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3249A - 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3249A
CN114313249A CN202110990646.9A CN202110990646A CN114313249A CN 114313249 A CN114313249 A CN 114313249A CN 202110990646 A CN202110990646 A CN 202110990646A CN 114313249 A CN114313249 A CN 114313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side
vertical take
landing aircraft
opening
air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06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井勇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13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3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9/00Aircraft capable of landing or taking-off vertically, e.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aircraft
    • B64C29/0008Aircraft capable of landing or taking-off vertically, e.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aircraft having its flight directional axis horizontal when grounded
    • B64C29/0016Aircraft capable of landing or taking-off vertically, e.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aircraft having its flight directional axis horizontal when grounded the lift during taking-off being created by free or ducted propellers or by blowers
    • B64C29/0025Aircraft capable of landing or taking-off vertically, e.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aircraft having its flight directional axis horizontal when grounded the lift during taking-off being created by free or ducted propellers or by blowers the propellers being fixed relative to the fusel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1/00Propellers, e.g. of ducted type; Features common to propellers and rotors for rotorcraft
    • B64C11/001Shrouded prope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in aircraft; 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02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026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ypes of power plants, e.g. combination of a piston engine and a gas-turb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in aircraft; 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02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16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of jet type
    • B64D27/20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of jet type within, or attached to, fusel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in aircraft; 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02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24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using steam or spring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10Shape of wings
    • B64C3/14Aerofoil profile
    • B64C2003/143Aerofoil profile comprising interior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10All-wing aircraft
    • B64C2039/105All-wing aircraft of blended wing body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其不使用促动器等驱动装置就可使升降用旋翼的通道开闭且抑制重量增加。垂直起降航空器具备:多个上表面铰链(210),其设于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多个上表面罩(230),其被上表面铰链转动自如地支撑,使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可开闭,上表面罩在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通过在翼主体上表面侧产生的负压,向关闭方向转动,从而将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封闭;在垂直起降航空器悬停时,通过随旋翼(70)的旋转而在通道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上表面罩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将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打开。

Description

