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1028B - 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1028B
CN114291028B CN202111651513.5A CN202111651513A CN114291028B CN 114291028 B CN114291028 B CN 114291028B CN 202111651513 A CN202111651513 A CN 202111651513A CN 114291028 B CN114291028 B CN 114291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safety belt
wall
groov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15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1028A (zh
Inventor
时颖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6515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1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1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1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1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1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包括坐垫,所述坐垫靠近左端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束紧带,通过所述束紧带将所述坐垫束缚在汽车座椅上,所述固定转轴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的靠背支撑架,所述靠背支撑架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软质的靠背,所述坐垫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缺口,所述坐垫外设置有阻拦圆筒,本例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在乘车时在满足孕妇乘车时的舒适性以及自然活动性的要求下,通过分解惯性缓冲的方式对乘客进行保护并减小车辆安全带对怀孕乘客腹部挤压的车辆保护座椅、车辆碰撞保护及加减速保护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以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它的诞生早于汽车。早在1885年,安全带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目的是防止乘客从马车上摔下去。1902年5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汽车竞赛上,一名赛车手为防止在高速中被甩出赛车,用几根皮带将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竞赛时,他们驾驶的汽车因意外冲入观众群,造成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而这几名赛车手却由于皮带的缘故死里逃生。这几根皮带也就成为汽车安全带的雏形,在汽车上首次使用,便挽救了使用者的生命,如今安全带已成为驾驶员和乘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汽车等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现如今,最为主流的安全带为三点式安全带,通过对人体胸部及腹部的束缚来保护不受车辆紧急刹车时产生的惯性的影响,在日常使用中,安全带的确保护了许多人,但是据研究标明,许多女性乘客在怀孕时由于舒适性以及为防止由于安全带对腹部的挤压对胎儿产生伤害,因此都不愿绑缚安全带,而发生车祸时,系了安全带的妈妈,宝宝的死亡率在百分之3.5%,反之为25%,而不发生车祸时,由于紧急刹车同样会对胎儿造成挤压的影响,因此,本例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在乘车时在满足孕妇乘车时的舒适性以及自然活动性的要求下,通过分解惯性缓冲的方式对乘客进行保护并减小车辆安全带对怀孕乘客腹部挤压的车辆保护座椅、车辆碰撞保护及加减速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所述车辆碰撞保护装置包括放置于车辆座椅上且供乘客乘坐的坐垫,所述坐垫靠近左端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束紧带,通过所述束紧带将所述坐垫束缚在汽车座椅上,所述固定转轴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的靠背支撑架,所述靠背支撑架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软质的靠背;
所述坐垫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缺口;
所述坐垫外设置有阻拦圆筒,所述阻拦圆筒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卡口,所述阻拦圆筒通过设置于所述坐垫内的安全带组件进行固定,所述阻拦圆筒的上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承托孕妇下腹的上托板,所述上托板的右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卡接车辆安全带的卡槽,所述阻拦圆筒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内前后对称且开口向下的设置有上放置槽,其中,所述下挡板的左端抵接于人体的小腹处,人体大腿置放于所述上放置槽内;
