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9661B - 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9661B
CN114259661B CN202111623347.8A CN202111623347A CN114259661B CN 114259661 B CN114259661 B CN 114259661B CN 202111623347 A CN202111623347 A CN 202111623347A CN 114259661 B CN114259661 B CN 114259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bearing box
fixed
rope
dr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33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9661A (zh
Inventor
刘连荣
杨杰
关玉金
陈东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anming Zh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anming Zh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anming Zh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anming Zh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33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9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9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9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9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9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承载箱;承载箱的一相对两外侧面均水平固定有一安装架;安装架上装设有无人机;承载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一表面具有两对并排设置的贯穿孔;第一侧壁的一表面装设有一吸附组件;承载箱的内部装设有一与贯穿孔相对应的钻孔组件及一与钻孔组件相对应的移位组件;移位组件上搭载有两对与贯穿孔相配套的定位螺柱;承载箱的内部还装设有一与吸附组件相对应的绳组件。本发明不仅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救援效率,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的住房压力不断增大,这就造成建筑向着高层化、密集化发展,导致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也是促使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成为一大难题。
现有技术中,在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时通常是由消防队伍利用消防云梯来拯救高层建筑中的被困人员,被拯救人员必须在消防人员的全程陪同下撤离,而消防云梯上的施救空间十分有限,这导致救援效率变低。而市场上的火灾救援机器人的功能主要是对被困人员所在的房间进行破门,这种救援机器人相当于一种破门工具,可应用价值较低。因此,亟待研究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消防云梯的救援效率较低以及现有救援机器人的应用价值较低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包括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一相对两外侧面均水平固定有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装设有一无人机;所述承载箱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一表面具有两对并排设置的贯穿孔;所述第一侧壁的一表面装设有一吸附组件;所述承载箱的内部装设有一与贯穿孔相对应的钻孔组件及一与钻孔组件相对应的移位组件;所述移位组件上搭载有两对与贯穿孔相配套的定位螺柱;所述承载箱的内部还装设有一与吸附组件相对应的绳组件。通过所述无人机将承载箱运送至指定位置后,再利用所述吸附组件吸附于高层建筑的外墙面上来实现对承载箱的定位;然后基于所述贯穿孔,通过所述钻孔组件对高层建筑的外墙面进行钻孔;完成钻孔后,通过所述移位组件将定位螺柱移动至与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再利用所述钻孔组件将定位螺柱打入高层建筑的外墙面内;完成所述承载箱定位后,通过所述绳组件将被困人员送至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四个垂直穿插于第一侧壁上的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支撑柱的外端装设有一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与第一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柱的内端与第一侧壁之间通过一张紧弹簧相连接;所述张紧弹簧套设于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的一侧沿轴向设置有一第一动力伸缩杆;所述第一动力伸缩杆的尾端垂直固定于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动力伸缩杆用于通过推动支撑柱来实现吸盘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组件包括一对均转动穿插于第二侧壁上的第一丝母,且所述第一丝母的中轴线与支撑柱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一丝母内均穿插有一相配套的第一丝杆;两所述第一丝杆朝向相同的一端通过一支撑框相连接;所述支撑框设置于承载箱的内部;所述支撑框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一与贯穿孔相对应的电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垂直固定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延伸至承载箱的内部并固定有一