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5061A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5061A
CN114335061A CN202111658471.8A CN202111658471A CN114335061A CN 114335061 A CN114335061 A CN 114335061A CN 202111658471 A CN202111658471 A CN 202111658471A CN 114335061 A CN114335061 A CN 114335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film
film structure
display modu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84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84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5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5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5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发光元件;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上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发光元件进行发光显示;控制电路包括信号线;吸光层,吸光层位于信号线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在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吸光层与信号线具有重叠部分;吸光层用于降低显示模组在重叠部分对应区域对入射环境光的反射率;第一光学膜结构,第一光学膜结构位于吸光层背离信号线的一侧,在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第一光学膜结构至少遮挡重叠部分,第一光学膜结构用于降低吸光层在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率。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显示模组对环境光的反射,降低反射色偏。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显示模组是显示装置实现显示功能的主要部件。
现有的自发光显示模组中,一般采用偏圆光片来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但是圆偏光片会吸收50%以上的光,影响显示模组的透过率和亮度。而不采用圆偏光片,显示模组的反射率较高,显示模组显示的画面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影响,影响图像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发光显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信号线;
吸光层,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信号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在垂直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吸光层与所述信号线具有重叠部分;所述吸光层用于降低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重叠部分对应区域对入射环境光的反射率;
第一光学膜结构,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位于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信号线的一侧,在垂直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至少遮挡所述重叠部分,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用于降低所述吸光层在所述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中,在信号线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吸光层和第一光学膜结构,在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上,吸光层与信号线具有重叠部分,第一光学膜结构至少遮挡该重叠部分。这样,在通过吸光层降低显示模组在该重叠部分对入射环境光反射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光学膜降低吸光层在该重叠部分的反射率,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还可以降低吸光层的可见程度,实现对吸光层的消影效果。本申请技术方案无需圆偏光片,即可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而且还可以通过布局吸光层与发光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吸光层对发光元件出射光线的影响,避免对显示模组的透过率和亮度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模组在A-A’方向的切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切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光学膜层结构的切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切面图,基于上述实施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光学膜结构的切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切面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表面光学膜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模组在A-A’方向的切面图,所示显示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101;
阵列基板102,阵列基板102包括:第一基板103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3上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发光元件101进行发光显示;控制电路包括信号线M;
吸光层104,吸光层104位于信号线背离第一基板103的一侧;在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吸光层与信号线具有重叠部分;吸光层用于降低显示模组在重叠部分对应区域对入射环境光的反射率;
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位于吸光层104背离信号线M的一侧,在垂直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第一光学膜结构105至少遮挡重叠部分,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用于降低吸光层104在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率。
其中,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控制电路设置发光元件101和第一基板103之间。发光元件01为微型LED,如Mini LED或Micro LED。至少包括出射红色光线的发光元件R,出射绿色光线的发光元件G,出射蓝色光线的发光元件B,从而实现RGB发光显示。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包括具有出射黄色光线的发光元件Y,实现RGBY发光显示,或还可以设置包括具有出射白色光线的发光元件Y,实现RGBW发光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信号线M背离第一基板103的一侧设置有吸光层104和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吸光层104与信号线M具有重叠部分,第一光学膜结构105至少遮挡该重叠部分。这样,在通过吸光层104降低显示模组在该重叠部分对入射环境光反射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光学膜结构105降低吸光层在该重叠部分的反射率,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还可以降低吸光层104的可见程度,实现对吸光层104的消影效果。
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发光元件101位于第一基板103和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之间,为了更好的实现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减反射以及消影效果,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位于显示模组出光侧的最外表面。
