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7738A -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7738A
CN114277738A CN202210145258.5A CN202210145258A CN114277738A CN 114277738 A CN114277738 A CN 114277738A CN 202210145258 A CN202210145258 A CN 202210145258A CN 114277738 A CN114277738 A CN 114277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rectangular bottom
width
beach
beach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52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超
马殿光
姜奇
李松喆
刘万利
于广年
李华国
刘新
吕彪
干伟东
周俊伟
段宇
邢岩
赵家强
徐俊锋
乔华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OT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O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OT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OT
Priority to CN2022101452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77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7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7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包括平放的b字形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为矩形底板,上部为位于所述矩形底板一侧的、沿矩形底板整个宽度延伸的半圆形拱,所述矩形底板前侧设有两个横向凸榫,后侧设有两个与所述横向凸榫一一对应适配的横向榫槽,所述矩形底板左侧设有一个纵向凸榫,右侧设有一个与所述纵向凸榫适配的纵向榫槽,在所述矩形底板上设有两个孔洞,两个所述孔洞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拱的内部和外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的护滩结构。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护滩块体形成河道护滩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护滩工程效果,还能充分体现生态和环保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滩结构,特别是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水运交通行业正面临由工程水运向绿色水运的过渡转型。在此背景下,生态航道建设逐渐成为我国未来内河航道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协调航运开发与河流生态保护、实现航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在航道整治工程中,传统的护滩工程多采用硬性结构,虽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但会将河流与岸边的生态系统分隔开,阻碍物质通量交换,减少水流流态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滨岸带生态和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严重的甚至还将对河流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稳定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为此,需要进一步研发新型生态护滩结构,在满足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生态环境效益与其他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采用该护滩块体形成的河道护滩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护滩工程效果,还能充分体现生态和环保价值。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包括平放的b字形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为矩形底板,上部为位于所述矩形底板一侧的、沿矩形底板整个宽度延伸的半圆形拱,所述矩形底板前侧设有两个横向凸榫,后侧设有两个与所述横向凸榫一一对应适配的横向榫槽,所述矩形底板左侧设有一个纵向凸榫,右侧设有一个与所述纵向凸榫适配的纵向榫槽,在所述矩形底板上设有两个孔洞,两个所述孔洞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拱的内部和外部。
所述孔洞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所述矩形底板长度为其宽度的2倍,厚度为其宽度的0.1~0.15倍。
所述半圆形拱的直径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5倍,宽度与所述矩形底板宽度一致,厚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1~0.15倍。
所述横向凸榫和所述横向榫槽长度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15~0.2倍,宽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1~0.15倍,高度与所述矩形底板厚度一致。
所述纵向凸榫和所述纵向榫槽长度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05~0.075倍,宽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3~0.4倍,高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厚度一致。
