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8367A - 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8367A
CN114268367A CN202111568597.6A CN202111568597A CN114268367A CN 114268367 A CN114268367 A CN 114268367A CN 202111568597 A CN202111568597 A CN 202111568597A CN 114268367 A CN114268367 A CN 114268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result
evaluation result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85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8367B (zh
Inventor
涂超
白兴东
赵凯
宋曦
杨凯
雷锡连
刘洁
石磊
刘睿
谯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q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Original Assignee
Jiuq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q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filed Critical Jiuq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to CN2021115685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8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8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8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8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8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获得第二光纤集合;获得第一基准波长,获得第一转换结果;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进而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对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基于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当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电力传输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的光纤传输设备不同,存在设备间连接方式复杂,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已渗入电网的各个环节,成为电网的核心中枢神经网。实际应用中,电力传输常常出现多路电力共同传输的问题,然而各电力传输设备不能完全匹配所有光纤传输设备,进而导致互相之间的连接复杂,进一步导致使用不便,影响工作效率。随着电网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信息系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具备“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化”发展的特点,通过光纤合路方法,对密集光路进行分波、合波、光路保护、可调色散补偿、光路放大等功能进行高可靠集成,使得电力传输设备可接入所有光纤传输设备,降低设备间连接的复杂性,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各电力传输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的光纤传输设备不同,存在设备间连接方式复杂,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各电力传输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的光纤传输设备不同,存在设备间连接方式复杂,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实现,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通过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通过对光纤集合附近位置进行密集度评估,进而结合基准波长对光纤集合中的光路进行波长转换。进一步根据实际需求,对波长转换结果进行合波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放大。最后对色散补偿成本和补偿效果进行评估,当评估结果达到预定阈值时,对合波进行色散补偿处理,最终实现多路电路的传输。达到了提高电力传输设备与各光纤传输设备兼容率,进而降低各设备间连接复杂度,方便实际使用的技术效果。
2.通过基于第一光纤集合中各光纤的路径数据,对比分析得到路径重复情况,包括长度、数量重复情况,从而计算得到对应位置密集度数据,达到了基于直观数据计算位置密集度,提高位置密集度准确率的技术效果。
3.通过色散补偿成本和色散补偿效果特征关联检测模型的智能化分析,得到满足第一预定阈值的色散补偿方案,达到了智能化拟定色散补偿方案,提高方案效果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中获得所述第二光纤集合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中获得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中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四获得单元14,第五获得单元15,第六获得单元16,第一执行单元17,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电力传输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的光纤传输设备不同,存在设备间连接方式复杂,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光纤集合附近位置进行密集度评估,进而结合基准波长对光纤集合中的光路进行波长转换。进一步根据实际需求,对波长转换结果进行合波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放大。最后对色散补偿成本和补偿效果进行评估,当评估结果达到预定阈值时,对合波进行色散补偿处理,最终实现多路电路的传输。达到了提高电力传输设备与各光纤传输设备兼容率,进而降低各设备间连接复杂度,方便实际使用的技术效果。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申请概述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已渗入电网的各个环节,成为电网的核心中枢神经网。实际应用中,电力传输常常出现多路电力共同传输的问题,然而各电力传输设备不能完全匹配所有光纤传输设备,进而导致互相之间的连接复杂,进一步导致使用不便,影响工作效率。随着电网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信息系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具备“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化”发展的特点,通过光纤合路方法,对密集光路进行分波、合波、光路保护、可调色散补偿、光路放大等功能进行高可靠集成,使得电力传输设备可接入所有光纤传输设备,降低设备间连接的复杂性,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现有技术中各电力传输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的光纤传输设备不同,存在设备间连接方式复杂,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附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应用于所述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可以通过对光纤集合附近位置进行密集度评估,进而结合基准波长对光纤集合中的光路进行波长转换。进一步根据实际需求,对波长转换结果进行合波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放大。最后对色散补偿成本和补偿效果进行评估,当评估结果达到预定阈值时,对合波进行色散补偿处理,最终实现多路电路的传输。
