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8806B - 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8806B
CN114258806B CN202111605017.6A CN202111605017A CN114258806B CN 114258806 B CN114258806 B CN 114258806B CN 202111605017 A CN202111605017 A CN 202111605017A CN 114258806 B CN114258806 B CN 114258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pipe
soil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50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8806A (zh
Inventor
齐迪
李安桂
赵创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6050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8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8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8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包括土壤‑空气换热机构,土壤‑空气换热机构铺设在日光温室的地面以下,并位于土壤温度恒定区;新风管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进风口处;若干送风管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出风口处,回风管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回风口处,风机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中,并靠近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新风管上设置有CO2补充口,CO2储存罐的出口端与新风管的CO2补充口相连;本发明满足对日光温室内CO2的高效补充,有效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且不影响植物种植区域外的CO2浓度,确保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光温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可采用人工设施来调节室内的光照、温度、湿度及CO2浓度等,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日光温室通过室内环境的调控,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目前,主要使用的日光温室为单坡形式,其一面墙体为蓄热墙;另一面设置薄膜作为采光面,夜晚采用保温材料覆盖;上述温室的环境调控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调控,不能实现精准控制。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进行固碳,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并且CO2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核心原料,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日光温室为了保温效果,风口开口小且通风时间短,会造成温室内CO2的亏空,影响光合作用;植物生长的最适CO2浓度为800-1000ppm,而日光温室内白天的CO2浓度仅为100-250 ppm.因此,CO2气肥的补充及调控机制对日光温室内的植物生长起了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目前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调控,现有的通风方式易造成温室内CO2的亏空,影响光合作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包括土壤-空气换热机构、新风管、若干送风管、回风管、风机及CO2储存罐;土壤-空气换热机构铺设在日光温室的地面以下,并位于土壤温度恒定区;
土壤-空气换热机构延伸至日光温室的外侧,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延伸端设置有进风口;土壤-空气换热机构上还设置有若干出风口及回风口;其中,若干出风口沿日光温室内的植物行间均匀布设;所述回风口靠近日光温室的采光面下端内侧设置;
新风管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进风口处,新风管的上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进风口相连;若干送风管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出风口处,送风管的上端与日光温室内的空气连通;送风管的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出风口相连;回风管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回风口处,回风管的上端与日光温室内的空气连通;回风管的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回风口相连;风机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中,并位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新风管上设置有CO2补充口,CO2储存罐的出口端与新风管的CO2补充口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送风装置;若干送风装置对应设置在位于日光温室中间若干排的送风管上端;送风装置,用于将经过土壤-空气换热机构换热后的新风空气均匀输送至日光温室内。
进一步的,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支管及若干送风条;送风支管设置在送风管的顶端,送风支管的下端与送风管的上端连通,送风支管的上端延伸至日光温室中的植物冠层上方;若干送风条呈伞形结构均匀设置在送风支管的上端;送风条的一端与送风支管连通,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
进一步的,送风支管采用可伸缩风管。
