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066A -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066A
CN114305066A CN202011066313.9A CN202011066313A CN114305066A CN 114305066 A CN114305066 A CN 114305066A CN 202011066313 A CN202011066313 A CN 202011066313A CN 114305066 A CN114305066 A CN 114305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cooling
pot body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63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5066B (zh
Inventor
羊小亮
罗飞龙
黄韦铭
郑博文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63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5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控制装置;第一降温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锅体或控制装置降温;其中,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降温装置切换降温目标,以使第一降温装置在对锅体降温和对控制装置降温之间切换。也就是第一降温装置能够分别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和对锅体的降温,进而减小了降温装置的占用空间,提高了第一降温装置的通用性。第一降温装置对控制装置降温时,提高了控制装置的散热效果,第一降温装置对锅体降温时,使得食材在烹饪熟后能够快速降温,避免食用时烫伤,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长。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食材的烹饪多采用高温烹饪,在烹饪结束后食物的温度较高,对口腔黏膜有烫伤风险,特别是小孩和老人等群体在食用较高温度的食物时,烫伤风险较高,而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均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降温食物温度,延长了用户等待的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控制装置;第一降温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锅体或控制装置降温;其中,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第一降温装置和控制装置,第一降温装置用于对锅体和控制装置降温,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降温装置切换降温目标,以使第一降温装置在对锅体降温和对控制装置降温之间切换。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第一降温装置能够分别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和对锅体的降温,也就是通过同一个降温装置同时实现多个降温目标的散热,进而减小了降温装置的占用空间,缩小了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提高了第一降温装置的通用性。并且,第一降温装置对控制装置降温时,提高了控制装置的散热效果,第一降温装置对锅体降温时,使得食材在烹饪熟后能够快速降温,避免食用时烫伤,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包括从控制装置切换到锅体,也包括从控制装置切换到控制装置和锅体。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风扇,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一风扇被配置为向控制装置送风,或向锅体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开启后向控制装置送风或向锅体送风,进而带走控制装置的热量或带走锅体的热量,提高了控制装置和锅体的散热效果,加快了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第一风扇通过第一风道向控制装置送风;第二风道,第一风扇通过第二风道向锅体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用于向控制装置送风,第二风道用于向锅体送风,在烹饪器具运行过程中,第一风扇向第一风道送风时,实现了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加快了控制装置的散热速率,保证了控制装置的可靠性;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时,实现了对锅体的降温,加快了食材的散热速率,避免了用户食用时烫伤的风险,缩短了用户等待食材冷却的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切换部,切换部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切换第一风扇的降温目标。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切换部,切换部用于切换第一风扇的降温目标,使得第一降温装置既能够对控制装置降温,又能对锅体降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切换部还包括:导风板,设于第一风扇的一侧,导风板被配置为向第一风道导风,或向第二风道导风;控制装置具体被配置为:根据切换信息控制导风板向第一风道导风,和/或向第二风道导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具有引导气流流动方向的作用,通过导风板的运动,使得导风板能够将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导向第一风道,也可以将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导向第二风道,也即通过导风板改变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实现了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和对电路板的降温。同时,控制装置能够根据切换信息控制导风板的导风方向,实现第一风扇降温目标的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风扇包括:扇叶部,与控制装置连接,扇叶部能够在沿第一方向转动和沿第二方向转动之间切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基于扇叶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扇叶部向第一风道送风,基于扇叶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扇叶部向第二风道送风;控制装置具体被配置为:根据切换信息切换扇叶部的转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扇包括扇叶部,扇叶部转动驱动气流流动,进而实现第一风扇的送风,其中,扇叶部能够在沿第一方向转动和沿第二方向转动之间切换,当扇叶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扇叶部向第一风道送风,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保证了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当扇叶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扇叶部向第二风道送风,实现对锅体的降温,加快了食材的冷却效率。也即,通过扇叶部转动方向的切换,实现了第一风扇送风方向的切换,进而实现第一风扇降温目标的切换,使得第一风扇能够在锅体的不同切换信息下向不同的部件送风,充分利用了第一风扇的降温功能,提升了第一风扇功能的多样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风扇包括:底座;风扇头,风扇头设于底座,且风扇头被配置为适于相对于底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基于风扇头处于第一位置,风扇头适于向第一风道送风;基于风扇头处于第二位置,风扇头适于向第二风道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通过第一风扇自身的转动,实现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的切换,进而实现降温目标的切换。其中,当风扇头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风扇头向第一风道送风,进而向控制装置送风,风扇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风上投向第二风道送风,进而向锅体送风,该种设置方式只需要控制风扇头的转动方向,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降温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二降温装置被配置为对锅体降温。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降温装置,第二降温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锅体降温,提高锅体的降温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降温装置包括:制冷部;送风部,送风部被配置经制冷部向锅体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降温装置还包括制冷部和送风部,制冷部用于制冷,送风部用于向制冷部送风,对制冷部产生的冷量起到引流的作用,通过送风部将制冷部产生的冷量送至锅体,加快了锅体的冷却效率,并且相比于通过第一风扇对锅体降温而言,进一步降低了锅体的温度。
