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1388A -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1388A
CN114321388A CN202011063417.4A CN202011063417A CN114321388A CN 114321388 A CN114321388 A CN 114321388A CN 202011063417 A CN202011063417 A CN 202011063417A CN 114321388 A CN114321388 A CN 114321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liquid
pipelin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34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学
徐周
王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34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1388A/zh
Priority to EP21873953.0A priority patent/EP4145025A4/en
Priority to US17/928,73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278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2493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2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1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13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油缸包括压盖和穿设于压盖内的活塞杆,防水装置包括:进液孔,设置于所压盖上;出液孔,设置于所压盖上,出液孔与进液孔错开布置;密封组件,密封组件设置于压盖与活塞杆之间;进液组件,进液组件与进液孔连通;出液组件,出液组件与出液孔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进液组件能够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压力容腔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压力容腔内的杂质堵塞出液组件中的溢流元件而导致溢流元件无法正常地开启或者关闭的问题,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Description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送系统中的防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防水装置不带预先清洗的功能,即在泵送系统泵送作业前,防水装置不能够完成其内部压力容腔以及与压力容腔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的清洗,这样沉积于压力容腔内的油水混合物类杂质很容易造成溢流阀的阀芯卡死或动作卡顿,导致溢流阀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密封腔(压力容腔)无法建压,从而使活塞杆的密封失效,导致外部的水分与防水装置的压盖内的液压油混合,造成液压油乳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送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送机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装置,油缸包括压盖和穿设于压盖内的活塞杆,防水装置包括:进液孔,设置于所压盖上;出液孔,设置于所压盖上,出液孔与进液孔错开布置;密封组件,密封组件设置于压盖与活塞杆之间;进液组件,进液组件与进液孔连通;出液组件,出液组件与出液孔连通;其中,密封组件与压盖、活塞杆之间形成环形的压力容腔,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压力容腔连通,进液组件用于为压力容腔提供压力油,出液组件用于控制压力容腔与外界的导通或断开。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出液孔与进液孔错开布置,从进液孔进入的压力油可以在压力容腔中循环流动后从出液组件流出,因而进液组件能够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压力容腔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压力容腔内的杂质堵塞出液组件中的溢流元件而导致溢流元件无法正常地开启或者关闭的问题,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水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液组件包括:储油装置;供液管路,供液管路的一端与进液孔连通,供液管路另一端与储油装置连接;液控阀组,液控阀组设置在供液管路上,用于调节供液管路的供液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液控阀组对供液管路的供液压力进行调节,即进入进液孔处的油压可调,这样可将较高压力的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内,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控阀组包括:换向阀,换向阀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换向阀通过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连接在供液管路上;连接管路,连接管路的一端与第三连接口连接,连接管路的另一端与供液管路相连接形成连接点,连接点位于换向阀和进液孔之间;第一减压阀,第一减压阀设置在供液管路上,第一减压阀位于第二连接口和连接点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换向阀进行换向操作,使得液压油从连接管路进入到压力容腔内,此时液压油不经过第一减压阀,这样可将较高压力的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内,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控阀组还包括第二减压阀,第二减压阀设置在连接管路上,第二减压阀的预设压力值高于第一减压阀的预设压力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换向阀进行换向操作,使得液压油从第二减压阀进入到压力容腔内,此时液压油不经过第一减压阀,这样可将较高压力的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内,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