靠近所述坐垫右侧面的上侧端面内设置有开口向外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大腿的下托槽,所述下托板的下侧端面与所述滑槽下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配合于所述阻拦圆筒、所述下挡板等对车辆安全带的惯性缓冲外,所述下托槽与人体大腿的摩擦及所述缓冲组件对惯性的缓冲可再次降低车辆安全带对孕妇腹部及胸部的勒压;
所述坐垫上侧端面上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个凹槽。
可优选的,所述安全带组件包括开口向外的设置于所述缺口左侧内壁内的斜口槽,所述斜口槽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收纳轮,所述收纳轮上绕设有附属安全带,所述附属安全带的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后被拉伸出所述斜口槽的右端开口外,且位于所述斜口槽上固定设置有可卡接于所述卡口上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可将所述滑槽进行限制;
所述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上连接口,所述收纳轮的上端延伸入所述上连接口内,且位于所述收纳轮与所述上连接口的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下连接口,所述下连接口内设置有离心卡紧组件,所述离心卡紧组件与所述收纳轮固定连接,在迅速拉动所述附属安全带转动并带动所述收纳轮迅速转动时,通过所述离心卡紧组件可限制所述收纳轮的转动,进而限制所述附属安全带的拖拉,以此限制所述阻拦圆筒。
可优选的,所述离心卡紧组件包括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于所述下连接口周侧弧形内壁上的固定卡块,所述下连接口内且位于所述固定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收纳轮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内环形阵列且开口向外的设置有圆弧缺口,所述圆弧缺口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弧形的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与所述圆弧缺口分别可滑动的设置有弧形滑块与滑动卡块,所述弧形滑槽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导滑槽,所述弧形滑块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导滑槽内滑动的导滑块,所述导滑块与所述导滑槽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顶推弹簧。
可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滑槽下侧内壁内的摆转槽,所述摆转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摆转块,所述摆转块与所述下托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摆转槽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回位滑槽,所述回位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回位滑块,所述回位滑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回位滑槽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滑块的上端与所述摆转块靠近左端的下端面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摆转块与所述回位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扭力弹簧,通过所述摆转块与所述回位滑块之间的偏置转动连接可使得所述摆转块在左右移动时可发生摆动。
可优选的,所述上托板中的A面支撑于孕妇下腹处用于减轻孕妇开车时腹部的负担,所述A面具有弧度,所述下挡板的左端抵接于人体小腹处,所述上放置槽上的D面与人体大腿内侧的上表面弧度相同,所述D面的左端设置有过渡面B面,所述B面与人体髋关节处的大腿内侧弧度相同,通过所述A面、所述B面以及所述D面可减小孕妇腹部的负担并将腹部的负担以及刹车时惯性的负担转移至大腿部及小腹部,所述下托槽内设置有与大腿内侧的下表面弧度相同的C面,通过所述C面可分散车辆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冲力,以此减小车辆安全带对孕妇腹部的直接勒压。
可优选的,所述靠背支撑架由可变形聚酯材料制成,所述靠背支撑架为弓形设计用于支撑乘客腰部,所述靠背为网状结构并固定于所述靠背支撑架的右侧面上,所述靠背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按模块,所述按模块可为乘客腰部进行按摩缓解疲劳。
可优选的,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前后两侧的所述束紧带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卡扣连接的连接方式以及结构特征为公知技术,此处不做具体描述,所述束紧带可调整长度,通过调整所述束紧带之间的连接长度可使得所述坐垫与车辆座椅之间可固定束缚。
可优选的,所述导向轮为锥形设计,所述导向轮上大下小,通过所述导向轮上大下小的结构设计可增加倾斜所述附属安全带拉出时与所述导向轮之间的接触面积。
有益效果:外形上,本装置与正常车辆坐垫大小类似,占据空间小,且在使用时使用人员的腿部可以自由移动进行驾驶以及移动,不影响使用人员乘车时的舒适性以及自然性,在使用时,通过所述上托板可对人体腹部进行支撑,以此减小孕妇或肥胖患者在乘车时由于腹部带来的负担,而在发生紧急刹车的情况时,通过增加人体与车辆安全带接触面积的方式对车辆安全带的束缚力进行分散,同时,通过本装置内的所述附属安全带以及所述下托板可对惯性产生的冲力再次进行分散,将之分散至大腿以及小腹处,以此再次大大降低车辆安全带对腹部的挤压。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阻拦圆筒的侧视图;
图3为坐垫俯视方向上的局部剖;
图4为安全带组件左视图;
