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5111A - 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5111A
CN114285111A CN202111402779.6A CN202111402779A CN114285111A CN 114285111 A CN114285111 A CN 114285111A CN 202111402779 A CN202111402779 A CN 202111402779A CN 114285111 A CN114285111 A CN 114285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master
machine
curren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2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起伟
张健
邵甜甜
陈伟
陈浩
韩阳
王子龙
史慧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4027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5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5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5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控制方法由所述主机执行,包括:通过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实现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进而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由此,可以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电流可控,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煤矿领域,对后备电源的续航时间和输出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受限于电源在井下安装和移动的环境,单纯地依赖于增加单机容量来提高后备电源的续航时间和输出功率是不可取的。因为增加了单机容量必然会增加防爆外壳的重量,从而会增加电源在井下安装和移动的难度。因此,组建井下的微电网,成为一个趋势。
微电网组网需要将多个电源箱并联,从而需要解决多个并联的电源箱的电流控制问题,保证并联电源放电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实现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控制方法由所述主机执行,包括:
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
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供电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包括:
所述主机根据平均可用能量,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可用能量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的均值;
所述主机根据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转换效率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均值;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设定的输出电压,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主机的可用能量,与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可用能量;
将所述主机的转换效率,与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转换效率。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包括: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第三电流调整系数和固定值相加,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除,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倒数作为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第五电流调整系数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的乘积,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自检,判断通信总线是否成功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通过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实现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进而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由此,可以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电流可控,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供电模块,用于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
监测模块,用于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第一加权模块,用于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供电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
调节模块,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平均可用能量,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可用能量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的均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转换效率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均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设定的输出电压,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调节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加权模块,用于将所述主机的可用能量,与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可用能量;
第三加权模块,用于将所述主机的转换效率,与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转换效率。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包括: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第三电流调整系数和固定值相加,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除,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倒数作为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第五电流调整系数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的乘积,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自检模块,用于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自检,判断通信总线是否成功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通过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实现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进而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由此,可以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电流可控,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电源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确定电流调整总系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煤矿领域,组建井下的微电网是一个趋势。而微电网组网需要将多个电源箱并联,从而需要解决多个并联的电源箱的电流控制问题,保证并联电源放电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实现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电流可控,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如图1所示,该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控制方法由所述主机执行。
步骤101,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主机可以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将自身的输出电压配置为设定的输出电压,以及通过通信总线向从机发送电压信息,以使从机根据电压信息将自身的输出电压配置为设定的输出电压。配置完毕,响应于输出的继电器或开关装置开启,主机根据主机的输出电压对功率母线进行供电,以及通过通信总线向从机发送供电信息,以使从机根据从机的输出电压对功率母线进行供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响应于输出的继电器或开关装置开启,主机可以直接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通过通信总线向从机发送电压信息,以使从机也可以直接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的输出电压可以为人为给定,可选地,设定的输出电压可以是拥有管理权限的人员根据系统说明书进行设定的,或者,可选地,设定的输出电压可以是厂家经过精密调整设定的,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102,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可选地,主机可以实时监测自身供电的电参数,以及向从机发送监测信息,以使从机可以实时监测自身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响应于主机需求,主机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获取从机监测到的自身供电的电参数。例如,响应于主机需要知道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的需求,主机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获取从机供电的电参数。
