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6379A -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6379A
CN114276379A CN202111546635.8A CN202111546635A CN114276379A CN 114276379 A CN114276379 A CN 114276379A CN 202111546635 A CN202111546635 A CN 202111546635A CN 114276379 A CN114276379 A CN 114276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organic light
emitting compound
electron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66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扬
张小良
刘士忠
胡孙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Kaix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Kaix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Kaix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Kaix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66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6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6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化合物,自发光显示装置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射层中的复合,并且经由从发射层中的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发光材料发射光来显示。通过选择特定的杂环组合,得到的有机发光化合物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后,提高了电子的传输效率,并在电子传输层附有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添加了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使其电子传输能力大大提升,使器件中空穴和电子达到了均衡,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均有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不同,自发光显示装置是由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射层中的复合,并且经由从发射层中的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发光材料发射光来实现显示。在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需要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有机层的材料及其性能对于器件的发光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不断地开发稳定地实现要求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来解决器件的发光效率低和寿命短的现象。
综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制备一种使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能力大大提升,使器件中空穴和电子达到了均衡,使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均有提高的有机发光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该有机发光化合物具有如下所示的化学式结构: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11
其中:R2、R3、Ar1和Ar2独立的选自氢、C6-C18芳基、C4-C15杂芳基及其组合;
其中:R1为甲基、乙基或苯基。
较为优化地,所述芳基为,苯、联苯、萘和芴中的一种。
较为优化地,所述杂芳基中的杂原子为N、S或O。
较为优化地,所述有机发光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21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31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41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5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物层,所述的有机物层部分或全部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材料。
较为优化地,所述有机物层包括若干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含有有机发光化合物;所述功能层至少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既具备空穴注入又具备空穴传输技能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既具备电子传输又具备电子注入技能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较为优化地,所述功能层至少包括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含有有机发光化合物。
较为优化地,所述电子传输层附有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制备方法为:在二氧化锡中加入浓盐酸,搅拌均匀,超声处理1~3h,加入三氯化镱六水合物和的四氯化锡五水合物在60~80℃加热搅拌2~3h,旋涂在电子传输层上。
较为优化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添加了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加入2-氰基吡啶、甲醇钠、甲醇溶液,充入氮气,加入氯化铵,搅拌2~3h,在100~120℃加热6~8h,干燥,洗涤,过滤;加入三氟乙酸乙酯、水合肼、甲醇,搅拌4~6h,加入氢氧化钠、2-咪基吡啶盐酸盐,在100~130℃加热12~14h,干燥,加入去离子水,加入乙酸乙酯,硫酸镁,真空干燥8~10h,加入2-(5-(三氟甲基)-1,2,3-三唑)吡啶、碳酸钾、2-乙氧基乙醇,在氮气保护下,在120~140℃反应24~26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过滤,用甲醇/乙氰/二氯甲烷进行柱层析纯化。
本发明所述的器件可以用于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太阳电池、电子纸、有机感光体或有机薄膜晶体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材料,通过选择特定的杂环的结合,得到的有机发光材料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后,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均有提高。
(2)添加了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这种发光材料比起Ir(ppy)3更不易团聚,Ir(ppy)3结构中的电子杂化方式使得共轭领域内的电子传导不够稳定,影响了电荷在掺杂体内的有效传输。添加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其配位体处导入了含有较大空间位阻的芳香杂环,减轻浓度消光效应,提高原有掺杂材料的发光效率,并且提高了含有该掺杂体的高分子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改善制备有机发光材料与掺杂物质发光材料发生团聚现象,产生消光效应而具有较低的电流效率的情况。