进一步的,送风条为中空管状结构,并呈向下弧形;所述送风条的下侧均匀设置有若干送风口;其中,送风口处的送风方向与送风条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送风方向朝送风支管一侧设置。
进一步的,土壤-空气换热机构包括两根换热主管及若干换热支管;
两根换热主管相互平行设置,分别位于日光温室的宽度方向两端;换热主管的一端延伸至日光温室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日光温室的蓄热墙的内侧;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其中一根换热主管的延伸端;
若干换热支管沿日光温室内的植物行间平行设置,且位于两根换热主管之间;换热支管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换热主管连通,另一端与另一根换热主管连通;换热支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出风口;靠近日光温室采光面下端内侧的换热支管上设置有一个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靠近设置有进风口的换热主管设置;风机设置在换热主管上,且靠近设置有回风口的换热支管的一端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静压箱;静压箱设置在新风管与CO2储存罐之间;静压箱的进口端与CO2储存罐的出口端相连,静压箱的出口端与新风管的CO2补充口相连;其中,静压箱的出口端为节流元件。
进一步的,新风管与CO2储存罐之间通过管路相连;其中,所述管路上设置有CO2补充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方法,利用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的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方法包括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及CO2补充通风模式;
其中,全新风通风模式,具体为:
关闭回风管,打开新风管,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空气;所述新风空气为日光温室外的空气;
全回风通风模式,具体为:
打开回风管,关闭新风管,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内的空气全部为回风空气;所述回风空气为日光温室内的空气;
混合送风模式,具体为:
同时打开回风管及新风管,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内的空气为混合空气;所述混合空气包括日光温室内的空气及日光温室外的空气;
CO2补充通风模式,具体为:
打开新风管上设置有CO2补充口,以使CO2储存罐内的CO2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内;所述CO2补充通风模式与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和混合送风模式中的一种共同运行。
进一步的,通风过程具体如下:
所述日光温室在冬季夜间运行条件下,当日光温室内部的温度低于18℃时,关闭日光温室的保温帘后,采用全回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在冬季上午运行条件下,开启日光温室的保温帘,并关闭日光温室的顶部通风口时,若日光温室内部的CO2浓度低于800ppm,且温度低于18℃时,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若日光温室内部的CO2浓度高于1000ppm且温度高于18℃时,则采用全新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若日光温室内部的CO2浓度处于800-1000 ppm时,则采用混合送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在冬季中午运行条件下,在日光温室的冬季通风时段,打开温室顶部通风口,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全新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在冬季下午运行条件下,在关闭通风口后关闭保温帘前时,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进行通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将土壤-空气换热机构铺设在日光温室地面以下的土壤温度恒定区,并将新风管、送风管及回风管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相连,利用土壤换热机构实现对日光温室的送风温度的有效调节;同时,将CO2储存罐与新风管相连,满足对日光温室内CO2的高效补充,有效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避免了对日光温室内作业操作人员活动空间大面积占用;且不影响植物种植区域外的CO2浓度,确保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送风装置,实现对新风空气及CO2补充的精准输送,避免了的CO2浪费和泄漏,补充效率较高。
进一步的,送风装置采用送风支管与送风条的组合,若干呈伞形布设的送风条形成包裹式送风结构,确保补充的CO2充分围绕在植物叶片附近,实现CO2的有效利用,防止CO2泄漏,减少CO2排放。
进一步的,送风支管采用可伸缩风管,满足不同植物的送风及对CO2的补充,扩大了通风系统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将送风条呈向下弧形,送风口处的送风方向与送风条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送风方向朝送风支管一侧设置,形成伞形送风口,保证伞形送风口送出气流形成以送风支管为中心的包裹型气流,在给植物补充CO2时,可使CO2被充分利用,减少CO2泄露。
进一步的,通过在新风管与CO2储存罐之间设置静压箱,利用静压箱对压力控制效果,实现对CO2补充过程的持续控制,确保了CO2补充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通过在新风管与CO2储存罐之间仅设置CO2补充阀,通过对CO2补充阀的启闭控制,实现对CO2补充过程的间歇性控制,提高了CO2补充过程的灵活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方法,通过对所述的通风系统中各个管路的开闭控制,实现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及CO2补充通风模式的四种不同送风模式,满足日光温室不同运行条件的通风需求,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且针对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通风系统中的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通风系统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的通风系统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1土壤-空气换热机构,2新风管,3送风管,4回风管,5送风装置,6风机,7静压箱,8 CO2补充阀,9CO2储存罐,10换热主管,11换热支管,12日光温室,13送风支管,14送风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包括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新风管2、若干送风管3、回风管4、若干送风装置5、风机6及CO2储存罐9。
