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0233A - 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00233A CN114300233A CN202111505289.9A CN202111505289A CN114300233A CN 114300233 A CN114300233 A CN 114300233A CN 202111505289 A CN202111505289 A CN 202111505289A CN 114300233 A CN114300233 A CN 1143002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ing
- protrusion
- protrusions
- transformer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30 filament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00 effect on sk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绕组结构包括骨架、突起结构和绕组,骨架具有绕线面,突起结构包括多个突起,多个突起设置在绕线面,绕组具有多匝绕线,多匝绕线绕设在绕线面,多个突起之间依次间隔形成多个槽位,多匝绕线被至少部分地依次收容在多个槽位内。上述绕组结构,在将绕组绕设在骨架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绕线面的多个突起,绕组在绕设时形成的每匝绕线都会被依次分隔在多个突起之间形成的槽位中,从而可消除绕组在绕设时出现凌乱不整的问题,避免出现绕组耐压不良、供压不稳定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可通过驱动电源的升压变压器来实现对磁控管的高压驱动,即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绕线释放高压以驱动磁控管。对于变压器而言,当缠绕的绕线凌乱不整,呈现线陷等状态时,绕线间产生超出平常的过大电压,容易造成耐压不良、电源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绕组结构,包括骨架、突起结构和绕组,所述骨架具有绕线面,所述突起结构包括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设置在所述绕线面,所述绕组具有多匝绕线,所述多匝绕线绕设在所述绕线面,所述多个突起之间依次间隔形成多个槽位,所述多匝绕线被至少部分地依次收容在所述多个槽位内。
上述绕组结构,在将绕组绕设在骨架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绕线面的多个突起,绕组在绕设时形成的每匝绕线都会被依次分隔在多个突起之间形成的槽位中,从而可消除绕组在绕设时出现凌乱不整的问题,避免出现绕组耐压不良、供压不稳定的情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突起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绕线具有最大线径,所述多个突起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相邻两个所述突起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最大线径;所述突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线径的一半;所述突起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线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绕组包括至少两层,所述至少两层绕组包括第一绕组层和第二绕组层,所述第一绕组层贴合所述绕线面绕设,所述第一绕组层的每两匝相邻绕线之间相互间隔并形成有一个凹陷空间,所述第二绕组层的绕线被至少部分地依次收容在一个所述凹陷空间内,以使得所述第二绕组层贴合所述第一绕组层绕设。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匝所述绕线沿绕设方向具有起始绕设位置和变道绕设位置,所述突起结构包括第一突起部、第二突起部,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多个突起依次对应多匝所述绕线的起始绕设位置,所述第二突起部的多个突起依次对应多匝所述绕线的变道绕设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绕线的绕设方向,每匝所述绕线在所述起始绕设位置和所述变道绕设位置之间具有中间绕设位置,所述突起结构包括第三突起部,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突起部的多个突起依次对应多匝所述绕线的中间绕设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包括用于供所述绕组开始绕设的绕制初端,沿所述绕线的绕设方向,所述绕制初端位于所述起始绕设位置和所述变道绕设位置之间,所述中间绕设位置和所述绕制初端在所述绕线面朝向相反的方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突起沿所述绕组的绕设方向具有长度,所述第三突起部的突起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突起长度和所述第二突起部的突起长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绕组结构,所述绕组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和/或次级侧,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用于电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侧用于电连接预设的工作部。
