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4940A - 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4940A
CN114304940A CN202111073702.9A CN202111073702A CN114304940A CN 114304940 A CN114304940 A CN 114304940A CN 202111073702 A CN202111073702 A CN 202111073702A CN 114304940 A CN114304940 A CN 114304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outer door
box
opening
cl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37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弘之
天野直隆
若见学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652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5712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652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5712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04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49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其能够抑制收纳装置周围的热传递到内箱内,并能够使用户容易地认识到内门未被关闭的情况。该收纳装置具备:内箱,具有内开口部;内门,关闭所述内开口部;外箱,具有外开口部且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内箱,该外箱以在所述外开口部与所述内开口部之间形成作为空气隔热层发挥功能的空间的方式构成;外门,关闭所述外开口部;以及闭塞阻止部,在所述内门未关闭的状态下,阻止所述外门关闭。

Description

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在店铺或室外等处设置的、用于食品等收纳对象物的交接的收纳装置已众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具备:关闭收纳室的开口部的内门、和在该内门的外侧开闭自如的外门。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具有解锁操作部、弹簧、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作为对外门进行上锁、解锁的结构。在外门被锁住的状态下,解锁操作部从门锁装置向下方突出;在外门被解锁了的状态下,解锁操作部埋没在门锁装置内。弹簧以使第一旋转构件向前方旋转的方式施力。第一旋转构件以在内门朝向关闭方向转动时,第一旋转构件被该内门按压而向后方旋转的方式构成。第二旋转构件以在第一旋转构件向后方旋转时,第二旋转构件向后方旋转,从而允许解锁操作部从门锁装置向下方突出的方式构成。
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中,在对外门上锁时,使外门向后方转动而接触内门,进而通过使外门转动而使内门转动。当第一旋转构件由于向后方旋转的内门而向后方旋转时,随着该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第二旋转构件也向后方旋转,从而允许解锁操作部从门锁装置向下方突出。而且,通过解锁操作部从门锁装置向下方突出,门锁装置的销构件旋转而与外门的销接受构件卡合,从而将外门锁上。
如果外门被上锁,就成为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的状态。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的理由是,由于没有设置内门的上锁机构,而且在通过弹簧向前方对第一旋转构件施力,所以如果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存在大的间隙,则内门会因为弹簧的施力而借助于第一旋转构件向前方转动,从而导致内门打开。
另外,如果外门被上锁,则由于没有设置内门的上锁机构,而且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所以经由第一旋转构件被弹簧向前方施力的内门在向前方的转动被外门限制了的状态下,成为将收纳室的开口部关闭了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7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中,由于在外门被锁上时,在外门与内门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所以收纳装置的周围的热会传递到收纳室内,存在有可能使收纳室内的收纳对象物的温度上升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中,为了抑制收纳室内的收纳对象物的温度上升,可以考虑在外门和内门之间设置大的间隙(空间),使该空间作为空气隔热层发挥功能。但是,如果设置作为空气隔热层发挥功能的空间,就不能一边使外门接触内门,一边同时关闭外门和内门,无法一边使外门接触内门,一边锁住外门。因此,可以考虑不设置在内门关闭时对外门上锁的机构,而是设置不与内门关闭的动作联动的外门的上锁机构。但是,在设置这样的外门的上锁机构的情况下,由于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存在用于形成空气隔热层的较大的空间,所以即使在内门未被关闭的状态下,外门也会被上锁。