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2350A - 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2350A
CN114322350A CN202111487437.9A CN202111487437A CN114322350A CN 114322350 A CN114322350 A CN 114322350A CN 202111487437 A CN202111487437 A CN 202111487437A CN 114322350 A CN114322350 A CN 114322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orking medium
communicated
medium channel
re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74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鸿瑞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2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2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属于热力学、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膨胀机与回热器连通,第二路直接与回热器连通之后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回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Description

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利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是实现制冷和高效供热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制冷时冷却介质的温度是变化的,制热时被加热介质的温度往往也是变化的;利用机械能制热时,很多时候被加热介质同时具有变温和高温双重特点,这使得采用单一热力循环理论实现制冷或供热时性能指数不合理;这些存在的问题是——性能指数不合理,供热参数不高,压缩比较高,工作压力太大。
基于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的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选择。不过,在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其顶部回热过程的吸热侧相对固定——这使得回热参数不够灵活,许多情况下难以保证性能指数的合理化或温差损失最小化。
从简单、主动和高效地利用机械能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原则出发,力求为制冷或热泵装置的简单、主动和高效提供基本理论支撑,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回热参数灵活、适应多种不同工况和性能指数合理化的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还提供了多种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2,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9,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2.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b,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b2,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9,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3.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四个过程——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t,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t2,(M1+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r,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rs,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st,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r9,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4.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膨胀机与回热器连通,第二路直接与回热器连通之后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回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5.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喷管和第三回热器所组成;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路经第三回热器与回热器连通之后再分成两路——第一路自回热器中间或末端引出并经喷管和第三回热器之后再通过中间进气端口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路自回热器末端引出之后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膨胀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回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6.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和再热器所组成;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再热器与膨胀机连通和膨胀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第二路经再热器与回热器连通之后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回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7.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第4-6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供热器,将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和新增压缩机与供热器连通,新增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8.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第4-6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供热器,将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和新增膨胀机与供热器连通,新增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9.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第4-8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节流阀,增加涡轮机,将回热器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回热器有冷凝液管路经涡轮机与蒸发器连通,涡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0.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第4-8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蒸发器和节流阀,取消蒸发器与外部连通的低温热介质通道,将蒸发器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调整为外部有蒸汽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将回热器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回热器有冷凝液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1.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膨胀增速机与回热器连通,第二路直接与回热器连通之后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回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2.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第二喷管和第三回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增速机连通,第二路经第三回热器与回热器连通之后再分成两路——第一路自回热器中间或末端引出并经第二喷管和第三回热器之后再通过中间进气端口与膨胀增速机连通,第二路自回热器末端引出之后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膨胀增速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回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3.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和再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膨胀增速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再热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和膨胀增速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第二路经再热器与回热器连通之后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连通,回热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4.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第11-13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扩压管和新增供热器,将双能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和新增扩压管与供热器连通,新增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5.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第11-13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喷管和新增供热器,将双能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和新增喷管与供热器连通,新增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6.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第11-15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喷管,增加涡轮增速机,将回热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回热器有冷凝液管路经涡轮增速机与蒸发器连通,涡轮增速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第1种原则性流程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第2种原则性流程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第3种原则性流程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1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第1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中,1-压缩机,2-膨胀机,3-节流阀,4-供热器,5-蒸发器,6-回热器,7-第二回热器,8-喷管,9-第三回热器,10-再热器,11-涡轮机,12-双能压缩机,13-膨胀增速机,14-第二喷管,15-涡轮增速机;A-新增压缩机,B-新增供热器,C-新增膨胀机,D-新增扩压管,E-新增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T-s图中的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82,M1千克工质放热降温、液化和冷凝液放热降温过程89,M1千克工质冷凝液降压过程91——共10个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放热过程——一般地,(M1+M2)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用于被加热介质;M1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主要用于(M1+M2)千克工质完成23过程热需求,或者同时用于被加热介质和(M1+M2)千克工质完成23过程热需求;特别地,(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②吸热过程——一般地,M1千克工质进行12过程获取低温热负荷,由被制冷介质或低温热源来提供;(M1+M2)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的吸热,可用于获取低温热负荷,或者部分用于获取低温热负荷而部分由回热来满足,或者全部由回热来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由(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来满足。