图5为图4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离心卡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回位滑块及摆转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下托板的左视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如附图1-附图8所示的所述车辆碰撞保护装置包括放置于车辆座椅上且供乘客乘坐的坐垫101,所述坐垫101靠近左端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转轴121,所述固定转轴121上固定设置有束紧带122,通过所述束紧带122将所述坐垫101束缚在汽车座椅上,所述固定转轴121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套筒108,所述套筒108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座109,所述连接座109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的靠背支撑架111,所述靠背支撑架111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软质的靠背112;
所述坐垫101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缺口102;
所述坐垫101外设置有阻拦圆筒115,所述阻拦圆筒115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卡口116,所述阻拦圆筒115通过设置于所述坐垫101内的安全带组件进行固定,所述阻拦圆筒115的上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承托孕妇下腹的上托板114,所述上托板114的右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卡接车辆安全带的卡槽118,所述阻拦圆筒115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下挡板117,所述下挡板117内前后对称且开口向下的设置有上放置槽119,其中,所述下挡板117的左端抵接于人体的小腹处,人体大腿置放于所述上放置槽119内;
靠近所述坐垫101右侧面的上侧端面内设置有开口向外的滑槽105,所述滑槽10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托板106,所述下托板106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大腿的下托槽107,所述下托板106的下侧端面与所述滑槽105下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配合于所述阻拦圆筒115、所述下挡板117等对车辆安全带的惯性缓冲外,所述下托槽107与人体大腿的摩擦及所述缓冲组件对惯性的缓冲可再次降低车辆安全带对孕妇腹部及胸部的勒压;
所述坐垫101上侧端面上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个凹槽123。
有益的,由附图1、附图3至附图 6可看出,所述安全带组件包括开口向外的设置于所述缺口102左侧内壁内的斜口槽131,所述斜口槽131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空腔126,所述空腔126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导向轮129,所述导向轮129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空腔126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收纳轮127,所述收纳轮127上绕设有附属安全带103,所述附属安全带103的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129后被拉伸出所述斜口槽131的右端开口外,且位于所述斜口槽131上固定设置有可卡接于所述卡口116上的卡扣104,通过所述卡扣104可将所述滑槽105进行限制;
所述空腔126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上连接口172,所述收纳轮127的上端延伸入所述上连接口172内,且位于所述收纳轮127与所述上连接口172的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扭力弹簧143,所述空腔126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下连接口142,所述下连接口142内设置有离心卡紧组件,所述离心卡紧组件与所述收纳轮127固定连接,在迅速拉动所述附属安全带103转动并带动所述收纳轮127迅速转动时,通过所述离心卡紧组件可限制所述收纳轮127的转动,进而限制所述附属安全带103的拖拉,以此限制所述阻拦圆筒115。
有益的,由附图6可看出,所述离心卡紧组件包括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于所述下连接口142周侧弧形内壁上的固定卡块137,所述下连接口142内且位于所述固定卡块137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块141,所述转动块141与所述收纳轮127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141内环形阵列且开口向外的设置有圆弧缺口146,所述圆弧缺口146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弧形的弧形滑槽148,所述弧形滑槽148与所述圆弧缺口146分别可滑动的设置有弧形滑块147与滑动卡块139,所述弧形滑槽148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导滑槽151,所述弧形滑块147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导滑槽151内滑动的导滑块153,所述导滑块153与所述导滑槽151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顶推弹簧152,通过所述导滑块153与所述顶推弹簧152可限制所述弧形滑块147的滑动范围并在所述转动块141转速小时保持所述滑动卡块139处于所述圆弧缺口146内。