(3)电子传输层附有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通过三氯化镱六水合物作为镱源,将镱离子引入二氧化锡中,旋涂在电子传输层上后,发光器件的填充因子有所提高,改善了电子传输层的表面粗糙度,使得电子传输层更加平整,空穴阻挡层与电子传输层接触地更为紧密,提升了电子传输层对电子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有效地降低了电子传输层的传输电阻,加速了激子的猝灭,使其电子传输能力大大提升,提升了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L002,即编号为L002的化合物,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02(14.11mmol,5g),B-002(12.83mmo15.96g)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200ml甲苯、100ml无水乙醇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加入4.76g无水碳酸钠和0.16g四(三苯基磷)钯,氮气保护下加热90℃保持搅拌48小时,TLC点板监测原料B-002无剩余,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到30℃,减压过滤,滤饼用150ml的乙醇和150ml的石油醚依次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将得到的固体加入到150ml的甲苯中,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10℃,待固体全部溶解后,保持110℃加热搅拌10小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至30℃,将溶液减压过滤,用100ml的石油醚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得到类白色粉末的L002(6.10g,产率为68.50%);
HPLC纯度:大于99.9%
质谱:计算值为693.93;测试值为693.90。
元素分析:计算值C:84.81%;H:5.08%;N:6.06%;Si:4.05%;测试值为:C:84.80%;H:5.10%;N:6.10%;Si:4.00%。
具体的,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71
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品中的应用。
实施例2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L019,即编号为L019的化合物,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19(14.11mmol,5g),B-019(12.83mmo16.14g)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200ml甲苯、100ml无水乙醇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加入4.80g无水碳酸钠和0.20g四(三苯基磷)钯,氮气保护下加热90℃保持搅拌48小时,TLC点板监测原料B-019无剩余,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到30℃,减压过滤,滤饼用150ml的乙醇和150ml的石油醚依次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将得到的固体加入到150ml的甲苯中,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10℃,待固体全部溶解后,保持110℃加热搅拌10小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至30℃,将溶液减压过滤,用100ml的石油醚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得到类白色粉末的L019(6.48g,产率为74.10%);
HPLC纯度:大于99.9%
质谱:计算值为707.91;测试值为707.90。
元素分析:计算值C:83.14%;H:4.70%;N:5.94%;O:2.26%;Si:3.97%;测试值为:C:83.10%;H:4.70%;N:5.90%;;O:2.30%Si:4.00%。
具体的,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81
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品中的应用。
实施例3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L043,即编号为L043的化合物,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43(14.11mmol,5g),B-043(11.76mmo15.63g)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200ml甲苯、100ml无水乙醇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加入4.36g无水碳酸钠和0.14g四(三苯基磷)钯,氮气保护下加热90℃保持搅拌48小时,TLC点板监测原料B-043无剩余,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到30℃,减压过滤,滤饼用130ml的乙醇和130ml的石油醚依次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将得到的固体加入到120ml的甲苯中,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10℃,待固体全部溶解后,保持110℃加热搅拌10小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至30℃,将溶液减压过滤,用80ml的石油醚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得到类白色粉末的L043(5.33g,产率为64.00%);
HPLC纯度:大于99.9%
质谱:计算值为707.91;测试值为707.90。
元素分析:计算值C:83.14%;H:4.70%;N:5.94%;O:2.26%;Si:3.97%;测试值为:C:83.20%;H:4.70%;N:5.95%;O:2.25%;Si:4.00%。
具体的,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82
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品中的应用。
实施例4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L057,即编号为L057的化合物,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57(14.11mmol,5g),B-057(11.76mmo14.57g)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200ml甲苯、100ml无水乙醇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加入4.40g无水碳酸钠和0.14g四(三苯基磷)钯,氮气保护下加热90℃保持搅拌48小时,TLC点板监测原料B-057无剩余,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到30℃,减压过滤,滤饼用100ml的乙醇和100ml的石油醚依次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将得到的固体加入到120ml的甲苯中,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10℃,待固体全部溶解后,保持110℃加热搅拌10小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至30℃,将溶液减压过滤,用100ml的石油醚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得到类白色粉末的L057(5.01g,产率为68.90%);
HPLC纯度:大于99.9%
质谱:计算值为617.83;测试值为617.80。
元素分析:计算值C:83.60%;H:5.06%;N:6.80%;Si:4.55%;测试值为:C:83.60%;H:5.10%;N:6.80%;Si:4.50%。
具体的,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091
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品中的应用。
实施例5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L080,即编号为L080的化合物,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80(10.45mmol,5g),B-080(8.71mmo14.17g)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250ml甲苯、125ml无水乙醇和125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加入3.23g无水碳酸钠和0.11g四(三苯基磷)钯,氮气保护下加热90℃保持搅拌48小时,TLC点板监测原料B-080无剩余,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到30℃,减压过滤,滤饼用70ml的乙醇和70ml的石油醚依次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将得到的固体加入到150ml的甲苯中,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10℃,待固体全部溶解后,保持110℃加热搅拌10小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至30℃,将溶液减压过滤,用80ml的石油醚淋洗,将滤饼真空烘干,得到类白色粉末的L080(4.99g,产率为68.80%);
HPLC纯度:大于99.9%