也即,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风冷的方式实现对锅体内食材的降温,制冷介质为空气,不需要额外增加制冷介质,减小了第二降温装置占用的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送风部包括第二风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部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对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进行导流,将制冷部产生的冷气吹向锅体,进而加快了锅体的冷却效果。也即,第二降温装置通过单独设置第二风扇,在对锅体降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向锅体送风,加快了锅体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送风部包括第一风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部包括第一风扇,也就是,第一风扇在烹饪过程中向控制装置的电路板送风,加快电路板的散热效率,保证电路板在烹饪器具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在烹饪结束后,第一风扇向制冷部送风,对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进行导流,使得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被快速送向锅体,加快了锅体的降温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制冷部包括:冷端;储冷部,冷端被配置为对储冷部制冷,送风部经储冷部向锅体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部包括冷端和储冷部,冷端用于对储冷部制冷,储冷部将制冷部产生的冷量储存起来,可在烹饪过程中将冷量储存在储冷部内,进而在需要对锅体制冷时,加快了锅体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锅体包括:冷却腔,设于锅体的烹饪腔内或设于锅体的外壁面,烹饪器具的第二降温装置和第一降温装置能够向冷却腔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冷却腔,锅体包括烹饪腔,烹饪腔用于盛装食材,冷却腔设置在烹饪腔内或者包覆于锅体的外壁面,第二降温装置和第一降温装置能够向冷却腔送风,从而通过冷却腔实现对锅体内食材的降温,避免直接对食材送风使得食材变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盖体,与锅体可开合连接;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对锅体供热;通道,设于盖体,烹饪器具的第二降温装置和第一降温装置能够通过通道向锅体的烹饪腔内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体还包括盖体、加热装置和通道,盖体可开合的盖设在锅体上,加热装置用于对锅体加热,从而将锅体内的食材烹饪熟,通道设置在盖体上,第一降温装置通过通道向烹饪腔内送风,从而直接向食材送风,加快了食材冷却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烹饪器具,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切换信息;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以使第一降温装置在对锅体降温和对控制装置降温之间切换。也即,通过该控制方法,使得第一降温装置能够分别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和对锅体的降温,也就是通过同一个降温装置同时实现多个降温目标的散热,进而减小了降温装置的占用空间,缩小了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提高了第一降温装置的通用性。并且,第一降温装置对控制装置降温时,提高了控制装置的散热效果,第一降温装置对锅体降温时,使得食材在烹饪熟后能够快速降温,避免食用时烫伤,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风扇,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开启第一风扇。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在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之前,还包括开启第一风扇,也就是,在烹饪过程中,通过开启第一风扇,实现对控制装置的散热,提高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切换信息包括锅体的温度值、切换指令、烹饪器具的烹饪阶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切换信息包括锅体的温度值、切换指令、烹饪器具的烹饪阶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也即在烹饪器具运行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的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切换信息包括锅体的温度值,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锅体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当锅体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说明锅体内的食材烹饪完成,此时,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得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也就是在烹饪完成后,通过第一风扇对温度较高的锅体进行散热,使得锅体内的食材温度快速降低,从而达到可适口温度,防止烫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包括第二降温装置,第二降温装置包括制冷部和第一风扇,控制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开启制冷部;基于锅体内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第一风扇和制冷部;第二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降温装置包括制冷部和第一风扇,也就是第一风扇在切换送风目标后,经过制冷部向锅体送风,加快了锅体的冷却效率,其中,当锅体内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关闭制冷部和第一风扇,降温完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包括第二降温装置,第二降温装置包括制冷部和第二风扇,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运行指令,开启制冷部;基于锅体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第二风扇向锅体送风;基于锅体内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制冷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降温装置包括第二风扇,也就是第二降温装置具有单独的送风部件,在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后,第一降温装置和第二降温装置同时对锅体降温,提高了对锅体的冷却效果,缩短了冷却时长。其中,在响应于运行指令后,将制冷部开启,实现提前预冷,当锅体内的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后,开启第二风扇,使第二风扇将制冷部产生的冷气吹向锅体,加快冷却效率,当锅体的温度值达到第二温度阈值后,关闭制冷部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完成降温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烹饪器具的运行指令包括烹饪指令,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烹饪指令,开启加热装置;基于锅体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阈值,关闭加热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通过加热装置实现对锅体的加热,进而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当运行指令为烹饪指令时,开启加热装置对锅体加热,当锅体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且持续时长阈值,关闭加热装置,完成烹饪,并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得第一风扇向锅体送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提出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因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再一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02锅体,1020烹饪腔,1022冷却腔,104第一降温装置,106第二降温装置,108盖体,110加热装置,112通道,114第三降温装置,116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2、控制装置和第一降温装置104。