上述变压器,在将绕组绕设在骨架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绕线面的多个突起,绕组在绕设时形成的每匝绕线都会被依次分隔在多个突起之间形成的槽位中,从而可消除绕组在绕设时出现凌乱不整的问题,避免出现绕组耐压不良、供压不稳定的情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绕组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侧,所述绕组为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所述变压器初级侧的电压值小于所述变压器次级侧的电压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控制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交流电源和所述变压器之间的通断。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包括本体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本体内。
上述家用电器,在将绕组绕设在骨架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绕线面的多个突起,绕组在绕设时形成的每匝绕线都会被依次分隔在多个突起之间形成的槽位中,从而可消除绕组在绕设时出现凌乱不整的问题,避免出现绕组耐压不良、供压不稳定的情况。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绕组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绕组结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绕组结构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绕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绕组结构的另一侧面示意图;
图6是图4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压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绕组结构100;
骨架110、绕线面111、挡板112、突起结构120、突起121、槽位122、绕组130、绕线131、第一绕组层132、第二绕组层133、凹陷空间134、起始绕设位置141、变道绕设位置142、中间绕设位置143、绕制初端144、第一突起部145、第二突起部146、第三突起部147;
驱动电路200;
变压器201、初级侧202、次级侧203、铁芯204、灯丝绕组205、整流滤波电路210、整流结构211、线圈212、第一电容213、变频器电路220、第二电容221、开关管222、高压整流电路230、控制驱动电路240、控制面板250;
家用电器300;
本体310、工作部320;
交流电源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绕组结构100,包括骨架110、突起结构120和绕组130。骨架110具有绕线面111。突起结构120包括多个突起121。多个突起121设置在绕线面111。绕组130具有多匝绕线131。多匝绕线131绕设在绕线面111。多个突起121之间依次间隔形成多个槽位122,多匝绕线131被至少部分地依次收容在多个槽位122内。
具体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绕线面111形成在骨架110的表面。突起121设置在骨架110上的绕线面111并依次间隔设置,使得相邻两个突起121之间会形成槽位122。骨架110具有长度方向,绕组130围绕长度方向在绕线面111绕设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绕线131贴合绕线面111进行缠绕形成多匝,每匝绕线131都被依次地收容在对应的一个槽位122中,使得槽位122能够对收容的绕线131进行收容。
可以理解,在将绕线131对骨架110进行绕设时,为了增加绕线131的匝数,需要在对缠绕绕线131时尽可能地压缩相邻两匝绕线131之间的间距。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绕线131的截面直径(即线径)设置相应的预设线径,在使用的绕线131线径为预设线径时,绕设一定匝数后的绕组130长度就可以根据绕线131线径和绕设的匝数来确定,进而根据绕组130长度来确定骨架110的实际尺寸。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导线的线径容易存在偏差,使得绕线131的实际线径与预设线径之间会存在偏差。在绕线131的实际线径与预设线径不同的情况下,会使得骨架110根据预设线径得到的尺寸与绕组130的实际长度不匹配,若骨架110的尺寸小于绕组130的实际长度,则多余匝数的绕线131由于空间不足而容易被挤开,若骨架110的尺寸大于绕组130的实际长度,在绕设多层绕线131时容易使得上层的绕线131偏移至下层。也就是说,在骨架110的尺寸与绕组130的实际长度不匹配的情况下,绕组130的绕线131容易发生偏移,导致凌乱不整而处于线陷的问题。
而且,绕线131在进行绕设时呈弯曲状态,位于骨架110两端的绕线131和骨架110之间容易产生间隙,这些间隙容易在绕设绕线131时被放大,从而影响后续绕设的绕线131的平整状态。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就会容易造成绕组130绝缘不良,影响供压品质,从而降低绕线131的信赖程度。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多个突起121以收容绕线131绕设在绕线面111上的具体位置,使得绕线131不易发生偏移,进而有利于保证绕组130的平整度,进而使得绕组130在用于升压时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压,保证了绕组结构100供压的稳定性和信赖程度。
