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1206A -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1206A
CN114321206A CN202011042046.1A CN202011042046A CN114321206A CN 114321206 A CN114321206 A CN 114321206A CN 202011042046 A CN202011042046 A CN 202011042046A CN 114321206 A CN114321206 A CN 114321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oil
driving
hybrid vehicle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20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云辉
王坤城
穆金辉
袁永杰
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20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12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1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1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包括:传动轴、主动件、从动件、离合单元,传动轴内设有驱动油道;主动件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从动件空套于传动轴;离合单元位于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所述离合单元被构造成与所述驱动油道连通以被液压驱动接合,在所述离合单元接合时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同步转动。由此,离合单元位于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将离合单元与主动件、从动件集成在一起,减小了轴系占据空间,使离合器的结构更紧凑、质量更轻。

Description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湿式离合器体积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结合过程滑摩功大,离合器发热量高,需要冷却润滑流量大,带排扭矩大,对液压系统的要求高,对整车系统的能耗大。现有离合器主动部分与发动机转速同步,换挡过程离合器转速差转速不可调,只能通过摩擦特性实现同步。现有离合器布置在轴系端面上,体积,尺寸较大,质量重。平衡腔使用单独卡簧限位,增加离合器轴向尺寸,不适用于混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动车辆用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包括:传动轴、主动件、从动件、离合单元,所述传动轴内设有驱动油道;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件空套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离合单元与所述主动件、所述从动件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同轴设置,且所述离合单元位于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所述离合单元被构造成与所述驱动油道连通以被液压驱动接合,在所述离合单元接合时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单元包括:外毂、内毂、离合部、活塞,所述外毂与所述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内毂与所述从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部套设于所述内毂与所述外毂之间且在周向上被所述内毂和所述外毂限位;所述活塞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离合部与所述外毂之间,所述活塞与所述主动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腔,所述驱动油道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以在进油时驱动所述活塞推抵所述离合部接合。
由此,通过传动轴自身设置的驱动油道向第一油腔内供油,以带动活塞朝向离合部运动,活塞推动离合部,使离合部将内毂与外毂接合,内毂与外毂之间同步转动、无相对运动,进而使内毂所固定的从动件、外毂所连接的主动件同步运动,由此实现离合器的接合。当应用在车辆上时,离合器的主动件与调速电机相连,转速可以由调速电机控制调节,使得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主动件、从动件之间的转速差连续可调。
另外,离合单元位于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将离合单元与主动件、从动件集成在一起,减小了轴系占据空间,使离合器的结构更紧凑、质量更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单元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传动轴外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内毂之间,所述中隔板与所述活塞之间限定出平衡腔,所述传动轴内还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与所述平衡腔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件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还设有轴套以及轴承,所述轴套外套于所述传动轴,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轴套与所述从动件之间,所述轴套的朝向所述离合部的一端具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止挡在所述从动件的端部,且位于所述中隔板与所述从动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毂为环形套体,所述内毂的端部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内毂的内侧壁具有环形凹槽,所述内毂具有贯穿所述环形凹槽底壁的通油孔,所述内毂的环形凹槽、所述从动件、所述中隔板、所述轴套的限位挡板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润滑油道直接或间接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的内孔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平衡腔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内毂的通油孔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套的限位挡板的端面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沿径向延伸的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段,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轴段相适配,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二轴段相适配;
