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9106A - 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9106A
CN114279106A CN202111555582.6A CN202111555582A CN114279106A CN 114279106 A CN114279106 A CN 114279106A CN 202111555582 A CN202111555582 A CN 202111555582A CN 114279106 A CN114279106 A CN 114279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valve
cold
electronic expansion
opening degree
ho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55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9106B (zh
Inventor
周会芳
周进
程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5555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9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9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9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9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9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根据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根据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本申请可以使用户侧冷热水温度保持稳定,并且使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很好地匹配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

Description

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温度调节系统所提供的制热量大于制冷量,但很多时候用户侧所需热负荷小于冷负荷,这会导致很大一部分热量浪费,因此除满足正常的制冷制热需求外,四管制系统中,在壳管冷凝器侧引出一部分热水去辅助锅炉设备制热水可以使这部分热量得到合理地利用。在部分热回收模式下,如何确定去往锅炉设备的热水量使得用户侧冷热水进出水温度稳定成为四管制系统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部分热回收模式下,若流向锅炉设备的热水量调节不当会导致用户侧冷热水温度不稳定,相关技术中,依靠过热度来调节流向锅炉设备的冷热水量,但过热度不能体现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比例变化,然而,实际运行时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比例会发生变化,导致出现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不能很好地匹配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问题。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通过依靠过热度来调节流向锅炉设备的冷热水量,不能体现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比例变化,使得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不能很好地匹配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
根据所述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
根据所述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
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侧负荷需求包括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根据所述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包括:
根据所述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计算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所述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包括以满足热负荷需求为目标的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和,以满足冷负荷需求为目标的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
将获取的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和/或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进行比较;
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若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大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计算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判断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比例阈值;
若是,调整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若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不大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且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小于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计算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判断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二比例阈值;
若是,调整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修正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供应量包括系统制冷量和系统制热量,所述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制冷量;
测量压缩机功率;
根据压缩机功率计算系统制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系统供应量计算冷热水总流量,包括:
根据系统制热量计算热水总流量;
以及,根据系统制冷量计算冷水总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包括:
根据当前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确定流向锅炉侧的热水流量和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
获取用户侧当前的冷热水出水温度;
判断所述用户侧当前的冷热水出水温度是否满足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
若是,按当前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进行热水总流量分配;
否则,调整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以使流向用户侧的冷热水出水温度满足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包括:
冷水出水温度与预设冷水目标出水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冷水差值阈值,且,热水出水温度与预设热水目标出水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热水差值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包括:
获取当前系统中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
根据当前系统热负荷需求、冷负荷需求、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其中,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以热负荷需求和冷凝温度为主因变量;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以冷负荷需求和蒸发温度为主因变量。
进一步的,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当前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xs=h(Glm),Glm为冷媒质量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制冷量,包括:
系统制冷量Ql=f(te,xs),te为冷凝温度,xs为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四管制系统,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便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
进一步的,还包括:
压缩机、制热电子膨胀阀、制冷电子膨胀阀、壳管冷凝器和壳管蒸发器;
所述壳管冷凝器通过两个热水管路与用户侧连接;
所述壳管蒸发器通过两个冷水管路与用户侧连接;
所述压缩机用于输出冷媒;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流向所述壳管冷凝器的冷媒流量;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流向所述壳管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包括:
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四管制系统。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根据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根据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可以使用户侧冷热水温度保持稳定,并且使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很好地匹配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包括:
S11: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
S12:根据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
S13:根据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
S14: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
