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7108B -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7108B
CN114327108B CN202011059250.4A CN202011059250A CN114327108B CN 114327108 B CN114327108 B CN 114327108B CN 202011059250 A CN202011059250 A CN 202011059250A CN 114327108 B CN114327108 B CN 114327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signal
lin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92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7108A (zh
Inventor
刘鹏
霍培荣
刘弘
梁朝
丁爱宇
肖振宏
张永强
刘雨生
徐敬义
刘建涛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92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71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655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384A1/zh
Priority to US17/789,24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317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327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7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7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7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信号传输电路。由于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均连接一个触控电极,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且由于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在所连接的控制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目标信号线或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在确保触控显示基板正常工作的同时,使得至少两个触控电极能够共用一条触控信号线,减少了引线区域的走线数量,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基板是一种将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TDI)的显示基板,也称为TTDI显示基板。
相关技术中,TTDI显示基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该多个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的触控信号线。每条触控信号线还均与触控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连接,每条触控信号线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所连接的触控电极提供公共电极信号,以及在触控阶段在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和触控IC之间传输触控信号。
但是,由于每个触控电极均需要与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因此导致引线区域的走线数量较多,不利于窄边框设计。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引线区域的走线数量较多,不利于窄边框设计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
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多个信号传输电路、多条第一控制线、多条第二控制线、目标信号线以及多条触控信号线;
其中,每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均分别与一条所述第一控制线、一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所述目标信号线、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以及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每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均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目标信号线的通断状态,以及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且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中,任意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与不同的所述第一控制线连接,且与不同的所述第二控制线连接。
可选的,每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和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线、所述目标信号线和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目标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单元和第二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控制线包括:第一子控制线和第二子控制线;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所述目标信号线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目标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所述目标信号线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目标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互补。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一N型晶体管;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一P型晶体管;
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连接;
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目标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第三信号传输单元和第四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第二控制线包括:第三子控制线和第四子控制线;
所述第三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子控制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子控制线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所述第四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四子控制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子控制线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与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互补。
可选的,所述第三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二N型晶体管;所述第四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二P型晶体管;
所述第二N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子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二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子控制线连接;
所述第二N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二N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可选的,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中的P型晶体管的宽长比大于宽长比阈值。
可选的,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沿所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排布,且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
可选的,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中,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且,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中,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漏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漏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可选的,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可选的,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各个触控电极位于同一列,或,同一行。