本申请技术方案无需圆偏光片,即可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而且还可以通过布局吸光层104与发光元件101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吸光层104对发光元件101出射光线的影响,避免对显示模组的透过率和亮度造成影响。
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设置吸光层104完全覆盖信号线M,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具有较大反射率的信号线M对环境光的反射。控制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TFT位于第一基板103和吸光层104之间。TFT的电极是由反射率较高的金属材料,为了降低TFT对环境光的反射,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还可以设置吸光层104与TFT至少部分交叠。
为了较大程度的降低显示模组对环境光的反射,设置吸光层104在第一基板103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控制电路在第一基板103的垂直投影,从而能够完全消除由于控制电路对环境光的反射。
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设置吸光层104位于信号线M和发光元件101之间,从而能够避免吸光层104遮光发光元件101出射光线,在通过吸光层104降低对环境光反射的同时,避免对吸光层104影响发光元件101光线出射。此时,由于吸光层104位于发光元件101出光侧的相反一侧,可以设置吸光层104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与发光元件101具有交叠部分,或者没有交叠部分。该方式中,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无论吸光层104与发光元件101是否具有交叠部分,吸光层104都不会影响发光元件101光线的出射。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切面图,该方式中,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发光元件101位于信号线M和吸光层104之间。该方式中,为了避免吸光层104对发光元件101出射光线的影响,设置吸光层104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与发光元件101没有交叠部分。
为了较大程度的降低吸光层104对环境光的反射,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在第一基板103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吸光层104在第一基板103的垂直投影。
对于某一种吸光层104,由于其自身材料属性,其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以及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是固定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光层104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其中,第一可见光线与第二可见光线为不同光波段。这样,虽然吸光层104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相对较小,导致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反射率较大,可以通过设置对第二可见光线具有较低透过率的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减少环境光中第二光线入射吸光层104强度,从而实现吸光层104和第一光学膜层结构105之间交叠部分反射光线的均匀性,避免产生反射色偏问题。
可以设置第一可见光线包括绿光波段,如第一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是400-600nm;设置第二可见光线包括红光波段,如第二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是600-700。其他方式中,也可以设置第二可见光线包括绿光波段,如第一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是400-600nm;设置第一可见光线包括红光波段,如第二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是600-700。第一可见光线与第二可见光线的具体波长范围可以基于需求设定,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限定。
其中,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可以为单层膜层结构。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光学膜层结构的切面图,为了通过第一光学膜层结构105实现较好的减反射以及消影效果,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包括多层透光介质层200,该多层透光介质层200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层叠;任意相邻的两层透光介质层200中,一层为低折射率介质层202,一层为高折射率介质层201。
其中,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与第一基板103距离最近的透光介质层200为高折射率介质层201,与第一基板103距离最远的透光介质层200为低折射率介质层202。图4中,底层的透光介质层200距离第一基板103距离最近,为高折射率介质层201,顶层的透光介质层200距离第一基板103距离最远,为低折射率介质层202。
在吸光层104指向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方向上,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透光介质层200以高折射率介质层201开始,以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终止。由于吸光层104一般为具有较高折射率的黑色吸光材料,黑色吸光材料的折射率一般为1.6-1.8,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透光介质层200以高折射率介质层201开始,以使得第一光学膜结构105适配下方高折射率的吸光层104,以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终止,以使得第一光学膜结构105适配显示模组最外侧空气较低的折射率,从而实现较好的减反射和消影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高折射率介质层201的折射率一般大于1.5,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的折射率一般小于1.5。
理论上,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透光介质层200的数量越多,减反射以及消影的光学效果越好,但是成本以及膜层厚度也越大。综合光学效果、制作成本以及模组厚度这三个关键指标,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透光介质层200的数量不超过10层。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透光介质层200的数量不超过10层,一方面,能够通过多层透光介质层200之间的干涉效应,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实现对其下方结构的消影,能够实现较为理想减反射以及消影的光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厚度过大导致模组厚度增大以及成本增加的问题。
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高折射率介质层201的厚度为t11,折射率为n11,有:
Figure BDA0003446688710000081
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的厚度为t12,折射率为n12,有:
Figure BDA0003446688710000082
其中,A1为正整数常数;λ1为设定的波常数;n11>1.5;n12<1.5。
对于选定材料的高折射率介质层201和低折射率介质层202,n11和n12为常数。可以基于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光线透过率的需求,选择λ1的取值,进而根据公式(1)和(2),可以计算所需t11和t12。例如,所选用的吸光层104对600-700mm光线的吸收率低,需要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600-700mm光线的透过率低,即此时λ1的取值范围是600-700mm,在该波长范围内选择多个λ1的取值,以搭配不同厚度组合的第一光学膜结构105,选择对600-700mm光线的透过率适配当前吸光层104对600-700mm光线的吸收率一组,以实现吸光层104和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组合使用时无色偏。
