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9850B - 转角模板 - Google Patents

转角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9850B
CN114319850B CN202210098215.6A CN202210098215A CN114319850B CN 114319850 B CN114319850 B CN 114319850B CN 202210098215 A CN202210098215 A CN 202210098215A CN 114319850 B CN114319850 B CN 114319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haped
plate
reinforcing rib
corner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82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9850A (zh
Inventor
彭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82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9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9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9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9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9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转角模板,用于沉降位置,包括弧形板、连接板、连接柱、第一加强筋及端封板。弧形板呈弧形设置,并具有相对的第一弧形侧及第二弧形侧。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侧及第二连接侧,第一连接侧与第一弧形侧相接,第二连接侧与第二弧形侧平齐。连接柱设置于弧形板上,并具有与第二弧形侧平齐的连接端部,连接端部上开设有螺纹孔。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的距离大于连接端部与第二连接侧的距离。第一加强筋设置于弧形板上,并与连接端部及第二弧形侧相接。端封板位于弧形板的端部,弧形板、连接板、连接柱、第一加强筋及端封板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混凝土不会粘固于转角模板上,便于模板拆卸。

Description

转角模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角模板。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卫生间、阳台及厨房等的墙面底部阴角开裂,通常需要将模板底部设计为圆弧过渡的弧形结构,从而减少沉降位置渗水导致开裂的情况发生。弧形结构的模板分为用于平直面的平面模板,以及用于转角的转角模板。转角模板通常通过销钉、销片或螺栓等连接件与C槽连接。
由于铝合金模板强度高,能够重复利用等优点,包括具有弧形结构的模板在内的各类型模板通常均是铝合金模板。但是混凝土中含有硅酸盐,使得混凝土会粘固在铝合金模板上,导致铝合金模板难以拆卸。尤其是上述用于沉降位的弧形转角模板,由于尺寸比C槽、平面模板、楼面模板等其他模板尺寸小,C槽与弧形转角模板的连接处粘固混凝土后会因为不便于施力导致难以拆卸,并且在强行拆卸的过程中,还会容易导致弧形转角模板损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转角模板,能够不粘混凝土。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角模板,用于沉降位置,包括弧形板、连接板、连接柱、第一加强筋及端封板。所述弧形板呈弧形设置,并具有相对的第一弧形侧及第二弧形侧。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侧及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一连接侧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相接,所述第二连接侧与所述第二弧形侧平齐。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二弧形侧平齐的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弧形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侧的距离。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并与所述连接端部及所述第二弧形侧相接。所述端封板位于所述弧形板的端部,所述弧形板、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端封板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弧形板、连接板、连接柱及第一加强筋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由于塑料不与硅酸盐发生反应,因此混凝土不会粘固于转角模板上,便于模板拆卸。转角模板通过注塑成型能够减少生产工序,提升生产效率,以及提升转角模板的尺寸精度。通过第二连接侧、第二弧形部、连接端部三者平齐,增加与C槽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转角模板的稳定性。第一加强筋能够保持连接柱的位置稳定,通过设置连接柱位置,以使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的距离大于连接端部与第二连接侧的距离,以提升连接柱的长度,便于通过螺纹孔与C槽连接更稳定。使得转角模板即使通过注塑成型,也具备足够的强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弧形侧的距离以及连接端部与第二连接侧的距离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1.8。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的距离越大,连接柱的长度越长,则与C槽的连接稳定性越强,但同时第一加强筋的宽度也越大,在同等受力下,第一加强筋受到的力矩越大,会降低连接柱的稳定性。当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的距离以及连接端部与第二连接侧的距离的比值在合适范围内能够让连接柱有足够的长度,第一加强筋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连接柱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端封板,所述第一加强筋一侧与所述连接端部平齐。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第一加强筋的一侧与连接端部齐平,能够增加与C槽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转角模板的抗压强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板包括形状相同且相接的第一弧形部及第二弧形部,所述连接板包括形状相同且相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第一弧形部与一个模板连接,第二弧形部与另一个模板连接,使得与转角模板连接的两个模板相互垂直。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包括相接的弧形段及平面段,所述第一弧形侧位于所述平面段,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侧位于所述弧形段。