质谱:计算值为832.05;测试值为832.10。
元素分析:计算值C:85.17%;H:4.48%;N:5.05%;O:1.92%;Si:3.38%;测试值为:C:85.20%;H:4.50%;N:5.10%;O:1.90%;Si:3.40%。
具体的,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品中的应用。
其他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与上述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其他合成实施例质谱或分子式如下表所示:
表1选取的各物质的分子式、质谱计算值和质谱测试值统计表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02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所述的有机发光材料制成,更具体的为由化学式1所示的有机发光材料制成。
实施例6
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发光材料L002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更具体的:
将涂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18
的ITO玻璃基板放在蒸馏水中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30分钟,用蒸馏水反复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10分钟,蒸馏水清洗结束后,异丙醇、丙酮、甲醇等溶剂按顺序超声波洗涤以后干燥,转移到等离子体清洗机里,将上述基板洗涤5分钟,送到蒸镀机里。首先ITO(阳极)上面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12
紧接着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13
主体物质发光材料H1和掺杂物质发光材料Ir(ppy)395:5重量比混合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14
蒸镀电子传输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15
蒸镀电子注入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16
蒸镀阴极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17
形式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
参照上述方法,将发光材料L002分别替换为L019、L043、L057、L080、L008、L015、L021、L031、L049、L059、L064、L071、L089、L096,制备得到相应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结构发光材料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21
比较例1
按照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以下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22
对比较例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与实施例6相同的数据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23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31
结论:由比较例1和实施例6对比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提供有机发光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使用比较材料比较例1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驱动电压明显降低,电流效率和寿命得到显著提高。
实施例7:更为优化的,本方案可以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备:使用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以及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发光材料L002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更具体的:
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在二氧化锡中加入浓盐酸,搅拌均匀,超声处理1h,加入5g三氯化镱六水合物和的12mg四氯化锡五水合物在60℃加热搅拌2h,旋涂在电子传输层上。
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加入5g2-氰基吡啶、2.7g甲醇钠、10g甲醇溶液,充入氮气,加入3g氯化铵,搅拌2h,在100℃加热6h,干燥,洗涤,过滤;加入10g三氟乙酸乙酯、6g水合肼、12g甲醇,搅拌4~6h,加入3.3g氢氧化钠、2g2-咪基吡啶盐酸盐,在100℃加热12h,干燥,加入去50ml离子水,加入5g乙酸乙酯,4.7g硫酸镁,真空干燥8h,加入2-(5-(三氟甲基)-1,2,3-三唑)吡啶、20g碳酸钾、25ml2-乙氧基乙醇,在氮气保护下,在120℃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去离子水,过滤,用甲醇/乙氰/二氯甲烷1:3:20进行柱层析纯化。
将涂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32
的ITO玻璃基板放在蒸馏水中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30分钟,用蒸馏水反复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10分钟,蒸馏水清洗结束后,异丙醇、丙酮、甲醇等溶剂按顺序超声波洗涤以后干燥,转移到等离子体清洗机里,将上述基板洗涤5分钟,送到蒸镀机里。首先ITO(阳极)上面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33
紧接着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34
主体物质发光材料H1和掺杂物质发光材料Ir(Me-ppy)3,95:5重量比混合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35
蒸镀电子传输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36
蒸镀电子注入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37
蒸镀阴极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38
形式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
实施例8
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发光材料L002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更具体的:
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在二氧化锡中加入浓盐酸,搅拌均匀,超声处理1.5h,加入5g三氯化镱六水合物和的12mg四氯化锡五水合物在70℃加热搅拌2.5h,旋涂在电子传输层上。
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加入5g2-氰基吡啶、2.7g甲醇钠、10g甲醇溶液,充入氮气,加入3g氯化铵,搅拌2.5h,在110℃加热7h,干燥,洗涤,过滤;加入10g三氟乙酸乙酯、6g水合肼、12g甲醇,搅拌5h,加入3.3g氢氧化钠、2g2-咪基吡啶盐酸盐,在115℃加热13h,干燥,加入去50ml离子水,加入5g乙酸乙酯,4.7g硫酸镁,真空干燥9h,加入2-(5-(三氟甲基)-1,2,3-三唑)吡啶、20g碳酸钾、25ml2-乙氧基乙醇,在氮气保护下,在130℃反应25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去离子水,过滤,用甲醇/乙氰/二氯甲烷1:3:20进行柱层析纯化。
将涂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41
的ITO玻璃基板放在蒸馏水中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30分钟,用蒸馏水反复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10分钟,蒸馏水清洗结束后,异丙醇、丙酮、甲醇等溶剂按顺序超声波洗涤以后干燥,转移到等离子体清洗机里,将上述基板洗涤5分钟,送到蒸镀机里。首先ITO(阳极)上面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42
紧接着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43
主体物质发光材料H1和掺杂物质发光材料Ir(Me-ppy)3,95:5重量比混合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44
