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5846A -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5846A
CN114315846A CN202011044336.XA CN202011044336A CN114315846A CN 114315846 A CN114315846 A CN 114315846A CN 202011044336 A CN202011044336 A CN 202011044336A CN 114315846 A CN114315846 A CN 114315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heteroaryl
aryl
hydrogen
synthe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43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5846B (zh
Inventor
吕瑶
冯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reenman Semiconductor Co ltd
Beijing Green Guarde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reenman Semiconductor Co ltd
Beijing Green Guard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reenman Semiconductor Co ltd, Beijing Green Guarde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reenman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43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5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5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5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5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5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化合物具如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驱动电压低、电流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含有该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应用,和含有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背景
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OLED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得OLED成为显示领域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最热门的研究之一。与液晶显示技术相比,OLED具有主动发光、广视角、响应速度快高对比度、高亮度、功耗低及可柔性化等的优点。
常见的OLED一般包括阴阳两极及其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有机物层的材料主要包括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有机电致发光的原理是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在一定的电流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经过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复合,进而发光。
现如今OLED器件或屏体仍然存在驱动电压高和发光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些缺陷,一方面器件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改进各功能层及发光材料的性能。电子传输材料及发光材料对器件的驱动电压和发光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子传输材料应具有两个方面的优点,其一,电子传输材料有良好的电子迁移率,有利于平衡载流子的注入,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其二,阻挡发光层中的激子向电子传输层扩散,防止效率滚降。
发光材料可以是单一材料组成,也可以是主客体掺杂组成,目前主客体掺杂为当下的主流形式,其中主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使电子和空穴复合几率提高,从而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驱动电压高、电流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为此,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有机化合物: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11
式I中,X为氧或硫;A1至A5各自独立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L1和L2不存在,或者为亚芳基或亚杂芳基;R1和R2选自由以下式1-式14所示的结构去掉一个氢所形成的基团,其中R1和R2任选地可含有取代基,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21
在式4至式14中,X1至X17各自独立的选自O、S和C(CH3)2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当L1不存在时,R1与母环上的碳直接相连;当L2不存在时,R2与母环上的碳直接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a、式Ib、式Ic、式Id或式Ie所示的结构: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22
上述式Ia、式Ib、式Ic、式Id和式Ie中,对X、A1-A5、R1、R2的限定同式I。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取代基选自C1-C10烷基、C6-C20芳基和C5-C20杂芳基,优选选自苯基、萘基、联苯基、吡啶基、呋喃基、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唑基、二苯并噻唑基、喹啉基和异喹啉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A1至A5各自独立选自氢、C1-C5烷基、C6-C15芳基和C5-C10杂芳基;优选地,所述C6-C15芳基为苯基或C1-C5烷基取代的苯基,所述C5-C10杂芳基为吡啶基或C1-C5烷基取代的吡啶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A1至A5各自独立选自氢、苯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L1和L2选自选自C6-C30亚芳基或C5-C30亚杂芳基,例如亚苯基、亚联苯基、亚萘基、亚蒽基、亚联三苯基、亚二苯并呋喃基、亚二苯并噻吩基、9,9-二甲基亚芴基、亚菲基、亚吡啶基、亚嘧啶基、亚三嗪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L1和L2选自选自如下所示的亚芳基或亚杂芳基: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3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1和R2选自以下基团: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32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41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42
X1至X17各自独立的选自O、S和C(CH3)2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选自如下化合物: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43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51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61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71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081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有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化合物存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阻挡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至少一层中。优选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含有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