因此,存在有可能即使处于在收纳室和内门之间例如夹有收纳对象物而内门未被关闭的状态,用户也会注意不到内门未被关闭而将外门关闭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中,当通过销构件的旋转解除该销构件与销接受构件的卡合时,外门被解锁,但是在该解锁时,由于销接受构件随着销构件的旋转而被向前方施力,所以外门转动而自动打开。但是,当外门打开时,由于外门对于内门朝前方转动的限制被解除,内门会因弹簧施力而转动,从而自动打开。因此,外部空气会进入收纳室内,存在有可能使收纳对象物的温度发生变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能够抑制收纳装置周围的热传递到内箱内,并且能够使用户容易地认识到内门未被关闭的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中,在外门被解锁了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户容易地确定被解锁的外门,并且能够抑制内箱内部的温度变化。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收纳装置具备:内箱,具有内开口部;内门,关闭所述内开口部;外箱,具有外开口部且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内箱,该外箱以在所述外开口部与所述内开口部之间形成作为空气隔热层发挥功能的空间的方式构成;外门,关闭所述外开口部;以及闭塞阻止部,在所述内门未闭合的状态下,阻止所述外门关闭。
本发明的收纳装置具备:内箱,具有内开口部;内门,关闭所述内开口部;外箱,具有外开口部,且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内箱;外门,关闭所述外开口部;上锁解锁机构,对所述外门进行上锁、解锁;打开状态保持部,在所述外门被解锁了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外门打开着的状态;以及关闭状态保持部,在所述外门被解锁了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内门关闭着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收纳装置,能够抑制收纳装置周围的热传递到内箱内,并且能够使用户容易地认识到内门未被关闭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收纳装置,在外门被解锁了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户容易地确定被解锁的外门,并且能够抑制内箱内部的温度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收纳装置的内门和外门关闭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收纳装置的内门和外门打开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收纳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收纳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收纳装置的内门和外门关闭着的状态的部分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收纳装置的解锁机构的部分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收纳装置的外门打开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从外门的内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收纳装置的外门打开着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用电子锁锁住外门的上锁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解锁机构的操作件未被操作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解锁机构的操作件被操作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使用了解锁机构时的外门的解锁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在内门未关闭的状态下外门的关闭被阻止的状态的横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收纳装置
10 收纳单元
20 收纳部
20A 箱体
20B 门部
21 内箱
22 内门
23 外箱
24 外门
25 闭塞阻止部
40 电子锁
41 盒体
42 上锁解锁机构
43 电气驱动部
44 解锁杆
45 转动构件
46 撞栓
47 盖子
50 解锁机构
51 操作件
52 运动传递部
53 解锁凸轮
54 棒支撑构件
55 解锁棒
56 杆操作构件
57 按压构件
100 温度控制单元
101 冷却风送出部
211 内开口部
212 背面缝隙
213 侧面缝隙
221 带弹簧铰链
222 密封垫
223 操作槽部
230 外开口部
231 隔热壳体
232 外装部
233 外开口形成部
234 右侧板部
235 左侧板部
236 前下板部
237 前上板部
241 铰链
251 基部
252 闭塞阻止构件
411 切口
412 第一转动轴
413 第二转动轴
451 闩部
452 打开状态保持部
461 上锁孔部
471 通孔
511 钥匙孔
531 插通孔
561 杆按压部
562 被按压部
F1 背面流道
F2 侧面流道
K 空气隔热层
P 收纳对象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收纳装置的结构)
