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2815A - 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2815A
CN114322815A CN202111641766.4A CN202111641766A CN114322815A CN 114322815 A CN114322815 A CN 114322815A CN 202111641766 A CN202111641766 A CN 202111641766A CN 114322815 A CN114322815 A CN 114322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nitoring
track
fiber grating
optic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17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弯
孙立
黄伟利
朱彬
林超
张政
李路遥
张�杰
闫亚飞
刘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 Ltd CRC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 Ltd CR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 Ltd CRC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17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2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2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2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Transfor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监测平台、光纤光栅解调仪以及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光栅光缆,光纤光栅光缆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监测平台上构建有轨道建造BIM模型,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现场监测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进行现场监测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终端设备用于扫描轨道结构的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采集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包含的对应轨道结构的轨道信息并发送给监测平台。本发明采用RFID或雕刻信息等对轨道设计、制造、施工、监测信息实时融合。

Description

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直接设置在路基、桥梁和隧道等基础上,是引导和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稳定和平顺的核心技术之一。轨道作为运营维护的重点工程,既有线路建造信息、运营维护信息的碎片化及缺失对运营维护造成的困难逐步增加,大量不可利用、不可识别的信息对建造、运维的决策影响日益增多。随着BIM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轨道设计、制造、施工手段的升级,已逐步形成了设计建造一体化的BIM信息模型,光栅阵列监测技术的应用也逐步弥补长大带状构筑物监测需求,因此,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方法,实现对轨道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实时融合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RFID芯片、雕刻标识等信息以及手持定位GPS装置的空间坐标识别方式,融合设计、制造、施工信息和光纤光栅阵列信息,实现根据标识信息和手持装置定位实时获取当前定位点全生命周期轨道信息,更好地指导工务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护维修和检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包括监测平台、终端设备、光纤光栅解调仪以及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光栅光缆,所述光纤光栅光缆沿轨道长度方向布置,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轨道结构安装有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扫描轨道结构的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采集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包含的对应轨道结构的轨道信息并发送给监测平台,所述监测平台上构建有轨道建造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用于获取监测平台的分析结果信息以及光纤光栅光缆采集的监测信息实时更新存储至RFID芯片和雕刻标识内,供运营维护期间实时扫描获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包括监测平台、手持定位终端、光纤光栅解调仪以及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光栅光缆,所述光纤光栅光缆沿轨道长度方向布置,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所述手持定位终端用于通过GPS定位监测范围的空间三维坐标点,并获取或记录该监测点对应的轨道信息后发送给监测平台的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上构建有轨道建造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监测平台上构建轨道建造BIM模型;
布置现场监测点和BIM模型的模型监测点,现场监测点与模型监测点一一对应;
通过现场监测点布置的光纤光栅光缆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通过终端设备扫描轨道结构的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采集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包含的对应轨道结构的轨道信息并发送给监测平台;