本发明化合物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合适的LUMO和HOMO能够匹配相邻的功能层材料,能够降低注入势垒,从而能够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
2、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作为主体材料可有效的防止能量向发光染料的回传而降低发光效率,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可以起到激子阻挡的效果,能够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3、本发明的母核含氮杂环结构具有良好的共轭结构,母核上的两个氮原子,可增加化合物的吸电子能力,同时增加化合物的电子迁移率;一般化合物增加具有吸电性能的氮原子,会增加化合物的偶极矩,进而增加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同时使化合物堆积紧密,易结晶,影响器件的光电性能,本发明的母核结构通过选择两个氮原子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化合物由于大电负性原子引入而带来的偶极矩增加,使整个母核分子仅具有较小的偶极矩。
4、本发明母核结构中氮原子邻位取代(例如芳基、杂芳基及烷基取代),可使化合物更稳定,同时增加分子的空间位阻,防止分子过于平面化而高温结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对制备前述有机化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化合物的结构式的特点,结合有机合成领域的内的现有知识能够容易地获得化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制备例中示例性地给出了一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示例性的制备例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所有化合物。因此,本发明在此不再详述制备本发明的各种化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前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如前所述,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含有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优选地,所述化合物存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阻挡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至少一层中。特别优选地,所述化合物存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中。优选情况下,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还含有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形成所述阳极的阳极材料,通常优选具有大功函数的材料,例如本发明中使用的阳极材料选自以下材料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如钒、铬、铜和金,或其他合金: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铟锡、氧化铟锌和二氧化锡,金属和氧化物的组合,如:氧化锌:铝,但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形成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具有传输空穴的能力,因此,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具有注入阳极中的空穴效应,对发光层或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空穴注入效应,防止发光层中产生的激子移动至电子注入层或电子注入材料,此外,具有优异的薄膜形成能力。空穴注入材料的HOMO优选在阳极材料的功函数与周围有机材料层的HOMO之间。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形成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能够接收来自阳极或空穴注入层的空穴、使空穴移动至发光层并对空穴具有高迁移率的材料。
以下将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例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为普通市售品。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下文所述的室温均表示25±1℃。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01
中间体M1-1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10g,96.2mmol)的丙二酸,36.8ml的吡啶,1ml的哌啶,然后加热至100℃,再逐滴加入糠醛(6.7g,69.8mmol),搅拌20h,将反应液降至室温,加入200ml去离子水,搅拌10min,静置,取有机相加入2M盐酸200ml,过滤得到粗品,再加入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M1-1(收率:70%)。
中间体M1-2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中间体M1-1(7.24g,52.46mmol),丙酮70ml,Et3N(5.84g,57.7mmol),再逐滴加入含(18.4g,135mmol)氯甲酸异丁酯溶液16.4ml,反应20h,加入含有121.2mmol的Na3N水溶液10ml,将混合物在0℃下搅拌8h,加入170ml水,将沉淀物过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粗品,用二氯甲烷溶解,减压旋干,得到白色固体(收率:78%)。
中间体M1-3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20ml的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02
A和7.4ml的三丁胺,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并升温至220℃,再将中间体M1-2(3.34g,20.5mmol)溶于60ml的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03
A,逐滴滴加到原反应中,保持220℃,搅拌5h,冷却至室温,用石油醚洗涤并过滤,得到中间体M1-3(收率:58.8%)。
中间体M1-4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氮气保护,加入中间体M1-3(3.3g,24.1mmol),再加入120ml的三氯氧磷,将反应加热至100℃,搅拌18h后,冷却至室温,将混合液导入冰水中,加入碳酸钠中和至中性,有白色固体沉淀,过滤得到粗品,通过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M1-4(收率:80%)。
中间体M1-5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中间体M1-4(2.95g,19.28mmol),加入60ml的THF,加热溶解后,用干冰-丙酮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78℃,滴加1.6mol/L的正丁基锂溶液23.1mmo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60mmol的无水DMF,然后撤去低温浴,使反应体系慢慢升到室温,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小时,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离有机相,然后用200ml乙酸乙酯洗涤水相三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有机溶剂得到粗产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柱层析得白色固体(收率81%)。
中间体M1-6的合成:将M1-5(9.1g,50mmol)溶于200ml二氯甲烷,用冰水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0℃,然后分批缓慢加入氯化碘(8.9g,55mmol),加完后在0度下,继续搅拌5小时,加入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有机相分离,水相用100ml二氯甲烷洗涤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收率84%)。