上述绕组结构100,在将绕组130绕设在骨架110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绕线面111的多个突起121,绕组130在绕设时形成的每匝绕线131都会被依次分隔在多个突起121之间形成的槽位122中,从而可消除绕组130在绕设时出现凌乱不整的问题,避免出现绕组130耐压不良、供压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在图1中,骨架110还包括挡板112,挡板112沿长度方向设置在骨架110的两端,位于骨架110两端的挡板112相距的距离为骨架110的尺寸。绕组130自骨架110的其中一端开始绕设并沿长度方向延伸至骨架110的另一端,从而形成绕组130的长度。对于位于骨架110两端的绕线131而言,其一侧抵靠在一个挡板112上,另一侧则抵接一个突起121,从而被挡板112和突起121共同收容可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槽位122还可以通过挡板112和距挡板112最近的突起121共同收容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骨架110的尺寸为绕组130的匝数和绕线131线径的乘积,与绕线131线径的一半之和。
请参考图1和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121沿骨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可以理解,对于绕线131而言,其具有最大线径。其中,通常而言,绕线131与预设线径之间具有偏差,但其偏差仍存在有限的数值范围,使得绕线131线径具有一个最大值,也就是最大线径。最大线径可以通过对绕线131进行标定。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绕线131的线径为最大线径。骨架110的尺寸为绕组130的匝数和最大线径的乘积,与最大线径的一半之和。
在上述基础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突起121之间的间距Ap等于最大线径。具体地,在图2中,绕线131被部分地收容在槽位122中,两个相邻的突起121分别位于绕线131的两侧,且两个相邻的突起121之间的间距Ap形成槽位122沿长度方向的宽度。由于间距Ap等于最大线径,即使绕线131线径偏差至达到最大线径,槽位122仍可覆盖整个绕线131,使得绕线131沿长度方向不会占用相邻槽位122的空间,从而不会将相邻槽位122中的绕线131挤压并使得其偏离出其对应的槽位122,进而可避免发生绕线131相互挤压而发生偏移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突起121的高度Ah等于最大线径的一半。具体地,在图2中,绕线131被部分地收容在槽位122中,两个相邻的突起121分别位于绕线131的两侧,突起121沿垂直于绕线面111的垂直方向形成突起121的高度Ah。对于绕线131而言,线径的一半表示其横截面积所形成的圆的半径。在图2中,在相邻两个槽位122内的绕线131相互接触时,其接触点沿垂直方向到达绕线面111的距离也为最大线径的一半。在高度Ah等于最大线径的一半的情况下,即使绕线131线径偏差至达到最大线径,由于突起121的最高点可到达相邻两个槽位122内的绕线131的接触点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绕线131之间被突起121隔开而无法相互抵接,进而可避免发生绕线131相互挤压而发生偏移的问题。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槽位122和突起121的最高点之间会存在坡度(如图2所示),使得绕线131会具有沿突起121具有坡度的表面移动至槽位122中,相邻两个槽位122内的绕线131会被自然地隔开,而不需要设置较高的突起121。因此,在一些类似的实施方式中,突起121的高度Ah可以小于最大线径的一半。突起121的高度Ah也可根据其他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突起121的高度Ah小于或等于最大线径的一半。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突起121的宽度Aw等于最大线径。具体地,在图2中,绕线131被部分地收容在槽位122中,两个相邻的突起121分别位于绕线131的两侧,突起121在绕线面111上形成沿长度方向的宽度。由于宽度Aw等于最大线径,可增加突起121和绕线131之间的接触面积,即使绕线131线径偏差至达到最大线径,也会使得绕线131不容易发生滑动,从而不容易活动至槽位122外并对相邻槽位122中的绕线131进行挤压以使其偏离出其对应的槽位122,进而可避免发生绕线131相互挤压而发生偏移的问题。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绕线131的表面一般会设置有绝缘层,从而会增加和突起121之间的摩擦系数,且绕线131两侧的突起121均能够和绕线131进行抵接,从而可不需要设置较宽的突起121。因此,在一些类似的实施方式中,突起121的宽度Aw可以小于最大线径。突起121的宽度Aw也可根据其他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突起121的宽度Aw小于或等于最大线径。