所述润滑油道包括沿中心轴线延伸的主油道以及在主油道的轴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分支油道和第二分支油道,所述第一分支油道沿径向穿过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一分支油道沿径向穿过所述第一轴段并且与所述平衡腔连通,所述轴套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油孔,所述油孔与所述第二分支油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毂的一部分在轴向上伸入所述从动件内,并且与所述从动件的端部固定;所述外毂的一部分伸入所述主动件内,并且与所述主动件的端部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合部的一部分伸入所述从动件内且与所述从动件不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合部包括端板、多个摩擦片和多个钢片,所述端板位于所述离合部的朝向于所述从动件的一端,所述端板嵌设在所述外毂内,所述摩擦片和所述钢片位于所述端板与所述活塞之间且依序交替排布,所述摩擦片与所述内毂、所述钢片与所述内毂、所述摩擦片与所述外毂、所述钢片与所述外毂之间为齿槽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油道沿平行于所述轴向设置,所述驱动油道的出口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端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件、从动件为齿轮,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传动轴一体形成为齿轮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复位弹簧,多个所述复位弹簧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分布且沿平行于轴向延伸,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平衡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相对,且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对。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源、上述实施例的混动变速箱用离合器、调速电机、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源为发动机或驱动电机;所述离合器的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源连接;所述调速电机与所述离合器的主动件动力耦合;所述传动机构为变速箱或者差速器,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离合器的从动件动力耦合。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动力系统、第一转速传感器、第二转速传感器、控制器,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主动件或者所述传动轴的转速;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从动件的转速或者检测与所述从动件相啮合的齿轮的转速;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通讯连接,以在收到接合离合器的指令后,控制所述调速电机工作,以减小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转速的差值。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的滑摩功率曲线图(L1为已有产品、L2为本实施例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器与周围零部件的动力连接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100,
传动轴10,驱动油道a,润滑油道g,主油道g1,第一分支油道g2,第二分支油道 g3,
主动件20,
从动件30,
离合单元40,外毂41,内毂42,通油孔m,离合部43,摩擦片431,钢片432,活塞44,第一油腔b,中隔板45,平衡腔c,间隙e,复位弹簧46,
轴套51,限位挡板511,第二油腔d,油槽f,油孔h,
轴承52,卡簧53,
动力源200,
调速电机300,
传动机构400,
第一转速传感器500,
第二转速传感器600,
同步器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100。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100包括:传动轴10、主动件20、从动件30、离合单元40。
传动轴10内设有驱动油道a,主动件20与传动轴10固定连接,从动件30空套于传动轴10,离合单元40与主动件20、从动件30沿传动轴10的轴向同轴设置,且离合单元40位于主动件20与从动件30之间,离合单元40被构造成与驱动油道a连通以被液压驱动接合,在离合单元40接合时主动件20与从动件30同步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从动件30可以是从动齿轮,主动件20可以时主动齿轮,主动件20与从动件30之间通过离合单元40连接。在离合单元40接合时,从动件30相对于主动件20、传动轴10不动,动力能够从主动件20传递给从动件30;在离合单元40未接合时,动力不能从主动件20传递给从动件30,从动件30以及传动轴10转动时,从动件 30可以不运动,也可以运动但与传动轴10并不同步。
离合单元40位于主动件20与从动件30之间,将离合单元40与主动件20、从动件30集成在一起,减小了轴系占据空间,使离合器的结构更紧凑、质量更轻。当应用在车辆上时,离合器的主动件20与调速电机300相连,转速可以由调速电机300控制调节,使得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主动件20、从动件30之间的转速差连续可调。
离合单元40包括:外毂41、内毂42、离合部43、活塞44。外毂41与主动件20 固定连接,内毂42与从动件30固定连接,离合部43套设于内毂42与外毂41之间且在周向上被内毂42和外毂41限位。活塞44在轴向上位于离合部43与外毂41之间,活塞44与主动件20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腔b,驱动油道a与第一油腔b连通,以在进油时驱动活塞44推抵离合部43接合。
由此,通过传动轴10自身设置的驱动油道a向第一油腔b内供油,以带动活塞44 朝向离合部43运动,活塞44推动离合部43,使离合部43将内毂42与外毂41接合,内毂42与外毂41之间同步转动、无相对运动,进而使内毂42所固定的从动件30、外毂41所连接的主动件20同步运动,由此实现离合器的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合单元40还包括套设在传动轴10外的中隔板45,中隔板45 在轴向上位于活塞44与内毂42之间,中隔板45与活塞44之间限定出平衡腔c,传动轴10内还设有润滑油道g,润滑油道g与平衡腔c相连通。
