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7970B -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7970B
CN114257970B CN202111048457.6A CN202111048457A CN114257970B CN 114257970 B CN114257970 B CN 114257970B CN 202111048457 A CN202111048457 A CN 202111048457A CN 114257970 B CN114257970 B CN 1142579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procedure
link
user equipment
uni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84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7970A (zh
Inventor
潘立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257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7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从第二用户设备的角度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二用户设备发起与第一用户设备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单播通信的第一程序,与第一用户设备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第一用户设备经由第二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的第二程序;当为所述单播通信发起所述第一程序的情况下,第二用户设备将第一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用户设备,第一PC5‑S消息包含用于单播通信的服务质量信息;当为所述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发起所述第二程序的情况下,第二用户设备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PC5‑S消息不包含用于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的任何服务质量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案要求2020年9月21日提交的第63/081,312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该案的整个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具体地说,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UE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对将大量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装置以及从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大量数据的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变成用与互联网协议(IP)数据包通信的网络。此IP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点播通信服务。
示例性网络结构是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以提供高数据吞吐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和多媒体服务。目前,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正在提交和考虑对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的改变以使3GPP标准演进和完成。
发明内容
从第二用户设备(UE)的角度公开了一种用以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包含第二UE发起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的单播通信或用于第一UE经由第二UE与第三UE之间的UE间通信的第一程序,或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第一UE经由第二UE与网络节点之间的UE到网络通信的第二程序。方法还包含第二UE将第一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完成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单播通信或UE间通信的第一程序,其中第一PC5-S消息包含用于单播通信或UE间通信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方法还包含第二UE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完成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UE到网络通信的第二程序,其中第二PC5-S消息不包含用于UE到网络通信的任何QoS信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器系统(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被称作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是3GPP 23.287 V16.2.0的图5.2.1.4-1的再现。
图6是3GPP 23.287 V16.2.0的图6.3.3.1-1的再现。
图7是3GPP TS 23.287 V16.2.0的图6.3.3.2-1的再现。
图8是3GPP TS 23.287 V16.2.0的图6.3.3.3-1的再现。
图9是3GPP TS 23.287 V16.2.0的图6.3.3.4-1的再现。
图10是3GPP TS 23.287 V16.2.0的图6.3.3.5-1的再现。
图11是3GPP TS 24.587 V16.1.0的图6.1.2.2.2的再现。
图12是3GPP TS 24.587 V16.1.0的图6.1.2.6.2的再现。
图13是3GPP TS 24.587 V16.1.0的图6.1.2.7.2的再现。
图14是3GPP TS 24.587 V16.1.0的表7.3.2.1.1的再现。
图15是3GPP TS 24.587 V16.1.0的表7.3.14.1.1的再现。
图16是3GPP TR 23.752 V0.5.0图5.3.1-1的再现。
图17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5.3.1-2的再现。
图18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5.3.1-3的再现。
图19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6.1-1的再现。
图20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6.1-2的再现。
图21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6.2-1的再现。
图22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23.1-1的再现。
图23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23.2-2的再现。
图24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23.2-3的再现。
图25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23.3-1的再现。
图26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24.1-1的再现。
图27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25.2-1的再现。
图28是3GPP TR 23.752 V0.5.0的图6.25.3-1的再现。
图29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0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等。这些系统可以是基于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长期演进高级(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WiMax、3GPP新无线电(New Radio,NR),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具体来说,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可以被设计成支持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由命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本文中称为3GPP)的协会提供的标准,包含:TS 23.287 V16.2.0,“对用于支持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服务的5G系统(5GS)的架构增强(版本16)”;TS 24.587 V16.1.0,“5G系统(5GS)中的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服务;阶段3(版本16)”;以及TR 23.752 V0.5.0,“对5G系统(5GS)中的基于接近度服务(ProSe)的系统增强的研究(版本17)”。上文所列的标准和文献特此明确地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100(AN)包含多个天线群组,一个包含104和106,另一个包含108和110,并且还有一个包含112和114。在图1中,每一天线群组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每一天线群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ccess terminal,AT)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20向接入终端116传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AT)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通过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22传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以使用不同频率来通信。举例来说,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一群组的天线和/或它们被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常常被称作接入网络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群组各自被设计成与接入网络1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通过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传送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并且,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传送到其所有接入终端的接入网络,使用波束成形以传送到在接入网络的整个覆盖范围中随机分散的接入终端的所述接入网络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产生更少的干扰。