光纤是以光导纤维等光传导工具制造而成的用于通信等领域的线路。所述第一光纤集合是指任一待使用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进行多路电力传输的光纤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光纤集合中包括两根及两根以上的光纤。通过采集得到所述第一光纤集合中光纤相关基础信息,举例如光纤中光信号信息、光功率信息、光纤位置信息等。通过采集待传输光纤集合相关基础信息,达到了全面了解光纤集合相关信息,并为后续利用光纤合路对待拆书光纤集合进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的技术效果。
步骤S200: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
具体而言,基于所述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中的光纤位置信息,对其位置密集度进行评估,从而形成通过一根指定光纤,进行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从而组成所述第二光纤集合。通过构建所述第二光纤集合,达到了为后续进行多路电力传输提供光纤基础的技术效果。
步骤S300: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
具体而言,在光纤传输领域,波长要求满足低损耗波长窗口附近,即1.551微米附近。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光源要求波长满足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标准波长,即每信道间隔0.8nm或其整数倍,其中,信道频率间隔约100GHz。基于所述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转换后得到的所有结果即为所述第一转换结果。通过基于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使得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各波长均可适应相应波长的信息传输,即所有波长信号均可通过处理实现信息的传输,达到了增加灵活性,为后续多路电力传输提供可利用数据基础的技术效果。
步骤S400: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
具体而言,通过合波处理技术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各光波转换后的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举例如利用镀膜技术通过多层介质膜,实现对某波长范围的反射;利用光波分复器实现多端口进一端口出的传输目的;此外还可利用光纤光栅式、体光栅式等方法进行光路合波处理。将光路合波处理后得到结果记为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通过光路合波,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多路电力传输进行合并处理的目的。
步骤S500: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
具体而言,将光路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即是指在泵浦能量作用下,实现合波信号粒子数反转。举例如利用掺饵光纤放大器使合波信号在掺饵光纤中得到放大,此外还有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拉曼放大器、掺谱光纤放大器等放大方法。将信号光放大后的结果记为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通过将合波信号进行放大,使得整个光纤通信传输更加简单、灵活,达到了提高光纤信号传输效率、降低中继变换处理成本的技术效果。
步骤S600: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
具体而言,色散是指光纤中光信号的不同波长,对应传输速度不同。将经过信号放大处理的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结合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从而避免色散现象造成的干扰问题。进一步的,对色散补偿的技术、时间等成本进行估算,同时对色散补偿信号的补偿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达到了智能化估算色散补偿成本和智能化评估色散补偿效果的技术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步骤S700: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
具体而言,基于系统智能化估算得到的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进一步判断当前色散补偿成本、补偿信号效果是否满足预设阈值要求,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预设阈值要求时,系统自动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并将补偿后的结果进行电力传输。其中,预设阈值要求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通过对光纤集合附近位置进行密集度评估,进而结合基准波长对光纤集合中的光路进行波长转换。进一步根据实际需求,对波长转换结果进行合波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放大。最后对色散补偿成本和补偿效果进行评估,当评估结果达到预定阈值时,对合波进行色散补偿处理,最终实现多路电路的传输。达到了提高电力传输设备与各光纤传输设备兼容率,进而降低各设备间连接复杂度,方便实际使用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附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200还包括:
步骤S210: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光纤集合各光纤的路径集合;
步骤S220:获得第一预定处理成本阈值;
步骤S230:基于所述第一预定处理成本阈值获得第一路径重合长度约束参数和第一路径重合数量约束参数;
步骤S240:基于所述第一路径重合长度约束参数和第一路径重合数量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光纤集合的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所述第二光纤集合。
具体而言,根据第一光纤集合的所述基础信息,采集各光纤对应的路径数据,进而组成所述第一光纤集合各光纤的路径集合。通过设置第一预定处理成本阈值,并基于所述第一预定处理成本阈值,可以得到所述第一光纤集合各光纤的路径的长度重复情况和数量重复情况,即所述第一路径重合长度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一路径重合数量约束参数。最后基于所述第一路径重合长度约束参数和第一路径重合数量约束参数,对所述第一光纤集合的位置密集度进行评估,位置密度评估结果即所述第二光纤集合。通过基于第一光纤集合中各光纤的路径数据,对比分析得到路径重复情况,包括长度、数量重复情况,从而计算得到对应位置密集度数据,达到了基于直观数据计算位置密集度,提高位置密集度准确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附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00还包括:
步骤S610:将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所述共用传输参数输入信号模拟评估模型,获得第一模拟信号;
步骤S620:基于所述第一模拟信号进行信号的分波处理,获得第三光纤集合;
步骤S630:基于所述第三光纤集合和所述第二光纤集合进行失真评估,获得光纤失真平均值评估结果和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
步骤S640:基于所述光纤失真平均值评估结果和所述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获得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