可选的,各条所述第一控制线和各条所述第二控制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条所述触控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和所述显示区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排列。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宽度阈值。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阶段,各条第一控制线和各条第二控制线均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均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和目标信号线导通,以及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导通,所述目标信号线和所述触控信号线均向与其导通的所述触控电极输出公共电极信号;
n个触控阶段,第i个触控阶段中,与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中,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除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外的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和目标信号线导通,所述目标信号线向与其导通的所述触控电极输出触控调制信号,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的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导通,所述触控信号线接收来自与其导通的所述触控电极反馈的触控信号;
其中,n为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个数,且n为大于1整数,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可选的,每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均包括:一个N型晶体管和一个P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控制线包括第一子控制线和第二子控制线;所述第二控制线包括第三子控制线和第四子控制线;所述N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或所述第三子控制线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或所述第四子控制线连接;
在所述第i个触控阶段中,所述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包括:
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且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三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且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四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四控制信号;
在所述第i个触控阶段中,所述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包括:
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且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三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且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四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四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电位相对于所述第二电位为高电位。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集成电路,以及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
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分别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中的各条第一控制线、各条第二控制线、目标信号线和各条触控信号线连接,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线和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控制信号,向所述目标信号线提供触控调制信号和公共电极信号,向所述触控信号线提供所述公共电极信号,以及接收触控电极反馈至所述触控信号线的触控信号。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覆晶薄膜COF和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集成电路通过所述COF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信号传输电路。由于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均连接一个触控电极,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且由于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在所连接的控制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目标信号线或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在确保触控显示基板正常工作的同时,使得至少两个触控电极能够共用一条触控信号线,减少了引线区域的走线数量,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MOS传输门的结构版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中各信号线的时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所有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均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器件,根据在电路中的作用本公开的实施例所采用的晶体管主要为开关晶体管。由于这里采用的开关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是可以互换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其中源极称为第一极,漏极称为第二极;或,将其中漏极称为第一极,源极称为第二极。按附图中的形态规定晶体管的中间端为栅极、信号输入端为源极、信号输出端为漏极。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所采用的开关晶体管可以包括P型开关晶体管和N型开关晶体管中的任一种,其中,P型开关晶体管在栅极为低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高电平时截止,N型开关晶体管在栅极为高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低电平时截止。
触控显示基板包括:外挂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基板,以及TTDI显示基板。外挂式的触控显示基板因其制程良率低、模组厚度大以及无法实现窄边框等多种缺点逐渐被市场淘汰。而结合图1,目前的TTDI显示基板中,每个触控电极(即,Vcom电极)均通过一条触控信号线Tx与触控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 uit,IC)连接,且各个触控电极所连接的触控信号线Tx不同。即目前的TTDI显示基板中,触控信号线Tx与触控电极的比例为1:1。因所需设置触控信号线T x的数量较多,故导致触控IC上所需设置的信号线接口(也可以称为Pin脚)数量较多,进而导致所需设置的触控IC尺寸较大,不利于窄边框设计。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通过新增信号传输电路,使得所需设置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减少,为大尺寸超窄边框的TTDI显示基板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如,面积为8.8英尺,分辨率为1600*2500的大尺寸TTDI显示基板。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触控显示基板可以包括:
衬底基板01,具有显示区A1和非显示区A2。
位于显示区A1的多个触控电极02,该触控电极02也可以称为触控传感器(touchsensor)。
以及,位于非显示区A2的多个信号传输电路03、多条第一控制线Con1、多条第二控制线Con2、目标信号线V1以及多条触控信号线Tx。
其中,每个信号传输电路03均可以分别与一条第一控制线Con1、一条第二控制线Con2、目标信号线V1、一条触控信号线Tx以及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每个信号传输电路03均可以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线Con1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的通断状态,以及可以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线Con2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的通断状态。