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并且还可以称为接入点、Node 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网络节点、网络或某一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T)还可以被称作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传送器系统210(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被称作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实施例的简化框图。在传送器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将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提供到传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相应的传送天线传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译码方案格式化、译码及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译码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一数据流的经译码数据与导频数据多路复用。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样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用于所述数据流的经复用导频和译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可确定用于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译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传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及从其传送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一传送器222接收和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经由MIMO信道传送的经调制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到224t传送来自传送器222a到222t的NT个经过调制的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所传送的已调制信号,并且将从每个天线252接收的信号提供到相应接收器(receiver,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转换)相应的接收信号、数字化经调节信号以提供样本,并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并处理NR个所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所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解调、解交错及解码每一所检测到的符号流以恢复用于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传送器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及TX数据处理器2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要使用哪个预译码矩阵(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及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2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传送器254a至254r调节,及被传送回到传送器系统210。
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通过天线224接收、通过接收器222调节、通过解调器240解调,并通过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通过接收器系统2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接着,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一预译码矩阵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转到图3,此图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以用于实现图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图1中的基站(或AN)100,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是NR系统。通信装置300可以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通过CPU 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以接收由用户通过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小键盘)输入的信号,且可通过输出装置304(例如,显示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于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306、且无线地输出由控制电路306产生的信号。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AN 10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3中所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3部分402以及层2部分404,且耦合到层1部分406。层3部分402通常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层2部分404通常执行链路控制。层1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3GPP TS 23.287介绍以下内容:
5.2.1.4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通信
基于NR的PC5参考点仅支持单播通信模式。图5.2.1.4-1示出PC5单播链路的实例。
[3GPP TS 23.287 V16.2.0的标题为“PC5单播链路的实例”的图5.2.1.4-1被再现为图5]
当通过PC5单播链路载送V2X通信时,以下原理适用:
-两个UE之间的PC5单播链路允许这些UE中的一对或多对对等V2X服务之间进行V2X通信。UE中使用同一PC5单播链路的所有V2X服务使用同一应用层ID。
注1:由于隐私,应用层ID可能在时间上改变,如条款5.6.1.1和6.3.3.2中所描述。这不会造成PC5单播链路的重建。UE触发如条款6.3.3.2中所规定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
-一个PC5单播链路支持一个或多个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前提是这些V2X服务类型至少与用于此PC5单播链路的一对对等应用层ID相关联。例如,如图5.2.1.4-1中所示,UE A和UE B具有两个PC5单播链路,一个在对等应用层ID 1/UE A和应用层ID 2/UE B之间且一个在对等应用层ID 3/UE A和应用层ID 4/UE B之间。
注2:并不要求源UE知晓不同PC5单播链路上的不同目标应用层ID是否属于同一目标UE。
-PC5单播链路使用例如IP或非IP等单个网络层协议来支持V2X通信。
-PC5单播链路支持每流QoS模型,如条款5.4.1中所指定。
当UE中的应用层为需要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通信模式的V2X服务类型发起数据传递时:
-如果一对对等应用层ID和此PC5单播链路的网络层协议与用于此V2X服务的UE中的应用层所需要的那些相同,那么UE将重复使用现有PC5单播链路,并且按照第6.3.3.4节中规定来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以添加此V2X服务;否则
-UE将按照条款6.3.3.1中的规定触发新PC5单播链路的建立。
在成功地建立PC5单播链路之后,UE A和UE B将同一对层2ID用于后续PC5-S信令消息交换以及V2X服务数据传送,如在第5.6.1.4节中规定。传送UE的V2X层向AS层指示传送是否是用于PC5-S信令消息(即,直接通信请求/接受、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响应/确认、断开请求/响应、链路修改请求/接受)或V2X服务数据。
对于每个PC5单播链路,UE自行指派在PC5单播链路的使用寿命内唯一标识UE中的PC5单播链路的不同PC5链路标识符。每个PC5单播链路与单播链路配置文件相关,所述单播链路配置文件包含:
-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以及
-UE A的应用层ID和层2ID;以及
-UE B的应用层ID和层2ID;以及
-在PC5单播链路上使用的网络层协议;以及
-针对每个V2X服务类型,一组PC5 QoS流标识符(PC5 QoS Flow Identifier,PFI)。每个PFI与QoS参数(即,PQI)相关联。
出于隐私原因,应用层ID和层2ID在PC5单播链路的寿命期间可能如条款5.6.1.1和6.3.3.2中所描述改变,并且如果是这样,那么应相应地在单播链路配置文件中更新。UE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指示到V2X应用层的PC5单播链路,因此V2X应用层标识对应PC5单播链路,即使存在与一个V2X服务类型相关联的多于一个单播链路(例如,针对同一V2X服务类型,UE与多个UE建立多个单播链路)。
在对如条款6.3.3.4中所规定的已建立的PC5单播链路进行层2链路修改或如条款6.3.3.2中所规定的层2链路标识符更新之后应相应地更新单播链路配置文件。
V2X服务信息和QoS信息承载在PC5-S信令消息中且在两个UE之间交换,如条款6.3.3中所规定。基于更换信息,PFI用于标识V2X服务。当接收UE通过所建立的PC5单播链路接收V2X服务数据时,接收UE基于PFI确定适当的V2X服务以将接收到的V2X服务数据转发到上层。
在从AS层接收到由于RLF而释放PC5-RRC连接的指示后,UE中的V2X层在本地释放与此PC5-RRC连接相关联的PC5单播链路。AS层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来指示释放PC5-RRC连接的PC5单播链路。