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高折射率介质层201的材料为Nb2O5,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的材料为SiO,可以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具有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两层Nb2O5,两层SiO,Nb2O5和SiO交替层叠设置。靠近基板103的为Nb2O5层,远离基板103的为SiO层。在吸光层104指向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方向上,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中,第一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100nm,第二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200nm,第三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100nm,第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100。第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为显示模组的外表面,靠近外接空气侧。
显然,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透光介质层200的数量、折射率、材质以及厚度可以基于其吸光特性设置,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自发光显示器。常规子发光显示模组中,一般采用圆偏光片来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率。由于圆偏光片会吸收50%以上的光线,影响透过率和亮度,不适用于透明显示模组或是具有高亮度发光需求的显示模组,而不采用圆偏光片,显示模组的反射率较高,显示模组显示的画面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影响、画面失真看不清楚。
单独在显示模组具有高反射率的信号线M上方设置吸光层104,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但是,一般采用黑色遮光材料作为吸光层104,但是黑色遮光材料并非在整个可见光波段都具有较低的反射率,而是具有分布的吸收光线。理由部分黑色遮光材料在绿光波段具有较高的吸收率,而在红光波段具有较低的吸收率,这就导致吸光层103反射光线偏红,影响显示模组品质。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吸光层104背离信号线M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光学膜层结构105,不仅能够降低吸光层104的反射率,还能够实现对吸光层呢狗的消影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透光介质层200的膜层参数,使得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透过率与吸收层104的吸收率适配,从而消除反射色偏问题。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切面图,基于上述实施例,图5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其中,第一光学膜结构105覆盖第一部分107,第二光学膜结构106覆盖第二部分108;第一部分107与第二部分108不交叠。第二光学膜结构106用于降低显示模组在第二部分108对环境光的反射率,还能够对其下方覆盖结构的实现消影效果。
对于一显示模组,被第二光学膜结构106所覆盖的第二部分108,其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以及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是固定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08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虽然,第二部分108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相对较小,导致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反射率较大,可以通过设置对第二可见光线具有较低透过率的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减少环境光中第二光线入射第二部分108强度,从而实现第二部分108和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之间交叠部分反射光线的均匀性,避免产生反射色偏问题。
当第二部分108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时,可以设置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具有七层透光介质层200,三层Nb2O5,四层SiO,Nb2O5和SiO交替层叠设置。在第一基板103指向第二光学膜结构106的方向上,第二光学膜结构106的七层透光介质层200中,第一层透光介质层200SiO层,厚度为200nm;第二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50;第三层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25;第四层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350;第五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30;第六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50;第七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100。
当第二部分108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是,显示模组在第二部分108对应区域没有反射色偏问题,对应设置吸光层104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显示模组在第一部分107也没有反射色偏问题。这样,能够实现显示模组在第一部分107和第二部分108均无反射色偏,显示模组反射光线的均匀性好。
当吸光层104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时,可以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具有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两层Nb2O5,两层SiO,Nb2O5和SiO交替层叠设置。靠近基板103的为Nb2O5层,远离基板103的为SiO层。在吸光层104指向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方向上,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中,第一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100nm,第二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200nm,第三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100nm,第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100。第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为显示模组的外表面,靠近外接空气侧。
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设置吸光层104和第一部分107完全重合,这样,第一光学膜结构105所覆盖的第一部分107中,由于吸光层104不透光,故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下方第一部分107的反射效果主要取决于吸光层104,可以将吸光层104的吸收率特性等效为第一部分107的吸收率特性。
还可以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及其覆盖的第一部分107二者组合反射光线具有色偏,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及其覆盖的第二部分108二者组合反射光线具有色偏,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及其覆盖的第一部分107二者组合反射光线的色偏与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及其覆盖的第二部分108二者组合反射光线的色偏互补,从而实现显示模组整体反射光线无反射色偏,以提高显示模组反射光线的均匀性好。具体的,吸光层104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小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第二部分108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小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
当显示模组在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应区域具有色偏,在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对应区域具有色偏,且两区域色偏互补实现显示模组整体反射无色偏时,下面以第一可见光线包括绿光波段,第二可见光线包括红光波段为例,对整体反射无色偏的效果进行进一步说明:
由于吸光层104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小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故吸光层104反射可见光偏绿。而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导致更多的绿光入射下方吸光层104,使得吸光层104反射更多的绿光,因此入射环境光经过第一光学膜105和吸光层104的整体反射后,出射光线偏绿。由于第二部分108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故第二部分108反射可见光偏红。而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小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导致更多的红光入射下方第二部分108,使得第二部分108反射更多的红光,因此入射环境光经过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和第二部分108的整体反射后,出射光线偏红。对应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区域出射光线偏绿,对应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区域出射光线偏红,红绿互补,实现显示模组整体反射光线无色偏,使得反射光线均匀性好。
当吸光层104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小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时,可以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具有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两层Nb2O5,两层SiO,Nb2O5和SiO交替层叠设置。靠近基板103的为Nb2O5层,远离基板103的为SiO层。在吸光层104指向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方向上,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中,第一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100nm,第二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200nm,第三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100nm,第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100。第四层透光介质层200为显示模组的外表面,靠近外接空气侧。
当第二部分108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对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小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可以设置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具有五层透光介质层200,两层Nb2O5,三层SiO,Nb2O5和SiO交替层叠设置。在第一基板103指向第二光学膜结构106的方向上,第二光学膜结构106的五层透光介质层200中,第一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25nm,第二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25nm,第三层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25nm,第四层层透光介质层200为Nb2O5层,厚度为250nm,第五层透光介质层200为SiO层,厚度为100nm。
其中,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可以为单层膜层结构。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光学膜结构的切面图,为了通过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实现较好的减反射以及消影效果,设置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包括多层透光介质层200,该多层透光介质层200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层叠;任意相邻的两层透光介质层200中,一层为低折射率介质层202,一层为高折射率介质层201。
其中,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与第一基板103距离最近的透光介质层200、以及与第一基板103距离最远的透光介质层200均为低折射率介质层202。图6中,底层的透光介质层200和顶层的透光介质层200均为低折射率介质层202。
在吸光层104指向第一光学膜结构105的方向上,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透光介质层200以低折射率介质层202开始,以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终止。对于显示面板,由于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下方所覆盖的第二部分108整体等效为折射率较低的膜层,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以低折射率介质层202开始,以使得第二光学膜结构106适配下方低折射率的第二部分108,并以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终止,以使得第二光学膜结构106适配显示模组最外侧空气较低的折射率,从而实现较好的减反射和消影效果。
与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设计相同,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高折射率介质层201的折射率一般大于1.5,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的折射率一般小于1.5。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和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中,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的材料可以相同,高折射率介质层201的材料可以相同。
同样,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透光介质层200的数量越多,减反射以及消影的光学效果越好,但是成本以及膜层厚度也越大。综合光学效果、制作成本以及模组厚度这三个关键指标,设置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透光介质层200的数量不超过10层。设置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透光介质层200的数量不超过10层,一方面,能够通过多层透光介质层200之间的干涉效应,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实现对其下方结构的消影,能够实现较为理想减反射以及消影的光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厚度过大导致模组厚度增大以及成本增加的问题。
设置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高折射率介质层201的厚度为t21,折射率为n21,有:
Figure BDA0003446688710000141
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的厚度为t22,折射率为n22,有:
Figure BDA0003446688710000142
其中,A2为正整数常数;λ2为设定的波常数;n21>1.5;n22<1.5。A2可以和A1相同或是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结构105和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任一层透光介质层200均满足折射率与厚度的乘积等于四分一波长的整数倍,以实现减反射。
对于选定材料的高折射率介质层201和低折射率介质层202,n21和n22为常数。可以基于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对光线透过率的需求,选择λ2的取值,进而根据公式(3)和(4),可以计算所需t21和t22
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高折射率介质层201的材料为Nb2O5,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的材料为SiO,可以设置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具有五层透光介质层200,两层Nb2O5,三层SiO,Nb2O5和SiO交替层叠设置。
显然,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透光介质层200的数量、折射率、材质以及厚度可以基于其吸光特性设置,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限定。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切面图,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101出光侧的盖板109;其中,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以及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均位于盖板109背离发光元件101的一侧表面。将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以及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作为显示模组出光侧的最外表面,以较好的降低对环境光的反射。其中,盖板109可以为玻璃板,在柔性显示面板中,盖板109还可以为薄膜塑封层。
