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141A -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141A
CN114305141A CN202011034700.4A CN202011034700A CN114305141A CN 114305141 A CN114305141 A CN 114305141A CN 202011034700 A CN202011034700 A CN 202011034700A CN 114305141 A CN114305141 A CN 114305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ottom plate
air outlet
air inle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47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广川
朱之飞
陈茂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47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1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1073 priority patent/WO2022063309A1/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26485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22738A/ko
Publication of CN114305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1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底板组件包括:底板本体;避空结构,避空结构形成在底板本体上,避空结构用于容纳烹饪器具的微波发生模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板组件,适用于微波类烹饪器具。对于微波类烹饪器具来说,本申请在底板组件上设置避空结构,在底板组件安装于箱体组件的情况下,避空结构可以容纳位于腔体组件的底部的微波发生模块。另一方面,避空结构的设置,使得微波发生模块与底板组件上的其他结构隔离开来,这样,烹饪器具在运输过程中,即便底板组件上的其他结构发生松动,也不会与微波发生模块产生接触,可见,避空结构对微波发生模块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器具,其通常在腔体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微波发生模块(磁控管),有的烹饪器具在腔体组件的下方也会布置有其他结构,而由于在微波发生模块和其他结构之间不存在物理隔离,那么烹饪器具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如果布置在腔体组件下方的其他结构发生松动,就可能会与微波发生模块产生接触或者碰撞,致使微波发生模块具有损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微波发生模块存在有与其他结构接触或碰撞而发生损坏的风险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底板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本体;避空结构,所述避空结构形成在所述底板本体上,所述避空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烹饪器具的微波发生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板组件,适用于微波类烹饪器具,也就是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微波炉、微波烤箱一体机、微波蒸汽烤箱一体机等。对于微波类烹饪器具来说,微波发生模块通常设置在腔体组件的底部,本申请在底板组件上设置避空结构,在底板组件安装于箱体组件的情况下,避空结构可以容纳位于腔体组件的底部的微波发生模块。另一方面,避空结构的设置,使得微波发生模块与底板组件上的其他结构隔离开来,这样,烹饪器具在运输过程中,即便底板组件上的其他结构发生松动,也不会与微波发生模块产生接触,可见,避空结构对微波发生模块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板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的电器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呈“C”形分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避空结构的侧壁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所述微波发生模块的凸起边进行导向和限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避空结构的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组件包括第一电器组件和第二电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电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在微波类烹饪器具中所专用的电器件,所述第一电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在各类烹饪器具中均通用的电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器组件包括电源板,所述第二电器组件包括变压器和变频器之一和/或滤波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本体为绝缘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本体为塑料件或陶瓷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箱体组件;腔体组件,所述腔体组件形成在所述箱体组件的内部;微波发生模块,所述微波发生模块设置在所述腔体组件的底部;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箱体组件的底部,所述底板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底板组件,所述微波发生模块设于所述底板组件的所述避空结构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的示意图(盖板与底座未连接);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省略了盖板);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源线与底板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源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底座内部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盖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底座内部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机组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机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机组件的又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机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叶轮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的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底座内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烹饪器具;
100:底板组件;
110:底板本体;
111:底座、112:盖板、113:手持部、115:过线口;
120:容纳腔;
123:安装部;
130:散热风机、131:叶轮、1311:叶片、1312:叶片安装板、1313:固定环、132:电机、1321:电机本体、1322:输出轴、133:电机支架、1331:通风口、1332:第一出风端、1333:第二出风端、1334:支撑板、1335:第一围板、1336:第二围板、1337:转轴孔、1338:第一安装孔、1339:第二安装孔;
141:第一进风通道、142:第一出风通道、143:第一进风口、1431:挡板、1432:进风格栅、144:第一出风口、145:第二进风通道、146:第二出风通道、147:第二进风口、148:第二出风口;
150:电源线;
151:电源线本体、152:过线结构、1521:卡槽;
160:避空结构;
161:限位槽;
170:收容腔;
180:水盒组件;
200:电器组件;
210:第一电器组件;
211:电源板;
220:第二电器组件;
221:滤波板、222:变频器;
230:第三电器组件;
231:水泵;
300:腔体组件;
400:门体组件;
500:箱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例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其包括底板组件100和箱体组件500。其中,底板组件100用于提供对烹饪器具1的整机的支撑作用,烹饪器具1的箱体组件500可以安装在底板本体100上。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还包括腔体组件300,腔体组件300形成于箱体组件500的内部,腔体组件300用于提供对食物进行烹饪的空间。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还包括门体组件400,门体组件400以可打开或关闭腔体组件300的方式与箱体组件500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底板组件100包括底板本体110、容纳腔120和电器组件200,容纳腔120形成在底板本体110的内部,底板本体110为绝缘件,电器组件200设置在容纳腔120中。其中,电器组件200主要为使烹饪器具1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子器件组,其中的电子器件例如为电源板211、变频器222、滤波板221等。
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不仅用于提供对烹饪器具1的整机的支撑作用,还为烹饪器具1的电器组件200提供了安装位,使得电器组件200和底板本体110集成在一起,由此改变了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各功率器件安装在整机的不同部位的状况,这样,有利于减少烹饪器具1在组装过程中的安装模块的数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功率器件需要先安装在绝缘盒内,再将绝缘盒整体安装在整机上,与之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本体110为绝缘件,电器组件200直接安装在底板本体110内部的容纳腔200中即可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从而可以取消绝缘盒的设置,以减少整机零件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电器组件200进一步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一电器组件210包括至少一个在各类烹饪器具中均通用的电器件,例如电源板211。电器组件200还包括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中的至少一者,其中,第二电器组件220包括至少一个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例如为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微波发生模块等,本示例中的微波发生模块为半导体微波发生器,第三电器组件230包括至少一个蒸汽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蒸汽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例如为水泵231、蒸汽发生器(图中未示出)等。需要说明的是,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中的变频器222和变压器为择一设置的关系,前者适用于变频式微波类烹饪器具,后者适用于定频式微波类烹饪器具。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微波发生原理,微波发生模块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对于磁控管式的微波类烹饪器具,微波发生模块可以包括磁控管和波导管等,对于半导体式的微波类烹饪器具,微波发生模块可以包括半导体微波发生器。