在已经如条款6.3.3.3中所指定释放了PC5单播链路时,用于PC5单播链路的每一UE的V2X层通知AS层已释放PC5单播链路。V2X层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指示所释放的单播链路。
[...]
5.6.1.4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标识符
对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的V2X通信,所使用的目的地层2ID取决于通信对等方。由应用层ID标识的通信对等方的层2ID可以在PC5单播链路的建立期间被发现,或经由先前V2X通信(例如到同一应用层ID的现有或先前单播链路)而为UE所知,或从应用层服务通告获得。用于建立PC5单播链路的初始信令可以使用通信对等点的已知层2ID,或者与为PC5单播链路建立而配置的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ITS-AID)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如第5.1.2.1节中规定。在PC5单播链路建立过程期间,交换层2ID,并应将其用于两个UE之间的未来通信,如第6.3.3.1节中规定。
应用层ID与UE内的一个或多个V2X应用相关。如果UE具有多于一个应用层ID,那么从对等UE的角度来看,同一UE的每个应用层ID可以被视为不同UE的应用层ID。
由于V2X应用层不使用层2ID,因此UE维持应用层ID与用于PC5单播链路的源层2ID之间的映射。这允许在不中断V2X应用的情况下改变源层2ID。
当应用层ID改变时,如果链路用于与已改变的应用层ID的V2X通信,那么PC5单播链路的源层2ID应改变。
基于如条款5.1.2.1中所规定的隐私配置,将源UE的新标识符更新为用于已建立的单播链路的对等UE可能导致对等UE改变其层2ID以及任选地IP地址/前缀(如果如条款6.3.3.2中所定义的一般使用IP通信)。
UE可与对等UE建立多个PC5单播链路并且将相同或不同源层2ID用于这些PC5单播链路。
[...]
6.3.3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
6.3.3.1通过PC5参考点建立层2链路
为了通过PC5参考点执行单播模式V2X通信,UE配置有如在第5.1.2.1节中描述的相关信息。
图6.3.3.1-1示出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单播模式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
[3GPP TS 23.287 V16.2.0的标题为“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图6.3.3.1-1被再现为图6]
1.如条款5.6.1.4中所指定,UE确定用于PC5单播链路建立的信令接收的目的层2ID。如条款5.1.2.1中所指定,为UE配置目的层2ID。
2.UE-1中的V2X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V2X应用的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以及发起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
UE-1中的V2X应用层可以提供用于此单播通信的V2X应用要求。如在条款5.4.1.4中规定,UE-1确定PC5 QoS参数和PFI。
如果如条款5.2.1.4中所指定,UE-1决定重新使用现有PC5单播链路,那么如条款6.3.3.4中所指定,UE发起层2链路修改程序。
3.UE-1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发起单播层2链路建立程序。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起始UE的应用层ID(即,UE-1的应用层ID)。
-如果V2X应用层在步骤2中提供目标UE的应用层ID,那么包含以下信息:
-目标用户信息:目标UE的应用层ID(即,UE-2的应用层ID)。
-V2X服务信息:关于请求层2链路建立的V2X服务(例如,PSID或ITS-AID)的信息。
-安全信息:用于建立安全性的信息。
注1:安全性信息以及对源用户信息和目标用户信息的必要保护由SA WG3定义。
如第5.6.1.1节和第5.6.1.4节中所指定,确定用于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和目的层2ID。目的地层2ID可以是广播或单播层2ID。当使用单播层2ID时,目标用户信息应被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
UE-1使用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经由PC5广播或单播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4.如下建立UE-1的安全性:
4a.如果目标用户信息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则目标UE(即UE-2)通过与UE-1建立安全性而作出响应。
4b.如果目标用户信息未被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那么对通过与UE-1的PC5单播链路使用通知的V2X服务感兴趣的UE通过与UE-1建立安全性而作出响应。
注2:用于安全性程序的信令由SA WG3定义。
当启用安全性保护时,UE-1将以下信息发送到目标UE:
-在使用IP通信的情况下: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其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IPv6路由器”,如果仅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发起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构不受发起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基于RFC 4862[21]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UE-1不支持IPv6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不支持IPv6地址分配”。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相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条件性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如条款5.6.1.1和5.6.1.4中所规定,确定用于安全性建立程序的源层2ID。目的层2ID设置为接收到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
在接收到安全性建立程序消息后,针对用于此单播链路的信令和数据业务,UE-1获得对等UE的层2ID以用于未来通信。
5.已成功与UE-1建立安全性的目标UE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UE-1:
5a.(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目标用户信息,那么在用于UE-2的应用层ID匹配的情况下,目标UE,即UE-2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作出响应。
5b.(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目标用户信息未被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那么对使用通知的V2X服务感兴趣的UE通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来对请求作出响应(在图6.3.3.1-1中的UE-2和UE-4)。
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UE的应用层ID。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由UE-1请求的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和条件性的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在使用IP通信的情况下: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其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IPv6路由器”,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目标UE的支持,那么充当IPv6路由器;或
-“不支持IPv6地址分配”,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不受发起的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基于RFC 4862[21]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目标UE不支持IPv6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且UE-1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链路本地IPv6地址。目标UE应包含非冲突链路本地IPv6地址。
如果选择两个UE(即,发起UE和目标UE)来使用链路本地IPv6地址,则它们将停用RFC 4862[21]中所定义的双重地址检测。
注3:当发起UE或目标UE指示对IPv6路由器的支持时,对应地址配置程序将在建立层2链路之后实施,并且忽略链路本地IPv6地址。
建立PC5单播链路的UE的V2X层将指派给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以及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向下传递到AS层。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包含层2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这使得AS层能够维持PC5链路标识符以及PC5单播链路相关信息。
6.如下通过已建立的单播链路传送V2X服务数据:
将PC5链路标识符和PFI以及V2X服务数据提供给AS层。
另外,任选地,将层2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提供给AS层。
注4:由UE实施方案将层2ID信息提供给AS层。
UE-1使用源层2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UE-1的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对等UE的层2ID)发送V2X服务数据。
注5:PC5单播链路是双向的,因此UE-1的对等UE可以通过与UE-1的单播链路将V2X服务数据发送到UE-1。
6.3.3.2用于单播链路的链路标识符更新
图6.3.3.2-1示出用于单播链路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由于隐私要求,应随时间改变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标识符(例如,应用层ID、源层2ID和IP地址/前缀),如在第5.6.1.1和5.6.1.4节中规定。此程序用于更新并在用于单播链路的源和对等UE之间交换新标识符,然后再使用新标识符,从而防止服务中断。