具体地,第一降温装置104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锅体102或控制装置降温;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2、第一降温装置104和控制装置,第一降温装置104用于对锅体102和控制装置降温,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降温装置104切换降温目标,以使第一降温装置104在对锅体102降温和对控制装置降温之间切换。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100,第一降温装置104能够分别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和对锅体102的降温,也就是通过同一个降温装置同时实现多个降温目标的散热,进而减小了降温装置的占用空间,缩小了烹饪器具100的整体体积,提高了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通用性。并且,第一降温装置104对控制装置降温时,提高了控制装置的散热效果,第一降温装置104对锅体102降温时,使得食材在烹饪熟后能够快速降温,避免食用时烫伤,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包括控制装置和锅体,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包括从控制装置切换到锅体102,也包括从控制装置切换到控制装置和锅体102。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板,第一降温装置104用于对电路板散热和/或对锅体102散热。
具体地,在烹饪过程中,锅体102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且电路板进行控制工作产生温升,在此过程中,第一降温装置104对电路板降温,保证了烹饪器具100运行的可靠性。在烹饪完成后,锅体102内的温度值不再升高,电路板的温升较小,此时控制装置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使得第一降温装置104对锅体102降温,进而降低锅体102内食材的温度,加快锅体102内食材的降温速度,以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切换信息包括锅体的温度值、切换指令、烹饪阶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装置可根据用户输入的切换指令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也可以根据锅体102内的温度值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也可以根据烹饪阶段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比如在沸腾阶段完成后,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使其对锅体102降温,进而使得锅体102内烹饪好的食材快速降温。
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104包括:第一风扇,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一风扇被配置为向控制装置送风,或向锅体102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104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开启后向控制装置送风或向锅体102送风,进而带走控制装置的热量或带走锅体102的热量,提高了控制装置和锅体102的散热效果,加快了散热效率。
具体地,第一风扇用于向控制装置送风时,第一风扇排出的气流流向控制装置,带走控制装置的热量,进而使得控制装置降温,保证烹饪器具100运行的可靠性;第一风扇用于向锅体102送风时,第一风扇排出的气流流经锅体102的外壁面或被送入锅体102内部,带走锅体102的热量,使得锅体102降温,从而使得锅体102内的食材降温,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食材的方案而言,本申请通过第一风扇向锅体102送风,加快锅体102内食材的降温速度,避免了食用时烫伤的风险,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长。
当然,也可以控制第一风扇向背离控制装置送风或向背离锅体102的方向送风,从而在负压的作用下,与控制装置换热后的气流流向第一风扇,进而被第一风扇送出烹饪器具100,或与锅体102换热后的气流流向第一风扇,进而被第一风扇送出烹饪器具100,实现了对控制装置和对锅体102的散热。
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104还包括:第一风道,第一风扇通过第一风道向控制装置送风;第二风道,第一风扇通过第二风道向锅体102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104还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用于向控制装置送风,第二风道用于向锅体102送风,在烹饪器具100运行过程中,第一风扇向第一风道送风时,实现了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加快了控制装置的散热速率,保证了控制装置的可靠性;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时,实现了对锅体102的降温,加快了食材的散热速率,避免了用户食用时烫伤的风险,缩短了用户等待食材冷却的时长。
在具体应用中,在烹饪过程中,锅体102内的温度不断升高,控制装置的电路板温度升高,第一风扇通过第一风道向电路板送风,提高了电路板的散热效果,保证了烹饪器具100运行的可靠性;在烹饪结束后,第一风扇切换风道,也即第一风扇的送风风道由第一风道切换为第二风道,第一风扇通过向第二风道送风,实现了对锅体102的降温,进而实现对锅体102内食材的降温,使得食材烹饪熟后用户就能食用,缩短了用户等待时长,避免了用户使用高温食材时的烫伤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道的出风端对应控制装置的电路板设置,在第一风扇向第一风道送风时,气流经第一风道的出风端吹向电路板,实现对电路板的降温,加快了电路板的散热效率;第二风道的出风端对应锅体102设置,其中,第二风道的出风端可以对应锅体102的烹饪腔1020设置,在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时,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经出风端吹向烹饪腔1020,进而实现烹饪腔1020内食材的降温;当然,第二风道的出风端也可以对应锅体102的外壁面设置,通过对锅体102的外壁面降温,实现对锅体102内食材的降温。
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切换部,切换部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切换第一风扇的降温目标。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104还包括切换部,切换部用于切换第一风扇的降温目标,使得第一降温装置既能够对控制装置降温,又能对锅体102降温。
实施例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切换部包括阀门,阀门设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通过控制装置切换阀门的连通方向,来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目标。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阀体开启第一风道、关闭第二风道,使得第一风扇向第一风道送风,进而使得第一风扇向控制装置送风;控制阀体开启第二风道、关闭第一风道,使得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进而使得第一风扇向锅体102送风;控制阀体开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使得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导通,进而第一风扇同时向控制装置和锅体102送风。