蒸镀电子传输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45
蒸镀电子注入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46
蒸镀阴极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47
形式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
实施例9
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发光材料L002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更具体的:
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在二氧化锡中加入浓盐酸,搅拌均匀,超声处理3h,加入5g三氯化镱六水合物和的12mg四氯化锡五水合物在70℃加热搅拌3h,旋涂在电子传输层上。
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加入5g2-氰基吡啶、2.7g甲醇钠、10g甲醇溶液,充入氮气,加入3g氯化铵,搅拌3h,在120℃加热8h,干燥,洗涤,过滤;加入10g三氟乙酸乙酯、6g水合肼、12g甲醇,搅拌6h,加入3.3g氢氧化钠、2g2-咪基吡啶盐酸盐,在130℃加热14h,干燥,加入去50ml离子水,加入5g乙酸乙酯,4.7g硫酸镁,真空干燥10h,加入2-(5-(三氟甲基)-1,2,3-三唑)吡啶、20g碳酸钾、25ml2-乙氧基乙醇,在氮气保护下,在140℃反应26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去离子水,过滤,用甲醇/乙氰/二氯甲烷1:3:20进行柱层析纯化。
将涂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1
的ITO玻璃基板放在蒸馏水中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30分钟,用蒸馏水反复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10分钟,蒸馏水清洗结束后,异丙醇、丙酮、甲醇等溶剂按顺序超声波洗涤以后干燥,转移到等离子体清洗机里,将上述基板洗涤5分钟,送到蒸镀机里。首先ITO(阳极)上面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2
紧接着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3
主体物质发光材料H1和掺杂物质发光材料Ir(Me-ppy)3,95:5重量比混合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4
蒸镀电子传输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5
蒸镀电子注入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6
蒸镀阴极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7
形式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
比较例2:不在电子传输层表面覆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其余与实施例7相同。
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发光材料L002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更具体的:
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加入5g2-氰基吡啶、2.7g甲醇钠、10g甲醇溶液,充入氮气,加入3g氯化铵,搅拌2h,在100℃加热6h,干燥,洗涤,过滤;加入10g三氟乙酸乙酯、6g水合肼、12g甲醇,搅拌4h,加入3.3g氢氧化钠、2g2-咪基吡啶盐酸盐,在100℃加热12h,干燥,加入去50ml离子水,加入5g乙酸乙酯,4.7g硫酸镁,真空干燥8h,分离纯化,加入2-(5-(三氟甲基)-1,2,3-三唑)吡啶、20g碳酸钾、25ml2-乙氧基乙醇,在氮气保护下,在120℃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去离子水,过滤,用甲醇/乙氰/二氯甲烷1:3:20进行柱层析纯化。
将涂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8
的ITO玻璃基板放在蒸馏水中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30分钟,用蒸馏水反复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10分钟,蒸馏水清洗结束后,异丙醇、丙酮、甲醇等溶剂按顺序超声波洗涤以后干燥,转移到等离子体清洗机里,将上述基板洗涤5分钟,送到蒸镀机里。首先ITO(阳极)上面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9
紧接着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10
主体物质发光材料H1和掺杂物质发光材料Ir(Me-ppy)3,95:5重量比混合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11
蒸镀电子传输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12
蒸镀电子注入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13
蒸镀阴极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514
形式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
比较例3:用Ir(ppy)3掺杂物质发光材料,其余与实施例7相同。
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发光材料L002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更具体的:
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在二氧化锡中加入浓盐酸,搅拌均匀,超声处理1h,加入5g三氯化镱六水合物和的12mg四氯化锡五水合物在60℃加热搅拌2h,旋涂在电子传输层上。
将涂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61
的ITO玻璃基板放在蒸馏水中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30分钟,用蒸馏水反复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10分钟,蒸馏水清洗结束后,异丙醇、丙酮、甲醇等溶剂按顺序超声波洗涤以后干燥,转移到等离子体清洗机里,将上述基板洗涤5分钟,送到蒸镀机里。首先ITO(阳极)上面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62
紧接着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63
主体物质发光材料H1和掺杂物质发光材料Ir(ppy)3,95:5重量比混合蒸镀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64
蒸镀电子传输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65
蒸镀电子注入层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66
蒸镀阴极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67
形式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发光亮度,发光效率。
对实施例7~9、比较例2、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相同的数据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3415938810000168
结论:由实施例7~9和比较例2对比可以看出通过在电子传输层表面覆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可以使得空穴阻挡层与电子传输层接触地更为紧密,有效地降低了电子传输层的传输电阻,使其电子传输能力大大提升,提升了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由实施例7~9和比较例3对比可以看出,添加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有机发光材料与掺杂物质发光材料发生团聚现象,从而提高电流效率以及使用寿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发光化合物具有如下所示的化学式结构:
Figure FDA0003415938800000011
其中:R2、R3、Ar1和Ar2独立的选自氢、C6-C18芳基、C4-C15杂芳基及其组合;
其中:R1为甲基、乙基或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芳基为,苯、联苯、萘和芴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芳基中的杂原子为N、S或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FDA0003415938800000012