或者,可选地,主机可以实时监测自身供电的电参数和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由于可以根据主机和从机供电的电参数,确定主机和从机的能量使用情况,从而可以依据能量调度策略,动态调整主机和从机的放电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容量均衡,提高电源箱的利用率。
步骤103,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供电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已经获得了主机供电的电参数和从机供电的电参数,从而可以将主机供电的输出电流与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进行加权平均,确定平均输出电流。其中,计算平均输出电流IOavg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071
其中,IOi为第i台电源箱供电的输出电流,N为电源箱的数量。
步骤104,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可选地,主机可以根据上一步得到的平均输出电流,确定主机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从而对自身供电的输出电流进行调节,以及通过通信总线向从机发送电流信息,以使从机可以根据上一步得到的平均输出电流,确定主机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从而对自身供电的输出电流进行调节。
或者,可选地,主机可以根据上一步得到的平均输出电流,确定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从而对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输出流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平均输出电流对主机和从机进行电流调节,需要根据主机和从机供电的电参数,确定主机和从机的能量使用情况,从而将主机和从机的能量使用情况和平均输出电流结合起来,依据能量调度策略,动态地对主机和从机的电流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实现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进而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由此,可以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电流可控,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上一实施例,现将电源系统的结构图进行举例说明。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电源系统由多个并联的电源箱和一台上位机组成,每个电源箱由上至下分别是接线柱模块、均流控制器、电池信息采集管理模块和电池组模块,其中,接线柱模块配置在接线防爆腔内,均流控制器和电池信息采集管理模块配置在电路控制防爆腔内,电池组模块配置在电池防爆腔内。
每个电源箱都并接在功率母线上,电源箱间的通信可以通过AUTBUS通信总线进行。其中,AUTBUS是一种新型时间敏感的宽带工业物联网技术,将无线通信常用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引入有线工业通信领域,解决了工业物联网最关键的确定性问题,报文交付时间可达8微秒,同时,支持基于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地址统一寻址,可实现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网络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运营技术)网络的全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化解决方案。该技术使得工业控制的时间敏感数据和视觉图像等高带宽数据可以在一根总线上传输,解决了工业物联网业务承载的宽带传输问题,为工业物联网全面接入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如图2所示,均流控制器包括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AUTBUS通信单元、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单元、电流调节单元和电压电流采样单元。其中,DSP控制单元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通信与电池信息采集管理模块进行通信,以及通过CAN通信与CAN/AUTBUS通信单元进行通信。电压电流采样单元负责采集检测电源箱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及将采集到的电源箱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传送给DSP控制单元。
电池信息采集管理模块负责检测采集电源箱供电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即电池组模块的当前电压和电池组模块的电流。
DSP控制单元可以通过SPI通信获取电池信息采集管理模块采集到的电源箱供电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可以根据电源箱供电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控制电流调节单元进行电流调节。
电池组模块由多个单节磷酸铁锂电池串联组成。
由于电源箱间的通信可以通过AUTBUS通信总线进行,从而电源箱的电池组模块可以与电池信息采集管理模块进行通信,电池信息采集管理模块与均流控制器中的DSP控制单元进行通信,均流控制器中的DSP控制单元又与CAN/AUTBUS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进而经过接线柱模块与AUTBUS通信总线进行通信。
每个电源箱都并接在功率母线上,即每个电源箱的电池信息采集管理模块与均流控制器中的电流调节单元连接,均流控制器中的电流调节单元又与电压电流采样单元连接,进而经过接线柱模块与功率母线连接。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源系统可以为图2所示的电源系统,由多个并联的电源箱和一台上位机组成,可以将某台电源箱设定为主机,其余电源箱即为从机,以使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拥有管理权限的人员通过语音或上位机操作的方式将某台电源箱设定为主机,从而主机可以通过AUTBUS通信总线向其余电源箱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其余电源箱将自身配置为从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拥有管理权限的人员通过语音或上位机操作的方式将某台电源箱设定为主机,以及将其余电源箱设定为从机,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301,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1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101的执行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2,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该实施例中,所述电参数具体可以由电源箱的均流控制器进行监测,其中,所述输入电流为电池组电流Ibti,输入电压为电池组当前电压Ubti,由图2的电池信息采集管理单元完成检测采集。所述输出电流为电源箱的输出采样电流IOi,输出电压为电源箱的输出采样电压UOi,由图2的电压电流采样单元完成检测采集。
本步骤的其他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102的执行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3,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3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103的执行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4,所述主机根据平均可用能量,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可用能量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的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已经获得了主机供电的电参数和从机供电的电参数,从而可以根据主机供电的电参数和从机供电的电参数计算得到主机的可用能量和从机的可用能量,进而可以将主机的可用能量与从机的可用能量进行加权平均,确定平均可用能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计算平均可用能量Qavg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101
其中,Qi为第i台电源箱的可用能量,N为电源箱的数量。
将包括主机和从机在内的各电源箱排序,确定各电源箱的序号。从而可以根据平均可用能量Qavg和第i台电源箱的可用能量Qi,确定第i台电源箱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KQi。其中,计算第i台电源箱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KQi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102
也就是说,主机可以根据平均可用能量,以及根据主机和从机的可用能量,确定主机和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
步骤305,所述主机根据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转换效率,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均值。
可选地,主机和从机的转换效率可以为电源箱的均流控制器电流调节单元的转换效率。响应于主机需要知道从机的转换效率的需求,主机可以通过AUTBUS通信总线获取从机的转换效率,从而可以将主机的转换效率与从机的转换效率进行加权平均,确定平均转换效率。其中,计算平均转换效率ηavg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103
其中,ηi为第i台电源箱的转换效率,N为电源箱的数量。