例如,每个信号传输电路03均可以在第一控制线Con1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有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导通;且每个信号传输电路03均可以在第一控制线Con1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断开连接。在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导通时,目标信号线V1即可以向触控电极02输出目标信号。
可选的,目标信号可以为公共电极信号Vcom,或,触控调制信号Touch。若目标信号为公共电极信号,且该触控显示基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基板,则触控电极02可以作为阴极,并与阳极共同驱动发光单元发光。或,若目标信号为公共电极信号,且该触控显示基板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基板,则触控电极02可以作为公共电极,并与像素电极共同驱动液晶偏转。由此,实现正常显示。
又例如,每个信号传输电路03均可以在第二控制线Con2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有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导通;以及每个信号传输电路03均可以在第二控制线Con2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断开连接。在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导通时,触控信号线Tx即可以向触控电极02输出公共电极信号,或,接收触控电极02响应于触控调制信号反馈的触控信号。且,各条触控信号线Tx还可以用于连接触控IC(图中未示出),并将接收到的触控信号传输至触控IC,以供触控IC基于触控信号确定触控电极02是否被触控,进而实现触控检测。
再继续参考图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03可以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且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的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03中,任意两个信号传输电路03与不同的第一控制线Con1连接,且与不同的第二控制线Con2连接。相应的,触控显示基板包括的第一控制线Con1的数量和第二控制线Con2的数量,均与连接至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的信号传输电路03的数量相同。
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灵活设置各条第一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和各条第二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使得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的各个信号传输电路03能够在各自所连接的控制线的控制下,独立且可靠的控制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02的工作。进而,可以实现对共用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的至少两个触控电极02的分时驱动,确保了触控显示基板的正常工作。与此同时,因至少两个触控电极02可以共用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故相对于图1所示的相关技术,减少了至少一半的触控信号线Tx,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可选的,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基板上可以仅包括一条目标信号线V1,或者,也可以包括多条目标信号线V1。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该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信号传输电路。由于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均与一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且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在所连接的控制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目标信号线或触控信号线的通断,因此可以在确保触控显示基板正常工作的同时,使得至少两个触控电极能够共用一条触控信号线,减少了引线区域的走线数量,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可选的,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信号传输电路03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两个信号传输电路03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相应的,触控显示基板可以仅包括两条不同的第一控制线Con1以及两条不同的第二控制线Con2。
若触控显示基板包括的多个触控电极02中,每两个触控电极02共用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则触控信号线Tx与触控电极的比例即为1:2。相对于相关技术,减少了一半的触控信号线Tx。例如,假设共包括2000个触控电极02,则相关技术中的触控显示基板上需要设置2000条触控信号线Tx,而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触控显示基板上仅需设置1000条触控信号线Tx即可。
下述实施例均以每两个信号传输电路03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进行介绍:
可选的,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每个信号传输电路03可以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031和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032。(图3仅示意性的示出了4个信号传输电路03)。
其中,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031可以分别与第一控制线Con1、目标信号线V1和触控电极02连接。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031可以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线Con1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的通断状态。
例如,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031可以在第一控制线Con1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有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导通;且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031可以在第一控制线Con1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断开连接。
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032可以分别与第二控制线Con2、触控信号线Tx和触控电极02连接。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032可以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线Con2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的通断状态。
例如,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032可以在第二控制线Con2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有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导通;且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032可以在第二控制线Con2提供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断开连接。
可选的,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031可以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单元0311和第二信号传输单元0312。相应的,第一控制线Con1可以包括:第一子控制线Con11和第二子控制线Con12。(图4仅示意性示出两个信号传输电路)。
第一信号传输单元0311可以分别与第一子控制线Con11、目标信号线V1和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第一信号传输单元0311可以用于响应于第一子控制线Con11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的通断状态。
例如,第一信号传输单元0311可以在第一子控制线Con11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有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导通;且第一信号传输单元0311可以在第一子控制线Con11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断开连接。
第二信号传输单元0312可以分别与第二子控制线Con12、目标信号线V1和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第二信号传输单元0312可以用于响应于第二子控制线Con12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的通断状态。