综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121可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相邻两个突起121之间的间距等于最大线径;突起12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最大线径的一半;突起12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大线径。也就是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通过结合上述的实施方式,得到如“相邻两个突起121之间的间距等于最大线径、突起12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最大线径的一半、突起12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大线径”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赘述,在此便不再详细展开。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突起121具有相同的结构,这样可方便突起121的铸造,从而节省加工工序。可以理解,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部分突起121可具有相同的一种结构,另外一部分突起121可具有相同的另外一种结构。
请参考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绕组130包括至少两层。至少两层绕组130包括第一绕组层132和第二绕组层133。第一绕组层132贴合绕线面111绕设。第一绕组层132的每两匝相邻绕线131之间相互间隔并形成有一个凹陷空间134。第二绕组层133的绕线131被至少部分地依次收容在一个凹陷空间134内,以使得第二绕组层133贴合第一绕组层132绕设。
如此,可有利于后续层数的绕组130平整,从而保证良好的供电品质。
可以理解,在相关技术中,由于绕线131的线径容易具有较大的偏差,且在高压高频的工作环境下,容易由于趋肤效应而产生较大的功率损耗。因此,相关技术中多选择由多股绝缘细线构成的绞合线,并通过使用多层绝缘电线,以及增加绝缘层来提高绝缘性。
具体地,请结合图3,其中,每层绕组130具有多匝绕线131,第一绕线131层的第一匝绕线131为a1、第二匝绕线131为a2、第三匝绕线131为a3……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匝绕线131ax,第一绕线131层的绕线131匝数向右增加。相应地,第二绕线131层的第一匝绕线131为b1,最后一匝绕线131为bx,且第二绕线131层的绕线131匝数向左增加。第二绕线131层位于第一绕线131层的上方。
其中,对于第一绕线131层而言,由于其贴合绕线面111绕设,从a1至ax的每一匝绕线131都依次被收容在对应的一个槽位122中。由于绕线131的横截面呈圆形,相邻的两匝绕线131即使相互接触,其接触点的两侧也会产生多余的空间。在图3中,第一绕线131层的相邻两匝绕线131之间会相互间隔并相对突起121在另外一侧形成凹陷空间134。对于第二绕线131层而言,其绕线131位于第一绕线131层的上方,使得第二绕线131层的绕线131会被收容在位于下方的第一绕线131层的相邻两匝绕线131之间的凹陷空间134内,使得第一绕线131层的绕线131和第二绕线131层的绕线131沿左右方向呈交错的结构。
可以理解,由于第一绕线131层的绕线131具有良好的平整度,使得第一绕线131层形成的凹陷空间134所在的位置能够依次对应多个突起121的位置。在通过凹陷空间134对第二绕线131层的绕线131进行收容的情况下,又能够使得第二绕线131层的绕线131具有同样程度的平整度。
在上述基础上,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请再结合图3,其中,第一绕线131层作为第一层绕组130,第二绕线131层作为第二层绕组130。在第二绕线131层的上方,通过再向右设置匝数序由c1增加至cx的第三层绕组130,以及向左设置匝数序由d1增加至dx的第四层绕组130,每层绕组130的绕线131都会被位于其下一层绕组130的绕线131所形成的凹陷空间134进行收容,从而使得所有层的绕组130都具有良好的平整度,避免供压时产生过大电压,保证良好的供电品质。
另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层绕组130的匝数序增加的方向呈交错相反。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每层绕组130的匝数序增加的方向可以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是部分相同的。
此外,在这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绕组结构100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绕线面111,每个绕线面111上设置有对应的突起结构120,每个绕线面111的突起结构120收容有一层绕组130。每个绕线面111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且每个绕组130和每个绕线面111呈交错的结构。由于每层绕组130都被对应的突起结构120进行收容,从而可保证所有层的绕组130的绕线131的平整度。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绕线面111的数量还可以为二个、三个以及四个以上,且绕组130的层数和绕线面111的数量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请参考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匝绕线131沿绕设方向具有起始绕设位置141和变道绕设位置142。突起结构120包括第一突起部145、第二突起部146。沿骨架110的长度方向,第一突起部145的多个突起121依次对应多匝绕线131的起始绕设位置141,第二突起部146的多个突起121依次对应多匝绕线131的变道绕设位置142。
如此,可保证绕组130的平整度。
具体地,在相关技术中,在绕组130从骨架110的一端绕设至另外一端时,绕线131为了最大限度地贴合骨架110绕设而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由于绕线131本身具有硬度,会使得绕线131难以完全贴合骨架110进行绕设,进而会产生与骨架110之间的间隙。随着绕线131匝数的增加,相邻两匝绕线131之间也会产生间隙,使得绕组130在绕设时所产生的间隙被逐渐放大,从而影响到后续匝数绕线131的绕设。
