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6481A - 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6481A
CN114316481A CN202111579314.8A CN202111579314A CN114316481A CN 114316481 A CN114316481 A CN 114316481A CN 202111579314 A CN202111579314 A CN 202111579314A CN 114316481 A CN114316481 A CN 114316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material
infrared interference
infrar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styr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93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铭
崔凯
贾菲
鲍红权
张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CBM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CBM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CBMA filed Critical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CBMA
Priority to CN2021115793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64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6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648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35%‑75%;聚四氟乙烯5%‑45%;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6%‑35%;增塑剂0‑20%。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在药柱燃烧过程中热解产生大量碳颗粒,黑体辐射较高效。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使用压制、挤压技术如双螺旋挤压来制备该红外干扰材料,避免了产生易燃风险和环保问题。

Description

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红外材料作为装备诱饵作用巨大,该材料可以用来掩盖飞机通过某一特定区域的路径以分散防空火力,防止防空炮火攻击。
传统的红外诱饵材料是镁-聚四氟乙烯(PTFE)的混合物。目前生产镁-聚四氟乙烯混合物的方法需要使用对环境污染以及易燃的溶剂。例如已知的方法中,该混合物是通过使用例如丙酮或甲乙酮的溶剂蒸发将粘合剂沉积在混合物上,该混合物干燥后通过压制或挤压固化。在别的已知方法中,通过使用正己烷和丙酮与混合物共沉淀法,将粘合剂沉积在红外材料上,然后通过压制或挤压固化。上述方法需要大量的丙酮或甲乙酮和正己烷,而丙酮或甲乙酮和正己烷是易燃的,该材料及工艺极其危险,也不利于环保。上述镁-聚四氟乙烯组合的另一个问题是敏感性,这种组合物在倾倒、烘箱操作、装载和材料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接触,具有巨大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风险。此外这种组合物通常需要昂贵的成分如特殊粘合剂和球形镁粉,不利于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提升红外辐射强度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安全性和可加工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35%-75%;聚四氟乙烯5%-45%;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6%-35%;增塑剂0-20%。
优选地,前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中所述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45%-65%;聚四氟乙烯20%-35%;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14%-16%;增塑剂0-20%。
优选地,前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中所述金属粉选自镁粉、钛粉和铝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前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中所述金属粉为镁粉,其形式选自碎屑和球形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前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中所述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选自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苯乙烯衍生物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前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中所述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位或邻位取代的氯多苯乙烯、硝基多苯乙烯、聚苊、聚乙烯醇、聚乙烯芴、α-甲基多苯乙烯、α-氯多苯乙烯、α-烷基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前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当其中所述红外干扰材料的光谱范围为3-5μm,辐射强度为9845-13568wsr-1,燃烧时间为3.1-3.8s,质量燃烧速度为3.95-4.84g/s,成型效率高于80%。该材料的实际辐射光谱范围是连续的,3-5微米是红外成像仪器测试范围,因为该范围是武器制导的有效窗口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外干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配方量的金属粉、聚四氟乙烯、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及增塑剂混合均匀,成型,即得所述红外干扰材料。
优选地,前述的红外干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成型方式为压制成型或挤压成型。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外诱饵,所述红外诱饵由上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制成,其光谱范围为3-5μm,辐射强度为9845-13568wsr-1,燃烧时间为3.1-3.8s,质量燃烧速度为3.95-4.84g/s,成型效率高于80%。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能够产生大量的黑体辐射,同时避免了传统组合物的问题,包括未凝固的诱饵材料(具有粘性的湿法成型的复合物)和溶剂排放。
2、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利用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而不是溶剂沉积氟聚合物作为粘合剂成分;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有利于通过压制、挤压加工而不需用溶剂。
3、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在药柱燃烧过程中热解产生大量碳颗粒,黑体辐射较高效。
4、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中的芳香环被还原成碳,产生炽热实体(燃烧的药柱),增强了红外特征。
5、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能够作为飞机、坦克和车辆防止热寻的导弹攻击的诱饵。
6、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使用压制、挤压技术如双螺旋挤压来制备该红外干扰材料,避免了产生易燃风险和环保问题。