如果UE具有使用相同应用层ID或层2ID的多个单播链路,那么UE需要通过单播链路中的每一个执行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
[3GPP TS 23.287 V16.2.0的标题为“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图6.3.3.2-1被再现为图7]
0.UE-1和UE-2具有如条款6.3.3.1中描述所建立的单播链路。
1.例如,由于应用层ID改变或在定时器到期时,UE-1决定改变其标识符。UE-1使用旧标识符产生其新的层2ID且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UE-2。
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将使用的新标识符(包含新的层2ID、安全性信息、任选地包含新应用层ID和在使用IP通信的情况下任选地包含新IP地址/前缀)。应将新的标识符加密以保护隐私。在发送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之后,UE-1保持以旧标识符将数据业务发送到UE-2直到UE-1将链路标识符更新确认发送到UE-2。
注1:计时器在每个源层2-ID上运行。
注2:当如第5.2.1.5节中所描述所述两个UE中的一个充当IPv6路由器且IP地址/前缀还需要改变时,将在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之后实行对应地址配置程序。
2.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后,基于如条款5.1.2.1中规定的隐私配置,UE-2还可以决定改变其标识符。如果UE-2决定改变其标识符,那么UE-2以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进行响应,其包含将使用的新标识符(包含新的层2ID、安全性信息、任选地包含新应用层ID和在使用IP通信的情况下任选地包含新IP地址/前缀)。应将新的标识符加密以保护隐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是使用旧标识符发送的。UE-2继续以旧的层2ID从UE-1接收业务直到UE-2以新的层2ID从UE-1接收业务为止。在发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之后,UE-2保持以旧标识符向UE-1发送数据业务直到UE-2从UE-1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确认消息。
3.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后,UE-1以包含在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上接收的来自UE-2的新标识符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确认消息进行响应。链路标识符更新确认消息是使用旧标识符发送的。UE-1继续以旧的层2ID从UE-2接收业务直到UE-1以新的层2ID从UE-2接收业务为止。
4.UE-1的V2X层将用于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和更新的层2ID(即,用于源的UE-1的新层2ID和用于目的地的UE-2的新层2ID)向下传递到AS层。这样使AS层能够更新用于单播链路的所提供层2ID。
针对此单播链路,UE-1开始使用其新标识符和UE-2的新标识符。
5.UE-2的V2X层将用于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和更新的层2ID(即,用于源的UE-2的新层2ID和用于目的地的UE-1的新层2ID)向下传递到AS层。这样使AS层能够更新用于单播链路的所提供层2ID。
针对此单播链路,UE-2开始使用其新标识符和UE-1的新标识符。
注3:上述消息中的安全性信息也需要与层2ID同时更新。这在TS 33.536[26]中有所定义。
6.3.3.3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层2链路释放
图6.3.3.3-1示出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层2链路释放程序。
[3GPP TS 23.287 V16.2.0的标题为“层2链路释放程序”的图6.3.3.3-1被再现为图8]
0.UE-1和UE-2具有如条款6.3.3.1中描述所建立的单播链路。
1.UE-1向UE-2发送断开连接请求消息以便释放层2链路并删除与层2链路相关联的所有上下文数据。
2.在接收到断开连接请求消息后,UE-2可响应断开连接响应消息并删除与层2链路相关联的所有上下文数据。
每个UE的V2X层通知AS层单播链路已被释放。V2X层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指示所释放的单播链路。这使得AS层能够删除与所释放的单播链路相关的上下文。
6.3.3.4用于单播链路的层2链路修改
图6.3.3.4-1展示用于单播链路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此程序用于:
-向现有PC5单播链路添加新V2X服务。
-从现有PC5单播链路移除V2X服务。
-在现有PC5单播链路中添加新PC5 QoS流。
-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现有PC5 QoS流。
-移除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现有PC5 QoS流。
[3GPP TS 23.287 V16.2.0的标题为“层2链路修改程序”的图6.3.3.4-1被再现为图9]
0.UE-1和UE-2具有如条款6.3.3.1中描述所建立的单播链路。
1.UE-1中的V2X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V2X应用的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以及起始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如果UE-1决定如条款5.2.1.4中所规定而重复使用现有PC5单播链路,因此决定修改与UE-2建立的单播链路,则UE-1将链路修改请求发送到UE-2。
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包含:
a)为了向现有PC5单播链路添加新V2X服务:
-V2X服务信息:关于要添加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PSID或ITS-AID)。
-QoS信息:关于用于待添加的每个V2X服务的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相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条件性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b)为了从现有PC5单播链路移除V2X服务:
-V2X服务信息:关于待移除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PSID或ITS-AID)。
c)为了在现有PC5单播链路中添加新PC5 QoS流:
-V2X服务信息:关于需要添加新QoS流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PSID或ITS-AID)。
-QoS信息:关于待修改的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相应PC5QoS参数(即,PQI以及条件性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d)为了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PC5 QoS流:
-QoS信息:关于待修改的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相应PC5QoS参数(即,PQI以及条件性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e)为了移除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PC5 QoS流:
-PFIs。
2.UE-2响应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链路修改接受消息包含:
-对于在步骤1中描述的案例a),案例c)和案例d):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相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条件性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每个UE的V2X层将关于单播链路修改的信息提供到AS层。这使得AS层能够更新与经修改的单播链路相关的上下文。
6.3.3.5通过PC5参考点进行层2链路维护
PC5信令协议应支持保持活动功能,所述功能用于检测特定的PC5单播链路是否仍然有效。PC5单播链路的任一侧可基于例如来自AS层或内部定时器的触发发起层2链路维护程序(即,保持活动程序)。如果通过PC5单播链路成功地接收数据,那么UE应最小化保持活动信令,例如取消所述程序。
[3GPP TS 23.287 V16.2.0的标题为“层2链路维护程序”的图6.3.3.5-1被再现为图10]
0.UE-1和UE-2具有如条款6.3.3.1中描述所建立的单播链路。
1.基于触发条件,UE-1将保持活动消息发送到UE-2以便确定PC5单播链路的状态。
注1:留给阶段3来确定用于保持活动消息的确切触发。举例来说,触发可基于与层2链路相关联的定时器。可运用由TS 38.300[11]定义的成功接收事件来重设定时器。
2.在接收到保持活动消息后,UE-2响应保持活动Ack消息。
发起保持活动程序的UE应基于信令的结果确定后续行动措施,例如继续进行隐式层2链路释放。
注2:留给阶段3确定后续行动措施。举例来说,如果及时接收到成功的接收事件,也可以取消层2链路释放。
3GPP TS 24.587介绍一些与单播链路通信相关的程序如下:
6.1.2.2 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
6.1.2.2.1总则
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用于在两个UE之间建立PC5单播链路。发送请求消息的UE称为“发起UE”且另一UE称为“目标UE”。每次在UE中建立的NR PC5单播链路的最大数目不应超过建立的NR PC5单播链路的实施方案特定的最大数目。
注:建立的NR PC5单播链路的建议最大数目是8。
[...]
6.1.2.2.2通过发起的UE发起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
[...]
发起的UE在发起此程序之前应满足以下前提:
a)来自上层的对通过PC5传送V2X服务的包的请求;
b)通信模式是单播模式(例如,如条款5.2.3中规定经预配置或由上部层指示);
c)用于发起的UE的链路层标识符(即,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是可用的(例如,经预配置或自我指派)且并未由发起的UE内的其它现有PC5单播链路使用;
d)用于单播初始信令的链路层标识符(即,用于单播初始信令的目的地层2ID)可用于发起UE(例如,预配置、如在条款5.2.3节中规定获得,或经由先前的V2X通信已知);
注:在其中不同V2X服务映射到相异的默认目的地层2ID的情况下,当发起UE希望建立可用于多于一个V2X服务类型的单个单播链路时,UE可选择默认目的地层2ID中的任一个用于单播初始信令。