可以理解,图4所示为绕组结构100沿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骨架110在图4所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突起部145和第二突起部146,沿长度方向,绕组130从骨架110的左侧绕设至右侧。对于每匝绕线131而言,其都具有绕线131绕入的位置和绕出的位置,使得绕线131从前一匝在绕入的位置绕设到当前匝,以及从当前匝绕出的位置绕设到下一匝。在图4中,绕线131于对应第一突起部145的突起121绕入并形成起始绕设位置141,于对应第二突起部146的突起121绕入并形成起变道设位置。第一突起部145的多个突起121随着绕线131匝数增加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及第二突起部146的多个突起121随着绕线131匝数增加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绕线131匝数增加的方向对应长度方向。
由于绕线131在绕入的位置和绕出的位置较容易产生间隙,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使得绕线131在绕入时由于受到第一突起部145的收容而使得绕线131和骨架110尽量贴合,以及在绕出时由于受到第二突起部146的收容而使得相邻两匝绕线131之间尽量贴合,从而可消除绕组130之间形成的间隙,达到保证绕组130内绕线131的平整度。
另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部145的多个突起121沿长度方向具有相同的宽度且平行设置,第二突起部146的多个突起121沿长度方向具有相同的宽度且平行设置,这样可在铸模过程中方便对多个突起121的加工。可以理解,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部145的多个突起121可根据起始绕设位置141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宽度和/或不平行设置,第二突起部146的多个突起121也可根据变道绕设位置142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宽度和/或不平行设置,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对绕组130所产生的间隙的消除效果。
请参考图4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绕线131的绕设方向,每匝绕线131在起始绕设位置141和变道绕设位置142之间具有中间绕设位置143。突起结构120包括第三突起部147。沿骨架110的长度方向,第三突起部147的多个突起121依次对应多匝绕线131的中间绕设位置143。
如此,可提高对绕线131进行平整的强度。
具体地,在图5所示为绕组结构100沿长度方向相对于图4的另外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绕线131的绕设方向为从上至下,图5所示的绕线131的绕设方向为从下至上,使得中间绕设位置143沿绕设方向位于当前匝绕线131的中间位置。在第一突起部145于图4所示的一侧用于收容起始绕设位置141的绕线131,以及第二突起部146在图4所示的一侧用于收容位于变道绕设位置142的绕线131的基础上,第三突起部147在图5所示的另一侧用于收容位于中间绕设位置143的绕线131,从而可配合第一突起部145和第二突起部146对整个绕组130进行收容,增加了突起结构120对绕线131的收容强度,有利于提高绕线131的平整度。
请参考图4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骨架110包括用于供绕组130开始绕设的绕制初端144。沿绕线131的绕设方向,绕制初端144位于起始绕设位置141和变道绕设位置142之间。中间绕设位置143和绕制初端144在绕线面111朝向相反的方向。
如此,可方便骨架110的加工。
具体地,在图4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绕制初端144为绕组130开始沿绕线面111进行绕设的位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骨架110的脱模方向。绕制初端144沿绕线131绕设的方向位于起始绕设位置141和变道绕设位置142之间的位置。第一突起部145和第二突起部146沿第一方向被设置在骨架110的表面,使得起始绕设位置141和变道绕设位置142位于绕线面111上对应第一方向的位置。第三突起部147沿第二方向被设置在骨架110的表面,使得中间绕设位置143位于绕线面111上对应第二方向的位置。
可以理解,由于绕制初端144和第三突起部147在骨架110的表面朝向相反的方向,且绕线131在绕设时当前匝绕入和绕出的位置往往会相互靠近,沿绕线131绕设的方向,起始绕设位置141与绕制初端144之间的间距、变道绕设位置142与绕制初端144之间的间距也都较小,进而使得第一突起部145和第二突起部146也都位于绕线面111上与第三突起部147朝向相反的位置,这就会使得骨架11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所形成的截面面积具有先单调增大后单调减小的趋势。
在上述基础上,在完成对突起结构120的浇注后,浇注用的模具可在图6所示的中位线L处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分离,使得两侧模具在分离的过程中,骨架110的横截面积只会呈现单调减小的趋势,从而不会使得模具与骨架110之间发生碰撞,骨架110的脱模过程能够顺利进行,进而能够方便对骨架110的加工。
请参考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突起121沿绕组130的绕设方向具有长度。第三突起部147的突起121长度大于第一突起部145的突起121长度和第二突起部146的突起121长度。
如此,在保证对绕线131足够的收容力度的情况下,可减少需要设置的突起121的数量。