监测平台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实现现场监测信息、轨道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获取监测平台的分析结果信息以及光纤光栅光缆采集的监测信息实时更新存储至RFID芯片和雕刻标识内,供运营维护期间实时扫描获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监测平台上构建轨道建造BIM模型;
布置现场监测点和BIM模型的模型监测点,现场监测点与模型监测点一一对应;
通过现场监测点布置的光纤光栅光缆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通过手持定位终端GPS定位监测范围的空间三维坐标点,并获取或记录该监测点对应的轨道信息后发送给监测平台的BIM模型;
监测平台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实现现场监测信息、轨道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
进一步地,轨道信息包括编码、里程、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主要是实现了轨道监测和建造信息实时集成,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可以实现轨道结构设计、制造、施工、监测、运维信息的实时融合;
2、实时融合信息可为运维决策、病害整治及进一步的建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支撑;
3、操作简便,信息量全而广,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式无砟轨道上的光缆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光栅阵列应力光缆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包括监测平台、终端设备、光纤光栅解调仪以及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光栅光缆,所述光纤光栅光缆沿轨道长度方向布置,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轨道结构安装有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扫描轨道结构的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采集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包含的对应轨道结构的轨道信息并发送给监测平台,轨道信息包括编码、里程、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所述监测平台上构建有轨道建造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实现现场监测信息、建造信息等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与监测平台进行通信连接。终端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用于获取监测平台的分析结果信息以及光纤光栅光缆采集的监测信息实时更新存储至RFID芯片和雕刻标识内,供运营维护期间实时扫描获取。
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为测点翘曲变形、应力值、振动值、温度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进行轨道温度检测时,光纤光栅光缆为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的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其中,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沿无砟轨道全长覆盖布置,用于至少采集轨道板11的温度信息并发送给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5;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5用于接收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发送的温度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为单根光缆内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的缆线,其为现有产品,具有监测覆盖范围广(根据需要可覆盖10km以上)、测量精度高、传感单元间距小(最小间距可为1cm)等特点,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如图5,考虑到无砟轨道全线长度较长,该光纤光栅解调仪5优选为设置多个,以保证测温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优选地,每台光纤光栅解调仪5用于获取其前后两侧的两段测温缆线的监测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沿无砟轨道全线连续布设,也即相邻两台光纤光栅解调仪5之间由单根缆线串接,则在该单根串接缆线中,以某点为分界点,该分界点前侧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向前侧的光纤光栅解调仪5发送监测信息,该分界点后侧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向后侧的光纤光栅解调仪5发送监测信息,这可通过光缆内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的光发射方向的设置来实现;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采用分体式布置方式,包括多个测温缆段,相邻两个测温缆段端部相抵或者相邻两个测温缆段有部分重叠,同样能实现上述无砟轨道全长覆盖布置的效果,能够实现无砟轨道全线温度监测即可,在该方案中,相邻两台光纤光栅解调仪5之间可设置两条测温缆段,该两条测温缆段分别与该两台光纤光栅测温解调仪5连接。优选地,每个车站布置有一台光纤光栅解调仪5。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包括至少一个垂向测温段211和多个纵向测温段,所述垂向测温段211为顶端位于轨道板11内、底端位于底座板13内的U形缆线,各所述纵向测温段均埋设于轨道板11内并且与相邻的垂向测温段211顶端连接,所述垂向测温段211在轨道板11内、砂浆层板12内以及底座板13内分别有至少一个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一般地,上述垂向测温段211包括两根垂向线段和一根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垂向线段的底端连接,显然地,该垂向测温段211为一体连续的缆线;本实施例中,该垂向测温段211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垂向温度,其水平线段内优选为不设置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该水平线段可设置为较小的长度,也即两根垂向线段之间采用较小的间距。