具体而言,所述模拟评估模型用于对信号放大后的光纤信号传输情况进行智能化的模拟和评估。通过输入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所述共用传输参数信号,模拟评估模型自动生成第一模拟信号。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模拟信号进行信号的分波处理,分波后得到信号组成所述第三光纤集合。其中,分波处理同样可以使用分波信号器进行分波。通过对比所述第三光纤集合和所述第二光纤集合,对光信号放大后的传输情况进行失真评估,分析得到光纤失真平均值评估结果和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基于所述光纤失真平均值评估结果和所述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得到对所述补偿信号效果的评估结果。
通过对比放大后的信号传输结果和未放大的信号传输情况,得到信号放大失真情况评估,达到了直观、准确地评价信号放大传输失真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00还包括:
步骤S650:构建色散补偿成本标识集合;
步骤S660:获得第一预期补偿信号效果信息,基于所述第一预期补偿效果信息、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所述共用传输参数进行所述色散补偿成本标识集合的方案匹配,获得第一匹配结果;
步骤S670:基于所述第一匹配结果获得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
具体而言,所述色散补偿成本标识集合中包括所有光波色散补偿标识信息。针对实际需求,预先评估并设置所述第一预期补偿信号效果信息。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一预期补偿效果信息、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所述共用传输参数进行所述色散补偿成本标识集合的方案匹配,对光波色散补偿方案进行拟定,即所述第一匹配结果。最后基于所述第一匹配结果,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通过智能化匹配色散补偿方案,进而基于匹配方案计算可以得到整体色散补偿成本,达到了基于数据的补偿成本估计,提高了补偿成本估计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附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700还包括:
步骤S710: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且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中的数据具有对应关系;
步骤S720:将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作为色散补偿成本特征,将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作为补偿效果评估特征,进行特征关联检测模型的构建;
步骤S730:将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输入所述特征关联检测模型,获得第一输出概率;
步骤S740:当所述第一输出概率满足第一预设概率时,则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具体而言,基于计算得到的色散补偿成本数据和色散补偿效果评估数据,构建对应的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和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和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中的数据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作为色散补偿成本特征,将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作为补偿效果评估特征,构建色散补偿成本和色散补偿效果特征关联检测模型。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作为输入信息,输入所述特征关联检测模型,模型智能化分析获得第一输出概率。最后,当所述第一输出概率满足第一预设概率时,则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通过色散补偿成本和色散补偿效果特征关联检测模型的智能化分析,得到满足第一预定阈值的色散补偿方案,达到了智能化拟定色散补偿方案,提高方案效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720还包括:
步骤S721:所述特征关联检测模型包括第一层模型、第二层模型和第三层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层模型为根据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构建色散特征异常检测模型;
步骤S722:所述第二层模型为根据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构建的补偿效果异常检测模型;
步骤S723:所述第三层模型为进行所述第一层模型和所述第二层模型的关联分析的模型。
具体而言,色散补偿成本和色散补偿效果特征关联检测模型中包括第一层模型、第二层模型和第三层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层模型为根据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构建色散特征异常检测模型,用于智能化监测色散补偿中的异常特征;所述第二层模型为根据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构建的补偿效果异常检测模型,用于智能化监测色散补偿中效果不佳的方案;所述第三层模型为进行所述第一层模型和所述第二层模型的关联分析的模型,用于智能化对色散补偿成本-效果进行关联性分析。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30还包括:
步骤S631:根据所述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进行所述第三光纤集合进行标识,获得第一标识结果;
步骤S632: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不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标识结果对应的所述第二光纤集合的光路进行剔除,获得第四光纤集合;
步骤S633:通过所述第四光纤集合进行光路合波处理。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对所述第三光纤集合进行标识,获得第一标识结果。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不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标识结果对应的所述第二光纤集合的光路进行剔除,获得第四光纤集合;通过所述第四光纤集合进行光路合波处理。通过剔除信号放大后失真率比较大的光路数据,进而再次进行合波处理,避免了特殊光路信号过度失真,影响整体合波效果,达到了降噪、提高整体处理质量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通过对光纤集合附近位置进行密集度评估,进而结合基准波长对光纤集合中的光路进行波长转换。进一步根据实际需求,对波长转换结果进行合波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放大。最后对色散补偿成本和补偿效果进行评估,当评估结果达到预定阈值时,对合波进行色散补偿处理,最终实现多路电路的传输。达到了提高电力传输设备与各光纤传输设备兼容率,进而降低各设备间连接复杂度,方便实际使用的技术效果。
2.通过基于第一光纤集合中各光纤的路径数据,对比分析得到路径重复情况,包括长度、数量重复情况,从而计算得到对应位置密集度数据,达到了基于直观数据计算位置密集度,提高位置密集度准确率的技术效果。
3.通过色散补偿成本和色散补偿效果特征关联检测模型的智能化分析,得到满足第一预定阈值的色散补偿方案,达到了智能化拟定色散补偿方案,提高方案效果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请参阅附图5,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
第四获得单元14,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4用于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
第五获得单元15,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5用于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
第六获得单元16,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6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