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104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第一风扇的一侧,导风板用于向第一风道导风,或向第二风道导风;控制装置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温度值控制导风板向第一风道导风,和/或向第二风道导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104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具有引导气流流动方向的作用,通过导风板的运动,使得导风板能够将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导向第一风道,也可以将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导向第二风道,也即通过导风板改变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实现了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和对电路板的降温。同时,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温度值控制导风板的导风方向,从而在锅体102的温度值达到设定温度之前,控制导风板向第一风道导风,实现对电路板的降温,在锅体102的温度值达到设定温度时,说明食材已经烹饪熟,此时控制导风板向第二风道导风,实现对锅体102的散热,以使烹饪好的食材快速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能够相对于第一风扇在第一导风位置和第二导风位置之间运动,当导风板运动到第一导风位置时,导风板能够将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导向第一风道,当导风板运动到第二导风位置时,导风板能够将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导向第二风道。进一步地,导风板的运动过程中还包括第三导风位置,在第三导风位置,导风板能够同时向控制装置和锅体102导风,也即在导风板的引导下,第一风扇的气流同时被送至控制装置和锅体102。
进一步地,导风板相对于第一风扇的运动包括:导风板相对于第一风扇转动,或导风板相对于第一风扇滑动。
实施例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风扇包括:底座;风扇头,风扇头设于底座,且风扇头被配置为适于相对于底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基于风扇头处于第一位置,风扇头适于向第一风道送风;基于风扇头处于第二位置,风扇头适于向第二风道送风。
在该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风扇自身的转动,实现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的切换,进而实现降温目标的切换。其中,当风扇头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风扇头向第一风道送风,进而向控制装置送风,风扇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风上投向第二风道送风,进而向锅体102送风,该种设置方式只需要控制风扇头的转动方向,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其中,第一风道的进风端设于第一位置,第二风道的进风端设于第位置,当第一风扇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风扇向第一风道的进风端送风,进而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当第一风扇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进而实现对锅体102的送风。也即,可通过第一风扇自身的转动,实现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的切换,进而实现降温目标的切换。
实施例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风扇包括:扇叶部,扇叶部与控制装置连接,扇叶部能够在沿第一方向转动和沿第二方向转动之间切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基于扇叶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扇叶部向第一风道送风,基于扇叶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扇叶部向第二风道送风;控制装置具体被配置为:根据切换信息切换扇叶部的转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扇包括扇叶部,扇叶部转动驱动气流流动,进而实现第一风扇的送风,其中,扇叶部能够在沿第一方向转动和沿第二方向转动之间切换,当扇叶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扇叶部向第一风道送风,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保证了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当扇叶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扇叶部向第二风道送风,实现对锅体102的降温,加快了食材的冷却效率。也即,通过扇叶部转动方向的切换,实现了第一风扇送风方向的切换,进而实现第一风扇降温目标的切换,使得第一风扇能够在锅体102的不同温度下向不同的部件送风,充分利用了第一风扇的降温功能,提升了第一风扇功能的多样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道的进风端和第二风道的进风端位于第一风扇转动轴向的两侧,从而扇叶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也即扇叶部正转时向第一风道送风,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扇叶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也即扇叶部反转时,向第二风道送风,实现对锅体102的降温。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风扇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切换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使得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正转或反转,进而实现扇叶部的正转和反转,也即实现扇叶部的第一方向转动或第二方向转动。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降温装置106,第二降温装置106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二降温装置106被配置为对锅体102降温。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降温装置106,第二降温装置106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锅体102降温,提高锅体102的降温效率。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降温装置106与第一降温装置104分别对锅体102降温,也即在烹饪完成后通过两个降温装置同时对锅体102降温,进而加快了锅体102内食材的冷却速率。或者,第二降温装置106与第一降温装置104相配合,共同实现对锅体102的降温,比如当烹饪完成后,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得第一风扇作为第二降温装置106的辅助降温部件,对第二降温装置106产生的冷气进行引流,工作实现锅体102的降温,减少了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减小了烹饪器具100整体体积,进而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第二降温装置106包括:制冷部;送风部,送风部被配置经制冷部向锅体102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降温装置106还包括制冷部和送风部,制冷部用于制冷,送风部用于向制冷部送风,对制冷部产生的冷量起到引流的作用,通过送风部将制冷部产生的冷量送至锅体102,加快了锅体102的冷却效率,并且相比于通过第一风扇对锅体102降温而言,进一步降低了锅体102的温度。
也即,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风冷的方式实现对锅体102内食材的降温,制冷介质为空气,不需要额外增加制冷介质,减小了第二降温装置106占用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送风部经制冷部向锅体102送风,也就是沿送风部的送风方向,制冷部位于锅体102和送风部之间,因此送风部能够将制冷部产生的冷量送至锅体102内,加快了对锅体102的冷却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降温装置106包括水冷部件,水冷部件包括水箱和水泵,水箱内用于盛装冷水,该冷水可以为用户放入的冷水,也可以是通过第二降温装置106降温而成的冷水,在对锅体102降温时,泵体将水箱内的冷水泵出,使冷水注入锅体102内或锅体102外壁面上的冷却腔1022中,实现对锅体102内食材的降温。