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一种除用于进行水平飞行(巡航)的主翼外,还具备用于进行垂直起降飞行的升降用推进器(喷气式发动机、旋翼等)的垂直起降航空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贯通形成于主翼的通道内搭载升力发动机(升降用推进器)的垂直起降航空器,在升力发动机非运转时,通过促动器使百叶窗工作,从而关闭通道。这样,通过在垂直起降航空器水平飞行时关闭通道,能够降低水平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并且,通过在垂直起飞时打开通道,使用升降用推进器可进行垂直起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10377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垂直起降时或悬停时,需要通过升降用旋翼的推进力支承航空器的自重,因此,通道的开闭机构要求高可靠性的机构。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垂直起降航空器中,因为是通过促动器等驱动装置使将通道进行开闭的百叶窗动作的结构,所以存在为了提高开闭机构的可靠性,而因促动器的冗余化等导致机身重量大幅的增加这一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促动器等驱动装置,而可以使升降用旋翼的通道开闭,且可抑制重量增加的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垂直起降航空器,其具备:翼主体;通道,其从上表面至下表面贯通翼主体;旋翼,其设置于通道的内部;多个上表面铰链,其设置于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多个上表面罩,其被上表面铰链转动自如地支撑,使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可开闭,其中上表面罩在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通过在翼主体的上表面侧产生的负压,向关闭方向转动,从而将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封闭,在垂直起降航空器悬停时,通过随着旋翼的旋转而在通道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上表面罩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将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打开。
也可以是,还具备:多个下表面铰链,其设置于通道的下表面侧开口,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下表面罩,其被下表面铰链转动自如地支撑,使通道的下表面侧开口可开闭,其中,下表面罩在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通过气流接触打开状态的下表面罩,向关闭方向转动,从而将通道的下表面侧开口封闭,并且通过在翼主体的下表面侧产生的正压,向关闭方向转动后仍维持封闭状态;在垂直起降航空器悬停时,通过随着旋翼的旋转而在通道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下表面罩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将通道的下表面侧开口打开。
也可以是,还具备用于使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的前进用推进装置。
也可以是,至少旋翼通过电动马达来驱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翼装置,设置于上述垂直起降航空器,包括:翼主体;通道,其从上表面至下表面贯通翼主体;旋翼,其设置于通道的内部;多个上表面铰链,其设置于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多个上表面罩,其被上表面铰链转动自如地支撑,使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可开闭,其中上表面罩在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通过在翼主体的上表面侧产生的负压,在关闭方向上转动,从而封闭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在垂直起降航空器悬停时,通过随着旋翼的旋转而在通道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上表面罩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将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打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使用促动器等驱动装置,就可以使升降用旋翼的通道可开闭,且可抑制重量增加的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表示沿图1的II-II线切断的主体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旋翼旋转驱动时的通道开闭机构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垂直起降航空器水平飞行时的通道开闭机构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为用于容易理解发明的例示,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通过对具有实际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也省略图示。
[1.垂直起降航空器的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俯视立体图。
如图1所示,垂直起降航空器10包含:主体部30、多个通道50、旋翼70、前进用推进装置90。主体部30为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机身主体和翼主体(机翼装置)一体构成的装置。在主体部30搭载有搭乘室、用于驱动旋翼70及前进用推进装置90的燃料箱及电池、其它搭载于航空器的各种设备等。主体部30的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前后方向上的垂直截面具有翼形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主体部30作为使垂直起降航空器10产生向上的升力的翼主体(机翼装置)起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机身主体和主翼一体构成的主体部30为翼主体(机翼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翼主体(机翼装置)不限定于该例子,只要为具有使垂直起降航空器产生向上的升力的翼形状的装置即可,例如,也可以为与机身主体分开构成的主翼(固定翼)等。
通道50为用于在主体部30(翼主体)埋设旋翼70的成为设置空间的中空空间。通道50在主体部30例如呈圆筒状形成,从上表面至下表面贯通主体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道50在主体部30形成4个。通道50相对于主体部30的中心线,在右侧设置2个,在左侧设置2个。4个通道50相对于主体部30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地配置。但是,通道50的数量不限定于此,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2个、3个或5个以上。
旋翼70在各通道50的内部分别配置1个。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4个通道50内配置4个旋翼70。旋翼70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垂直起飞时及悬停时被旋转驱动。旋翼70在旋转驱动时,使垂直起降航空器10产生向上的升力。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10为具备旋翼70作为带机翼嵌入型通道的旋翼(翼埋め込み型ダクト付回転翼)的垂直起降航空器。本实施方式的旋翼70作为用于产生使垂直起降航空器10进行垂直起降的升力的升降用推进装置(带机翼嵌入型通道的旋翼)起作用。
前进用推进装置90产生用于使垂直起降航空器10前进的推进力。前进用推进装置90例如由喷气式发动机构成。前进用推进装置90设置于主体部30的后端部。前进用推进装置90在主体部30的左右方向上,在中央设置1个,在其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1个。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10为对于具备前进用推进装置90的固定翼机的主体部30组合了带机翼嵌入型通道的旋翼70作为升降用推进装置的结构。
[2.机翼装置的结构]
