区是否满足预设功耗条件。
该预设功耗条件可以是Srxlev>SIntraSearchP and Squal>SIntraSearchQ和Srxlev>SnonIntraSearchP and Squal>SnonIntraSearchQ。其中,Srxlev是小区选择接收电频值(单位为dB);Squal为小区选择质量值;SIntraSearchP表示频内测量Srxlev门限(单位为dB);SIntraSearchQ表示频内测量Squal门限;SnonIntraSearchP表示接入网设备异频测量和异系统测量Srxlev门限(单位为dB);SnonIntraSearchQ表示接入网设备异频测量和异系统测量Squal门限(单位为dB)。
若终端设备判断该第一小区满足该预设功耗条件,则可以认为第一小区是低功耗的小区,确定该第一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执行步骤580,选择第一小区(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若终端设备判断该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需要执行步骤540选择其他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先判断第一小区是否满足Srxlev>SIntraSearchP and Squal>SIntraSearchQ,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频内测量。终端设备再判断第一小区是否满足Srxlev>SnonIntraSearchP and Squal>SnonIntraSearchQ,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同等或低优先级的异频或异系统的小区测量。这样就可以确定当前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其中,第一小区中所分布的可以是4G网络,也可以是5G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540、获取第一候选频点集合。
其中,该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可以一个或多个包括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对邻区进行测量,将周围的频点按照信号强度降序进行排列,得到一个频点列表,该频点列表中可以包括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也可以包括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也就是说,该频点列表包括的是终端设备可搜索到的所有频点,例如,只要频点信号强度大于一个预设的阈值,终端设备就可以搜索到该频点,并将该频点记录至频点列表中。
终端设备可以对这个频点列表中,每个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小区的系统消息进行读取,以将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提取出来,并按照各个频点的信号强度进行降序排列,最终得到该第一候选频点集合。若终端设备对频点列表中每个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小区的系统消息进行读取后,确定没有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就可以认为不存在该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也就无法确定出第二目标小区,则执行步骤580,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550、根据第一候选频点集合确定第一频点,根据第一频点确定第二目标小区。
若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频点,则可以确定出第一频点。其中,第一频点是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第二目标小区为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其中,该第二目标小区可以是隶属于如图1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的。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接入网设备上可以分布多个频点,一个频点中也可以分布多个小区,考虑到通信质量,终端设备会选择第一频点中信号质量最强的小区来作为第二目标小区。确定第二目标小区后,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560。
可选的,根据第一频点确定第二目标小区时,可以通过第二目标小区的系统消息来确定,终端设备至少需要获取到第一频点最强小区(第二目标小区)的系统消息类型3(SIB Type3),以获得用于条件判断的SIntraSearchP、SIntraSearchQ、SnonIntraSearchP、SnonIntraSearchQ。
560、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若终端设备在步骤550中成功确定第二目标小区,则可以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完成注册过程。
570、若终端设备因业务需求进入连接态,与第二小区进行通信,当从连接态切换至空闲态时,则选择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步骤570的执行需要以终端设备执行步骤530为前提,也就是说,步骤570的执行是在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进而重新选择小区来确定第二目标小区的基础上的。当终端设备在步骤560中所确定的第二目标小区上驻留完成后,处于第一状态,即空闲(Idle)态,若有业务需要传输,但此时第二目标小区中的业务量较大,第二接入网设备可能会出于合理分配的考虑,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小区上去进行业务的传输。其中,该第二小区与第二目标小区不同。此时终端设备处于第二状态,即连接(Connected)态,不具备切换小区的主动权。而第二小区有可能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当终端设备从连接态切换回空闲态,终端设备就掌握了切换小区的主动权,便断开与第二小区的连接,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580、终端设备完成驻网、注册流程,正常提供通信服务。
终端设备成功确定第二目标小区之后,则完成驻网和注册流程,正常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550中,若不存在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则终端设备无法成功从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到第一频点,这样也无法继续确定第二目标小区,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会选择当前测量的第一小区进行通信。当然该第一小区并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终端设备会输出第二告警信息,该第二告警信息可以指示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存在无法提供预期低功耗表现的风险。
通过该方法,终端设备在获取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后,通过判断第一小区是否满足预设功耗条件来确定该第一小区是否为第二目标小区。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则可以直接选择该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而若终端设备检测到该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还可以根据第一候选频点集合来确定第一频点,再根据第一频点来确定第二目标小区。通过该方法,终端设备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通信功耗。
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混合选择模式选择第三目标小区的流程示意图。也就是说,图6所述的实施例为对步骤240的处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如图6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10、设置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
其中,该混合选择模式可以是速率与功耗折中模式。
620、终端设备读取第一小区的系统消息。
其中,系统消息可以是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该系统消息携带了小区选择接收电频值(Srxlev)和小区选择质量值(Squal),还可以携带第一小区的制式信息,该制式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工作与FDD模式或TDD模式。其中,该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当前测量的小区,该第一小区可以隶属于图1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
630、判断第一小区是否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终端设备需要判断第一小区是否同时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是,则可以确定该第一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执行步骤690,选择第一小区(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需要执行步骤640选择其他小区。
640、获取第二候选频点集合。
该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并且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对邻区进行测量,将周围的频点按照信号强度降序进行排列,得到一个频点列表,该频点列表中可以包括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并且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也可以包括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其中,该频点列表的最前的N个频点为FDD频点,N个FDD频点也是按照信号强度降序排列的,这样可以使得FDD频点的小区优先做驻留尝试,可以提高驻网效率。
终端设备可以对频点列表中,每个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小区的系统消息进行读取,从而将该频点列表中的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提取出来,并按照各个频点的信号强度进行降序排列,最终得到该第二候选频点集合。该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FDD频点可以排在所记录的多个频点的最前面,且按信号强度降序排列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频点,当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不包括频点时,则认为不存在该第二候选频点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对频点列表中,每个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小区的系统消息进行读取时,可以先确定一个频点是否满足预设功耗条件,若满足,才继续判断该频点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每个频点都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即无法得到第二候选频点集合,那么就会跳转到步骤660,通过手动选网来确定第三目标小区。
650、根据第二候选频点集合确定第二频点,根据第二频点确定第三目标小区。
若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频点,则可以确定出第二频点。其中,第二频点是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第三目标小区为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其中,该第三目标小区可以是隶属于如图1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确定第三目标小区后,终端设备可以执行步骤680。