Figure FDA0003415938800000021
Figure FDA0003415938800000031
Figure FDA0003415938800000041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物层部分或全部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层包括若干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含有有机发光化合物;所述功能层至少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既具备空穴注入又具备空穴传输技能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既具备电子传输又具备电子注入技能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至少包括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含有有机发光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附有镱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薄膜,制备方法为:在二氧化锡中加入浓盐酸,搅拌均匀,超声处理1~3h,加入三氯化镱六水合物和的四氯化锡五水合物在60~80℃加热搅拌2~3h,旋涂在电子传输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添加了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Ir(Me-ppy)3发光掺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加入2-氰基吡啶、甲醇钠、甲醇溶液,充入氮气,加入氯化铵,搅拌2~3h,在100~120℃加热6~8h,干燥,洗涤,过滤;加入三氟乙酸乙酯、水合肼、甲醇,搅拌4~6h,加入氢氧化钠、2-咪基吡啶盐酸盐,在100~130℃加热12~14h,干燥,加入去离子水,加入乙酸乙酯,硫酸镁,真空干燥8~10h,加入2-(5-(三氟甲基)-1,2,3-三唑)吡啶、碳酸钾、2-乙氧基乙醇,在氮气保护下,在120~140℃反应24~26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过滤,用甲醇/乙氰/二氯甲烷进行柱层析纯化。
CN202111546635.8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ending CN114276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6635.8A CN114276379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6635.8A CN114276379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379A true CN114276379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6635.8A Pending CN114276379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637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4488A1 (ja) * 2008-02-20 2009-08-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白色発光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3579505A (zh) * 2012-07-23 2014-02-12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131112A (ko) * 2016-05-20 2017-11-29 주식회사 알파켐 신규한 1,2-디하이드로인데노[2,1-b]인돌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WO2018041123A1 (zh) * 2016-08-31 2018-03-08 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以芴和含氮六元杂环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4488A1 (ja) * 2008-02-20 2009-08-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白色発光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3579505A (zh) * 2012-07-23 2014-02-12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131112A (ko) * 2016-05-20 2017-11-29 주식회사 알파켐 신규한 1,2-디하이드로인데노[2,1-b]인돌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WO2018041123A1 (zh) * 2016-08-31 2018-03-08 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以芴和含氮六元杂环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玉婷: "《有机合成化学实验》",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pages: 8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61796A1 (zh) 一种以三嗪和喹喔啉为核心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在oled上的应用
CN113087711B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
CN113321620A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
CN110128403A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907413A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
CN110835351A (zh) 一种以吡咯亚甲基硼络合物为核心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948028B (zh) 一种含氧硫杂环三芳胺化合物的有机光电器件及其应用
Liu et al. Solution-processed oxadiazole-based electron-transporting layer for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06800557B (zh) 一种二氧吩恶噻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06367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器
CN109206368A (zh) 一种二氢苯并吲唑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CN114276379A (zh)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4181235A (zh) 多环化合物及其器件
CN110938085A (zh) 一种轴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72310A (zh) 稠环芳基化合物、有机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CN113816997B (zh) 一种磷光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15521253B (zh) 一种双联喹啉衍生物化合物及其应用
US11505566B2 (en) Organic metal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11943986B (zh) 一种含有多个稠合杂环结构配体的金属配合物
CN11462859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16535443A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
CN116804020A (zh) 一种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应用
KR20230041950A (ko) 유기 전계발광소자
CN11722228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7327099A (zh) 一种邻菲罗啉取代化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