图2是表示以图1的II-II线(翼主体的位置)沿垂直方向切断的主体部30(相当于机翼装置及翼主体。)的概略剖视图。如图2所示,主体部30的垂直截面形状为使垂直起降航空器10产生向上的升力的翼形状。在主体部30形成从上表面侧开口50a贯通至下表面侧开口50b的通道50。在通道50内配置支撑部110、电动马达130、旋翼70。
支撑部110例如构成为棒状,两端与通道50的内壁连接。支撑部110支撑电动马达130及旋翼70。电动马达130使用从未图示的电池供给的电力,使旋翼70旋转。旋翼70包含轮毂71和多片板片73。轮毂71安装于电动马达130的旋转轴,与电动马达130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板片73与轮毂71连接,以轮毂71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
另外,在通道50内设置有通道开闭机构200。通道开闭机构200包含多个上表面铰链210、多个上表面罩230、多个下表面铰链250、多个下表面罩270。
多个上表面铰链210和多个上表面罩230构成将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进行开闭的百叶窗型的通道开闭机构。多个上表面罩230作为百叶窗上相互平行排列的叶片(细长的板状部件)起作用。多个上表面铰链210作为将多个上表面罩230(叶片(羽板))转动自如地枢转地支撑的铰链起作用。
多个上表面铰链210构成为圆棒状,两端与通道50的内壁连接。多个上表面铰链210设置于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10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上表面铰链210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左右方向)延伸。多个上表面铰链210沿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前后方向排列且相互平行地配置。多个上表面铰链210将多个上表面罩230分别绕中心轴可转动地支撑。
多个上表面罩230例如构成为沿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板状。上表面罩230的一端(连接端)被上表面铰链210枢转地支撑(軸支),上表面罩230的另一端成为可动自如的自由端。上表面罩230在与上表面铰链210连接的连接端的相反侧的端部(自由端)具有凹部231。凹部231从上表面罩230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侧凹陷。凹部231的深度与上表面铰链210的直径大致相等。调整上表面罩230及凹部231的形状及配置,以使上表面罩230绕上表面铰链210的中心轴向关闭方向转动时(参照图4。),该上表面罩230的凹部231与和该上表面罩230相邻的其它上表面罩230的上表面铰链210可抵接。
上表面罩230的凹部231在与和该上表面罩230相邻的其它上表面罩230的上表面铰链210抵接时,收容该上表面铰链210。
另外,多个上表面罩230在向关闭方向转动至凹部231与上表面铰链210抵接时,封闭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参照图4。)。另一方面,多个上表面罩230向打开方向转动且凹部231从上表面铰链210隔离开时,打开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参照图3。)。这样,多个上表面罩230构成为被多个上表面铰链210转动自如地支撑,使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可开闭。此外,多个上表面罩230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停止时,以上表面铰链210为中心,通过自重向垂直下侧转动(参照图2。)。
另一方面,多个下表面铰链250和多个下表面罩270构成使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开闭的百叶窗型的通道开闭机构。多个下表面罩270作为在百叶窗上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叶片(细长的板状部件)起作用。多个下表面铰链250作为将多个下表面罩270(叶片)转动自如地枢转地支撑的铰链起作用。
多个下表面铰链250构成为圆棒状,两端与通道50的内壁连接。多个下表面铰链250设置于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10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下表面铰链250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左右方向)延伸。多个下表面铰链250沿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前后方向排列且相互平行地配置。多个下表面铰链250将多个下表面罩270分别绕中心轴可转动地支撑。
多个下表面罩270例如构成为沿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板状。下表面罩270的一端(连接端)被下表面铰链250枢转地支撑,下表面罩270的另一端成为可动自如的自由端。下表面罩270在与下表面铰链250连接的连接端的相反侧的端部(自由端)具有凹部271。凹部271从下表面罩270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侧凹陷。凹部271的深度与下表面铰链250的直径大致相等。调整下表面罩270及凹部271的形状及配置,以使在下表面罩270绕下表面铰链250的中心轴向关闭方向转动时(参照图4。),该下表面罩270的凹部271与和该下表面罩270相邻的其它下表面罩270的下表面铰链250可抵接。
下表面罩270的凹部271在与和该下表面罩270相邻的其它下表面罩270的下表面铰链250抵接时,收容该下表面铰链250。
另外,多个下表面罩270在向关闭方向转动至凹部271与下表面铰链250抵接时,封闭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参照图4。)。另一方面,多个下表面罩270在凹部271向打开方向转动且从下表面铰链250隔离开时,打开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参照图3。)。这样,多个下表面罩270构成为被多个下表面铰链250转动自如地支撑,使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可开闭。此外,多个下表面罩270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停止时,以下表面铰链250为中心,通过自重向垂直下侧转动(参照图2。)。
[3.通道开闭机构的动作]
参照图3及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通道开闭机构2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及图4中,由白色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图3是表示旋翼70旋转驱动时的通道开闭机构200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垂直起降时或悬停时,如果旋翼70被旋转驱动,则空气从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朝向下表面侧开口50b流动。此时,多个上表面罩230通过下降流的空气的压力及自重,以上表面铰链210为中心,从上表面侧开口50a朝向下方向向打开方向转动。其结果,多个上表面罩230成为打开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的打开状态。
同样,多个下表面罩270通过下降流的空气的压力及自重,以下表面铰链250为中心,从下表面侧开口50b朝向下方向向打开方向转动。多个下表面罩270成为打开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的打开状态。