可选的,根据第二频点确定第三目标小区时,可以通过第三目标小区的系统消息来确定,终端设备至少需要获取到第二频点最强小区(第三目标小区)的系统消息类型3(SIB Type3),以获得用于条件判断的SIntraSearchP、SIntraSearchQ、SnonIntraSearchP、SnonIntraSearchQ。
660、搜索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的第二小区。
若步骤650中终端设备的邻区不存在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则需要确定第二小区,该第二小区工作于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其中,该第二小区可以隶属于如图1中的第三接入网设备,当然该第二小区也可以隶属于第一或第二接入网设备,此处仅为举例,不作限定。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小区可以通过手动选网来实现的,且在该手动选网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仅选择工作于FDD模式的小区。另外,目标驻留条件是通过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Srxlev)来确定的,该目标驻留条件可以是Srxlev>0。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小区,可以是通过手动选网来搜索该第二小区,如果搜索到了该第二小区,则确定为第三目标小区,执行步骤670。而若终端设备未搜索到该第二小区,即未确定该第二小区,则意味着终端设备通过手动选网也未找到工作于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的小区,此时终端设备会执行步骤690,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第二小区是通过手动选网确定的,由于该第二小区是FDD小区,所以第二小区的吞吐量可以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而由于本步骤是在终端设备通过第二候选频点集合确定第三目标小区失败的情况下才执行的,所以该第二小区可能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此时终端设备关心的是第二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要求,不关注第二小区的功耗。也就是说,终端设备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即速率与功耗折中模式时,终端设备所选的小区应尽量兼顾速率与功耗,当确定环境中不存在可以兼顾速率和功耗的小区时,终端设备才会降低驻网要求,选择速率较高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的小区进行通信。
670、选择第二小区进行通信,并进行终端能力上报。
若终端设备在步骤660,成功通过手动选网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则终端设备在该第三目标小区上进行注册的时候会进行终端设备能力上报。终端设备向第三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UECapabilityInformation)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屏蔽TDD频段,这样第三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可以认为该终端设备不工作于TDD模式,在后续为该终端设备选网时会屏蔽掉TDD频段。
680、若终端设备因业务需求进入连接态,与第三小区进行通信,当从连接态切换至空闲态时,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步骤680的执行需要以终端设备执行步骤640为前提,也就是说,步骤690的执行是在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进而重新选择小区来确定第三目标小区的基础上的。当终端设备在步骤650或步骤660中所确定的第三目标小区上驻留完成后,处于第一状态,即空闲(Idle)态,若有业务需要传输,但此时第三目标小区中的业务量较大,第三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可能会出于合理分配的考虑,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三小区上去进行业务的传输。其中,该第三小区与第三目标小区不同。此时终端设备处于第二状态,即连接(Connected)态,不具备切换小区的主动权。而第三小区有可能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当终端设备从连接态切换回空闲态,终端设备就掌握了切换小区的主动权,便断开与第三小区的连接,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690、终端设备完成驻网流程,正常提供通信服务。
终端设备成功确定第三目标小区之后,则完成驻网和注册流程,进行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步骤660中,终端设备通过手动选网也未找到工作于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的小区,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会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而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这样,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三告警信息,该第三告警信息可以指示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存在无法提供预期数据吞吐量和/或预期低功耗的风险。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在获取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后,通过判断第一小区是否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来确定该第一小区是否为第三目标小区。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则可以直接选择该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而若终端设备检测到该第一小区不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还可以根据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以及手动选网来确定第三目标小区。通过该方法,终端设备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可以提高通信速率,降低通信功耗。
请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单元示意图。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图3、图5和图6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该装置的逻辑结构可包括:获取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其中,当该通信装置应用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时,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710,用于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驻网倾向性模式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
处理单元720,用于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一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或者,
处理单元720,用于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二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预设功耗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确定的;或者,
处理单元720,用于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三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第三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第一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第一小区工作于时分双工TDD模式,则判断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是,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确定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目标驻留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确定的;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之后,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向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屏蔽时分双工TDD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未成功确定第二小区,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第一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从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为第一频点,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确定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确定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之后,终端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选择第二小区进行通信,第二小区与第二目标小区不同;若终端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不存在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输出第二告警信息,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判断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是,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和/或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从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为第二频点,第二候选频点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确定第二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不存在第二候选频点集合,则确定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目标驻留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确定的;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若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之后,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向第三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屏蔽时分双工TDD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终端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选择第三小区进行通信,第三小区与第三目标小区不同;若终端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若未成功确定第三小区,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请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实体结构简化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以及通信接口830,该处理器810、存储器820以及通信接口830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连接。