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平面段能够增加转角模板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弧形板,并与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连接柱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加强筋一侧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通过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设置于连接柱的相对两侧,能够提升连接柱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连接柱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弧形段的轴线上。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连接柱处于最佳位置,既具有足够长度,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的宽度适中,能够有效地增加连接柱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加强筋及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及所述第四加强筋周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第三加强筋及第四加强筋进一步增加连接柱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并与所述第三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五加强筋相对与所述第三加强筋呈倾斜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第五加强筋相对于第三加强筋呈倾斜设置,既能够增加转角模板稳定性,相对使用材料少,重量轻,并且生产转角模板的模具制作更简单。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角模板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本申请的转角模板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可以不粘固混凝土,以便于模板拆卸,提升建筑质量。并且生产工序少,生产效率提升,注塑成型的尺寸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转角模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转角模板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中转角模板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转角模板 100
弧形板 10
第一弧形部 11
弧形段 111
平面段 112
第一弧形侧 113
第二弧形侧 114
第二弧形部 12
连接板 20
第一连接部 21
第一连接侧 211
第二连接侧 212
第二连接部 22
连接柱 30
螺纹孔 31
连接端部 32
第一加强筋 40
第二加强筋 50
第三加强筋 60
第四加强筋 70
第五加强筋 80
端封板 90
第一距离 L1
第二距离 L2
轴线 O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连接包括固定连接、可活动连接、一体成型等连接方式。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
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角模板,用于沉降位置,包括弧形板、连接板、连接柱、第一加强筋及端封板。所述弧形板呈弧形设置,并具有相对的第一弧形侧及第二弧形侧。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侧及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一连接侧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相接,所述第二连接侧与所述第二弧形侧平齐。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二弧形侧平齐的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弧形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侧的距离。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并与所述连接端部及所述第二弧形侧相接。所述端封板位于所述弧形板的端部,所述弧形板、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端封板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上述实施例的转角模板中,弧形板、连接板、连接柱及第一加强筋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由于塑料不与硅酸盐发生反应,因此混凝土不会粘固于转角模板上,便于模板拆卸。转角模板通过注塑成型能够减少生产工序,提升生产效率,以及提升转角模板的尺寸精度。通过第二连接侧、第二弧形部、连接端部三者平齐,增加与C槽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转角模板的稳定性。第一加强筋能够保持连接柱的位置稳定,通过设置连接柱位置,以使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的距离大于连接端部与第二连接侧的距离,以提升连接柱的长度,便于通过螺纹孔与C槽连接更稳定。使得转角模板即使通过注塑成型,也具备足够的强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转角模板100,用于沉降位置,包括弧形板10、连接板20、连接柱30、第一加强筋40及端封板90。弧形板10具有第一弧形侧113及第二弧形侧114,第一弧形侧113及第二弧形侧114位于弧形板10相对两侧,并且弧形板10位于第一弧形侧113及第二弧形侧114的面均为平直面。
连接板20具有第一连接侧211及第二连接侧212,第一连接侧211及第二连接侧212位于连接板20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接侧211与第一弧形侧113相接,第二连接侧212与第二弧形侧114平齐。
端封板90的数量为两个并设置于弧形板10的相对两端,端封板90、连接板20及弧形板10三者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端封板90的上侧同样与第二弧形侧114平齐。
连接柱30设置于弧形板10上,并具有连接端部,连接端部位于连接柱30远离弧形板10一端。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114平齐。连接柱30上开设有螺纹孔31,螺纹孔31的开口位于连接端部上。螺纹孔31用于与紧固件螺纹配合以锁紧C槽,可选的,紧固件为螺栓。
设定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114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连接端部与第二连接侧212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其中L1大于L2