中间体M1-7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活化过的锌粉(6.5g,100mmol)加入到100ml无水THF中,然后加入溴乙酸乙酯(8.35g,50mmol),加热到50℃,搅拌反应5小时,得到灰色溶液,冷却到室温,静置30分钟,将此溶液过滤到一个250ml的三口瓶中,并用20ml无水THF洗涤两次,将M1-6(15.3g,50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Pd(PPh3)4(2.89g,2.5mmol),反应体系加热到回流反应8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H4Cl溶液中和反应体系,乙酸乙酯萃取两边,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抽干溶剂,残余物柱色谱分离得到白色固体(收率:56%)。
中间体M1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M1-7(25.3g,0.1mol)和乙酸铵(15.4g,0.2mol),然后加入10ml乙酸和100mlDMF,反应混合物在50℃下搅拌反应8小时,TLC监测反应基本完全,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500克冰水混合物中,产生大量灰白色固体,过滤收集此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收率:79%)。
质谱:C10H5ClN2O2,理论值:220.00,实测值:220.1。元素分析:理论值:C:54.44%,H:2.28%,N:12.70%,实测值:C:54.48%,H:2.30%,N:12.65%。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11
中间体M2-1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中间体M1-4(4.6g,30mmol),加入80ml的THF,加热溶解后,用干冰-丙酮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78℃,滴加1.6mol/L的正丁基锂溶液36mmo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碳酸二甲酯(2.7g,30mmol),然后撤去低温浴,使反应体系慢慢升到室温,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小时,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离有机相,然后用250ml乙酸乙酯洗涤水相三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有机溶剂得到粗产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柱层析得白色固体(收率83%)。
中间体M2-2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将M2-1(5.28g,25mmol)溶于150ml二氯甲烷,用冰水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0℃,然后分批缓慢加入氯化碘(4.45g,27.5mmol),加完后在0度下,继续搅拌5小时,加入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有机相分离,水相用100ml二氯甲烷洗涤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中间体M2-2(收率86%)。
中间体M2-3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将1-溴-2-乙氧基乙烯(7.6g,0.05mol)加入到150ml无水THF中,用冷浴冷却到-78℃,然后加入正丁基锂(2.5M,22m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h,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锌(6.8g,0.05mol)的200ml无水THF溶液,然后在低温下搅拌10分钟,撤去冷浴使之缓慢升温到室温,并继续搅拌1h,将M2-2(14.5g,43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Pd(PPh3)4(2.54g,2.2mmol),反应体系加热到回流反应6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H4Cl溶液中和反应体系,乙酸乙酯萃取两边,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抽干溶剂,残余物柱色谱分离得到白色固体(收率:54%)。
中间体M2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M2-3(6.46g,23mol)和乙酸铵(3.54g,46mol),然后加入5ml乙酸和50mlDMF,反应混合物在50℃下搅拌反应4小时,TLC监测反应基本完全,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300克冰水混合物中,产生大量灰白色固体,过滤收集此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M2(收率:75%)。
质谱:C10H5ClN2O2,理论值:220.00,实测值:220.0。元素分析:理论值:C:54.44%,H:2.28%,N:12.70%,实测值:C:54.44%,H:2.24%,N:12.72%。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21
中间体M3-1的合成:在1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将1-溴-2-乙氧基乙烯(18.1g,0.12mol)加入到230ml无水THF中,用冷浴冷却到-78℃,然后加入正丁基锂(2.5M,53m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2.5h,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锌(16.4g,0.12mol)的300ml无水THF溶液,然后在低温下搅拌10分钟,撤去冷浴使之缓慢升温到室温,并继续搅拌2h,将5-溴-2-甲氧基吡啶-4-胺(20.3g,0.1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Pd(PPh3)4(5.78g,5mmol),反应体系加热到回流反应9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H4Cl溶液中和反应体系,乙酸乙酯萃取两边,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抽干溶剂,残余物柱色谱分离得到白色固体(收率:56%)。
中间体M3-2的合成:在2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M3-1(5.72g,31.77mmol),53ml冰醋酸,23ml四氢呋喃,开始搅拌。将温度降温至-10℃时缓慢滴加亚硝酸异戊酯(7.43g,63.54mmol),滴加完毕后保温5h,加入100ml去离子水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得到固体(收率:63%)。
中间体M3-3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吡啶盐酸盐(2.77g,24.01mmol),加热搅拌,升温至150℃将吡啶盐酸盐溶解后,加入中间体M3-2(3g,20.01mmol),继续加热至200℃,吡啶盐酸盐完全溶解后搅拌反应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00mL水析出大量固体,向固体中加入100mL乙醇打浆得到中间体M3-3(收率:92%)。
中间体M3-4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氮气保护,加入(2.5g,18.5mmol)中间体M3-3,再加入100ml的三氯氧磷,将反应加热至100℃,搅拌15h后,冷却至室温,将混合液导入冰水中,加入碳酸钠中和至中性,有白色固体沉淀,过滤得到粗品,通过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M3-4(收率:78%)。
中间体M3-5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中间体M3-4(2.2g,14.43mmol),加入60ml的THF,加热溶解后,用干冰-丙酮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78℃,滴加1.6mol/L的正丁基锂溶液15.87mmo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60mmol的无水DMF,然后撤去低温浴,使反应体系慢慢升到室温,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小时,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离有机相,然后用200ml乙酸乙酯洗涤水相三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有机溶剂得到粗产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柱层析得白色固体(收率83%)。