处理器810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图2、图3、图5和图6中方法相应的功能。该处理器8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82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8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82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82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通信接口830用于收发数据、信息或消息等,也可以描述为收发器、收发电路等。例如,通信接口830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终端能力询问消息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并应用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时,该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驻网倾向性模式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
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一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或者,
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二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预设功耗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确定的;或者,
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第三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和/或第三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第一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第一小区工作于时分双工TDD模式,则判断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是,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确定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目标驻留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确定的;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之后,控制通信接口830向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屏蔽时分双工TDD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未成功确定第二小区,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第一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从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为第一频点,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确定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确定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之后,终端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选择第二小区进行通信,第二小区与第二目标小区不同;若终端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不存在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输出第二告警信息,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第一小区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判断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若是,则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和/或不满足预设功耗条件,则从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为第二频点,第二候选频点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确定第二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不存在第二候选频点集合,则确定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目标驻留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确定的;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若确定第二小区为第三目标小区之后,控制通信接口830向第三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屏蔽时分双工TDD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终端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选择第三小区进行通信,第三小区与第三目标小区不同;若终端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若未成功确定第三小区,则选择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处理设备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存储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存储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驻网倾向性模式,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包括速率选择模式、功耗选择模式和混合选择模式;
若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所述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或者,
若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所述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满足预设功耗条件,所述预设功耗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确定的;或者,
若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所述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所述第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预设功耗条件,和/或所述第三目标小区的吞吐量满足所述目标吞吐量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所述速率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若第一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工作于时分双工TDD模式,则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所述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确定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工作于所述频分双工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所述目标驻留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确定的;
确定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所述目标吞吐量要求,则确定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屏蔽时分双工TDD频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成功确定所述第二小区,则选择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输出第一告警信息,所述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小区不满足所述目标吞吐量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所述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若第一小区满足所述预设功耗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二目标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所述功耗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若第一小区不满足所述预设功耗条件,则从第一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为第一频点,所述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所述预设功耗条件的频点;
确定所述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第二目标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第二目标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选择第二小区进行通信,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不同;
若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则选择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不存在第一候选频点集合,则选择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输出第二告警信息,所述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小区不满足所述预设功耗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所述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若第一小区不满足所述预设功耗条件,则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是否满足目标吞吐量要求;
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三目标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驻网倾向性模式为所述混合选择模式,则选择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不满足所述目标吞吐量要求,和/或不满足所述预设功耗条件,则从第二候选频点集合中确定信号强度最强的频点为第二频点,所述第二候选频点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满足所述预设功耗条件,且吞吐量满足所述目标吞吐量要求的频点;