第一执行单元17,所述第一执行单元17用于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光纤集合各光纤的路径集合;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预定处理成本阈值;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预定处理成本阈值获得第一路径重合长度约束参数和第一路径重合数量约束参数;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路径重合长度约束参数和第一路径重合数量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光纤集合的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所述第二光纤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所述共用传输参数输入信号模拟评估模型,获得第一模拟信号;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模拟信号进行信号的分波处理,获得第三光纤集合;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光纤集合和所述第二光纤集合进行失真评估,获得光纤失真平均值评估结果和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光纤失真平均值评估结果和所述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获得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构建色散补偿成本标识集合;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预期补偿信号效果信息,基于所述第一预期补偿效果信息、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所述共用传输参数进行所述色散补偿成本标识集合的方案匹配,获得第一匹配结果;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匹配结果获得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且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中的数据具有对应关系;
第二构建单元,所述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作为色散补偿成本特征,将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作为补偿效果评估特征,进行特征关联检测模型的构建;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输入所述特征关联检测模型,获得第一输出概率;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输出概率满足第一预设概率时,则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所述第一设置单元用于所述特征关联检测模型包括第一层模型、第二层模型和第三层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层模型为根据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构建色散特征异常检测模型;
第二设置单元,所述第二设置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层模型为根据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构建的补偿效果异常检测模型;
第三设置单元,所述第三设置单元用于所述第三层模型为进行所述第一层模型和所述第二层模型的关联分析的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进行所述第三光纤集合进行标识,获得第一标识结果;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不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标识结果对应的所述第二光纤集合的光路进行剔除,获得第四光纤集合;
第二执行单元,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四光纤集合进行光路合波处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6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电力传输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的光纤传输设备不同,存在设备间连接方式复杂,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光纤集合附近位置进行密集度评估,进而结合基准波长对光纤集合中的光路进行波长转换。进一步根据实际需求,对波长转换结果进行合波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放大。最后对色散补偿成本和补偿效果进行评估,当评估结果达到预定阈值时,对合波进行色散补偿处理,最终实现多路电路的传输。达到了提高电力传输设备与各光纤传输设备兼容率,进而降低各设备间连接复杂度,方便实际使用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软件实施例、完全硬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实施例的形式。此外,本申请为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而所述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0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盘存储器、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简称CD-ROM)、光学存储器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
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
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
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
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
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还包括:
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光纤集合各光纤的路径集合;
获得第一预定处理成本阈值;
基于所述第一预定处理成本阈值获得第一路径重合长度约束参数和第一路径重合数量约束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路径重合长度约束参数和第一路径重合数量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光纤集合的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所述第二光纤集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所述共用传输参数输入信号模拟评估模型,获得第一模拟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模拟信号进行信号的分波处理,获得第三光纤集合;
基于所述第三光纤集合和所述第二光纤集合进行失真评估,获得光纤失真平均值评估结果和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
基于所述光纤失真平均值评估结果和所述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获得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构建色散补偿成本标识集合;
获得第一预期补偿信号效果信息,基于所述第一预期补偿效果信息、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所述共用传输参数进行所述色散补偿成本标识集合的方案匹配,获得第一匹配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匹配结果获得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且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中的数据具有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作为色散补偿成本特征,将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作为补偿效果评估特征,进行特征关联检测模型的构建;
