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7239A -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7239A
CN112467239A CN202011383177.6A CN202011383177A CN112467239A CN 112467239 A CN112467239 A CN 112467239A CN 202011383177 A CN202011383177 A CN 202011383177A CN 112467239 A CN112467239 A CN 112467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anagement
cluster management
ethernet
manage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31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王海龙
杨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31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72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7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7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10Batterie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组件、电池簇管理组件和电池阵列管理组件;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电池管理组件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电池簇管理组件用于获取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根据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对电池组的状态进行监控;电池阵列管理组件用于上传电池组的状态数据。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池簇管理组件获取电池管理组件采集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并由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来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通信连接,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通过以太网上传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每一帧以太网报文能够携带更多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提高电池组的状态数据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储能技术迅速发展,其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诸多领域将会得到应用,一般的电池储能系统通常由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system),储能变流系统(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和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management system)三大部分组成,BMS包括有电池管理单元(BMU,battery managementunit)、电池簇管理系统(BCMS,Battery cluster management unit)和电池阵列管理系统(BAMS,battery array management system)。
现有技术中,由一个BAMS管理若干个BCMS,BCMS管理若干个BMU,BMU则需要采集若干组电池组的状态信息,每一个BCMS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CAN)与BAMS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上传电池组的状态数据。
现有技术中,随着BMU数量的增加,CAN总线上挂载的BCMS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CAN总线需要传输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非常大,过量的数据传输使得通信速率较慢,导致了BCMS与BAMS之间的通信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电池管理系统中BAMS与BCMS之间通信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组件、电池簇管理组件和电池阵列管理组件;
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组件与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组件用于连接电池组;
所述电池管理组件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包括电压和温度;
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用于获取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根据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对所述电池组的状态进行监控;
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用于上传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电池管理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对应数量的电池簇管理单元,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池管理单元,且每一个电池管理单元分别对应连接有一个电池组;
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且至少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包括以太网控制器和以太网交换芯片;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一端与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另一端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包括端口物理层芯片和简化媒体独立接口,所述简化媒体独立接口作为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一端,所述端口物理层芯片的接口作为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另一端。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还用于与上位机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对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进行配置。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与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连接顺序对应,所述连接顺序为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的顺序。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与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包括能量管理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和上述的电池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分别与能量管理装置、储能变流装置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用于存储或释放电池组的电能;
所述能量管理装置用于控制电池管理装置进行充电或放电;
所述储能变流装置用于在所述电池管理装置进行充电时,进行交流直流转换和控制充电电压,或在所述电池管理专职进行放电时,进行交流直流转换和控制放电电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装置的通信方法,包括:
广播电池簇管理组件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用于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建立通信连接;
根据电池阵列管理组件的数据传输指令,获取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包括电压和温度;
当到达预设发送周期时,通过以太网将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上传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簇管理单元,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所述广播电池簇管理组件的设备信息之前,包括:
获取地址信息,根据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连接顺序,配置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所述连接顺序为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的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通过电池簇管理组件获取电池管理组件采集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并由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来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通信连接,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通过以太网上传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每一帧以太网报文能够携带更多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提高电池组的状态数据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地址配置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EMS:
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负责整个储能系统的调度管理,储能系统包括有EMS,BMS和PCS,用户可以直接控制EMS实现储能系统的充电、放电和策略的调整。
BMS:
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负责存储和释放电能。
PCS:
储能变流系统(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为直流交流转换装置,负责控制BMS充放电时候的电压以及交流直流的转换。
其中,BMS可以分为BAMS、BCMS和BMU。
BAMS:
电池阵列管理系统(BAMS,battery array management system),作为BMS的最上层设备,负责与BMS之外的设备通信,通常是一台工控电脑,没有集成CAN功能,需要使用一个CAN转换模块才能够实现与中层的BCMS设备的CAN通信。
BCMS:
电池簇管理系统(BCMS,Battery cluster management unit),是BMS的核心设备,一般由微控制器作为CPU,实现电池信息采集,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估算,电池监控和保护等功能,通过CAN总线与BAMS相连。
BMU:
电池管理单元(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用于接收BCMS发送的控制指令,采集电池的电压和温度信息,并上传给BCMS。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BMU采集的电池的电压和温度数据的精度不断的提高,并且由于微控制器的性能越来越强,一个BCMS可以管理的BMU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一个BAMS管理的BCMS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每一个BMU都可以采集一组电池的电压、温度等状态数据,然后上报给与其连接的BCMS,每一个BCMS又需要通过CAN通信方式周期上报所有由BMU采集的电池的电压和温度等状态数据给BAMS,最终由BAMS汇总所有的电池的状态数据,与外部进行通信。现有技术中,由于BCMS和BAMS采用的CAN通信的波特率通常为250Kbps-1000Kbps,其每一帧最多传输8个字节,每一帧的传输时间约为100微秒,即使是使用最高的波特率进行传输,也无法快速的传输玩庞大的数据量,导致数据传输周期变长,而且CAN总线的负载率也很大,容易出现通信故障。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其发明构思如下:以太网相对于CAN总线,其每一帧可以传输的字节更多,通过对电池簇管理组件的IP地址进行配置,以使得电池簇管理组件能够遵从于IP协议(又称为因特网协议),然后使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IP地址即可实现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进行以太网数据通信,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庞大的电池的状态数据的传输,缩短状态数据的传输周期。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池管理装置可以包括:电池管理组件11、电池簇管理组件12和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
电池管理组件11连接有电池组10,用于采集电池组10的电压和温度等状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电池管理组件11可以连接一组电池组,并对电池组的状态数据进行采集,每一个电池管理组件11将采集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上传给与其连接的电池簇管理组件12。
可选的,电池管理组件11可以通过菊花链与电池簇管理组件12连接,电池管理组件11可以通过线束与电池组连接。
示例性的,电池管理组件11具体可以包括芯片,温度传感器和电压测量仪,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得到电池组10的温度,通过电压测量仪可以实时的采集电池组的电压,然后由芯片将这些数据汇总,上报至电池簇管理组件12。
可选的,电池管理组件11中的芯片可以是ASIC芯片,该ASIC芯片可以支持菊花链通信,来将采集得到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上报至电池簇管理组件12。
电池簇管理组件12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连接,电池簇管理组件12用于获取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并根据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对电池组的状态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簇管理组件12对电池组的状态监控主要电池监控、SOC计算、报警、保护以及动作执行等功能,例如,当有一组电池组的温度超过阈值时,电池簇管理组件12获取到该条状态数据,可以进行报警提示该组电池组温度异常,并且可以执行相应的保护动作,对该电池组进行保护,避免出现爆炸等情况。
示例性的,电池簇管理组件12可以是微控制器,电池簇管理组件1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每一个电池簇管理组件12可以连接有一个电池管理组件11,获取与该电池管理组件11连接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
可选的,当电池簇管理组件12为多个时,各个电池簇管理组件12可以分别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各个电池簇管理组件12也可以先互相连接,然后再从各个电池簇管理组件12中选取出任意一个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连接,以实现将各个电池簇管理组件12的获取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传输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
示例性的,电池簇管理组件12可以通过以太网周期性的传输电池组的状态数据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例如可以设置周期为2毫秒,每间隔2毫秒电池管理组件11采集一次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并由电池簇管理组件12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传输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
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用于与外部通信,上传电池组的状态数据,示例性的,电池阵列管理组件13可以通过以太网与EMS、PCS连接,上传电池组的状态数据至EMS。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使得电池簇管理组件可以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进行通信,通过以太网传输电池组的状态数据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提高电池组的状态数据的传输效率。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池管理组件22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管理单元221,电池簇管理组件21包括电池管理单元对应数量的电池簇管理单元211。
其中,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211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池管理单元221,且每一个电池管理单元221分别对应连接有一个电池组23。
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211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且至少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211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25连接,电池阵列管理组件25通过以太网连接有EMS、PCS。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簇管理单元211与电池管理单元221之间通过菊花链连接,电池管理单元221通过线束与电池组23连接。
示例性的,每一个电池管理单元通过阿拉伯数据进行标识,可以选择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25,由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汇总其它电池簇管理单元获取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然后通过以太网统一传输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25。
本申请实施例将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各个电池簇管理单元之间可以互相进行数据通信,之后只需要由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即可上传各个电池簇管理单元获取到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方便电池阵列组件进行统一的管理。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池簇管理单元33包括有微控制器331和以太网交换芯片332,其中,微控制器331上集成有以太网控制器,以太网控制器与电池管理单元32连接,以太网交换芯片332连接有Rj45-1接口34和Rj45-2接口35,通过Rj45-1接口34和Rj45-2接口35,使得以太网交换芯片332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未图示)连接。
