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8077A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58077A CN114258077A CN202010997417.5A CN202010997417A CN114258077A CN 114258077 A CN114258077 A CN 114258077A CN 202010997417 A CN202010997417 A CN 202010997417A CN 114258077 A CN114258077 A CN 1142580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link
- service data
- compressed
- uplink ser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电子设备、路由设备以及服务器,其中:电子设备,用于获取上行业务数据包;若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将五元组信息以及压缩后的第一压缩数据包传输至路由设备;路由设备,用于根据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若第一压缩数据包与链路规则匹配,对第一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并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用于接收上行业务数据包;服务器,还用于传输下行业务数据包;路由设备,还用于若下行业务数据包与链路规则匹配,对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第二压缩数据包;将第二压缩数据包传输至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还用于对第二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下行业务数据包。本申请能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如手机、便携设备、音响等)走进了家庭。这些家庭里的智能终端通常采用主流的接入方式(如Wi-Fi)接入路由设备,以获取网络服务。
然而,随着Wi-Fi接入设备的增多和业务多样(如游戏、电影、社交等),使得家庭里的Wi-Fi带宽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也导致在通过Wi-Fi传输数据时,比较缓慢。
因此,如何在Wi-Fi带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在Wi-Fi带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电子设备、路由设备以及服务器,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于获取链路上的可压缩应用程序APP的上行业务数据包;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若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将所述链路的五元组信息通过私有链接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对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获得第一压缩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所述路由设备,用于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上行业务数据包;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路由设备传输的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路由设备传输下行业务数据包;所述路由设备,还用于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第二压缩数据包;将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下行业务数据包。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路由设备以及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包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电子设备和路由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压缩后的数据包,以及通过私有链接传输链路的五元组信息,这种通信方式,绕过了厚重的TCP/IP协议栈,降低了CPU消耗,提供了更多CPU算力给IOT设备的其他应用,使得处理响应更加流畅,还降低了数据包转发时延,降低了IOT设备间的转发时延,给用户带来极速连接体验。另外,传输的是压缩后的数据包,提升了Wi-Fi物理带宽利用率,节省了TCP/IP协议栈报文头,提供更多物理带宽给上层应用,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链路上的可压缩应用程序APP的上行业务数据包;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若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将所述链路的五元组信息通过私有链接传输至路由设备;对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获得第一压缩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在识别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之后,对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路由设备,提升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带宽利用率,节省了TCP/IP协议栈报文头,提供更多物理带宽给上层应用,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另外,电子设备和路由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压缩后的数据包,以及通过私有链接传输链路的五元组信息,这种通信方式,绕过了厚重的TCP/IP协议栈,降低了CPU消耗,提供了更多CPU算力给IOT设备的其他应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包括:解析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获得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携带的建链请求字段;根据所述建链请求字段,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的业务类型是否为可压缩的业务类型;若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的业务类型为可压缩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包括多个压缩试探包,所述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包括:针对每个所述压缩试探包,获取所述压缩试探包的第一长度;计算所述压缩试探包被压缩后的第二长度;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判断所述第二长度是否满足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若所述第二长度满足所述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统计多个所述压缩试探包的第一数量以及满足所述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的压缩试探包的第二数量;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满足第二评估公式的要求;若所述第二数量满足所述第二评估公式的要求,确定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评估公式为:compLen<orgLen*1/T,其中,T为压缩评估系数,T>=2,orgLen为所述第一长度,compLen为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二评估公式为:N/M>Threshold,其中,M为所述第一数量,N为所述第二数量,Threshold为评估门限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路由设备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的第二压缩数据包;对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下行业务数据包。