具体地,当电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和第二电器组件220时,对应地,烹饪器具1可以是微波炉、微波烤箱一体机等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和半导体微波发生器。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滤波板221。在另外一个不同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容纳腔120中所设置的电器组件200,还可以是包括半导体微波发生器的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当电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时,对应地,烹饪器具1可以是蒸箱、蒸汽烤箱一体机等具有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水泵231。在另外一个不同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蒸汽发生器。
当电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时,对应地,烹饪器具1可以是微波蒸汽一体机、烤箱微波蒸汽一体机等同时具有微波功能和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或变压器)、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其中的滤波板221也可以替换为变频器222(或变压器),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和水泵231,其中的水泵231也可以替换为蒸汽发生器,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其他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和水泵231,其中的滤波板221可以替换为变频器222(或变压器),水泵231可以替换为蒸汽发生器,从而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容纳腔120中所设置的电器组件200,还可以是包括半导体微波发生器的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可选地,在容纳腔120中形成有多个安装位,每个安装位用于装配一个相应的电器件,各安装位的形状及容积可以根据所要装配的具体的电器件进行设置,也就是说,不同的安装位在形状和容积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在对底板组件100进行组装时,装配人员能够快地速识别出各电器件所对应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安装位在形状和容积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也可以避免装配人员将电器件安装在错误的位置,因为如果没有找对电器件所对应的安装位,则电器件无法与安装位相适配。举例来说明,在容纳腔120中的一个特定的安装位为电源板安装位,如果装配人员错误地将滤波板221安装在此处,则滤波板221会因形状不匹配或大小不匹配而无法顺利地进入电源板安装位,这样,就起到了纠错的作用。可选地,在容纳腔120中形成有多个安装位,每个安装位用于装配一个相应的电器件,各安装位的形状及容积可以根据所要装配的具体的电器件进行设置,在每个安装位的底部设置有安装部123,安装部123用于与对应的电器件进行连接,安装部123可以例如为连接孔或者带有连接孔的连接柱,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可以使电器件与安装部123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将电器件安装在对应的安装位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与容纳腔120相通的通风口,通风口使容纳腔120与底板本体110的外部连通。容纳腔120中的各电器件在工作时均会发热,通风口的设置使各电器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排出至容纳腔120之外,由此,有利于对各电器件进行散热降温,进而有利于使各电器件具维持稳定的工作性能以及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与容纳腔120相通的通风口,在容纳腔120内设置散热风机130,散热风机130用于在容纳腔120内外形成气流循环,以向容纳腔120中引入外部冷风,同时也利用循环的气流将容纳腔120内各电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另外,为了实现更好地散热,各电器件的排布顺序也可以进行优化。具体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的好处在于,冷却风经过发热功率较小的电器件后,其温度上升幅度较小,这样在经过后面的发热功率较大的电器件时依然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下面以一具体示例进行说明,以容纳腔120中同时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的情况为例,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将上述各电器件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电器件排列后的布局为,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沿流动的流动方向顺次排列。另外,当烹饪器具1不具有蒸汽功能时,可以在上述布局中省略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等蒸汽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当烹饪器具1不具有微波功能时,可以在上述布局中省略滤波板221和变频器222等微波炉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为塑料件或陶瓷件,塑料件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可以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另外,塑料件还具有易于加工成型、成本较低、抗摔抗碰撞等特点。陶瓷件也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此外还具有光亮度好、耐磨的优点。可以理解的是,底板本体110并不限于采用塑料件或陶瓷件,也可以采用玻璃、云母等绝缘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盖板112连接在底座111的顶部,盖板112和底座111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20。本示例中的底板组件100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器组件200与底座111装配在一起,再将盖板112与底座111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底板组件100。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11和盖板112均为绝缘材料,使得设置在容纳腔120中的电器组件200能够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
进一步地,盖板112和底座111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进行连接,一方面,螺钉为常用的连接件,其成本低廉,另一方面,螺钉连接的方式,不仅连接牢固,而且还具有可拆装性,从而方便打开盖板112以对电器组件200进行检查和维修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不设置盖板),当底座111与烹饪器具1的腔体组件300进行组装时,底座111和腔体组件300的底板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20。在本示例中,由于底板本体110不含有盖板,故而电器组件200安装于底座111之后处于半裸露状态,当底板组件100与腔体组件300后,电器组件200才封装于容纳腔120中,这种情况,可以在腔体组件300的底板的底面布置绝缘层,从而使得设置在容纳腔120中的电器组件200能够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
可选地,底座111可以是一体成型件,以底座111为塑料件为例,可以以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出呈一体式结构的底座111。这种底座111一体成型的方式有利于减少烹饪器具1整机的零部件数量,在组装成底板组件100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在底座111上形成有手持部113,手持部113用于为装配人员提供供抓取的部位,以便于使装配人员在拿取或转移底座111的过程中能够抓取得更稳,防止因脱手导致底座111摔落在地而造成损坏。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手持部113可以是形成在底座111表面上的凹陷结构,装配人员的手指可以伸入凹陷结构中,从而较为稳固地抓取底座111。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手持部113可以是凸出于底座111表面的把手,装配人员可以抓住把手,从而提高拿取底座111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底座111上设置有加强筋(图中未示出),以提高底座111的结构强度和结构刚度,从而使底座111不易发生结构破坏,也不易发生变形,进而提高底座111的使用寿命和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上还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盒组件180的收容腔170。当烹饪器具1为具有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时,烹饪器具1通常包括有水盒组件180,本示例在底板本体110上设置收容腔170,使得水盒组件180也可以集成在底板组件100上,由此,使得底板组件100不仅集成了电器组件200,还集成有水盒组件180,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底板组件100的集成化程度,进而高度扩展了底板组件100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6所示,底板组件100包括底板本体110、容纳腔120、电源板211和电源线150,其中,容纳腔120形成在底板本体110的内部,电源板211设置在容纳腔120中,电源线150与电源板211连接,电源线150用于连接电源板211与外部电源设备(例如交流电电源)。具体地,电源线150包括电源线本体151和过线结构152,过线结构152形成在电源线本体151上,过线结构152形成在电源线本体151上,过线结构152安装在底板本体110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底板组件100,其在底板本体11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20,烹饪器具1的电源板211设置在容纳腔120中,由此,使得底板组件100不仅用于提供对烹饪器具1的整机的支撑作用,还集成了电源板211,由此,扩展了底板组件100的功能。另外,与电源板211连接的电源线150通过过线结构152安装在底板本体110上,使得电源线150和底板组件100集成在一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电源线安装在烹饪器具的后部的情况,可以为烹饪器具1的箱体组件500节省出布线空间,为从而箱体组件500在部件布局方面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此外,将电源线150集成在底板组件100上,对于装配过程来说,也更简便一些,进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1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上形成有过线口115,在过线结构152上形成有与过线口115相适配的卡槽1521,卡槽1521可以卡合于过线口115的边缘,从而使电源线150至少在自身的长度方向上运动受限,进而使电源线本体151的位于底板本体110内部的部分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以避免发生电源线150被意外拉扯时轻易与电源板211发生分离的问题。