首先,说明收纳装置的结构。图1是表示收纳装置的内门和外门关闭着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收纳装置的内门和外门打开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收纳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立体图。图4是表示收纳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收纳装置的内门和外门关闭着的状态的部分纵剖面图。图6是表示收纳装置的解锁机构的部分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收纳装置的外门打开着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从外门的内表面侧观察收纳装置的外门打开着的状态时的立体图。图9是电子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用电子锁锁住外门的上锁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解锁机构的操作件未被操作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图6所示的收纳装置1设置在店铺或室外等处,用于生鲜食品、冷冻食品等的收纳对象物的交接。收纳装置1以冷冻(例如,约-20℃)、冷藏(例如,1℃以上且5℃以下)、常温(例如,约10℃)的状态保管收纳对象物。收纳装置1具备:收纳单元10、温度控制单元100、以及未图示的控制单元。
收纳单元10具备五个收纳部20和解锁机构50。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收纳单元10具有五个收纳部20的结构,但是收纳部20的个数不限于五个,可以是四个以下,也可以是六个以上。
收纳单元10还具备:五个内箱21、五个内门22、1个外箱23、五个外门24、五个闭塞阻止部25、以及五个电子锁40。
内箱21具有传热结构。内箱21形成为在正面侧具有内开口部211的四方形箱状。收纳对象物被收纳在内箱21的内部。如图3和图4所示,在内箱21的背面部设置有多个背面缝隙212,该多个背面缝隙212用于使来自温度控制单元100的冷却风进入内箱21内部。在内箱21的左侧面部、右侧面部设置有多个侧面缝隙213,该多个侧面缝隙213用于将该内箱21的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内门22以关闭内箱21的内开口部211的方式构成。如图7所示,内门22通过例如设置在该内门22的一侧的缘部的带弹簧铰链221,转动自如地连接到内箱21的右前端部。带弹簧铰链221作为朝向关闭内门22的方向对该内门22施力的内门施力部发挥功能。带弹簧铰链221是保持内门22关闭着的状态的关闭状态保持部的一个例子。内门2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内箱21的框状的密封垫222。密封垫222具有隔热结构。在内门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在用户(店员或顾客)打开内门22时供手指插入的操作槽部223。
如图1~图6所示,外箱23形成为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的四方形箱状。外箱23具备隔热壳体231、外装部232、以及外开口形成部233。
隔热壳体231具有隔热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隔热壳体231形成为在正面部具有五个开口部、在上表面部具有1个开口部的四方形箱状。在隔热壳体231的内部,上下并排配置有五个内箱21。五个内箱21以如下方式配置:从收纳单元10的正面侧观察时,内开口部211与隔热壳体231的正面侧的开口部重叠。在隔热壳体231的背面部与内箱21的背面部之间设置有背面流道F1。在隔热壳体231的左侧面部、右侧面部与内箱21的左侧面部、右侧面部之间设置有侧面流道F2。在隔热壳体231内的最上面的内箱21的上方,配置有构成温度控制单元100的冷却风送出部101。冷却风送出部101以从隔热壳体231的上表面部的开口部露出的方式配置。从冷却风送出部101送出的冷却风如箭头Y1所示,流过背面流道F1,从背面缝隙212流入内箱21的内部。在内箱21内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如箭头Y2所示,从侧面缝隙213流出,流过侧面流道F2,流入冷却风送出部101。流入冷却风送出部101的空气由该冷却风送出部101冷却,作为冷却风被送出到背面流道F1。即,通过隔热壳体231内部的冷却风的循环,内箱21的内部被冷却。
外装部232具备右侧板部234、左侧板部235、前下板部236和前上板部237。右侧板部234和左侧板部235以分别覆盖隔热壳体231的左、右两个侧面部的方式配置。前下板部236和前上板部237配置在分别与隔热壳体231的正面部的下侧部分和上侧部分隔有规定距离的前方的位置,具有使该下侧部分和上侧部分从收纳单元10的正面侧不可见的功能。此外,外装部232可以进一步具备覆盖隔热壳体231的背面部的背板部,在该情况下,外装部232也可以是将背板部、右侧板部234、左侧板部235、前下板部236和前上板部237一体化而成的箱状。
外开口形成部233以将开口部划分成五个外开口部230的方式设置,该开口部是由右侧板部234和左侧板部235的前端缘、前下板部236的上端缘、以及前上板部237的下端缘划分出的。外开口形成部233形成为四方形筒状。外开口形成部233以使得从收纳单元10的正面侧观察时外开口部230位于内开口部211的外侧的方式,形成外开口部230。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经由外开口部230和内开口部211将收纳对象物收纳到内箱21的内部。
外门24以关闭外箱23的外开口部230的方式构成。当外门24被关闭时,如图5所示,在外门24和内门22之间形成由内门22、外开口形成部233、隔热壳体231中的连接内箱21和外开口部230的部分、以及外门24划分出的空间。该空间作为满足规定的隔热性能的空气隔热层K发挥功能。空气隔热层K具有如下功能:在收纳装置1周围的温度升高时,抑制收纳装置1周围的热传递到内箱21内。外门24如图8所示,例如通过设置在该外门24的一侧的缘部上的铰链241,转动自如地连接到外开口形成部233的右侧面部。在外门24的内表面上的转动前端侧,设置有阻止在内门22未关闭的状态下关闭外门24的闭塞阻止部25。