例如,第二信号传输单元0312可以在第二子控制线Con12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有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导通;且第二信号传输单元0312可以在第二子控制线Con12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断开连接。
可选的,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可以互补。即,在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时,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在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时,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相应的,为了确保触控电极02和目标信号线V1能够可靠导通和断开连接,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位可以是指第一控制信号处于第一电位,第二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位可以是指第二控制信号处于第二电位,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位可以是指第一控制信号处于第二电位,第二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位可以是指第二控制信号处于第一电位。且第一电位相对于第二电位可以为高电位。
继续参考图4,同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031,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032可以包括:第三信号传输单元0321和第四信号传输单元0322。相应的,第二控制线Con2可以包括:第三子控制线Con21和第四子控制线Con22。
第三信号传输单元0321可以分别与第三子控制线Con21、触控信号线Tx和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第二信号传输单元0312可以用于响应于第三子控制线Con21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的通断状态。
例如,第三信号传输单元0321可以在第三子控制线Con21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有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导通;且第三信号传输单元0321可以在第三子控制线Con21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断开连接。
第四信号传输单元0322可以分别与第四子控制线Con22、触控信号线Tx和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第四信号传输单元0322可以用于响应于第四子控制线Con22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的通断状态。
例如,第四信号传输单元0322可以在第四子控制线Con22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有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导通;且第四信号传输单元0322可以在第四子控制线Con22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位时,控制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断开连接。
可选的,同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与第四控制信号也可以互补。即,在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时,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在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时,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相应的,为了确保触控电极02和触控信号线Tx能够可靠导通和断开连接,第三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位可以是指第三控制信号处于第一电位,第四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位可以是指第四控制信号处于第二电位,第三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位可以是指第三控制信号处于第二电位,第四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位可以是指第四控制信号处于第一电位。
以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基板为例,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信号传输单元0311可以包括:第一N型晶体管T11。第二信号传输单元0312可以包括:第一P型晶体管T12。第三信号传输单元0321可以包括:第二N型晶体管T21。第四信号传输单元0322可以包括:第二P型晶体管T22。
其中,第一N型晶体管T11的栅极可以与第一子控制线Con11连接,第一P型晶体管T12的栅极可以与第二子控制线Con12连接。
第一N型晶体管T11的第一极和第一P型晶体管T12的第一极可以均与目标信号线V1连接。
第一N型晶体管T11的第二极和第一P型晶体管T12的第二极可以均与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
第二N型晶体管T21的栅极可以与第三子控制线Con21连接,第二P型晶体管T22的栅极可以与第四子控制线Con22连接。
第二N型晶体管T21的第一极和第二P型晶体管T22的第一极可以均与触控信号线Tx连接。
第二N型晶体管T21的第二极和第二P型晶体管T22的第二极可以均与触控电极02连接。
结合图4可知,通过设置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互补,可以确保第一P型晶体管和第一N型晶体管能够同时开启或关断,进而可以确保触控电极02与目标信号线V1能够可靠导通或断开连接。通过设置第三控制信号与第四控制信号互补,可以确保第二P型晶体管和第二N型晶体管能够同时开启或同时关断,进而可以确保触控电极02与触控信号线Tx能够可靠导通或断开连接。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晶体管可以均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metaloxide 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即,P型晶体管可以称为PMOS晶体管,N型晶体管可以称为NMOS晶体管。结合图4和图5,每个信号传输子电路均是由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并联形成的一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传输门。图6以CMOS传输门的符号进一步示出了一种可选的触控显示基板。假设N个CMOS传输门与同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则触控显示基板即包括1:N COMS MUX(复用)电路。对应图4和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基板,即为1:2COMS MUX电路。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每个信号传输子电路也可以仅包括一个NMOS晶体管,或,一个PMOS晶体管。相应的,结合图2和图3,触控显示基板包括的第一控制线Con1无需划分为第一子控制线Con11和第二子控制线Con12,且第二控制线Con2也无需划分为第三子控制线Con21和第四子控制线Con22。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触控显示基板可以与主动式电容触控笔(简称,主动笔)搭配使用,即支持主动笔功能。其中,主动笔可以向触控显示基板主动发送信号,以供触控显示基板中的触控信号线Tx所连接的触控IC响应主动笔发送的信号执行对应操作。如,检测主动笔所处位置。
且,在熄屏模式(low power wake-up gesture,LPWG)主动笔手势唤醒功能场景下,即在LPWG模式下,采用主动笔代替用户肢体在触控显示基板上绘制目标形状,来唤醒屏幕的场景下,触控显示基板一般需要先向主动笔发射信号,该信号可以称为Uplink信号,该信号的大小可以为+6伏特(V),各信号端或信号线的最低电位(可称为VGL)一般为-5.8V,最高电位(可称为VGH)一般为+5.8V。若仅采用NMOS晶体管,则当Uplink信号上升至+4V时,NMOS晶体管的开态电阻即可能达到153千欧(KΩ),Uplink信号衰减严重,从而无法正常唤醒屏幕。而若采用CMOS传输门,则可以有效降低开态电阻,使得Uplink信号可以正常达到+6V,进而使得可以正常唤醒屏幕。即,若采用CMOS传输门,则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触控显示基板不仅可以支持主动笔功能,而且可以支持熄屏状态下主动笔唤醒屏幕。
示例的,下述表1和表2分别示出了LPWG模式下,采用NMOS晶体管和采用CMOS传输门时不同温度下的开态电阻Rds。其中,case是指采样标记,Vd是指漏极电位,Vds是指晶体管的源漏极电压差,温度分别为-10摄氏度(℃)、0℃、25℃和85℃。E+i是指单位为10的i次方,如E+08是指10的8次方。
表1
表2
以Vd为5V为例,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采用NMOS晶体管,在-10℃、0℃、25℃和85℃下,开态电阻分别为3.82E+05、4.03E+05、6.942E+04和2.443E+06。采用CMOS传输门,在-10℃、0℃、25℃和85℃下,开态电阻分别为2.21E+00、2.01E+00、1.990E+00和1.080E+00。由此可知,采用CMOS传输门时,开态电阻明显降低,进而可以可靠实现熄屏唤醒功能。