确定所述第二频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第三目标小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不存在所述第二候选频点集合,则确定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且满足目标驻留条件,所述目标驻留条件是根据小区选择接收功率值确定的;
确定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三目标小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三目标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三目标小区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屏蔽时分双工TDD频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选择第三小区进行通信,所述第三小区与所述第三目标小区不同;
若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则选择所述第三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成功确定所述第三小区,则选择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用户接口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终端通信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条或多条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终端通信方法。
CN202011054755.1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14339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4755.1A CN114339952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8/029,241 US20240015628A1 (en) 2020-09-29 2021-09-03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ultimod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CT/CN2021/116555 WO2022068527A1 (zh) 2020-09-29 2021-09-03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4755.1A CN114339952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952A true CN114339952A (zh) 2022-04-12
CN114339952B CN114339952B (zh) 2023-07-25

Family

ID=80951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4755.1A Active CN114339952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5628A1 (zh)
CN (1) CN114339952B (zh)
WO (1) WO20220685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2904A (zh) * 2023-07-10 2023-08-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208A (zh) * 2005-02-02 2006-08-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通信业务承载的控制方法
CN101155390A (zh) * 2006-09-27 2008-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终端及其选择驻留网络的方法
CN101795484A (zh) * 2010-02-26 2010-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Cdma终端及其搜网方法
CN101932082A (zh) * 2009-09-21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服务小区的方法及终端
CN102316540A (zh) * 2010-07-08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时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421153A (zh) * 2011-11-21 2012-04-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模无线终端进行小区选择的方法
CN103098521A (zh) * 2010-07-14 2013-05-0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的空闲模式混合移动性过程
CN103582070A (zh) * 2012-07-30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模终端搜索网络的方法及多模终端
CN103609166A (zh) * 2013-09-30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小区网络驻留策略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25653A (zh) * 2012-12-05 2014-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缩放带宽小区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04185248A (zh) * 2014-02-19 2014-12-03 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级的异构网联合接入控制方法
US20150092709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cell search using multiple receivers of a mobile device
CN104756555A (zh) * 2013-09-30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传输模式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50282154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ration mode adaptation based on hardware and channel condition constraints
CN105517085A (zh) * 2015-12-15 2016-04-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CN106028374A (zh) * 2016-05-04 2016-10-1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中搜索网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171007A (zh) * 2014-12-31 2016-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重选目标小区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113702A (zh) * 2015-01-15 2017-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WO2017157118A1 (zh) * 2016-03-15 2017-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驻留目标选择方法、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95618A (zh) * 2017-07-10 2017-10-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多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43472A (zh) * 2016-12-27 2018-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2g到4g异系统重选方法和装置
CN108366389A (zh) * 2018-05-24 2018-08-03 南京邮电大学 Lte网络中基于有效带宽和信号质量的自适应切换方法
CN108601059A (zh) * 2018-04-26 2018-09-2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频点选择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391691A1 (en) * 2015-12-15 2018-10-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in for selecting cell an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9429293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74929A (zh) * 2018-12-29 2019-03-15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耗模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75375A1 (de) * 2018-03-16 2019-09-19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Verfahren zur konfiguration und/oder steuerung von endgeräten der hausautomation
CN110446243A (zh) * 2019-06-28 2019-11-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搜索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3459A (zh) * 2019-12-17 2020-03-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优化多模多频段用户终端选网过程的方法
CN111010359A (zh) * 2019-12-19 2020-04-14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bch的定时和频偏估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224766A (zh) * 2020-01-10 2020-06-0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参考信号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294890A (zh) * 2019-05-17 2020-06-16 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3329458A (zh) * 2021-05-21 2021-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小区驻留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90361A1 (en) * 2011-01-21 2012-07-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and selecting a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in a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environment
CN106454969B (zh) * 2016-09-28 2019-09-0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加快多模用户终端选网过程的方法