闭塞阻止部25具备基部251和棒状的闭塞阻止构件252,基部251设置于比外门24的内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更靠转动前端侧,且比后述的撞栓46更靠外门24的转动基端侧的位置,闭塞阻止构件252从该基部251向与外门24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闭塞阻止构件252以如下方式设置:当内箱21与内门22之间夹有收纳对象物或异物时,闭塞阻止构件252与内门22的转动前端侧的位于操作槽部223下方的位置接触,阻止外门24关闭。此外,闭塞阻止构件252被设置成,当在内箱21与内门22之间未夹有收纳对象物和异物,内门22和外门24都被关闭时,在该闭塞阻止构件252的前端与内门22之间存在几毫米左右的间隙。
各电子锁40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控制,分别对各外门24进行上锁、解锁。各电子锁40以能够与内门22的开闭动作无关地对外门24进行上锁、解锁的方式构成。如图9和图10所示,电子锁40具备盒体41、上锁解锁机构42和电气驱动部43。
盒体41例如设置在外开口形成部233的左侧面部。在盒体41的外门24侧(前侧)设置有前开口部。在盒体41的右侧面部的前侧设置有切口411。
上锁解锁机构42具备:解锁杆44、转动构件45、未图示的转动施力部、以及撞栓46。
解锁杆44设置在盒体41内的内箱21侧(后侧)。解锁杆4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以下称为“转动基端侧”)转动自如地设置于在盒体41上设置的第一转动轴412上。解锁杆4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以下称为“转动前端侧”)以从盒体41的上表面部向盒体41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解锁杆44的转动基端侧设置有向盒体41的前侧突出的未图示的杆突出部。在解锁杆44上的杆突出部的下方设置有向后侧凹陷的未图示的杆凹部。
转动构件45设置于比解锁杆44更靠前侧的位置。并且,转动构件45转动自如地设置于在盒体41上设置的第二转动轴413上。转动构件45具备闩部451、打开状态保持部452、以及未图示的转动突出部。闩部451以在盒体41的前侧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打开状态保持部452以在比闩部451更靠后侧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转动突出部以与闩部451和打开状态保持部452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设置,且朝着向解锁杆44接近的方向延伸。转动突出部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当转动构件45转动时,会成为该转动突出部的前端部与解锁杆44的杆突出部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或成为该转动突出部的前端部位于解锁杆44的杆凹部的凹陷内的状态的形状。
转动施力部对解锁杆44施力,以使解锁杆44的转动前端侧向前侧转动。转动施力部对转动构件45施力,以使得闩部451和打开状态保持部452向上方转动,且转动突出部向下方转动。
撞栓46设置在外门24的内表面上的另一侧的缘部侧、即外门24的转动前端侧。撞栓46形成为沿与外门24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板状。在撞栓46的前端侧,设置有供闩部451嵌合的上锁孔部461。上锁孔部461是嵌合部的一例。
电气驱动部43由控制单元控制,向与转动施力部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解锁杆44施力。即,电气驱动部43按压解锁杆44,以使得解锁杆44的转动前端侧向后侧转动。电气驱动部43例如通过根据来自控制单元的电信号使棒状构件移动,来利用该棒状构件按压解锁杆44。
在上锁解锁机构42中的外开口形成部233的左侧面部设置的构件被如图7所示那样的盖子覆盖。盖子47上设置有供撞栓46插入的通孔471。
在此,一个收纳部20由一个箱体20A、一个门部20B、一个闭塞阻止部25和一个电子锁40构成。一个箱体20A包含一个内箱21、一个外开口形成部233、以及隔热壳体231中的容纳上述一个内箱21的部分而构成。一个门部20B由各一个的内门22和外门24构成。
解锁机构50可用于在停电时或控制单元故障时等不能使用电气驱动部43解锁外门24的情况下的解锁。如图6、图9~图11所示,解锁机构50具备操作件51和运动传递部52。
如图1所示,操作件51以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设置于外箱23的下端部,具体而言,设置于前下板部236。操作件51由仅在使用专用钥匙时才能操作的圆筒锁构成,且以使钥匙孔511从外箱23的正面(前下板部236)露出的方式设置。
如图6所示,运动传递部52具备:一个解锁凸轮53、一个棒支撑构件54、一根解锁棒55、五个杆操作构件56、以及五个按压构件57。棒支撑构件54、解锁棒55、杆操作构件56和按压构件57设置在外开口形成部233的左侧面部,由盖子47覆盖。
如图6和图11所示,解锁凸轮53以在操作件51的后侧向左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解锁凸轮53以与构成操作件51的圆筒的旋转联动地向与该操作件51相同的方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解锁凸轮53的转动前端侧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插通孔531。
如图6和图10所示,棒支撑构件54设置于比最上面的电子锁40的盒体41更靠后侧且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棒支撑构件54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未图示的支撑孔。