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铺设在日光温室12的地面以下,并位于土壤温度恒定区;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外侧,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延伸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日光温室12的采光面下端外侧;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上还设置有若干出风口及回风口;其中,若干出风口沿日光温室12内的植物行间均匀布设;回风口靠近日光温室12的采光面下端内侧设置。
新风管2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进风口处,新风管2的上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进风口相连;若干送风管3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处,送风管3的上端与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连通;送风管3的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相连;回风管4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回风口处,回风管4的上端与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连通;回风管4的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回风口相连。
若干送风装置5对应设置在位于日光温室12中间若干排的送风管上端;送风装置5,用于将经过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换热后的新风空气均匀输送至日光温室12内;通过设置送风装置5,实现对新风空气及CO2补充的精准输送,避免了的CO2浪费和泄漏,补充效率较高;风机6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中,并靠近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新风管2上设置有CO2补充口,CO2储存罐9的出口端与新风管2的CO2补充口相连。
本发明中,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包括两根换热主管10及若干换热支管11;两根换热主管10相互平行设置,分别位于日光温室12的宽度方向两端;换热主管10的一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蓄热墙的内侧;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其中一根换热主管10的延伸端;若干换热支管11沿日光温室12内的植物行间平行设置,且位于两根换热主管10之间;换热支管11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换热主管10连通,另一端与另一根换热主管10连通;换热支管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出风口;靠近日光温室12采光面下端内侧的换热支管11上设置有一个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靠近设置有进风口的换热主管10设置;风机6设置在换热主管10上,且靠近设置有回风口的换热支管的一端设置。
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支管13及若干送风条14;送风支管13设置在送风管3的顶端,送风支管13的下端与送风管3的上端连通,送风支管13的上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中的植物冠层上方;优选的,送风支管13采用可伸缩风管,满足不同植物的送风及对CO2的补充,扩大了通风系统的使用范围;若干送风条14呈伞形结构均匀设置在送风支管13的上端;送风条14的一端与送风支管13连通,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优选的,送风条14中空的管状结构,并呈向下弧形;所述送风条14的下侧均匀设置有若干送风口;其中,送风口处的送风方向与送风条14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送风方向朝靠近送风支管13一侧设置;本发明中,送风装置采用送风支管与送风条的组合,若干呈伞形布设的送风条形成包裹式送风结构,确保补充的CO2充分围绕在植物叶片附近,实现CO2的有效利用,防止CO2泄漏,减少CO2排放。
本发明中,为实现CO2补充的持续控制,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静压箱7,静压箱7设置在新风管2与CO2储存罐9之间;静压箱7的进口端与CO2储存罐9的出口端相连,静压箱7的出口端与新风管2的CO2补充口相连;其中,静压箱7的出口端为节流元件。
或者,为实现CO2补充的间歇性控制时,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CO2补充阀8;新风管2与CO2储存罐9之间通过管路相连;CO2补充阀8设置在所述管路上。
通风方法及工作原理: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进行通风时,具体如下:所述的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方法包括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及CO2补充通风模式;
其中,全新风通风模式,具体为:
关闭回风管4,打开新风管2,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空气;所述新风空气为日光温室12外的空气。
全回风通风模式,具体为:
打开回风管4,关闭新风管2,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全部为回风空气;所述回风空气为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
混合送风模式,具体为:
同时打开回风管4及新风管,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为混合空气;所述混合空气包括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及日光温室12外的空气。
CO2补充通风模式,具体为:
打开新风管2上设置有CO2补充口,以使CO2储存罐9内的CO2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所述CO2补充通风模式与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和混合送风模式中的一种共同运行。
所述日光温室12在冬季夜间运行条件下,当日光温室12内部的温度低于18℃时,关闭日光温室12的保温帘后,采用全回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12在冬季上午运行条件下,开启日光温室12的保温帘,并关闭日光温室12的顶部通风口时,若日光温室12内部的CO2浓度低于800ppm,且温度低于18℃时,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若日光温室12内部的CO2浓度高于1000ppm且温度高于18℃时,则采用全新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若日光温室12内部的CO2浓度处于800-1000 ppm时,则采用混合送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12在冬季中午运行条件下,在日光温室12的冬季通风时段,打开温室顶部通风口,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全新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12在冬季下午运行条件下,在关闭通风口后关闭保温帘前时,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进行通风。
本发明中,将土壤-空气换热机构铺设在日光温室地面以下的土壤温度恒定区,并将新风管、送风管及回风管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相连,利用土壤换热机构实现对日光温室的送风温度的有效调节;同时,将CO2储存罐与新风管相连,满足对日光温室内CO2的高效补充,有效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避免了对日光温室内作业操作人员活动空间大面积占用;且不影响植物种植区域外的CO2浓度,确保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通过对所述的通风系统中各个管路的开闭控制,实现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及CO2补充通风模式的四种不同送风模式,满足日光温室不同运行条件的通风需求,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且针对性强。
实施例1
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包括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新风管2、回风管4、若干送风装置5、风机6、静压箱7、CO2补充阀8、CO2储存罐9、空气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及土壤温度传感器。
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铺设在日光温室12的地面以下,并位于地面2m以下的土壤温度恒定区;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外侧,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延伸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日光温室12的采光面下端外侧;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上还设置有若干出风口及若干回风口;其中,若干出风口沿日光温室12内的植物行间均匀布设;回风口并靠近日光温室12的采光面下端内侧设置。
新风管2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进风口处,新风管2的上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进风口相连;若干送风管3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处,送风管3的上端与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连通;送风管3的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相连;回风管4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回风口处,回风管4的上端与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连通;回风管4的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回风口相连。
本实施例中,土壤-空气换热器的回风入口的高度与植物高度相匹配,位置在靠近南侧位置,即附图2中的日光温室内的右侧;新风入口及CO2充注口设置在日光温室南侧外,即附图2中的日光温室外的右侧。
若干送风装置5对应设置在位于日光温室12中间排的送风管上端;送风装置5,用于将经过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换热后的新风空气均匀输送至日光温室12内;通过设置送风装置5,实现对新风空气及CO2补充的精准输送,避免了的CO2浪费和泄漏,补充效率较高;风机6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中,并靠近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新风管2上设置有CO2补充口,CO2储存罐9的出口端与新风管2的CO2补充口相连。
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包括两根换热主管10及三根换热支管11;两根换热主管10相互平行设置,分别位于日光温室12的宽度方向两端;换热主管10的一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蓄热墙的内侧;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其中一根换热主管10的延伸端;三根换热支管11沿日光温室12内的植物行间平行设置,且位于两根换热主管10之间;换热支管11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换热主管10连通,另一端与另一根换热主管10连通;换热支管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出风口;靠近日光温室12采光面下端内侧的一根的换热支管11上设置有一个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靠近设置有进风口的换热主管10设置;风机6设置在换热主管10上,且靠近设置有回风口的换热支管的一端设置。