另外,设置第二减压阀能够调节连接管路的供液压力,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管路的供液压力过高而损坏连接管路的问题,同时确保防水装置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控阀组包括:第一减压阀,第一减压阀设置在供液管路上;通断阀和连接管路,通断阀设置连接管路上,通断阀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减压阀并联连接在供液管路上;或者,液控阀组包括先导式减压阀,先导式减压阀设置在供液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通断阀进行操作,使得液压油从连接管路进入到压力容腔内,此时液压油不经过第一减压阀,这样可将较高压力的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内,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储油装置内存储有较高压力的液压油通过先导式减压阀打入压力容腔,以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液组件还包括:截止阀,截止阀设置在供液管路上,截止阀位于储油装置与液控阀组之间;蓄能器,蓄能器设置在供液管路上,蓄能器位于储油装置与截止阀之间;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设置在供液管路上,且位于液控阀组与进液孔之间,第一单向阀沿供液管路的供液方向单向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截止阀具有截断油流的作用,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或者关闭截止阀,以连通或者关闭蓄能器与换向阀,从而满足进液组件的控制要求。蓄能器能够为供液管路提供稳定的油压,当需要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压力容腔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时,蓄能器为供液管路稳定地提供较高的油压,从而确保清洗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另外,第一单向阀具有单向流通功能,这样使得供液管路中的液压油只能朝供液方向进行流动,避免了回液管路中的液压油回流到供液管路内而影响进液组件的正常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液组件包括:回液管路,回液管路的一端与出液孔连通;溢流阀,溢流阀设置在回液管路上,溢流阀的预设压力值低于进液组件的第二减压阀的预设压力值,且高于进液组件的第一减压阀的预设压力值;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回液管路上,且位于出液孔和溢流阀之间,第二单向阀沿回液管路的回液方向单向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单向阀具有单向流通功能,这样使得回液管路中的液压油只能朝回油方向进行流动,防止外部的杂质在溢流阀卡滞或者卡塞时逆向进入压力容腔内而影响出液组件的正常工作,进而确保防水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将溢流阀的预设压力值设置成低于第二减压阀的预设压力值,这样在冲洗作业时,溢流阀会溢流,从而确保防水装置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的清洗效果。将溢流阀的预设压力值设置成高于第一减压阀的预设压力值,这样在泵送作业时,溢流阀不会溢流,从而确保防水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液组件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进液组件或者零泄漏电磁换向阀进液组件或者手动三通球阀进液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磁换向阀是电控领域通用的执行电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性价比高的特点,这样便于换向阀后期的更换和维护,从而降低了防水装置的制造和维护成本。零泄漏电磁换向阀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性价比高的特点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泄漏功能,即零泄漏电磁换向阀相对于传统的电磁换向阀,设置有两个单向阀,这样确保零泄漏电磁换向阀中的液压油只能朝预设的方向流动,进而确保零泄漏电磁换向阀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手动三通球阀具有结构简单和性价比高的特点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即相对于电磁换向阀,可直接对手动三通球阀进行手动换向,无需通过电路控制,这样手动三通球阀的可靠性更高。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泵送系统包括:输送缸;主油缸,主油缸上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防水装置;其中,主油缸的活塞杆与输送缸的活塞杆连接,用于够带动输送缸内的活塞杆运动,防水装置设置于主油缸上靠近输送缸的一端。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泵送系统,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防水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泵送系统包括防水装置,这样使得本申请中的泵送系统具有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压力容腔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的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还提供可一种泵送机械,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任一项的防水装置,或上述泵送系统。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泵送机械包括防水装置或者泵送系统,这样使得本申请中的泵送机械具有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压力容腔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的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清洗方法,清洗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0的泵送机械,清洗方法包括:步骤S10,在泵送机械作业前,启动进液组件为压力容腔提供压力油,并控制出液组件使压力容腔与外界导通。