可选地,过线口115的形状可以是多边形,与之相匹配地,过线结构152的横向截面也为多边形,当过线结构152通过卡槽1521卡合在过线口115的边缘时,由于过线口115和过线结构152的横向截面均为多边形,使得过线结构152无法相对于底板本体110进行转动,由此,可以防止烹饪器具1在使用过程中电源线150发生扭转,从而有利于保护电源线150以及与电源线150相连接的电源板211。进一步地,在一个较佳的示例中,过线口115的形状为矩形,与之相匹配地,过线结构152的横向截面也为矩形,这样有利于使过线结构152以及过线口115易于加工,从而提高加工效果。
可选地,过线口115的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与之相匹配地,过线结构152的横向截面也为椭圆形。此时,当过线结构152通过卡槽1521卡合在过线口115的边缘时,过线结构152也不能够相对于底板本体110进行转动,因此,也可以起到保护电源线150以及与电源线150相连接的电源板211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组件10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盖板112连接在底座111的顶部,盖板112和底座111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20。本示例中的底板组件100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源板211与底座111装配在一起,再将盖板112与底座111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底板组件100。
可选地,过线口115设置在底座111的上边缘处,也就是说,在制作底座111时,可以在底座111的上边缘处加工出缺口,待后续工序中将底座111与盖板112组装后,盖板112封堵在缺口的上边缘,从而限定出过线口115。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不设置盖板),当底座111与烹饪器具1的腔体组件300进行组装时,底座111和腔体组件300的底板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20。
可选地,过线口115设置在底座111的上边缘处,即在制作底座111时,可以在底座111的上边缘处加工出缺口,待后续工序中将底座111与腔体组件300的底板进行组装后,腔体组件111的底板封堵在缺口的上边缘,从而限定出过线口115。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还设置有滤波板221和/或变频器222。由于滤波板221和变频器222为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有的电器件,因此,当烹饪器具1为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微波炉、微波烤箱一体机等)时,可以将滤波板221和/或变频器222也布置在容纳腔120中,由此,进一步提高底板组件100的集成化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还设置有水泵231和/或蒸汽发生器。由于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为蒸汽类烹饪器具所专有的电器件,因此,当烹饪器具1为具有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蒸箱、蒸汽烤箱一体机等)时,可以将水泵231和/或蒸汽发生器也布置在容纳腔120中,由此,进一步提高底板组件100的集成化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还设置有滤波板221和/或变频器222,并且,在容纳腔120中还设置有水泵231和/或蒸汽发生器。当烹饪器具1为同时具有微波功能和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微波蒸汽一体机、烤箱微波蒸汽一体机等)时,可以将滤波板221和/或变频器222、水泵231和/或蒸汽发生器也布置在容纳腔120中,由此,进一步提高底板组件100的集成化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为绝缘件。在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电器件(例如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蒸汽发生器等)需要先安装在绝缘盒内,再将绝缘盒整体安装在整机上,与之相比,本示例中的底板本体110为绝缘件,使得电源板221等电器件可以直接安装在底板本体110的容纳腔200中,而无需再另行设置绝缘盒,这样可以减少整机零件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底板组件100包括底板本体110和避空结构160,避空结构160用于容纳烹饪器具1的微波发生模块,本示例中的微波发生模块为磁控管。具体地,微波发生模块可以位于避空结构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底板组件100,适用于微波类烹饪器具,也就是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器具1,例如微波炉、微波烤箱一体机、微波蒸汽烤箱一体机等。对于微波类烹饪器具来说,磁控管通常设置在腔体组件300的底部,本申请在底板组件100上设置避空结构160,在底板组件100安装于箱体组件500的情况下,避空结构160可以容纳位于腔体组件300的底部的磁控管。另一方面,避空结构160的设置,使得磁控管与底板组件100上的其他结构隔离开来,这样,烹饪器具在运输过程中,即便底板组件100上的其他结构发生松动,也不会与磁控管产生接触,可见,避空结构160对磁控管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在底板组件10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20,底板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容纳腔120中的电器组件200,其中,电器组件200主要为使烹饪器具1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器组件,例如电源板211、变频器222、滤波板221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组件100的内部设置容纳腔120,容纳腔120为烹饪器具1的电器组件200提供了安装位,使得电器组件200和底板本体110集成在一起,由此改变了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各功率器件安装在整机的不同部位的状况,这样,有利于减少烹饪器具1在组装过程中的安装模块的数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电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和第二电器组件220,其中,第一电器组件210包括至少一个在各类烹饪器具中均通用的功率器件,例如电源板211,第二电器组件220包括至少一个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功率器件,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功率器件例如为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或变压器)等。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和第二电器组件220,对应地,烹饪器具1可以是微波炉、微波烤箱一体机、微波蒸汽烤箱一体机等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和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滤波板221。在另外一个不同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变频器222(或变压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为绝缘件。在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功率器件需要先安装在绝缘盒内,再将绝缘盒整体安装在整机上,与之相比,本示例中的底板本体110为绝缘件,电器组件200直接安装在底板本体110内部的容纳腔200中即可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从而可以取消绝缘盒的设置,以减少整机零件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底板本体110为塑料件或陶瓷件。塑料件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可以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另外,塑料件还具有易于加工成型、成本较低、抗摔抗碰撞等特点。陶瓷件也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此外还具有光亮度好、耐磨的优点。可以理解的是,底板本体110并不限于采用塑料件或陶瓷件,也可以采用玻璃、云母等绝缘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容纳腔120呈“C”形分布,以使容纳腔120以半包围的形式围绕避空结构160设置。这样,可以在保证容纳磁控管的基础上,尽量能够增大容纳腔120的容积,使容纳腔120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电器组件200。
进一步地,在避空结构160的侧壁上形成有限位槽161,限位槽161用于对磁控管的凸起边进行导向和限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避空结构160的侧壁上形成有限位槽161,相应地,在磁控管上设置有凸起边,在底板组件100和烹饪器具1的腔体组件300进行组装的过程中,需使凸起边进入到限位槽161中,由此,保证底板组件100和腔体组件300在组装过程中始终保持上下对齐,可见,限位槽161的设置可以在组装过程中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图中未示出),底盖设置在避空结构160的下方。在本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底盖设置在避空结构160的下方,当用户拆卸下底盖时,烹饪器具1的磁控管即可以暴露出来,这样便于用户为磁控管进行检修和维护。由此可见,在拆除底盖的情况下,避空结构160可以作为磁控管的检修口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盖板112连接在底座111的顶部,盖板112和底座111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20。本示例中的底板组件100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器组件200与底座111装配在一起,再将盖板112与底座111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底板组件100。
进一步地,盖板112和底座111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进行连接,一方面,螺钉为常用的连接件,其成本低廉,另一方面,螺钉连接的方式,不仅连接牢固,而且还具有可拆装性,从而方便打开盖板112以对电器组件200进行检查和维修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不设置盖板),当底座111与烹饪器具1的腔体组件300进行组装时,底座111和腔体组件300的底板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2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底座111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形成于底座111上,用于对底板本体110内的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第一进风口143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通道141,第一出风口144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42,且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电器组件200。