上述垂向测温段211能够获取对应测点处的轨道板11、砂浆层板12和底座板13的温度,从而获得轨道结构的垂向温度梯度,并根据该垂向温度梯度判断轨道结构的垂向温度荷载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便于工务部门等及时地对无砟轨道进行进一步检测维护。优选地,可基于轨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将垂向温度荷载施加至该有限元分析模型中,以计算出理论上的轨道结构受力情况。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述垂向测温段211的每根垂向线段在轨道板11内、砂浆层板12内以及底座板13内分别有至少一个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则每根垂向线段能够实现轨道结构的垂向温度监测,两根垂向线段所获得的温度信息相互佐证,能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每个垂向测温点21,可获取轨道板11内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同一时刻的监测数据并取平均值,砂浆层板12和底座板13内的监测数据同样处理,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显然更高;若同一结构板内的不同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异较大,还可标记该垂向测温段211,便于工务部门及时检测该垂向测温段211是否存在故障,即实现了垂向测温段211的故障自检,工作可靠性高。本实施例中,每根垂向线段在轨道板11内、砂浆层板12内以及底座板13内分别有一个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垂向测温段211有多个,相邻两个垂向测温段211之间的间距在5~10m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每隔6~7m设置一个垂向测温点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垂向测温点21的纵向长度(也即上述两根垂向线段之间的间距)在700~800mm范围内。垂向测温段211中,底座板13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在220~350mm范围,砂浆层板12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90~220mm范围,轨道板11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在80~150mm范围,当然,并不限于上述布设位置,可根据具体的轨道结构进行设计和调节。在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1)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地段,垂向测温点21的纵向长度为800mm,轨道板11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砂浆层板12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15mm,底座板13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0mm;(2)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地段,垂向测温点21的纵向长度为700mm,轨道板11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砂浆层板12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15mm,底座板13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50mm;(3)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隧道地段,垂向测温点21的纵向长度为700mm,轨道板11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砂浆层板12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15mm,底座板13中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与轨道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50mm。
对于上述垂向测温段211的设置,优选地,对应于每个垂向测温段211所在位置,于轨道板11上开设灌浆孔212并且该灌浆孔212延伸至底座板13内,所述垂向测温段211埋设于对应的灌浆孔212内并且该灌浆孔212进行灌浆封填。该灌浆孔212内灌注的混凝土优选为采用高强、快凝混凝土,保证垂向测温段211在该灌浆孔212内的位置精度,同时能较好地保护垂向测温段211。
通过在无砟轨道上按合适的间距设置垂向测温点21,根据各垂向测温点21反馈的温度数据,还可获得轨道结构的纵向温度梯度,可根据该纵向温度梯度判断轨道结构的纵向温度荷载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便于工务部门等及时地对无砟轨道进行进一步检测维护。当上述垂向测温点21数量足够时,上述纵向测温段内可不设置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而仅用于信号的传输;显然,优选为上述纵向测温段内也设置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则轨道结构的纵向温度梯度数据更为丰富,对于轨道结构纵向温度荷载情况的判断就更为准确可靠,尤其是轨道板11的纵向温度信息更为全面,利于轨道板11的健康监测,包括对轨道板11的垂向上拱变形等病害的监测,可减少出现漏检、误判等情况的出现。
对于上述纵向测温段的布置,优选地,于轨道板11上开设纵向监测槽以埋设所述纵向测温段,并且所述纵向监测槽采用混凝土封填。同样地,该纵向监测槽内浇筑的混凝土优选为采用高强、快凝混凝土。
一般地,底座板13、砂浆层板12和轨道板11为分层结构,例如各层依次浇筑而成,各层之间的结合性、一体性等将影响轨道结构的健康状况,层间病害也是轨道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轨道结构中设置多个灌浆孔212,在满足上述垂向测温段211的布设需求外,灌浆孔212内成型的一体式混凝土柱能有效地提高轨道结构各层之间的结构一体性和协同受力性能,从而能相应地提高轨道结构的健康状态和服役寿命。
上述纵向监测槽显然与相邻的灌浆孔212连通,进一步地,纵向监测槽与灌浆孔212内同期浇筑混凝土,至少是每个灌浆孔212与其相邻的两道纵向监测槽内同期浇筑混凝土,则在轨道结构中形成T型混凝土结构,其在提高轨道结构各层之间的结构一体性和协同受力性能的同时,还能较好地对轨道板11起到多向约束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轨道结构的运行可靠性。
必要时,可使底座板13、砂浆层板12内预留凸出至灌浆孔212内的固结钢筋,使轨道板11内预留凸出至灌浆孔212和纵向监测槽内的固结钢筋,可进一步提高后浇混凝土(即灌浆孔212和纵向监测槽内的混凝土)与先期轨道结构之间的结合性。