实施例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送风部包括第二风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部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对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进行导流,将制冷部产生的冷气吹向锅体102,进而加快了锅体102的冷却效果。也即,第二降温装置106通过单独设置第二风扇,在对锅体102降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向锅体102送风,加快了锅体102的散热效率。
在具体应用中,烹饪器具100的运行程序至少包括预约阶段和烹饪阶段。
在烹饪阶段下,开启制冷部和第一风扇,使得第一风扇先对控制装置的电路板散热,加快了电路板的散热效率,保证了电路板的可靠性;当烹饪完成后,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得第一风扇向锅体102送风,同时开启第二风扇,使得第二风扇向制冷部送风,将制冷部产生的冷量送至锅体102,也就是,在烹饪结束后,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共同作用下,加快了锅体102的散热效果,缩短了食材冷却的时长。
在预约阶段下,开启制冷部和第二风扇,对锅体102进行制冷,进一步地,还可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得第一风扇对锅体102送风,保证食材的新鲜,避免细菌滋生。
进一步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中的一个向锅体102内的烹饪腔1020送风,直接用于食材的散热,另一个向锅体102的外壁面送风,通过冷却锅体102达到冷却食材的效果。
实施例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送风部包括第一风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部包括第一风扇,也就是,第一风扇在烹饪过程中向控制装置的电路板送风,加快电路板的散热效率,保证电路板在烹饪器具100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在烹饪结束后,第一风扇向制冷部送风,对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进行导流,使得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被快速送向锅体102,加快了锅体102的降温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用于对控制装置的电路板散热的第一风扇,能够对较高温度的锅体102降温,其散热效率有限,因此增加制冷部,在对锅体102降温时,通过第一风扇对制冷部辅助制冷,将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进行导流,进而加快了锅体102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制冷部位于第二风道的进风端和第一风扇之间,当然,制冷部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第一风扇能够将制冷部产生的冷气导入锅体102即可。
在具体应用中,烹饪器具100的运行程序至少包括预约阶段和烹饪阶段。
在烹饪阶段下,开启制冷部和第一风扇,使得第一风扇先对控制装置的电路板散热,加快电路板的散热效率,保证电路板在烹饪器具100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当烹饪完成后,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得第一风扇向制冷部送风,进而将制冷部产生的冷量导向锅体102,锅体102快速冷却,缩短了食材冷却的时长。
在预约阶段下,开启制冷部和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将制冷部产生的冷气导向锅体102,使得锅体102快速降温,保证食材的新鲜,避免细菌滋生。
实施例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七至实施例九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部包括:冷端和储冷部,冷端被配置为对储冷部制冷,送风部经储冷部向锅体102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部包括冷端和储冷部,冷端用于对储冷部制冷,储冷部将制冷部产生的冷量储存起来,可在烹饪过程中将冷量储存在储冷部内,进而在需要对锅体102制冷时,加快了锅体102的冷却效果。
具体地,制冷部包括制冷片,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或者制冷部包括压缩机制冷系统,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构成的换热流路,蒸发器即为冷端,冷凝器为热端。在烹饪过程中,开启制冷部,使得制冷片的热端或冷凝器对锅体102制热,同时将冷端和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通过储冷部进行聚集。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送风部对锅体102送风时,对应制冷片的冷端设置,通过向冷端送风,对冷端产生的冷量进行导流,进而加快冷端的冷量导向锅体102的速度。当送风部为第一风扇时,制冷片的冷端位于第二风道的进风端和第一风扇之间,进而切换第一风扇的降温目标后,第一风扇将制冷片的冷端产生的冷量导入第二风道,进而通过第二风道送入锅体102;当送风部为第二风扇时,第二风扇向制冷片的冷端送风,进而将冷端产生的冷量导向锅体102;当送风部包括第二风扇时,储冷部包括制冷室和送风通道112,制冷室内设有制冷介质,送风通道112连通制冷室和锅体102,第二风扇设置在制冷室内,将制冷室内的冷气通过送风通道112导向锅体102,加快锅体102冷却效率。
实施例十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包括:冷却腔1022,设于锅体102的烹饪腔1020内或设于锅体102的外壁面,烹饪器具100的第二降温装置106和第一降温装置104能够向冷却腔1022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100包括冷却腔1022,锅体102包括烹饪腔1020,烹饪腔1020用于盛装食材,冷却腔1022设置在烹饪腔1020内或者包覆于烹饪腔1020外,第二降温装置106和第一降温装置104能够向冷却腔1022送风。
具体地,第二降温装置106和第一降温装置104向冷却腔1022内送风,进而避免气流直接作用在食材上,带走食材的水份,影响食材的口感。
实施例十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锅体102还包括:盖体108,与锅体102可开合连接;加热装置110,加热装置110被配置为对锅体102供热;通道112,设于盖体108,烹饪器具100的第二降温装置106和第一降温装置104能够通过通道112向锅体102的烹饪腔1020内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体102还包括盖体108、加热装置110和通道112,盖体108可开合的盖设在锅体102上,加热装置110用于对锅体102加热,从而将锅体102内的食材烹饪熟,通道112设置在盖体108上,在第一降温装置104和第二降温装置106向烹饪腔1020内送风,加快了烹饪腔1020内食材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盖体108上设有第三降温装置114,第三降温装置114包括制冷片,制冷片的冷端朝向锅体102设置。其中,冷端和盖体108朝向锅体102的底壁之间设有导热板116,提高了冷端冷量的传导效率。
实施例十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如图3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获取切换信息;
步骤304: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以使第一降温装置在对锅体降温和对控制装置降温之间切换。也即,通过该控制方法,使得第一降温装置能够分别实现对控制装置的降温和对锅体的降温,也就是通过同一个降温装置同时实现多个降温目标的散热,进而减小了降温装置的占用空间,缩小了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提高了第一降温装置的通用性。并且,第一降温装置对控制装置降温时,提高了控制装置的散热效果,第一降温装置对锅体降温时,使得食材在烹饪熟后能够快速降温,避免食用时烫伤,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长。
进一步地,第一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风扇,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开启第一风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在根据切换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开启第一风扇,也就是,在烹饪过程中,通过开启第一风扇,实现对控制装置的散热,提高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在具体应用中,在烹饪阶段下,开启第一风扇时,默认第一风扇向第一风道导风,在预约阶段下,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其对锅体送风。
