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4169A -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4169A
CN114294169A CN202210111224.4A CN202210111224A CN114294169A CN 114294169 A CN114294169 A CN 114294169A CN 202210111224 A CN202210111224 A CN 202210111224A CN 114294169 A CN114294169 A CN 114294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fan
flange
environmen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12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lu Hengxi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lu Hengxi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lu Hengxi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lu Hengxi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12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41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4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41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包括安装框架、若干导风板、发电机、降噪机箱、磁悬电吸组件、加热除冰组件,降噪机箱安装在安装框架内,发电机固定安装在降噪机箱内,发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第一法兰,磁悬电吸组件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安装框架上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法兰,导风板安装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导风板上开设有旋风调节口,旋风调节口安装有旋风调节叶片,降噪机箱和安装框架上安装有加热除冰组件,安装框架上安装有感应避雷针,具有防直接雷击安全保护、防止噪音污染和防冻害的优点,突破了建筑屋顶安装风机因安全隐患而限制安装的瓶颈。

Description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们最关心和需求最迫切的,较为常见的为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对于风能的使用来说,虽然单位面积能量密度大,约为太阳能的十倍,但受到现有的风机安全应用技术和噪声影响,大风电场的设置必须远离居民区三百米以上,小型风电设备在屋顶设置距离电气设施不得过近,以免风力发电机对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同时也不得设置天线一类的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另一方面,风力发电机产生的噪音会影响居民的声音环境,且若风力发电机的体积过大,会影响到屋顶的承重,大金属框架风机也会容易引雷,增加直接雷击的发生概率,增加雷击同时,风机本身也会因雷击而损坏,造成建筑内电气的雷击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具有防直接雷击安全保护、防强风过载损坏、防止噪音污染和防冻害的优点,突破了建筑屋顶安装风机因安全隐患而限制安装的瓶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包括安装框架、若干导风板、发电机、降噪机箱、磁悬电吸组件、加热除冰组件和感应避雷针组件,所述降噪机箱安装在安装框架内,所述发电机固定安装在降噪机箱内,且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降噪箱安装有第一法兰,所述磁悬电吸组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框架上,所述安装框架上还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法兰,且所述第二法兰与第一法兰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磁悬电吸组件设置在第三法兰远离转轴的一侧,若干所述导风板安装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且若干所述导风板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中心连接线为中心,顺时针设置,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旋风调节口,所述旋风调节口远离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中心连接线的一端安装有旋风调节叶片,所述旋风调节叶片所在平面与导风板所在平面成一夹角,所述降噪机箱和安装框架上均安装有加热除冰组件,所述安装框架上安装有感应避雷针。
可选的,所述安装框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柱,相邻两组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风门框,所述风门框上安装有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平行设置,每组所述支撑立柱上安装有一组以上的牵引轮,且一组以上的牵引轮间隔设置在支撑立柱上,同一高度的所述牵引轮之间设置有牵引绳,每组所述牵引绳与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固定连接,其中一组支撑立柱上安装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牵引绳转动。
可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一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牵引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固定安装在支撑立柱上,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和转动轴通过链条或相互啮合的齿轮连接。