有益的,由附图1、附图3以及附图6所展示结构可看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滑槽105下侧内壁内的摆转槽124,所述摆转槽12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摆转块125,所述摆转块125与所述下托板10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摆转槽124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回位滑槽163,所述回位滑槽16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回位滑块161,所述回位滑块161的右侧端面与所述回位滑槽163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164,所述回位滑块161的上端与所述摆转块125靠近左端的下端面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摆转块125与所述回位滑块161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扭力弹簧162,通过所述摆转块125与所述回位滑块161之间的偏置转动连接可使得所述摆转块125在左右移动时可发生摆动,以此保持在驾车或乘车时所述下托板106可跟随人体大腿摆动而摆动,进而保持人体大腿的舒适性以及自然性,而通过所述回位弹簧164可实现所述下托板106左右移动的缓冲性。
有益的,由附图1可看出,所述上托板114中的A面支撑于孕妇下腹处用于减轻孕妇开车时腹部的负担,所述A面具有弧度,所述下挡板117的左端抵接于人体小腹处,所述上放置槽119上的D面与人体大腿内侧的上表面弧度相同,所述D面的左端设置有过渡面B面,所述B面与人体髋关节处的大腿内侧弧度相同,通过所述A面、所述B面以及所述D面可减小孕妇腹部的负担并将腹部的负担以及刹车时惯性的负担转移至大腿部及小腹部,所述下托槽107内设置有与大腿内侧的下表面弧度相同的C面,通过所述C面可分散车辆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冲力,以此减小车辆安全带对孕妇腹部的直接勒压。
有益的,所述靠背支撑架111由可变形聚酯材料制成,所述靠背支撑架111为弓形设计用于支撑乘客腰部,所述靠背112为网状结构并固定于所述靠背支撑架111的右侧面上,所述靠背支撑架111上固定设置有按模块113,所述按模块113可为乘客腰部进行按摩缓解疲劳。
有益的,所述卡扣104与所述卡口116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前后两侧的所述束紧带12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卡扣连接的连接方式以及结构特征为公知技术,此处不做具体描述,所述束紧带122可调整长度,通过调整所述束紧带122之间的连接长度可使得所述坐垫101与车辆座椅之间可固定束缚。
有益的,所述导向轮129为锥形设计,所述导向轮129上大下小,通过所述导向轮129上大下小的结构设计可增加倾斜所述附属安全带103拉出时与所述导向轮129之间的接触面积。
初始状态时,所述阻拦圆筒115远离所述坐垫101外,所述附属安全带103最大限度收纳于所述收纳轮127上,所述卡扣104位于所述斜口槽131内,同时,前后两侧的所述下托板106相互平行,所述回位滑块161在所述回位滑槽163内最大限度左移,同时,所述滑动卡块139最大限度收纳于所述圆弧缺口146内。
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将所述坐垫101放置于车辆座椅上,并将所述靠背支撑架111紧靠车辆靠背,此时,通过所述束紧带122将所述坐垫101将车辆座椅进行束缚固定;
在使用人员乘坐或者驾驶车辆时,使用人员坐上所述坐垫101,并背靠所述靠背112,(此过程与正常乘坐车辆相同),此时,使用人员将大腿放置于所述下托槽107上,由于所述下托板106可左右摆动且可左右移动,因此在乘坐时并不会影响人体的舒适性以及自然性,乘客可自由移动腿部,同时,使用人员将所述阻拦圆筒115放置于小腹处,使得所述A面紧贴下腹处,所述下挡板117的左端紧贴于小腹位置,并使得大腿内侧的上表面与所述D面紧贴,此时,使用人员缓慢拉出所述附属安全带103及所述卡扣104,并通过素数卡扣104与所述卡口116将所述阻拦圆筒115与所述坐垫101进行束缚并限制所述阻拦圆筒115的位置,(此过程中,所述扭力弹簧143可将所述附属安全带103收紧,并使得所述上托板114紧贴人体腹部),此时,使用人员拉出车辆安全带,并进行正常绑缚,斜条安全带由于绑缚于人体胸部,所产生影响并不会影响到腹中胎儿,因此不做处理,横条安全带则被拉过所述上托板114右侧端面外,并将之昂放置于所述上托板114右侧面处,通过所述卡槽118限制安全带的位置;
在进行紧急刹车时,车辆安全带可限制所述阻拦圆筒115及人员的位置,同时,使用人员由于惯性对所述阻拦圆筒115产生向右的推力,进而通过拉伸所述附属安全带103带动所述收纳轮127迅速转动,此时,所述滑动卡块139及所述弧形滑块147在惯性作用下滑出所述圆弧缺口146外,并卡接在所述固定卡块137上,进而限制所述收纳轮127的转动,以此再次限制所述阻拦圆筒115的移动,同时,通过大腿与所述下托槽107之间的摩擦以及所述回位弹簧164的弹力,在再次对惯性起到缓冲,此过程中,通过所述A面、所述B面以及所述D面可减小孕妇腹部的负担并将腹部的负担以及刹车时惯性的负担转移至大腿部及小腹部,所述下托槽107内设置有与大腿内侧的下表面弧度相同的C面,通过所述C面可分散车辆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冲力,以此减小车辆安全带对孕妇腹部的直接勒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外形上,本装置与正常车辆坐垫大小类似,占据空间小,且在使用时使用人员的腿部可以自由移动进行驾驶以及移动,不影响使用人员乘车时的舒适性以及自然性,在使用时,通过所述上托板114可对人体腹部进行支撑,以此减小孕妇或肥胖患者在乘车时由于腹部带来的负担,而在发生紧急刹车的情况时,通过增加人体与车辆安全带接触面积的方式对车辆安全带的束缚力进行分散,同时,通过本装置内的所述附属安全带103以及所述下托板106可对惯性产生的冲力再次进行分散,将之分散至大腿以及小腹处,以此再次大大降低车辆安全带对腹部的挤压。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8)