由此,油经传动轴10内的润滑油道g进入平衡腔c,以使平衡腔c内的油、活塞44 与外毂41之间的第一油腔b内的油液能够分别在活塞44的两侧,使活塞44的两侧受压稳定,从而在离合器接合以及解除接合时活塞44都能够移动地更平稳。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从动件30与传动轴10之间还设有轴套51以及轴承52,轴套51外套于传动轴10,轴承52套设于轴套51与从动件30之间,轴套51的朝向离合部43的一端具有限位挡板511,限位挡板511止挡在从动件30的端部,且位于中隔板45与从动件30之间。由此,轴套51与轴承52使从动件30能够以空套的形式安装在传动轴10上,限位挡板511还能够对从动件30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内毂42为环形套体,内毂42的端部与从动件30连接,内毂42的内侧壁具有环形凹槽,内毂42具有贯穿环形凹槽底壁的通油孔m,内毂42的环形凹槽、从动件30、中隔板45、轴套51的限位挡板511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二油腔d,第二油腔d 与润滑油道g直接或间接连通。
由此,润滑油道g能够向第二油腔d内供油,第二油腔d内的油液能够通过内毂42的通油孔m流向内毂42与外毂41之间的空间,从而对位于内毂42与外毂41之间的离合部43进行润滑。而且离合部43的冷却润滑流量较小,分配的流量只是为了保证离合部 43的摩擦片431上的油液润滑特制。与已有的湿式离合器冷却润滑流量非常大,主要作用是带走离合器产生的巨大热量不同。
可选地,中隔板45的内孔与传动轴10之间具有间隙e,平衡腔c通过间隙e与内毂42的通油孔m相连通。这样,润滑油道g内的油液依次经过平衡腔c、间隙e、第二油腔d、通油孔m进入内毂42与外毂41之间,通过一条润滑油道g不仅能够为平衡腔 c供油,而且还能够为离合部43润滑,使平衡腔c充油油道与离合器片润滑冷却有道使用同一润滑管路,实现了润滑管路的精简化。
综上,发动机或者传动轴10与主动齿轮为一体的,离合器的外毂41与齿轮通过焊接工艺连接在一起,轴套51及其卡簧53定位平衡缸盖的位置,齿轮定位是通过轴承52 空套在轴套51上,轴套51压装在轴上。准备接离合器时,液压油通过油路充油,直到克服回位弹簧的弹簧力,电机控制齿轮的转速,通过传感器实时回馈到电机控制器,使电机控制的离合器主动部分转速与从动部分转速差几乎为零。
同时,通过电机控制发动机扭矩,使得离合器结合时的扭矩几乎为零。此时,继续加大液压力,使离合器主从动部分完全结合。由于离合器接合过程滑摩功特别小,参见图4所示,发热量很低,冷却润滑流量通过油路进入平衡腔c与摩擦片431内,极小的冷却流量更大情况下是为了适应摩擦片431的润滑特性。润滑油道g的另一路流向齿轮下面的轴承52,为轴承52冷却与润滑。由于离合器高转速下,会有很大的液体离心压力,作用在活塞44上,对离合器的控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影响。润滑油路通过液压油进入平衡腔c,平衡高速情况下,平衡腔c内液体带来的较大离心力作用在活塞44一侧,平衡活塞44腔另一侧的液体离心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套51的限位挡板511的端面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沿径向延伸的油槽f,参见图1。由此,第二油腔d内的油液在油槽f的导向作用下能够快速流向内毂42,并经内毂42的通油孔m进进入外毂41内侧的空间,提高了润滑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10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段,活塞44与第一轴段相适配,轴套51与第二轴段相适配。
润滑油道g包括沿中心轴线延伸的主油道g1以及在主油道g1的轴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分支油道g2和第二分支油道g3,第一分支油道g2沿径向穿过第一轴段,第一分支油道g2沿径向穿过第一轴段并且与平衡腔c连通,轴套51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油孔h,油孔h与第二分支油道g3相连通。
由此,油液经主油道g1进入并且先后经过第一分支油道g2、第二分支油道g3分流,第一分支油道g2内的油液为平衡腔c供油,第二分支油道g3内的油液为轴套51、轴承 52以及从动件30润滑,这样可以直接在传动轴10上加工出油道,而且相较于已有离合器的采用两个独立管路仅有,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从主油道g1的进口进油,就能同时实现离合部43的润滑以及平衡腔c的进油,进油更快捷高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毂42的一部分在轴向上伸入从动件30内,并且与从动件30 的端部固定,外毂41的一部分伸入主动件20内,并且与主动件20的端部固定。由此,进一步缩短了离合器在轴向上的厚度,使主动件20与从动件30之间的间距更小,离合器结构更紧凑。
进一步地,离合部43的一部分伸入从动件30内且与从动件30不接触。这样,利用从动件30端部凹陷的空间容纳一部分离合部43,进一步实现了离合器的结构紧凑化。
具体而言,离合部43包括端板、多个摩擦片431和多个钢片432,端板位于离合部43的朝向于从动件30的一端,端板嵌设在外毂41内,摩擦片431和钢片432位于端板与活塞44之间且依序交替排布,摩擦片431与内毂42、钢片432与内毂42、摩擦片431 与外毂41、钢片432与外毂41之间为齿槽配合。由此,通过齿槽配合的形式,使内毂 42与钢片432在周向以及径向上彼此定位配合,在轴向上钢片432可以相对于内毂42 移动,外毂41与摩擦片431在在周向以及径向上彼此定位配合,在轴向上钢片432可以相对于内毂42移动,这样,当驱动油道a进油并且油压足以推动活塞44朝向从动齿轮运动时,干钢片432与摩擦片431被推动沿轴向移动并且彼此贴合,以实现离合部43 的接合。
可以理解的使,离合部43接合指的是摩擦片431与钢片432之间相互接触,并且因摩擦力使钢片432与摩擦片431临时被固定住,以使外毂41与内毂42之间被锁定,进而使外毂41所连接的主动件20、内毂42所连接的从动件30能够动力耦合,主动件20 与从动件30同步运动。反之,离合部43解除接合,指的是摩擦片431与钢片432之间无相互作用,此时内毂42与外毂41之间可以相对运动,主动件20与从动件30的运动互不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油道a沿平行于轴向设置,驱动油道a的出口靠近主动齿轮的端部设置。由此,在为驱动油道a供油时,油压力能够很快建立;在驱动油道a泄压后,油液能够更快排出。
主动件20、从动件30为齿轮,主动件20与传动轴10一体形成为齿轮轴。由此,通过齿轮传递动力更平稳,而且主动件20与传动轴10一体成型简化了组装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利地,还包括多个复位弹簧46,多个复位弹簧46沿传动轴10的周向分布且沿平行于轴向延伸,复位弹簧46设于平衡腔c内,复位弹簧46的一端与中隔板45相对,且另一端与活塞44相对。由此,多个复位弹簧46能够为活塞44的复位提供动力,带动活塞44快速回位。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源200、上述实施例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100、调速电机300、传动机构400,动力源200为发动机或驱动电机。离合器的传动轴10的一端与动力源200连接,调速电机300与离合器的主动件20动力耦合,传动机构400为变速箱或者差速器,传动机构400与离合器的从动件30动力耦合。
由此,混动车辆在EV模式切换直驱或并联模式时,与离合器的主动件20直连的ISG/BSG 调速电机300调节发动机的转速,使得离合器的主动件20和从动件30的转速差调到零,然后活塞44充油使得离合器完全接合,活塞44的压力连续可调,以满足ECU\VCU的控制扭矩。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动力系统、第一转速传感器 500、第二转速传感器600、控制器。第一转速传感器500用于检测主动件20或者传动轴10的转速,第二转速传感器600用于检测从动件30的转速或者检测与从动件30相啮合的齿轮的转速,控制器与第一转速传感器500、第二转速传感器600通讯连接,以在收到接合离合器的指令后,控制调速电机300工作,以减小第一转速传感器500、第二转速传感器600所检测到的转速的差值。