本实施方式的底板组件100通过将散热风机130置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之间,并在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部分电器组件200,能够在散热风机130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对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对另一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实现散热风机130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电器件同时进行散热,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风机130对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提高散热风机130的散热效率,防止由于各电器件安装位置不同导致无法通过散热电机130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发生。同时将散热风机130置于底座111上,能够提高底座111上各部件的集成化,无需额外设置风道,减小底座111的体积,降低安装难度。
可选的,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小于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另一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的设置是因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的冷却效果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的冷却效果,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即可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具有低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小幅度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风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能够对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高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从而最大的限度提升散热风机130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结合图4和图8所示,电器组件200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器组件210包括电源板211,第二电器组件220包括滤波板221、变频器222和微波发生模块,第三电器组件包括水泵231。上述各电器件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各电器件排列后的顺序为,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顺次排列,其中,电源板211的发热功率远小于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的发热功率,电源板211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或将滤波板221靠近散热风机130的进风端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器组件200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即将散热风机130设于靠近第一出风口144的位置,将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于散热风机130和第一进风口143之间,通过散热风机130的进风气流对电器件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器组件200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即将散热风机130设于靠近第一进风口143的位置,将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于散热风机130和第一出风口144之间,通过散热风机130的出风气流对电器件进行散热。
其中,由于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器具1设置有微波发生模块,当微波发生模块为磁控管时,磁控管与腔体组件300的底部相连。本实施例在底座111上设有避空结构160,避空结构160与磁控管对应设置,磁控管可安装于避空结构160内。避空结构160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的靠近末端的位置,从而使盖板112断开设置。其中,避空结构160上设有安装固定磁控管的限位槽161,限位槽161沿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气流流动方向设置,从而便于磁控管与底座111间的连接固定。
磁控管设于避空结构160内,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能够流经磁控管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44流出,从而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对磁控管进行有效地散热,保证烹饪器具1的可靠运行。同时,由于磁控管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4内,占用了底座111的一部分安装空间,底座111内无蒸汽发生器的安装空间,故将蒸汽发生器设于腔体本体310的侧壁。另外,当烹饪器具1不具有蒸汽功能时,可以在上述结构中省略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等蒸汽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当烹饪器具1不具有微波功能时,可以在上述结构中省略滤波板221、变频器222和微波发生模块等微波炉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并将蒸汽发生器和水泵231同时布置在底座111内。
可选地,如图9所示,底座111包括底板部1115、侧板部1116和挡板部1117,其中侧板部1116沿底板部1115的外边缘向上设置,挡板部1117沿底板部1115的内边缘向上设置,侧板部1116和挡板部1117相互间隔设置,并在侧板部1116和挡板部1117之间形成断开的回字型结构。其中,底板部1115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相邻设置在底板部1115上,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之间通过挡板1431隔开,从而使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间形成对流,进而提高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气流的循环速度,保证第一进风口143处的气流量充足,进一步地保证散热风机130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如图10所示,盖板112上同样设有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同样采用挡板1431隔开,盖板112上同样设有底板部1115、侧板部1116和挡板部1117,其中侧板部1116沿底板部1115的外边缘向下设置,挡板部1117沿底板部1115的内边缘向下设置,盖板112上的侧板部1116和挡板部1117相互间隔设置,并在侧板部1116和挡板部1117之间形成断开的回字型结构。盖板112上的底板部1115同样设有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且盖板112上的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与底座111上的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相对设置,底座111和盖板112组装后的底板本体110的两侧均能够进行进风和出风,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气流量。其中,底座111上的第一进风口143处还设有进风格栅1432,进风格栅1432在保证第一进风口143进风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昆虫或其他微小颗粒进入至底座111的内部,从而防止底座111内的电子器件发生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盖板112上无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仅通过底座111上的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实现底板组件100的进风和出风。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盖板112和底座111的其中一个无挡板部1117设置,仅在其中的另一个设置挡板部1117,并使挡板部1117和侧板部1116之间限制出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盖板112和底座111的其中一个无侧板部1116设置,仅在其中的另一个设置侧板部1116,并使挡板部1117和侧板部1116之间限制出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无盖板112结构,底板本体110仅设有底座111,通过在底座111和腔体组件300的底部同时设置挡板部1117和侧板部1116,或仅在底座111和腔体组件300的底部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挡板部1117和侧板部1116,从而在底座111与腔体组件300的底部之间限制出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盖板112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散热风机130,散热风机130同样连接设于盖板112上,用于对对容纳腔120内的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第一进风口143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通道141,第一出风口144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42,且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电器组件200,并通过底座111与盖板112相连接形成底板组件110。
可选的,散热风机130为离心风机,散热风机130的进风端朝向底板部1115设置,散热风机130的出风口朝向变频器222设置。散热风机130工作时,通过第一进风口143进气并形成进风气流,进风气流朝向散热风机130的流动的过程中对电源板211进行冷却散热。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电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由散热风机130的出气口排出,并朝向第一出风口144流出。在出风气流朝向第一出风口144的流动过程中,可以对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进行有效地散热。滤波板221可设置于散热风机130与变频器222之间,或设于靠近散热风机130的进气口的位置,通过出风气流或进风气流进行散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底座111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143、第二进风口147和第一出风口144,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散热风机130,散热风机130同样连接设于底座111上,用于对底板本体110内的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第一进风口143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通道141,第一出风口144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42,且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电器组件200。第二进风口147设于底座111的底板部1115上,并与散热风机130的叶轮131相对设置,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之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其中第二进风通道145由底座111的底板部1115朝向叶轮131设置,并最终的指向为朝向图11的纸面的外部。