如图6和图11所示,解锁棒55的下端侧向前方弯曲。解锁棒55的下端侧的向前方延伸的部分从后侧插入解锁凸轮53的插通孔531中。如图6和图10所示,解锁棒55的上端侧沿上下方向插入棒支撑构件54的支撑孔中。通过这样的结构,解锁棒55随着解锁凸轮53的转动而上下移动。
如图9和图10所示,五个杆操作构件56例如在盒体41的第一转动轴412上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杆操作构件56中的位于比盒体41更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杆按压部561。杆按压部561位于比从解锁杆44的盒体41突出的部分更靠前侧的位置。在杆操作构件56中的位于比盒体41更靠后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左右延伸的被按压部562。被按压部562位于比按压构件57更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五个按压构件57以分别位于各盒体41的后侧的方式固定在解锁棒55上。按压构件57随着解锁棒55向下方的滑动而向下移动,并按压杆操作构件56的被按压部562。
如图1~图6所示,温度控制单元100设置在外箱23的上部。温度控制单元100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控制,使所有的收纳部20统一成为冷冻、冷藏和常温中的一种状态。
控制单元具备控制单元壳体。在控制单元壳体的前侧配置有由用户操作的触摸面板。在控制单元壳体的顶面上安装有天线。在控制单元壳体的内部配置有总括控制收纳装置1的计算机。在控制单元壳体的内部配置有路由器,该路由器在计算机与外部通信时对通信进行中继。另外,在控制单元壳体的配电室中配置有用于对天线与路由器的连接进行中继的适配器。
计算机与触摸面板连接,执行经由触摸面板输入的来自用户的指示。计算机通过路由器和天线与外部无线通信。此外,在控制单元壳体的顶面的前侧,形成有使配电室与外部连通,并使连接到天线的信号线缆通过的未图示的通孔。
(收纳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说明收纳装置1的动作。图12是表示解锁机构的操作件被操作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使用了解锁机构时的外门的解锁状态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在内门未关闭的状态下外门的关闭被阻止的状态的横剖面图。
<电子锁的上锁状态>
首先,说明电子锁40的上锁状态。在通过电子锁40对外门24上了锁时,转动构件45的转动突出部的前端部与解锁杆44的杆突出部的上表面接触,如图10所示,在嵌入到撞栓46的上锁孔部461中的闩部451向正下方延伸的状态下,限制转动构件45的转动。此外,作为使闩部451嵌入上锁孔部461的机构,可以使用如下的机构:在盒体41的内部设置与闩部451一起移动的被按压部,通过用插入到盒体41内部的撞栓46按压被按压部,来使闩部451移动而嵌入上锁孔部461。另外,作为使闩部451嵌入上锁孔部461的机构,也可以使用基于从控制单元输出的电信号,使闩部451移动而嵌入上锁孔部461的机构。
此时,解锁机构50的杆操作构件56保持杆按压部561不会抵抗转动施力部的施力而向后侧按压解锁杆44的状态。如图11所示,解锁机构50的操作件51保持钥匙孔511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
<使用控制单元的电子锁的解锁动作>
接下来,说明使用控制单元的电子锁40的解锁动作。当用户使用控制单元的触摸面板等的操作部进行解锁操作时,控制单元向电子锁40的电气驱动部43输出电信号。电气驱动部43根据来自控制单元的电信号使棒状构件移动,从而向后侧按压解锁杆44。当解锁杆44向后侧转动时,解锁杆44的杆突出部向离开转动构件45的转动突出部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杆突出部的上表面与转动突出部的接触。当杆突出部的上表面与转动突出部的接触被解除了时,转动构件45通过转动施力部的施力而向前侧转动,在转动突出部的前端部位于杆凹部的凹陷内的状态下,限制转动构件45的转动。在转动突出部的前端部位于杆凹部的凹陷内的时机,电气驱动部43使棒状构件返回原来的位置。
通过此时的转动构件45的向前侧的转动,使闩部451转动以露出到盒体41的外侧(参照图13)。伴随着该闩部451的转动,撞栓46被推出到盒体41的外侧,而闩部451从上锁孔部461脱离,外门24被解锁而打开。另外,通过转动构件45的向前侧的转动,打开状态保持部452移动到从盒体41的切口411露出的位置。即使被打开的外门24朝向关闭的方向转动,也会因为撞栓46与从切口411露出的打开状态保持部452接触而使得外门24的转动受到限制。其结果是,外门24保持打开着的状态。另外,此时,通过带弹簧铰链221的施力,不管外门24是否打开,内门22都保持关闭着的状态。
<使用解锁机构的电子锁的解锁动作>
接下来,说明使用解锁机构50的电子锁40的解锁动作。在停电时或控制单元故障时等的情况下,店员在想解锁外门24时,将未图示的钥匙插入图11所示的状态下的操作件51的钥匙孔511,并向左转动,由此,如图12所示,解锁凸轮53向下方转动而使解锁棒55向下移动。随着解锁棒55向下方移动,如图13所示,所有的按压构件57分别按压杆按压部561,从而使杆操作构件56向后侧转动。当杆操作构件56向后侧转动时,杆按压部561向后侧移动而向后侧按压解锁杆44。当解锁杆44向后侧转动时,与使用控制单元的解锁动作的情况同样地,电子锁40的上锁解锁机构42进行动作,将外门24解锁。在外门24被解锁了的情况下,通过打开状态保持部452与撞栓46的接触,保持外门24打开着的状态,并且,通过带弹簧铰链221的施力,保持内门22关闭着的状态。
<收纳动作>
接下来,说明收纳装置1的收纳动作。店员在要将收纳对象物放入规定的收纳部20时,进行使用了控制单元的电子锁40的解锁操作,将外门24解锁。店员在外门24打开后,打开内门22,将收纳对象物放入内箱21内,并关闭内门22。此时,带弹簧铰链221向关闭内门22的方向对内门22施力,所以只要店员的手从内门22脱离,内门22就会自动关闭。