由此,离合器的主动件20与调速电机300相连,转速可以由调速电机300控制调节,换挡过程离合器主从转速差连续可调,显著降低了离合器的滑摩功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内设有驱动油道;
主动件,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
从动件,所述从动件空套于所述传动轴;
离合单元,所述离合单元与所述主动件、所述从动件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同轴设置,且所述离合单元位于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所述离合单元被构造成与所述驱动油道连通以被液压驱动接合,在所述离合单元接合时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所述离合单元包括:
外毂,所述外毂与所述主动件固定连接;
内毂,所述内毂与所述从动件固定连接;
离合部,所述离合部套设于所述内毂与所述外毂之间且在周向上被所述内毂和所述外毂限位;
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离合部与所述外毂之间,所述活塞与所述主动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腔,所述驱动油道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以在进油时驱动所述活塞推抵所述离合部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单元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传动轴外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内毂之间,所述中隔板与所述活塞之间限定出平衡腔,所述传动轴内还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与所述平衡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还设有轴套以及轴承,所述轴套外套于所述传动轴,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轴套与所述从动件之间,所述轴套的朝向所述离合部的一端具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止挡在所述从动件的端部,且位于所述中隔板与所述从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毂为环形套体,所述内毂的端部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内毂的内侧壁具有环形凹槽,所述内毂具有贯穿所述环形凹槽底壁的通油孔,所述内毂的环形凹槽、所述从动件、所述中隔板、所述轴套的限位挡板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润滑油道直接或间接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内孔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平衡腔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内毂的通油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限位挡板的端面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沿径向延伸的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段,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轴段相适配,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二轴段相适配;
所述润滑油道包括沿中心轴线延伸的主油道以及在主油道的轴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分支油道和第二分支油道,所述第一分支油道沿径向穿过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一分支油道沿径向穿过所述第一轴段并且与所述平衡腔连通,所述轴套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油孔,所述油孔与所述第二分支油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毂的一部分在轴向上伸入所述从动件内,并且与所述从动件的端部固定;所述外毂的一部分伸入所述主动件内,并且与所述主动件的端部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部的一部分伸入所述从动件内且与所述从动件不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部包括端板、多个摩擦片和多个钢片,所述端板位于所述离合部的朝向于所述从动件的一端,所述端板嵌设在所述外毂内,所述摩擦片和所述钢片位于所述端板与所述活塞之间且依序交替排布,所述摩擦片与所述内毂、所述钢片与所述内毂、所述摩擦片与所述外毂、所述钢片与所述外毂之间为齿槽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油道沿平行于所述轴向设置,所述驱动油道的出口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端部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从动件为齿轮,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传动轴一体形成为齿轮轴。
14.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复位弹簧,多个所述复位弹簧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分布且沿平行于轴向延伸,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平衡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相对,且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对。
15.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为发动机或驱动电机;
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动车辆用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的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调速电机,所述调速电机与所述离合器的主动件动力耦合;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变速箱或者差速器,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离合器的从动件动力耦合。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系统;以及
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主动件或者所述传动轴的转速;
第二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从动件的转速或者检测与所述从动件相啮合的齿轮的转速;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通讯连接,以在收到接合离合器的指令后,控制所述调速电机工作,以减小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转速的差值。