第一加强筋40通过注塑成型于弧形板10上,并位于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114之间,第一加强筋40的上侧与第二弧形侧114平齐。
由于转角模板10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塑料不会与混凝土中的硅酸盐发生反应,因此混凝土不会粘固于转角模板100上,从而在拆卸模板时,转角模板100与C槽能够轻松地分离。并且转角模板100在生产工序上仅通过注塑成型及可完成,而传统的铝合金转角模板100需要经过锯切、焊接、精抛及喷涂等工序,而锯切、焊接又会有一定的尺寸误差。因此本申请的转角模板100生产效率更高,并且尺寸精度高。可选的,转角模板100的材质为聚氯乙烯,可以理解的是,转角模板100的材质不限于聚氯乙烯,也可以是其他塑料材质,例如聚乙烯等。
第二弧形侧114、第二连接侧212、连接端部、第一加强筋40的上侧以及端封板90的上侧均齐平,从而在与C槽连接时,均能够与C槽接触,以增加接触面积,减少C槽对转角模板100的压强,从而增加稳定性。而连接柱30上开设螺纹孔31并通过紧固件与C槽连接,而传统的连接方式为连接柱30改成片状的连接板20,紧固件为螺栓螺母,螺栓穿过C槽以及连接板20并通过螺母将连接板20与C槽夹紧。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本申请的连接柱30与紧固件的连接稳定性更强,并且由于第一加强筋40增加连接柱30稳定性,能够减少连接柱30损坏的情况。
而弧形板10呈弧形设置,从而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能够让连接柱30的长度更长,以提升连接柱30与紧固件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若连接柱30朝远离连接板20方向设置,以使第一距离L1小于第二距离L2,则C槽对连接柱30的压力传递至弧形板10后,会对弧形板10施加朝外翻的分力,从而影响转角模板100的连接稳定性。
因此,本申请的转角模板100通过注塑成型,虽然强度比传统铝合金转角模板100低。但是通过第一加强筋40、连接柱30的形状及位置设置、转角模板100的上侧平齐、转角模板100的尺寸相对与其他模板尺寸更小,同等受力下力矩更小的作用下,使得转角模板100与C槽连接后有足够的稳定性及抗压能力,以保持整体建筑的稳定。
第一加强筋40位于连接端部与第二弧形侧114之间,并具有宽度方向,第一加强筋40的宽度与第一距离L1相同。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1.8,可选的,第一距离L1为40mm,第二距离L2为25mm,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的比值为1.6。第一距离L1的尺寸适中,既能够让连接柱30有足够的长度,第一加强筋40的宽度也不会过大,减少第一加强筋40因宽度过大,导致刚性降低,以降低连接柱30稳定性的情况发生。
弧形板10包括形状相同且相接的第一弧形部11及第二弧形部12,第一弧形部11及第二弧形部12上均分别具有第一弧形侧113及第二弧形侧114。第一弧形部11及第二弧形部12均具有长度方向,第一弧形部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弧形部1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连接板20包括形状相同且相接的第一连接部21及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均具有长度方向且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连接部21与第一弧形部11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弧形部12连接。端封板90的数量为两个,并位于第一连接部21远离第二连接部22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22远离第一连接部21一端。连接柱30及第一加强筋40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个连接柱30及一个第一加强筋40设置于第一弧形部11上,另一个连接柱30及另一个第一加强筋40设置于第二弧形部12上。
第一弧形部11包括相接的弧形段111以及平面段112,第二弧形部12与第一弧形部11的形状相同,也包括弧形段111及平面段112。第一弧形侧113位于平面段112远离弧形段111一侧,第二弧形侧114位于弧形段111远离平面段112一侧。通过增加平面段112能够提升转角模板100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角模板100还包括第二加强筋50,第二加强筋5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弧形部11及第二弧形部12的平面段112上,第二加强筋50背离平面段112一侧与连接柱30齐平。第二加强筋50与平面相邻的一侧与连接柱30一体成型,另一侧与连接板20一体成型。第一加强筋40与第二加强筋50位于连接柱30的相对两侧,以保持连接柱30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段111的圆心角为90°,且第二加强筋50与连接柱30的连接点位于弧形段111的轴线O上。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角模板100还包括第三加强筋60及第四加强筋70,第三加强筋60与第四加强筋70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连接柱30与一个第三加强筋60及一个第四加强筋70连接。第一加强筋40、第二加强筋50、第三加强筋60及第四加强筋70沿连接柱30的周向设置,以提升连接柱30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角模板100还包括第五加强筋80,第五加强筋80设置在第一弧形部11与第二弧形部12的连接处,并且两个第三加强筋60位于第五加强筋80相对两侧。第五加强筋80相对于第三加强筋60呈倾斜设置。与延长第三加强筋60,以使第三加强筋60一端与端封板9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弧形侧114相接,并取消第五加强筋80的方式相比,第五加强筋80呈倾斜设置,能够保持转角模板100具有较佳的抗压能力的同时,转角模板100的重量更轻,生产转角模板100所使用的模具也更简单。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转角模板100,转角模板100通过注塑成型,混凝土不会粘固在转角模板100上,以便于安装及拆卸。并且本申请的转角模板100与传统的转角模板100相比的生产工序更少,尺寸精度更高。通过连接柱30位置的设置,第二弧形侧114、第二连接侧212、连接端部及加强筋的上侧均相互平齐,以增加与C槽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转角模板100的稳定性,使得转角模板100的材料即使是塑料也有足够的抗压强度。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转角模板,用于沉降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弧形板,呈弧形设置,并具有相对的第一弧形侧及第二弧形侧;
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侧及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一连接侧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相接,所述第二连接侧与所述第二弧形侧平齐;
连接柱,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二弧形侧平齐的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位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弧形板一端,所述连接端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弧形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侧的距离;