可选的,所述加热除冰组件包括加热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磁悬电吸组件包括圆盘面磁铁和磁吸强度控制器。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包括若干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还包括屋顶双风机组合,若干所述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或屋顶双风机组合呈中心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屋顶双风机组合为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两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直流用电设备和接线装置,所述直流用电设备与接线装置电连接,所述接线装置与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或屋顶双风机组合的输出端相连。
一种连接市电电网的直流用电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模组、蓄电模组、控制模组、逆变模组、整流模组和电流转换模组,所述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太阳能电池模组、蓄电模组、逆变模组、整流模组和电流转换模组均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一种无市电电网连接的直流用电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还包括柴油发电模组、太阳能发电模组和控制模组,所述柴油发电模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和太阳能发电模组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加热除冰组件,从而对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进行防冻保护,防止冰冻对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运行影响以及影响其使用寿命,并通过设置发电机和轴承降噪机箱以及磁悬电吸组件,减少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噪音污染,为居民打造健康无噪音污染的声音环境,通过设置第一风门以及第二风门,实现在强风天气下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安全保护,以免强风对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屋顶风机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屋顶风机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的屋顶风机装置屋顶布局图;
图5为本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屋顶风机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的屋顶双风机组合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屋顶风机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的屋顶双风机组合的屋顶布局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三提出的一种连接市电电网的直流用电系统的功能框架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四提出的一种无市电电网连接的直流用电系统的功能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框架;2、导风板;3、发电机;4、降噪机箱;5、磁悬电吸组件;6、加热除冰组件;7、感应避雷针组件;8、第一法兰;9、底座;10、轴承座;11、转轴;12、第二法兰;13、第三法兰;14、旋风调节口;15、旋风调节叶片;16、支撑立柱;17、风门框;18、第一风门;19、第二风门;20、牵引轮;21、牵引绳;22、动力机构;23、电机一;24、转动轴;25、圆盘面磁铁;3-11、为发电机输出端口;3-12、为输出直流电压稳定调整电路;3-13、为直流接线板;3-14、为低压直流接电板箱;3-15、为控制系统低压直流接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包括安装框架1、若干导风板2、发电机3、降噪机箱4、磁悬电吸组件5、加热除冰组件6和感应避雷针组件7,降噪机箱4安装在安装框架1内,发电机3固定安装在降噪机箱4内,且发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降噪箱安装有第一法兰8。
安装框架1设置有四个底座9,四个底座9采用金属框架四周封闭预制方式,现场安装、浇筑,不伤及屋顶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防止屋顶漏水的隐患发生,为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整体的安装提供稳定性。
磁悬电吸组件5固定安装在安装框架1上,安装框架1上还安装有轴承座10,轴承座10内转动设置有转轴11,转轴1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12,转轴11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法兰13,且第二法兰12与第一法兰8在同一竖直线上,磁悬电吸组件5设置在第三法兰13远离转轴11的一侧,若干导风板2安装在第一法兰8和第二法兰12之间,且若干导风板2以第一法兰8和第二法兰12的中心连接线为中心顺时针设置,导风板2上开设有旋风调节口14,旋风调节口14远离第一法兰8和第二法兰12的中心连接线的一端安装有旋风调节叶片15,旋风调节叶片15所在平面与导风板2所在平面成一夹角。
当外部风通过安装框架1进入时,外部风会向导风板2吹动,此时旋风调节叶片15在受到外部风的推力作用下,以第一法兰8和第二法兰12的中心连接线为中心转动,且一部分风力会在旋风调节叶片15的作用下通过旋风调节口14推动相邻导风板2转动,形成内部旋风,其中旋风调节叶片15所在平面与导风板2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范围为0°~60°,从而实现风能的有效转换,使得发电机3在降噪机箱4内进行发电。