除此之外,相对于采用单一的NMOS晶体管,通过设置CMOS传输门,一方面可以使得MOS晶体管的尺寸(size)更小。如,采用NMOS晶体管,尺寸一般为0.4毫米(mm),而采用CMOS传输门,尺寸可以减小至0.28mm。另一方面,可以可靠设置CMOS传输门包括的PMOS晶体管和NMOS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Vgs始终大于电压差阈值(如,8V),即使得PMOS晶体管和NMOS晶体管能够持续工作于饱和区,进一步确保了开态电阻较小,不会造成信号损失(loss),确保了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选的,结合图2至图6可知,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的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03所连接的各个触控电极02可以位于同一行。当然,参考图7,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的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03所连接的各个触控电极02也可以位于同一列。如此,若采用逐行驱动,则可以在分时驱动共用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的两个触控电极02的基础上,同时驱动奇数行触控电极02,以及同时驱动偶数行触控电极02,保证了触控显示基板中触控信号的传输均一性。
可选的,各条第一控制线Con1和各条第二控制线Con2可以均沿第一方向X1延伸,各条触控信号线Tx可以沿第二方向Y1延伸,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Y1相交。例如,结合图2至图7,第一方向X1可以垂直于第二方向Y1。(仅图2示意性标识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Y1)。如此设置,可以便于信号走线,进一步为窄边框实现奠定了基础。
可选的,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MOS传输门的结构版图。结合图5和图8可以看出,CMOS传输门包括的一个PMOS晶体管和一个NMOS晶体管,可以沿所连接的触控信号线Tx的延伸方向(即第二方向Y1)排布。且图8共示意性的示出了4个CMOS的结构。
可选的,每个信号传输子电路中的P型晶体管的宽长比均可以大于宽长比阈值,该宽长比阈值可以为预先设定的固定值。也即是,CMOS传输门包括的PMOS晶体管的器件尺寸可以较大。如此设置,可以增强PMOS晶体管的正压信号传输能力,进一步确保主动笔可以在熄屏状态下可靠唤醒屏幕。
可选的,每个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距离阈值。该距离阈值可以为预先设定的值。即,CMOS传输门包括的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可以具有一定距离。例如,结合图8,COMS传输门包括的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NMOS晶体管的栅极,不仅在第一方向X1上具有一定距离,而且在第二方向Y1上也具有一定距离。即,COMS传输门包括的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NMOS晶体管的栅极在衬底基板上错位设置。
可选的,每个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中,一个晶体管的源极在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个晶体管的源极在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且,一个晶体管的漏极在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个晶体管的漏极在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即,结合图8,在第二方向Y1上,每个CMOS传输门包括的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均错位设置。
不论是栅极错位设置,还是源极或漏极错位设置,均可以有效降低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之间产生的耦合电容,确保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可选的,结合图2,非显示区A2和显示区A1可以沿触控信号线Tx的延伸方向Y1排列。通过设置信号传输电路03,可以使得非显示区A2在触控信号线Tx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小于宽度阈值,即实现了窄边框设计。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该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信号传输电路。由于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均与一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且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在所连接的控制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目标信号线或触控信号线的通断,因此可以在确保触控显示基板正常工作的同时,使得至少两个触控电极能够共用一条触控信号线,减少了引线区域的走线数量,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流程图,可以用于驱动如图2至图7任一所示的触控显示基板。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显示阶段,各条第一控制线和各条第二控制线均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均响应于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和目标信号线导通,以及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导通,目标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均向与其导通的触控电极输出公共电极信号。
步骤902、n个触控阶段,第i个触控阶段中,与每条触控信号线连接的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中,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除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外的其他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其他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响应于第一控制线提供的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和目标信号线导通,目标信号线向与其导通的触控电极输出触控调制信号,其他信号传输电路响应于第二控制线提供的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导通,触控信号线接收来自与其导通的触控电极反馈的触控信号。
其中,n为每条触控信号线连接的信号传输电路的个数,且n为大于1整数,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由于该方法中,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在所连接的控制线的控制下,可靠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目标信号线或触控信号线的通断,因此确保了触控显示基板正常工作。又由于该触控显示基板中,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因此使得至少两个触控电极能够共用一条触控信号线,还减少了引线区域的走线数量,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可选的,结合图5,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均可以包括:一个N型晶体管和一个P型晶体管。第一控制线包括第一子控制线和第二子控制线。第二控制线包括第三子控制线和第四子控制线。N型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子控制线或第三子控制线连接,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子控制线或第四子控制线连接。
相应的,在第i个触控阶段中,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包括: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一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且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二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三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且第i个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四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四控制信号。
相应的,在第i个触控阶段中,其他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其他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包括:其他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一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且其他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二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其他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三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且其他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第四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四控制信号。其中,第一电位相对于第二电位可以为高电位。