可以理解,对于绕线131而言,第一突起部145可对起始绕设位置141进行收容,第二突起部146可对变道绕设位置142进行收容。由于绕线131会在起始绕设位置141和变道绕设位置142进行弯曲,因此第一突起部145和第二突起部146的突起121可不需要设置较长的长度即可起到限位的作用。而在位于起始绕设位置141和变道绕设位置142之间的中间变道位置上,多匝绕线131呈平行设置,其中一匝绕线131发生偏移即会使得其他匝的绕线131被带动,从而将第三突起部147的突起121设置为具有较长的长度,且长度均大于第一突起部145的突起121长度和第二突起部146的突起121长度,从而可尽量增加与绕线13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对绕线131的收容作用。
请参考图7,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200,包括变压器201。变压器20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绕组结构100。绕组结构100设置在变压器201的初级侧202和/或次级侧203。变压器201的初级侧202用于电连接预设的交流电源400。变压器201的次级侧203用于电连接预设的工作部320。
上述驱动电路200,在将绕组130绕设在骨架110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绕线面111的多个突起121,绕组130在绕设时形成的每匝绕线131都会被依次分隔在多个突起121之间形成的槽位122中,从而可消除绕组130在绕设时出现凌乱不整的问题,避免出现绕组130耐压不良、供压不稳定的情况。
具体地,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交流电源400电连接变压器201的初级侧202,使得变压器201对交流电源400的电压值进行变压调节,并在次级侧203输出变压后的电压值,使得交流电源400以变压后的电压值对电连接变压器201的次级侧203的工作部320进行供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交流电源400的交流电频率为60Hz,电压值为220V。工作部320可以包括磁控管。
可以理解,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绕组结构100能够保证绕组130的平整度,使得绕组130能够进行稳定变压,从而能够保证次级侧203的电压稳定性,进而使得工作部320能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对应变压器201而言,绕组结构100可以设置在初级侧202以作为初级绕线131,也可以设置在次级侧203以作为次级绕线131,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另外,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200包括整流滤波电路210、变频器电路220和高压整流电路230。整流滤波电路210通过整流结构211、线圈212和第一电容213组成。变频器电路220通过第二电容221、变压器201组成。交流电源400依次通过整流电路、变频器电路220和高压整流电路230来实现对工作部320的供电。具体地,整流滤波电路210对交流电源400提供的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和滤波处理,变频器电路220通过第二电容221来消除谐波,从而可向变压器201提供稳定的电压。在通过变压器201的变压处理后,得到的电压再经由高压整流电路230进行整流处理,从而可提供稳定的电流,并最终保证对工作部320的供电质量。
请参考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绕组结构100设置在变压器201的次级侧203。绕组130为变压器201的次级绕组130。变压器201初级侧202的电压值小于变压器201次级侧203的电压值。
具体地,在图8中,变压器201包括铁芯204,绕组结构100的绕组130作为变压器201的次级绕组130。初级绕组130和次级绕组130均环绕铁芯204设置。在初级绕组130电连接交流电源400的情况下,次级绕组130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感应到电压的变化,并使得次级绕组130感应得到的电压值大于初级绕组130的电压值,起到升压的作用,以使得变压器201能够向工作部320提供足够大的电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变压器201可通过调整初级绕组130和/或次级绕组130的匝数,使得次级绕组130的电压值大于初级绕组130的电压值。
请参考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200包括控制驱动电路240。驱动控制电路电连接变压器201的初级侧202。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交流电源400和变压器201之间的通断。
如此,可实现控制对工作部320的通电和断电。
具体地,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变频器电路220包括开关管222。开关管222电连接控制驱动电路240,以使得控制驱动电路240能够控制开关管222在整流滤波电路210和变频器电路220之间线路的通断,进而可控制驱动电路240和工作部320之间的通电和断电。
另外,驱动电路200还可以电连接预设的控制面板250。控制面板250在被操作的情况下,可向控制驱动电路240发送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240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会进而控制开关管222断开整流滤波电路210和变频器电路220之间的线路,从而通过手动控制的方式来控制对工作部320的供电和断电,进而实现对工作部320的开启和关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面板250可以包括旋钮、按键、触摸屏等可进行交互操作的部件。
