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9820B -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9820B
CN114319820B CN202210017293.9A CN202210017293A CN114319820B CN 114319820 B CN114319820 B CN 114319820B CN 202210017293 A CN202210017293 A CN 202210017293A CN 114319820 B CN114319820 B CN 114319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wide
stage
frame
scaf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72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9820A (zh
Inventor
徐超凡
钟超
蔡勇
杨辅智
孙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72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9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9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9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9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9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室内的一对双宽五级架,一对双宽五级架之间通过若干根横撑和斜撑搭建形成室内脚手架,双宽五级架的侧上方分别连接有双宽三级架,一对双宽三级架之间通过若干横撑连接形成外挑部分,室内脚手架和外挑部分在同一高度分别通过支架连接安装有平台板;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的每个竖向杆上分别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撑组件抵接室内的顶板;本外挑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充分利用了室内设置的脚手架作为稳定支撑,使得所述外挑部分能够直接伸出室外,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外幕墙的施工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幕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在幕墙施工过程中,需要搭设脚手架和工作平台,以便施工人员进行外幕墙的施工工作。目前施工现场主要采用的脚手架有落地脚手架、垂直或者部分向外悬挑的结构。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2715814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幕墙施工用脚手架,包括竖杆、横杆和承载杆,该新型组合式幕墙施工用脚手架功能多样,满足了使用中的多种需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需要搭建较高的高度,而且要沿外墙搭建,工作量较大,高度过高时安全性不好保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158933)公开了一种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该装置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室内方架支座和室外悬挑桁架平台构成,室内方架支座的顶部设有顶撑,底部设有调节螺杆以及万向滚轮,该装置采用了外悬挑的结构,减少了脚手架搭建的成本,但是整个结构仍然复杂,安装和拆卸并不方便,而且需要使用压铁调整平衡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包括设置在室内的一对双宽五级架,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通过若干根横撑和斜撑搭建形成室内脚手架,所述双宽五级架的侧上方分别连接有双宽三级架,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之间通过若干横撑连接形成外挑部分,所述室内脚手架和所述外挑部分在同一高度分别通过支架连接安装有平台板,且所述室内脚手架和所述外挑部分在所述平台板处设有连通通道;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的每个竖向杆上分别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撑组件抵接室内的顶板。
本外挑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充分利用了室内设置的脚手架作为稳定支撑,直接在其侧面形成所述外挑部分,使得所述外挑部分能够直接伸出室外,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外幕墙的施工操作。
采用本外挑架后,不需要在建筑的外墙和外部设置支撑连接结构,减少了外部脚手架的安装施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且通过所述室内脚手架的连接固定,能够确保外挑部分的安全性。
在所述室内脚手架上设置所述立杆,使得所述室内脚手架在室内固定时,所述立杆的顶端能够顶住室内的顶壁,形成“顶天立地”的支撑固定效果,这样所述室内脚手架在室内就不会移动,而且具有很强的上部支撑能力,足够稳定地拉住所述外挑部分,外挑部分伸出室外也是安全可靠的。
所述平台板的设置用于站人,配合连通的设置,方便人员从脚手架向外挑部分来回移动,施工人员在室内登上所述室内脚手架后,在系好安全带等防护措施后就能够直接进入所述外挑部分进行外幕墙的施工,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顶撑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立杆端部的可调脚,所述可调脚的端部设有脚掌,所述脚掌抵接所述室内的顶板。
所述可调脚上设有螺纹或者螺栓,能够根据室内顶板的位置来调节支撑高度,使其完全顶紧,这样所述室内脚手架就能够稳定的限制在室内空间.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平台板均为不开口平台板,且两个所述平台板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5cm。