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通过将散热风机130置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之间,并在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部分电器组件200,能够在散热风机130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对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对另一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实现散热风机130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电器件同时进行散热,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风机130对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提高散热风机130的散热效率,防止由于各电器件安装位置不同导致无法通过散热电机130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发生。同时在底座111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147,第二进风口147与散热风机130的叶轮131相对设置,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之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通过第二进风口147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大散热风机130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底座111内的冷却气流的气流量,进而提升散热风机130的冷却散热效果。同时将散热风机130置于底座111上,能够提高底座111上各部件的集成化,无需额外设置风道,减小底座111的体积,降低安装难度。
可选地,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另一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的设置是因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的冷却效果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的冷却效果,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即可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具有低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小幅度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风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能够对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高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从而最大的限度提升散热风机130的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11所示,电器组件200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器组件210包括电源板211,第二电器组件220包括滤波板221、变频器222和微波发生模块,第三电器组件包括水泵231。上述各电器件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各电器件排列后的顺序为,电源板21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顺次排列。其中电源板211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散热风机130的出气口朝向变频器222设置,滤波板221与变频器222分开设于散热风机130的两侧,滤波板221通过第二进风通道145内的进风气流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器组件200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即将散热风机130设于靠近第一出风口144的位置,将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于散热风机130和第一进风口143之间,通过散热风机130的进风气流对电器件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器组件200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即将散热风机130设于靠近第一进风口143的位置,将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于散热风机130和第一出风口144之间,通过散热风机130的出风气流对电器件进行散热。
可选的,结合图13至图16所示,散热风机130包括叶轮131、电机132和电机支架133,电机支架133与底板本体110的底板部1115相连,电机132设于电机支架133上,叶轮131与电机132的输出轴1322相连并设于电机132的上方,即电机132相对叶轮131更加靠近底座111的底板部1115设置,叶轮131与电机本体1321分别设于电机支架133的两侧。电机支架133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孔1337,电机132的输出轴1332能够穿过转轴孔1337与叶轮131相连。转轴孔1332的两侧或四周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338,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将电机132固定于电机支架133上。电机支架133的外侧壁还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339,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将电机支架133固定于底板部1115上,从而实现散热风机130与底座111的连接固定。其中,电机支架133的中心位置设有多个通风口1331,多个通风口1331与叶轮131相对设置,通孔口1331所在位置即为散热风机的进风端,底座111外部的气流能够在叶轮131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口147和通风口1331进入至叶轮131内,从而形成进气气流,并在第二进风口147与叶轮131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本实施方式的散热风机130仅包括一个用于向第一出风口144输送气流的出风端。
可选的,再如图11所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小于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另一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的设置是因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的冷却效果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的冷却效果,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即可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具有低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小幅度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风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能够对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高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从而最大的限度提升散热风机130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电机支架133与底座111的侧板部1116或盖板112的相连,并将通风口1331朝向叶轮131设置,叶轮131置于电机132的上方,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并通过底板部1115的第二进风口147进风,从而增大散热风机130的气流量。
可选的,散热风机130为离心风机,散热风机130的进风端朝向底板部1115设置,散热风机130的出风口朝向变频器222设置。散热风机130工作时,通过第一进风口143进气并形成进风气流,进风气流朝向散热风机130的流动的过程中对电源板211进行冷却散热。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电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由散热风机130的出气口排出,并朝向第一出风口144流出。在出风气流朝向第一出风口144的流动过程中,可以对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进行有效地散热。滤波板221可设置于散热风机130与变频器222之间,或设于靠近散热风机130的进气口的位置,通过出风气流或进风气流进行散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底座111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143、第二进风口147和第一出风口144,第一进风口143和第一出风口144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散热风机130,散热风机130同样连接设于底座111上,用于对底板本体110内的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第一进风口143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通道141,第一出风口144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42,且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电器组件200。第二进风口147设于底座111的侧板部1116上,并与散热风机130的叶轮131相对设置,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之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其中第二进风通道145由底座111的侧板部1116朝向叶轮131设置,并最终的指向为朝向图11的纸面的外部。
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通过将散热风机130置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之间,并在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部分电器组件200,能够在散热风机130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对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对另一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实现散热风机130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电器件同时进行散热,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风机130对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提高散热风机130的散热效率,防止由于各电器件安装位置不同导致无法通过散热电机130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发生。同时在底座111的侧板部1116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147,第二进风口147与散热风机130的叶轮131相对设置,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之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通过第二进风口147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大散热风机130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底座111内的冷却气流的气流量,进而提升散热风机130的冷却散热效果。同时将散热风机130置于底座111上,能够提高底座111上各部件的集成化,无需额外设置风道,减小底座111的体积,降低安装难度。