7、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增强了加工性,提高了性能,避免了使用溶剂,并减少了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红外干扰材料比现有技术更容易被非军事化单位及科研机构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红外干扰材料在中波光谱范围(3-5μm)内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若无特殊说明,以下所涉及的材料、试剂等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若无特殊说明,所述方法均为本领域公知的方法。除非另外定义,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以下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35%-75%;聚四氟乙烯5%-45%;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6%-35%;增塑剂0-20%。上述红外干扰材料为结构密实的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45%-65%;聚四氟乙烯20%-35%;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14%-16%;增塑剂0-20%。这样设置使得各组分在机械加工性能、红外应用性能上取得平衡,具有较好适应性。
金属粉是作为可燃剂,起还原作用;若金属粉的含量小于35wt%,则会导致红外能量向长波偏移,红外能量偏低等结果;若金属粉的含量大于75wt%,则导致燃烧时间过短,以及辐射波段向短波偏移等问题。聚四氟乙烯(PTFE)在上述的红外干扰材料中是作为氧化剂,在高温时分解并能释放出游离态的氟,与单质镁粉、铝粉等金属粉结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热量;这些反应产生各种可能的效应,包括能量、辐射频段、烟雾等,在选择可燃剂的同时,必须包括可燃剂和氧化剂混合后的稳定性。若聚四氟乙烯含量小于5wt%,则会导致材料氧化剂不足、能量输出不足等问题;若金属粉的含量大于45wt%,则会导致短波辐射增强、中长波能量降低等。
为了达到储存和运输方便的目的,一般选择有机聚合物如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作为粘结剂,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的作用是将金属粉及聚四氟乙烯等粘合在一起,且该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在药柱燃烧过程中热解产生大量碳颗粒,黑体辐射较高效,该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的芳香环被还原成碳,产生燃烧的炽热实体(药柱),增强了红外特征;如果没有粘结剂,则各组分在制备和储存过程,将因比重和粒度的不同而发生分离。若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的含量小于6%,则会导致材料无法挤压成型;若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的含量大于35%,则会导致能量物质偏低、燃烧辐射能量降低,甚至引燃困难等问题。
增塑剂可用于改进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经过挤压后使得所述材料有了一定的强度。增塑剂的数量和含量可以改变,用来调整诱饵材料的熔点,通过调整熔点,来提升生产的便利性或满足特定战术环境的要求(例如材料可以设计为在温暖的气候下长期储存)。若增塑剂的含量大于20%,则同样面临能量物质偏低、燃烧辐射能量降低等问题。
上述几种组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组分的比例直接影响红外干扰材料能否达到战技指标要求,决定其是否可用作飞机、坦克和车辆防止热寻的导弹攻击的诱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金属粉可以选自镁粉、钛粉和铝粉中的至少一种。该金属粉是主要燃料。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镁粉可以是碎屑,球形,或碎屑和球形的混合物,但碎屑镁比球形镁价格低。所述镁粉的重量百分比范围在45%到65%之间,一般在镁含量为64%-65%时,具有良好效果。所述金属粉的粒度一般为15微米以下,粒度与起燃速率等有关,与总体燃烧能量,持续时间关系不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可以选自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苯乙烯衍生物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考虑到购买便利性及安全性,优选为聚苯乙烯。聚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范围在14%-16%时具有良好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增塑剂可以选自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位或邻位取代的氯多苯乙烯、硝基多苯乙烯、聚苊、聚乙烯醇、聚乙烯芴、α-甲基多苯乙烯、α-氯多苯乙烯、α-烷基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的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衍生物可以为使用邻苯二甲酸盐进行塑化,例如,优选为使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对苯二甲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进行塑化,更优选为使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塑化的聚苯乙烯较好。
经测试得知,所述红外干扰材料的光谱范围为3-5μm时,辐射强度为9845-13568wsr-1,燃烧时间为3.1-3.8s,质量燃烧速度为3.95-4.84g/s,成型效率大于80%。
此外,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固化剂和燃烧率调节剂,以局部调节某些红外性能,如燃烧时间,或者达到最大能量输出需要的时间,或主要能量输出波段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红外干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配方量的金属粉、聚四氟乙烯、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及增塑剂混合均匀,成型,形成药柱,即得所述红外干扰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方式可以为压制成型或挤压成型,其中挤压成型可以采用螺杆挤出机,例如一般通用型双螺杆挤出机,以12-15MPa即可将所述材料加工成所需的条状或其它需要的形状,这样增加了可加工性,可避免易燃和环保等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柱的直径可以为24-26m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红外诱饵,所述红外诱饵由上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制成。其光谱范围为3-5μm,辐射强度为9845-13568wsr-1,燃烧时间为3.1-3.8s,质量燃烧速度为3.95-4.84g/s。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6%;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7%;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4%;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6%;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1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5%;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35%;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35%;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75%;聚四氟乙烯11%;聚苯乙烯7%;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6%;聚四氟乙烯5%;聚苯乙烯2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9%。