为了消除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以及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交界位置的触摸高度差,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以及第二光学膜结构106的厚度差不超过1微米。当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以及第二光学膜结构106的厚度差不超过1微米时,厚度差非常小,使得人体无法通过触摸感知该厚度差。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表面光学膜结构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与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均包括多层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03的方向上依次层叠的透光介质层200;其中,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与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中与第一基板距离最远的透光介质层200为同一层膜层,这样,能够避免显示模组最外表面具有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与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之间的膜层交界面,提高显示模组表面光滑度。
如上述一光学膜结构105与第二光学膜结构106都是包括多层交替层叠的高折射率介质层201和低折射率介质层202,且二者都是以低折射率介质层202终止,故可以设置第一光学膜结构105与第二光学膜结构106公用最上方的一层低折射率介质层202,提高显示模组表面光滑度。
结合图1和图7所示,显示板模组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透明子显示区110,控制电路位于透明子显示区110的行间隙和/或列间隙;其中,第二光学膜结构106位于透明子显示区110内,第二光学膜结构106用于降低透明子显示区110对入射环境光的反射率;第二部分108包括透明子区域110,第一部分107包括间隙。这样,可以使得显示模组透明,能顾作为透明显示模组使用。
如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01为微型LED,尺寸较小,能够提高透明子显示区110的透明度,可以用于制作透明显示模组。显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01不局限于为微型LED,对于没有透明显示的显示模组,还可以采用常规LED或是OLED等作为发光元件101。
发光元件101为微型LED,如Mini LED或是Micro LED,由于微型LED显示模组中发光元件101是由无机材料构成,相比于OLED显示器,具有亮度高、寿命长等优点。而且由于微型LED的尺寸可以做的比较小,适合用于透明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光层104为不透光的非金属材料层,具有较低的反射率,能够较大程度的吸收入射环境光。进一步的,可以设置吸光层104包括黑色遮光材料,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入射环境光。吸光层104包括但不局限于为黑色油墨层。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显示模组表面光学膜结构中透光介质层折射率以及厚度配置,可以对设定波长的光线反射率降低,配合其所覆盖的显示模组部分对光线的吸收率,在降低对环境光反射的同时,解决反射色偏问题。
基于上述显示模组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显示模组301,该显示模组301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其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具有显示功能的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显示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31,在保证显示亮度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光的反射,同时解决了反射色偏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或递进和并列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显示模组对应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发光显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信号线;
吸光层,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信号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在垂直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吸光层与所述信号线具有重叠部分;所述吸光层用于降低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重叠部分对应区域对入射环境光的反射率;
第一光学膜结构,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位于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信号线的一侧,在垂直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至少遮挡所述重叠部分,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用于降低所述吸光层在所述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对所述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所述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包括多层透光介质层,该多层所述透光介质层在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层叠;任意相邻的两层所述透光介质层中,一层为低折射率介质层,一层为高折射率介质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介质层的数量不超过10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t11,折射率为n11
Figure FDA0003446688700000011
所述低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t12,折射率为n12
Figure FDA0003446688700000021
其中,A1为正整数常数;λ1为设定的波常数;n11>1.5;n12<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学膜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覆盖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覆盖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对所述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所述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对所述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所述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对所述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所述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对所述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小于对所述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对所述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大于对所述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
所述第二部分对第一可见光线的吸收率大于对第二可见光线的吸收率,且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对所述第一可见光线的透过率小于对所述第二可见光线的透过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包括多层透光介质层,该多层所述透光介质层在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层叠;任意相邻的两层所述透光介质层中,一层为低折射率介质层,一层为高折射率介质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介质层的数量不超过10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介质层的的厚度为t21,折射率为n21