通过多个上表面罩230成为打开状态,在旋翼70被旋转驱动时,比上表面侧开口50a靠上侧的空气能够经由上表面侧开口50a流入通道50内。另外,通过多个下表面罩270成为打开状态,在旋翼70被旋转驱动时,通道50内的空气能够经由下表面侧开口50b向通道50外流出。由此,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悬停时,能够通过通道开闭机构200将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及下表面侧开口50b快速打开,通过由旋翼70产生的升力支承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自重。
图4是表示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时(巡航时)的通道开闭机构200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图4表示旋翼70停止旋转的旋转停止状态。
如图4所示,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时,空气在具有翼形状的主体部30(相当于“翼主体”。)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从机身的前方朝向后方流动。此时,在具有产生升力的翼形状的主体部30的下表面侧流动的空气的压力比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侧流动的空气的压力大。具体而言,在主体部30的下表面侧流动的空气的压力成为比大气压大的正压P1,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侧流动的空气的压力成为比大气压小的负压P2。但是,负压P2为比大气压小的压力,但为正值的压力(正压P1>大气压>负压P2>0)。这样,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时,在主体部30的上下产生压力差ΔP(ΔP=P1-P2),主体部30具有通过该上下的压力差ΔP产生升力的翼形状。
此时,多个上表面罩230受到通过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侧流动的空气的负压向上侧拉的力,向封闭上表面侧开口50a的关闭方向转动。详细而言,多个上表面罩230通过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侧流动的空气的负压,以上表面铰链210为中心,向与上表面侧开口50a接近的关闭方向(图4中,上侧)转动,多个上表面罩230的凹部231与多个上表面铰链210抵接。其结果,如图4所示,多个上表面罩230成为封闭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的关闭状态。此时,多个上表面罩230的上表面成为与主体部30的上表面大致齐平,从而降低空气阻力。各上表面铰链210相对于对应的各上表面罩230位于前侧即气流的上游侧。
多个下表面罩270通过气流接触打开状态的多个下表面罩270而向关闭方向转动,从而封闭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另外,多个下表面罩270受到通过在主体部30的下表面侧流动的空气的正压向上侧推的力,在向封闭下表面侧开口50b的关闭方向转动后,仍维持封闭状态。详细而言,多个下表面罩270通过接触在主体部30的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以下表面铰链250为中心,向与下表面侧开口50b接近的关闭方向(图4中,上侧)转动,多个下表面罩270的凹部271与多个下表面铰链250抵接。其结果,如图4所示,多个下表面罩270成为封闭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的关闭状态。此时,多个下表面罩270的下表面与主体部30的下表面大致齐平,从而降低空气阻力。各下表面铰链250相对于对应的各上表面罩230位于前侧即气流的上游侧。
[4.总结]
如上,本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10具备前进用推进装置90作为前进用推进器,并且,具备带机翼嵌入型通道的旋翼70作为用于进行垂直起降及悬停的升降用推进器。由此,具有能够将前进用推进装置90和升降用的旋翼70各自的形状最佳化而进行组合这一优点。另一方面,如果为该结构,则按照以往,具有在前进速度大的水平飞行时(巡航时),升降用的旋翼存在成为大的空气阻力这一问题。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优选的是,将升降用的旋翼70设置为嵌入翼主体的通道50,降低对于旋翼70的空气阻力。进而,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时,如果通道50被打开,则空气流入通道50内,流入的空气与通道50的内壁及旋翼70等碰撞,从而空气阻力变大。因此,优选的是,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时,封闭通道50,抑制流入通道50内的空气,从而降低空气阻力。
在这一点上,在现有技术中,为如下结构:为了使通道50进行开闭而设置促动器等驱动装置,并通过该驱动力使将通道进行开闭的百叶窗动作。但是,为了提高开闭机构的可靠性,存在因促动器的冗余化等而导致机身重量的大幅增加这一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如上述的无动力的通道开闭机构200,不使用促动器等驱动装置,而可以使升降用旋翼70的通道50进行开闭,且可抑制重量增加。
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通道开闭机构200具备多个上表面铰链210和多个上表面罩230。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以规定前进速度进行水平飞行(巡航)时,多个上表面罩230通过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侧产生的负压向关闭方向转动,并以无动力封闭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另一方面,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垂直起降或悬停时,多个上表面罩230通过随着旋翼70的旋转而在通道50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上表面罩230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以无动力打开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
通过该结构,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时,通过多个上表面罩230封闭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从而能够降低作为翼主体起作用的主体部30的空气阻力。另一方面,在垂直起飞时及悬停时,多个上表面罩230以无动力将上表面侧开口50a快速打开,因此,能够通过由旋翼70产生的升力支承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自重,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无动力的开闭机构。进而,能够不需要用于开闭驱动多个上表面罩230的促动器等驱动装置,也能够解决该驱动装置的冗余化导致的重量增加的问题。其结果,能够以无动力使通道50的上表面侧开口50a可开闭,且抑制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重量增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通道开闭机构200具备多个下表面铰链250和多个下表面罩270。多个下表面罩270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巡航)时,通过在主体部30的下表面侧产生的正压向关闭方向转动,以无动力封闭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另一方面,在垂直起降时或悬停时,多个下表面罩270通过随着旋翼70的旋转而在通道50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下表面罩270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以无动力打开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