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支管13及三根送风条14;送风支管13设置在送风管3的顶端,送风支管13的下端与送风管3的上端连通,送风支管13的上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中的植物冠层上方10cm位置处;其中,送风支管13采用可伸缩风管。
三根送风条14呈伞形结构均匀设置在送风支管13的上端;送风条14的一端与送风支管13连通,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送风条14中空的管状结构,并呈向下弧形;所述送风条14的下侧均匀设置有若干送风口;其中,送风口处的送风方向与送风条14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送风方向朝靠近送风支管13一侧设置;即可保证送风不泄露,也可防止送风装置遮光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静压箱7设置在新风管2与CO2储存罐9之间;静压箱7的进口端与CO2储存罐9的出口端相连,静压箱7的出口端与新风管2的CO2补充口相连;其中,静压箱7的出口端为节流元件;静压箱7与CO2储存罐9还设置有CO2补充阀8;在静压箱7工作时,所述CO2补充阀8处于常开状态。
本实施例1中,空气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日光温室12的中央位置处,并处于植物冠层高度的上方10cm位置处;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每10min监测一次,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CO2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植物冠层上方位置;所述CO2浓度传感器,用于每10min监测一次日光温室12内植物冠层附近的CO2浓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地面以下10cm位置处,并位于植物旁侧;所述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每1h监测一次土壤的温度及湿度信息;本实施例1中,通过在上述预设时间段内,分别获取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植物冠层附近的CO2浓度及土壤的温度及湿度信息,为工作人员调节通风方式提供参数依据。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1中,将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铺设在日光温室12的地面以下,并位于地面2m以下的土壤温度恒定区;由于2m深的土壤温度基本恒定,将土壤-空气换热机构埋深2m;因此冬季可利用土壤中的热量加热空气通入日光温室,进而提高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夏季可降低日光温室中的温度。
送风装置采用送风支管13及三根送风条14组合,形包裹式送风装置;通过所述的包裹式送风装置对植物进行送风,能够使CO2围绕在植物叶片附近,形成高浓度CO2气流膜,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呈伞型分布的送风条的中心靠近竖直轴送风口采用向下沿送风支管13贴附送风,围绕植物形成了一个涡流,保证高浓度CO2区域且CO2不泄露,保证高效补充CO2,确保不影响远离植物区域CO2浓度,保障人员舒适性和安全性。
新风中CO2浓度约为300ppm,难以达到植物的最适CO2浓度,需要通过CO2补充口补充CO2通入日光温室的包裹式送风装置中。当监测点的CO2浓度低于800ppm时,打开CO2补充,当监测点CO2浓度高于1000ppm时,停止补充CO2
压力控制,CO2补充口与一个静压箱相连,静压箱与补充口直接设置一个孔径为d的节流小孔,静压箱的总体积为V,静压箱另外一端与CO2补充罐相连,当静压箱内压力低于P 1时,补充静压箱内的CO2,当静压箱内的压力高于P2时,停止补充;其中静压箱的压力P与静压箱的总体积V、节流小孔的直径d、新风流量Q以及CO2浓度n四个参数相关,关系式为P=f(V,d,Q,n);在固定工况下,静压箱的总体积V、节流小孔的直径d及新风流量Q为定值,此时P 1的值与n 1=800ppm的静压箱压力相对应,P 2的值与n 2=1000ppm的静压箱压力相对应,具体数值可由现场通过有限实验拟合得到。
通风方法:
在冬季运行时,当夜间关闭通风口后,日光温室12内的CO2浓度会逐渐升高;次日上午,日光温室12内CO2浓度达到最大值接近900ppm;早晨打开保温帘时,CO2浓度达到植物生长的最适CO2浓度区间,可以不补充CO2;随后由于植物光合作用,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逐渐降低;打开日光温室的自身通风口后,日光温室内CO2浓度迅速降低降至最低点,直至关闭自身通风口;此时,日光温室12内存在CO2亏空现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若现有的采用全局补充CO2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补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CO2浪费及泄漏,且对日间在温室的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日光温室系统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其运行模式包括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及CO2补充通风模式;其中,全新风通风模式,具体为:关闭回风管4,打开新风管2,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空气;所述新风空气为日光温室12外的空气;全回风通风模式,具体为:打开回风管4,关闭新风管2,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全部为回风空气;所述回风空气为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混合送风模式,具体为:同时打开回风管4及新风管,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为混合空气;所述混合空气包括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及日光温室12外的空气;CO2补充通风模式,具体为:打开新风管2上设置有CO2补充口,以使CO2储存罐9内的CO2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所述CO2补充通风模式与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和混合送风模式中的一种共同运行。