本申请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路由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电子设备通过私有链接传输的五元组信息以及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第一压缩数据包;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上行业务数据包;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
本申请中,路由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并根据链路规则来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若是,则进行解压缩处理,并将解压缩后的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另外,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链路规则判断从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并进行相应处理。整个过程的通信方式,绕过了厚重的TCP/IP协议栈,降低了CPU消耗,提供了更多CPU算力给IOT设备的其他应用,同时,通过压缩数据包,可以提升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带宽利用率,节省了TCP/IP协议栈报文头,提供更多物理带宽给上层应用,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行业务数据包;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第二压缩数据包;将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本申请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路由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所述路由设备执行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网络架构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框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包括电子设备、路由设备以及服务器,其中:
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VPN(Virtual 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模块以及加速模块,其中,APP比如APP1、APP2、APP3、APP4、APP5等,电子设备通过该VPN模块可以截获APP下发的数据包,加速模块可以包括可压缩业务识别子模块、压缩/解压缩子模块以及私有客户端,其中,该可压缩业务识别子模块用于识别VPN截获的数据包中哪些数据包是可压缩的,哪些是不可压缩的。当可压缩业务识别子模块识别出可压缩的数据包之后,即可通过压缩/解压缩子模块将该可压缩的数据包进行压缩/解压缩等处理。
路由设备包括加速模块、链路规则模块以及内核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协议栈转发处理模块,其中,加速模块可以包括私有服务端以及压缩/解压缩子模块。电子设备上的私有客户端和路由设备上的私有服务端可以构成私有链接,该私有链接用于传输数据包链路的五元组信息(即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号、源端口以及目的端口),该五元组信息用于表示链路上的数据包是压缩的数据包。链路规则模块用于根据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用于与传输数据包的链路进行匹配。当传输数据包的链路与链路规则不匹配时,不进行后续的压缩/解压缩处理,直接按照正常的方式,通过内核TCP/IP协议栈转发处理模块进行转发。
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宽带或者移动通信的4G/5G网络将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
基于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本申请中,所述电子设备,用于获取链路上的可压缩应用程序APP的上行业务数据包;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若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将所述链路的五元组信息通过私有链接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对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获得第一压缩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
所述路由设备,用于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上行业务数据包;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路由设备传输的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路由设备传输下行业务数据包;
所述路由设备,还用于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第二压缩数据包;将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下行业务数据包。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路由设备以及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包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数据包从电子设备经路由设备再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称为上行传输,数据包从服务器经路由设备再到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称为下行传输。
电子设备和路由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网络(如Wi-Fi)传输压缩后的数据包,以及通过私有链接传输链路的五元组信息,这种通信方式,绕过了厚重的TCP/IP协议栈,降低了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消耗,提供了更多CPU算力给IOT(Internet ofthings,物联网)设备的其他应用,使得处理响应更加流畅,还降低了数据包转发时延,降低了IOT设备间的转发时延,给用户带来极速连接体验。另外,传输的是压缩后的数据包,提升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带宽利用率,节省了TCP/IP协议栈报文头,提供更多物理带宽给上层应用,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基于图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下面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法。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如上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电子设备获取链路上的可压缩应用程序APP的上行业务数据包。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内置的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截获链路上的可压缩应用程序APP的上行业务数据包。其中,可压缩应用程序APP即可以压缩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上行业务数据包即从电子设备向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
其中,Android系统自带VPN服务,可以通过预置白名单的方式配置具体可压缩APP的APK(Android application package,Android应用程序包)包名,可以代理对应应用业务的数据包。
本申请中,可以预先在VPN上配置哪些APP是可压缩APP,其中,配置的可压缩APP上的数据包有些是可以压缩的,有些是不可以压缩的,比如加解密的数据包不能压缩,图片的数据包可以压缩。配置到VPN上的可压缩APP产生的数据包可以被VPN截获,而没有配置在VPN上的APP产生的数据包就按照正常的路径传输,比如通过无线网络WiFi传输.
