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5214A -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5214A
CN114315214A CN202210030670.2A CN202210030670A CN114315214A CN 114315214 A CN114315214 A CN 114315214A CN 202210030670 A CN202210030670 A CN 202210030670A CN 114315214 A CN114315214 A CN 114315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rack
cracking
agent
concrete ad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06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5214B (zh
Inventor
李昱
庄立伟
张蕾
王晓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ny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y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ny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0306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5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5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5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5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5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外加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5‑8%、保水剂2‑5%、减水剂3‑6%、聚合硫酸铝1‑4%、油酸钾1‑3%、抗裂抗蚀组分1‑4%、纳米二氧化硅1‑3%、防冻剂0.5‑1.5%、缓凝剂0.1‑0.5%,余量为填料。本发明利用各自原料的功能和协同作用,所制备外加剂掺量低,抗裂、抗渗、抗侵蚀效果好,所得外加剂不含络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无氯、环境友好,可大幅度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便宜,对环境污染少,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外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被人们广泛使用,它具有抗压强度高、易制作、制作原材料普遍且价格低等优点。近年来,建筑业快速发展,新型建筑构件的复杂化,使混凝土易开裂、抗拉性能低、自重大等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在新型建筑构件中的使用为了适应多变的建筑环境以及用于更加新型和复杂的建筑构件中,混凝土需要进一步改善其抗拉性能和抗裂性能,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人造石材,混凝土是一种由胶凝材料将砂石骨料粘结而形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当混凝土结构所承受的应力超过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开裂,产生相应的裂缝。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原材料缺陷、设计施工不合理、使用环境不当以及结构过载四个方面。
用于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一个最重要因素,通常表现为水泥的水化热过高、安定性不良、砂石骨料的级配不良、骨料的自身强度较低、骨料的含泥量超标以及骨料或者拌和用水中存在有害离子等。同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沉降泌水、干燥收缩、水化收缩以及自收缩同样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因体积变化而产生裂缝。
为了大幅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原材料中加入各类纤维,从而产生提高混凝土韧性,增加混凝土抗折能力,控制混凝土开裂,提高混凝土冲击力等效果。掺杂各类纤维的混凝土虽然有着较高的抗压强度,但其抗拉强度却随之下降,混凝土结构表现为脆性大,耐久性低,整体强度其实还是呈现下降的。因此如何优化纤维的加入种类、加入方式以及加入量等工艺,是有效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关键。
再次,单单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腐蚀性,往往会加入一些防水抗渗剂以提升其相关性能,而往往传统的这类外加剂的加入又会削弱混凝土的强度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下降。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能够提升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外加剂,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在有效推升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同时,保证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抗侵蚀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5-8%、保水剂2-5%、减水剂3-6%、聚合硫酸铝1-4%、油酸钾1-3%、抗裂抗蚀组分1-4%、纳米二氧化硅1-3%、防冻剂0.5-1.5%、缓凝剂0.1-0.5%,余量为填料。
优选的,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或冷水速溶型粉状羟乙基纤维素醚。
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优选的,所述抗裂抗蚀组分的制备方法为:
(1)在60-80℃条件下,于50-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5-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3-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1-3:0.5:1-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40-60MPa条件下循环10-15次,将产物在50-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优选的,步骤(2)碳纤维的长度为10-20mm。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优选的,所述防冻剂为三乙醇胺、丙二醇、丙三醇、亚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60-80℃条件下,于50-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5-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3-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1-3:0.5:1-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40-60MPa条件下循环10-15次,将产物在50-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3)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发明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本发明各组分协同作用,共同实现混凝土抗裂抗侵蚀抗渗性能的提高:聚丙烯醇的添加可降低孔隙水的表面张力从而减小毛细孔吸水时产生的收缩应力,减少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减少由于收缩产生的裂缝。保水剂的加入可以减少泌水和离析的产生,保证混凝土矿化过程的水分供应。聚羧酸减水剂起到高效的减水作用,与保水剂共同作用,提升混凝体和易性。聚合硫酸铝的加入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磨性,提升混凝土耐久度。而本发明关键组分抗裂抗蚀组分,可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裂耐腐蚀性。其中,本发明利用六方氮化硼的片层结构,可以有效的穿插在C-S-H凝胶的层间,同时添加碳纤维和粘土物质,提升和凝胶物质的粘结性和材料整体的密实性,大幅提高C-S-H凝胶物质的稳定性,提升强度和抗蚀能力。而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在填充空隙提升密实度的同时,可以促进抗裂抗蚀组分六方氮化硼和碳纤维在凝胶物质内部的乱向分布,分散混凝土内部应力方向,减少裂缝的产生。