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35%;聚四氟乙烯45%;聚苯乙烯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4%。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6%;聚四氟乙烯7%;聚苯乙烯7%;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0%。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45%;聚四氟乙烯35%;聚苯乙烯1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铝粉66%;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7%;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铝粉64%;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8%。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铝粉65%;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铝粉66%;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14%。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66%;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7%;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所述金属粉为重量比的1:1镁粉和铝粉混合物。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64%;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8%;所述金属粉为重量比的1:1镁粉和铝粉混合物。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65%;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所述金属粉为重量比的1:1镁粉和铝粉混合物。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66%;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14%;所述金属粉为重量比的1:1镁粉和铝粉混合物。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30%;聚四氟乙烯45%;聚苯乙烯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9%。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80%;聚四氟乙烯10%;聚苯乙烯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6%;聚四氟乙烯2%;聚苯乙烯2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2%。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35%;聚四氟乙烯50%;聚苯乙烯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9%。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6%;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1%。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35%;聚四氟乙烯20%;聚苯乙烯4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5%。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镁粉61%;聚四氟乙烯7%;聚苯乙烯7%;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5%。
上述实施例1-18或对比例1-7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配方量的镁粉或铝粉、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及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混合均匀,通过双螺旋挤出机以14MPa的压力进行挤压成型,即可。
其中实施例1-18经挤压成型形成25mm的药柱,而对比例1-7则经挤压成型无法成柱、有裂缝瑕疵或无法脱模。
将实施例1-10的红外干扰材料及对比例1-7的材料的具体组成及比例归纳于表1。将实施例11-16的红外干扰材料具体组成及比例分别归纳于表2、表3。
表1
镁粉 聚四氟乙烯 聚苯乙烯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实施例1 66% 20% 7% 7%
实施例2 64% 20% 8% 8%
实施例3 66% 20% 14% 0%
实施例4 65% 20% 8% 7%
实施例5 35% 20% 35% 10%
实施例6 75% 11% 7% 7%
实施例7 66% 5% 20% 9%
实施例8 35% 45% 6% 14%
实施例9 66% 7% 7% 20%
实施例10 45% 35% 16% 4%
对比例1 30% 45% 6% 19%
对比例2 80% 10% 6% 4%
对比例3 66% 2% 20% 12%
对比例4 35% 50% 6% 9%
对比例5 66% 20% 3% 11%
对比例6 35% 20% 40% 5%
对比例7 61% 7% 7% 25%
表2
铝粉 聚四氟乙烯 聚苯乙烯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实施例11 66% 20% 7% 7%
实施例12 64% 20% 8% 8%
实施例13 65% 20% 8% 7%
实施例14 66% 20% 14%
表3
重量比的1:1镁粉和铝粉 聚四氟乙烯 聚苯乙烯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实施例15 66% 20% 7% 7%
实施例16 64% 20% 8% 8%
实施例17 65% 20% 8% 7%
实施例18 66% 20% 14%
测试例
本发明实施例1-18所制备的红外干扰材料及对比例1-7的材料的能量(辐射强度)、燃烧时间采用红外成像仪进行测试,质量燃烧速度根据参与反应的药柱质量和反应时间进行计算(药柱质量和反应时间之比,即为质量燃烧速度),成型效率根据制备成品成功率进行计算,具体地,首先压制10个药柱,之后将可成型的数量与10个药柱的数量相除,即得所述成品成功率,其中成品成功率大于80%即为合格,小于80%即为不合格。
以下取15g上述实施例1所制备的红外干扰材料,对其在中波光谱范围(3-5μm)内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所制备的红外干扰材料在3-5μm光谱范围内的辐射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之后达到平衡,随后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且实施例1所制备的红外干扰材料的最大辐射强度为12420wsr-1
以下分别取15g上述实施例1-18所制备的红外干扰材料及对比例1-7的材料,并对其中波光谱范围内的最大辐射强度及燃烧时间等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25579130000101