e)发起UE被授权通过服务PLMN中的NR-PC5中的PC5进行V2X通信,或当未由E-UTRA服务且未由NR服务时具有用于通过NR-PC5中的PC5进行V2X通信的有效授权;以及
f)不存在用于一对对等应用层ID的现有PC5单播链路,或存在用于一对对等应用层ID的现有PC5单播链路且现有PC5单播链路的网络层协议不相同于在发起UE中的上部层针对此V2X服务所需的网络层协议。
g)建立的PC5单播链路的数目小于每次在UE中允许的所建立NR PC5单播链路的实施方案特定的最大数目。
在从上部层接收到业务数据或请求之后,发起UE应导出PC5 QoS参数且指派PQFI以用于如条款6.1.2.12中规定建立PC5 QoS流。
为了发起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发起的UE应形成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起UE:
a)应包含设置为从上层接收到的发起的UE的应用层ID的源用户信息;
b)应包含从上部层接收到的V2X服务标识符;
c)应包含设定成从上部层接收到的目标UE的应用层ID的目标用户信息集合;
d)在UE PC5单播信令完整性保护策略被设定成“需要信令完整性保护”或“优选信令完整性保护”的情况下应包含密钥建立信息容器,且在UE PC5单播信令完整性保护策略被设定成“不需要信令完整性保护”的情况下可以包含密钥建立信息容器;
注1:密钥建立信息容器由上部层提供。
e)如果UE PC5单播信令完整性保护策略被设定成“需要信令完整性保护”或“优选信令完整性保护”,那么应将Nonce_1集合包含到由发起UE产生的128位临时数值以用于通过此PC5单播链路的会话密钥建立;
f)应包含其UE安全能力,指示发起UE针对此PC5单播链路的安全建立支持的算法的列表;
g)如果UE PC5单播信令完整性保护策略被设定成“需要信令完整性保护”或“优选信令完整性保护”,那么应包含如3GPP TS 33.536[20]中规定由发起UE选择的KNRP-sess ID的8个MSB;
h)如果发起UE具有用于目标UE的现有KNRP,那么可以包含KNRP ID;以及
i)应包含其UE PC5单播信令安全策略。
在生成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后,发起UE应将此消息传递到下部层以与用于单播通信的发起UE的层2ID和用于单播初始信令的目的地层2ID一起传送,并且启动定时器T5000。当定时器T5000正在运行时,UE不应将新的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到由同一应用层ID标识的同一目标UE。
注2:为了确保成功的PC5单播链路建立,T5000应当设定为大于T5006和T5007的总和的值。
[3GPP TS 24.587 V16.1.0的标题为“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的图6.1.2.2.2被再现为图11]
6.1.2.2.3通过目标UE接受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后,如果目标UE接受此请求,那么目标UE应唯一地指派PC5链路标识符,创建PC5单播链路上下文且为此PC5单播链路指派层2ID。随后目标UE应在PC5单播链路上下文中存储此被指派的层2ID和在由下部层提供的此消息的传输中使用的源层2ID。
如果:
a)目标用户信息IE被包含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并且此IE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或
b)目标用户信息IE不包含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并且目标UE对由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的V2X服务标识符IE标识的V2X服务感兴趣;
那么目标UE应:
a)基于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的KNRP ID标识现有KNRP;或
b)如果KNRP ID不包含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或目标UE不具有用于包含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的KNRP ID的现有KNRP,或目标UE希望导出新KNRP,那么导出新KNRP。这可能需要执行如小节6.1.2.6中规定的一个或多个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
注:需要执行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多少次以导出新KNRP取决于使用的认证方法。
在标识现有KNRP或导出新KNRP之后,目标UE应如小节6.1.2.7中规定发起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
在成功完成PC5单播链路安全性模式控制程序后,为了确定是否可以接受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在IP通信的情况下,目标UE检查是否存在由发起的UE和目标UE两者支持的至少一个公共IP地址配置选项。
如果目标UE接受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那么目标UE应形成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目标UE:
a)应包含设置为从上层接收到的目标UE的应用层ID的源用户信息;
b)应包含PQFI和相应的PC5 QoS参数;
c)如果使用IP通信,那么应包含设置为以下值中的一个的IP地址配置IE:
1)“IPv6路由器”,如果目标UE支持IPv6地址分配机制,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2)“IPv6地址分配不受支持”,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不受目标UE支持;
d)如果IP地址配置IE被设定成“不支持IPv6地址分配”并且接收到的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含链路本地IPv6地址IE,那么应包含基于IETF RFC 4862[16]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以及
e)应包含基于商定的用户平面安全策略的UE PC5单播用户平面安全性保护的配置,如3GPP TS 33.536[20]中规定。
在产生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之后,发起UE应将此消息传递到下部层以用于连同发起UE的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和目标UE的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一起传送。
在发送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之后,目标UE应将以下信息连同层2ID一起提供到下部层,使得所述下部层能够处置将到来的PC5信令或业务数据:
a)为此PC5单播链路自我指派的PC5链路标识符;以及
b)PQFI和其对应的PC5 QoS参数。
如果目标UE接受PC5单播链路建立请求,那么目标UE可以如条款6.1.2.12中规定通过PC5单播链路执行PC5 QoS流建立。
6.1.2.2.4通过发起的UE完成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后,发起UE应停止定时器T5000,唯一地指派PC5链路标识符且为此PC5单播链路创建PC5单播链路上下文。随后目标UE应在PC5单播链路上下文中存储在由下部层提供的此消息的传输中使用的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从此时间起,发起的UE应使用用于通过PC5进行的V2X通信的所建立链路以及到目标UE的额外PC5信令消息。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之后,发起UE应将以下信息连同层2ID一起提供到下部层,使得所述下部层能够处置将到来的PC5信令或业务数据:
a)为此PC5单播链路自我指派的PC5链路标识符;以及
b)PQFI和其对应的PC5 QoS参数。
另外,发起UE可以如条款6.1.2.12中规定通过PC5单播链路执行PC5 QoS流建立。
6.1.2.2.5不被目标UE接受的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
如果无法接受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那么目标UE应发送直接链路建立拒绝消息。直接链路建立拒绝消息含有设置为以下原因值中的一个的PC5信令协议原因IE:
#1不允许与目标UE的直接通信;
#3检测到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的冲突;
#5缺乏用于PC5单播链路的资源;或
#111协议错误、未规定。
如果目标UE不被允许接受此请求,例如,基于如条款5.2.3中规定的用于通过PC5的V2X通信的操作者策略或配置参数,那么目标UE应发送含有PC5信令协议原因值#1“不允许到目标UE的直接通信”的直接链路建立拒绝消息。
针对从层2ID接收的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用于单播通信),如果目标UE已经具有对已知使用此层2ID的UE建立的现有链路或当前正在处理来自同一层2ID的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那么目标UE应发送含有PC5信令协议原因值#3“检测到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的冲突”的直接链路建立拒绝消息。
如果PC5单播链路建立由于拥塞问题而失败,那么已达到所建立NR PC5单播链路的实施方案特定的最大数目,或造成资源约束的其它临时下部层问题,那么目标UE应发送含有PC5信令协议原因值#5“缺乏用于PC5单播链路的资源”的直接链路建立拒绝消息。
对于导致链路建立失败的其它原因,目标UE应发送含有PC5信令协议原因值#111“未规定的协议错误”的直接链路建立拒绝消息。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建立拒绝消息后,发起的UE应停止定时器T5000并且中止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如果直接链路建立拒绝消息中的PC5信令协议原因值是#1“不允许与目标UE的直接通信”或#5“缺乏用于PC5单播链路的资源”,那么UE至少在时间周期T内不应尝试启动与相同目标UE的PC5单播链路建立。
注:时间周期T的长度是UE实施方案特定的,并且针对当UE接收到PC5信令协议原因值#1“不允许到目标UE的直接通信”时或当UE接收到PC5信令协议原因值#5“缺乏用于PC5单播链路的资源”时的情况可为不同的。
6.1.2.2.6异常情况
6.1.2.2.6.1发起的UE处的异常情况
如果定时器T5000到期,那么发起的UE应重新传送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并且重新启动定时器T5000。在达到所允许重传的最大数目之后,发起UE应中止PC5单播链路建立过程并且可以通知上层目标UE不可到达。
注:所允许重传的最大数目是UE实施方案特定的。
如果在完成程序之前不再需要建立链路,那么发起的UE应中止程序。
6.1.2.2.6.2目标UE处的异常情况
对于从源层2ID(用于单播通信)接收到的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如果目标UE已具有针对已知使用此源层2ID的UE建立的现有链路并且新请求含有与已知用户相同的源用户信息,那么UE应处理新请求。然而,目标UE应仅在新链路建立程序成功之后删除现有链路上下文。
[...]