同时,纳米二氧化硅可以填充在混凝土的连通的毛细孔网络中阻断侵蚀性离子的传输,同时可以其吸附在骨料表面改善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其二次水化反应可以消耗浆体中的Ca(OH)2晶体,同时生成Ca/Si较低的C-S-H凝胶,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能。而油酸钾可以引入均匀的微小稳定气泡,以增加弹性且可以避免微生物寄生在混凝土表面,从而避免钢筋和混凝土受到侵蚀,进一步提升了基体抗侵蚀的能力。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各自原料的功能和协同作用,所制备外加剂掺量低,抗裂、抗渗、抗侵蚀效果好,所得外加剂不含络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无氯、环境友好,可大幅度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便宜,对环境污染少,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4和对比例1-3试件断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5%、保水剂2%、减水剂3%、聚合硫酸铝1%、油酸钾1%、抗裂抗蚀组分1%、纳米二氧化硅1%、防冻剂0.5-15%、缓凝剂0.1-0.5%,余量为填料。
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所述抗裂抗蚀组分的制备方法为:
(1)在60℃条件下,于5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5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3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1:0.5:1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40MPa条件下循环10次,将产物在5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步骤(2)碳纤维的长度为10-20mm。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所述防冻剂为三乙醇胺。
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60℃条件下,于5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5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3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1:0.5:1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40MPa条件下循环10次,将产物在5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3)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实施例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实施例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实施例2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6%、保水剂3%、减水剂4%、聚合硫酸铝2%、油酸钾2%、抗裂抗蚀组分2%、纳米二氧化硅2%、防冻剂1%、缓凝剂0.3%,余量为填料。
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羟乙基纤维素醚。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所述抗裂抗蚀组分的制备方法为:
(1)在70℃条件下,于8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5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7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4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2:0.5:3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50MPa条件下循环10次,将产物在6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步骤(2)碳纤维的长度为10-20mm。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
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70℃条件下,于8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5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7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4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2:0.5:3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50MPa条件下循环10次,将产物在6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3)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实施例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实施例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实施例3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6%、保水剂3%、减水剂6%、聚合硫酸铝1%、油酸钾2%、抗裂抗蚀组分3%、纳米二氧化硅2%、防冻剂1.5%、缓凝剂0.5%,余量为填料。
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所述抗裂抗蚀组分的制备方法为:
(1)在80℃条件下,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3:0.5: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60MPa条件下循环15次,将产物在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步骤(2)碳纤维的长度为10-20mm。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所述防冻剂为丙三醇。
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80℃条件下,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3:0.5: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60MPa条件下循环15次,将产物在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3)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实施例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实施例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实施例4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8%、保水剂5%、减水剂6%、聚合硫酸铝4%、油酸钾3%、抗裂抗蚀组分4%、纳米二氧化硅3%、防冻剂1.5%、缓凝剂0.5%,余量为填料。
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所述抗裂抗蚀组分的制备方法为:
(1)在80℃条件下,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3:0.5: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60MPa条件下循环15次,将产物在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步骤(2)碳纤维的长度为10-20mm。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
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80℃条件下,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3:0.5: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60MPa条件下循环15次,将产物在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3)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实施例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实施例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对比例1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8%、保水剂5%、减水剂6%、聚合硫酸铝4%、油酸钾3%、抗裂抗蚀组分4%、防冻剂1.5%、缓凝剂0.5%,余量为填料。