从而可以根据平均转换效率ηavg和第i台电源箱的转换效率ηi,确定第i台电源箱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Kηi。其中,计算第i台电源箱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Kηi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104
也就是说,主机可以根据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根据主机和从机的转换效率,确定主机和从机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
步骤306,所述主机根据所述设定的输出电压,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已经获得了主机供电的电参数和从机供电的电参数,从而可以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以及根据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确定主机和从机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
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Us和第i台电源箱供电的输出电压UOi,确定第i台电源箱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Kvi。其中,第i台电源箱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Kvi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111
步骤307,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该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可以由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也就是说,第i台电源箱的电流调整总系数Ki由第i台电源箱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KQi、第二电流调整系数Kηi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Kvi,以及第i台电源箱供电的输入电压Ubti、输出电压UOi和转换效率ηi确定。
步骤308,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该实施例中,主机可以根据平均输出电流与主机和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的乘积,确定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从而根据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对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进行调节。也就是说,第i台电源箱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Ibti′可以为第i台电源箱的电流调整总系数Ki与平均输出电流IOavg的乘积,从而根据第i台电源箱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Ibti′,对第i台电源箱供电的输出电流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实现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进而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由此,可以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电流可控,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
为了清楚说明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7中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的过程,本实施例提供了图4所示的确定电流调整总系数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确定电流调整总系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第三电流调整系数和固定值相加,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
这里,将主机和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第三电流调整系数和固定值相加,得到主机和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也就是说,将第i台电源箱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KQi、第二电流调整系数Kηi、第三电流调整系数Kvi和固定值相加,得到第i台电源箱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K4i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值指示了平均输出电流IOavg本身,典型取值为1。第i台电源箱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KQi、第二电流调整系数Kηi、第三电流调整系数Kvi指示了第i台电源箱对平均输出电流IOavg的校正。
其中,第i台电源箱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K4i的公式如下:
K4i=1+KQi+Kηi+Kvi
步骤402,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除,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
这里,将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除,得到主机和从机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也就是说,将第i台电源箱供电的输出电压UOi和输入电压Ubti相除,得到第i台电源箱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K5i。其中,第i台电源箱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K5i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121
步骤403,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倒数作为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
这里,将主机和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倒数作为主机和从机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也就是说,将第i台电源箱的转换效率ηi的倒数作为第i台电源箱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K6i。其中,第i台电源箱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K6i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131
步骤404,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第五电流调整系数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的乘积,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这里,将主机和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第五电流调整系数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的乘积作为主机和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也就是说,将第i台电源箱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K4i、第五电流调整系数K5i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K6i的乘积作为第i台电源箱的电流调整总系数Ki。其中,第i台电源箱的电流调整总系数Ki的公式如下:
Ki=K4i×K5i×K6i,即
Figure BDA0003365276880000132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主机和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第三电流调整系数和固定值相加,得到主机和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将主机和从机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除,得到主机和从机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以及将主机和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倒数作为主机和从机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从而根据主机和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第五电流调整系数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的乘积,确定主机和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由此,可以将主机和从机的能量使用情况和平均输出电流结合起来,从而可以依据能量调度策略,动态调整主机和从机的电流。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控制方法由所述主机执行。
步骤501,所述主机进行自检,判断通信总线是否成功连接,以及控制所述从机进行自检。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主机进行自检,判断通信总线是否成功连接。响应于通信总线成功连接,主机通过通信总线向从机发送自检信息,以使从机进行自检。
步骤502,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
步骤503,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步骤504,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2-504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101-103的执行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5,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与所述主机的可用能量加权,以确定平均可用能量。