例如,如图14所示,有时因向内箱21放入收纳对象物P的方式,而导致收纳对象物P被夹在内箱21与内门22之间,出现内门22关闭不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店员没有注意到内门22未关闭而想要关上外门24,闭塞阻止部25的闭塞阻止构件252也会接触内门22的外表面而阻止外门24关闭。
另外,有时在店员将收纳对象物P全部放入内箱21后,或者在顾客从内箱21取出收纳对象物P后,内箱21与内门22之间夹有异物而出现内门22关闭不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即使店员或顾客没有注意到内门22未关闭而想要关上外门24,闭塞阻止部25的闭塞阻止构件252也会接触内门22的外表面而阻止外门24关闭。
[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收纳装置1具备在内箱21的前方形成的空气隔热层K。因此,即使收纳装置1周围的温度升高,也能够抑制收纳装置1周围的热传递到内箱21内。因此,即使收纳装置1设置在室外,也能够抑制内箱21内的收纳对象物P的温度变化。而且,收纳装置1具备阻止在内门22未关闭的状态下关闭外门24的闭塞阻止部25。因此,店员或顾客可以通过认识到外门24未被关闭的情况,而容易地认识到内门22未被关闭的情况。其结果是,在内门22未被关闭的原因是在内箱21与内门22之间夹有收纳对象物P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收纳对象物P受损。另外,在收纳对象物P是生鲜食品或冷冻食品时,发现外门24未被关闭的店员能够迅速将收纳对象物P全部放入内箱21内,并将内门22关闭,能够将收纳对象物P不处于冷藏状态或冷冻状态的时间抑制在最小限度。其结果,能够抑制收纳对象物P的商品价值下降。另外,在内门22未被关闭的原因是在内箱21与内门22之间夹有异物时,发现外门24未被关闭的店员或顾客能够迅速地除去异物,然后关闭内门22。在作为收纳对象物P的生鲜食品或冷冻食品全部被放入内箱21后出现夹有异物的情况时,能够将外部空气进入内箱21内而使内箱21内的温度上升的时间抑制在最小限度,能够抑制收纳对象物P的商品价值下降。在收纳对象物P被从内箱21取出后出现夹有异物的情况时,能够将内箱21内的冷却风泄漏到外部的时间抑制在最小限度,能够抑制温度控制单元100的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闭塞阻止部25具备闭塞阻止构件252,闭塞阻止构件252固定在外门24的内表面上,通过与内门22的外表面接触,阻止在内门22未关闭的状态下关闭外门24,并允许在内门22关闭着的状态下关闭外门24。因此,仅通过在外门24上设置简单的闭塞阻止构件252的简单结构,就能够使用户容易地认识到外门24未被关闭的情况。另外,由于闭塞阻止构件252设置在外门24的内表面上,所以能够在用户打开内门22时,使闭塞阻止构件252不易进入用户的视野。
收纳装置1中,以使内门22与外门24向相同方向转动的方式构成,并且将闭塞阻止构件252设置在外门24的转动前端侧。在此,越是靠近内门22的转动前端侧,则俯视时的从内箱21的内开口部211的开口面到内门22的内表面的距离越大。因此,与将闭塞阻止构件252设置在转动基端侧的情况相比,通过将闭塞阻止构件252设置在外门24的转动前端侧,能够使由闭塞阻止构件252阻止关闭的状态下的外门24的打开量更大。因此,用户能够更容易地认识到外门24未被关闭的情况。
在外门24被解锁了的情况下,收纳装置1通过打开状态保持部452保持外门24打开着的状态,并且通过带弹簧铰链221的施力,保持内门22关闭着的状态。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确定被解锁了的外门。另外,由于保持内门22关闭着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外部空气进入内箱21内而使内箱21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因此,在收纳对象物是生鲜食品或冷冻食品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商品价值下降。而且,用户在将外门24解锁后,不必为了避免收纳对象物的温度变化而立即从内箱21取出收纳对象物,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取出收纳对象物。
作为保持内门22关闭着的状态的关闭状态保持部,使用具有将内门22转动自如地连接到内箱21的功能、以及向关闭内门22的方向对内门施力的功能的带弹簧铰链221。因此,与使用分别具有上述两个功能中的一个功能的多个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零部件个数。
在电子锁40的转动构件45上设置有闩部451和打开状态保持部452,闩部451具有对外门24进行上锁、解锁的功能,打开状态保持部452具有保持外门24打开着的状态的功能。由此,无须使用使闩部451与打开状态保持部452联动的机构,仅通过将转动构件45转动一次,就能够进行外门24的解锁、以及外门24打开着的状态的保持。
收纳装置1具备用于手动解锁外门24的解锁机构50。因此,即使在由于停电等而电气驱动部43不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外门24解锁,能够提高收纳装置1的便利性。特别是停电的情况下,由于温度控制单元100也不驱动,所以可能出现作为收纳对象物的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的温度上升而导致商品价值下降的问题,但是因为能够手动解锁外门24,所以可以将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立即移动到其他冰箱或冷冻库。
解锁机构50以能够将五个外门24一并解锁的方式构成。因此,即使是在无法确定在五个内箱21中的哪个内箱21中放入有收纳对象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五个外门24一并解锁,而容易且迅速地确定放入有收纳对象物的内箱21。
操作件51以露出到外箱23的外部的方式设置。因此,无须像上述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那样,在操作操作件51之前进行打开收纳有操作件51的箱体的操作,能够迅速地解锁外门24。