在其他的优选方案中,对于现浇轨道板11,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在轨道板11现浇时同期布设,其中,用于采集轨道板温度信息的缆线(包括上述纵向测温段)通过轨道板混凝土固结。预先在先期浇筑的底座板13和砂浆层板12上开设垂向布线孔以布设垂向测温段211,在轨道板11浇筑时,混凝土同时进入这些垂向布线孔,完成对光纤光栅测温光缆2的固定;在该方案中,轨道板11与底座板13、砂浆层板12之间的结构一体性和协同受力性更好。进一步优选地,在轨道板11现浇施工时,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还用于采集轨道板成型过程中的温度状态,根据该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的反馈信息,可便于施工人员对轨道板混凝土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提高轨道板11的施工质量。
优选地,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布设在轨道中部,即位于两列轨线之间。
通过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采集轨道结构的温度信息,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5接收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发送的温度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所述监测平台分析获得轨道结构的温度荷载并判断该温度荷载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若否,则指导工务部门对无砟轨道进行检测维护。
轨道板11采用现浇施工方式,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在轨道板11现浇时同期布设,并通过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监测轨道板成型过程中的温度状态,以指导施工人员对轨道板混凝土进行相应的养护操作,提高轨道板11的施工质量。其中,可根据轨道板11的施工进度,在相应的位置配置光纤光栅解调仪5与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连接,用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
当进行轨道振动检测时,如图1和图4,在该板式无砟轨道中,在轨道板11上布置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的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所述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沿轨道板11全长连续布置。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用于采集轨道板11的振动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发送的振动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为单根光缆内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的缆线,其为现有产品,具有监测覆盖范围广(根据需要可覆盖10km以上)、测量精度高、传感单元间距小(最小间距可为1cm)等特点,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考虑到无砟轨道全线长度较长,该光纤光栅解调仪优选为设置多个,以保证振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优选地,每台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获取其前后两侧的两段振动缆线的监测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沿无砟轨道全线连续布设,也即相邻两台光纤光栅解调仪之间由单根缆线串接,则在该单根串接缆线中,以某点为分界点,该分界点前侧的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向前侧的光纤光栅解调仪发送监测信息,该分界点后侧的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向后侧的光纤光栅解调仪发送监测信息,这可通过光缆内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的光发射方向的设置来实现;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采用分体式布置方式,包括多个振动监测缆段,相邻两个振动监测缆段端部相抵或者相邻两个振动监测缆段有部分重叠,同样能实现上述无砟轨道全长覆盖布置的效果,能够实现无砟轨道全线振动监测即可,在该方案中,相邻两台光纤光栅解调仪之间可设置两条振动监测缆段,该两条振动监测缆段分别与该两台光纤光栅解调仪连接。优选地,每个车站布置有一台光纤光栅解调仪。
基于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通过该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获取轨道板11上的各振动测点处的振动加速度;
对每一振动测点,建立振动加速度-时间关系数据集,当前时间的振动加速度与历史时间的振动加速度进行比较,判断轨道结构的砂浆层是否出现离缝状况;
和/或,对同一块轨道板11上的各振动测点的振动加速度进行分析,获得该轨道板11的基频模态,并建立轨道板11的基频模态-时间关系数据集,根据当前时间的基频模态与历史时间的基频模态进行对比,判断轨道结构是否出现砂浆层脱空状况。
也即是说,监测平台用于获取光纤光栅解调仪发送的解调信号,对每一振动测点建立振动加速度-时间关系数据集,根据振动加速度-时间关系数据集判断轨道结构的砂浆层是否出现离缝状况;和/或,监测平台用于获取光纤光栅解调仪发送的解调信号,对同一块轨道板11上的各振动测点的振动加速度进行分析,获得该轨道板11的基频模态,并建立轨道板11的基频模态-时间关系数据集,根据基频模态-时间关系数据集判断轨道结构是否出现砂浆层脱空状况。进一步地,对同一块轨道板11的测点的振动幅值、频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将每一次列车通过时刻的振动数据综合分析结果,与该时刻往前的多次列车或与该时刻往前的多日全部列车通过时的历史振动数据做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对比分析,可间接反映轨道结构钢轨断裂、扣件失效、轨枕空吊、道床板(轨道板11)离缝、隔振元件失效等病害情况;当某测点振动数据出现异常,表明该区域存在轨道结构出现病害的可能性,此时可通过同步调取视频监测资料或现场检查等方式对病害的具体类型进行甄别。
尤其地,结合上述通过光纤光栅阵列测温光缆2监测轨道结构的垂向温度梯度和纵向温度梯度的方式,能进一步提高对轨道结构的层间病害的判断准确性;以及,可以建立轨道结构温度梯度-层间病害关系数据集,并在持续的监测过程中完善和修正该数据集,为后续的监测平台判断操作提供参照和分析基础。