这样的设置,使得两个平台板没有高度差,方便人员的走动,而且两者之间的间距设置较小,能够防止脚落入缝隙中,安全性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双宽三级架和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所述立杆和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分别通过扣件固定连接。所述双宽三级架和所述双宽五级架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强度满足要求的扣件进行连接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外挑部分的下方与所述室内脚手架之间还搭设有安全网。所述安全网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以防万一。
进一步的,所述双宽五级架的竖向杆底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带刹车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设置方便所述室内脚手架在室内的移动,在固定支撑时可以将所述移动轮去掉,以保证所述室内脚手架下部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挑部分设置在所述室内脚手架的长度方向的侧边,所述双宽三级架与所述双宽五级架的上三级相对应设置,所述横撑分别沿所述室内脚手架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双宽五级架和所述双宽三级架的宽度均为1.2~1.4m,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的间距和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之间的间距均为1.8~2.2m,所述双宽五级架和所述立杆的高度不低于2.8m。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所述外挑架的安装方法如下:
(1)取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一对横撑和四个移动轮,将所述移动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宽五级架的底部后,再将一对所述横撑分别连接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得到脚手架的初步成型结构;
(2)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安装斜撑进行加固,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的中上部安装平台板,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位于所述平台板上方一侧敞开、另一侧安装若干横撑;
(3)分别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的竖向杆上安装所述立杆;
(4)在敞开所在侧的所述双宽五级架处连接安装一对双宽三级架,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之间也安装有所述横撑和平台板,并使所述双宽三级架和所述双宽五级架上的平台板平行且位于同一高度;
(5)利用测量仪器检测已经架设的脚手架和外挑部分是否平行、是否与垂直地面,并进行微调,达到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后紧固所有扣件和连接件。
所述外挑架的安装方法简单易行,通过逐层向上的安装方式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安装,由于采用了双宽三级架和双宽五级架的结构,在选好型,设计好横撑、斜撑、立杆等的安装位置后即可按照要求组装,使得整体安装的速度更快,同时这种结构在施工后期也能够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外挑架在安装制作过程中还包含安全计算分析的步骤:
(1)整体安全性的计算分析:设允许的工作总负载为F,外挑架的总重量为m,由所述外挑架整体受力分析可知,位于室内的脚手架的n个竖向杆的底部支撑点负荷最大,平均每个支撑点载荷f为:
竖向杆可承受的最大载荷为Fcr,其中,E为弹性模量,Imin为惯性矩,l为脚手架的压杆长度,μ为压杆的长度因素;
将f与Fcr进行比较,若f<Fcr,且安全系数f/Fcr>2.5,则所述室内脚手架的压杆的稳定性可靠;
(2)外挑架翻倒危险性分析:设外挑架受到向外的水平拉力为P时,脚手架受到最大负载为F,测试负载为F1,脚手架的总重量为M1,外挑部分的总重量M2,m=M1+M2,脚手架底部A、B两支撑面上所受支撑力为Fa和Fb,A为外侧、B为内侧,所述室内脚手架和所述外挑部分的宽度均为L,所述外挑部分的平台板垂直高度为H;以整个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F、P、m、Fa和Fb组成一平面平衡力系,分别对A和B点列出平衡方程:
∑MA(F)=0,∑MB(F)=0,
解得L/2*M1+L*Ma=L/2*M2+H*P+L*M*F1,F+m=Fa+Fb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Fa和Fb,则外侧的单个立杆的顶部支撑力F3=Fa/2,工作时要求所述室内脚手架上四组所述立杆顶部同时受力才能够上人操作,则水平向右受力为P时,实际顶部支撑力大于F3,且Fa>0,无绕B点翻倒危险;
(3)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同理根据欧拉公式计算立杆底部可承受的最大载荷Fcr立,将F3与Fcr立进行比较,若F3<Fcr立,且安全系数F3/Fcr立>2.5,则所述立杆的压杆稳定性可靠。
通过上述计算分析,能够有效的判断将要安装的外挑架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外挑部分伸出后,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如果安全有保障即可按照该设计进行组装,若干安全存在隐患,则根据受力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尺寸、位置等的改动使其达到安全要求。
上述安全计算分析不仅考虑了外挑架整体的安全性,也对脚手架受到外挑部分水平拉力作用时,脚手架下部支撑以及顶部支撑的载荷进行了分析,避免脚手架绕点旋转而翻倒,同时对立杆的载荷进行安全分析,保证顶部支撑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外挑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充分利用了室内设置的脚手架作为稳定支撑,直接在其侧面形成所述外挑部分,使得所述外挑部分能够直接伸出室外,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外幕墙的施工操作;2、采用本外挑架后,不需要在建筑的外墙和外部设置支撑连接结构,减少了外部脚手架的安装施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且通过所述室内脚手架的连接固定,能够确保外挑部分的安全性;3、在所述室内脚手架上设置所述立杆,使得所述室内脚手架在室内固定时,所述立杆的顶端能够顶住室内的顶壁,形成“顶天立地”的支撑固定效果,具有很强的上部支撑能力,足够稳定地拉住所述外挑部分,外挑部分伸出室外也是安全可靠的;4、所述平台板的设置用于站人