Figure BDA0003425579130000111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18的红外干扰材料的中波光谱范围为3-5μm,辐射强度为9845-13568wsr-1,燃烧时间为3.1-3.8s,质量燃烧速度为3.95-4.84g/s,成型效率大于80%。可见,相比于对比例1-7,本发明实施例1-18,在材料燃烧时间、中波辐射能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可用作飞机、坦克和车辆防止热寻的导弹攻击的诱饵。而对比例1-7因金属可燃剂及氧化剂失调,导致能量辐射降低,或致使燃烧时间显著缩短,不能满足一般应用要求。此外,在机械加工性能及成型效率上,对比例1-7由于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或增塑剂添加量不当,导致其所得到材料的成型效率降低,不宜批量化生产。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施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干扰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35%-75%;聚四氟乙烯5%-45%;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6%-35%;增塑剂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干扰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金属粉45%-65%;聚四氟乙烯20%-35%;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14%-16%;增塑剂0-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选自镁粉、钛粉和铝粉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为镁粉,其形式选自碎屑和球形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选自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苯乙烯衍生物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位或邻位取代的氯多苯乙烯、硝基多苯乙烯、聚苊、聚乙烯醇、聚乙烯芴、α-甲基多苯乙烯、α-氯多苯乙烯、α-烷基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干扰材料的光谱范围为3-5μm,辐射强度为9845-13568wsr-1,燃烧时间为3.1-3.8s,质量燃烧速度为3.95-4.84g/s,成型效率高于80%。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配方量的金属粉、聚四氟乙烯、聚芳香族热塑性粘合剂及增塑剂混合均匀,成型,即得所述红外干扰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方式为压制成型或挤压成型。
10.一种红外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诱饵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干扰材料制成,其光谱范围为3-5μm,辐射强度为9845-13568wsr-1,燃烧时间为3.1-3.8s,质量燃烧速度为3.95-4.84g/s,成型效率高于80%。
CN202111579314.8A 2021-12-22 2021-12-22 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ithdrawn CN1143164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9314.8A CN114316481A (zh) 2021-12-22 2021-12-22 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9314.8A CN114316481A (zh) 2021-12-22 2021-12-22 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6481A true CN114316481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9314.8A Withdrawn CN114316481A (zh) 2021-12-22 2021-12-22 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648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2625B1 (en) * 1996-11-15 2001-11-06 Cordant Technologies In. Extrudable black body decoy flar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CN1603289A (zh) * 2004-10-08 2005-04-0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波红外燃烧辐射药剂
CN107459749A (zh) * 2017-09-12 2017-12-12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用抗电磁干扰电缆护套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2625B1 (en) * 1996-11-15 2001-11-06 Cordant Technologies In. Extrudable black body decoy flar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CN1603289A (zh) * 2004-10-08 2005-04-0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波红外燃烧辐射药剂
CN107459749A (zh) * 2017-09-12 2017-12-12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用抗电磁干扰电缆护套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48735B1 (en) Extrudable black body decoy flar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2050685B (zh) 一种花炮用微烟发射药
US4092189A (en) High rate propellant
EP3250539B1 (en) Reactive materials
EP2463259B1 (de) Hocheleistungswirkmasse für pyrotechnische Infrarotscheinziele
Baschung et al. Combustion phenomena of a solid propellant based on aluminium powder
Gong et al.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ropellants based on two kinds of polyether binders and different oxidizers
US6679959B2 (en) Propellant
CN110437021A (zh) 一种热效应炸药
Fu et al.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of RDX‐Based Propellants and Their Mixed Charges
CN112592246B (zh) 一种不敏感炸药
RU2382019C1 (ru) Блочный метательный пористый заряд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US3951706A (en) Solid propellant mixtures and process of preparation
CN114316481A (zh) 红外干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3853645A (en) Composite propellant containing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wder and butyl or ethylene-propylene rubber
US3269880A (en) Heat resistant butadiene-acrylonitrile propellants
DE102010053694A1 (de) Pyrotechnische Scheinzielwirkmasse für Infrarotscheinziele
EP1904421A2 (en) An infra-red decoy flare
KR20120017328A (ko) Hniw를 이용한 고밀도 고성능 복합화약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592435B (zh) 一种轻质速燃材料的制备方法
EP2695872B1 (de) Wirkmasse für ein pyrotechnisches Scheinziel mit hoher Emissivität
EP2530065B1 (de) Hochleistungswirkmasse für ein beim Abbrand spektral strahlendes Infrarotscheinziel
CN103553854A (zh) 高能红外辐射燃烧剂
CN1603289A (zh) 长波红外燃烧辐射药剂
Du et al. Effects of Magnesium Powder on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TV Foil Infrared Deco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