Figure FDA0003446688700000031
所述低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t22,折射率为n22
Figure FDA0003446688700000032
其中,A2为正整数常数;λ2为设定的波常数;n21>1.5;n22<1.5。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出光侧的盖板;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以及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均位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的厚度差不超过1微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均包括多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依次层叠的透光介质层;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结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中与所述第一基板距离最远的透光介质层为同一层膜层。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模组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透明子显示区,所述控制电路位于所述透明子显示区的行间隙和/或列间隙;
其中,所述第二透明膜层位于所述透明子显示区内,所述第二光学膜结构用于降低所述透明子显示区对入射环境光的反射率;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透明子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包括黑色遮光材料。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1658471.8A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335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8471.8A CN114335061A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8471.8A CN114335061A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5061A true CN114335061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8471.8A Pending CN114335061A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50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7096A1 (zh) * 2022-05-11 2023-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4615A (zh) * 2015-06-29 2015-09-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81143A (zh) * 2018-06-20 2018-10-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148724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US20190025641A1 (en) * 2017-07-21 2019-01-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color filter substrate
WO2019147771A1 (en) * 2018-01-25 2019-08-01 Reald Spark, Llc Touch screen for privacy display
CN110133877A (zh) * 2019-06-28 2019-08-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2757A (zh) * 2020-07-24 2020-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12752310U (zh) * 2020-07-17 2021-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其盖板组件
CN112987423A (zh) * 2021-02-19 2021-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03075A (zh) * 2021-09-17 2021-11-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4615A (zh) * 2015-06-29 2015-09-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025641A1 (en) * 2017-07-21 2019-01-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color filter substrate
WO2019147771A1 (en) * 2018-01-25 2019-08-01 Reald Spark, Llc Touch screen for privacy display
CN108681143A (zh) * 2018-06-20 2018-10-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148724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10133877A (zh) * 2019-06-28 2019-08-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752310U (zh) * 2020-07-17 2021-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其盖板组件
CN111722757A (zh) * 2020-07-24 2020-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987423A (zh) * 2021-02-19 2021-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03075A (zh) * 2021-09-17 2021-11-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7096A1 (zh) * 2022-05-11 2023-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6903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367171B2 (en) Low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CN108333832B (zh) 彩膜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4698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03075B (zh)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71672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2213879B (zh) 色彩转化组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061A (zh)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158475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
CN112150937A (zh) 色彩转化组件及显示面板
US766779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57615B (zh) 彩色濾光片、光柵結構及顯示模組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157139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CN115036342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6841079A (zh) 一种镜面显示遮阳板
US11709304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967210B (zh) 一种反射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54325B1 (ko) 컬러필터기판
CN11632214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062483A (zh)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US20230108581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817711B (zh) 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