,方便人员从脚手架向外挑部分来回移动,施工人员在室内登上所述室内脚手架后,在系好安全带等防护措施后就能够直接进入所述外挑部分进行外幕墙的施工,非常方便;5、通过安全计算分析,能够有效的判断外挑架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外挑部分伸出后,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如果安全有保障即可按照该设计进行组装,若干安全存在隐患,则根据受力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尺寸、位置等的改动使其达到安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室内脚手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中:1、室内脚手架;2、外挑部分;3、双宽五级架;4、横撑;5、斜撑;6、双宽三级架;7、平台板;8、立杆;9、可调脚;10、脚掌;11、扣件;12、安全网;13、移动轮;14、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包括设置在室内的一对双宽五级架3,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之间通过若干根横撑4和斜撑5搭建形成室内脚手架1,所述双宽五级架3的侧上方分别连接有双宽三级架6,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6之间通过若干横撑4连接形成外挑部分2,所述室内脚手架1和所述外挑部分2在同一高度分别通过支架连接安装有平台板7,且所述室内脚手架1和所述外挑部分2在所述平台板7处设有连通通道;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的每个竖向杆上分别连接有立杆8,所述立杆8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撑组件抵接室内的顶板14。
本外挑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充分利用了室内设置的脚手架作为稳定支撑,直接在其侧面形成所述外挑部分2,使得所述外挑部分2能够直接伸出室外,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外幕墙的施工操作。
采用本外挑架后,不需要在建筑的外墙和外部设置支撑连接结构,减少了外部脚手架的安装施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且通过所述室内脚手架的连接固定,能够确保外挑部分的安全性。
在所述室内脚手架1上设置所述立杆8,使得所述室内脚手架1在室内固定时,所述立杆8的顶端能够顶住室内的顶壁,形成“顶天立地”的支撑固定效果,这样所述室内脚手架1在室内就不会移动,而且具有很强的上部支撑能力,足够稳定地拉住所述外挑部分2,外挑部分伸出室外也是安全可靠的。
所述平台板7的设置用于站人,配合连通的设置,方便人员从脚手架向外挑部分来回移动,施工人员在室内登上所述室内脚手架1后,在系好安全带等防护措施后就能够直接进入所述外挑部分2进行外幕墙的施工,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顶撑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立杆8端部的可调脚9,所述可调脚9的端部设有脚掌10,所述脚掌10抵接所述室内的顶板。
所述可调脚9上设有螺纹,能够根据室内顶板14的位置来调节支撑高度,使其完全顶紧,这样所述室内脚手架1就能够稳定的限制在室内空间.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平台板7均为不开口平台板,且两个所述平台板7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0cm。
这样的设置,使得两个平台板7没有高度差,方便人员的走动,而且两者之间的间距设置较小,能够防止脚落入缝隙中,安全性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双宽三级架6和所述双宽五级架3之间、所述立杆8和所述双宽五级架3之间分别通过扣件11固定连接。所述双宽三级架6和所述双宽五级架3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强度满足要求的扣件进行连接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外挑部分2的下方与所述室内脚手架1之间还搭设有安全网12。所述安全网1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以防万一。
进一步的,所述双宽五级架3的竖向杆底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带刹车的移动轮13。所述移动轮13的设置方便所述室内脚手架1在室内的移动,在固定支撑时可以将所述移动轮13去掉,以保证所述室内脚手架1下部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挑部分2设置在所述室内脚手架1的长度方向的侧边,所述双宽三级架6与所述双宽五级架3的上三级相对应设置,所述横撑4分别沿所述室内脚手架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一中外挑架的使用结构和安装施工方法。
所述双宽五级架3和所述双宽三级架6的宽度均为1.3m,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之间的间距和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6之间的间距均为1.9m,所述双宽五级架3和所述立杆8的总高度不低于2.8m。
所述外挑架的安装方法如下:
(1)取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一对横撑4和四个移动轮13,将所述移动轮13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宽五级架3的底部后,再将一对所述横撑4分别连接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之间,得到脚手架的初步成型结构;
(2)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之间安装斜撑5进行加固,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之间的中上部安装平台板7,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之间位于所述平台板7上方一侧敞开、另一侧安装若干横撑4;
(3)分别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3的竖向杆上安装所述立杆8和顶撑组件;
(4)在敞开所在侧的所述双宽五级架3处连接安装一对双宽三级架6,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6之间也安装有所述横撑4和平台板7,并使所述双宽三级架6和所述双宽五级架3上的平台板6平行且位于同一高度;