通过该结构,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时,通过多个下表面罩270封闭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从而能够降低作为翼主体起作用的主体部30的空气阻力。另一方面,在垂直起飞时及悬停时,多个下表面罩270以无动力将下表面侧开口50b快速打开,因此,能够通过由旋翼70产生的升力支承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自重,能够提高可靠性高的无动力的开闭机构。进而,能够不需要用于开闭驱动多个下表面罩270的促动器等驱动装置,也能够解决该驱动装置的冗余化导致的重量增加的问题。其结果,能够以无动力使通道50的下表面侧开口50b可开闭,且抑制垂直起降航空器10的重量增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10具备与升降用的推进器(升降用的旋翼70)分开的前进用推进装置90。由此,能够利用将前进用的推进装置和升降用的推进装置根据各自的用途而最佳化的设置。另外,通过垂直起降航空器10具备前进用推进装置90,在垂直起降航空器10水平飞行时,与未设置有前进用推进装置90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侧产生的负压、及在下表面侧产生的正压。其结果,能够将多个上表面罩230及下表面罩270容易地从打开状态转移到关闭状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垂直起降航空器10具备用于使升降用的旋翼70旋转驱动的电动马达130。由此,例如,与使用升力发动机作为垂直起降用的动力源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系统简单化。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用说本发明也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它们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道开闭机构200具备下表面铰链250及下表面罩27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下表面铰链250及下表面罩270不是必须的结构,通道开闭机构200也可以不具备下表面铰链250及下表面罩27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垂直起降航空器10具备前进用推进装置9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前进用推进装置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通过设为不设置前进用推进装置,而一部分的垂直起降用的旋翼70(升降用旋翼)的方向针对每个翼可变的结构,也可以兼用该垂直起降用的旋翼70(升降用旋翼)作为前进用推进装置(前进用旋翼)。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前进用推进装置90为喷气式发动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前进用推进装置不限定于该例子。前进用推进装置只要是产生用于使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的推进力的装置,则例如也可以为旋翼等。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电动马达作为用于使前进用的旋翼旋转驱动的动力源。由此,例如,与使用升力发动机作为前进用的动力源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机身重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通道50内设置电动马达130作为使旋翼70旋转的动力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升力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来代替电动马达13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垂直起降航空器。
符号说明
10垂直起降航空器
30主体部(翼主体、机翼装置)
50通道
50a上表面侧开口
50b下表面侧开口
70旋翼
90前进用推进装置
110支撑部
130电动马达
200通道开闭机构
210上表面铰链
230上表面罩
231凹部
250下表面铰链
270下表面罩
271凹部。

Claims (6)

1.一种垂直起降航空器,包括:
翼主体;
通道,其从上表面至下表面贯通所述翼主体;
旋翼,其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内部;
多个上表面铰链,其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向相对于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上表面罩,其被所述上表面铰链转动自如地支撑,能够开闭所述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
所述上表面罩在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通过在所述翼主体的上表面侧产生的负压,向关闭方向转动,从而将所述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封闭;在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悬停时,通过随着所述旋翼的旋转而在所述通道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所述上表面罩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将所述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航空器,其中,还具备:
多个下表面铰链,其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下表面侧开口,向相对于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下表面罩,其被所述下表面铰链转动自如地支撑,能够开闭所述通道的下表面侧开口,
所述下表面罩在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通过气流接触打开状态的所述下表面罩,向关闭方向转动,从而将所述通道的下表面侧开口封闭,通过在所述翼主体的下表面侧产生的正压,向关闭方向转动后仍维持封闭状态;在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悬停时,通过随着所述旋翼的旋转而在所述通道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所述下表面罩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将所述通道的下表面侧开口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航空器,其中,
还具备用于使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的前进用推进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起降航空器,其中,
还具备用于使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的前进用推进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起降航空器,其中,
至少所述旋翼通过电动马达来驱动。
6.一种机翼装置,设置于垂直起降航空器,包括:
翼主体;
通道,其从上表面至下表面贯通所述翼主体;
旋翼,其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内部;
多个上表面铰链,其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向相对于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上表面罩,其被所述上表面铰链转动自如地支撑,能够开闭所述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