可选地,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另一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的设置是因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的冷却效果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的冷却效果,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即可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具有低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小幅度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风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能够对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高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从而最大的限度提升散热风机130的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11所示,电器组件200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器组件210包括电源板211,第二电器组件220包括滤波板221、变频器222和微波发生模块,第三电器组件包括水泵231。上述各电器件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各电器件排列后的顺序为,电源板21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的流动方向顺次排列。其中电源板211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散热风机130的出气口朝向变频器222设置,滤波板221与变频器222分开设于散热风机130的两侧,滤波板221通过第二进风通道145内的进风气流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器组件200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即将散热风机130设于靠近第一出风口144的位置,将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于散热风机130和第一进风口143之间,通过散热风机130的进风气流对电器件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器组件200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即将散热风机130设于靠近第一进风口143的位置,将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于散热风机130和第一出风口144之间,通过散热风机130的出风气流对电器件进行散热。
可选的,结合图13至图16所示,散热风机130包括叶轮131、电机132和电机支架133,电机支架133与底板本体110的底板部1115相连,电机132设于电机支架133上,叶轮131与电机132的输出轴1322相连并设于电机132的下方,即叶轮131相对电机132更加靠近底座111的底板部1115设置,叶轮131与电机本体1321分别设于电机支架133的两侧。电机支架133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孔1337,电机132的输出轴1332能够穿过转轴孔1337与叶轮131相连。转轴孔1332的两侧或四周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338,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将电机132固定于电机支架133上。电机支架133的外侧壁还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339,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将电机支架133固定于底板部1115上,从而实现散热风机130与底座111的连接固定。其中,电机支架133的中心位置设有多个通风口1331,多个通风口1331与叶轮131相对设置,通孔口1331所在位置即为散热风机的进风端,底座111外部的气流能够在叶轮131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口147和通风口1331进入至叶轮131内,从而形成进气气流,并在第二进风口147与叶轮131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本实施方式的散热风机130仅包括一个用于向第一出风口144输送气流的出风端。
可选的,再如图11所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小于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另一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的设置是因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的冷却效果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的冷却效果,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即可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具有低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小幅度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风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能够对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高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从而最大的限度提升散热风机130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电机支架133与底座111的侧板部1116或盖板112的相连,并将通风口1331朝向叶轮131设置,叶轮131置于电机132的上方,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并通过底板部1115的第二进风口147进风,从而增大散热风机130的气流量。
可选的,散热风机130为离心风机,散热风机130的进风端朝向底板部1115设置,散热风机130的出风口朝向变频器222设置。散热风机130工作时,通过第一进风口143进气并形成进风气流,进风气流朝向散热风机130的流动的过程中对电源板211进行冷却散热。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电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由散热风机130的出气口排出,并朝向第一出风口144流出。在出风气流朝向第一出风口144的流动过程中,可以对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进行有效地散热。滤波板221可设置于散热风机130与变频器222之间,或设于靠近散热风机130的进气口的位置,通过出风气流或进风气流进行散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0和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底座111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143、第一出风口144,盖板上设有第二出风口148。散热风机130连接设于底座111上,用于对底板本体110内的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第一进风口143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通道141,第一出风口144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42,且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电器组件200。第二出风口148与散热风机130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46,第二出风通道146通过第二出风口148向底板组件100的外部输送冷却气流,从而对底板组件100外的电器件进行冷却散热。
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通过将散热风机130置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之间,并在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部分电器组件200,能够在散热风机130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对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对另一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实现散热风机130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电器件同时进行散热,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风机130对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提高散热风机130的散热效率,防止由于各电器件安装位置不同导致无法通过散热电机130有效散热的问题发生。同时在底板组件上还设有第二出风口148,第二出风口148与散热风机130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46,第二出风通道146通过第二出风口148向底板组件100的外部输送冷却气流,从而对底板组件100外的电器件进行冷却散热,并且能够同时解决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个电器件的散热问题,且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风道,减小整机的体积。
其中,通过第二出风口148流出的出风气流主要用于对设于箱体组件500和腔体组件300间的电器件进行散热,上述电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炉灯、红外感应装置和炉门连锁开关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地,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第二出风口148流出的出风气流进行冷却散热,还可以在箱体组件500与腔体组件300间设置单独的冷却风道,并将需要冷却的电器件置于该冷却风道内,从而提高散热风机130的散热范围。