该实施例中,平均可用能量的确定可以参见实施例304的执行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6,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与所述主机的转换效率加权,以确定平均转换效率。
该实施例中,平均转换效率的确定可以参见实施例305的执行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7,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所述平均可用能量、所述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转换效率、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这里,主机可以根据平均输出电流、平均可用能量、平均转换效率,以及主机和从机的可用能量、转换效率、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确定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从而根据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调节输入电流,对主机和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实现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进而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由此,可以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电流可控,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模块61、监测模块62、第一加权模块63和调节模块64。
供电模块61,用于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
监测模块62,用于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第一加权模块63,用于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供电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
调节模块64,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模块64,包括:第一确定单元641、第二确定单元642、第三确定单元643、第四确定单元644和调节单元645。
第一确定单元641,用于所述主机根据平均可用能量,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可用能量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的均值;
第二确定单元642,用于所述主机根据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转换效率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均值;
第三确定单元643,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设定的输出电压,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
第四确定单元644,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调节单元645,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确定单元644,用于: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第三电流调整系数和固定值相加,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除,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倒数作为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第五电流调整系数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的乘积,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自检模块65、第二加权模块66和第三加权模块67。
自检模块65,用于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自检,判断通信总线是否成功连接。
第二加权模块66,用于将所述主机的可用能量,与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可用能量;
第三加权模块67,用于将所述主机的转换效率,与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转换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实现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进而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由此,可以根据监测到的供电的电参数动态调整电源系统的电流,实现电源系统的电流可控,提高电源系统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实现本发明图1-7所示实施例的流程,如图8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壳体801、处理器802、存储器803、电路板804和电源电路805,其中,电路板804安置在壳体801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802和存储器803设置在电路板804上;电源电路805,用于为上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803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802通过读取存储器803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用于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处理器802对上述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以及处理器802通过运行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进一步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见本发明图1-7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控制方法由所述主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
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供电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包括:
所述主机根据平均可用能量,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可用能量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的均值;
所述主机根据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转换效率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均值;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设定的输出电压,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主机的可用能量,与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可用能量;
将所述主机的转换效率,与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转换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包括: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第三电流调整系数和固定值相加,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除,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倒数作为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第五电流调整系数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的乘积,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自检,判断通信总线是否成功连接。
6.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供电模块,用于所述主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所述从机根据设定的输出电压进行供电;
监测模块,用于所述主机监测所述主机供电的电参数,以及监测所述从机供电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第一加权模块,用于所述主机将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主机供电的输出电流加权,以确定平均输出电流;
调节模块,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平均可用能量,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可用能量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的均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其中,所述平均转换效率是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均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设定的输出电压,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三电流调整系数;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和第三电流调整系数,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转换效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调节单元,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平均输出电流,以及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电流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加权模块,用于将所述主机的可用能量,与所述从机的可用能量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可用能量;