6.1.2.6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
6.1.2.6.1总则
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用以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或PC5单播链路密钥更新程序期间执行建立PC5单播链路的UE的相互认证,且导出在两个UE之间共享的新KNRP。在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的成功完成之后,新KNRP用于在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期间的安全建立,如条款6.1.2.7中规定。发送直接链路认证请求消息的UE称为“发起UE”,且另一UE称为“目标UE”。
6.1.2.6.2由发起UE进行的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发起
发起UE在发起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之前应满足以下前提中的一个:
a)目标UE已通过发送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以及以下朝向发起UE发起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
1)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1)包含目标用户信息IE,其包含发起UE的应用层ID;或
2)不包含目标用户信息IE,且发起UE对由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的V2X服务标识符标识的V2X服务感兴趣;且
2)KNRP ID不包含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或发起UE不具有用于包含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的KNRP ID的现有KNRP,或发起UE希望导出新KNRP;或
b)目标UE已通过发送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朝向发起UE发起PC5单播链路密钥更新程序,且直接链路请求消息包含重新认证指示。
为了发起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发起UE应创建直接链路认证请求消息。在此消息中,起始UE:
a)将包含密钥建立信息容器。
注:密钥建立信息容器由上部层提供。
在产生直接链路认证请求消息之后,发起UE将此消息传递到下层以供传送,传递到发起UE的层2ID以供单播通信,并传递到目标UE的层2ID以供单播通信。
发起UE应启动定时器T5aaa。当定时器T5aaa处于运行中时UE不应将新直接链路认证请求消息发送到同一目标UE。
[3GPP TS 24.587 V16.1.0的标题为“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的图6.1.2.6.2被再现为图12]
6.1.2.6.3由目标UE接受的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认证请求消息后,如果目标UE确定可以接受直接链路认证请求消息,那么目标UE应创建直接链路认证响应消息。在此消息中,目标UE:
a)应包含密钥建立信息容器。
注:密钥建立信息容器由上部层提供。
在产生直接链路认证响应消息之后,目标UE将此消息传递到下层以供传送,传递到目标UE的层2ID以供单播通信,并传递到发起UE的层2ID以供单播通信。
6.1.2.6.4发起UE进行的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完成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认证响应消息后,发起UE将停止定时器T5aaa。
注:发起UE在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期间导出新KNRP的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认证方法。
6.1.2.6.5未被目标UE接受的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
如果无法接受直接链路认证请求消息,那么目标UE应创建直接链路认证拒绝消息。在此消息中,目标UE应包含PC5信令协议原因IE,指示以下原因值中的一个:
#a:认证失败。
在产生直接链路认证拒绝消息之后,目标UE应将此消息传递到下部层以用于连同发起UE的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和目标UE的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一起传送。
目标UE应中止触发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的发起的进行中的程序。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认证拒绝消息后,发起UE应停止定时器T5aaa且中止触发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的发起的进行中的程序。
6.1.2.6.6异常情况
6.1.2.6.6.1发起的UE处的异常情况
a)定时器T5aaa到期。
发起UE应重新传送直接链路认证请求消息且重启定时器T5aaa。在达到所允许重新传送的最大数目之后,发起UE应中止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且应中止触发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的发起的进行中的程序。
注:所允许重传的最大数目是UE实施方案特定的。
b)在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完成之前不再需要使用此PC5单播链路。
发起UE应中止程序且应中止触发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的发起的进行中的程序。
6.1.2.7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
6.1.2.7.1总则
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用以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或PC5单播链路密钥更新程序期间在两个UE之间建立安全性。在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成功完成之后,选定安全性算法和密钥用于完整性保护和加密在UE之间交换的所有PC5信令消息,且安全上下文可用以保护在UE之间交换的所有PC5用户平面数据。发送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的UE称为“发起UE”,且另一UE称为“目标UE”。
编者注:用户平面是否受安全性关联保护有待进一步研究。
6.1.2.7.2由发起UE进行的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发起
发起UE在发起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之前将满足以下前提:
a)目标UE已通过发送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以及以下朝向发起UE发起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
1)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i)包含目标用户信息IE,其包含发起UE的应用层ID;或
ii)不包含目标用户信息IE,且发起UE对由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的V2X服务标识符标识的V2X服务感兴趣;且
2)发起UE已基于包含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的KNRP ID标识了现有KNRP或导出了新KNRP;或
b)目标UE已通过发送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朝向发起UE发起PC5单播链路密钥更新程序,且:
1)如果目标UE已在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中包含重新认证指示,那么发起UE已导出新KNRP
如果发起UE已导出新KNRP,那么发起UE将产生KNRP ID的16个MSB,以确保所得KNRPID在发起UE中是唯一的。
接着,发起UE将:
a)产生128位Nonce_2值;
b)从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接收到的KNRP、Nonce_2和Nonce_1导出KNRP-sess,如3GPP TS 33.536[yy]中所指定;
c)从KNRP-sess和所选择的安全性算法导出NR PC5加密密钥NRPEK和NR PC5完整性密钥NRPIK,如3GPP TS 33.536[yy]中所指定,且
d)创建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在此消息中,起始UE:
1)如果在发起UE处已导出新KNRP且用于产生KNRP的认证方法需要发送信息来完成认证程序,那么将包含密钥建立信息容器;
注:密钥建立信息容器由上部层提供。
2)如果在发起UE处已经导出新KNRP,那么将包含KNRP ID的MSB;
3)将包含设置为出于通过此PC5单播链路进行的会话密钥建立的目的由发起UE产生的128位临时值的Nonce_2;
4)将包含所选择的安全性算法;
5)将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中包含从目标UE接收到的UE安全能力;且
6)将包含由发起UE选择的KNPR-sess ID的8个LSB,如3GPP TS 33.536[yy]中所指定。
编者注:如果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期间触发了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发起UE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是否包含从目标UE接收到的UE PC5单播信令安全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起UE将根据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中接收到的KNPR-sess ID的8个MSB和包含在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中的KNPR-sess ID的8个LSB形成KNPR-sess ID。
发起UE将不加密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但是将以新的安全上下文对其进行完整性保护。
在产生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之后,发起UE应将此消息传递到下部层以用于连同发起UE的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和目标UE的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一起传送,且启动定时器T5bbb。当定时器T5bbb处于运行中时UE不应将新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发送到同一目标UE。
[3GPP TS 24.587 V16.1.0的标题为“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图6.1.2.7.2被再现为图13]
6.1.2.7.3由目标UE接受的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后,如果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期间触发了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目标UE将校验包含在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中的KNPR-sess ID的8个LSB未被设置为与响应于目标UE的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而从另一UE接收到的值相同的值。
接着,目标UE将:
a)从在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中接收到的KNRP、Nonce_1和Nonce_2导出KNRP-sess,如3GPP TS 33.536[yy]中所指定;以及
b)从KNRP-sess和所选择的安全性算法导出NRPEK和NRPIK,如3GPP TS 33.536[yy]中所指定。
目标UE将通过以下操作来确定是否可以接受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a)使用NRPIK校验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的完整性;以及
b)校验与目标UE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中发送到发起UE的值相比接收到的UE安全能力尚未更改。
编者注:目标UE是否需要执行与UE信令安全策略相关的校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果目标UE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并不包含KNRP ID,那么目标UE在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中包含重新认证指示,或发起UE选择导出新KNRP,目标UE应如3GPP TS33.536[yy]中规定导出KNRP。目标UE应选择KNRP ID的16个LSB以确保所得KNRP ID在目标UE中将是唯一的。目标UE应从接收的KNRP ID的MSB和其选择的KNRP ID的LSB形成KNRP ID,且应与KNRP一起存储完整的KNRP ID。
如果目标UE接受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那么目标UE应创建直接链路安全性模式完成消息。在此消息中,目标UE:
a)应包含PQFI和对应的PC5 QoS参数;
b)如果使用IP通信,那么应包含设置为以下值中的一个的IP地址配置IE:
1)“IPv6路由器”,如果目标UE仅支持IPv6地址分配机制,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2)“IPv6地址分配不受支持”,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不受目标UE支持;
c)如果使用的是IP通信且IP地址配置IE设置为“IPv6地址分配不受支持”,那么将包含基于IETF RFC 4862[6]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IE;以及
d)如果导出了新KNRP,那么将包含KNRP ID的16个LSB。
编者注:目标UE在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中是否包含其UE PC5单播用户平面安全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标UE将根据它已在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中发送的KNPR-sess ID的8个MSB及在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中接收到的KNPR-sess ID的8个LSB来形成KNPR-sess ID。
目标UE将以新的安全上下文对直接链路安全性模式完成消息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在产生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之后,目标UE应将此消息传递到下部层以用于连同目标UE的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和发起UE的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一起传送。
6.1.2.7.4由发起UE进行的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完成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后,发起UE应停止定时器T5bbb且检查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的完整性。如果完整性检查通过,那么发起UE应随后继续触发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程序。
6.1.2.7.5未被目标UE接受的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
如果无法接受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那么目标UE应发送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拒绝消息且中止触发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发起的进行中的程序。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拒绝消息含有PC5信令协议原因IE,指示以下原因值中的一个:
#a:认证失败;
#b:完整性失败;
#c:UE安全能力失配;
#d:KNPR-sess ID的LSB冲突;或
#111:协议错误、未规定。
编者注:是否需要用于UE PC5单播信令安全策略失配的PC5信令协议原因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接收到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拒绝消息后,发起UE应停止定时器T5bbb且:
a)如果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拒绝消息中的PC5信令协议原因IE被设定成#e,那么以用于KNPR-sess ID的8个LSB的不同值重新传送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以及
b)否则,中止触发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发起的进行中的程序。
6.1.2.7.6异常情况
6.1.2.7.6.1发起的UE处的异常情况
a)定时器T5bbb到期。
发起UE应重新传送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且重启定时器T5bbb。在达到所允许重新传送的最大数目之后,发起UE应中止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且应中止触发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发起的进行中的程序。
注:所允许重传的最大数目是UE实施方案特定的。
b)在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完成之前不再需要使用此PC5单播链路。
发起UE应中止程序且应中止触发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发起的进行中的程序。
[...]