③能量转换过程——(M1+M2)千克工质进行34、56两过程,需要机械能;M2千克工质进行82过程,提供机械能;M1千克工质进行91过程,提供机械能,或因采用诸如节流阀而放弃提供机械能;降压膨胀提供机械能小于升压需要机械能,不足部分(循环净功)由外部提供,形成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
图2所示T-s图中的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8a,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ab,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b2,M1千克工质放热降温、液化和冷凝液放热降温过程89,M1千克工质冷凝液降压过程91——共12个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放热过程——一般地,(M1+M2)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一般用于被加热介质;M1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一般用于(M1+M2)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M2千克工质进行ab过程的热需求(回热);特别地,(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②吸热过程——一般地,M1千克工质进行12过程获取低温热负荷,由被制冷介质或低温热源来提供;(M1+M2)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的吸热,可用于获取低温热负荷,或者部分用于获取低温热负荷而部分由回热来满足,或者全部由回热来满足;M2千克工质进行ab过程的吸热,可由回热来满足,或者由外部热源来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由(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来满足。
③能量转换过程——(M1+M2)千克工质进行34、56两个过程,需要机械能;M2千克工质进行8a、b2两个过程,提供机械能;M1千克工质进行91过程,提供机械能,或因采用诸如节流阀而放弃提供机械能;降压膨胀提供机械能小于升压需要机械能,不足部分(循环净功)由外部提供,形成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
图3所示T-s图中的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2-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8t,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t2,(M1+M)千克工质放热降温、液化和冷凝液放热降温过程8r,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rs,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和过热过程st,M1千克工质冷凝液放热降温过程r9,M1千克工质冷凝液降压过程91——共14个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放热过程——(M1+M2)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一般用于被加热介质;(M1+M)千克工质进行8r过程的放热,以及M1千克工质冷凝液进行r9过程的放热,一般用于(M1+M2)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M千克工质进行st过程的热需求;特别地,(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②吸热过程——一般地,M1千克工质进行12过程获取低温热负荷,由被制冷介质或低温热源来提供;(M1+M2)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的吸热,可用于获取低温热负荷,或者部分用于获取低温热负荷而部分由回热来满足,或者全部由回热来满足;M千克工质进行st过程的吸热,一般由回热来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由(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来满足。
③能量转换过程——(M1+M2)千克工质进行34、56两个过程,需要机械能;(M2-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8t和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t2,提供机械能;M千克工质进行rs过程和M1千克工质进行91过程,提供机械能,或因采用诸如节流阀而放弃提供机械能;降压膨胀提供机械能小于升压需要机械能,不足部分(循环净功)由外部提供,形成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
图4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膨胀机2与回热器6连通,第二路直接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回热器6再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膨胀机2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1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回热器6放热冷凝和流经节流阀3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机2共同向压缩机1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5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喷管和第三回热器所组成;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路经第三回热器9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再分成两路——第一路自回热器6中间或末端引出并经喷管8和第三回热器9之后再通过中间进气端口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路自回热器6末端引出之后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膨胀机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膨胀机2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1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第三回热器9并放热,之后进入回热器6放热并部分冷凝或全部冷凝之后再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喷管8降压增速、流经第三回热器9吸热、通过中间进气端口进入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冷凝液或第二路继续放热之后的冷凝液经节流阀3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机2共同向压缩机1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6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和再热器所组成;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机2连通、膨胀机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再热器10与膨胀机2连通和膨胀机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第二路经再热器10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回热器6再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膨胀机2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1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膨胀机2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再热器10吸热、进入膨胀机2继续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再热器10和回热器6放热冷凝、流经节流阀3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机2共同向压缩机1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7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4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供热器,将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B和新增压缩机A与供热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膨胀机2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1排放的循环工质新增供热器B并放热,流经新增压缩机A升压升温,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回热器6放热冷凝和流经节流阀3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和新增供热器B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机2共同向压缩机1和新增压缩机A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8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4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供热器,将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B和新增膨胀机C与供热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C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膨胀机2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1排放的循环工质新增供热器B并放热,流经新增膨胀机C降压作功,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回热器6放热冷凝和流经节流阀3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和新增供热器B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膨胀机2和新增膨胀机C共同向压缩机1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9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4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节流阀,增加涡轮机,将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涡轮机11与蒸发器5连通,涡轮机11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4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蒸发器6排放的冷凝液流经涡轮机11降压作功,之后进入蒸发器5;涡轮机11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1作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10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4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蒸发器和节流阀,取消蒸发器5与外部连通的低温热介质通道,将蒸发器5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调整为外部有蒸汽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将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蒸汽状态的循环工质进入回热器6,膨胀机2排放的循环工质进入回热器6,两路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1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回热器6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获取高温热负荷,外部蒸汽通过进出流程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机2共同向压缩机1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11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