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清洗方法,因包括第三方面技术方案中的泵送机械,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上述步骤S10,能够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压力容腔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压力容腔内的杂质堵塞出液组件中的溢流元件而导致溢流元件无法正常地开启或者关闭的问题,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防水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压盖;14、进液孔;16、出液孔;20、活塞杆;30、密封组件;32、唇形密封圈;34、防尘圈;40、进液组件;41、储油装置;42、供液管路;44、液控阀组;4411、电磁换向阀;4412、第一连接口;4413、零泄漏电磁换向阀;4414、第二连接口;4415、手动三通球阀;4416、第三连接口;442、连接管路;444、第一减压阀;446、第二减压阀;448、通断阀;449、先导式减压阀;46、截止阀;48、蓄能器;49、第一单向阀;70、出液组件;72、回液管路;74、溢流阀;76、第二单向阀;50、压力容腔;60、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泵送机构是混凝土输送泵的核心部分,通过液压缸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带动输送缸及砼活塞实现混凝土吸料与泵料的连续作业。工作过程中,液压缸活塞杆浸泡在洗涤室中,起到清洗、冷却及润滑作用。液压缸活塞杆退回时,容易将洗涤室中的水带入液压油中,造成液压油乳化变质。如图1所示,目前一般采用活塞杆密封装置,即通过一组唇口相对的唇形密封圈32形成压力容腔50来封油,利用一组防尘圈34来阻隔外界污染物的侵入。唇形密封圈32在压力油的作用下紧贴活塞杆20,活塞杆20往复运动时,附着在活塞杆20上的油膜和水膜被密封圈刮下进入压力容腔50,压力容腔50压力不断升高,当升高到溢流阀74设定的压力时,溢流阀74开启,压力容腔50中的油水混合物通过溢流阀74溢流至洗涤室。由于泵送装置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洗涤室中含有大量泥沙混合物,浸泡在洗涤室中的活塞杆20表面会附着一些泥沙等杂质,防尘圈34无法将其完全刮挤干净,这些附着在活塞杆20表面的泥沙杂质会在唇形密封圈32的刮挤下进入压力容腔50中,所以压力容腔中刮挤下来的油水混合物中含有很多杂质,这些混合物沉积在压力容腔50中,在压力容腔50达到溢流压力时溢流阀74溢流,杂质很容易造成溢流阀74的阀芯直接卡死或动作卡顿,导致溢流阀74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密封腔无法建压,从而导致系统泄流量过大,甚至导致活塞杆20的密封失效而造成的系统液压油乳化。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防水装置不带系统预先冲洗功能,沉积于压力容腔50的油水混合杂质在压力容腔50缓慢达到溢流阀74设定压力时才打开溢流,很容易造成溢流阀74的阀芯卡滞,使防水装置失效。溢流阀74的阀芯卡滞是防水密封失效的最大因素。
下面参照图2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防水装置。
如图2至图8所示,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装置,油缸包括压盖10和穿设于压盖10内的活塞杆20,防水装置包括进液孔14、出液孔16、密封组件30、进液组件40和出液组件70。其中,进液孔14设置于所压盖10上。出液孔16设置于所压盖10上,出液孔16与进液孔14错开布置,密封组件30设置于压盖10与活塞杆20之间。进液组件40与进液孔14连通。出液组件70与出液孔16连通。密封组件30与压盖10、活塞杆20之间形成环形的压力容腔50,进液孔14和出液孔16均与压力容腔50连通,进液组件40用于为压力容腔50提供压力油,出液组件70用于控制压力容腔50与外界的导通或断开。
上述设置中,由于出液孔16与进液孔14错开布置,从进液孔14进入的压力油可以在压力容腔50中循环流动后从出液组件70流出(通过控制压力容腔50与外界的导通或断开),因而进液组件40能够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压力容腔50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压力容腔50内的杂质堵塞出液组件70中的溢流元件而导致溢流元件无法正常地开启或者关闭的问题,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30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防水装置具有对压力容腔50的清洗功能,进液组件40向压力容腔50打入压力较高的液压油对整个防水装置进行一次高压清洗,以带走沉积在液压管路、阀体及压力容腔50中的杂质,从而防止泵送工作时,溢流元件的阀芯被杂质卡滞或者卡塞,导致溢流元件无法正常地开启或者关闭的问题。上述溢流元件指的是本申请中的溢流阀74。
实施例一
控制压力容腔50与外界的导通或断开的方式有多种,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进液组件包括储油装置41、供液管路42和液控阀组44。其中,供液管路42,供液管路42的一端与进液孔14连通,供液管路42另一端与储油装置41连接;液控阀组44,液控阀组44设置在供液管路42上,用于调节供液管路42的供液压力;出液组件70包括回液管路72、溢流阀74和第二单向阀76,其中,回液管路72,回液管路72的一端与出液孔16连通,溢流阀74设置在回液管路72上。
上述设置中,通过液控阀组44对供液管路的供液压力进行调节,即进入进液孔14处的油压可调,这样可将较高压力的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50内,使溢流阀74打开,产生溢流,从而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50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30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20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液控阀组44包括换向阀、连接管路442和第一减压阀444。其中,换向阀具有第一连接口4412、第二连接口4414和第三连接口4416,换向阀通过第一连接口4412和第二连接口4414连接在供液管路42上。连接管路44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口4416连接,连接管路442的另一端与供液管路42相连接形成连接点60,连接点60位于换向阀和进液孔14之间。第一减压阀444设置在供液管路42上,第一减压阀444位于第二连接口4414和连接点60之间。