传统的四管制系统中依靠过热度来调节流向锅炉设备的冷热水量,但过热度不能体现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比例变化,然而,实际运行时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比例会发生变化,导致出现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不能很好地匹配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问题。
本实施例中,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根据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根据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可以使用户侧冷热水温度保持稳定,并且使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很好地匹配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包括:
S21: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用户侧负荷需求包括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
S22:根据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计算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冷热负荷比例系数K=Qh/Qc;
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包括以满足热负荷需求为目标的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和,以满足冷负荷需求为目标的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的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
即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Kh0=Qh计算/Qc,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Kc0=Qh/Qc计算
S23:将获取的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和/或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进行比较;
S24: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本实施例中,若实际热负荷需求Qh相比于冷负荷需求Qc与目标负荷需求偏离值更大,即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大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Kc>Kh0,Kc为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本实施例中,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包括:
获取当前系统中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
根据当前系统热负荷需求、冷负荷需求、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在以满足热负荷需求为主要目标时,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xi=f(Qc,tc,Qh,te),其中Qc为冷负荷需求,tc为蒸发温度,Qh为热负荷需求,te为冷凝温度,其中,Qh,te为主要因变量;以满足冷负荷需求为主要目标时,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xj=f(Qc,tc,Qh,te),其中,以Qc,tc为主要因变量。
本实施例中,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xsi=h(Glm),Glm为冷媒质量流量。
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xsj=h(Glm),Glm为冷媒质量流量。判断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比例阈值;
若是,调整当前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调整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xsi=xi*ε1,其中ε1为修正系数。
若实际冷负荷需求Qc相比于热负荷需求Qh与目标负荷需求偏离值更大,即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不大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且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小于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Kc<Kc0且Kc<Kh0),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判断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二比例阈值β0
若是,调整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调整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xsj=xj*ε2,其中ε2为修正系数。
根据调整后的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制冷量,包括:
系统制冷量Ql=f(te,xsi),te媒为冷凝温度,xsi为调整后的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制冷量,包括:
系统制冷量Ql=f(te,xsj),te媒为冷凝温度,xsj为调整后的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S25: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一些实施例中,系统供应量包括系统制冷量和系统制热量,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包括:
S251: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制冷量;
Kc>Kh0时,系统制冷量Ql=f(te,xsi);Kc<Kc0且Kc<Kh0时,系统制冷量Ql=f(te,xsj)
S252:测量压缩机功率p;
S253:根据压缩机功率计算系统制热量Qr,Qr=Ql+P。
S25:根据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系统供应量计算冷热水总流量,包括:
根据系统制热量计算热水总流量Ghm
Qr=c*Ghm*Δt,
其中,Qr为制热量,c为定压比热容,由温度与冷媒种类可获取具体值,Δt为供水温度差;
以及,根据系统制冷量计算冷水总流量Gcm
Ql=c*Gcm*Δt,
其中,Ql为制冷量,c为定压比热容,Δt为供水温度差。
S26: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
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包括:
S261:根据当前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确定流向锅炉侧的热水流量和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
流向锅炉侧的热水流量Ghm2,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Ghm1=Ghm-Ghm2
S262:获取用户侧当前的冷热水出水温度;
S263:判断用户侧当前的冷热水出水温度是否满足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
S264:若是,按当前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进行热水总流量分配;
S265:否则,调整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以使流向用户侧的冷热水出水温度满足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
本实施例中,调整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可以通过调整流向锅炉侧的热水流量Ghm2实现。
本实施例中,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包括:
冷水出水温度与预设冷水目标出水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冷水差值阈值,且,热水出水温度与预设热水目标出水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热水差值阈值。
即|Tco-Tcom|<γ、|Tho1-Tho1m|<δ(其中Tco为实际冷水出水温度、Tho1为实际热水出水温度,Tcom为目标冷水出水温度、Tho1m为目标热水出水温度,γ、δ均略大于0。
如图3所示,部分热回收的四管制系统冷热水量调节控制方法包括:当实际热负荷需求Qh相比于冷负荷需求Qc与目标负荷需求偏离值更大时,根据用户侧参数计算热负荷需求为Qh、冷负荷需求为Qc,测量冷凝温度te、蒸发温度tc;判断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Kc>Kh0是否成立,若成立,计算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计算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xsi=h(Glm);判定xi/xsi>α0是否成立,若是,调整xsi=xi*ε1(其中ε1为修正系数);计算此时的系统制冷量Ql=f(te,xsi),测量压缩机功率为P,系统制热量Qr=Ql+P;根据Ql、Qr计算冷、热水总流量Gcm、Ghm,判断流向用户侧的冷热水出水温度|Tco-Tcom|<γ、|Tho1-Tho1m|<δ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调整流向锅炉设备的热水流量Ghm2,根据流向锅炉设备的热水流量Ghm2计算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Ghm1,若成立,确定Ghm2,计算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Ghm1=Ghm-Ghm2,最终输出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以及调整流向锅炉设备的热水流量,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
当实际冷负荷需求Qc相比于热负荷需求Qh与目标负荷需求偏离值更大时,当Kc>Kh0不成立时,判断Kc<Kc0是否成立,若成立,计算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计算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xsj=h(Glm);判定xj/xsj>β0是否成立,若是,调整xsj=xj*ε2(其中ε2为修正系数);计算此时的系统制冷量Ql=f(te,xsj),测量压缩机功率为P,系统制热量Qr=Ql+P;根据Ql、Qr计算冷、热水总流量Gcm、Ghm,判断流向用户侧的冷热水出水温度|Tco-Tcom|<γ、|Tho1-Tho1m|<δ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调整流向锅炉设备的热水流量Ghm2,根据流向锅炉设备的热水流量Ghm2计算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Ghm1,若成立,确定Ghm2,计算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Ghm1=Ghm-Ghm2,最终输出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以及调整流向锅炉设备的热水流量,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流向锅炉设备的热水量,一方面可以使系统多余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用户侧冷热水量进出水温度保持稳定;通过系统参数(冷热负荷、冷凝温度、蒸发温度等参数)计算电子膨胀阀的理论开度与实际开度的差值来调节冷媒流量,可以使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很好地匹配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装置,如图4所示的功能结构图,该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