其中,所述上表面罩在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前进时,通过在所述翼主体的上表面侧产生的负压,在关闭方向上转动,从而封闭所述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在所述垂直起降航空器悬停时,通过随着所述旋翼的旋转而在所述通道内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流动的气流的压力或所述上表面罩的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将所述通道的上表面侧开口打开。
CN202110990646.9A 2020-09-28 2021-08-26 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Pending CN1143132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1808A JP2022054657A (ja) 2020-09-28 2020-09-28 垂直離着陸航空機および翼装置
JP2020-161808 2020-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3249A true CN114313249A (zh) 2022-04-12

Family

ID=80624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0646.9A Pending CN114313249A (zh) 2020-09-28 2021-08-26 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1179B2 (zh)
JP (1) JP2022054657A (zh)
CN (1) CN114313249A (zh)
DE (1) DE1020211243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3489B4 (de) * 2020-05-19 2022-08-1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fahrzeug
DE102020120266B4 (de) * 2020-07-31 2022-06-0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fahrzeug
JP2022054657A (ja) * 2020-09-28 2022-04-07 株式会社Subaru 垂直離着陸航空機および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79353A (en) * 1958-02-04 1965-04-20 Ryan Aeronautical Co Jet powered ducted fan convertiplane
US4828203A (en) * 1986-12-16 1989-05-09 Vulcan Aircraft Corporation Vertical/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US6561456B1 (en) * 2001-12-06 2003-05-13 Michael Thomas Devine Vertical/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WO2006103774A1 (ja) 2005-03-30 2006-10-05 Rikiya Ishikawa 垂直移動可能な飛行体
US11034443B2 (en) * 2015-06-12 2021-06-15 Sunlight Aerospace Inc. Modular aircraft assembly for airborne and ground transport
US9714090B2 (en) * 2015-06-12 2017-07-25 Sunlight Photonics Inc. Aircraft for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KR101938459B1 (ko) * 2016-12-15 2019-01-14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비행체
DE102018116147A1 (de) * 2018-07-04 2020-01-0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fahrzeug
JP2022054657A (ja) * 2020-09-28 2022-04-07 株式会社Subaru 垂直離着陸航空機および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61179B2 (en) 2023-05-30
US20220097835A1 (en) 2022-03-31
JP2022054657A (ja) 2022-04-07
DE102021124376A1 (de)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13249A (zh) 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机翼装置
US10246184B2 (en) Aircraft with internally housed propellor units
EP2353684B1 (en) VTOL model aircraft
EP2899122B1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US7461811B2 (en) VTOL personal aircraft
US11358714B2 (en) Aircraft
US11873084B2 (en) Aircraft with ducted fan and movable louvers over the ducted fan
US7654486B2 (en) VTOL personal aircraft
KR100822366B1 (ko) 틸트 로터-윙 항공기
CN102627146A (zh) 具有固定发动机布置的倾转旋翼飞行器
US20200017207A1 (en) Rotary wing aircraft with enhanced yaw capability
US11472545B2 (en) Propulsion system and aircraft with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
US6834829B2 (en) Vertical lift aircraft having an enclosed rotary wing
EP3604129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different flight modes
JP7463391B2 (ja) 垂直離着陸車両
EP2998221B1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US20230348054A1 (en) Electric tiltrotor aircraft
CN115667067A (zh) 飞行器
CN114641431A (zh)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US11655021B2 (en) Rotary wing aircraft with an asymmetrical rear section
EP3406521B1 (en) Rotorcraft anti-torque and directional control using a centrifugal blower
EP3181447B1 (en) Active airflow system and method of reducing drag for aircraft
EP4036003A1 (en) A rotary wing aircraft with a shrouded tail propeller
WO2021106548A1 (ja) マルチローターヘリコプタ及びマルチローターヘリコプタの冷却方法
CN114194385A (zh) 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