可选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i个触控阶段可以在消隐阶段执行。示例的,以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基板,与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的第一N型晶体管T11所连接的第一子控制线为Con11_1N,第二N型晶体管T21所连接的第三子控制线为Con21_1N,第一P型晶体管T12所连接的第二子控制线为Con12_1P,第二P型晶体管T22所连接的第四子控制线为Con22_1P,与另一个触控电极02连接的第一N型晶体管T11所连接的第一子控制线为Con11_2N,第二N型晶体管T21所连接的第三子控制线为Con21_2N,第一P型晶体管T12所连接的第二子控制线为Con12_2P,第二P型晶体管T22所连接的第四子控制线为Con22_2P为例,对触控显示基板的驱动原理进行如下介绍:
由于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基板中,每两个信号传输电路03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即每两个触控电极02共用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因此结合图10可以看出,每相邻两个显示阶段之间共包括两个触控阶段t21和t22。
如图10所示,在各个显示(display)阶段t1,两条第一子控制线Con11_1N和Con11_2N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以及两条第三子控制线Con21_1N和Con21_2N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均为第一电位VGH(即,均为有效电位)。两条第二子控制线Con12_1P和Con12_2P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以及两条第四子控制线Con22_1P和Con22_2P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均为第二电位VGL(即,均为有效电位)。两个第一N型晶体管T11、两个第一P型晶体管T12、两个第二N型晶体管T21和两个第二P型晶体管T22均开启。此时,目标信号线V1和触控信号线Tx均同时向对应的触控电极02输出公共电极信号,实现正常显示,防止触控电极02出现不良。
在第一个触控阶段t21中,第一条第一子控制线Con11_1N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第二条第一子控制线Con11_2N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第一条第二子控制线Con12_1P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第二条第二子控制线Con12_2P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第一条第三子控制线Con21_1N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第二条第三子控制线Con21_2N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第一条第四子控制线Con22_1P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以及第二条第四子控制线Con22_2P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
进而,与第一子控制线Con11_1N连接的第一N型晶体管T11关断,与第二子控制线Con12_1P连接的第一P型晶体管T12关断,与第三子控制线Con21_1N连接的第二N型晶体管T21开启,与第四子控制线Con22_1P连接的第二P型晶体管T22开启。目标信号线V1通过开启的第二P型晶体管T22和第二N型晶体管T21向第二个触控电极02输出公共电极信号。以及,与第一子控制线Con11_2N连接的第一N型晶体管T11开启,与第二子控制线Con11_2P连接的第一P型晶体管T12开启,与第三子控制线Con21_2N连接的第二N型晶体管T21关断,与第四子控制线Con22_2P连接的第二P型晶体管T22关断。第一个触控电极02通过开启的第一N型晶体管T11和第一P型晶体管T12向触控信号线Tx输出触控信号,以供触控IC基于该触控信号实现触控功能。由此实现了对共用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两个触控电极02的分时驱动。
同理,在第二个触控阶段t22中,第一条第一子控制线Con11_1N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第二条第一子控制线Con11_2N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第一条第二子控制线Con12_1P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第二条第二子控制线Con12_2P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第一条第三子控制线Con21_1N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第二条第三子控制线Con21_2N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第一条第四子控制线Con22_1P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以及第二条第四子控制线Con22_2P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
进而,与第一子控制线Con11_1N连接的第一N型晶体管T11开启,与第二子控制线Con12_1P连接的第一P型晶体管T12开启,与第三子控制线Con21_1N连接的第二N型晶体管T21关断,与第四子控制线Con22_1P连接的第二P型晶体管T22关断。目标信号线V1通过开启的第一N型晶体管T11和第一P型晶体管T1向第一个触控电极02输出公共电极信号。以及,与第一子控制线Con11_2N连接的第一N型晶体管T11关断,与第二子控制线Con11_2P连接的第一P型晶体管T12关断,与第三子控制线Con21_2N连接的第二N型晶体管T21开启,与第四子控制线Con22_2P连接的第二P型晶体管T22开启。第二个触控电极02通过开启的第二N型晶体管T21和第二P型晶体管T22向触控信号线Tx输出触控信号,以供触控IC基于该触控信号实现触控功能。由此实现了对共用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x两个触控电极02的分时驱动。且结合图10,在各触控阶段,触控信号线Tx上的电位(LFD和AFE)均不断变化。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由于该方法中,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在所连接的控制线的控制下,可靠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目标信号线或触控信号线的通断,因此确保了触控显示基板正常工作。又由于该触控显示基板中,至少两个信号传输电路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因此使得至少两个触控电极能够共用一条触控信号线,还减少了引线区域的走线数量,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触控集成电路10,以及如图2至图7任一所示的触控显示基板20。
触控集成电路10可以分别与触控显示基板20中的各条第一控制线Con1、各条第二控制线Con2、目标信号线V1和各条触控信号线Tx连接(图中未示出)。触控集成电路10可以用于向第一控制线Con1和第二控制线Con2提供控制信号,向目标信号线V1提供触控调制信号和公共电极信号,向触控信号线Tx提供公共电极信号,以及接收触控电极02反馈至触控信号线Tx的触控信号。
可选的,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覆晶薄膜COF和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触控集成电路可以通过COF固定于柔性电路板上。且,可以包括多个COF。
对比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保护的显示装置中设置有触控IC的下边框的宽度为3.3mm,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装置中设置有触控IC的下边框的宽度可以减小至2.4mm,本公开实施例保护的显示装置的边框更窄。且,结合上述实施例,因相关技术中触控IC的尺寸较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IC的尺寸更大,故本公开实施例所需设置的COF的数量相对于相关技术也较少。
可选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装置、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装置、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
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多个信号传输电路、多条第一控制线、多条第二控制线、目标信号线以及多条触控信号线;
其中,每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均分别与一条所述第一控制线、一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所述目标信号线、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以及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每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均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目标信号线的通断状态,以及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且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中,任意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与不同的所述第一控制线连接,且与不同的所述第二控制线连接;