可选地,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另一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的设置是因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的冷却效果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的冷却效果,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即可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具有低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小幅度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风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能够对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高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从而最大的限度提升散热风机130的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11所示,电器组件200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器组件210包括电源板211,第二电器组件220包括滤波板221、变频器222和微波发生模块,第三电器组件包括水泵231。上述各电器件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各电器件排列后的顺序为,电源板21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顺次排列。其中电源板211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散热风机130的出气口朝向变频器222设置,滤波板221与变频器222分开设于散热风机130的两侧,滤波板221通过第二进风通道145内的进风气流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器组件200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即将散热风机130设于靠近第一出风口144的位置,将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于散热风机130和第一进风口143之间,通过散热风机130的进风气流对电器件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器组件200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即将散热风机130设于靠近第一进风口143的位置,将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于散热风机130和第一出风口144之间,通过散热风机130的出风气流对电器件进行散热。
可选地,结合图13至图16所示,散热风机130包括叶轮131、电机132和电机支架133,电机支架133与盖板112相连,电机132设于电机支架133上,叶轮131与电机132的输出轴1322相连并设于电机132的上方,即电机132相对于叶轮131更加靠近底座111的底板部1115设置,叶轮131与电机本体1321分别设于电机支架133的两侧。电机支架133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孔1337,电机132的输出轴1332能够穿过转轴孔1337与叶轮131相连。转轴孔1332的两侧或四周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338,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将电机132固定于电机支架133上。电机支架133的外侧壁还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339,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将电机支架133固定于底板部1115上,从而实现散热风机130与底座111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电机支架133包括支撑板1334、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分别沿支撑板1334的边缘相对设置,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的相对一端形成第一出风端1332,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的相对另一端形成第二出风端1333。其中,第一出风端1332朝向第一出风通道142设置,第二出风端1333朝向第二出风通道146设置。当散热风机130运转时,叶轮131形成的出风气流能够通过第一出风端1332流入至第一出风通道142内,并对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电器件冷却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44排出,同时,叶轮131形成的出风气流还能够通过第二出风端1333流入至第二出风通道146内,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48排出至底板组件100的外部,从而对底板组件100的外部电器件进行冷却,进而实现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个电器件进行散热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端133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出风端1333的横截面面积。由于第一出风端1332用于向第一出风通道142内输送冷却气流,第二出风端1333用于向底板组件100的外部输送冷却气流,由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大于底板组件100外的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因此第一出风通道142内冷却气流的需求量应大于底板组件100的外部的冷却气流需求量,因此第一出风端133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出风端1333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的高度尺寸分别小于叶轮131的高度尺寸,从而当叶轮131转动时,能够通过相邻的叶片1311之间获得更多的进气量,进一步的提升散热风机130的气流量。
由于滤波板221的存在,电机支架133的第二出风端1333的高度尺寸沿自身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具体为支撑板1334沿自身的延长方向逐渐倾斜上升,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的顶部位置不变,从而导致第二出风端1333的整体高度尺寸减小,进而在第二出风端1333的底部为滤波板221留出避让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机支架133与底座111的侧板部1116或底板部1116相连,并使叶轮131置于电机132的下方,即叶轮131相对电机132更加靠近底座111的底板部1115设置。此时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也设于支撑板1334的下方,同样能够实现通过第一出风端1332和第二出风端1333输出冷却气流的目的。相应的,为了给滤波板221留出避让空间,支撑板1334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沿自身的延长方向逐渐倾斜上升,从而导致第二出风端1333的整体高度尺寸减小,并在第二出风端1333的底部为滤波板221留出避让空间。
可选地,如图17所示,叶轮131包括叶片安装板1312、固定环1313和多个叶片1311,多个叶片1311的一端沿叶片安装板1312的边缘位置环设于叶片安装板1312,多个所叶片131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环1313相连。其中。通过固定环1313连接叶片1311的另一端,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叶轮131进风时的挡风量,从而提高散热电机130的气流量。
进一步地,固定环1313的宽度尺寸小于或等于叶片1311的宽度尺寸,从而防止固定环1313对叶轮的进风气流造成遮挡。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叶轮131也可以为普通的离心风轮。本实施方式中的的散热风机130的结构也可以用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0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底座111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143、第一出风口144和第二进风口147,盖板上设有第二出风口148。散热风机130连接设于底座111上,用于对底板本体110内的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第一进风口143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通道141,第一出风口144和散热风机13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42,且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电器组件200。第二进风口147设于底座111的侧板部1116或底板部1115上,并与散热风机130的叶轮131相对设置,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之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其中,第二进风通道145由底座111的底板部1115或侧板部1116朝向叶轮131设置,并最终的指向为朝向图18的纸面的外部。第二出风口148与散热风机130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46,第二出风通道146用于向底板组件100的外部输送冷却气流,从而对底板组件100外的电器件进行冷却散热。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底板组件100上设置第一进风口143、第一出风口144、第二进风口147和第二出风口148,将散热风机130置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之间,并在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上分别设有部分电器组件200,能够在散热风机130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对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对另一部分电器件进行散热,实现散热风机130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和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电器件同时进行散热,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风机130对电器组件200进行散热,提高散热风机130的散热效率,防止由于各电器件安装位置不同导致无法通过散热电机130有效散热的问题发生。同时在底座111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147,第二进风口147与散热风机130的叶轮131相对设置,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之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通过第二进风口147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大散热风机130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底座111内的冷却气流的气流量,进而提升散热风机130的冷却散热效果。同时在底板组件100上还设有第二出风口148,第二出风口148与散热风机130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46,第二出风通道146用于向底板组件100的外部输送冷却气流,从而对底板组件100外的电器件进行冷却散热,从而能够同时解决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个电器件的散热问题,且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风道,减小了整机的体积。
可选地,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小于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另一部分电器件的发热功率。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的设置是因为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的冷却效果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出风气流的冷却效果,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进风气流即可对第一进风通道141内的具有低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小幅度升温后的进风气流在散热风机130的作用下形成出风气流,出风气流能够对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高发热功率的电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从而最大的限度提升散热风机130的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11所示,电器组件200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器组件210包括电源板211,第二电器组件220包括滤波板221、变频器222和微波发生模块,第三电器组件包括水泵231。上述各电器件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各电器件排列后的顺序为,电源板21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顺次排列。其中电源板211设于第一进风通道141内,变频器222、水泵231和微波发生模块设于第一出风通道142内,散热风机130的出气口朝向变频器222设置,滤波板221与变频器222分开设于散热风机130的两侧,滤波板221通过第二进风通道145内的进风气流进行散热。