请参考图9,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300,包括本体310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200,驱动电路200设置在本体310内。
具体地,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家用电器300为微波炉,预设的工作部320为微波炉的磁控管。在驱动电路200连通交流电源400的情况下,通过绕组结构100对交流电源400进行升压处理,从而向磁控管提供较高的电压,使得磁控管达到预设的工作状态,进而向本体310内形成的腔室发射微波。由于绕组结构100能够对变压器201的次级绕线131提供良好的平整效果,从而可保证对磁控管的供压质量。本体310可设置有电连接驱动电路200的控制面板250,从而可通过对控制面板250的操作来通断对磁控管的供电。
上述家用电器300,在将绕组130绕设在骨架110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绕线面111的多个突起121,绕组130在绕设时形成的每匝绕线131都会被依次分隔在多个突起121之间形成的槽位122中,从而可消除绕组130在绕设时出现凌乱不整的问题,避免出现绕组130耐压不良、供压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请再结合图8,在工作部320为磁控管的情况下,绕组结构100还可包括灯丝绕组205,通过变压器201对电压的调节,使得调节后的电压还能够通过灯丝绕组205来对磁控管中作为真空管的灯丝提供电力。
另外,可以理解,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家用电器300包括但不限于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烤箱、电磁炉、洗碗机。根据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300,具体对应的工作部320也会有所不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具有绕线面;
突起结构,包括多个突起,设置在所述绕线面;和
绕组,具有多匝绕线,所述多匝绕线绕设在所述绕线面;
所述多个突起之间依次间隔形成多个槽位,所述多匝绕线被至少部分地依次收容在所述多个槽位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绕线具有最大线径,所述多个突起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相邻两个所述突起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最大线径;
所述突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线径的一半;
所述突起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线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包括至少两层,所述至少两层绕组包括第一绕组层和第二绕组层,所述第一绕组层贴合所述绕线面绕设,所述第一绕组层的每两匝相邻绕线之间相互间隔并形成有一个凹陷空间,所述第二绕组层的绕线被至少部分地依次收容在一个所述凹陷空间内,以使得所述第二绕组层贴合所述第一绕组层绕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匝所述绕线沿绕设方向具有起始绕设位置和变道绕设位置,所述突起结构包括第一突起部、第二突起部,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多个突起依次对应多匝所述绕线的起始绕设位置,所述第二突起部的多个突起依次对应多匝所述绕线的变道绕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绕线的绕设方向,每匝所述绕线在所述起始绕设位置和所述变道绕设位置之间具有中间绕设位置,所述突起结构包括第三突起部,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突起部的多个突起依次对应多匝所述绕线的中间绕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用于供所述绕组开始绕设的绕制初端,沿所述绕线的绕设方向,所述绕制初端位于所述起始绕设位置和所述变道绕设位置之间,所述中间绕设位置和所述绕制初端在所述绕线面朝向相反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沿所述绕组的绕设方向具有长度,所述第三突起部的突起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突起长度和所述第二突起部的突起长度。
8.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结构,所述绕组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和/或次级侧,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用于电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侧用于电连接预设的工作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侧,所述绕组为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所述变压器初级侧的电压值小于所述变压器次级侧的电压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控制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交流电源和所述变压器之间的通断。
1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和