每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和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线、所述目标信号线和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目标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单元和第二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控制线包括:第一子控制线和第二子控制线;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所述目标信号线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目标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所述目标信号线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目标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互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一N型晶体管;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一P型晶体管;
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连接;
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目标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第三信号传输单元和第四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第二控制线包括:第三子控制线和第四子控制线;
所述第三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子控制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子控制线提供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所述第四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四子控制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子控制线提供的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通断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与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互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二N型晶体管;所述第四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二P型晶体管;
所述第二N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子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二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子控制线连接;
所述第二N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二N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中的P型晶体管的宽长比大于宽长比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沿所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排布,且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中,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且,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中,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漏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漏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各个触控电极位于同一列,或,同一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第一控制线和各条所述第二控制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条所述触控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和所述显示区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宽度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一N型晶体管;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一P型晶体管;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目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N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P型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中的P型晶体管的宽长比大于宽长比阈值;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沿所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排布,且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中,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且,每个所述信号传输子电路包括的两个晶体管中,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漏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个所述晶体管的漏极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各个触控电极位于同一列,或,同一行;各条所述第一控制线和各条所述第二控制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条所述触控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非显示区和所述显示区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排列,且所述非显示区在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宽度阈值;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15.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中;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阶段,各条第一控制线和各条第二控制线均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每个信号传输电路均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和目标信号线导通,以及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导通,所述目标信号线和所述触控信号线均向与其导通的所述触控电极输出公共电极信号;
n个触控阶段,第i个触控阶段中,与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中,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除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外的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和目标信号线导通,所述目标信号线向与其导通的所述触控电极输出触控调制信号,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的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导通,所述触控信号线接收来自与其导通的所述触控电极反馈的触控信号;
其中,n为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的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个数,且n为大于1整数,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均包括:一个N型晶体管和一个P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控制线包括第一子控制线和第二子控制线;所述第二控制线包括第三子控制线和第四子控制线;所述N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或所述第三子控制线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或所述第四子控制线连接;
在所述第i个触控阶段中,所述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包括:
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且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三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且第i个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四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四控制信号;