S22、电子设备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若是,执行步骤S23,若否,执行步骤S27。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上设置有可压缩业务识别模块,在VPN截获到上行业务数据包之后,可以通过可压缩业务识别模块来识别该上行业务数据包中,哪些数据包是可压缩的,哪些是不可压缩的。
具体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第一种,通过数据包携带的字段进行识别,第二种,通过设置的评估公式来识别。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包括:
解析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获得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携带的建链请求字段;
根据所述建链请求字段,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的业务类型是否为可压缩的业务类型;
若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的业务类型为可压缩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其中,对于标准的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可以通过解析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获得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携带的建链请求字段,其中,该建链请求字段用于定义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对应的业务类型是否为可压缩的业务类型。其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网页类、文件下载类等等。举例来说,以建链请求字段为GET请求字段为例,GET请求报文格式如下:
GET
/16891/apk/63E9F5D4732CB5FAEF30137136841713.apk?&fsname=com.ss.android.ugc.aweme_11.5.0_110501.apk HTTP/1.1\r\n。
通过该GET请求字段,可以获得请求的内容,如.apk,.mp4.docx.txt等格式,从而也能够根据这些格式来确定数据包的业务类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包括多个压缩试探包,所述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压缩试探包,获取所述压缩试探包的第一长度;
计算所述压缩试探包被压缩后的第二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判断所述第二长度是否满足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
若所述第二长度满足所述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统计多个所述压缩试探包的第一数量以及满足所述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的压缩试探包的第二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满足第二评估公式的要求;
若所述第二数量满足所述第二评估公式的要求,确定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评估公式为:
compLen<orgLen*1/T
其中,T为压缩评估系数,T>=2,orgLen为所述第一长度,compLen为所述第二长度;
所述第二评估公式为:
N/M>Threshold
其中,M为所述第一数量,N为所述第二数量,Threshold为评估门限值。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需要对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可压缩评估”,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包括多个压缩试探包,针对每个所述压缩试探包,可以先获取所述压缩试探包的第一长度,即压缩之前的所述压缩试探包本身的长度。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压缩技术(如无损压缩算法LZ4),计算所述压缩试探包被压缩后的第二长度;最后,再将第一长度、第二长度代入第一评估公式中,并判断是否满足第一评估公式的不等式要求。如果满足第一评估公式的不等式要求,表明所述压缩试探包是符合压缩标准的。
此外,由于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包括多个压缩试探包,某个压缩试探包符合压缩标准,并不代表其他的压缩试探包也符合标准,也不代表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可以压缩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地统计满足所述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的压缩试探包的第二数量,并根据第二评估公式,计算该第二数量占多个所述压缩试探包的第一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评估门限值Threshold,如果大于,表明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存在大量的压缩试探包是符合压缩标准的,同时,也进一步表明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其中,压缩评估系数T以及评估门限值Threshold均是预先根据多次试验获得的。
S23、电子设备将所述链路的五元组信息通过私有链接传输至路由设备。
其中,该五元组信息包括链路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号、源端口以及目的端口。该五元组信息用于标识该链路上的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可压缩的数据包。
具体的,电子设备将所述链路的五元组信息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私有客户端传输至路由设备上的私有服务端。
S24、电子设备对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获得第一压缩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
本申请中,采用的压缩技术可以为无损压缩算法LZ4。其中,无线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广域网(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城域网(WMAN: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S25、电子设备接收所述路由设备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的第二压缩数据包。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和服务器之间还可以通过路由设备进行数据包的下行传输,该第二压缩数据包即是服务器通过路由设备传输给电子设备的下行数据包。
S26、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下行业务数据包,并结束本流程。
S27、电子设备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路由设备。
本申请中,如果电子设备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不是可压缩的数据包,则可以按照常规的方法来处理,不需要对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即直接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所述路由设备。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电子设备在识别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之后,对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路由设备,提升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带宽利用率,节省了TCP/IP协议栈报文头,提供更多物理带宽给上层应用,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另外,电子设备和路由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压缩后的数据包,以及通过私有链接传输链路的五元组信息,这种通信方式,绕过了厚重的TCP/IP协议栈,降低了CPU消耗,提供了更多CPU算力给IOT设备的其他应用。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如上图1所示的路由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路由设备接收电子设备通过私有链接传输的五元组信息以及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第一压缩数据包。
其中,电子设备上设置有私有客户端,路由设备上设置有私有服务端,私有客户端与私有服务端之间构成了私有链接,通过私有链接可以传输链路的五元组信息,其中,该五元组信息用于标识该链路上的数据包是可压缩的数据包。
其中,第一压缩数据包即电子设备压缩后的数据包。
S32、路由设备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
本申请中,路由设备接收到五元组信息之后,保存五元组信息,进而将五元组信息配置到链路规则中。
其中,该链路规则可以是iptable规则,该链路规则主要用于检查传输数据包的链路,符合该链路规则就匹配,允许后续的压缩/解压缩处理,反之,不符合该链路规则就不匹配,拒绝后续的压缩/解压缩处理。
S33、路由设备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S34,若否,不进行处理。
本申请中,如果路由设备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表明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承载的链路是符合所述链路规则的,所述链路规则允许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以执行后续的解压缩流程。反之,如果路由设备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不匹配,表明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承载的链路不符合所述链路规则的,所述链路规则不允许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
可选的,当路由设备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不匹配时,路由设备还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转发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比如通过内核协议栈的方式转发。
S34、路由设备对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上行业务数据包。
其中,本申请采用的解压缩技术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35、路由设备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
其中,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宽带或者移动通信的4G/5G网络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
S36、路由设备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行业务数据包。
本申请中,服务器还可以将待传输给电子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发送至路由设备。其中,该下行业务数据包可以是压缩后的数据包,也可以是没有压缩过的数据包。
S37、路由设备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S38,若否,不进行处理。