上述设置中,通过液控阀组44对供液管路的供液压力进行调节,即进入进液孔14处的油压可调,这样可将较高压力的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50内,使溢流阀74打开,产生溢流,从而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50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30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20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20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液控阀组44还包括第二减压阀446,第二减压阀446设置在连接管路442上,第二减压阀446的预设压力值高于第一减压阀444的预设压力值。
上述设置中,通过对换向阀进行换向操作,使得液压油从第二减压阀446进入到压力容腔50内,此时液压油不经过第一减压阀444,这样可将较高压力的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50内,使溢流阀74打开,产生溢流,从而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30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20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另外,设置第二减压阀446能够调节连接管路442的供液压力,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管路442的供液压力过高而导致连接管路442损坏的问题,同时确保防水装置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泵送系统正常作业时,防水装置正常工作,液压从第一减压阀444进入到压力容腔50内,第一减压阀444设定的压力值小于溢流阀74的溢流压力,这样确保压力容腔50能够保压,防水装置的密封组件30能够正常地密封活塞杆20,从而确保防水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泵送系统正常作业前,需要对防水装置内部的压力容腔50以及与压力容腔50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通过对换向阀进行换向操作,使得液压油从第二减压阀446进入到压力容腔50内,第二减压阀446设定的压力值高于溢流阀74的溢流压力,这样确保溢流阀74开启,沉积在压力容腔50内的油水混合物类杂质能够随油流从溢流阀74排出,从而实现防水装置的自清洗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进液组件40还包括截止阀46、蓄能器48和第一单向阀49。其中,截止阀46设置在供液管路42上,截止阀46位于储油装置41与液控阀组44之间。蓄能器48设置在供液管路42上,蓄能器48位于储油装置41与截止阀46之间;第一单向阀49,第一单向阀49设置在供液管路42上,且位于液控阀组44与进液孔14之间,第一单向阀49沿供液管路42的供液方向单向导通。
上述设置中,截止阀46具有截断油流的作用,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或者关闭截止阀46,以连通或者关闭蓄能器48与换向阀,从而满足进液组件40的控制要求。蓄能器48能够为供液管路提供稳定的油压,当需要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压力容腔50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时,蓄能器48为供液管路稳定地提供较高的油压,从而确保清洗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另外,第一单向阀49具有单向流通功能,这样使得供液管路中的液压油只能朝供液方向进行流动,避免了回液管路中的液压油回流到供液管路内而影响进液组件40的正常工作。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出液组件70包括回液管路72、溢流阀74和第二单向阀76。其中,回液管路72,回液管路72的一端与出液孔16连通。溢流阀74设置在回液管路72上,溢流阀74的预设压力值低于进液组件40的第二减压阀446的预设压力值,且高于进液组件40的第一减压阀444的预设压力值。第二单向阀76设置在回液管路72上,且位于出液孔16和溢流阀74之间,第二单向阀76沿回液管路72的回液方向单向导通。
上述设置中,第二单向阀76具有单向流通功能,这样使得回液管路中的液压油只能朝回油方向进行流动,防止外部的杂质在溢流阀卡滞或者卡塞时逆向进入压力容腔50内而影响出液组件的正常工作,进而确保防水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将溢流阀74的预设压力值设置成低于第二减压阀446的预设压力值,这样在冲洗作业时,溢流阀74会溢流,从而确保防水装置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的清洗效果。将溢流阀74的预设压力值设置成高于第一减压阀444的预设压力值,这样在泵送作业时,溢流阀74不会溢流,从而确保防水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储油装置41内存储有较高压力的液压油,储油装置41和蓄能器48内液压油的油压高于第一减压阀444、第二减压阀446预设的压力以及溢流阀74的溢流压力。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换向阀采用电磁换向阀4411。上述设置中,电磁换向阀4411是电控领域通用的执行电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性价比高的特点,这样便于换向阀后期的更换和维护,从而降低了防水装置的制造和维护成本。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密封组件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唇形密封圈32,进液孔14和出液孔16位于两个唇形密封圈32之间。
上述设置中,唇形密封圈32在油压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唇形密封圈32的唇形部分张开,唇形密封圈32与活塞杆20的外周面和压盖10的内壁面过盈配合,这样唇形密封圈32与活塞杆20的外周面和压盖10的内壁面完全贴合,从而防止外部的水分进入到压盖10的内腔内,避免水分与内腔内的液压油混合而造成液压油乳化变质的问题,进而确保防水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另外,将进液孔14设置在两个相对设置的唇形密封圈32之间,使得唇形密封圈32的唇形部分朝向液压油的流动方向,这样方便唇形部分能够快速地张开,从而确保密封组件30密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确保防水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将出液孔16设置在两个相对设置的唇形密封圈32之间,便于压力容腔50的泄压以及油水混合物类杂质的排出。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密封组件30包括两个防尘圈34,两个唇形密封圈32设置在两个防尘圈34之间。上述设置中,防尘圈34能够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到压盖10的内腔内污染液压油,从而确保防水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