上述振动测点的数量及分布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扣件节点之间设有一个振动测点。可选地,纵向相邻的两个振动测点之间的间距为0.5~0.8m,例如与相邻扣件节点之间的间距相同。容易理解地,每个振动测点处对应设置一个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即可。
如图4,对于上述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的布置,优选地,其埋设于轨道板11内,例如在轨道板表面开设纵向布线槽以埋设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并且所述纵向布线槽采用混凝土封填。该纵向布线槽内浇筑的混凝土优选为采用高强、快凝混凝土。在另外的方案中,该光纤光栅阵列振动光缆4也可在轨道板11浇筑时同期布设。
当进行轨道应力值、翘曲变形检测时,如图1和图3,该板式无砟轨道还配置有轨道板翘曲变形监测模块,该轨道板翘曲变形监测模块包括布置于轨道板11上的至少一组监测单元和光纤光栅解调仪,所述监测单元包括两条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的光纤光栅阵列应力光缆31,同组的两条应力光缆31沿轨道纵向布设并且在每个翘曲变形监测点呈高低布置,在纵向相邻的两个翘曲变形监测点之间,两条应力光缆31呈X型交叉布置;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所述应力光缆31发送的应力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上述光纤光栅阵列应力光缆31为单根光缆内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的缆线,其为现有产品,具有监测覆盖范围广(根据需要可覆盖10km以上)、测量精度高、传感单元间距小(最小间距可为1cm)等特点,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考虑到无砟轨道全线长度较长,该光纤光栅解调仪优选为设置多个,以保证应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各所述应力光缆31均沿轨道板11全长连续布置,实现无砟轨道轨道板翘曲变形的全线监测,监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监测单元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一般采用一组监测单元即能较好地完成对轨道板翘曲变形的可靠监测,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监测单元则能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监测单元布置在钢轨外侧。
如图3,可以理解地,每个翘曲变形监测点有两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该两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分属两条光纤光栅阵列应力光缆31,并且其中一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位于另一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的上方,也即满足上述“同组的两条应力光缆31在每个翘曲变形监测点呈高低布置”的要求。
定义其中一条光纤光栅阵列应力光缆31为第一应力光缆311,另一条光纤光栅阵列应力光缆31则为第二应力光缆312。如图3,每条应力光缆31在纵向相邻的两个翘曲变形监测点分别有一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其中一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在其中一个翘曲变形监测点处位于高点,另一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在另一个翘曲变形监测点处位于低点,因此该应力光缆31在纵向相邻的两个翘曲变形监测点之间是倾斜布设的;从而,在纵向相邻的两个翘曲变形监测点中,在第一翘曲变形监测点处,第一应力光缆311的应力传感器位于第二应力光缆312的应力传感器的正上方,在第二翘曲变形监测点处,第二应力光缆312的应力传感器位于第一应力光缆311的应力传感器的正上方,第一应力光缆311与第二应力光缆312在该纵向相邻的两个翘曲变形监测点之间呈X型交叉布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两条光纤光栅阵列应力光缆31交叉布置,当翘曲变形监测点发生垂向翘曲变形时,两条应力光缆31产生差分效应,能够迅速、直观地响应翘曲变形情况,做到迅速、准确地监测轨道板垂向翘曲变形。上述光缆布置方式能够剔除温度等外界荷载作用引起的轨道板纵向位移变化,提高对轨道板垂向翘曲变形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各所述应力光缆31均设于轨道板表面上,能快速、准确地反应轨道板11的翘曲变形,而且应力光缆31的布设、更换和维护较为方便。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防护罩32,所述防护罩32罩设于轨道板表面上并且将对应的两条应力光缆31罩设于内,从而能较好地保护应力光缆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应力光缆31固定在防护罩32内,防护罩32固定在轨道板表面(可通过膨胀螺丝等固定件固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应力光缆31的顶端不超出钢轨轨面高度,避免与列车运行产生干涉。
上述翘曲变形监测点的数量及分布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轨道板11包括沿轨道纵向依次设置的多块节段板,可在每块节段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翘曲变形监测点,或者相邻两个翘曲变形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为一块节段板的长度;可选地,相邻两个翘曲变形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为5~7m。
基于上述的轨道板翘曲变形监测模块,具体采用如下的轨道板翘曲变形监测方法:
当翘曲变形监测点发生翘曲变形时,同组的两条应力光缆31产生差分效应,并基于该差分效应获得监测变形量;
在所述监测变形量的基础上剔除误差变形量,以判断轨道板11的垂向翘曲变形状况,其中,所述误差变形量包括轨道板11因温度影响产生的误差变形量和其他方向变形产生的误差变形量。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采用了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在监测平台上构建轨道建造BIM模型;
布置现场监测点和BIM模型的模型监测点,现场监测点与模型监测点一一对应;
通过现场监测点布置的光纤光栅光缆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通过终端设备扫描轨道结构的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采集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包含的对应轨道结构的轨道信息并发送给监测平台;