膨胀增速机13与回热器6连通,第二路直接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回热器6再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12连通,双能压缩机1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连接双能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膨胀增速机13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双能压缩机12升压升温并降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双能压缩机12继续升压升温并降速;双能压缩机12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增速机13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回热器6放热冷凝和流经喷管8降压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增速机13共同向双能压缩机12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12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第二喷管和第三回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增速机13连通,第二路经第三回热器9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再分成两路——第一路自回热器6中间或末端引出并经第二喷管14和第三回热器9之后再通过中间进气端口与膨胀增速机13连通,第二路自回热器6末端引出之后经喷管8与蒸发器5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12连通,双能压缩机1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连接双能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膨胀增速机13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双能压缩机12升压升温并降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双能压缩机12继续升压升温并降速;双能压缩机12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增速机13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第三回热器9并放热,之后进入回热器6放热并部分冷凝或全部冷凝之后再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第二喷管14降压增速、流经第三回热器9吸热、通过中间进气端口进入膨胀增速机13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冷凝液或第二路继续放热之后的冷凝液经喷管8降压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增速机13共同向双能压缩机12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13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和再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增速机13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再热器10与膨胀增速机13连通和膨胀增速机1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第二路经再热器10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回热器6再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12连通,双能压缩机1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连接双能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膨胀增速机13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双能压缩机12升压升温并降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双能压缩机12继续升压升温并降速;双能压缩机12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膨胀增速机13降压作功并增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再热器10吸热、进入膨胀增速机13继续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再热器10和回热器6放热冷凝、流经喷管8降压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增速机13共同向双能压缩机12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14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1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扩压管和新增供热器,将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B和新增扩压管D与供热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膨胀增速机13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双能压缩机12升压升温并降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双能压缩机12继续升压升温并降速;双能压缩机12排放的循环工质新增供热器B并放热,流经新增扩压管D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增速机13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回热器6放热冷凝和流经喷管8降压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和新增供热器B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增速机13共同向双能压缩机12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15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1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喷管和新增供热器,将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B和新增喷管E与供热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膨胀增速机13和蒸发器5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进入双能压缩机12升压升温并降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7吸热,之后进入双能压缩机12继续升压升温并降速;双能压缩机12排放的循环工质新增供热器B并放热,流经新增喷管E降压增速,流经供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7并放热,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膨胀增速机13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回热器6,第二路流经回热器6放热冷凝和流经喷管8降压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5;进入蒸发器5的循环工质吸热汽化,之后进入回热器6;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4和新增供热器B获取高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蒸发器5提供低温热负荷,外部和膨胀增速机13共同向双能压缩机12提供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图16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1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喷管,增加涡轮增速机,将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涡轮增速机15与蒸发器5连通,涡轮增速机15连接双能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11所示的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蒸发器6排放的冷凝液流经涡轮增速机15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5;涡轮增速机15输出的功提供给双能压缩机12作动力,形成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符合热力学原理;回热参数(如压力)灵活,回热幅度可调。
(2)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不同热源温差下可选择适合回热幅度,保持合理的性能指数。
(3)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有效降低循环压缩比,为提高循环工质流量和选用大流量压气机提供基本工作原理。
(4)提供了机械能制冷与制热利用(能差利用)基本方法。
(5)消除或较大幅度减少相变放热过程的热负荷,相对增加高温段放热负荷,实现逆向循环性能指数合理化。
(6)工质参数范围得到大幅度扩展,实现高效高温供热。
(7)为降低工作压力和提高装置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
(8)降低循环压缩比,为核心设备的选取和制造提供方便。
(9)方法简单,流程合理,适用性好,是实现能差有效利用的共性技术。
(10)单一工质,有利于生产和储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循环调节的灵活性
(11)过程共用,减少过程,为减少设备投资提供理论基础。
(12)有效实现深度制冷或高温供热,实现和扩展能源合理利用。
(13)提供多种技术方案,有利于扩展机械压缩式热泵的应用范围,实现机械能的高效冷/热利用。

Claims (16)

1.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2,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9,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2.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b,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b2,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9,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3.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四个过程——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12,(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34,(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56,(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t,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t2,(M1+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r,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rs,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st,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r9,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1+M2)千克工质78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M1+M2)千克工质45过程的吸热。