冬季夜间运行,当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室内部温度低于18℃时,则关闭保温帘,采用全回风模式,采用土壤-空气换热器使用回风对温室加热;
冬季上午开启保温帘,顶部通风口关闭时,若CO2浓度低于800 ppm,且温度低于18℃,则开启土壤空气换热器系统的CO2补充通风模式+全回风模式,进行通风;若CO2浓度高于1000 ppm且温度高于18℃,则采用全新风模式,进行通风;其余采用混合送风模式,进行通风;
冬季中午通风时段,打开温室顶部通风口,采用CO2补充模式+全新风模式,对日光温室内的植物进行CO2补充,使用包裹式送风装置,使CO2围绕在植物叶片附近,实现CO2的有效利用,防止CO2泄漏,减少CO2排放;
冬季下午关闭通风口后关闭保温帘前,温度采用CO2补充模式+混合送风模式,进行通风,以补充日光温室内CO2浓度。
实施例2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与,本实施例2中,未设置静压箱7;即,新风管2与CO2储存罐9之间直接通过管路相连,并将CO2补充阀8设置在所述管路上;通过在新风管与CO2储存罐之间设置CO2补充阀,通过对CO2补充阀的启闭控制,实现对CO2补充过程的间歇性控制,提高了CO2补充过程的灵活性。
在CO2充注口安装启闭阀门,初始启闭阀的间歇时长是5s,两个监测期后,若监测浓值低于800ppm,则阀的间隙性时常增加[(800-x)/100]s;两个监测期后,若监测浓值高于1000ppm,则阀的间隙性时长减小[(x-1000)/100]s;其中,[*]为取整函数。
本发明所述的通风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及CO2补充通风模式的四种通风模式,以满足不同的通风条件进行选择调控;本发明既可给植物补充充足的CO2并保证送风温度,又可以不影响日光温室操作人员活动的其余空间的CO2浓度。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能够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仅受本实施例的限制,还包括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替换及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新风管(2)、若干送风管(3)、回风管(4)、风机(6)及CO2储存罐(9);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铺设在日光温室(12)的地面以下,并位于土壤温度恒定区;
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外侧,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延伸端设置有进风口;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上还设置有若干出风口及回风口;其中,若干出风口沿日光温室(12)内的植物行间均匀布设;所述回风口靠近日光温室(12)的采光面下端内侧设置;
新风管(2)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进风口处,新风管(2)的上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进风口相连;若干送风管(3)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处,送风管(3)的上端与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连通;送风管(3)的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相连;回风管(4)竖向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回风口处,回风管(4)的上端与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连通;回风管(4)的下端延伸至土壤中,并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回风口相连;风机(6)设置在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中,并位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的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新风管(2)上设置有CO2补充口,CO2储存罐(9)的出口端与新风管(2)的CO2补充口相连;
还包括若干送风装置(5);若干送风装置(5)对应设置在位于日光温室(12)中间若干排的送风管上端;送风装置(5),用于将经过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换热后的新风空气均匀输送至日光温室(12)内;
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支管(13)及若干送风条(14);送风支管(13)设置在送风管(3)的顶端,送风支管(13)的下端与送风管(3)的上端连通,送风支管(13)的上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中的植物冠层上方;若干送风条(14)呈伞形结构均匀设置在送风支管(13)的上端;送风条(14)的一端与送风支管(13)连通,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
送风条(14)为中空管状结构,并呈向下弧形;所述送风条(14)的下侧均匀设置有若干送风口;其中,送风口处的送风方向与送风条(14)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送风方向朝送风支管(13)一侧设置;
还包括静压箱(7);静压箱(7)设置在新风管(2)与CO2储存罐(9)之间;静压箱(7)的进口端与CO2储存罐(9)的出口端相连,静压箱(7)的出口端与新风管(2)的CO2补充口相连;其中,静压箱(7)的出口端为节流元件;
静压箱(7)与CO2补充口之间设置一个孔径为d的节流小孔,静压箱(7)的总体积为V;当静压箱(7)内压力低于P 1时,补充静压箱(7)内的CO2,当静压箱(7)内的压力高于P2时,停止补充;
其中,静压箱(7)的压力P与静压箱(7)的总体积V、节流小孔的直径d、新风流量Q以及CO2浓度n四个参数相关,关系式为P=f(V,d,Q,n);
在固定工况下,静压箱(7)的总体积V、节流小孔的直径d及新风流量Q为定值,此时P 1的值与n 1=800ppm的静压箱压力相对应,P 2的值与n 2=1000ppm的静压箱压力相对应;