7.3.2直接链路建立接受
7.3.2.1消息定义
此消息由UE发送到另一对等UE以接受接收的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参见表7.3.2.1.1。
消息类型:直接链路建立接受
重要性:双重
方向:UE到对等UE
[3GPP TS 24.587 V16.1.0的标题为“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内容”的表7.3.2.1.1被再现为图14]
[...]
7.3.14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
7.3.14.1消息定义
此消息由UE发送到另一对等UE以响应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参见表7.3.14.1.1。
消息类型: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
重要性:双重
方向:UE到对等UE
[3GPP TS 24.587 V16.1.0的标题为“D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内容”的表7.3.14.1.1被再现为图15]
3GPP TR 23.752介绍以下内容:
5.3关键问题#3:对UE到网络中继的支持
5.3.1总体描述
根据TS 22.261[3]和TS 22.278[2],需要研究对UE到网络中继的支持。另外,还应考虑Rel-16 5G架构设计(例如,通过PC5/Uu接口的基于流的QoS通信)。
需要考虑图5.3.1-1所示的UE可能够经由直接网络通信或间接网络通信访问网络的情况,其中路径#1是可能不存在的直接网络通信路径,以及路径#2和路径#3是经由不同的UE到网络中继器的间接网络通信路径。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UE与网络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网络通信路径的实例情境”的图5.3.1-1被再现为图16]
因此,5G ProSe需要支持UE到网络中继。确切地说,需要研究以下方面:
-如何授权UE为5G UE到网络中继以及如何授权UE经由5G UE到网络中继访问5GC。
-如何在远程UE与UE到网络中继之间建立连接以支持用于远程UE的到网络的连接性。
-如何经由UE到网络中继支持远程UE与网络之间的端到端要求,包含QoS(例如数据速率、可靠性、时延)和PDU会话相关属性(例如,S-NSSAI、DNN、PDU会话类型和SSC模式)的处置。
-网络如何允许和控制对5G ProSe UE到NW中继的QoS要求。
-如何通过UE到网络中继在远程UE与网络之间传送数据。
注1:安全性和隐私方面将由SAWG3处置。
-如何(重新)选择UE到网络中继以用于两个间接网络通信路径(即,图5.3.1-1中的路径#2和路径#3)之间的通信路径选择。
-如何执行直接网络通信路径(即,图5.3.1-1中的路径#1)与间接网络通信路径(即,图5.3.1-1中的路径#2或路径#3)之间的通信路径选择。
-如何在用于在直接网络通信路径与间接通信路径之间切换以及用于在两个间接网络通信路径之间切换的这些通信路径切换程序期间保证服务连续性。
注2:对网络与UE到网络中继UE之间以及UE到网络中继与远程UE之间的非单播模式通信(即,一对多通信/广播或多播)的支持取决于FS_5MBS工作的结果。
关于对UE到网络中继,即如图5.3.1-2中所示由gNB服务的UE到网络中继和如图5.3.1-3中所示由ng-eNB服务的UE到网络中继的支持可以考虑两个情况。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由gNB服务的UE到网络中继”的图5.3.1-2被再现为图17]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由ng-eNB服务的UE到网络中继”的图5.3.1-3被再现为图18]
注3:是否支持UE到网络中继由ng-eNB服务的情况取决于在本研究和RAN决策中将标识的解决方案。
注4:当UE到网络中继移动到E-UTRAN时,可支持基于LTE PC5的ProSe UE到网络中继,如TS 23.303[9]针对公共安全性所定义。
[...]