进一步地,切换信息包括锅体的温度值、切换指令、烹饪器具的烹饪阶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切换信息包括锅体的温度值、切换指令、烹饪器具的烹饪阶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也即在烹饪器具运行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的切换。
具体地,当切换信息包括锅体的温度值时,获取锅体的温度值,根据锅体的温度值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可在锅体内温度较高时,通过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使得锅体的温度值快速降低,减少用户等待冷却的时长。
当切换信息包括切换指令时,当接收到切换指令时,控制第一降温装置切换降温目标,进而实现对锅体的降温,或对锅体和控制装置同时降温,进一步地,切换指令可以为用户输入的指令。
当切换信息包括烹饪器具的烹饪阶段信息时,获取烹饪器具的烹饪阶段信息,进而根据烹饪器具的烹饪阶段信息切换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进一步地,烹饪阶段信息至少包括预约阶段、吸水阶段、加热升温阶段、沸腾阶段、焖饭阶段和保温阶段,具体地,当判断出烹饪器具处于加热升温阶段和沸腾阶段时,可控制第一降温装置对控制装置降温,提高控制装置的散热效率;当沸腾阶段完成后,进入焖饭阶段时,控制第一降温装置对锅体降温,进而加快锅体内食材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十四:
如图4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切换信息包括锅体内的温度值,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402:开启第一风扇;
步骤404:获取锅体内的温度值;
步骤406: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408,若否则返回步骤404;
步骤408:控制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当锅体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说明锅体内的食材烹饪完成,此时,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得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也就是在烹饪完成后,通过第一风扇对温度较高的锅体进行散热,使得锅体内的食材温度快速降低,从而达到可适口温度,防止烫伤。
实施例十五:
如图5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烹饪器具包括第二降温装置,第二降温装置包括制冷部和第一风扇,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502:开启第一风扇;
步骤504:获取锅体的温度值;
步骤506: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508,若否则返回步骤504;
步骤508:控制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
步骤510:开启制冷部;
步骤512: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514,若否则返回步骤512;
步骤514:关闭第一风扇和制冷部。
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降温装置包括制冷部和第一风扇,也就是第一风扇在切换送风目标后,经过制冷部向锅体送风,加快了锅体的冷却效率,其中,当锅体内的温度值达到第二温度阈值时,关闭制冷部和第一风扇,降温完成。
在具体应用中,制冷部可在响应运行指令后开启,以实现提前预冷,提高冷却效果,加快冷却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用于对控制装置的电路板散热的第一风扇,对锅体的降温程度有限,因此增加制冷部,使得锅体内食材的温度得以进一步降低,且加快了冷却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按需设置。具体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00℃,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50℃。
实施例十三:
如图6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602:响应于运行指令,开启制冷部和第一风扇;
步骤604:获取锅体的温度值;
步骤606: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608,若否则返回步骤604;
步骤608:控制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并控制第二风扇向锅体送风;
步骤610: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612,若否则返回步骤610;
步骤612:关闭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制冷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降温装置包括第二风扇,也就是第二降温装置具有单独的送风部件,在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后,第一降温装置和第二降温装置同时对锅体降温,提高了对锅体的冷却效果,缩短了冷却时长。其中,在响应于运行指令后,将制冷部开启,实现提前预冷,当锅体内的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后,开启第二风扇,使第二风扇将制冷部产生的冷气吹向锅体,加快冷却效率,当锅体的温度值达到第二温度阈值后,关闭制冷部和第二风扇,完成降温操作。
在具体应用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锅体内食材的第一重量,确定锅体内食材的温度值由第一温度阈值降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制冷量;根据制冷量确定降温参数。
进一步地,降温参数包括降温时长和制冷介质的目标温度值,根据制冷量确定降温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制冷介质的温度值,根据制冷量、制冷介质的温度值,确定降温时长;或获取制冷介质的温度值,根据制冷量、制冷介质的温度值、预设时长确定与目标温度值。
进一步地,按照制冷参数控制第二降温装置对锅体制冷。
也即,根据公式Q=C×M×△t,能够确定锅体内食材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其中,Q为释放的热量,也即降温所需吸收的制冷量,C为比热容,△t为温度变化值,对于锅体内的食材而言,△t为第一温度阈值与第二温度阈值之差,M为重量。由此可根据锅体内食材的第一重量确定食材由第一温度阈值降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制冷量后,就相当于确定了制冷介质变为第二温度阈值所需要释放的制冷量,因此,能够根据制冷量确定制冷介质的降温参数,进而根据降温参数控制对锅体降温,能够使锅体内的食材快速降至第二温度阈值,使其满足保鲜性能、减少锅体内食材冷却的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当制冷介质被导入食材内或冷却腔(包括设置在锅体内的冷却腔和设置在锅体外的冷却腔)时,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设定了预设倍数,也即制冷介质将锅体内的食材降温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释放的制冷量,等于预设倍数的锅体内的介质降温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制冷量,具体地,直接作用于食材内或冷却腔内的制冷介质的制冷量为锅体内食材由第一温度阈值降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制冷量的1至5倍。当制冷介质直接作用于食材内或者锅体内的冷却腔时,预设倍数可以设置为1,当然,也可以根据环境的影响设置为1至5之间的其他数值。
也就是,在烹饪阶段对食材的需求冷量进行控制、通过食材的温度的变化判断食材的第一重量、对食材的第一重量的确定后可有效控制制冷量的输入并进行适配(适配方法:通过制冷介质持续输出1-2880分钟以上连续对烹饪腔体进行冷却,不限于烹饪腔体的内部或者外部)。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运行指令包括烹饪指令,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烹饪指令,开启加热装置;基于锅体的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关闭加热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通过加热装置实现对锅体的加热,进而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当运行指令为烹饪指令时,开启加热装置对锅体加热,当锅体内的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加热装置,完成烹饪,并切换第一风扇的送风方向,使得第一风扇向锅体送风。
进一步地,当烹饪器具包括第二降温装置时,通过开启制冷部,使第一风扇作为制冷部的辅助制冷部件,将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进行导流,进而使得锅体达到更低的温度值,且加快了降温效率。