所述的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的通风方法包括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及CO2补充通风模式;
其中,全新风通风模式,具体为:
关闭回风管(4),打开新风管(2),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空气;所述新风空气为日光温室(12)外的空气;
全回风通风模式,具体为:
打开回风管(4),关闭新风管(2),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全部为回风空气;所述回风空气为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
混合送风模式,具体为:
同时打开回风管(4)及新风管,以使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的空气为混合空气;所述混合空气包括日光温室(12)内的空气及日光温室(12)外的空气;
CO2补充通风模式,具体为:
打开新风管(2)上设置有CO2补充口,以使CO2储存罐(9)内的CO2进入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内;所述CO2补充通风模式与全新风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和混合送风模式中的一种共同运行;
其中,通风过程具体如下:
所述日光温室(12)在冬季夜间运行条件下,当日光温室(12)内部的温度低于18℃时,关闭日光温室(12)的保温帘后,采用全回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12)在冬季上午运行条件下,开启日光温室(12)的保温帘,并关闭日光温室(12)的顶部通风口时,若日光温室(12)内部的CO2浓度低于800ppm,且温度低于18℃时,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全回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若日光温室(12)内部的CO2浓度高于1000ppm且温度高于18℃时,则采用全新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若日光温室(12)内部的CO2浓度处于800-1000 ppm时,则采用混合送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12)在冬季中午运行条件下,在日光温室(12)的冬季通风时段,打开温室顶部通风口,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全新风通风模式,进行通风;
所述日光温室(12)在冬季下午运行条件下,在关闭通风口后关闭保温帘前时,采用CO2补充通风模式+混合送风模式,进行通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送风支管(13)采用可伸缩风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土壤-空气换热机构(1)包括两根换热主管(10)及若干换热支管(11);
两根换热主管(10)相互平行设置,分别位于日光温室(12)的宽度方向两端;换热主管(10)的一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日光温室(12)的蓄热墙的内侧;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其中一根换热主管(10)的延伸端;
若干换热支管(11)沿日光温室(12)内的植物行间平行设置,且位于两根换热主管(10)之间;换热支管(11)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换热主管(10)连通,另一端与另一根换热主管(10)连通;换热支管(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出风口;靠近日光温室(12)采光面下端内侧的换热支管(11)上设置有一个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靠近设置有进风口的换热主管(10)设置;风机(6)设置在换热主管(10)上,且靠近设置有回风口的换热支管的一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新风管(2)与CO2储存罐(9)之间通过管路相连;其中,所述管路上设置有CO2补充阀(8)。
CN202111605017.6A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4258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5017.6A CN114258806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5017.6A CN114258806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806A CN114258806A (zh) 2022-04-01
CN114258806B true CN114258806B (zh) 2023-12-08

Family

ID=80830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5017.6A Active CN114258806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880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0247A (zh) * 2011-04-02 2011-10-12 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 利用电厂烟气为蔬菜和/或藻类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设备
CN103039280A (zh) * 2011-10-17 2013-04-17 孔才春 一种气肥施放装置
CN104145783A (zh) * 2014-08-13 2014-11-1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
CN204518683U (zh) * 2015-02-03 2015-08-05 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 一种温室加热和二氧化碳气体补充装置
CN204560431U (zh) * 2015-02-10 2015-08-19 山东鲁丰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棚用二氧化碳供应辅助装置
CN105475008A (zh) * 2015-12-22 2016-04-13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 日光温室太阳能高效二氧化碳补充系统