监测平台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实现现场监测信息、轨道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
进一步地,轨道信息包括编码、里程、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获取监测平台的分析结果信息以及光纤光栅光缆采集的监测信息实时更新存储至RFID芯片和雕刻标识内,供运营维护期间实时扫描获取。
本发明当监测范围内的轨道结构安装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等装备,芯片及雕刻标识包含建造信息。通过扫描RFID芯片、雕刻编码采集设计制造施工编码及信息;根据监测点的布置参数、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将监测点同步虚拟布置于BIM模型中;以编码、里程、BIM模型等作为链接依据,融合建造和监测信息;将监测信息及分析的关键结果信息通过编码等实时更新存储至RFID芯片和雕刻标识内,供运营维护期间实时扫描获取。
实施例三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包括监测平台、手持定位终端、光纤光栅解调仪以及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光栅光缆,所述光纤光栅光缆沿轨道长度方向布置,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所述手持定位终端用于通过GPS定位监测范围的空间三维坐标点,并获取或记录该监测点对应的轨道信息后发送给监测平台的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上构建有轨道建造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本实施例的监测范围内的轨道结构未安装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等装备。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手持定位终端用于通过GPS定位监测范围的空间三维坐标点,并获取或输入该监测点的布置参数、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发送给监测平台,所述监测平台用于结合轨道BIM模型,通过空间三维坐标点在轨道BIM模型面的投影坐标计算分析,依据坐标定位编码和里程,进而进行现场监测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根据监测点的布置参数、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将监测点同步虚拟布置于BIM模型中。手持定位终端可以通过网络与监测平台进行通信连接。手持定位终端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采用了如实施例三所述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在监测平台上构建轨道建造BIM模型;
布置现场监测点和BIM模型的模型监测点,现场监测点与模型监测点一一对应;
通过现场监测点布置的光纤光栅光缆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通过手持定位终端GPS定位监测范围的空间三维坐标点,并获取或记录该监测点对应的轨道信息后发送给监测平台的BIM模型;
监测平台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实现现场监测信息、轨道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
进一步地,轨道信息包括编码、里程、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
监测范围内的轨道结构未安装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等装备时,本发明通过手持定位终端GPS定位监测范围的空间三维坐标点;结合轨道BIM模型,通过空间三维坐标点在轨道BIM模型面的投影坐标计算分析,依据坐标定位编码和里程,进而进行现场监测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根据监测点的布置参数、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将监测点同步虚拟布置于BIM模型中;以编码、里程、BIM模型等作为链接依据,融合建造和监测信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轨道数字孪生;通过手持定位终端GPS定位后可以实时从监测平台获取任一点轨道建造和监测维护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平台、终端设备、光纤光栅解调仪以及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光栅光缆,所述光纤光栅光缆沿轨道长度方向布置,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轨道结构安装有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扫描轨道结构的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采集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包含的对应轨道结构的轨道信息并发送给监测平台,所述监测平台上构建有轨道建造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用于获取监测平台的分析结果信息以及光纤光栅光缆采集的监测信息实时更新存储至RFID芯片和雕刻标识内,供运营维护期间实时扫描获取。
3.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平台、手持定位终端、光纤光栅解调仪以及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光栅光缆,所述光纤光栅光缆沿轨道长度方向布置,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所述手持定位终端用于通过GPS定位监测范围的空间三维坐标点,并获取或记录该监测点对应的轨道信息后发送给监测平台的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上构建有轨道建造BIM模型,所述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
4.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监测平台上构建轨道建造BIM模型;
布置现场监测点和BIM模型的模型监测点,现场监测点与模型监测点一一对应;
通过现场监测点布置的光纤光栅光缆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通过终端设备扫描轨道结构的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采集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包含的对应轨道结构的轨道信息并发送给监测平台;