中间体M3-6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将M3-5(2.15g,11.9mmol)溶于50ml二氯甲烷,用冰水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0℃,然后分批缓慢加入氯化碘(2.12g,13.1mmol),加完后在0度下,继续搅拌5小时,加入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有机相分离,水相用50ml二氯甲烷洗涤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收率82%)。
中间体M3-7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将活化过的锌粉(2.28g,35mmol)加入到50ml无水THF中,然后加入溴乙酸乙酯(2.92g,17.5mmol),加热到50℃,搅拌反应3小时,得到灰色溶液,冷却到室温,静置30分钟,将此溶液过滤到一个250ml的三口瓶中,并用20ml无水THF洗涤两次,将M3-6(5.37g,17.5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Pd(PPh3)4(1g,0.88mmol),反应体系加热到回流反应4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H4Cl溶液中和反应体系,乙酸乙酯萃取两边,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抽干溶剂,残余物柱色谱分离得到白色固体M3-7(收率:59%)。
中间体M3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M3-7(5.06g,20mmol)和乙酸铵(3.08g,40mmol),然后加入3ml乙酸和30mlDMF,反应混合物在50℃下搅拌反应3小时,TLC监测反应基本完全,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300克冰水混合物中,产生大量灰白色固体,过滤收集此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M3(收率:83%)。
质谱:C10H5ClN2O2,理论值:220.00,实测值:220.1。元素分析:理论值:C:54.44%,H:2.28%,N:12.70%,实测值:C:54.42%,H:2.27%,N:12.68%。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31
中间体M4-1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中间体M3-5(7.65g,50mmol),加入100ml的THF,加热溶解后,用干冰-丙酮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78℃,滴加1.6mol/L的正丁基锂溶液55mmo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碳酸二甲酯(4.5g,50mmol),然后撤去低温浴,使反应体系慢慢升到室温,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小时,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离有机相,然后用250ml乙酸乙酯洗涤水相三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有机溶剂得到粗产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柱层析得白色固体(收率85%)。
中间体M4-2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将M4-1(8.44g,40mmol)溶于180ml二氯甲烷,用冰水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0℃,然后分批缓慢加入氯化碘(6.48g,40mmol),加完后在0度下,继续搅拌6小时,加入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有机相分离,水相用150ml二氯甲烷洗涤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M4-2(收率82%)。
中间体M4-3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将1-溴-2-乙氧基乙烯(5.83g,38.6mmol)加入到100ml无水THF中,用冷浴冷却到-78℃,然后加入正丁基锂(2.5M,17m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h,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锌(5.26g,38.6mmol)的100ml无水THF溶液,然后在低温下搅拌10分钟,撤去冷浴使之缓慢升温到室温,并继续搅拌1h,将M4-2(11.05g,32.8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Pd(PPh3)4(1.9g,1.64mmol),反应体系加热到回流反应5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H4Cl溶液中和反应体系,乙酸乙酯萃取两边,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抽干溶剂,残余物柱色谱分离得到白色固体(收率:52%)。
中间体M4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M4-3(4.8g,17.1mmol)和乙酸铵(1.32g,17.1mmol),然后加入3ml乙酸和30mlDMF,反应混合物在50℃下搅拌反应4小时,TLC监测反应基本完全,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300克冰水混合物中,产生大量灰白色固体,过滤收集此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M4(收率:78%)。
质谱:C10H5ClN2O2,理论值:220.00,实测值:220.2。元素分析:理论值:C:54.44%,H:2.28%,N:12.70%,实测值:C:54.50%,H:2.24%N:12.72%。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41
中间体M5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M1的合成方法,所不同的是将糠醛替换成2-噻吩甲醛。
质谱:C10H5ClN2OS,理论值:235.98,实测值:236.0。元素分析:理论值:C:50.75%,H:2.13%,N:11.84%,实测值:C:50.77%,H:2.15%N:11.81%。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42
中间体M6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M2的合成方法,得到中间体M6。
质谱:C10H5ClN2OS,理论值:235.98,实测值:235.9。元素分析:理论值:C:50.75%,H:2.13%,N:11.84%,实测值:C:50.80%,H:2.11%,N:11.89%。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51
中间体M7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M3的合成方法,得到中间体M7。质谱:C10H5ClN2OS,理论值:235.98,实测值:235.9。元素分析:理论值:C:50.75%,H:2.13%,N:11.84%,实测值:C:50.75%,H:2.18%,N:11.82%。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52
中间体M8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M4的合成方法,得到中间体M8。质谱:C10H5ClN2OS,理论值:235.98,实测值:235.2。元素分析:理论值:C:50.75%,H:2.13%,N:11.84%,实测值:C:50.80%,H:2.12%N:11.86%。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53
中间体M9-1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将1-溴-2-乙氧基乙烯(6.65g,44mmol)加入到100ml无水THF中,用冷浴冷却到-78℃,然后加入2.5M正丁基锂(18.5ml,46.2mmo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h,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锌(6.3g,46.2mmol)的100ml无水THF溶液,然后在低温下搅拌10分钟,撤去冷浴使之缓慢升温到室温,并继续搅拌1h,将M1-6(12.3g,40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Pd(PPh3)4(2.3g,2mmol,5%eq.),反应体系加热到回流反应7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H4Cl溶液中和反应体系,乙酸乙酯萃取两边,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抽干溶剂,残余物柱色谱分离得到白色固体(收率:60%)。