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
计算模块43,用于根据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
调整模块44,用于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
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侧负荷需求包括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确定模块42被配置为:
根据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计算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包括以满足热负荷需求为目标的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和,以满足冷负荷需求为目标的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
将获取的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和/或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进行比较;
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进一步的,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若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大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计算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判断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比例阈值;
若是,调整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进一步的,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若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不大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且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小于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计算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判断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二比例阈值;
若是,调整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进一步的,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修正系数。
进一步的,系统供应量包括系统制冷量和系统制热量,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制冷量;
测量压缩机功率;
根据压缩机功率计算系统制热量。
计算模块43被配置为:
根据系统制热量计算热水总流量;
以及,根据系统制冷量计算冷水总流量。
调整模块44被配置为:
根据当前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确定流向锅炉侧的热水流量和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
获取用户侧当前的冷热水出水温度;
判断所述用户侧当前的冷热水出水温度是否满足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
若是,按当前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进行热水总流量分配;
否则,调整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以使流向用户侧的冷热水出水温度满足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
进一步的,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包括:
冷水出水温度与预设冷水目标出水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冷水差值阈值,且,热水出水温度与预设热水目标出水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热水差值阈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确定模块根据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计算模块根据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调整模块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可以使用户侧冷热水温度保持稳定,并且使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很好地匹配用户侧冷热负荷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四管制系统,如图5所示,该四管制系统包括:
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便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以及压缩机51、制热电子膨胀阀52、制冷电子膨胀阀53、壳管冷凝器54和壳管蒸发器55;
壳管冷凝器54通过两个热水管路与用户侧连接;
壳管蒸发器55通过两个冷水管路与用户侧连接;
压缩机51用于输出冷媒;制热电子膨胀阀52用于控制流向壳管冷凝器54的冷媒流量;电子膨胀阀52用于控制流向壳管蒸发器55的冷媒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四管制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
根据所述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
根据所述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
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负荷需求包括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根据所述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包括:
根据所述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计算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所述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包括以满足热负荷需求为目标的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和,以满足冷负荷需求为目标的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
将获取的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和/或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进行比较;
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若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大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计算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判断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比例阈值;
若是,调整当前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制冷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冷热负荷比例系数比较结果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若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不大于第一冷热负荷比例系数,且实际冷热负荷比例系数小于第二冷热负荷比例系数,计算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判断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和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二比例阈值;
若是,调整当前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根据调整后的制热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修正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供应量包括系统制冷量和系统制热量,所述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供应量,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制冷量;
测量压缩机功率;
根据压缩机功率计算系统制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系统供应量计算冷热水总流量,包括:
根据系统制热量计算热水总流量;
以及,根据系统制冷量计算冷水总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包括:
根据当前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确定流向锅炉侧的热水流量和流向用户侧的热水流量;
获取用户侧当前的冷热水出水温度;
判断所述用户侧当前的冷热水出水温度是否满足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
若是,按当前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进行热水总流量分配;
否则,调整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以使流向用户侧的冷热水出水温度满足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水出水温度预设要求,包括:
冷水出水温度与预设冷水目标出水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冷水差值阈值,且,热水出水温度与预设热水目标出水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热水差值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包括:
获取当前系统中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
根据当前系统热负荷需求、冷负荷需求、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其中,制冷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以热负荷需求和冷凝温度为主因变量;制热电子膨胀阀理论开度以冷负荷需求和蒸发温度为主因变量。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当前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包括:
当前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xs=h(Glm),Glm为冷媒质量流量。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计算系统制冷量,包括:
系统制冷量Ql=f(te,xs),te媒为冷凝温度,xs为调整后的电子膨胀阀实际开度。
13.一种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侧负荷需求;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需求确定系统供应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供应量计算冷水总流量和热水总流量;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用户侧供水温度调整热水总流量中流向锅炉侧和用户侧的分配比例。
14.一种四管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四管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制热电子膨胀阀、制冷电子膨胀阀、壳管冷凝器和壳管蒸发器;
所述壳管冷凝器通过两个热水管路与用户侧连接;
所述壳管蒸发器通过两个冷水管路与用户侧连接;
所述压缩机用于输出冷媒;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流向所述壳管冷凝器的冷媒流量;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流向所述壳管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16.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四管制系统。
CN202111555582.6A 2021-12-17 2021-12-17 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Active CN114279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5582.6A CN114279106B (zh) 2021-12-17 2021-12-17 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5582.6A CN114279106B (zh) 2021-12-17 2021-12-17 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9106A true CN114279106A (zh) 2022-04-05
CN114279106B CN114279106B (zh) 2022-08-30

Family

ID=80872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5582.6A Active CN114279106B (zh) 2021-12-17 2021-12-17 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91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0435A (zh) * 2022-07-15 2022-09-23 吴建国 一种智能电子恒温花洒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6761A (ja) * 1997-09-30 1999-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室形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575554Y (zh) * 2002-10-18 2003-09-24 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锅炉空调系统
JP2005061677A (ja) * 2003-08-08 2005-03-10 Rinnai Corp 給湯暖房機
CN202813880U (zh) * 2012-08-08 2013-03-20 中原工学院 多冷凝器组合式太阳能喷射空调机组
CN104110886A (zh) * 2014-06-03 2014-10-22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91594U (zh) * 2016-07-29 2017-03-01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机房空调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8952452U (zh) * 2018-07-25 2019-06-0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双冷凝器准二级超低温空气能热泵
CN113218109A (zh) * 2021-04-15 2021-08-06 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余热回收智能调控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6761A (ja) * 1997-09-30 1999-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室形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575554Y (zh) * 2002-10-18 2003-09-24 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锅炉空调系统
JP2005061677A (ja) * 2003-08-08 2005-03-10 Rinnai Corp 給湯暖房機
CN202813880U (zh) * 2012-08-08 2013-03-20 中原工学院 多冷凝器组合式太阳能喷射空调机组
CN104110886A (zh) * 2014-06-03 2014-10-22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91594U (zh) * 2016-07-29 2017-03-01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机房空调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8952452U (zh) * 2018-07-25 2019-06-0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双冷凝器准二级超低温空气能热泵
CN113218109A (zh) * 2021-04-15 2021-08-06 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余热回收智能调控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0435A (zh) * 2022-07-15 2022-09-23 吴建国 一种智能电子恒温花洒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9106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8314B2 (en) Air cooled chiller with heat recovery
US6109533A (en)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nt heater outlet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EP2806223B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that adjust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US8484990B2 (en) Optimization of air cooled chiller system operation
US20100121495A1 (en) Variable evaporator water flow compensation for leaving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WO1989012269A1 (en) A method for the optimal comfort and efficiency control of variable speed heat pumps and air conditioners
CN108603709B (zh) 一种用于根据可变温度设定点来控制蒸汽压缩系统的风扇的方法
US6102114A (en) Multi-room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4279106B (zh) 四管制系统水流量调节方法、装置、四管制系统及空调
CN113366266A (zh) 空调管理装置、空调管理系统、空调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13446714B (zh) 水多联系统的动态偏差控制方法及水多联系统
US20160153686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0726225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WO202001695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US10107531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iller system
JPH08121917A (ja) 冷媒量判定装置
US20150211776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3551379A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
CN114688689B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法、装置及多联式空调器
Mansk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11506435B2 (en) Water regulator
US20160069599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connected to a smart grid
EP3754269B1 (en) Method and associate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the defrost cycle of a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WO2021214931A1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0546441B (zh) 基于最大负荷冷却实体来控制抽吸压力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