示例性的,微控制器331可以采用英飞凌Tricore系列,主频200M。
示例性的,电池管理单元32包括有ASIC芯片,用于连接电池组31,采集电池组31的电压和温度等状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交换芯片可以采用microchip的KSZ9893的swicth芯片,该芯片包括端口物理层芯片(PHY,Physical Layer)和简化媒体独立接口(RMII,Reduced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简化媒体独立接口作为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一端,端口物理层芯片的接口作为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另一端。
其中,PHY芯片包括有两个且都为100M,RMII接口与微控制器331连接,PHY芯片的接口与Rj45-1接口34、Rj45-2接口35连接。
可选的,PHY芯片与RMII接口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电路元器件间接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以太网交换芯片集成在电池簇管理单元33上,可以将SWITCH芯片引入到电池簇管理单元33的硬件设计中,有效的减少布线,减少布线成本,提高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211在通过以太网传输电池组的状态数据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25之前,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211都需要配置有IP地址,以遵从于IP协议。
其中,在对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211进行IP地址配置时,至少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211用于连接上位机,通过该上位机获取地址信息,然后该电池簇管理单元211与其它电池簇管理单元进行数据通信,实现对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进行配置。
示例性的,上位机可以是个人电脑或者计算机。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电池簇单元211的IP地址都是与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连接顺序对应的,连接顺序为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的顺序。
示例性的,以图2为例,图2中电池簇管理单元1的连接顺序为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2的连接顺序为第二个,电池簇管理单元3的连接顺序为第三个,……,电池簇管理单元n的连接顺序为第n个,若电池簇管理单元1的IP地址为192.168.0.10,则电池簇管理单元2的IP地址对应为192.168.0.11,电池簇管理单元3的IP地址对应为192.168.0.12,……,电池簇管理单元n的IP地址对应为192.168.0.(10+n-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1的IP地址可以从上位机发送的地址信息中获取,后续的电池簇管理单元2至电池簇管理单元n的IP地址可以根据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1的IP地址计算得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池管理装置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47,电池簇管理组件41通过以太网与以太网交换机47连接,以太网交换机47通过以太网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45连接。
示例性的,当电池簇管理组件41包括有n个电池簇管理单元411时,灭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411可以通过菊花链对应的连接一个电池管理单元421,每一个电池管理单元421可以对应连接有一个电池组43,每两个电池簇管理单元之间可以通过以太网连接,然后再通过以太网与以太网交换机47进行数据通信,传输获取到的电池组43的状态数据至以太网交换机47,然后由以太网交换机47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传输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45,电池阵列管理组件45可以与外部的EMS44、PCS46进行数据通信。
综上,在电池管理装置内部,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使用以太网传输电池组的状态信息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相比较于传统的CAN总线方式,波特率从1M提升到100M,每帧报文的有效数据从8个字节提升到了1400个字节,极大的提升了一个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的电池簇管理组件的数量,有效降低了整体电池管理装置的成本,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CAN总线传输数据时的高负载率带来的不稳定性问题,提高了电池管理装置内部的通讯的稳定性,而且由于通讯速率提高了,电池阵列管理组件对电池组的电压的监控周期也可以做的更短,可以对危险进行更快的响应,提升了整个电池管理装置的安全性和效率。最后,在配置电池簇管理组件的IP地址时,可以提供一个地址信息给电池簇管理组件中的任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即可完成对其它的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的自动分配,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储能设备50包括能量管理装置51、储能变流装置52和上述的电池管理装置53,电池管理装置53分别与能量管理装置51、储能变流装置52连接。其中,
电池管理装置53用于存储或释放电池组的电能;
能量管理装置51用于控制电池管理装置进行充电或放电;
储能变流装置52用于在电池管理装置进行充电时,进行交流直流转换和控制充电电压,或在电池管理专职进行放电时,进行交流直流转换和控制放电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储能管理装置可以是上述的EMS,储能变流系装置可以是上述的PCS,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601、广播电池簇管理组件的设备信息。
其中,设备信息用于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建立通信连接,示例性的,设备信息可以是电池簇管理组件中的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
示例性的,在广播电池簇管理组件的设备信息之前,可以先将电池簇管理单元中的SWITCH芯片配置到正常的转发模式,并初始化TCP/IP协议栈,建立TCP server,当有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到TCP server时,电池簇管理单元开始工作,如果没有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到TCP server,则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例如250毫秒)广播一次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
S602、根据电池阵列管理组件的数据传输指令,获取电池组的状态数据。
其中,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包括电压和温度。
具体的,当电池阵列管理组件与电池簇管理组件建立连接之后,电池簇管理单元将启动超时定时器和发送定时器,获取电池阵列管理组件发送的传输指令,并根据传输指令进行相应的反馈。
示例性的,电池簇管理单元接收到传输指令时,需要反馈电池组的状态数据给电池阵列管理组件。
示例性的,当电池阵列管理组件与电池簇管理组件建立连接之后,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超时定时器开始计时,若电池簇管理单元在设定时长(例如2000毫秒)没有接收到传输指令,则电池簇管理单元可以间隔设定间隔时长(例如750毫秒)广播一次自身的IP地址。
S603、当到达预设发送周期时,通过以太网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上传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
示例性的,当电池阵列管理组件与电池簇管理组件建立连接之后,发送定时器开始计时,当发送定时器超时后,电池簇管理单元需要根据传输指令,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传输给电池阵列管理组件。
示例性的,电池组的状态数据的大小可以是1400字节。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有步骤S711至S722。
首先通过步骤S711进行初始化,主要是将电池簇管理单元中的SWITCH芯片配置到正常的转发模式,并初始化TCP/IP协议栈,建立TCP server,监听8005端口号。
然后通过步骤S712判断是否有BAMS连接到TCP Server中,如果有,则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如果没有连接,则每250mS广播一次本机设备网络信息,其中,设备网络信息包括有IP地址。
若有BAMS连接,则进入步骤S714启动计时器,具体包括超时定时器和发送定时器,开始检测BAMS发送的数据,如果2000mS检测不到BAMS的指令,则判定为通信超时,进入步骤S716每750mS广播一次设备网络信息,如果接收到BAMS指令,则根据指令做响应动作,进入步骤S717判断是否为HS数据协议,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718协议解析,数据接收和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719判定是否到达发送周期,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720进行数据发送,发送给BAMS的数据包括有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最后由步骤S721判定是否有接收到用户请求进入管理模式,如果有,则直接进入步骤S722结束,完成整个数据传输过程,如果没有,则转至步骤S7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簇管理组件中的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需要事先配置好,当电池簇管理单元的数量存在有多个时,则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都需要进行配置。示例性的,若电池簇管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簇管理单元,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则在步骤S601之前,还包括有步骤:
获取地址信息,根据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连接顺序,配置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
其中,连接顺序为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的顺序。
示例性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地址配置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包括有步骤S811至步骤S20,其中,将各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之后,配置人员可以将上位机连接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进入步骤S811初始化所有的电池簇管理单元的SWITCH芯片,进入到转发模式。
配置人员可以通过上位机发送一条IP配置指令,然后进入步骤S812判断由上位机发送的该条指令是否为IP配置指令,若是,则进入到步骤S813所有的电池簇管理单元的SWITCH芯片在延时100毫秒之后关闭转发模式。
配置人员可以继续通过上位机发送一条IP寻址指令,该IP寻址指令中包含有用户设置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起始IP地址信息,通过步骤S814判断若由上位机发送的该条指令为IP寻址指令,则进入到步骤S815存储IP地址信息,由于此时所有的SWITCH芯片的转发模式被关闭,所以只有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接收到了该IP地址信息,当步骤S815中所有的SWITCH芯片的转发模式被打开时,进入到步骤S816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将该IP地址加1,按照各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连接顺序,将加1后的IP地址发送给下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下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接收到加1后的IP地址,然后保存该IP地址,并继续将该IP地址加1,发送给下下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如此使得所有的电池簇管理单元都可以分配到一个IP地址,且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递增的,当所有的电池簇管理单元均分配到一个IP地址之后,上位机发送一个IP复位指令,进入到步骤S818判断该指令是否为复位IP指令,如果是,则进入到步骤S819延时100毫秒,复位TCP/IP协议栈,最后通过步骤S820完成各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配置。
示例性的,若上位机发送的IP寻址指令中包含的起始IP地址为192.168.0.10,则第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分配的地址就为该起始IP地址,下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分配的地址在该起始IP地址的基础上加1,为192.168.0.11,下下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分配的地址为192.168.0.12,第n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分配的地址为192.168.0.(1+n-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管理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组件、电池簇管理组件和电池阵列管理组件;
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组件与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组件用于连接电池组;
所述电池管理组件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包括电压和温度;
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用于获取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根据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对所述电池组的状态进行监控;
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用于上传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对应数量的电池簇管理单元,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池管理单元,且每一个电池管理单元分别对应连接有一个电池组;
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且至少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包括以太网控制器和以太网交换芯片;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一端与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另一端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包括端口物理层芯片和简化媒体独立接口,所述简化媒体独立接口作为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一端,所述端口物理层芯片的接口作为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还用于与上位机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对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与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连接顺序对应,所述连接顺序为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的顺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通过以太网与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电池阵列管理组件连接。
8.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管理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分别与能量管理装置、储能变流装置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用于存储或释放电池组的电能;
所述能量管理装置用于控制电池管理装置进行充电或放电;
所述储能变流装置用于在所述电池管理装置进行充电时,进行交流直流转换和控制充电电压,或在所述电池管理专职进行放电时,进行交流直流转换和控制放电电压。
9.一种电池管理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广播电池簇管理组件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用于与电池阵列管理组件建立通信连接;
根据电池阵列管理组件的数据传输指令,获取电池组的状态数据,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包括电压和温度;
当到达预设发送周期时,通过以太网将所述电池组的状态数据上传至电池阵列管理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管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簇管理单元,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所述广播电池簇管理组件的设备信息之前,包括:
获取地址信息,根据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连接顺序,配置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的IP地址,所述连接顺序为每一个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以太网依次连接的顺序。
CN202011383177.6A 2020-12-01 2020-12-01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24672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3177.6A CN112467239A (zh) 2020-12-01 2020-12-01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3177.6A CN112467239A (zh) 2020-12-01 2020-12-01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7239A true CN112467239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0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3177.6A Pending CN112467239A (zh) 2020-12-01 2020-12-01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723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5507A (zh) * 2021-05-24 2021-08-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簇并联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611927A (zh) * 2021-07-30 2021-11-0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簇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CN114614115A (zh) * 2022-02-09 2022-06-1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的保护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5597799A (zh) * 2022-11-25 2023-01-13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n) 液冷储能集装箱的漏液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4031824A1 (zh) * 2022-08-11 2024-02-1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5877A (zh) * 2014-12-08 2015-04-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单元的地址标定方法及装置