4.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膨胀机(2)与回热器(6)连通,第二路直接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回热器(6)再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5.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喷管和第三回热器所组成;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路经第三回热器(9)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再分成两路——第一路自回热器(6)中间或末端引出并经喷管(8)和第三回热器(9)之后再通过中间进气端口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路自回热器(6)末端引出之后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膨胀机(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6.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节流阀、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和再热器所组成;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机(2)连通、膨胀机(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再热器(10)与膨胀机(2)连通和膨胀机(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第二路经再热器(10)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回热器(6)再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7.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6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供热器,将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B)和新增压缩机(A)与供热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8.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6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供热器,将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调整为压缩机(1)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B)和新增膨胀机(C)与供热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C)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9.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8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节流阀,增加涡轮机,将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涡轮机(11)与蒸发器(5)连通,涡轮机(11)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0.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8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蒸发器和节流阀,取消蒸发器(5)与外部连通的低温热介质通道,将蒸发器(5)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调整为外部有蒸汽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将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节流阀(3)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1.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膨胀增速机(13)与回热器(6)连通,第二路直接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回热器(6)再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12)连通,双能压缩机(1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连接双能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2.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第二喷管和第三回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增速机(13)连通,第二路经第三回热器(9)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再分成两路——第一路自回热器(6)中间或末端引出并经第二喷管(14)和第三回热器(9)之后再通过中间进气端口与膨胀增速机(13)连通,第二路自回热器(6)末端引出之后经喷管(8)与蒸发器(5)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12)连通,双能压缩机(1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连接双能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3.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主要由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喷管、供热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和再热器所组成;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供热器(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第二回热器(7)连通,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与膨胀增速机(13)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再热器(10)与膨胀增速机(13)连通和膨胀增速机(1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第二路经再热器(10)与回热器(6)连通之后回热器(6)再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回热器(6)连通,回热器(6)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双能压缩机(12)连通,双能压缩机(1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供热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5)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3)连接双能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4.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13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扩压管和新增供热器,将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B)和新增扩压管(D)与供热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5.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13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增加新增喷管和新增供热器,将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与供热器(4)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2)有循环工质通道经新增供热器(B)和新增喷管(E)与供热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16.联合循环热泵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15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热泵装置中,取消喷管,增加涡轮增速机,将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回热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涡轮增速机(15)与蒸发器(5)连通,涡轮增速机(15)连接双能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202111487437.9A 2020-11-27 2021-11-26 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Pending CN1143223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3127 2020-11-27
CN2020114131278 2020-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2350A true CN114322350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4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7437.9A Pending CN114322350A (zh) 2020-11-27 2021-11-26 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235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3252Y (zh) * 2003-06-18 2004-09-22 北京清源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中高温电动压缩式热泵装置
CN110762869A (zh) * 2018-10-31 2020-02-07 李华玉 气体压缩式热泵
CN110953750A (zh) * 2018-11-12 2020-04-03 李华玉 高效蒸汽压缩式热泵
CN111608751A (zh) * 2019-05-02 2020-09-01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3252Y (zh) * 2003-06-18 2004-09-22 北京清源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中高温电动压缩式热泵装置
CN110762869A (zh) * 2018-10-31 2020-02-07 李华玉 气体压缩式热泵
CN110953750A (zh) * 2018-11-12 2020-04-03 李华玉 高效蒸汽压缩式热泵
CN111608751A (zh) * 2019-05-02 2020-09-01 李华玉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68431A1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4322350A (zh) 回热式逆向联合循环与回热式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2344579A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2344583A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2344586A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2193795A1 (zh) 第一类热驱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72988A1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与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68428A1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72989A1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2105044A1 (zh) 第一类热驱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72992A1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72993A1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72991A1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47125A1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WO2021244028A1 (zh) 第一类热驱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68429A1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WO2021047127A1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WO2021047126A1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WO2021072990A1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7627785A (zh) 高品位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4234484A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7606160A (zh) 双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5218524A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7190537A (zh) 高品位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7249603A (zh) 双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