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所述抗裂抗蚀组分的制备方法为:
(1)在80℃条件下,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3:0.5: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60MPa条件下循环15次,将产物在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步骤(2)碳纤维的长度为10-20mm。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
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80℃条件下,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3:0.5: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60MPa条件下循环15次,将产物在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3)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对比例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对比例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本对比例除不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外,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4。
对比例2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8%、保水剂5%、减水剂6%、聚合硫酸铝4%、油酸钾3%、抗裂抗蚀组分4%、纳米二氧化硅3%、防冻剂1.5%、缓凝剂0.5%,余量为填料。
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所述抗裂抗蚀组分为六方氮化硼。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
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对比例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对比例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本对比例除将抗裂抗蚀组分替换为单一的六方氮化硼外,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4。
对比例3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8%、保水剂5%、减水剂6%、聚合硫酸铝4%、油酸钾3%、抗裂抗蚀组分4%、纳米二氧化硅3%、防冻剂1.5%、缓凝剂0.5%,余量为填料。
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所述抗裂抗蚀组分为碳纤维;碳纤维的长度为10-20mm。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
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对比例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对比例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本对比例除将抗裂抗蚀组分替换为单一的碳纤维外,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4。
对比例4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8%、保水剂5%、减水剂6%、聚合硫酸铝4%、油酸钾3%、纳米二氧化硅3%、防冻剂1.5%、缓凝剂0.5%,余量为填料。
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
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本对比例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对比例外加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5-1%。
本对比例除不添加抗裂抗蚀组分外,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4。
性能测试
力学性能:按《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测定试件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及抗冻性能。
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所用试件尺寸均为100mm×100mm×100mm。
早龄期收缩试验、抗渗性能试验参考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采用卧式收缩仪测量收缩,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515mm,试件成型24h后,将其置于温度30℃,相对湿度60%的环境开始测量收缩。
电通量试验按照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
普通混凝土的成分为水泥550kg/m3,石子1100kg/m3,砂子600kg/m3,水200kg/m3,实施例和对比例外加剂添加量为水泥质量的0.05%。
侵蚀试验参考规范GB/T749-2008《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中的K法进行,计算抗侵蚀系数,抗蚀系数为试件在硫酸盐溶液中侵蚀后的抗折强度与同龄期淡水浸泡后的抗折强度之比。当抗蚀系数≤0.80时,认为试件已被侵蚀破坏。
表1 性能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3466299360000101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0.05%的掺量水平下,28天抗压强度可达85Mpa以上,抗劈裂强度87Mpa以上,32天收缩率低至0.013%的水平,抗冻抗渗性能良好。而改变了原料组成的对比例1-4,原料间的协同作用消失,其各项性能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通量范围均在800以下,其一方面可以证明其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较好;影响混凝土电通量的主要因素是孔径以及连通孔隙率,孔径越小、连通孔隙率越低电通量则越低,同时也可以说明,试件内部空隙率小,减少裂缝的产生,强度性能良好。
使用SEM扫描电镜观测混凝土试块断面薄片的微观结构,本发明实施例结构致密,而对对比例1-3,其断面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内部缺陷和空隙,因而导致力学性能和其它综合性能的不同程度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显然,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丙烯醇5-8%、保水剂2-5%、减水剂3-6%、聚合硫酸铝1-4%、油酸钾1-3%、抗裂抗蚀组分1-4%、纳米二氧化硅1-3%、防冻剂0.5-1.5%、缓凝剂0.1-0.5%,余量为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剂为冷水速溶型粉状甲基纤维素醚或冷水速溶型粉状羟乙基纤维素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不低于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抗蚀组分的制备方法为:
(1)在60-80℃条件下,于50-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5-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3-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1-3:0.5:1-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40-60MPa条件下循环10-15次,将产物在50-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2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剂为三乙醇胺、丙二醇、丙三醇、亚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膨润土,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60-80℃条件下,于50-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20g硼酸并持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5-10g的六方氮化硼,超声波分散3-5h,得分散液;
(2)将碳纤维、硬脂酸和无机粘土按照质量比1-3:0.5:1-5混合,按照固液比1g:20mL均匀分散于分散液中,后放入高压均质机,在40-60MPa条件下循环10-15次,将产物在50-70℃真空烘箱中烘干48h,得到抗裂抗蚀组分;