中间体M9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M9-1(5.35g,24mmol)和乙酸铵(3.85g,50mmol),然后加入5ml乙酸和50mlDMF,反应混合物在50℃下搅拌反应6小时,TLC监测反应基本完全,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500克冰水混合物中,产生大量灰白色固体,过滤并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收率:82%)。质谱:C10H5ClN2O,理论值:204.01,实测值:204.0。元素分析:理论值:C:58.70%,H:2.46%,N:13.69%,实测值:C:58.68%,H:2.47%,N:13.66%。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61
中间体10-1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加入呋喃[3,2-c]吡啶(10g,84mmol),加入130ml的THF,加热溶解后,用干冰-丙酮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78℃,滴加1.6mol/L的正丁基锂溶液100mmo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5小时,然后加入碳酸二甲酯(7.56g,84mmol),然后撤去低温浴,使反应体系慢慢升到室温,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5小时,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离有机相,然后用300ml乙酸乙酯洗涤水相三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有机溶剂得到粗产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柱层析得白色固体(收率87%)。
中间体10-2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将M10-1(12g,67.8mmol)溶于200ml二氯甲烷,用冰水浴将反应体系冷却到0℃,然后分批缓慢加入氯化碘(11g,67.8mmol),加完后在0度下,继续搅拌4小时,加入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有机相分离,水相用200ml二氯甲烷洗涤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收率80%)。
中间体10-3的合成:在1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将1-溴-2-乙氧基乙烯(9.36g,62mmol)加入到180ml无水THF中,用冷浴冷却到-78℃,然后加入正丁基锂(2.5M,27m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5h,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锌(8.45g,62mmol)的200ml无水THF溶液,然后在低温下搅拌10分钟,撤去冷浴使之缓慢升温到室温,并继续搅拌1.5h,将M10-2(16.3g,53.9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Pd(PPh3)4(3.1g,2.7mmol),反应体系加热到回流反应6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H4Cl溶液中和反应体系,乙酸乙酯萃取两边,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抽干溶剂,残余物柱色谱分离得到白色固体(收率:55%)。
中间体10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M10-3(6g,24.3mmol)和乙酸铵(1.87g,24.3mol),然后加入6ml乙酸和60mlDMF,反应混合物在50℃下搅拌反应5小时,TLC监测反应基本完全,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300克冰水混合物中,产生大量灰白色固体,过滤收集此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M10(收率:73%)。质谱:C10H6N2O2,理论值:186.04,实测值:186.1。元素分析:理论值:C:64.52%,H:3.25%,N:15.05%,实测值:C:64.55%,H:3.25%,N:15.03%。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62
中间体M11-1的合成:1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将1-溴-2-乙氧基乙烯(33.2g,0.22mol)加入到180ml无水THF中,用冷浴冷却到-78℃,然后加入2.5M的正丁基锂(93ml,0.23mol),滴加完成后在低温下保持1.5h,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锌(31g,0.23mol)的300ml无水THF溶液,然后在低温下搅拌10分钟,撤去冷浴使之缓慢升温到室温,并继续搅拌1.5h,将M3-6(61.5g,0.2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Pd(PPh3)4(12g,10mmol),反应体系加热到回流反应12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H4Cl溶液中和反应体系,乙酸乙酯萃取两边,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抽干溶剂,残余物柱色谱分离得到白色固体(收率:57%)。
中间体M11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M11-1(10.7g,48mmol)和乙酸铵(7.7g,0.1mol),然后加入10ml乙酸和100mlDMF,反应混合物在50℃下搅拌反应9小时,TLC监测反应基本完全,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500克冰水混合物中,产生大量灰白色固体,过滤并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收率:78%)。质谱:C10H5ClN2O,理论值:204.01,实测值:204.2。元素分析:理论值:C:58.70%,H:2.46%,N:13.69%。实测值:C:58.72%,H:2.48%,N:13.64%。
制备例1:化合物1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71
中间体1-1的合成:在25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中间体M1(8g,36.36mmol),苯硼酸(6.65g,54.5mmol),100ml异丙醇,50ml水,无水碳酸钾(12.6g,90.9mmol)和的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0.3g,0.4mmol),加热搅拌,升温至回流反应3h,将反应降至室温进行分液,取有机相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洗至中性,将有机相过硅胶,洗脱剂为甲苯,用500ml甲苯淋洗,过柱后的有机相减压旋干得到白色固体(收率:76%)。
中间体1-2的合成:在1L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1-1(7.23g,27.6mmol),吡啶(5.45g,69mmol)和80ml二氯甲烷,开始搅拌。将三氯甲磺酸酐(12g,42.5mmol)溶于50ml的二氯甲烷溶剂中,装入250ml恒压滴液漏斗中。降温0~5℃之间,滴加上述三氟甲磺酸酐(氮气保护),待滴加完毕后自然升温至室温,反应1h,向反应液中加入300ml水,搅拌静置,分液取有机相,将有机相浓缩得到中间体1-2(收率:92%)。
中间体1-3的合成:在500ml的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中间体1-2(6g,15.2mmol),对氯苯硼酸(2.6g,16.72mmol),45ml甲苯、30ml乙醇和15ml水的混合液,开始搅拌,再加入碳酸钾(5.25g,38mmol),四(三苯基膦)钯(0.5g,0.4mmol),升温回流反应2h,相反应也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取有机相用甲苯洗涤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干燥剂,减压旋干有机溶剂,将得到的固体通过色谱柱分离,得到中间体1-3(收率:70%)。
化合物1的合成:在1L三口瓶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中间体1-3(10g,28mmol),2-三苯烯基硼酸(9.14g,33.6mmol),甲苯(150ml),二环己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基)-2-基)膦酸(0.68g,1.4mmol),pd2(dba)3(0.2g,0.28mmol),含有磷酸二氢钾(11.4g,84mmol)的水溶液50ml,开始搅拌并加热至90℃过夜反应,18h后将反应降至40℃,在降至0℃保持2h,过滤得到粗品,将粗品水洗(500ml),然后用甲醇洗(500ml),得到灰色固体(收率:83%)。质谱:C40H24N2O,理论值:548.19,实测值:548.2。1H-NMR(400MHz,CDCl3)(ppm)δ=7.45~7.54(2H,m),7.61~7.71(6H,m),7.82~7.87(2H,m),7.92~7.96(1H,d),8.09~8.10(1H,s),8.16~8.21(2H,m),8.27~8.36(4H,m),8.47~8.51(1H,d),8.67~8.71(2H,m),8.77~8.81(1H,m),8.94~8.95(1H,s),9.21~9.22(1H,d)。