将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输入所述特征关联检测模型,获得第一输出概率;
当所述第一输出概率满足第一预设概率时,则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特征关联检测模型包括第一层模型、第二层模型和第三层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层模型为根据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集合构建色散特征异常检测模型;
所述第二层模型为根据所述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集合构建的补偿效果异常检测模型;
所述第三层模型为进行所述第一层模型和所述第二层模型的关联分析的模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光纤失真最大值评估结果进行所述第三光纤集合进行标识,获得第一标识结果;
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不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标识结果对应的所述第二光纤集合的光路进行剔除,获得第四光纤集合;
通过所述第四光纤集合进行光路合波处理。
8.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光纤集合的基础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位置密集度评估,获得第二光纤集合;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基准波长,对所述第二光纤集合中的各个光路进行基准波长转换,获得第一转换结果;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合波处理标识参数对所述第一转换结果进行光路合波处理,获得第一合波处理结果;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信号光放大,获得第一放大处理结果;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放大处理结果和共用传输参数进行色散补偿成本评估,获得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
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色散补偿成本评估结果和补偿信号效果评估结果满足第一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波处理结果进行色散补偿后进行电力传输。
9.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68597.6A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268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8597.6A CN114268367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8597.6A CN114268367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8367A true CN114268367A (zh) 2022-04-01
CN114268367B CN114268367B (zh) 2023-07-11

Family

ID=80828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8597.6A Active CN114268367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8367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4857A (ja) * 1998-10-15 2000-04-28 Kdd Corp 光伝送システム
JP2003101478A (ja) * 2001-09-25 2003-04-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波長分散補償システム
US20030099014A1 (en) * 2001-04-26 2003-05-29 Egner Wil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design of an optical network
US20030219198A1 (en) * 2002-05-22 2003-11-27 Sycamore Networks, Inc. Routing in optical networks considering transmission impairments
JP2005110008A (ja) * 2003-09-30 2005-04-21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光ファイバ伝送路の分散補償システムおよび分散補償方法
JP2009118090A (ja) * 2007-11-05 2009-05-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非線形ペナルティ光伝送可否判定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2884736A (zh) * 2012-06-28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链路非线性传输损伤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4320192A (zh) * 2014-09-26 2015-01-28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高速光纤光传输系统
CN105262540A (zh) * 2015-07-24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多波长单跨段传输方法和系统
US20170272161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mount
US20170272157A1 (en) * 2016-03-15 2017-09-21 Simmonds Precision Products, Inc. Optically interfaced remote data concentrator
CN107276676A (zh) * 2016-04-07 2017-10-20 四川泰富地面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态波长交叉色散补偿方法及链路
CN109039472A (zh) * 2018-07-11 2018-12-18 南通智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中心光通信色散估计与管理方法
CN208754303U (zh) * 2018-09-12 2019-04-16 江苏黑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力通信超长站距双向光传输系统
CN209949109U (zh) * 2019-08-21 2020-01-14 杭州东捷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长转换技术的电力光纤倍增系统
CN111416664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884716A (zh) * 2020-06-30 2020-11-0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光纤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CN112585889A (zh) * 2018-08-2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71465A (zh) * 2020-11-24 2021-04-16 深圳市宇虹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信系统噪声的补偿方法及系统
US20210159982A1 (en) * 2018-07-05 2021-05-2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designing device, dispen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4857A (ja) * 1998-10-15 2000-04-28 Kdd Corp 光伝送システム