CN205408864U (zh) * 2016-03-03 2016-08-03 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温室用温度控制风袋
CN207400020U (zh) * 2017-10-23 2018-05-25 上海莘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业温室大棚的新型空气处理系统
CN207720878U (zh) * 2018-01-15 2018-08-14 陶雪凝 一种农业用节水灌溉装置
CN109673339A (zh) * 2018-12-27 2019-04-26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土壤-空气换热的日光温室用热湿处理系统
CN110214605A (zh) * 2019-07-19 2019-09-10 刁久新 一种温室大棚土壤温度和土壤空气含氧量的调控装置
CN213847930U (zh) * 2020-12-02 2021-08-03 江西丰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蔬菜大棚可调控温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0247A (zh) * 2011-04-02 2011-10-12 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 利用电厂烟气为蔬菜和/或藻类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设备
CN103039280A (zh) * 2011-10-17 2013-04-17 孔才春 一种气肥施放装置
CN104145783A (zh) * 2014-08-13 2014-11-1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
CN204518683U (zh) * 2015-02-03 2015-08-05 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 一种温室加热和二氧化碳气体补充装置
CN204560431U (zh) * 2015-02-10 2015-08-19 山东鲁丰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棚用二氧化碳供应辅助装置
CN105475008A (zh) * 2015-12-22 2016-04-13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 日光温室太阳能高效二氧化碳补充系统
CN205408864U (zh) * 2016-03-03 2016-08-03 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温室用温度控制风袋
CN207400020U (zh) * 2017-10-23 2018-05-25 上海莘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业温室大棚的新型空气处理系统
CN207720878U (zh) * 2018-01-15 2018-08-14 陶雪凝 一种农业用节水灌溉装置
CN109673339A (zh) * 2018-12-27 2019-04-26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土壤-空气换热的日光温室用热湿处理系统
CN110214605A (zh) * 2019-07-19 2019-09-10 刁久新 一种温室大棚土壤温度和土壤空气含氧量的调控装置
CN213847930U (zh) * 2020-12-02 2021-08-03 江西丰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蔬菜大棚可调控温度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青主编.平板显示基板玻璃技术概论.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第274-27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806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7789B1 (ko) 비용 효율적인 식량생산을 위한 환경 조정형 온실의 개선
CN104267768A (zh) 一种温室大棚智能化调控装置及方法
US20080014857A1 (en) System for improving both energy efficiency and indoor air quality in buildings
EP1908809A1 (en) Assembly of a horticultural facility and a livestock-breeding facility
JP5515118B2 (ja) 植物育成用施設
CN105494069B (zh) 一种拼接式自动给水立体绿化装置及其灌溉系统
TW201633900A (zh) 高密度無土植物生長系統及方法
CN206821448U (zh) 用于车厘子种植的大棚
CN103718893B (zh) 一种适用于菌类作物生长的恒温种植大棚
JP6221334B2 (ja)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CN208387437U (zh) 一种大棚用的太阳能温度及光照补充和调整系统
CN114258806B (zh) 一种日光温室植物局部co2浓度控制的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01049069A (zh) 大型室内展示区种植雨林植物的技术方法
CN203896898U (zh) 一种大棚温度湿度调节装置
CN113661910A (zh) 种植环境控制系统
CN209845815U (zh) 一种冬天自动控制植物生长的控制系统
Nederhoff Technical aspect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O2 enrichment in greenhouses-refereed paper
CN110140557B (zh) 一种利用地下泥土调节温度的育种室
CN208874994U (zh) 一种培育双孢菇温室自动调节湿度装置
CN208113504U (zh) 双屋面温室大棚
KR20170001282A (ko) 지열에 의한 비닐하우스 보온장치
CN103017276B (zh) 生态建筑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035339U (zh) 一种温室换热通风系统
CN209660063U (zh) 一种大棚种植养殖互补共养系统
KR100215732B1 (ko) 버섯 재배사용 배양, 발이 생육실 내의 공기정화 및 온도, 습도 조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