其中,如果路由设备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表明该下行业务数据包为压缩后的数据包,反之,如果路由设备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不匹配,表明该下行业务数据包不是压缩后的数据包。
可选的,当路由设备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不匹配时,路由设备还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转发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比如通过内核协议栈的方式转发。
S38、路由设备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第二压缩数据包。
S39、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并结束本流程。
在图3所描述的方法中,路由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并根据链路规则来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若是,则进行解压缩处理,并将解压缩后的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另外,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链路规则判断从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并进行相应处理。整个过程的通信方式,绕过了厚重的TCP/IP协议栈,降低了CPU消耗,提供了更多CPU算力给IOT设备的其他应用,同时,通过压缩数据包,可以提升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带宽利用率,节省了TCP/IP协议栈报文头,提供更多物理带宽给上层应用,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如上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路由设备以及服务器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电子设备获取链路上的可压缩应用程序APP的上行业务数据包。
S42、电子设备判断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S43、若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电子设备将链路的五元组信息通过私有链接传输至路由设备。
S44、电子设备对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获得第一压缩数据包。
S45、电子设备将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路由设备。
S46、路由设备根据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
S47、路由设备判断传输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链路规则是否匹配。
S48、若传输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链路规则匹配,路由设备对第一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上行业务数据包。
S49、路由设备将上行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
S410、服务器向路由设备传输下行业务数据包。
S411、路由设备判断传输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链路规则是否匹配。
S412、若传输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链路规则匹配,路由设备对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第二压缩数据包。
S413、路由设备将第二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电子设备。
S414、电子设备对第二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下行业务数据包。
在图4所描述的方法流程中,电子设备、路由设备以及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包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电子设备和路由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压缩后的数据包,以及通过私有链接传输链路的五元组信息,这种通信方式,绕过了厚重的TCP/IP协议栈,降低了CPU消耗,提供了更多CPU算力给IOT设备的其他应用,使得处理响应更加流畅,还降低了数据包转发时延,降低了IOT设备间的转发时延,给用户带来极速连接体验。另外,传输的是压缩后的数据包,提升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带宽利用率,节省了TCP/IP协议栈报文头,提供更多物理带宽给上层应用,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501、存储器502、输入单元503、显示单元504、传感器505、音频电路506、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507、处理器508以及电源509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RF电路5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在通话过程中,对信号进行接收和发送,特别地,接收基站的下行信息后,转给处理器508进行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5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
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508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5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5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503可包括触控面板50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032。触控面板50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5031上或在触控面板50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地,触控面板50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08,并接收处理器508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5031。除了触控面板5031,输入单元503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50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50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50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504可包括显示面板5041,可选地,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041。进一步地,触控面板5031可覆盖显示面板5041,当触控面板50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08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08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0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5中,触控面板5031与显示面板50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5031与显示面板504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电子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50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50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此外,电子设备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506、扬声器5061,传声器5062可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506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5061,由扬声器50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50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506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508处理后,经RF电路501发送给另一电子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502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电子设备通过WiFi模块507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5示出了Wi-Fi模块507,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电子设备的必需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本质的范围内进行省略。
处理器508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地,处理器50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508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08中。
电子设备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09(比如电池),可选地,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08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图5中描述的电子设备可以用于实施本申请图2或图4介绍的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可参见前述图2或图4所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路由设备6包括:存储器61、至少一个处理器62、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3以及通信接口64。其中,所述存储器61、所述处理器62以及所述通信接口64通过通信总线通信,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所示的示意图仅仅是路由设备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路由设备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路由设备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该处理器62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62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62是所述路由设备6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路由设备6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61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63和/或模块/单元,所述处理器62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内的计算机程序63和/或模块/单元,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1内的数据,实现所述路由设备6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6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路由设备6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1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存储器件。