如图3所示,磁悬电吸组件5包括圆盘面磁铁25和磁吸强度控制器,磁悬电吸组件5的磁力电源可以为可调的方式,在圆盘面磁铁25的电源前增设可调输出磁力电源,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磁力变化调节磁力电源,从而保持发电机3和轴承座10的长期低噪声工作状态,并减少风能转换为机械能时的能量损耗,发电机3可为永磁发电机3,永磁发电机3在结合磁悬电吸组件5的作用下降低噪音,同时通过降噪机箱4对发电机3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行降低处理,提供一个无噪音污染的运作环境。
安装框架1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柱16,相邻两组支撑立柱16之间设置有风门框17,风门框17上安装有第一风门18和第二风门19,第一风门18和第二风门19平行设置,每组支撑立柱16上安装有一组以上的牵引轮20,且一组以上的牵引轮20间隔设置在支撑立柱16上,同一高度的牵引轮20之间设置有牵引绳21,每组牵引绳21与第一风门18或第二风门19固定连接,其中一组支撑立柱16上安装有动力机构22,
动力机构22通过带动牵引绳21转动,从而使得牵引绳21带动第一风门18或第二风门19中的一组移动,从而使得当遇上强风情况下,通过第一风门18和第二风门19的配合动作,将安装框架1进行封闭,保护安装框架1内部的结构,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牵引绳21与第一风门18固定连接时,此时第二风门19为固定安装,当进行风能转化时,动力机构22启动,使得牵引绳21带动第一风门18向第二风门19方向移动,从而打开安装框架1的进风通道,此时进入安装框架1的外部风在导风叶片的导向作用下,流向相邻的导风板2,并推动导风板2以轴承件为中心转动,实现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当遇强风天气时,动力机构22再次启动,使得牵引绳21带动第一风门18向远离第二风门19的方向移动,从而关闭安装框架1的进风通道,以此达到保护内部装置结构作用。
当牵引绳21与第二风门19固定连接时,此时第一风门18为固定安装,当进行风能转化时,动力机构22启动,使得牵引绳21带动第二风门19向第一风门18方向移动,从而打开安装框架1的进风通道,此时进入安装框架1的外部风首先推动导风板2转动,并将一部分风在导风叶片的导向作用下,流向相邻的导风板2,进一步推动导风板2以轴承件为中心转动,实现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当遇强风天气时,动力机构22再次启动,使得牵引绳21带动第二风门19向远离第一风门18的方向移动,从而关闭安装框架1的进风通道,以此达到保护内部装置结构作用。
动力机构22用于带动牵引绳21转动,动力机构22包括电机一23和转动轴24,转动轴24与牵引轮20固定连接,电机一23固定安装在支撑立柱16上,电机一23的输出轴和转动轴24通过链条或相互啮合的齿轮连接。
通过电机一23转动带动电机一23上的齿轮转动,电机一23上的齿轮带动转动轴24上的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24转动,而转动轴24转动会带动牵引轮20转动,牵引轮20转动会带动牵引绳21移动,而牵引绳21的移动则直接带动第一风门18或第二风门19的移动,本实施例所指的牵引轮20除带动牵引绳21移动之外还对牵引绳21起到一定的张紧作用,且本实施例的电机一23为可实现正转和反转的伺服电机。
降噪机箱4和安装框架1上均安装有加热除冰组件6,加热除冰组件6包括加热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温度传感器和加热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如图3所示,加热件安装在发电机3的轴承贯穿降噪机箱4的贯穿孔内侧,防止贯穿孔处出现水气结冰,加热件还还安装在风门框17的框架内,同时支撑立柱16内也安装有加热件,防止风门框17结冰,温度传感器与加热件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实时温度,设定温度传感器的额定温度为T0,且T0为使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在室外会产生冰冻情况下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室外温度低于T0时,则加热件启动,对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进行全面升温,从而使得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各个部件不结冰或冰冻处进行解冻,防止冰冻产生的运作故障情况发生,其中加热件可以为加热片或加热管。
如图1所示,安装框架1上还安装有感应避雷针,感应避雷针包括处于顶部的大体积的金属接闪体和处于金属接闪体下部的雷电能量消耗体组件,感应避雷针底部一体防雨防雪金属构件与立柱结构的风机顶端连接,感应避雷针详细结构见公开号为CN102354910A的发明专利,具有防雷、防雨、防雪的功能。
传统雷击的保护措施把高压有害雷电流的能量用最大人为成本“泄放”到后端,即进行接地的方式,以求在后端消耗雷电的能量,这种方法必然结果是会在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产生超高压地电势,超高压的地电势分布在雷电流整个途径的前端,途径前端的超高压地电势的幅度在保护范围内是最危险的,这个危险程度和后端的接地系统电阻数值的大小成反比关系,即接地电阻越小,有害雷电流越大,外层空间雷云短路传导到风机位置的有害能量越多,有害电影响范围越大。
而感应避雷针,利用圆锥形金属接闪体主动感应上方的雷云电场,主动用大阻抗、大体积、大功率的雷电能量消耗体消耗雷电的有害能量,在其后的风机立柱结构上就是一个安全的低电势安全区域,根据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感应避雷针雷电能量消耗体的消耗功率等级,从而消除风力发电系统的直接雷击发生可能,保证雷雨期间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安全运营要求,通过屋顶平面合理布局,就能够给整个建筑系统形成感应消雷的最安全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全环境适用是指雷电严重区的环境、台风区的环境和寒冷冰冻区的环境,在所述的环境中本实施例提出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可以使用。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包括若干实施例一所述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还包括屋顶双风机组合,若干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或屋顶双风机组合呈中心对称分布,屋顶双风机组合为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两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