下面描述一下实施例一中的防水装置的工作过程:
泵送作业前,选择清洗模式,电磁换向阀4411得电,第二减压阀446接入油路,较高压力的液压油经第二减压阀446进入压力容腔50,因第二减压阀446设定压力高于溢流阀74的溢流压力,溢流阀74开启,压力容腔50内沉积的油水混合物类杂质直接通过溢流阀74进行溢流,这样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压力容腔50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起到清洗作业。
泵送作业时,切换泵送模式,电磁换向阀4411失电,第一减压阀444接入油路,较高压力的液压油经第一减压阀444进入压力容腔50,因第一减压阀444设定压力小于溢流阀74的溢流压力,溢流阀74暂时关闭,活塞杆20往复运动时,压力容腔50的压力在唇形密封圈32的刮油作用下会缓慢升高,达到溢流压力时溢流阀74再打开溢流。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如下: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换向阀采用零泄漏电磁换向阀4413。
上述设置中,零泄漏电磁换向阀4413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性价比高的特点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泄漏功能,即零泄漏电磁换向阀4413相对于传统的电磁换向阀,设置有两个单向阀,这样确保零泄漏电磁换向阀中的液压油只能朝预设的方向流动,进而确保零泄漏电磁换向阀4413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其他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如下: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换向阀采用手动三通球阀4415。上述设置中,手动三通球阀4415具有结构简单和性价比高的特点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即相对于电磁换向阀,可直接对手动三通球阀4415进行手动换向,无需通过电路控制,这样手动三通球阀4415的可靠性更高。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其他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如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液控阀组44包括先导式减压阀449,先导式减压阀449设置在供液管路42上。
上述设置中,液压油通过先导式减压阀449打入压力容腔50,以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50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30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20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20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先导式减压阀449具有控制油路K,通过控制油路K可以设定先导式减压阀449的压力。泵送作业时,将先导式减压阀449的压力设定为小于溢流阀74的溢流压力,清洗作业时将先导式减压阀449的压力设定为高于溢流阀74的溢流压力。这样利用控制油路K设定先导式减压阀449的压力,从而实现了防水装置的自清洗功能。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其他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如下: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液控阀组44不包括第二减压阀446。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其他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如下: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中,液控阀组44包括第一减压阀444、通断阀448和连接管路442。第一减压阀444设置在供液管路42上。通断阀448设置连接管路442上,通断阀448通过连接管路442与第一减压阀444并联连接在供液管路42上。
上述设置中,通过对通断阀448进行操作,使得液压油从连接管路进入到压力容腔50内,此时液压油不经过第一减压阀444,这样可将较高压力的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50内,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液压管道和阀体进行清洗,从而确保压力容腔50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30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20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20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本申请中的防水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换向阀实现了油路切换,换向方便。
2、带清洗功能,能将沉积杂质利用高压油冲走,提高液压系统的清洁度。
3、有效地防止溢流阀74的阀芯卡滞,提高了防水装置工作的可靠性,降低了因阀芯卡塞而引发的液压油泄漏和乳化发生的概率。
4、增加第二单向阀76,能防止洗涤室中的杂质在溢流阀74卡滞或者卡塞时逆向进入压力容腔
5、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先导式减压阀449的压力,或者设定第一减压阀444和第二减压阀446的压力,以实现清洗模式与泵送模式的切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泵送系统包括:输送缸;主油缸,主油缸上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用于油缸的防水装置;其中,主油缸的活塞杆与输送缸的活塞杆连接,用于够带动输送缸内的活塞杆20运动,防水装置设置于主油缸上靠近输送缸的一端。
上述设置中,由于泵送系统包括防水装置,这样使得本申请中的泵送系统具有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压力容腔50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的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活塞杆20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20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泵送系统,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防水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泵送机械,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防水装置,或上述泵送系统。