所述正方形孔洞的边长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3~0.4倍。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上述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的护滩结构,该护滩结构是采用所述护滩块体拼接而成的,所述护滩块体的长度方向沿河岸或水流方向布置,在所述孔洞内填装有碎石结构。
横向相邻的两块所述护滩块体的半圆形拱同轴设置或交错布置。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块体尺寸统一,可模块化生产。2)采用混凝土制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无需后期维护。3)现场拼接铺设方便,施工效率高;无需用水泥砂浆砌筑,节省工程成本。4)块体各侧面设有凸榫和凹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拼接,同时还能够增加整体护滩结构的稳定性。5)半圆拱形结构外形美观,拼接后形成的护滩结构可以消减水流和波流能量,并增加水流流态多样性,拱形内部可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空间与通道,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6)块体留有孔洞,可保证河道水体与岸坡的侧向连通性。
综上,本发明在发挥传统护滩功能的同时,可创造适宜水生生物生存的栖息生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采用图1所示块体形成的河道护滩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采用图1所示块体形成的另一种河道护滩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半圆形拱;2、横向凸榫;3、横向凸榫;4、横向榫槽;5、横向榫槽;6、纵向凸榫;7、纵向榫槽;8、孔洞;9、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4,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包括平放的b字形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为矩形底板,上部为位于所述矩形底板一侧的、沿矩形底板整个宽度延伸的半圆形拱1,所述矩形底板前侧设有两个横向凸榫2和3,后侧设有两个与所述横向凸榫一一对应适配的横向榫槽4和5,所述矩形底板左侧设有一个纵向凸榫6,右侧设有一个与所述纵向凸榫适配的纵向榫槽7,在所述矩形底板上设有两个孔洞8和9,两个孔洞8和9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拱1的内部和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孔洞8和9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矩形底板长度为其宽度的2倍,厚度为其宽度的0.1~0.15倍。所述半圆形拱1的直径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5倍,宽度与所述矩形底板宽度一致,厚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1~0.15倍。所述横向凸榫2、3和所述横向榫槽4、5的长度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15~0.2倍,宽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1~0.15倍,高度与所述矩形底板厚度一致。所述纵向凸榫6和所述纵向榫槽7的长度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05~0.075倍,宽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3~0.4倍,高度与所述矩形底板厚度一致。所述正方形孔洞8和9的边长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3~0.4倍。
请参阅图5和图6,两种采用上述护滩块体的护滩结构,都是由所述护滩块体拼接而成的,所述护滩块体的长度方向沿河岸或水流方向布置,在所述孔洞8和9内填装有碎石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图5所示护滩结构的横向相邻的两块护滩块体的半圆形拱同轴设置,图6所示护滩结构的横向相邻的两块护滩块体的半圆形拱交错布置。
更加详细的说明如下:
为方便表述,定义矩形底板长边所在的直线方向为x方向,短边所在的直线方向为y方向,矩形底板的法线方向为z方向。在矩形底板y方向上两侧分别设有两对相同位置和尺寸横向凸榫2、3和横向榫槽4、5,在x方向上两侧分别设有一对相同位置和尺寸的纵向凸榫6和纵向榫槽7,在矩形底板上有一半圆形拱1,在半圆形拱1内部的矩形底板上设有正方形孔洞8,在半圆形拱1外部的矩形底板上设有正方形孔洞9。矩形底板在x方向上长度为其在y方向上宽度的2倍,在z方向上高度为其在y方向上宽度的0.1~0.15倍。半圆形拱1在x方向上的直径为矩形底板在x方向上长度的0.5倍,其在y方向上宽度与矩形底板在y方向上宽度一致,其厚度为矩形底板在y方向上宽度的0.1~0.15倍。y方向上两侧的横向凸榫2、3和横向榫槽4、5,其在x方向上长度为矩形底板在x方向上长度的0.15~0.2倍,其在y方向上宽度为矩形底板在y方向上宽度的0.1~0.15倍,其在z方向上高度与矩形底板在z方向上厚度一致。x方向上两侧的纵向凸榫6和纵向榫槽7,其在x方向上长度为矩形底板在x方向上长度的0.05~0.075倍,其在y方向上宽度为矩形底板在y方向上宽度的0.3~0.4倍,其在z方向上高度与矩形底板在z方向上厚度一致。正方形孔洞8、9的边长为矩形底板在y方向上宽度的0.3~0.4倍。
请参阅图5,当采用上述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形成护滩结构时,将横向凸榫2与横向榫槽4、横向凸榫3与横向榫槽5、纵向凸榫6与纵向榫槽7分别进行拼接。护滩块体的x方向沿河岸或水流方向布置,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块护滩块体的半圆形拱同轴设置。
请参阅图6,当采用上述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形成另一种护滩结构时,将横向凸榫2与横向榫槽5、横向凸榫3与横向榫槽4、纵向凸榫6与纵向榫槽7分别进行拼接。护滩块体的x方向沿河岸或水流方向布置,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块护滩块体的半圆形拱交错设置。
护滩块体采用混凝土制作,尺寸可根据具体施工区的水流条件及水生物种类而定。孔洞8和9内填入碎石,在提高抗剪强度的同时保证结构的透水性。
在采用上述护滩块体形成护滩结构时,可根据不同的现场环境和实际情况对块体进行不同方式的拼接。如图5所示的拼接方法可形成通道,为鱼类和水生生物提供更宽阔的躲藏和生活空间;如图6所示的拼接方法可进一步丰富滩体附近水流流态的多样性,为水生生物多样性创造生境异质性条件。