根据居民屋顶的情况,安装人员可以屋顶中心为基准,将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进行关于中心点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安装,同时若屋顶环境允许情况下,可将两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叠加组合,形成屋顶双风机组合,即屋顶双风机组合为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两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且在屋顶的布局方式也可根据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
具体设计方案参考屋顶平面情况、屋顶其它设备设施情况,根据建筑屋顶防雷保护的区域范围需要合理布局,把整个建筑屋顶置于感应消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屋顶双风机组合的感应避雷针安装在最顶端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上,相当于增加消雷针的高度,增大保护的范围,当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水平间隔设置时,每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共用安装底座9和机身加强支撑框架,同时感应避雷针可安装在每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的上端面,形成屋顶感应消雷风机组合排列。
特别的,对某些建筑至高点设置传统富兰克林避雷针引雷泄放装置的,在引雷泄放顶部位置应改装感应消雷针给以保护,以感应消雷针因位置偏低而起不到全建筑屋顶的安全消雷保护设置。
另一方面,对屋顶场地较大,太阳资源较好的屋顶,采用风光互补全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对某些特定环境风光互补资源很好的区域建筑屋顶,可规划为建筑直流电器系统和绿色能源直流调峰电站系统。
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还包括直流用电设备和接线装置,直流用电设备与接线装置电连接,接线装置与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或屋顶双风机组合的输出端相连,其中直流用电设备为直流电的用电器,例如冰箱、空调、除尘器等,接线装置可为接线板。
发电机3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后,发电机3的电流输出端将电能传送给直流用电设备,其中通过单独稳压后,以一次蓄能方式传输给接线装置,从而通过接线装置进行直流用电设备的使用和二次存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全环境适用是指雷电严重区的环境、台风区的环境和寒冷冰冻区的环境,在所述的环境中本实施例提出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可以使用。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一种市电直流用电系统,包括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模组、蓄电模组、控制模组、逆变模组、整流模组和电流转换模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太阳能电池模组、蓄电模组、逆变模组、整流模组和电流转换模组均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市电直流用电系统最终将电能传输给直流用电设备,以供家庭使用,其中直流直流用电设备可以包括直流照明灯、直流洗衣机、直流空调、直流电视机、直流冷冻冷藏机、直流风扇、直流厨房用品、直流电脑、直流加热、直流卫浴和转换电器,其中转换电气为直流转220V交流的电器。
直流用电设备的直流电压为与直流接线板输出电压统一的两组标准直流电压,一组为110V的高直流电压,一组为48V的低直流电压,专用配电线路采用三线配电系统,三线指的是共用直流零线、高电压直流正极线和低电压直流正极线。
高电压直流正极线供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使用,同时高电压直流正极线专供系统远处的直流用电设备使用,通过配电箱的DC高电压转换到DC低电压直流电器使用。
对某些特殊种类的电器系统,因市场需求少而只能购买使用交流电器的,间接采用直流转交流220伏的中间转换电器解决。
这些建筑全套直流用电系统,一般的电器成本可减少一半,使用功率可减少一半。也就是说,一个建筑系统内交流用电功率总和400千瓦的电器设备,相对于直流供电的电器设备功率仅为200千瓦。
如果采用全建筑直流绿色能源供电,其绿色能源转换设备投资直接减少一半,考虑80%的负载率,基本上250千瓦满功率绿色能源设备即可实现完全供电;如果采用交流模式,直流绿色能源转换到交流模式,考虑20%的转换直流转交流环节损耗和80%的负载率,基本上需要560千瓦满功率绿色设备投资实现完全供电。
更为重要的是建筑系统的用电,是电厂通过高压线路传输才到建筑配电变压器的,一般需要通过5个交流变压器和线路损耗,传输线路和变压器最低损耗为每个变压器10%计算,至少损耗50%的建筑负载功率,一个400千瓦建筑交流用电系统,需要500千瓦的配电变压器,电厂占用的发电功率至少为:400KW+500KW×10%×5个=650KW,发电厂以80%的负荷计算,需要占有电厂的电能为812.5KW。
如图7所示,其中3-11为发电机输出端口,3-12为输出直流电压稳定调整电路,3-13为直流接线板,3-14为低压直流接电板箱,3-15为控制系统低压直流接电板,而P为高压转低压直流变电箱。
如果采用连接市电电网的直流用电系统,在建筑配电变压器的高压手动开关后侧串接高压自动开关,高压开关采用远程调度控制,在电网用电高峰器,直接自动切断高压自动开关,全部电能采用“实时风光互补绿色电能+第二蓄电池绿色蓄电+负载功率跟随直流柴油发电机应急补电”方式,其中实时风光互补绿色电能由太阳能电池模组和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产生,第二蓄电池绿色蓄电由蓄电模组存储,直流柴油发电机应急补电为柴油发电机产生。