监测平台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实现现场监测信息、轨道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获取监测平台的分析结果信息以及光纤光栅光缆采集的监测信息实时更新存储至RFID芯片和雕刻标识内,供运营维护期间实时扫描获取。
6.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监测平台上构建轨道建造BIM模型;
布置现场监测点和BIM模型的模型监测点,现场监测点与模型监测点一一对应;
通过现场监测点布置的光纤光栅光缆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
通过手持定位终端GPS定位监测范围的空间三维坐标点,并获取或记录该监测点对应的轨道信息后发送给监测平台的BIM模型;
监测平台接收现场监测信息以及轨道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实现现场监测信息、轨道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信息包括编码、里程、轨道结构设计和建造信息。
CN202111641766.4A 2021-12-29 2021-12-29 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322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766.4A CN114322815A (zh) 2021-12-29 2021-12-29 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766.4A CN114322815A (zh) 2021-12-29 2021-12-29 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2815A true CN114322815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1766.4A Pending CN114322815A (zh) 2021-12-29 2021-12-29 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2815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788A (zh) * 2013-09-06 2013-12-25 上海大学 基于bim的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管理方法
CN104401360A (zh) * 2014-11-18 2015-03-11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多手段融合的铁路轨道系统安全实时监控方法及系统
CN205176940U (zh) * 2015-12-03 2016-04-20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rfid的建筑构件实时监测系统
CN105652830A (zh) * 2015-12-25 2016-06-08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基于bim的桥梁监测系统
CN106227162A (zh) * 2016-07-05 2016-12-1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bim的桥梁安全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7817743A (zh) * 2017-10-20 2018-03-20 成都上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安全在线监控系统
CN207598292U (zh) * 2017-09-28 2018-07-10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于ZigBee和BIM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盾构隧道无线监测系统
CN109374043A (zh) * 2018-09-13 2019-02-22 常熟市交通工程管理处 一种基于bim的运营桥梁多源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8689460U (zh) * 2018-08-28 2019-04-02 广州圣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监控系统
CN110309580A (zh) * 2019-06-27 2019-10-08 厦门建研建筑产业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道路健康监测系统
CN110629595A (zh) * 2019-10-28 2019-12-3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新型光纤智能植筋装置
CN210246807U (zh) * 2019-09-29 2020-04-03 大连新兴地下土木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公路隧道实时监控系统
CN113139731A (zh) * 2021-04-29 2021-07-20 上海智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廊的安全感知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3188448A (zh) * 2021-03-15 2021-07-30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可视化滑坡体位移在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3295312A (zh) * 2021-05-18 2021-08-24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桥梁施工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788A (zh) * 2013-09-06 2013-12-25 上海大学 基于bim的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管理方法
CN104401360A (zh) * 2014-11-18 2015-03-11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多手段融合的铁路轨道系统安全实时监控方法及系统
CN205176940U (zh) * 2015-12-03 2016-04-20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rfid的建筑构件实时监测系统
CN105652830A (zh) * 2015-12-25 2016-06-08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基于bim的桥梁监测系统