在所述第i个触控阶段中,所述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处于有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处于无效电位的控制信号,包括:
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且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三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一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且其他所述信号传输电路所连接的所述第四子控制线提供处于第二电位的第四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电位相对于所述第二电位为高电位。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集成电路,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
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分别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中的各条第一控制线、各条第二控制线、目标信号线和各条触控信号线连接,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线和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控制信号,向所述目标信号线提供触控调制信号和公共电极信号,向所述触控信号线提供所述公共电极信号,以及接收触控电极反馈至所述触控信号线的触控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覆晶薄膜COF和柔性电路板;
所述触控集成电路通过所述COF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CN202011059250.4A 2020-09-30 2020-09-30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327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9250.4A CN114327108B (zh) 2020-09-30 2020-09-30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CT/CN2021/110655 WO2022068384A1 (zh) 2020-09-30 2021-08-04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7/789,243 US20230043173A1 (en) 2020-09-30 2021-08-04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9250.4A CN114327108B (zh) 2020-09-30 2020-09-30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7108A CN114327108A (zh) 2022-04-12
CN114327108B true CN114327108B (zh) 2023-12-22

Family

ID=8094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9250.4A Active CN114327108B (zh) 2020-09-30 2020-09-30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3173A1 (zh)
CN (1) CN114327108B (zh)
WO (1) WO202206838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2936A (zh) * 2015-12-22 2016-05-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窄边框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CN109256171A (zh) * 2018-11-22 2019-01-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电路、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10764653A (zh) * 2019-10-28 2020-02-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3969B1 (ko) * 2016-05-30 2023-08-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와 그 게이트 구동 회로
CN106066738B (zh) * 2016-07-29 2019-0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463295B (zh) * 2017-09-04 2020-10-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0688030B (zh) * 2019-09-30 2022-11-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16665B (zh) * 2019-09-30 2021-09-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2936A (zh) * 2015-12-22 2016-05-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窄边框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CN109256171A (zh) * 2018-11-22 2019-01-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电路、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10764653A (zh) * 2019-10-28 2020-02-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43173A1 (en) 2023-02-09
WO2022068384A1 (zh) 2022-04-07
CN114327108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638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163562B1 (en) Pixe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15319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029774B2 (en) Touch panel in which cathodes serve as touch sense electrodes and a touch screen formed using the touch panel
US9437142B2 (en)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691239B2 (en)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9256171B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电路、显示面板及装置
US808944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172127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driving circuit
US9778800B2 (en) Pixe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EP3159878A1 (en)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55060B2 (en) Pixel circuit, method of driving pixe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63730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having an initialization and compensation and display panel
US20230418401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1273495B (zh) 显示模组及其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180277050A1 (en)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array substrate using the same
CN113178159B (zh) 起始信号提供模组、方法和拼接显示装置
CN108877675B (zh)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20180117976A (ko) 터치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14327108B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705038B2 (en) Display driving module, display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87387B2 (en)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integrated with touch functio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40019961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riving method
CN116798372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6825033A (zh) 一种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