上述护滩结构的施工方法为:
(1)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块体铺设方式。
(2)滩面整平。
(3)按照确定的铺设方式,由施工区角部分别向x和y两个方向铺设护滩块体,铺设时块体的x方向沿河岸或水流方向,y方向垂直于河岸或水流方向。
(4)检查坡面平整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局部区域进行再处理。
(5)在正方形孔洞内填入碎石,在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其透水性。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放的b字形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为矩形底板,上部为位于所述矩形底板一侧的、沿矩形底板整个宽度延伸的半圆形拱,所述矩形底板前侧设有两个横向凸榫,后侧设有两个与所述横向凸榫一一对应适配的横向榫槽,所述矩形底板左侧设有一个纵向凸榫,右侧设有一个与所述纵向凸榫适配的纵向榫槽,在所述矩形底板上设有两个孔洞,两个所述孔洞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拱的内部和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底板长度为其宽度的2倍,厚度为其宽度的0.1~0.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拱的直径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5倍,宽度与所述矩形底板宽度一致,厚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1~0.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凸榫和所述横向榫槽长度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15~0.2倍,宽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1~0.15倍,高度与所述矩形底板厚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凸榫和所述纵向榫槽长度为所述矩形底板长度的0.05~0.075倍,宽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3~0.4倍,高度为所述矩形底板厚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孔洞的边长为所述矩形底板宽度的0.3~0.4倍。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的护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护滩结构是采用所述护滩块体拼接而成的,所述护滩块体的长度方向沿河岸或水流方向布置,在所述孔洞内填装有碎石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滩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两块所述护滩块体的半圆形拱同轴设置或交错布置。
CN202210145258.5A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Pending CN1142777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5258.5A CN114277738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5258.5A CN114277738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7738A true CN114277738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1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5258.5A Pending CN114277738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77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0316B (zh) 一种岩石河床大体积深水基础施工方法
CN102409781A (zh)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102251500B (zh) 栅栏连锁块及其生产工艺
CN205444170U (zh) 生态环保型岸堤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混凝土桩
CN105672253B (zh) 中空的混凝土桩及采用该桩的生态环保型岸堤防护墙
CN216865030U (zh)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CN205669211U (zh) 一种预制重力式挡墙
CN114277738A (zh) 一种b字形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CN105780756B (zh) 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
CN202247719U (zh) 对应形波纹预应力抗沉降桥梁涵管
CN106013137A (zh) 预应力混凝土桩及采用该桩的拼接墙
CN204112363U (zh) 一种砖体及其构成的挡墙、拦挡坝、河堤、排导槽
CN105625300A (zh) 生态环保型岸堤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混凝土桩
CN1049040A (zh) 榫槽联锁异形空心砌块及其应用
CN209989769U (zh) 无桩基条件的装配式预制组合挡墙
CN206784317U (zh) 挡墙
CN202157304U (zh) 栅栏连锁块
CN204875690U (zh) 河堤砖和河堤防护墙
CN220377210U (zh) 一种立柱型航道生态立体护岸结构
CN218990089U (zh) 一种采用卵石预制板的仿生态鱼道
CN207582743U (zh) 轻薄型预制块
CN206681016U (zh) 挡水挡土建筑结构
CN215716503U (zh) 一种l型墙角砖
CN215593896U (zh) 一种联锁式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CN211200262U (zh) 一种自嵌式预制块体护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