可选地,散热风机130包括叶轮131、电机132和电机支架133,电机支架133与底板本体110的底板部1115相连,电机132设于电机支架133上,叶轮131与电机132的输出轴1322相连并设于电机132的上方,即电机132相对叶轮131更加靠近底座111的底板部1115设置,叶轮131与电机本体1321分别设于电机支架133的两侧。电机支架133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孔1337,电机132的输出轴1332能够穿过转轴孔1337与叶轮131相连。转轴孔1332的两侧或四周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338,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将电机132固定于电机支架133上。电机支架133的外侧壁还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339,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将电机支架133固定于底板部1115上,从而实现散热风机130与底座111的连接固定。其中,电机支架133的中心位置设有多个通风口1331,多个通风口1331与第二进风口147相对设置,底座111外部的气流能够在叶轮131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口147和通风口1331进入至叶轮131内,从而形成进气气流,并在第二进风口147与叶轮131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
可选地,电机支架133包括支撑板1334、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分别沿支撑板1334的边缘相对设置,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的相对一端形成第一出风端1332,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的相对另一端形成第二出风端1333。其中,第一出风端1332朝向第一出风通道142设置,第二出风端1333朝向第二出风通道146设置。当散热风机130运转时,叶轮131形成的出风气流能够通过第一出风端1332流入至第一出风通道142内,并对第一出风通道142内的电器件冷却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44排出,同时,叶轮131形成的出风气流还能够通过第二出风端1333流入至第二出风通道146内,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48排出至底板组件100的外部,从而对底板组件100的外部电器件进行冷却,进而实现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个电器件进行散热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将电机支架133与底座111的侧板部1116或盖板112的相连,并将通风口1331朝向第二进风口147设置,使叶轮131置于电机132的下方,同时第一围板1335和第二围板1336置于支撑板1334的下方,同样能够在叶轮131与第二进风口147间形成第二进风通道145,并通过侧板部1115的第二进风口147进风,从而增大散热风机130的气流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底板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包括:
底板本体;
避空结构,所述避空结构形成在所述底板本体上,所述避空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烹饪器具的微波发生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的电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呈“C”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避空结构的侧壁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所述微波发生模块的凸起边进行导向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避空结构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组件包括第一电器组件和第二电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电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在微波类烹饪器具中所专用的电器件,所述第一电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在各类烹饪器具中均通用的电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器组件包括电源板,所述第二电器组件包括变压器和变频器之一和/或滤波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本体为绝缘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本体为塑料件或陶瓷件。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组件;
腔体组件,所述腔体组件形成在所述箱体组件的内部;
微波发生模块,所述微波发生模块设置在所述腔体组件的底部;
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箱体组件的底部,所述底板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组件,所述微波发生模块设于所述底板组件的所述避空结构内。
CN202011034700.4A 2020-09-27 2020-09-27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ending CN1143051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4700.4A CN114305141A (zh) 2020-09-27 2020-09-27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CT/CN2021/121073 WO2022063309A1 (zh) 2020-09-27 2021-09-27 散热风机、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KR1020227026485A KR20220122738A (ko) 2020-09-27 2021-09-27 냉각 팬, 베이스 플레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조리기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4700.4A CN114305141A (zh) 2020-09-27 2020-09-27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141A true CN114305141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4700.4A Pending CN114305141A (zh) 2020-09-27 2020-09-27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14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45738U (zh) * 2016-09-29 2017-05-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8151087A (zh) * 2017-12-19 2018-06-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烹饪器具
CN210241667U (zh) * 2019-04-24 2020-04-03 广东鼎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蒸烤箱
CN211355028U (zh) * 2019-05-15 2020-08-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的风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45738U (zh) * 2016-09-29 2017-05-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8151087A (zh) * 2017-12-19 2018-06-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烹饪器具
CN210241667U (zh) * 2019-04-24 2020-04-03 广东鼎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蒸烤箱
CN211355028U (zh) * 2019-05-15 2020-08-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的风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0017B2 (en) Electric machine
CN213746907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0179324B (zh) 烹饪装置
JP478324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1010856B (zh) Pcb电路板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JP2009008297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3721513U (zh)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JP2002221324A (ja) フード兼用電子レンジの電装部品の冷却装置
WO2022063309A1 (zh) 散热风机、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4305141A (zh)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4271687B (zh) 散热风机、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4278968A (zh)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4322002A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KR100999748B1 (ko) 전기호브
CN106060991B (zh) 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CN214906080U (zh) 烹饪器具
CN211130712U (zh) 烹饪器具
JP201904672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8128040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8920868U (zh) 变频柜、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3119205U (zh) 加热炉具
CN116763122A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装置
US20220400540A1 (en) Electric range
US20220386495A1 (en) Electric range
CN215112777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