1.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包括坐垫,所述坐垫靠近左端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束紧带,通过所述束紧带将所述坐垫束缚在汽车座椅上,所述固定转轴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的靠背支撑架,所述靠背支撑架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软质的靠背;
所述坐垫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缺口;
所述坐垫外设置有阻拦圆筒,所述阻拦圆筒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卡口,所述阻拦圆筒通过设置于所述坐垫内的安全带组件进行固定,所述阻拦圆筒的上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承托孕妇下腹的上托板,所述上托板的右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卡接车辆安全带的卡槽,所述阻拦圆筒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内前后对称且开口向下的设置有上放置槽,其中,所述下挡板的左端抵接于人体的小腹处,人体大腿置放于所述上放置槽内;
靠近所述坐垫右侧面的上侧端面内设置有开口向外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大腿的下托槽,所述下托板的下侧端面与所述滑槽下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配合于所述阻拦圆筒、所述下挡板等对车辆安全带的惯性缓冲外,所述下托槽与人体大腿的摩擦及所述缓冲组件对惯性的缓冲可再次降低车辆安全带对孕妇腹部及胸部的勒压;
所述坐垫上侧端面上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个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组件包括开口向外的设置于所述缺口左侧内壁内的斜口槽,所述斜口槽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收纳轮,所述收纳轮上绕设有附属安全带,所述附属安全带的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后被拉伸出所述斜口槽的右端开口外,且位于所述斜口槽上固定设置有可卡接于所述卡口上的卡扣;
所述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上连接口,所述收纳轮的上端延伸入所述上连接口内,且位于所述收纳轮与所述上连接口的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下连接口,所述下连接口内设置有离心卡紧组件,所述离心卡紧组件与所述收纳轮固定连接,在迅速拉动所述附属安全带转动并带动所述收纳轮迅速转动时,通过所述离心卡紧组件可限制所述收纳轮的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卡紧组件包括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于所述下连接口周侧弧形内壁上的固定卡块,所述下连接口内且位于所述固定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收纳轮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内环形阵列且开口向外的设置有圆弧缺口,所述圆弧缺口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弧形的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与所述圆弧缺口分别可滑动的设置有弧形滑块与滑动卡块,所述弧形滑槽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导滑槽,所述弧形滑块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导滑槽内滑动的导滑块,所述导滑块与所述导滑槽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顶推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滑槽下侧内壁内的摆转槽,所述摆转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摆转块,所述摆转块与所述下托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摆转槽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回位滑槽,所述回位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回位滑块,所述回位滑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回位滑槽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滑块的上端与所述摆转块靠近左端的下端面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摆转块与所述回位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扭力弹簧,通过所述摆转块与所述回位滑块之间的偏置转动连接可使得所述摆转块在左右移动时可发生摆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板中的A面支撑于孕妇下腹处用于减轻孕妇开车时腹部的负担,所述A面具有弧度,所述下挡板的左端抵接于人体小腹处,所述上放置槽上的D面与人体大腿内侧的上表面弧度相同,所述D面的左端设置有过渡面B面,所述B面与人体髋关节处的大腿内侧弧度相同,通过所述A面、所述B面以及所述D面可减小孕妇腹部的负担并将腹部的负担以及刹车时惯性的负担转移至大腿部及小腹部,所述下托槽内设置有与大腿内侧的下表面弧度相同的C面,通过所述C面可分散车辆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冲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支撑架由可变形聚酯材料制成,所述靠背支撑架为弓形设计用于支撑乘客腰部,所述靠背为网状结构并固定于所述靠背支撑架的右侧面上,所述靠背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按模块。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前后两侧的所述束紧带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卡扣连接的连接方式以及结构特征为公知技术,此处不做具体描述,所述束紧带可调整长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为锥形设计,所述导向轮上大下小,通过所述导向轮上大下小的结构设计可增加倾斜所述附属安全带拉出时与所述导向轮之间的接触面积。