制备例2:化合物21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81
中间体21-1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1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M1替换为中间体M2,得到白色固体(收率:79%)。
中间体21-2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2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1替换为中间体21-1,得到类白色固体(收率:90%)。
中间体21-3的合成:在1L三口瓶中,通入氮气保护,依次加入中间体21-2(10g,25.4mmol),联硼频那醇酯(7.75g,30.5mmol),乙酸钾(6.23g,63.5mmol),[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0.18g,0.25mmol)和1,4-二氧六环溶剂(120ml),加热搅拌,升温至回流反应4h,HPLC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将反应液降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减压旋干,得到粗品,将粗品溶于氯苯溶剂,加热搅拌,升温至回流,热过硅胶柱进行脱色,将滤液减压旋干至有少量溶剂,再加入100ml乙醇打浆,用甲苯/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黄色固体(收率:85%)。
中间体21-4的合成:在500ml三口瓶中,通氮气保护,依次加入中间体21-3(8g,21.5mmol),4’-溴-3-氯-1,1’-联苯(5.72g,21.5mmol),碳酸钾(7.42g,53.75mmol),四(三苯基膦)钯(0.26g,0.22mmol)和1,4-二氧六环(100ml),升温至回流反应,3h后HPLC检测原料基本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加入150mL去离子水水解,搅拌10分钟,分液,有机相用甲苯洗涤三遍,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掉干燥剂,旋干溶剂,残余物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黄色固体(收率:75%)。
化合物21的合成:合成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3替换为中间体21-4,得到黄色固体(收率:80%)。质谱:C46H28N2O,理论值:624.22,实测值:624.1。1H-NMR(400MHz,CDCl3)(ppm)δ=7.45~7.54(2H,m),7.60~7.71(10H,m),7.82~7.87(2H,m),8.09~8.12(1H,d),8.17~8.21(2H,m),8.25~8.36(5H,m),8.47~8.51(2H,d),8.67~8.71(2H,m),8.77~8.81(1H,m),9.40~9.41(1H,d)。
制备例3:化合物25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91
中间体25-1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4-1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对氯苯硼酸,得到白色固体(收率:72%)。
中间体25-2的合成:合成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3替换为中间体25-1,得到白色固体(收率82%)。
中间体25-3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2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1替换为中间体25-2,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88%)。
化合物25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3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2和对氯苯硼酸替换为中间体25-3和苯硼酸,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69%)。质谱:C40H24N2O,理论值:548.19,实测值:548.1。1H-NMR(400MHz,CDCl3)(ppm)δ=7.48~7.56(4H,m),7.63~7.74(4H,m),7.83~7.87(2H,m),7.91~7.94(1H,d),8.09~8.10(1H,s),8.30~8.36(6H,m),8.47~8.51(1H,d),8.67~8.71(2H,m),8.77~8.81(1H,m),8.85~8.86(1H,s),9.46~9.47(1H,d)。
制备例4:化合物41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192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201
中间体41-1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21-3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21-2替换为3-溴-3’-氯-1,1’-联苯,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83%)。
中间体41-2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21-4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21-3和4’-溴-3-氯-1,1’-联苯替换为中间体M3和中间体41-1,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76%)。
中间体41-3的合成:合成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3替换为中间体41-2,得到黄色固体(收率:79%)。
中间体41-4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2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1替换为中间体中间体41-2,得到黄色固体(收率:88%)。
化合物41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3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2和对氯苯硼酸替换为中间体41-4和苯硼酸,得到黄色固体(收率:73%)。质谱:C46H28N2O,理论值:624.22,实测值:624.2。1H-NMR(400MHz,CDCl3)(ppm)δ=7.49~7.55(3H,m),7.59~7.74(10H,m),7.95~7.96(1H,s),8.10~8.11(1H,s),8.23~8.24(1H,m),8.30~8.37(7H,m),8.43~8.45(1H,m),8.77~8.81(1H,m),8.82~8.84(1H,s),9.24~9.25(1H,s),9.50~9.51(1H,d)。
制备例5:化合物42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202
中间体42-1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21-4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21-3和4’-溴-3-氯-1,1’-联苯替换为中间体M11和中间体41-1,得到黄色固体(收率:80%)。
化合物42的合成:合成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3替换为中间体42-1,得到黄色固体(收率:83%)。质谱:C40H24N2O,理论值:548.19,实测值:548.1。1H-NMR(400MHz,CDCl3)(ppm)δ=7.50~7.54(1H,m),7.59~7.64(4H,m),7.66~7.74(5H,m),8.00~8.01(1H,s),8.28~8.37(7H,m),8.55~8.57(1H,m),8.59~8.63(1H,d),8.66~8.67(1H,s),8.77~8.81(1H,m),9.30~9.31(1H,s),9.39~9.40(1H,d)。
制备例6:化合物67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203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211
中间体67-1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1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间氯苯硼酸,得到白色固体(收率:74%)。
中间体67-2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21-4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21-3和4’-溴-3-氯-1,1’-联苯替换为中间体67-1和4,4,5,5-四甲基-2-(9,9'-螺双[9H-氟]-3-基)-1,3,2-二氧杂硼烷,得到白色固体(收率:80%)。