CN202011042046.1A 2020-09-28 2020-09-28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Pending CN1143212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2046.1A CN114321206A (zh) 2020-09-28 2020-09-28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2046.1A CN114321206A (zh) 2020-09-28 2020-09-28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1206A true CN114321206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2046.1A Pending CN114321206A (zh) 2020-09-28 2020-09-28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120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8855A1 (fr) * 2008-04-10 2009-10-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îte de vitesses pour véhicule
TWM382397U (en) * 2009-10-30 2010-06-11 zhi-shu Huang One-way clutch
CN102840281A (zh) * 2012-09-18 2012-12-26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对输入轴调速的无同步器换挡系统
CN106122308A (zh) * 2016-07-05 2016-11-1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混合动力变速器的离合器装置
CN107269743A (zh) * 2017-07-27 2017-10-20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式离合动力输出装置和拖拉机
CN210397504U (zh) * 2019-08-21 2020-04-24 山东雷沃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片式超越离合器及包含其的装载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8855A1 (fr) * 2008-04-10 2009-10-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îte de vitesses pour véhicule
TWM382397U (en) * 2009-10-30 2010-06-11 zhi-shu Huang One-way clutch
CN102840281A (zh) * 2012-09-18 2012-12-26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对输入轴调速的无同步器换挡系统
CN106122308A (zh) * 2016-07-05 2016-11-1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混合动力变速器的离合器装置
CN107269743A (zh) * 2017-07-27 2017-10-20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式离合动力输出装置和拖拉机
CN210397504U (zh) * 2019-08-21 2020-04-24 山东雷沃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片式超越离合器及包含其的装载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1850B2 (en) Drive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drive
US9759308B2 (en) Vehicle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on device
US9656549B2 (en) Equalizing unit of a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and its construction for loss-minimizing oiling on demand
CN110114238B (zh) 混合动力模块以及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
US8997956B2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RU2533956C2 (ru) Система привод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RU2532039C1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регулятор для системы привод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10330183B2 (en) Two-speed active transfer case
US20140231174A1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US7635055B2 (en) Torque coupling with actuator system for adaptive clutch and disconnectable lubrication pump
JP2017522504A (ja) エネルギー回生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摩擦係合装置の制御冷却
EP2637885A1 (en) Idle-able auxiliary drive system
US20080308378A1 (en) Coupling device
US9194483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
JP2010260383A (ja) 4輪駆動車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US20210010568A1 (en) Drive assembly with lubricant reservoir
US8409041B2 (en) Pump cover inlet porting and seal for hybrid transmission
CN112744069A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装置
CN114321206A (zh) 混动车辆用离合器、车辆的动力系统、车辆
US10077811B2 (en) Transfer case with disconnect lubrication
US7413525B2 (e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ssembly
JP2012214176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520993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3329899A (zh) 混合驱动装置
JP2746993B2 (ja) 多板クラッチの潤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