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并与所述连接端部及所述第二弧形侧相接;
端封板,位于所述弧形板的端部,所述弧形板、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端封板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所述弧形板包括形状相同且相接的第一弧形部及第二弧形部,所述连接板包括形状相同且相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弧形部包括相接的弧形段及平面段,所述第一弧形侧位于所述平面段,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侧位于所述弧形段;
还包括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弧形板,并与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连接柱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加强筋一侧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连接柱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弧形段的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弧形侧的距离以及连接端部与第二连接侧的距离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一侧与所述连接端部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加强筋及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及所述第四加强筋周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角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并与所述第三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五加强筋相对于所述第三加强筋呈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模板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CN202210098215.6A 2022-01-27 2022-01-27 转角模板 Active CN114319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8215.6A CN114319850B (zh) 2022-01-27 2022-01-27 转角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8215.6A CN114319850B (zh) 2022-01-27 2022-01-27 转角模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9850A CN114319850A (zh) 2022-04-12
CN114319850B true CN114319850B (zh) 2023-09-15

Family

ID=8103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8215.6A Active CN114319850B (zh) 2022-01-27 2022-01-27 转角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985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8338A (zh) * 2014-01-26 2014-04-30 湖南鑫隆模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模板体系
CN208668931U (zh) * 2018-08-21 2019-03-29 昆明固正铝模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沉箱式卫生间转角施工的弧形吊模
CN209339599U (zh) * 2019-01-10 2019-09-03 彭跃荣 一种建筑拐角模板
CN209603490U (zh) * 2019-01-30 2019-11-08 中建铝新材料成都有限公司 吊模沉箱定型模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8338A (zh) * 2014-01-26 2014-04-30 湖南鑫隆模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模板体系
CN208668931U (zh) * 2018-08-21 2019-03-29 昆明固正铝模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沉箱式卫生间转角施工的弧形吊模
CN209339599U (zh) * 2019-01-10 2019-09-03 彭跃荣 一种建筑拐角模板
CN209603490U (zh) * 2019-01-30 2019-11-08 中建铝新材料成都有限公司 吊模沉箱定型模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9850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0001B2 (en) Formwork panel for concrete-work shutterings
KR102027278B1 (ko) 곡률조절이 가능한 콘크리트구조물 거푸집
US7152378B2 (en) Panel forming system and components
CN212642120U (zh) 一种混凝土反坎模板装置
CN109025261A (zh) 叠合板拼缝配模装置及方法
CN114319850B (zh) 转角模板
CN207761278U (zh) 一种防漏浆建筑模板组件
CN207553582U (zh) 一种建筑模板
CN104775613A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注的外角加固系统
KR101740494B1 (ko) 거푸집용 인코너 연결구
CN208415493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混凝土墙板以及装配式房屋
CN217711675U (zh) 一种加强型塑料模板
CN201436343U (zh) 工程塑料基建模板
CN216340953U (zh) 一种模板通用加固连接销片
CN209892006U (zh) 一种窗框通用拐角件
CN113585751B (zh) 用于建筑模板封头结构加固的头龙构件
CN217759970U (zh) 一种塑料模板
CN210483053U (zh) 建筑模板组合
CN220598159U (zh) 一种护栏模板
CN114809624B (zh) 模板、内凹模板及模板体系
CN204691242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注的内角加固系统
CN116517280A (zh) 密封模板件及模板组合
CN204691230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注的外角加固系统
CN220247590U (zh) 阴阳角定型木模板加固装置
CN216690378U (zh) 一种背楞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