中间体67-3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2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1替换为中间体中间体67-2,得到黄色固体(收率:89%)。
化合物67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3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2和对氯苯硼酸替换为中间体67-3和苯硼酸,得到黄色固体(收率:76%)。质谱:C47H28N2O,理论值:636.22,实测值:636.1。1H-NMR(400MHz,CDCl3)(ppm)δ=7.21~7.25(3H,m),7.31~7.35(2H,m),7.48~7.53(2H,m),7.55~7.63(4H,m),7.66~7.70(3H,m),7.72~7.73(1H,m),7.80~7.83(1H,s),7.88~7.95(4H,m),8.10~8.11(1H,s),8.31~8.35(3H,m),8.38~8.40(1H,d),8.47~8.51(1H,d),8.63~8.65(1H,m),8.89~8.90(1H,d)。
制备例7:化合物128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212
中间体128-1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21-3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21-2替换为中间体M1,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85%)。
中间体128-2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21-4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21-3和4’-溴-3-氯-1,1’-联苯替换为中间体M3和4’-氯-3-溴-1,1’-联苯,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72%)。
中间体128-3的合成:合成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3和2-三苯烯基硼酸替换为中间体128-2和荧蒽-3-硼酸,得到黄色固体(收率:77%)。
中间体128-4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2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1替换为中间体中间体128-3,得到黄色固体(收率:94%)。
化合物128的合成:合成方法同中间体1-3的合成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中间体1-2和对氯苯硼酸替换为中间体128-4和苯硼酸,得到黄色固体(收率:71%)。质谱:C44H26N2O,理论值:598.20,实测值:598.3。1H-NMR(400MHz,CDCl3)(ppm)δ=7.25~7.26(4H,s),7.35~7.39(1H,d),7.44~7.55(4H,m),7.58~7.63(1H,m),7.65~7.70(3H,m),7.73~7.78(1H,d),7.99~8.03(1H,d),8.08~8.12(3H,m),8.31~8.35(3H,m),8.40~8.44(2H,m),8.47~8.51(1H,d),8.59~8.61(1H,m),8.90~8.91(1H,s)。
器件实施例1
将涂布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进行超声处理,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1)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分,用紫外光和臭氧清洗,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表面;将上述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4Pa,在上述阳极层膜上真空蒸镀HAT-CN作为空穴注入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5nm;接着蒸镀空穴传输层NPB,蒸镀速率为0.1nm/s,厚度为60nm;空穴传输层上真空蒸镀TCTA作为电子阻挡层,蒸镀速率为0.1nm/s,厚度为10nm;在空穴传输层之上真空蒸镀器件的发光层,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利用多源共蒸的方法,调节主体材料化合物1和GH-1蒸镀速率为0.1nm/s,客体材料Ir(ppy)3蒸镀速率为主体材料的蒸镀速率的10%比例设定,蒸镀总膜厚为30nm;在发光层之上真空蒸镀器件的电子传输层,利用多源共蒸的方法,调节ET-1和ET-2的蒸镀速率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30nm;在电子传输层(ETL)上真空蒸镀厚度为1nm的LiF作为电子注入层,厚度为150nm的Al层作为器件的阴极。
器件实施例2~18
采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器件实施例2~18的有机发光器件,所不同的是,将器件实施例1中的化合物1替换成表1中的相应化合物。
涉及的分子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221
器件对比例1
采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器件对比例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不同的是,将器件实施例1中的化合物1分别替换成M-1。
Figure BDA0002707554220000222
测试例1
在亮度10000cd/m2下,测定器件实施例1~18和器件对比例1中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和电流效率,结果见表1。
表1
主体材料 驱动电压(V) 效率(cd/A) 亮度(cd/m<sup>2</sup>)
器件实施例1 化合物1 4.59 62.5 10000
器件实施例2 化合物10 4.63 63.1 10000
器件实施例3 化合物21 4.44 64.6 10000
器件实施例4 化合物25 4.17 65.1 10000
器件实施例5 化合物30 4.48 65.8 10000
器件实施例6 化合物35 4.23 66.2 10000
器件实施例7 化合物41 4.50 64.0 10000
器件实施例8 化合物42 4.83 60.3 10000
器件实施例9 化合物55 4.67 62.3 10000
器件实施例10 化合物58 4.39 64.0 10000
器件实施例11 化合物67 4.37 65.5 10000
器件实施例12 化合物79 4.53 63.8 10000
器件实施例13 化合物86 4.56 61.6 10000
器件实施例14 化合物118 4.33 64.7 10000
器件实施例15 化合物128 4.41 63.4 10000
器件实施例16 化合物130 4.21 64.3 10000
器件实施例17 化合物139 4.65 62.9 10000
器件实施例18 化合物150 4.28 62.0 10000
器件对比例1 M-1 5.27 53.4 10000
从表1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由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材料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及更高的发光效率。

Claims (10)

1.一种式I所示的有机化合物: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11
式I中,
X为氧或硫;
A1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A2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A3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A4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A5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L1和L2不存在,或者为亚芳基或亚杂芳基;
R1和R2选自由以下式1-式14所示的结构去掉一个氢所形成的基团,其中R1和R2任选地可含有取代基,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12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21
在式4至式14中,X1至X17各自独立的选自O、S和C(CH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式Ia、式Ib、式Ic、式Id或式Ie所示的结构: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22
X为氧或硫;
A1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A2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A3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A4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A5为氢、C1-C10烷基、C6-C20芳基或C5-C20杂芳基;
L1和L2不存在,或者为亚芳基或亚杂芳基;