操作件51由圆筒锁构成。因此,除了专用的钥匙以外,不能打开外门24,能够防止收纳对象物被盗。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到此为止说明过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内容,可以在不脱离其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也可以仅在内门22的外表面上设置闭塞阻止部25。在内门22的外表面上设置闭塞阻止部25时,也可以在闭塞阻止部25上设置在开闭内门22时操作的开闭操作部(拉手、把手等)。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使闭塞阻止部25具有阻止外门24关闭的功能、以及进行内门22的开闭时的操作功能,从而无须在内门22上设置操作槽部223。
也可以在闭塞阻止构件252的前端设置缓冲部。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避免在闭塞阻止构件252与内门22接触时内门22受到损伤。
闭塞阻止构件252也可以设置在内门22或外门2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另外,闭塞阻止构件252也可以设置在转动基端侧。
也可以采用滑动式的门作为内门和外门。例如,也可以是,在采用通过向下滑动而分别关闭内开口部和外开口部的内门和外门的情况下,闭塞阻止部由从内门的外表面延伸到外门侧的第一闭塞阻止构件、以及从外门的内表面延伸到内门侧的第二闭塞阻止构件构成,在内门和外门均关闭着的情况下,第二闭塞阻止构件接触第一闭塞阻止构件的上部。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内门未关闭的状态下,第一闭塞阻止构件会升至比在内门关闭着的状态时更高的位置,所以第二闭塞阻止构件也会升至比在内门关闭着的状态时更高的位置,从而阻止外门关闭。
作为关闭状态保持部,也可以采用通过磁力将内门22吸附到内箱21上的结构等的除带弹簧铰链221以外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用不带弹簧的铰链将内门22转动自如地连接到内箱21即可。
也可以是,在电子锁40的转动构件45上不设置打开状态保持部452,而是与转动构件45的朝向前侧的转动联动地,例如使棒状的打开状态保持部移动以从切口411露出,通过打开状态保持部与撞栓46的接触来保持外门24打开着的状态。
在收纳装置1中,也可以不设置解锁机构50。另外,也可以是,设置各自针对一个外门24进行解锁的五个解锁机构。
也可以将操作件51设置在外箱23的内部,并在外箱23上设置用于使操作件51不露出到外部的门。也可以不使用圆筒锁作为操作件51,而是使用无需专用的钥匙,任何人都可以操作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通过将操作件设置在外箱23的下端部等顾客不容易看到的位置,或者将操作件设置在外箱23的内部并设置带锁的门,来对能够操作操作件的人员进行限制。
在收纳装置1中,也可以设置加热收纳对象物的温度控制单元。在收纳装置1中,也可以设置能够对各收纳部20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的温度控制单元。在收纳装置1中也可以不设置温度控制单元100。
在收纳装置1中,也可以设置用钥匙进行上锁、解锁的装置来代替电子锁40。另外,在收纳装置1中也可以不设置电子锁40等的对外门24进行上锁、解锁的装置。
在收纳装置1中收纳的收纳对象物也可以是除了生鲜食品及冷冻食品以外的食品、饮料、医药品、日用品、杂货、电子设备、书籍等的能够收纳在收纳装置1中的任何一种收纳对象物。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收纳装置。

Claims (15)

1.一种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箱,具有内开口部;
内门,关闭所述内开口部;
外箱,具有外开口部且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内箱,该外箱以在所述外开口部与所述内开口部之间形成作为空气隔热层发挥功能的空间的方式构成;
外门,关闭所述外开口部;以及
闭塞阻止部,阻止在所述内门未关闭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外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闭塞阻止部具备闭塞阻止构件,该闭塞阻止构件被固定在所述外门和所述内门中的一者上,通过接触所述外门和所述内门中的另一者来阻止所述外门关闭,并且,允许在所述内门关闭着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外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在所述闭塞阻止构件中的接触所述外门和所述内门中的另一者的部分上,设置有缓冲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内门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内箱,
以所述外门与所述内门向相同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将所述外门设置于所述外箱,
所述闭塞阻止构件设置于所述外门和所述内门中的一者的转动前端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闭塞阻止构件具有在开闭所述内门时被操作的开闭操作部,且所述闭塞阻止构件设置在所述内门的外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内箱被隔热结构覆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所述内箱的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