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本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05289.9A CN114300233B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05289.9A CN114300233B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0233A true CN114300233A (zh) | 2022-04-08 |
CN114300233B CN114300233B (zh) | 2024-08-09 |
Family
ID=80967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05289.9A Active CN114300233B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0023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6082A (ja) * | 1999-03-30 | 2000-10-13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始動用昇圧トランスおよび照明装置 |
JP2013157383A (ja) * | 2012-01-27 | 2013-08-15 | Sumida Corporation | ボビン |
US20170243694A1 (en) * | 2016-02-04 | 2017-08-24 | Yazaki Corporation | Winding unit |
-
2021
- 2021-12-10 CN CN202111505289.9A patent/CN1143002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6082A (ja) * | 1999-03-30 | 2000-10-13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始動用昇圧トランスおよび照明装置 |
JP2013157383A (ja) * | 2012-01-27 | 2013-08-15 | Sumida Corporation | ボビン |
US20170243694A1 (en) * | 2016-02-04 | 2017-08-24 | Yazaki Corporation | Winding un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0233B (zh) | 2024-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91501B2 (en) | Transformer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JP5333504B2 (ja) | コイル用ボビン、コイル部品、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JP4821870B2 (ja) | コイル部品、トランス、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 |
US7218199B1 (en) |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 |
US8299886B2 (en) | Transform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8536967B2 (en) | Coil bobbin, coil component and switching power source apparatus | |
WO2009035802A1 (en) | Battery charger with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 |
EP1106036A1 (en) | Magnetron drive step-up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of magnetron drive power supply | |
US8125306B2 (en) | Transformer set | |
US20060227482A1 (en) | Transformer and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device | |
EP1058279B1 (en) | Boosting transformer for high-frequency heating device | |
CN114300233A (zh) | 绕组结构、驱动电路、家用电器 | |
CN108389702B (zh) | 变压器、供电装置和微波烹饪电器 | |
CN108365763B (zh) | 电子变压器和微波烹饪电器 | |
KR102420221B1 (ko) | 하이브리드형 변압기 어셈블리 | |
CN111668000B (zh) | 强化绝缘变压器以及其设计方法 | |
JP7089057B2 (ja) | 電子式変圧器及び電子レンジ調理器 | |
CN203912236U (zh) | 电磁线圈盘的线圈、电磁线圈盘和电磁炉 | |
TW202121457A (zh) | 磁耦合裝置及包括其之平板顯示裝置 | |
CN219738721U (zh) | 变压器和家用电器 | |
CN108597797B (zh) | 变压器及微波烹饪电器 | |
CN108630415B (zh) | 变压器及微波烹饪电器 | |
JP7059760B2 (ja) |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
JPH10261529A (ja) | 薄形トランス | |
WO2019205249A1 (zh) | 变压器、供电装置和微波烹饪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