CN106227162A (zh) * 2016-07-05 2016-12-1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bim的桥梁安全监测系统和方法
CN207598292U (zh) * 2017-09-28 2018-07-10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于ZigBee和BIM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盾构隧道无线监测系统
CN107817743A (zh) * 2017-10-20 2018-03-20 成都上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安全在线监控系统
CN208689460U (zh) * 2018-08-28 2019-04-02 广州圣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监控系统
CN109374043A (zh) * 2018-09-13 2019-02-22 常熟市交通工程管理处 一种基于bim的运营桥梁多源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0309580A (zh) * 2019-06-27 2019-10-08 厦门建研建筑产业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道路健康监测系统
CN210246807U (zh) * 2019-09-29 2020-04-03 大连新兴地下土木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公路隧道实时监控系统
CN110629595A (zh) * 2019-10-28 2019-12-3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新型光纤智能植筋装置
CN113188448A (zh) * 2021-03-15 2021-07-30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可视化滑坡体位移在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3139731A (zh) * 2021-04-29 2021-07-20 上海智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廊的安全感知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3295312A (zh) * 2021-05-18 2021-08-24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桥梁施工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元庆;: "华东地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温度特性试验分析", 铁道建筑, no. 03 *
何元庆;: "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CRTS Ⅱ型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分析", 铁道建筑, no. 04, pages 102 - 105 *
周凌宇;赵磊;张广潮;魏天宇;曾一回;彭秀生;: "高速铁路桥上CRTSⅡ型无砟轨道快速升降温模型试验研究", 铁道学报, no. 04 *
尤明熙;高亮;赵国堂;肖宏;: "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和温度梯度监测试验分析", 铁道建筑, no. 05, pages 1 - 5 *
张政;: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高速铁路轨道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铁道建筑, no. 05, pages 77 - 8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8883B (zh) 一种轨道系统安全状态综合监测及智能分析方法
CN114112103B (zh) 板式无砟轨道及其全线温度场监测系统和健康监测方法
JP4966616B2 (ja) 形状変動監視方法および形状変動監視システム
CN102108657B (zh) 光纤光栅传感无砟轨道结构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17638A (zh) 基于基准传递的地铁隧道三维变形监测的车载测量装置
CN109278053B (zh) 一种铁路隧道运营状态检测监测方法
CN105783868A (zh) 一种地铁隧道变形在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4401360A (zh) 基于多手段融合的铁路轨道系统安全实时监控方法及系统
CN209541686U (zh) 基于基准传递的地铁隧道三维变形监测的车载测量装置
CN114112001B (zh) 一种无砟轨道结构层间病害监测方法
CN103017827A (zh) 铁路营业线桥涵施工防护多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
CN106871867A (zh) 一种已运营长距离地铁隧道结构位移实时监测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1895962A (zh) 一种运营地铁站变形量监测方法
CN114264338A (zh) 基于bim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可视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455210B (zh) 一种基于埋入式光纤的高铁隧道形位感测方法
CN114111611B (zh) 无砟轨道、轨道板翘曲变形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322815A (zh) 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4228786B (zh) 板式无砟轨道及其板缝错台监测系统和健康监测方法
Šestaková et al. Degradation-prediction models of the railway track quality
Del Grosso et al. Overview of European activities in the health monitoring of bridges
CN114543967A (zh) 基于光栅阵列结合视频监测的铁路桥梁地段轨道病害监测方法及系统
Sigurdardottir Strain-based monitoring methods for beam-like structures
CN113897816A (zh) 一种无砟轨道结构状态监测方法
CN104929018A (zh) 一种用于计算压路机施工次数的方法及系统
CN216378939U (zh) 一种具有垂向温度监测功能的无砟轨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