CN202111651513.5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Active CN114291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1513.5A CN114291028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1513.5A CN114291028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1028A CN114291028A (zh) 2022-04-08
CN114291028B true CN114291028B (zh) 2024-02-09

Family

ID=80973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1513.5A Active CN114291028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102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5391A (ja) * 2003-11-19 2005-06-09 Toyota Motor Corp 妊婦保護用補助シート部材
CN108622011A (zh) * 2017-03-21 2018-10-09 姚凌 孕妇或儿童用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垫板及其使用方法
CN208484585U (zh) * 2018-06-29 2019-02-12 李立清 一种便携式孕妇用安全带配件
CN110040103A (zh) * 2018-01-17 2019-07-23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5391A (ja) * 2003-11-19 2005-06-09 Toyota Motor Corp 妊婦保護用補助シート部材
CN108622011A (zh) * 2017-03-21 2018-10-09 姚凌 孕妇或儿童用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垫板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40103A (zh) * 2018-01-17 2019-07-23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CN208484585U (zh) * 2018-06-29 2019-02-12 李立清 一种便携式孕妇用安全带配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1028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60427A (en) Seat assembly and method
US4099778A (en) Retention installation for children in motor vehicles
EP0351568A3 (en) Adaptive torso restraint system
WO2002085145A3 (en) Race car driver helmet/head restraint
KR100602555B1 (ko) 유아용 안전벨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전벨트시스템
US7891741B2 (en) Criss-cross harness system for use with seats
US20100084845A1 (en) Seatbelt Restraint
JP2019507056A (ja) 携帯用の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の締結装置
US3561817A (en) Safety harness assembly
US5765893A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head and neck injuries in infants riding in moving vehicles
US4341422A (en) Restraint device
US4431234A (en) Vehicle passenger restraint
US5063879A (en) Child restrai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rcraft and other vehicles
JP3179482B2 (ja) シート組立体及びシート着座者の怪我を減少させる方法
CN114291028B (zh) 一种基于车辆碰撞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CN106541861A (zh)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US6213508B1 (en) Vehicle seat belt device
CN201227981Y (zh) 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系统
CN111873872A (zh) 一种高稳定性可调节儿童安全座椅
US4634169A (en) Vehicle seat
CN207345598U (zh) 一种安全气囊的固定器
KR20210104334A (ko) 차량용 어린이 안전벨트 장치
CN111319582A (zh) 用于车辆的睡眠辅助靠垫
CN219029355U (zh) 一种全覆盖式儿童安全座椅防护带
CN210027341U (zh) 一种安全带及具有该安全带的救护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