第三加权模块,用于将所述主机的转换效率,与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加权平均,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平均转换效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包括: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一电流调整系数、第二电流调整系数、第三电流调整系数和固定值相加,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供电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除,得到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五电流调整系数;
将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转换效率的倒数作为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六电流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第四电流调整系数、第五电流调整系数和第六电流调整系数的乘积,确定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的电流调整总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自检模块,用于对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进行自检,判断通信总线是否成功连接。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02779.6A 2021-11-19 2021-11-19 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285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2779.6A CN114285111A (zh) 2021-11-19 2021-11-19 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2779.6A CN114285111A (zh) 2021-11-19 2021-11-19 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5111A true CN114285111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2779.6A Pending CN114285111A (zh) 2021-11-19 2021-11-19 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511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8469A (zh) * 2016-06-15 2016-09-21 厦门科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编程多机并联电源系统同步及均流方法
CN106712463A (zh) * 2017-01-05 2017-05-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流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612328A (zh) * 2017-09-13 2018-01-19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并联的数字均流方法
CN109274089A (zh) * 2018-11-26 2019-01-25 江苏兆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电源模块的数字均流方法
CN110112807A (zh) * 2019-05-29 2019-08-09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储能系统多电池组并联功率分配方法
JP2020022304A (ja) * 2018-08-02 2020-02-06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1313527A (zh) * 2020-02-27 2020-06-19 新疆中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功率均衡控制的方法
CN112467838A (zh) * 2020-11-23 2021-03-0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及其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光储一体多机并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8469A (zh) * 2016-06-15 2016-09-21 厦门科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编程多机并联电源系统同步及均流方法
CN106712463A (zh) * 2017-01-05 2017-05-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流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612328A (zh) * 2017-09-13 2018-01-19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并联的数字均流方法
JP2020022304A (ja) * 2018-08-02 2020-02-06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274089A (zh) * 2018-11-26 2019-01-25 江苏兆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电源模块的数字均流方法
CN110112807A (zh) * 2019-05-29 2019-08-09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储能系统多电池组并联功率分配方法
CN111313527A (zh) * 2020-02-27 2020-06-19 新疆中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功率均衡控制的方法
CN112467838A (zh) * 2020-11-23 2021-03-0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及其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光储一体多机并联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E LIU: "Application of Hybrid Energy Storage Device in High Power Direct-current Power Supply", 《电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16 October 2020 (2020-10-16) *
林少伯;韩民晓;孙海;罗超;: "多组乏锂电池并联运行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电力, no. 08, 5 August 2013 (2013-08-05) *
汪渭滨;尚伟林;王伟;: "新型动力电池组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电子世界, no. 04, 29 February 2020 (2020-0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89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power system with multiple power components
EP2824789B1 (en)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EP3218985B1 (en) Control module for dc power network
CN102457066B (zh) 电力稳定系统和电力稳定方法
US10389128B2 (en) Power control system
US11631977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charg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charging points
CN101789609B (zh) 电池均衡系统、方法及电路
WO2017040586A1 (e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tility grid frequency regulation programs
CN111585333A (zh) 一种能量控制方法和储能系统
CN112467239A (zh)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US10457159B1 (en) Power share converter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N115664932B (zh) 能量块并联通讯方法及装置
EP2211193A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state of the individual cells of an electric accumulator
CN107078514A (zh) 蓄电池系统
CN113131588A (zh) Ip地址分配装置和方法及电池储能系统
CN111224182A (zh) 电池模块
CN109245194B (zh) 多设备无线充电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5111A (zh) 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712802B2 (ja) 蓄電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蓄電装置
CN113644726A (zh) 分布式供电系统及基于其的能量调节方法
JPWO2019235220A1 (ja) 自立運転用蓄電システム、蓄電ユニット及び制御方法
EP3782254B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balancing
US115815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a battery pack
CN108512262B (zh) 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均衡方法、装置、储能电池管理系统
CN112952878B (zh) 一种多直流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