US20030099014A1 (en) * 2001-04-26 2003-05-29 Egner Wil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design of an optical network
JP2003101478A (ja) * 2001-09-25 2003-04-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波長分散補償システム
US20030219198A1 (en) * 2002-05-22 2003-11-27 Sycamore Networks, Inc. Routing in optical networks considering transmission impairments
JP2005110008A (ja) * 2003-09-30 2005-04-21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光ファイバ伝送路の分散補償システムおよび分散補償方法
JP2009118090A (ja) * 2007-11-05 2009-05-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非線形ペナルティ光伝送可否判定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2884736A (zh) * 2012-06-28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链路非线性传输损伤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4320192A (zh) * 2014-09-26 2015-01-28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高速光纤光传输系统
CN105262540A (zh) * 2015-07-24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多波长单跨段传输方法和系统
US20170272157A1 (en) * 2016-03-15 2017-09-21 Simmonds Precision Products, Inc. Optically interfaced remote data concentrator
US20170272161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mount
CN107276676A (zh) * 2016-04-07 2017-10-20 四川泰富地面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态波长交叉色散补偿方法及链路
US20210159982A1 (en) * 2018-07-05 2021-05-2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designing device, dispen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CN109039472A (zh) * 2018-07-11 2018-12-18 南通智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中心光通信色散估计与管理方法
CN112585889A (zh) * 2018-08-2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208754303U (zh) * 2018-09-12 2019-04-16 江苏黑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力通信超长站距双向光传输系统
CN111416664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09949109U (zh) * 2019-08-21 2020-01-14 杭州东捷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长转换技术的电力光纤倍增系统
CN111884716A (zh) * 2020-06-30 2020-11-0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光纤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CN112671465A (zh) * 2020-11-24 2021-04-16 深圳市宇虹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信系统噪声的补偿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蔚星: "江西广电网络省干线传输波分复用系统设计", 《有线电视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8367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09070A1 (en) Method for Noise Floor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EP366795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locating failure cause
CN109951306B (zh) 告警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170000A (zh) 一种基于电能表通信模块的远程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9257120B (zh) 预测射频电路故障表征参数的优选方法
US10122410B2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268367A (zh) 一种基于光纤合路的多路电力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780358A (zh) 异常操作行为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Kapus Using PRISM model checker as a validation tool for an analytical model of IEEE 802.15. 4 networks
CN112910699A (zh) 电力物联网的智能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10140A (zh) 税务信用评价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33684B (zh) 信噪比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65185A (zh) 一种基于短信业务的客户行为分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268365A (zh) 一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通信光缆智能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9993556B (zh) 用户行为分析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07083B (zh) 车辆测距能力评估方法及其系统、设备、介质
CN114547101B (zh) 数据中台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German et al. A multi-fidelity modelling approach for cosite interference analysis
CN116841775A (zh) 考虑光纤传输和退化叠加的软件密集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CN113052582B (zh) 一种账单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631859B (zh) 一种通信卫星星表设备场强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416459B (zh) 一种硬盘性能损失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08603B (zh) 基于连接器的可靠性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WO2022248053A1 (en) Method of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 an optical network
JP2003348154A (ja) 通信品質管理閾値決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