(3)按重量比将聚丙烯醇、保水剂、减水剂、聚合硫酸铝、油酸钾、抗裂抗蚀组分、纳米二氧化硅、防冻剂、缓凝剂、填料混合加水湿法研磨至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得到浆体,烘干后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外加剂。
CN202210030670.2A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315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0670.2A CN114315214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0670.2A CN114315214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5214A true CN114315214A (zh) 2022-04-12
CN114315214B CN114315214B (zh) 2022-07-12

Family

ID=81027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0670.2A Active CN114315214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52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7587A (zh) * 2020-04-17 2021-10-22 云南建投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引气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88744A (zh) * 2022-06-15 2022-09-02 济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减缩增强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9195A (zh) * 2015-04-15 2015-08-12 临沂大学 预应力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US20190002349A1 (en) * 2017-06-28 2019-01-03 Gcp Applied Technologies Inc. Early strength enhancing concrete admixture
CN109231917A (zh) * 2018-10-15 2019-01-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抗裂缝抗渗透高耐久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148A (zh) * 2021-06-30 2021-09-2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9195A (zh) * 2015-04-15 2015-08-12 临沂大学 预应力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US20190002349A1 (en) * 2017-06-28 2019-01-03 Gcp Applied Technologies Inc. Early strength enhancing concrete admixture
CN109231917A (zh) * 2018-10-15 2019-01-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抗裂缝抗渗透高耐久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148A (zh) * 2021-06-30 2021-09-2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H. SHAH ET AL.: "Spalling behaviour of nano SiO2 high strength concret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EDP SCIENCES》 *
陈坚等: "纳米SiO_2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作用", 《建筑技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7587A (zh) * 2020-04-17 2021-10-22 云南建投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引气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27587B (zh) * 2020-04-17 2022-08-19 云南建投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引气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88744A (zh) * 2022-06-15 2022-09-02 济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减缩增强剂及其应用
CN114988744B (zh) * 2022-06-15 2023-07-21 济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减缩增强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5214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6023B (zh) 一种抗冻抗渗抗裂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5214B (zh) 一种抗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9935B (zh) 输水管接头密封灌注砂浆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90552B (zh) 一种废弃砖再生超高韧性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00524B (zh) 一种超高强度和高黏结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58224B (zh)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80875B (zh) 一种渗透结晶型高性能混凝土用防裂抗渗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7066B (zh) 一种用于含钙铝硅酸盐胶凝材料的液态速凝剂及制备方法
CN110550912A (zh) 一种建筑地下结构高延性自修复混凝土
CN114634325B (zh) 一种海工混凝土用防腐抗裂减渗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102A (zh) 一种海工掺合料
CN114933440B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及透水混凝土
CN113816643A (zh) 海绵城市建设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透水混凝土
CN115340344A (zh) 一种建筑物用纤维掺杂改性轻质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92324A (zh) 一种抗裂复合添加剂及具有该抗裂复合添加剂的防油渗混凝土
CN112851247A (zh) 一种抗海水腐蚀的纳米水泥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49762B (zh) 一种抗渗、抗侵蚀的海工混凝土复合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53342B (zh) 一种海水拌养水泥基胶凝材料
CN111196704A (zh) 一种预制构件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5188A (zh) 一种无砂大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13078A (zh) 湿喷法水泥微珠组合胶凝体系喷射混凝土修复加固材料
CN113735518A (zh) 基于高钛重矿渣轻骨料混凝土的轻质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1235A (zh) 一种加气保温隔热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356281A (zh) 一种低热硅酸盐水泥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9942234A (zh) 一种掺加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的泡沫混凝土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ang Liwei

Inventor after: Li Yu

Inventor after: Zhang Lei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hui

Inventor before: Li Yu

Inventor before: Zhuang Li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Lei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