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的一相对两侧均装设有一与第一丝母相对应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固定套设于第一丝母的外周上;所述第一带轮与两第二带轮之间通过一同步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的上下两边棱均垂直穿插有一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与支撑框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移位组件包括垂直固定于第一侧壁内表面上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滑动套设有一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上部与一第二动力伸缩杆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伸缩杆沿第一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固定于第一导向柱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滑套的一相对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一传动杆;两所述传动杆相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第二滑套;两所述第二滑套分别滑动套设于一第二导向柱;两所述第二导向柱相近的一端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一导向柱的一相对两侧面上;两所述第二滑套的上下两表面均竖直固定有一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上固定有一与贯穿孔相对应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表面沿第一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用于安装定位螺柱的容纳孔。
进一步地,所述绳组件包括一对分别固定在位于承载箱上部的两第一动力伸缩杆输出端上的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下部沿支撑柱的轴向穿插有一第二丝母;所述第二丝母内穿插有一相配套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壁上,且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部固定套设有一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啮合有一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于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上;所述驱动轴上装设有一卷绳轮;所述卷绳轮上缠绕有一降落绳;所述降落绳的一端贯穿承载箱的底壁延伸至承载箱的下方,并连接有一救援圈;所述救援圈上装设有一约束块。
进一步地,所述降落绳上套设有一阻力套;所述阻力套固定穿插于承载箱的底壁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无人机将承载箱运送至指定位置后,再利用吸附组件吸附于高层建筑的外墙面上来实现对承载箱的定位,然后基于贯穿孔,通过钻孔组件对高层建筑的外墙面进行钻孔,完成钻孔后再通过移位组件将定位螺柱移动至与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处,然后利用钻孔组件将定位螺柱打入高层建筑的外墙面内,最后通过绳组件将被困人员送至地面,不仅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救援效率,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吸附组件、钻孔组件、移位组件及绳组件之间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钻孔组件与移位组件之间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钻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移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结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的系统原理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承载箱,2-安装架,3-无人机,4-吸附组件,5-钻孔组件,6-移位组件,7-定位螺柱,8-绳组件,9-支架,10-摄像头,11-扬声器,12-补光灯,101-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401-支撑柱,402-吸盘,403-张紧弹簧,404-第一动力伸缩杆,501-第一丝母,502-第一丝杆,503-支撑框,504-电钻,505-驱动电机,506-第一带轮,507-第二带轮,508-同步带,509-导向条,601-第一导向柱,602-第一滑套,603-第二动力伸缩杆,604-传动杆,605-第二滑套,606-第二导向柱,607-连接条,608-承载块,801-传动块,802-第二丝母,803-第二丝杆,804-第一齿轮,805-第二齿轮,806-驱动轴,807-卷绳轮,808-降落绳,809-约束块,1011-贯穿孔,8031-光杆,8081-救援圈,8082-阻力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包括承载箱1及固定装设于承载箱1内的常规集控器;集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一移动终端建立数据的交互;无线通信模块及移动终端均为本领域的常规设计;移动终端能够实现控制无人机3飞行、钻孔组件5工作及移位组件6工作;承载箱1的一相对两外侧面均固定有一支架9;支架9由一对弧形支杆及固定于两固定支杆下端的支撑脚构成;承载箱1的一相对两外侧面均水平固定有一安装架2;安装架2呈拱形结构;安装架2上装设有一无人机3;无人机3为本领域的常规四轴飞行器;承载箱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侧壁101及第二侧壁102;安装架2及无人机3并不是安装于第一侧壁101或第二侧壁102上;第一侧壁101的一表面具有两对并排设置的贯穿孔1011;第一侧壁101的一表面装设有一吸附组件4;承载箱1的内部装设有一与贯穿孔1011相对应的钻孔组件5及一与钻孔组件5相对应的移位组件6;移位组件6上搭载有两对与贯穿孔1011相配套的定位螺柱7;吸附组件4、钻孔组件5及移位组件6分别与集控器电性连接;承载箱1的内部还装设有一与吸附组件4相对应的绳组件8。通过无人机3将承载箱1运送至指定位置后,再利用吸附组件4吸附于高层建筑的外墙面上来实现对承载箱1的定位;然后基于贯穿孔1011,通过钻孔组件5对高层建筑的外墙面进行钻孔;完成钻孔后,通过移位组件6将定位螺柱7移动至与贯穿孔1011相对应的位置处,再利用钻孔组件5将定位螺柱7打入高层建筑的外墙面内;完成承载箱1定位后,通过绳组件8将被困人员送至地面,从而实现对被困人员的救援(无人机3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如下:
如图1-图4及8-图9所示,吸附组件4包括四个垂直穿插于第一侧壁101上的支撑柱401;支撑柱401为圆柱体结构;四个支撑柱401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01的四个边角处;支撑柱401的外端装设有一吸盘402;吸盘402为本领域的常规吸盘结构,其采用可吸附于墙面的普通吸盘即可;支撑柱401与第一侧壁101滑动配合;支撑柱401的内端与第一侧壁101之间通过一张紧弹簧403相连接;张紧弹簧403套设于支撑柱401上;支撑柱401的一侧沿轴向设置有一第一动力伸缩杆404;第一动力伸缩杆404为本领域的常规电动推杆;第一动力伸缩杆404的尾端垂直固定于第二侧壁102上;第一动力伸缩杆404用于通过推动支撑柱401来实现吸盘402的运动。使用时,当无人机3带动承载箱1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此时第一侧壁101位于外墙面与第二侧壁102之间且第一侧壁101平行于外墙面,通过第一动力伸缩杆404推动支撑柱401来将吸盘402紧紧吸附于外墙面上;当需要吸盘402脱离外墙面时,第一动力伸缩杆404的输出端缩回并与支撑柱401的内端分离,此时在张紧弹簧403的弹性作用下,支撑柱401向第二侧壁102运动,从而实现吸盘402脱离于外墙面。
具体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如下:
如图4-图6所示,钻孔组件5包括一对均转动穿插于第二侧壁102上的第一丝母501,且第一丝母501的中轴线与支撑柱401的中轴线平行设置;第一丝母501与第二侧壁102之间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滚子轴承相连接;两第一丝母501内均穿插有一相配套的第一丝杆502;两第一丝杆502朝向相同的一端通过一竖直设置的支撑框503相连接,且两第一丝杆502与支撑框503的两侧棱相连接;支撑框503设置于承载箱1的内部;支撑框503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一与贯穿孔1011相对应的电钻504;电钻504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且电钻504的钻头的中轴线与贯穿孔1011的中轴线重合设置;第二侧壁102的外表面垂直固定有一驱动电机505;驱动电机505的输出轴贯穿延伸至承载箱1的内部并固定有一第一带轮506;第一带轮506的一相对两侧均装设有一与第一丝母501相对应的第二带轮507;第二带轮507固定套设于第一丝母501的外周上;第一带轮506与两第二带轮507之间通过一同步带508传动连接;支撑框503的上下两边棱均垂直穿插有一导向条509;导向条509与支撑框503滑动配合;导向条509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壁101及第二侧壁102上。使用时,当吸附组件4完成对承载箱1的定位后,驱动电机505经第一带轮506、同步带508及第二带轮507带动第一丝母501转动,使得第一丝杆502带动支撑框503从第二侧壁102的一侧向第一侧壁101的方向运动,此时启动电钻504,电钻504的钻头穿过贯穿孔1011对外墙面钻孔(电钻504的钻头与贯穿孔1011间隙配合),从而实现打孔操作,为接下来的定位螺柱7做好准备。
具体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如下:
如图4-图5及图7所示,移位组件6包括垂直固定于第一侧壁101内表面上的第一导向柱601;第一导向柱601设置于四个贯穿孔1011的中间位置处;第一导向柱60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丝杆502的轴向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柱601上滑动套设有一第一滑套602;第一滑套602的上部与一第二动力伸缩杆603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动力伸缩杆603沿第一导向柱601的长度方向固定于第一导向柱601的上表面上;第二动力伸缩杆603采用本领域的常规电动推杆;第一滑套602的一相对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一传动杆604;两传动杆604相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第二滑套605;两第二滑套605分别滑动套设于一第二导向柱606;两第二导向柱606相近的一端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一导向柱601的一相对两侧面上,且两第二导向柱606与第一导向柱601之间构成“十”字形结构;两第二滑套605的上下两表面均竖直固定有一连接条607;连接条607上固定有一与贯穿孔1011相对应的活动块608;活动块608的一表面沿第一导向柱60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用于安装定位螺柱7的容纳孔;定位螺柱7既可在容纳孔转动,又可在容纳孔内滑动。当钻孔组件5完成钻孔后复位,此时第二动力伸缩杆603的输出端缩回,经第一滑套602、传动杆604、第二滑套605、连接条607及活动块608将定位螺柱7的位置带至与贯穿孔1011的位置相对应处(此时定位螺柱7的中轴线与贯穿孔1011的中轴线重合设置),然后启动钻孔组件5,电钻504在向第一侧壁101靠近的同时钻头的端部顶住定位螺柱7的一端面,从而能够将定位螺柱7的另一端穿过贯穿孔1011并插接于外墙面上的孔内,进而实现承载箱1固定于外墙面上。
具体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如下:
如图,绳组件8包括一对分别固定在位于承载箱1上部的两第一动力伸缩杆404输出端上的传动块801;传动块801的下部沿支撑柱401的轴向固定穿插有一第二丝母802;第二丝母802内穿插有一相配套的第二丝杆803;第二丝杆80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壁101上,且第二丝杆803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一光杆8031;光杆803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侧壁102上,且光杆8031的直径小于第二丝杆803的直径;第二丝杆803的一端部固定套设有一第一齿轮804;第一齿轮804上啮合有一第二齿轮805;第二齿轮805固定套设于一驱动轴806;驱动轴80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侧壁101及第二侧壁102上;驱动轴806上装设有一卷绳轮807;卷绳轮807上缠绕有一降落绳808;降落绳808的一端贯穿承载箱1的底壁延伸至承载箱1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一救援圈8081;救援圈8081上装设有一救援圈8081;约束块809具有一对并排设置的约束孔;两约束孔均穿插于救援权8081上;通过约束块809的安装,促使救援圈8081具有一对平行设置的分段;约束块809能够在上救援圈8081滑动;降落绳808上套设有一阻力套8082;阻力套8082固定穿插于承载箱1的底壁上;阻力套8082的内壁具有多个摩擦凸;通过在降落绳808上设置一阻力套8082,能够有效降低降落绳808从承载箱1的排出速度。使用时,当承载箱1固定于外墙面后,第一动力伸缩杆404的输出端缩回,经传动块801及第二丝母802带动第二丝杆803,第二丝杆803的转动经第一齿轮804、第二齿轮805及驱动轴806带动卷绳轮807转动,从而释放部分降落绳808,能够将救援圈8081降落至被困人员能够抓住的位置处;当第一动力伸缩杆404的输出端完全缩回后,第二丝母802移动至光杆8031上,此时被困人员将救援圈8081套在腰部,并利用约束块809将套在被困人员身上的部分救援圈8081的长度调整至最小,然后被困人员双手紧紧握住救援圈8081或降落绳808,此后降落绳808缓慢从承载箱1内排出,从而实现被困人员的救援。
具体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五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如下:
如图3及图10所示,承载箱1的底壁装设有一摄像头10、一扬声器11及一补光灯12;摄像头10、扬声器11及补光灯12分别与集控器电性连接;摄像头10、扬声器11及补光灯12均为本领域的常规元件;摄像头10用于实时采集被困人员的状态以及采集承载箱1的安装位置;扬声器11用于消防人员向被困人员喊话,消防人员通过扬声器11向被困人员传授绳组件8的使用方法;补光灯12用于夜间使用时方便观察被困人员的位置;移动终端上可显示摄像头10所采集的实时影像,且移动终端通过录入消防人员的声音并通过扬声器11播放出来。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包括承载箱(1);所述承载箱(1)的一相对两外侧面均水平固定有一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上装设有一无人机(3);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箱(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侧壁(101)及第二侧壁(102);所述第一侧壁(101)的一表面具有两对并排设置的贯穿孔(1011);所述第一侧壁(101)的一表面装设有一吸附组件(4);所述承载箱(1)的内部装设有一与贯穿孔(1011)相对应的钻孔组件(5)及一与钻孔组件(5)相对应的移位组件(6);所述移位组件(6)上搭载有两对与贯穿孔(1011)相配套的定位螺柱(7);所述承载箱(1)的内部还装设有一与吸附组件(4)相对应的绳组件(8);
通过所述无人机(3)将承载箱(1)运送至指定位置后,再利用所述吸附组件(4)吸附于高层建筑的外墙面上来实现对承载箱(1)的定位;然后基于所述贯穿孔(1011),通过所述钻孔组件(5)对高层建筑的外墙面进行钻孔;完成钻孔后,通过所述移位组件(6)将定位螺柱(7)移动至与贯穿孔(1011)相对应的位置处,再利用所述钻孔组件(5)将定位螺柱(7)打入高层建筑的外墙面内;完成所述承载箱(1)定位后,通过所述绳组件(8)将被困人员送至地面;
所述移位组件(6)包括垂直固定于第一侧壁(101)内表面上的第一导向柱(601);所述第一导向柱(601)上滑动套设有一第一滑套(602);所述第一滑套(602)的上部与一第二动力伸缩杆(60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伸缩杆(603)沿第一导向柱(601)的长度方向固定于第一导向柱(60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滑套(602)的一相对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一传动杆(604);两所述传动杆(604)相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第二滑套(605);两所述第二滑套(605)分别滑动套设于一第二导向柱(606);两所述第二导向柱(606)相近的一端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一导向柱(601)的一相对两侧面上;两所述第二滑套(605)的上下两表面均竖直固定有一连接条(607);所述连接条(607)上固定有一与贯穿孔(1011)相对应的活动块(608);所述活动块(608)的一表面沿第一导向柱(60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用于安装定位螺柱(7)的容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4)包括四个垂直穿插于第一侧壁(101)上的支撑柱(401);四个所述支撑柱(401)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01)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支撑柱(401)的外端装设有一吸盘(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01)与第一侧壁(101)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柱(401)的内端与第一侧壁(101)之间通过一张紧弹簧(403)相连接;所述张紧弹簧(403)套设于支撑柱(401)上;所述支撑柱(401)的一侧沿轴向设置有一第一动力伸缩杆(404);所述第一动力伸缩杆(404)的尾端垂直固定于第二侧壁(102)上;所述第一动力伸缩杆(404)用于通过推动支撑柱(401)来实现吸盘(402)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组件(5)包括一对均转动穿插于第二侧壁(102)上的第一丝母(501),且所述第一丝母(501)的中轴线与支撑柱(401)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一丝母(501)内均穿插有一相配套的第一丝杆(502);两所述第一丝杆(502)朝向相同的一端通过一支撑框(503)相连接;所述支撑框(503)设置于承载箱(1)的内部;所述支撑框(503)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一与贯穿孔(1011)相对应的电钻(5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02)的外表面垂直固定有一驱动电机(505);所述驱动电机(505)的输出轴贯穿延伸至承载箱(1)的内部并固定有一第一带轮(506);所述