CN108076489A (zh) * 2016-11-16 2018-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08730A (zh) * 2019-09-18 2020-01-17 翱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多卡移动终端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208A (zh) * 2005-02-02 2006-08-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通信业务承载的控制方法
CN101155390A (zh) * 2006-09-27 2008-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终端及其选择驻留网络的方法
CN101932082A (zh) * 2009-09-21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服务小区的方法及终端
CN101795484A (zh) * 2010-02-26 2010-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Cdma终端及其搜网方法
CN102316540A (zh) * 2010-07-08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时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098521A (zh) * 2010-07-14 2013-05-0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的空闲模式混合移动性过程
CN102421153A (zh) * 2011-11-21 2012-04-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模无线终端进行小区选择的方法
CN103582070A (zh) * 2012-07-30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模终端搜索网络的方法及多模终端
CN104025653A (zh) * 2012-12-05 2014-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缩放带宽小区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03609166A (zh) * 2013-09-30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小区网络驻留策略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092709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cell search using multiple receivers of a mobile device
CN104756555A (zh) * 2013-09-30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传输模式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185248A (zh) * 2014-02-19 2014-12-03 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级的异构网联合接入控制方法
US20150282154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ration mode adaptation based on hardware and channel condition constraints
CN106171007A (zh) * 2014-12-31 2016-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重选目标小区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113702A (zh) * 2015-01-15 2017-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EP3391691A1 (en) * 2015-12-15 2018-10-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in for selecting cell an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517085A (zh) * 2015-12-15 2016-04-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WO2017157118A1 (zh) * 2016-03-15 2017-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驻留目标选择方法、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028374A (zh) * 2016-05-04 2016-10-1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中搜索网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243472A (zh) * 2016-12-27 2018-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2g到4g异系统重选方法和装置
CN107295618A (zh) * 2017-07-10 2017-10-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多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29293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75375A1 (de) * 2018-03-16 2019-09-19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Verfahren zur konfiguration und/oder steuerung von endgeräten der hausautomation
CN108601059A (zh) * 2018-04-26 2018-09-2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频点选择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366389A (zh) * 2018-05-24 2018-08-03 南京邮电大学 Lte网络中基于有效带宽和信号质量的自适应切换方法
CN109474929A (zh) * 2018-12-29 2019-03-15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耗模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94890A (zh) * 2019-05-17 2020-06-16 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0446243A (zh) * 2019-06-28 2019-11-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搜索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3459A (zh) * 2019-12-17 2020-03-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优化多模多频段用户终端选网过程的方法
CN111010359A (zh) * 2019-12-19 2020-04-14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bch的定时和频偏估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224766A (zh) * 2020-01-10 2020-06-0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参考信号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329458A (zh) * 2021-05-21 2021-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小区驻留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R2-151212 "Discussion on Cell Selection for CE mode"", 《3GPP TSG_RAN\WG2_RL2》 *
CATT: "R2-151212 "Discussion on Cell Selection for CE mode"", 《3GPP TSG_RAN\WG2_RL2》, 10 April 2015 (2015-04-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952B (zh) 2023-07-25
WO2022068527A1 (zh) 2022-04-07
US20240015628A1 (en)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3727B (zh) 选择用户识别卡的方法与通讯装置
EP230966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ignal measurement
CN112655247B (zh) 基于5g nr服务的小区移动性
CN11007363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接入网网元
CN113810924B (zh)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4045693A9 (zh) 基于异网漫游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WO2021213217A1 (zh) 一种放松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10266801A1 (en) ULI Cell Selection Prioritization
JP6855838B2 (ja) 端末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237469A1 (zh) 一种小区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EP333260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ub device search
CN114390610B (zh) 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39952B (zh)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78561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208287B (zh) 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258058A (zh) 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510265B (zh) 一种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218393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3098616A1 (zh) 小区选择方法、小区重选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257733A1 (zh) 一种网络共享场景下的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198446A1 (zh) 选择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0471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03219449A (ja) 移動通信サービス提供方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移動局
EP374279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service availability
CN117715245A (zh) 接入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