KR20150139698A (ko) * 2014-06-03 2015-12-14 (주) 코콤 개인 자동화용 id 키트 및 그 충전 유닛
CN105653003A (zh) * 2015-12-30 2016-06-08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及其通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872123A (zh) * 2016-03-29 2016-08-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编码方法、电池监控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及系统
CN109005061A (zh) * 2018-08-03 2018-12-14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474711A (zh) * 2018-10-31 2019-03-15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0535156A (zh) * 2018-05-24 2019-12-0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储能电池分布式控制系统
CN110588434A (zh) * 2019-09-17 2019-12-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电池管理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39698A (ko) * 2014-06-03 2015-12-14 (주) 코콤 개인 자동화용 id 키트 및 그 충전 유닛
CN104505877A (zh) * 2014-12-08 2015-04-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单元的地址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05653003A (zh) * 2015-12-30 2016-06-08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及其通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872123A (zh) * 2016-03-29 2016-08-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编码方法、电池监控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及系统
CN110535156A (zh) * 2018-05-24 2019-12-0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储能电池分布式控制系统
CN109005061A (zh) * 2018-08-03 2018-12-14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474711A (zh) * 2018-10-31 2019-03-15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0588434A (zh) * 2019-09-17 2019-12-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电池管理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菊: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信号系统》", 28 February 2019 *
沈建良: "《STM32F10x系列ARM微控制器入门与提高》", 31 January 2013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5507A (zh) * 2021-05-24 2021-08-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簇并联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285507B (zh) * 2021-05-24 2024-04-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簇并联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611927A (zh) * 2021-07-30 2021-11-0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簇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CN114614115A (zh) * 2022-02-09 2022-06-1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的保护装置及储能系统
WO2024031824A1 (zh) * 2022-08-11 2024-02-1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
CN115597799A (zh) * 2022-11-25 2023-01-13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n) 液冷储能集装箱的漏液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67239A (zh) 电池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和通信方法
EP2840643B1 (en) Slave controller,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00109B1 (ko) 모듈화된 bms 연결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2165771A2 (ko) 모듈화된 bms 연결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AU2021202731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parallel-connected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ical system
WO20020915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voltage battery array monitoring sensors network
CN113067404B (zh) 一种换电站供电系统及换电站供电方法
CN115664932B (zh) 能量块并联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4377786A (zh) 一种电池储能站的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CN110676520B (zh) 一种无线通信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553351B1 (ko) 시스템 bms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KR20160138919A (ko) 전기 장치들의 자가-등록 및 자가-어셈블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613230B1 (ko) 통신라인에 고장 발생 시 통신 프로토콜을 변경하는 유선통신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선통신시스템
CN202888913U (zh)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
CN110126673B (zh) 一种电池梯次利用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和通信基站
CN115842176A (zh) 储能系统和储能系统的管理方法
CN108242818B (zh) 储能电站的控制系统及控制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10896156A (zh) 能量存储模块
WO2018157534A1 (zh) 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均衡方法、装置、储能电池管理系统
CN215220813U (zh) 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bsu控制器及hmi监控系统
KR20190142152A (ko) 시스템 bms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WO2023125012A1 (zh) 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WO2023028855A1 (zh) 换电站充电管理方法、换电柜及系统
CN213600845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高压直流系统
CN106740191A (zh) 电池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