(5)利用测量仪器检测已经架设的室内脚手架和外挑部分是否平行、是否与垂直地面,并进行微调,达到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后紧固所有扣件和连接件。
所述外挑架的安装方法简单易行,通过逐层向上的安装方式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安装,由于采用了双宽三级架6和双宽五级架3的结构,在选好型,设计好横撑4、斜撑5、立杆8等的安装位置后即可按照要求组装,使得整体安装的速度更快,同时这种结构在施工后期也能够拆卸。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一和二中外挑架的安全计算方法。
假设室内地面可承重能力要求大于300kg/m2,室内脚手架移动时与地面形成的波度小于50,脚手架可载4-6人,每块所述平台板平均载荷272kg/m2
所述外挑架在安装制作过程中还包含安全计算分析的步骤:
(1)整体安全性的计算分析:设允许的工作总负载为F=900kg(负载均匀分布,不过于集中),外挑架的总重量为m=145kg,由所述外挑架整体受力分析可知,位于室内的脚手架最低部各支撑点负荷最大(4个支撑点),平均每个支撑点载荷f为:
底部各点可承受的最大载荷(临界载荷)为Fcr,其中,E为弹性模量,E=2.06x101iN/m2;Imin为惯性矩,d和D为管件的内外径,
1为脚手架的压杆长度,取0.462m,μ为压杆的长度因素,取值为2;
由欧拉公式计算得到;
将f与Fcr进行比较,f=261.25kg远小于Fcr=28976kg,且安全系数f/Fcr>2.5,则所述室内脚手架的压杆的稳定性可靠;
(2)外挑架翻倒危险性分析(即当外挑架顶部受到P=50kg水平向右拉力时,如图4所示,立杆需支撑多少载荷才能够保证整个结构无翻倒危险):
设外挑架受到向外的水平拉力为P时,脚手架受到最大负载为F=120kg,测试负载为F1=240kg,脚手架的总重量为M1=105kg,外挑部分的总重量M2=40kg,m=M1+M2,脚手架底部A、B两支撑面上所受支撑力为Fa和Fb,A为外侧、B为内侧,所述室内脚手架和所述外挑部分的宽度均为L=1.3m,所述外挑部分的平台板垂直高度为H=1.45m;以整个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F、P、m、Fa和Fb组成一平面平衡力系,分别对A和B点列出平衡方程:
∑MA(F)=0,∑MB(F)=0,
解得L/2*M1+L*Ma=L/2*M2+H*P+L*M*F1,F+m=Fa+Fb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Fa=263.3kg和Fb=121.7kg,则外侧的单个立杆的顶部支撑力F3=Fa/2=131.65kg,工作时要求所述室内脚手架上四组所述立杆顶部同时受力才能够上人操作,则水平向右受力为P时,实际顶部支撑力大于F3=131.65kg,且Fa>0,无绕B点翻倒危险;同理,水平拉力P反向时,机构不绕点A翻到,即要求必须Fb>0即可,由上面计算结果可知Fa>0、Fb>0,此外挑架在其项部受到50kg的水平拉力时无翻倒的危险,所以此外挑架是安全的。
(3)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有上述计算可知立杆顶撑最危险受力为F3=131.65kg,同理根据欧拉公式计算立杆底部可承受的最大载荷Fcr立
将F3与Fcr立进行比较,F3远小于Fcr立,且安全系数F3/Fcr立>2.5,则所述立杆的压杆稳定性可靠。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本外挑架,不管是室内脚手架、外挑部分,还是立杆均是稳定可靠的,符合强度要求,安全性能突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挑架的安装方法如下:
(1)取一对双宽五级架、一对横撑和四个移动轮,将所述移动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宽五级架的底部后,再将一对所述横撑分别连接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得到脚手架的初步成型结构;
(2)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安装斜撑进行加固,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的中上部安装平台板,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位于所述平台板上方一侧敞开、另一侧安装若干横撑;
(3)分别在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的竖向杆上安装立杆;
(4)在敞开所在侧的所述双宽五级架处连接安装一对双宽三级架,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之间也安装有所述横撑和平台板,并使所述双宽三级架和所述双宽五级架上的平台板平行且位于同一高度;
(5)利用测量仪器检测已经架设的脚手架和外挑部分是否平行、是否与垂直地面,并进行微调,达到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后紧固所有扣件和连接件;
其中,所述外挑架在安装制作过程中还包含安全计算分析的步骤:
(1)整体安全性的计算分析:设允许的工作总负载为F,外挑架的总重量为m,由所述外挑架整体受力分析可知,位于室内的脚手架的n个竖向杆的底部支撑点负荷最大,平均每个支撑点载荷f为:
竖向杆可承受的最大载荷为Fcr,其中,E为弹性模量,Imin为惯性矩,l为脚手架的压杆长度,μ为压杆的长度因素;
将f与Fcr进行比较,若f<Fcr,且安全系数f/Fcr>2.5,则所述室内脚手架的压杆的稳定性可靠;
(2)外挑架翻倒危险性分析:设外挑架受到向外的水平拉力为P时,脚手架受到最大负载为F,测试负载为F1,脚手架的总重量为M1,外挑部分的总重量M2,m=M1+M2,脚手架底部A、B两支撑面上所受支撑力为Fa和Fb,A为外侧、B为内侧,所述室内脚手架和所述外挑部分的宽度均为L,所述外挑部分的平台板垂直高度为H;以整个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F、P、m、Fa和Fb组成一平面平衡力系,分别对A和B点列出平衡方程:
∑MA(F)=0,∑MB(F)=0,
解得L/2*M1+L*Ma=L/2*M2+H*P+L*M*F1,F+m=Fa+Fb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Fa和Fb,则外侧的单个立杆的顶部支撑力F3=Fa/2,工作时要求所述室内脚手架上四组所述立杆顶部同时受力才能够上人操作,则水平向右受力为P时,实际顶部支撑力大于F3,且Fa>0,无绕B点翻倒危险;