在电网用电低峰器,采用市电整流给第二蓄电系统充电,蓄能调峰蓄电池组充电时间的第一时间为晚间低峰用电期的绿色能源的电能,即风能转化而来的电能;第二时间为外部断电情况,主、备用逆变器不能并网送电,全部绿色电能用于蓄电池充电;第三时间为外部电网电压偏低,只允许主逆变器单机工作情况下,绿色转换能量多余,直流用电设备内置直流稳压后的蓄电池组件电压升高至安全保护阀值,自动开启蓄能调峰蓄电池充电;第四时间为考虑白天电网调峰的需要,预估其它时间所产生的绿色能源不足以充满蓄能调峰蓄电池组时,由中心机房计划安排,并由整流器用白天时间段市电低峰电整流充满蓄电池,以备白天用电高峰时由逆变器转换输送到电网。
蓄能调峰放电的时间为白天用电高峰期的转换电能,具体时间可根据远程中心机房的组合调度完成,以满足需要时间段内的补峰要求。
电网电压偏低时,以稳压输出型的主逆变器输出,电网电压正常,以普通型的备用逆变器输出,当转换绿色能源充足时,可实行主逆变器、备用逆变器同时调峰输出。
考虑到建筑系统直流电器设备的用电具有用电时间的概率,200千瓦建筑直流电器系统的屋顶绿色风光互补调峰电站绿色能源的最低布局方案:100千瓦光伏+100千瓦屋顶风电+500安时的蓄能锂电池系统+50千瓦负载功率跟随直流柴油发电机。
对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的成本,一般的度电成本为1.6元/度,但在屋顶调峰系统中,如果在电网高峰期全部采用柴油发电,250千瓦直流电器1小时用电需要耗费柴油费用:250×1.6=400元。
用柴油发电后,切断高压自动开关,相对于省下发电厂650度的电能,可为电网其它地方用户提供400度的电能,柴油发电的总效益:其它用户400+建筑直流用户250度=650度电,相当于柴油的综合度电成本:0.6元/度。
本实施例提出的连接市电电网的直流用电系统方案,如能推广10万个200千瓦直流用电电站,其创造的最大调峰功率:650千瓦×10万个=6500万千瓦,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实施例四
参考图8,一种无市电直流用电系统,包括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还包括柴油发电模组、太阳能发电模组和控制模组,柴油发电模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和太阳能发电模组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全部电能采用“实时风光互补绿色电能+第二蓄电池绿色蓄电+负载功率跟随直流柴油发电机3应急补电”方式,其中,实时风光互补绿色电能由太阳能电池模组和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产生,第二蓄电池绿色蓄电由蓄电模组存储,直流柴油发电机应急补电为柴油发电机产生。
在此考虑到完全由柴油发电模组应急补电,一般的柴油发电模组为等功率双机配置,因现有传统风电本身缺点,风电无法在风力资源丰富地区的屋顶得到推广应用,因此单靠太阳能系统的直流电能规模,无法改变建筑全套电器系统的用电模式,即交流电器变成直流电器,只有从屋顶风能的应用技术入手,才能真正实现风光互补,利用风光互补的直流能量使用时间和输出功率,替代部分风能丰富地区市电交流供电模式,用直流电器替代交流电器,才能提高风光绿色能源转化进入建筑电器系统的高效利用价值,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现有屋顶风机存在的雷击安全、安装稳定工作、防噪音污染、防冻和抗强风过载的安全要素,在此基础上给以建筑办公和家用电器直流供电系统的统一,从而发挥建筑全套电器系统巨大绿色能源的应用效益。
如图8所示,其中3-11为发电机输出端口,3-12为输出直流电压稳定调整电路,3-13为直流接线板,3-14为低压直流接电板箱,3-15为控制系统低压直流接电板,而P为高压转低压直流变电箱。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若干导风板、发电机、降噪机箱、磁悬电吸组件、加热除冰组件和感应避雷针组件,所述降噪机箱安装在安装框架内,所述发电机固定安装在降噪机箱内,且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降噪箱安装有第一法兰,所述磁悬电吸组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框架上,所述安装框架上还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法兰,且所述第二法兰与第一法兰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磁悬电吸组件设置在第三法兰远离转轴的一侧,若干所述导风板安装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且若干所述导风板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中心连接线为中心,顺时针设置,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旋风调节口,所述旋风调节口远离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中心连接线的一端安装有旋风调节叶片,所述旋风调节叶片所在平面与导风板所在平面成一夹角,所述降噪机箱和安装框架上均安装有加热除冰组件,所述安装框架上安装有感应避雷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柱,相邻两组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风门框,所述风门框上安装有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平行设置,每组所述支撑立柱上安装有一组以上的牵引轮,且一组以上的牵引轮间隔设置在支撑立柱上,同一高度的所述牵引轮之间设置有牵引绳,每组所述牵引绳与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固定连接,其中一组支撑立柱上安装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牵引绳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一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牵引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固定安装在支撑立柱上,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和转动轴通过链条或相互啮合的齿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除冰组件包括加热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电吸组件包括圆盘面磁铁和磁吸强度控制器。