进一步地,当烹饪器具的第二降温装置包括第二风扇时,在烹饪完成后开启第二风扇,从而同时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作用下,加快锅体的冷却效率。
实施例十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提出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因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2、控制装置和第一降温装置104,第一降温装置104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锅体102或控制装置降温;控制装置用于根据锅体102的温度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第一降温装置104包括:第一风扇,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一风扇被配置为向控制装置送风,或向锅体102送风。
这样,第一风扇在烹饪过程中向控制装置的电路板送风,加快电路板的散热效率,保证电路板在烹饪器具100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在烹饪结束后,第一风扇锅体102送风,加快了锅体102的降温效率。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2、控制装置和第一降温装置104,第一降温装置104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锅体102或控制装置降温;控制装置用于根据锅体102的温度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第一降温装置104包括:第一风扇,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一风扇被配置为向控制装置送风,或向锅体102送风。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降温装置106,第二降温装置106包括:制冷部和第一风扇。
这样,第一风扇在烹饪过程中向控制装置的电路板送风,加快电路板的散热效率,保证电路板在烹饪器具100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在烹饪结束后,第一风扇向制冷部送风,对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进行导流,使得制冷部产生的冷气被快速送向锅体102,加快了锅体102的降温效率。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2、控制装置和第一降温装置104,第一降温装置104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锅体102或控制装置降温;控制装置用于根据锅体102的温度切换第一降温装置104的降温目标。第一降温装置104包括:第一风扇,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一风扇被配置为向控制装置送风,或向锅体102送风。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降温装置106,第二降温装置106包括:制冷部和第二风扇。
这样,第二降温装置106通过单独设置第二风扇,在对锅体102降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向锅体102送风,加快了锅体102的散热效率。
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在烹饪阶段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702:开启第一风扇;
步骤704:开启加热装置和制冷部;
步骤706:获取锅体内的温度值;
步骤708: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710,若否则返回步骤706;
步骤710:控制第一风扇向第二风道送风,控制第二风扇向锅体送风;
步骤712: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714,若否则返回步骤712;
步骤714:维持第二温度阈值,直到用户取消。
在该控制方法中,预先开启制冷部起到预冷的作用,在烹饪前期开启第一风扇对电路板送风,在烹饪后期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同时对锅体制冷。
其中,保温阶段中,当第二温度阈值小于环境温度时,通过第一降温装置和第二降温装置实现锅体的保温,当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环境温度时,通过加热装置实现锅体的保温。
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在预约阶段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802:第二降温装置工作;
步骤804:获取锅体内的温度值;
步骤806: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808,若否则返回步骤804;
步骤808:判断锅体内的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810,若否则返回步骤808;
步骤810:降温维持;
步骤812:维持第二温度阈值;
步骤814:开始烹饪。
在该实施例中,预约阶段通过第二降温装置实现对锅体的制冷,并将锅体的温度值维持在第二温度阈值,直至预约结束进入烹饪程序,使得锅体内的食材在低温下储存,避免了细菌滋生。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控制装置;
第一降温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锅体或所述控制装置降温;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切换信息切换所述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包括:
第一风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风扇被配置为向所述控制装置送风,或向所述锅体送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
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扇通过所述第一风道向所述控制装置送风;
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扇通过所述第二风道向所述锅体送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
切换部,所述切换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扇的降温目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包括:
导风板,设于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所述导风板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风道导风,或向所述第二风道导风;
所述控制装置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切换信息控制所述导风板向所述第一风道导风,和/或向所述第二风道导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包括:
扇叶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扇叶部能够在沿第一方向转动和沿第二方向转动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基于所述扇叶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扇叶部向所述第一风道送风,基于所述扇叶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扇叶部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所述控制装置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切换信息切换所述扇叶部的转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包括:
底座;
风扇头,所述风扇头设于所述底座,且所述风扇头被配置为适于相对于所述底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基于所述风扇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风扇头适于向所述第一风道送风;
基于所述风扇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风扇头适于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降温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降温装置被配置为对所述锅体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包括:
制冷部;
送风部,所述送风部被配置经所述制冷部向所述锅体送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包括第二风扇;和/或
所述送风部包括所述第一风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包括:
冷端;