上述设置中,由于泵送机械包括防水装置或者泵送系统,这样使得本申请中的泵送机械具有对压力容腔以及与压力容腔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的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洗方法,用于泵送系统的自清洗,清洗方法利用上述的泵送机械进行清洗,清洗方法包括利用进液组件40对压力容腔50进行清洗的步骤S10。
具体地,在实施例一至三中的清洗的步骤S10包括:
S01:设定第二减压阀446的压力值;
S03:对换向阀进行通电;
S05:将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50进行清洗;
S07:溢流阀74自动开启,进行溢流,将杂质排出。
具体地,在实施例四中的清洗的步骤S10包括:
S02:设定先导式减压阀449的压力值;
S04:将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50进行清洗;
S06:溢流阀74自动开启,进行溢流,将杂质排出。
具体地,在实施例五中的清洗的步骤S10包括:
S11:对换向阀进行通电;
S13:将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50进行清洗;
S15:溢流阀74自动开启,进行溢流,将杂质排出。
具体地,在实施例四中的清洗的步骤S10包括:
S12:开启通断阀448;
S14:将液压油打入压力容腔50进行清洗;
S16:溢流阀74自动开启,进行溢流,将杂质排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由于进液组件40能够对压力容腔50以及与压力容腔50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和阀体进行清洗。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压力容腔50内的杂质堵塞出液组件70中的溢流元件而导致溢流元件无法正常地开启或者关闭的问题,从而确保压力容腔始终建立有密封油压,使得密封组件30能够正常地工作,避免了因活塞杆的密封失效而导致活塞杆将外部的水分带入防水装置内部的液压油中,导致液压油乳化的问题,进而确保泵送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油缸的防水装置,所述油缸包括压盖(10)和穿设于所述压盖(10)内的活塞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装置包括:
进液孔(14),设置于所压盖(10)上;
出液孔(16),设置于所压盖(10)上,所述出液孔(16)与所述进液孔(14)错开布置;
密封组件(30),所述密封组件(30)设置于所述压盖(10)与所述活塞杆(20)之间;
进液组件(40),所述进液组件(40)与所述进液孔(14)连通;
出液组件(70),所述出液组件(70)与所述出液孔(16)连通;
其中,所述密封组件(30)与所述压盖(10)、所述活塞杆(20)之间形成环形的压力容腔(50),所述进液孔(14)和所述出液孔(16)均与所述压力容腔(50)连通,所述进液组件(40)用于为所述压力容腔(50)提供压力油,所述出液组件(70)用于控制所述压力容腔(50)与外界的导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组件(40)包括:
储油装置(41);
供液管路(42),所述供液管路(42)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孔(14)连通,所述供液管路(42)另一端与所述储油装置(41)连接;
液控阀组(44),所述液控阀组(44)设置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用于调节所述供液管路(42)的供液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阀组(44)包括: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连接口(4412)、第二连接口(4414)和第三连接口(4416),所述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4412)和所述第二连接口(4414)连接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
连接管路(442),所述连接管路(4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口(4416)连接,所述连接管路(442)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液管路(42)相连接形成连接点(60),所述连接点(60)位于所述换向阀和所述进液孔(14)之间;
第一减压阀(444),所述第一减压阀(444)设置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所述第一减压阀(444)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4414)和所述连接点(6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阀组(44)还包括第二减压阀(446),所述第二减压阀(446)设置在所述连接管路(442)上,所述第二减压阀(446)的预设压力值高于所述第一减压阀(444)的预设压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阀组(44)包括:
第一减压阀(444),所述第一减压阀(444)设置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
通断阀(448)和连接管路(442),所述通断阀(448)设置所述连接管路(442)上,所述通断阀(448)通过所述连接管路(442)与所述第一减压阀(444)并联连接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
或者,所述液控阀组(44)包括先导式减压阀(449),所述先导式减压阀(449)设置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组件(40)还包括:
截止阀(46),所述截止阀(46)设置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所述截止阀(46)位于所述储油装置(41)与所述液控阀组(44)之间;
蓄能器(48),所述蓄能器(48)设置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所述蓄能器(48)位于所述储油装置(41)与所述截止阀(46)之间;
第一单向阀(49),所述第一单向阀(49)设置在所述供液管路(42)上,且位于所述液控阀组(44)与所述进液孔(14)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49)沿所述供液管路(42)的供液方向单向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组件(70)包括:
回液管路(72),所述回液管路(72)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孔(16)连通;
溢流阀(74),所述溢流阀(74)设置在所述回液管路(72)上,所述溢流阀(74)的预设压力值低于所述进液组件(40)的第二减压阀(446)的预设压力值,且高于所述进液组件(40)的第一减压阀(444)的预设压力值;
第二单向阀(76),所述第二单向阀(76)设置在所述回液管路(72)上,且位于所述出液孔(16)和所述溢流阀(74)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76)沿所述回液管路(72)的回液方向单向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4411)或者零泄漏电磁换向阀(4413)或者手动三通球阀(4415)。
9.一种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系统包括:
输送缸;
主油缸,所述主油缸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装置;
其中,所述主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输送缸的活塞杆连接,用于够带动所述输送缸内的活塞杆运动,所述防水装置设置于所述主油缸上靠近所述输送缸的一端。
10.一种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装置,或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送系统。
11.一种泵送机械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送机械,所述清洗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所述泵送机械作业前,启动所述进液组件(40)为所述压力容腔(50)提供压力油,并控制所述出液组件(70)使所述压力容腔(50)与外界导通。
CN202011063417.4A 2020-09-30 2020-09-30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Pending CN1143213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417.4A CN114321388A (zh) 2020-09-30 2020-09-30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EP21873953.0A EP4145025A4 (en) 2020-09-30 2021-06-25 WATER RESISTANCE DEVICE, PUMPING SYSTEM, PUMPING MACHINE AND CLEANING PROCESS
US17/928,730 US20230272787A1 (en) 2020-09-30 2021-06-25 Water Resistance Apparatus, Pumping System, Pumping Machine, and Cleaning Method
PCT/CN2021/102493 WO2022068291A1 (zh) 2020-09-30 2021-06-25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417.4A CN114321388A (zh) 2020-09-30 2020-09-30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1388A true CN114321388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31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3417.4A Pending CN114321388A (zh) 2020-09-30 2020-09-30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13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910821T2 (de) Verdichtervorrichtung
US20040115070A1 (en) Pressure intensifier
US20150082784A1 (en) Flushing circuit for hydraulic cylinder drive circuit
CN212455508U (zh)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和泵送机械
CN101270766B (zh) 在重型设备行进过程中防止铲斗从铲斗支座分离的液压回路
CN213839556U (zh)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和泵送机械
CN114321388A (zh)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US7025643B1 (en) QuickFlush valve kit for flushing and winterizing of cooling system of inboard marine engines, power generato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and sailboat engines
JPS63131873A (ja) 急速昇圧式プランジヤポンプ
US3256827A (en) Hydraulic power converter
DE60202824T2 (de) Rückfüh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Lecköl eines Hydraulikmotors
KR930003541B1 (ko) 왕복운동 펌프장치
WO2022068291A1 (zh) 防水装置、泵送系统、泵送机械和清洗方法
JPH05141365A (ja) 流体圧装置
US5399196A (en) Die coater
JP3427329B2 (ja) 揺動弁形コンクリートポンプの油圧回路
CN107387473A (zh) 串列借道式多路液压控制装置
EP0318069A1 (de) Trommelwasch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m Vermeiden von Waschmittelverlust
JP2007120446A (ja) エア駆動ダイアフラムポンプ
CN214092173U (zh) 一种高效长寿命三缸高压柱塞泵
US5173035A (en) Reciprocating pump
CN216867173U (zh) 过滤组件、液压系统及作业机械
CN114922587B (zh) 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油田用油污泥注入设备
KR200342370Y1 (ko) 산업용 세탁기의 밸브장치
DE319176C (de) Abstellvorrichtung fuer Fluegelradpumpen mit kreisendem, abdichtendem Fluessigkeits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