6.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还包括屋顶双风机组合,若干所述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或屋顶双风机组合呈中心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双风机组合为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两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用电设备和接线装置,所述直流用电设备与接线装置电连接,所述接线装置与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或屋顶双风机组合的输出端相连。
9.一种连接市电电网的直流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模组、蓄电模组、控制模组、逆变模组、整流模组和电流转换模组,所述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太阳能电池模组、蓄电模组、逆变模组、整流模组和电流转换模组均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10.一种无市电电网连接的直流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还包括柴油发电模组、太阳能发电模组和控制模组,所述柴油发电模组、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系统和太阳能发电模组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CN202210111224.4A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142941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1224.4A CN114294169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1224.4A CN114294169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4169A true CN114294169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77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1224.4A Pending CN114294169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41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028A (zh) * 2022-08-26 2022-11-15 浙江龙耀风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环境适用的风机立塔发电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028A (zh) * 2022-08-26 2022-11-15 浙江龙耀风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环境适用的风机立塔发电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WO2024040683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浙江龙耀风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环境适用的风机立塔发电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isak et al. Off-grid power systems
CN204900161U (zh) 船舶风光储波浪能综合利用发电装置
CA2654473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increase wind velocity in wind turbine energy generation
CN105673329A (zh) 船舶风光储波浪能综合利用发电装置
Zeman Photovoltaic systems
CN106936160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发电的智能微电网系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CN103334883A (zh) 一种风力发电幕墙
CN114294169A (zh)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和系统
CN203014421U (zh) 太阳能绿色手术室供电系统
CN215181559U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多能源互补供能系统
CN105299800B (zh) 新能源空调
CN202308871U (zh) 箱式变电站
CN105896598A (zh) 一种用于远礁海岛独立型预装式一体化微电网系统
CN218479881U (zh) 一种屋顶全环境适用风机装置、系统、直流用电系统
CN203374433U (zh) 一种风力发电幕墙
CN2847649Y (zh) 一种太阳能与电网切换互补装置
CN215890313U (zh) 一种风机立塔系统和水制氢一体系统
Jahanfar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wind turbine powered electric car charging system for St. John's, NL
CN113565675A (zh) 一种风机立塔系统、调节方法和水制氢一体系统
CN203072686U (zh) 太阳能鱼塘养殖打氧系统
CN202978066U (zh) 低碳节能降温箱式变电站
CN215817552U (zh) 一种变电站站用风光储微电网系统
CN201569068U (zh) 防雷型自然能四季式热水系统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wind-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 micro-grid in 500kv substation station power system
CN201332329Y (zh) 高海拔型风力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