储冷部,所述冷端被配置为对储冷部制冷,所述送风部经所述储冷部向所述锅体送风。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腔,设于所述锅体的烹饪腔内或设于所述锅体的外壁面,所述烹饪器具的第二降温装置和所述第一降温装置能够向所述冷却腔送风。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还包括:
盖体,所述与所述锅体可开合连接;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对所述锅体供热;
通道,设于所述盖体,所述烹饪器具的第二降温装置和所述第一降温装置能够通过所述通道向所述锅体的烹饪腔内送风。
14.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切换信息;
根据所述切换信息切换所述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切换信息切换所述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开启所述第一风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信息包括所述锅体的温度值、切换指令、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阶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第一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切换信息包括所述锅体的温度值,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切换信息切换所述第一降温装置的降温目标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锅体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第一风扇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第二降温装置,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包括制冷部和所述第一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风扇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开启所述制冷部;
基于所述锅体内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制冷部;
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第二降温装置,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包括制冷部和第二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运行指令,开启所述制冷部;
基于所述锅体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第二风扇向所述锅体送风;
基于所述锅体内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和所述制冷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烹饪器具的运行指令包括烹饪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烹饪指令,开启所述加热装置;
基于所述锅体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阈值,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202011066313.9A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05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6313.9A CN114305066B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6313.9A CN114305066B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066A true CN114305066A (zh) 2022-04-12
CN114305066B CN114305066B (zh) 2024-01-09

Family

ID=8103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6313.9A Active CN114305066B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06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6854A (ja) * 1996-04-01 1997-10-14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JP2007130208A (ja) * 2005-11-10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7307094A (ja) * 2006-05-18 2007-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201929701U (zh) * 2011-01-24 2011-08-1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烹饪锅的降温制冷装置
CN202069422U (zh) * 2010-12-14 2011-12-14 李科 一种电饭锅
CN108324084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系统及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09419317A (zh) * 2018-07-27 2019-03-0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6854A (ja) * 1996-04-01 1997-10-14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JP2007130208A (ja) * 2005-11-10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7307094A (ja) * 2006-05-18 2007-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202069422U (zh) * 2010-12-14 2011-12-14 李科 一种电饭锅
CN201929701U (zh) * 2011-01-24 2011-08-1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烹饪锅的降温制冷装置
CN108324084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系统及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09419317A (zh) * 2018-07-27 2019-03-0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066B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753B (zh) 一种冰箱及该冰箱的控制方法
WO2006046355A1 (ja) 冷蔵庫
KR20040068784A (ko) 온도조절 챔버를 구비한 냉장고
US9895022B2 (en) Thawing appliance
CN111053434B (zh) 一种双内胆蒸烤一体机
WO2007023593A1 (ja) 冷蔵庫
WO2020253254A1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KR20150035572A (ko) 냉장 기기에 대한 사용자 선택가능 동작 모드
WO2021233458A1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KR20080003654A (ko) 크로스 팬이 구비된 콤비 냉장고
JP3819014B2 (ja) 冷蔵庫
CN114305066A (zh)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08075939A (ja) 冷蔵庫
CN109764603A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JP2005195293A (ja) 冷蔵庫
JP2004198007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4230878U (zh) 烹饪器具
CN213778313U (zh) 冰箱
JP3197365U (ja) 保冷・保温配膳貯蔵庫
CN114305067A (zh) 烹饪设备、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04097068A (ja) 冷凍生地を用いたパンの調理装置
CN114305130B (zh)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19616B (zh) 一种具有冷藏保鲜功能的烤箱
CN114305129B (zh)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305059B (zh) 烹饪设备、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