R1和R2选自由以下式1-式14所示的结构去掉一个氢所形成的基团,其中R1和R2任选地可含有取代基,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23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31
在式4至式14中,X1至X17各自独立的选自O、S和C(CH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基选自C1-C10烷基、C6-C20芳基和C5-C20杂芳基,优选选自苯基、萘基、苯基取代的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吡啶基、呋喃基、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唑基、二苯并噻唑基、9,9-二甲基芴基、喹啉基和异喹啉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1至A5各自独立选自氢、C1-C5烷基、C6-C15芳基和C5-C10杂芳基;优选地,所述C6-C15芳基为苯基或C1-C5烷基取代的苯基,所述C5-C10杂芳基为吡啶基或C1-C5烷基取代的吡啶基;
更优选地,A1至A5各自独立选自氢、苯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1和L2选自C6-C30亚芳基或C5-C30亚杂芳基,例如亚苯基、亚联苯基、亚萘基、亚蒽基、亚联三苯基、亚二苯并呋喃基、亚二苯并噻吩基、9,9-二甲基亚芴基、亚菲基、亚吡啶基、亚嘧啶基、亚三嗪基,优选地,L选自如下所示的亚芳基或亚杂芳基: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32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4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和R2选自以下基团: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42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51
X1至X15各自独立的选自O、S和C(CH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52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61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71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81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091
Figure FDA0002707554210000101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化合物存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阻挡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至少一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含有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
CN202011044336.XA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ctive CN114315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4336.XA CN114315846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4336.XA CN114315846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5846A true CN114315846A (zh) 2022-04-12
CN114315846B CN114315846B (zh) 2024-10-15

Family

ID=81010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4336.XA Active CN114315846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584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9660A (zh) * 2018-10-29 2019-02-22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法和含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912610A (zh) * 2019-04-04 2019-06-21 北京诚志永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应用
WO2020004844A1 (ko) * 2018-06-28 2020-01-02 에스케이머티리얼즈 주식회사 화합물,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4844A1 (ko) * 2018-06-28 2020-01-02 에스케이머티리얼즈 주식회사 화합물,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CN109369660A (zh) * 2018-10-29 2019-02-22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法和含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912610A (zh) * 2019-04-04 2019-06-21 北京诚志永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5846B (zh) 202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5759B (zh) 化合物、光电转化器件及电子装置
CN111039881B (zh) 有机化合物和电子装置
CN111808085B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698458A (zh)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09336782B (zh) 一种芴类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303149B (zh) 一种苯并五元环并稠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22170831A1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
CN108735911B (zh)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CN110776513B (zh) 一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253374A (zh) 一种萘并五元环并苯并稠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276360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018855A (zh) 一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2358472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
CN112125813B (zh) 一种化合物、空穴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574505B (zh) 一种以苯并[c]噌啉为受体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765296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CN112159326A (zh) 一种化合物、发光层染料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423455A (zh) 一种并二噻吩并稠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416175B (zh) 以蒽苯并呋喃为核心骨架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377942B (zh) 一种苯并五元环并稠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315846A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3045553A (zh) 一类用作电子传输材料的氮杂芳香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024512A (zh) 一类用作电子传输材料的芳杂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315869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11377943A (zh) 一种并五元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