第一带轮(506)的一相对两侧均装设有一与第一丝母(501)相对应的第二带轮(507);所述第二带轮(507)固定套设于第一丝母(501)的外周上;所述第一带轮(506)与两第二带轮(507)之间通过一同步带(508)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503)的上下两边棱均垂直穿插有一导向条(509);所述导向条(509)与支撑框(503)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条(509)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壁(101)及第二侧壁(102)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组件(8)包括一对分别固定在位于承载箱(1)上部的两第一动力伸缩杆(404)输出端上的传动块(801);所述传动块(801)的下部沿支撑柱(401)的轴向穿插有一第二丝母(802);所述第二丝母(802)内穿插有一相配套的第二丝杆(803);所述第二丝杆(80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壁(101)上,且所述第二丝杆(803)的一端部固定套设有一第一齿轮(804);所述第一齿轮(804)上啮合有一第二齿轮(805);所述第二齿轮(805)固定套设于一驱动轴(806);所述驱动轴(80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侧壁(101)及第二侧壁(102)上;所述驱动轴(806)上装设有一卷绳轮(807);所述卷绳轮(807)上缠绕有一降落绳(808);所述降落绳(808)的一端贯穿承载箱(1)的底壁延伸至承载箱(1)的下方,并连接有一救援圈(8081);所述救援圈(8081)上装设有一约束块(80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绳(808)上套设有一阻力套(8082);所述阻力套(8082)固定穿插于承载箱(1)的底壁上。
CN202111623347.8A 2021-12-28 2021-12-28 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Active CN114259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3347.8A CN114259661B (zh) 2021-12-28 2021-12-28 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3347.8A CN114259661B (zh) 2021-12-28 2021-12-28 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9661A CN114259661A (zh) 2022-04-01
CN114259661B true CN114259661B (zh) 2022-09-20

Family

ID=8083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3347.8A Active CN114259661B (zh) 2021-12-28 2021-12-28 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966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76847A1 (en) * 1999-01-27 1999-10-11 Michael R. Patterson Emergency gravity escape scaffold
CN106965194B (zh) * 2017-04-10 2019-09-13 诸大淼 一种电梯式救援飞行器机器人系统
CN107583211B (zh) * 2017-10-28 2018-08-10 杨述政 一种高层建筑救援装置
CN111071441A (zh) * 2019-11-29 2020-04-28 陕西北斗金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救援的飞行机器人
CN111561263A (zh) * 2020-06-03 2020-08-21 安徽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攻钻锁死固定承力锚点的攻钻系统
CN111891354A (zh) * 2020-07-27 2020-11-06 安徽九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绳索救援的警用无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9661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6476B (zh) 一种幕墙自行走清洗装置
CN210489018U (zh) 一种科技馆使用的地震安全体验小屋
CN111821590B (zh) 一种抢险救援用起重机
CN114259661B (zh) 用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CN105666501A (zh) 一种救援机器人
CN210084825U (zh) 一种舞台专用提升机
CN111555214A (zh) 一种槽式电缆桥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14673B (zh) 一种可远程调控的音响系统
CN112009589B (zh) 一种行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521519U (zh) 一种拆卸电容器检修用吊装支架
CN111633834B (zh) 一种救援用爬墙装置
CN112324026A (zh) 一种建筑幕墙加工用辅助装置
CN219314514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螺旋升降机
CN215485472U (zh) 一种缓冲阻力式隐形顺位器
CN215965959U (zh) 一种护栏型材冲压装置
CN218174297U (zh) 一种升降机安全监测用摄像装置
CN220469557U (zh) 一种工程房建用隔离安全警示装置
CN205127176U (zh) 自动化逃生装置
CN215717120U (zh) 一种爬架的定点停止位置校正装置
CN215696687U (zh) 一种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实训平台
CN21850897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CN217161394U (zh) 一种智能衣柜
CN219876501U (zh) 一种便携式5g指挥调度系统设备
CN215479543U (zh) 一种消防车用节能升降机
CN220868695U (zh) 一种pvc卷材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