图6中描述的路由设备可以用于实施本申请图3或图4介绍的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可参见前述图3或图4所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图2或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图2或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电子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电子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电子设备、路由设备以及服务器,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用于获取链路上的可压缩应用程序APP的上行业务数据包;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若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将所述链路的五元组信息通过私有链接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对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获得第一压缩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
所述路由设备,用于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上行业务数据包;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路由设备传输的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路由设备传输下行业务数据包;
所述路由设备,还用于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若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第二压缩数据包;将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下行业务数据包。
2.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链路上的可压缩应用程序APP的上行业务数据包;
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若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将所述链路的五元组信息通过私有链接传输至路由设备;
对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获得第一压缩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路由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包括:
解析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获得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携带的建链请求字段;
根据所述建链请求字段,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的业务类型是否为可压缩的业务类型;
若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的业务类型为可压缩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包括多个压缩试探包,所述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是否为可压缩的数据包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压缩试探包,获取所述压缩试探包的第一长度;
计算所述压缩试探包被压缩后的第二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判断所述第二长度是否满足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
若所述第二长度满足所述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统计多个所述压缩试探包的第一数量以及满足所述第一评估公式的要求的压缩试探包的第二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满足第二评估公式的要求;
若所述第二数量满足所述第二评估公式的要求,确定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可压缩的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评估公式为:
compLen<orgLen*1/T
其中,T为压缩评估系数,T>=2,orgLen为所述第一长度,compLen为所述第二长度;
所述第二评估公式为:
N/M>Threshold
其中,M为所述第一数量,N为所述第二数量,Threshold为评估门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路由设备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的第二压缩数据包;
对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下行业务数据包。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电子设备通过私有链接传输的五元组信息以及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第一压缩数据包;
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配置链路规则;
判断传输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
若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第一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获得上行业务数据包;
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行业务数据包;
判断传输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的链路与所述链路规则是否匹配;
若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与所述链路规则匹配,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第二压缩数据包;
将所述第二压缩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所述路由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97417.5A CN114258077A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97417.5A CN114258077A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58077A true CN114258077A (zh) | 2022-03-29 |
Family
ID=80788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97417.5A Pending CN114258077A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5807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60662A (zh) * | 2022-11-10 | 2022-12-09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和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9-21 CN CN202010997417.5A patent/CN11425807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60662A (zh) * | 2022-11-10 | 2022-12-09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和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59124B2 (en)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7040609B (zh) | 一种网络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9905380B (zh) |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09088844B (zh) | 信息拦截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 |
CN106657165B (zh) | 一种网络攻击的防御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 |
CN108282759B (zh)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 |
WO2014032559A1 (zh) | 下载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8161543A1 (zh) | 指纹处理资源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 |
WO2018049894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10780940A (zh) | 应用程序加载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WO2020164521A1 (zh) | 数据包分配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7864086B (zh) | 信息快速分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23508185A (ja) |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共有方法、第1電子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 |
WO2018119630A1 (zh) | 一种交互方法和终端 | |
CN107317828B (zh) | 文件下载方法及装置 | |
CN108429805B (zh) | 一种文件下载处理方法、发送终端及接收终端 | |
CN114258077A (zh)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1314900B (zh) | 无线连接方法、无线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 | |
WO2017215663A1 (zh) | 一种音效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 |
WO2018170835A1 (zh)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及系统 | |
CN110032422B (zh) | 一种应用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894958B (zh) | 垃圾信息清理方法、终端、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980851A (zh) | 车机间子程序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7208367B2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 | |
CN107315623B (zh) | 一种上报统计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