(3)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同理根据欧拉公式计算立杆底部可承受的最大载荷Fcr立,将F3与Fcr立进行比较,若F3<Fcr立,且安全系数F3/Fcr立>2.5,则所述立杆的压杆稳定性可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挑架包括设置在室内的一对双宽五级架,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通过若干根横撑和斜撑搭建形成室内脚手架,所述双宽五级架的侧上方分别连接有双宽三级架,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之间通过若干横撑连接形成外挑部分,所述室内脚手架和所述外挑部分在同一高度分别通过支架连接安装有平台板,且所述室内脚手架和所述外挑部分在所述平台板处设有连通通道;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的每个竖向杆上分别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撑组件抵接室内的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立杆端部的可调脚,所述可调脚的端部设有脚掌,所述脚掌抵接所述室内的顶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平台板均为不开口平台板,且两个所述平台板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宽三级架和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所述立杆和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分别通过扣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挑部分的下方与所述室内脚手架之间还搭设有安全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宽五级架的竖向杆底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带刹车的移动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挑部分设置在所述室内脚手架的长度方向的侧边,所述双宽三级架与所述双宽五级架的上三级相对应设置,所述横撑分别沿所述室内脚手架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宽五级架和所述双宽三级架的宽度均为1.2~1.4m,一对所述双宽五级架之间的间距和一对所述双宽三级架之间的间距均为1.8~2.2m,所述双宽五级架和所述立杆的高度不低于2.8m。
CN202210017293.9A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319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7293.9A CN114319820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7293.9A CN114319820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9820A CN114319820A (zh) 2022-04-12
CN114319820B true CN114319820B (zh) 2023-07-21

Family

ID=8102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7293.9A Active CN114319820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98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467B (zh) * 2023-06-21 2023-08-22 淮安市博彦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拉式悬挑脚手架用临时卸荷拉杆初始张拉力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97508C1 (ru) * 1996-02-20 1997-11-27 Виктор Петрович Шашков Ступенчатые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ие подмости в.п.шашкова
CN101538896B (zh) * 2009-04-03 2011-05-11 标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之高空悬挑结构的施工工法
CN203783102U (zh) * 2014-01-09 2014-08-20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挑式移动脚手架
CN110616885A (zh) * 2019-10-21 2019-12-27 江苏速捷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式悬挑工作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9820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19820B (zh) 一种用于外幕墙施工的外挑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CN107975251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联合支撑装置
CN213626572U (zh) 一种工具式外悬挑操作平台
CN211257740U (zh) 适合高空施工的小跨度作业平台
CN105152052B (zh) 一种玻璃幕墙构件安装方法
CN114856144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及使用方法
CN115787988A (zh) 一种脚手架结构及搭设方法
CN2707887Y (zh) 脚手架
CN21977354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CN210264006U (zh) 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
CN215331305U (zh) 一种建筑装配式脚手架
CN220790526U (zh) 一种可调拉杆式悬挂脚手架
CN220014009U (zh) 一种移动式脚手架
CN218861674U (zh) 铝合金脚手架
CN213742162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CN21548448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便于安装的骨架
CN2207687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架
CN215254436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
CN209817424U (zh) 一种适用于超长悬挑结构的移动式可调悬挑操作平台
CN215331353U (zh) 一种升降脚手架的外支架组合结构
JPH08429Y2 (ja) 仮設足場用スライド式ブレース手摺枠
CN219411757U (zh)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220395120U (zh) 一种悬挑式操作平台
CN219931695U (zh) 可折叠式防护栏杆
CN220645077U (zh) 一种稳定型建筑工程用固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