8.一种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箱,具有内开口部;
内门,关闭所述内开口部;
外箱,具有外开口部,且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内箱;
外门,关闭所述外开口部;
上锁解锁机构,对所述外门进行上锁、解锁;
打开状态保持部,在所述外门被解锁了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外门打开着的状态;以及
关闭状态保持部,在所述外门被解锁了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内门关闭着的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关闭状态保持部具备朝向关闭所述内门的方向对该内门施力的内门施力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内门通过作为所述内门施力部发挥功能的带弹簧铰链而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内箱。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内箱被隔热结构覆盖。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所述内箱的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上锁解锁机构具备:设置在所述外箱和所述外门中的一者上的闩部;以及具有供所述闩部嵌合的嵌合部且设置在所述外箱和所述外门中的另一者上的撞栓;
所述打开状态保持部以与所述闩部一起移动的方式构成,在以解除所述闩部与所述嵌合部的嵌合的方式移动了所述闩部时,所述打开状态保持部通过与所述撞栓接触,保持所述外门打开着的状态。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还具备:
电子锁,具有所述上锁解锁机构,通过基于电信号而驱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来将所述外门解锁;以及
解锁机构,具有操作件,将所述操作件的运动传递给所述上锁解锁机构,从而驱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纳装置,其中,
具备包含所述内箱、所述内门、所述外箱、所述外门、所述打开状态保持部、所述关闭状态保持部和所述电子锁的多个收纳部,
所述解锁机构以将所述操作件的运动传递到所述上锁解锁机构,从而将所述多个收纳部的所述上锁解锁机构一并驱动的方式构成。
CN202111073702.9A 2020-09-30 2021-09-14 收纳装置 Pending CN1143049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5227A JP2022057127A (ja) 2020-09-30 2020-09-30 収納装置
JP2020-165225 2020-09-30
JP2020-165227 2020-09-30
JP2020165225A JP2022057126A (ja) 2020-09-30 2020-09-30 収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4940A true CN114304940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44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702.9A Pending CN114304940A (zh) 2020-09-30 2021-09-14 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49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9346303B2 (en) Refrigerator
US10697694B2 (en) Cabinet for a recreational vehicle
EP3008408B1 (en) Refrigerator
ES2936142T3 (es) Refrigerador
US20150115790A1 (en) Refrigerator
US20170205134A1 (en) Household appliance, in particular household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N114304940A (zh) 收纳装置
EP3008409B1 (en) Refrigerator
CN114304941A (zh) 收纳装置
KR20140131759A (ko) 냉장고
JP7511184B2 (ja) 収納装置
JP2006037652A (ja) 庫内側解錠機構付き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JP2022057127A (ja) 収納装置
JP2022057126A (ja) 収納装置
KR20050115538A (ko) 도어 잠금장치
KR100321873B1 (ko) 냉장 및 냉동고 도어용 도어록 장치
JP5479217B2 (ja) 物品収納什器における開閉体の施解錠装置
KR20180042331A (ko) 핸들 및 프리저
US20190032993A1 (en) Refrigerator appliances including a drawer assembly
US20240161560A1 (en) Aircraft galley containers
JP4152530B2 (ja) 自動販売機
CN115788190A (zh) 用于冰箱的铰链组件
CN109920134B (zh) 自动售货机
KR200404682Y1 (ko) 도어개폐형 자동판매기의 도어락장치
KR20220168314A (ko)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