6.6解决方案#6:层3UE到网络中继
6.6.1说明
这是用于关键问题#3UE到网络中继的解决方案。
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实体为远程UE提供支持到网络的连接性的功能性(参见图6.6.1-1)。其可用于公共安全性服务和商业服务(例如,交互服务)。
UE被视为用于某一ProSe UE到网络中继的远程UE,前提是其已成功地建立到此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的PC5链路。远程UE可位于NG-RAN覆盖范围内或NG-RAN覆盖范围外。
远程UE可以基于链路质量和经配置阈值(经预配置或由NG-RAN提供)执行直接Uu路径与间接Uu路径之间的通信路径选择。举例来说,如果Uu链路质量超过经配置阈值,那么选择直接Uu路径。否则,通过执行UE到网络中继发现和选择来选择间接Uu路径。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使用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的架构模型”的图6.6.1-1被再现为图19]
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应在远程UE与网络之间中继单播业务(UL和DL)。ProSeUE到网络中继应提供可中继任何IP、以太网或非结构化业务的通用功能;
-针对PC5参考点上的IP业务,ProSe UE到网络中继使用朝向5GC的IP类型PDU会话。
-针对PC5参考点上的以太网业务,ProSe UE到网络中继可使用以太网类型PDU会话或朝向5GC的IP类型PDU会话。
-针对PC5参考点上的非结构化业务,ProSe UE到网络中继可使用非结构化类型PDU会话或朝向5GC的IP类型PDU会话(即,通过UE到网络中继的IP包封/解封)。
PC5参考点上支持的业务的类型由ProSe UE到网络中继例如使用对应中继服务代码来指示。UE到网络中继基于例如ProSe策略/参数、URSP规则、中继服务代码等确定PDU会话类型。
注:UE到NW中继如何确定PDU会话类型应当独立于此解决方案的其它部分来评估,同时考虑其它PDU会话参数,例如DNN、SSC模式。
IP类型PDU会话和以太网类型PDU会话可用以支持多于一个远程UE,而非结构化类型PDU会话可用以支持仅一个远程UE。
编者注:对网络与UE到网络中继UE之间以及UE到网络中继与远程UE之间的非单播模式通信(即,一对多通信/广播或多播)的支持取决于FS_5MBS工作的结果。
在远程UE与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器之间使用一对一直接通信用于单播业务,如用于关键问题#2的解决方案中规定。
图6.6.1-2中示出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器的协议堆栈。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用于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的协议堆栈”的图6.6.1-2被再现为图20]
在PC5链路和Uu链路中支持逐跳安全性。如果存在超出用于保护远程UE的业务的逐跳安全性的要求,那么需要应用PDU层上的安全性。
进一步安全性细节(用于远程UE-Nw通信的完整性和隐私保护)将在SAWG3中指定。
根据TS 22.261[3]和TS 23.501[6]中的服务连续性的定义,可见“服务连续性”按照定义不同于“会话连续性”,且无论IP地址预留如何,服务连续性都可在应用层实现:
-针对公共安全性中的任务关键服务,服务连续性可通过应用层机制来实现,例如如TS 23.280[29]中的附录B中描述。
-针对商业IMS使用情况,可使用TS 23.237[30]中描述的机制实现服务连续性。
-针对具有脱离3GPP范围(例如,非IMS)的应用层的商业使用情况,可使用相似方式实现服务连续性,例如QUIC。
应注意,所有上述应用层机制可再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而在在本研究项目中无需任何增强。
6.6.2程序
具有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能力的UE可以向网络登记(如果尚未登记)且建立实现必要中继业务的PDU会话,或其可能需要连接到额外PDU会话或修改现有PDU会话以便朝向远程UE提供中继业务。支持UE到网络中继的PDU会话应仅用于远程ProSe UE中继业务。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的图6.6.2-1被再现为图21]
0.在登记程序期间,针对ProSe UE到NW中继(0a)和远程UE(0b)执行授权和供应。授权和供应程序可以是用于关键问题#1和#3的任何解决方案。
1.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可以建立用于以在步骤0中接收或在UE到NW中继中经预配置的默认PDU会话参数进行中继的PDU会话,例如,S-NSSAI、DNN、SSC模式或PDU会话类型。在IP PDU会话类型和IPv6的情况下,ProSe UE到网络中继经由前缀委托功能从网络获得IPv6前缀,如TS 23.501[6]中定义。
2.基于在步骤0中的授权和供应,远程UE使用针对关键问题#1和#3的任何解决方案执行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的发现。作为发现程序的部分,远程UE了解ProSe UE到网络中继提供的连接性服务。
3.远程UE选择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且建立用于一对一ProSe直接通信的连接,如TS 23.287[5]中描述。
如果不存在满足与远程UE的PC5连接的要求的PDU会话,例如S-NSSAI、DNN、QoS,那么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发起用于中继的新PDU会话建立或修改程序。
根据用于中继的PDU会话类型,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在对应层执行中继功能,例如,当业务类型是IP时充当IP路由器,当业务类型是以太网时充当以太网交换机,且执行用于非结构化业务的通用转发。
当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使用非结构化PDU会话类型用于PC5参考点上的非结构化业务时,其创建PC5链路标识符与PDU会话ID之间的映射,以及用于PC5 L2链路的PFI与用于PDU会话的QFI之间的映射。
当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使用IP PDU会话类型用于以太网或PC5参考点上的非结构化业务时,其本地指派用于远程UE的IP地址/前缀且使用其包封来自远程UE的数据。针对下行链路业务,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从IP标头解封业务且经由PC5参考点转发到对应远程UE。
编者注:将在针对KI#3的其它解决方案中指定ProSe UE到NW中继如何确定PC5连接的要求,例如,S-NSSAI、DNN、QoS。
编者注:在其它解决方案中解决如何支持远程UE的端到端QoS要求,包含用于PC5的QoS强制执行和用于中继的PDU会话。
4.针对IP PDU会话类型和PC5参考点上的IP业务,分配IPv6前缀或IPv4地址用于远程UE,如TS 23.303[9]条款5.4.4.2和5.4.4.3中定义。由此,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继可开始。针对下行链路业务转发,PC5 QoS规则用以将下行链路IP包映射到PC5 QoS流。针对上行链路业务转发,5G QoS规则用以将上行链路IP包映射到Uu QoS流。
编者注:如TS 23.401[25]条款5.3.1.2.6中定义的用于IPv6前缀委托的一般功能性需要在5GS中添加且以上可添加对TS 23.501[6]的参考。
5.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将远程UE报告(远程用户ID,远程UE信息)消息发送到SMF以用于与中继相关联的PDU会话。远程用户ID是在步骤3中成功地连接的远程UE用户的身份(经由用户信息提供)。远程UE信息用以辅助标识5GC中的远程UE。针对IP PDU会话类型,远程UE信息是远程UE IP信息。针对以太网PDU会话类型,远程UE信息是由UE到网络中继检测到的远程UE MAC地址。针对非结构化PDU会话类型,远程UE信息含有PDU会话ID。SMF在用于此与中继相关联的PDU会话的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的SM上下文中存储远程用户ID和相关远程UE信息(如果可用)。
针对IP信息,以下原理适用:
-针对IPv4,UE到网络中继应报告被指派到个别远程UE的TCP/UDP端口范围(连同远程用户ID);
-针对IPv6,UE到网络中继应报告被指派到个别远程UE的IPv6前缀(连同远程用户ID)。
编者注:用于远程用户ID的隐私保护取决于SA WG3设计。
当远程UE从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断开时(例如,在显式层2链路释放后或基于PC5上的保活消息不存在)应发送远程UE报告消息以向SMF告知远程UE已离开。
在涉及SMF改变的登记更新程序的情况下,对应于连接的远程UE的远程用户ID和相关远程UE信息传送到新SMF,作为用于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的SM上下文传送的部分。
注1:为了SMF具有远程UE信息,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被授权操作的HPLMN和VPLMN需要在SMF处于HPLMN中的情况下支持远程UE相关参数的传送。
注2:当远程UE从ProSe UE到网络中继断开时,由实施方案决定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如何清除/断开中继PDU会话。
在连接到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之后,远程UE保持以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执行PC5单播链路的信号强度的测量以用于中继重新选择。
当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UE使用LTE在EPS中连接时解决方案也可起作用。在此情况下针对远程UE报告,可使用TS 23.303[9]中定义的程序。
编者注:如何执行针对远程UE的速率限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6.6.3对服务、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解决方案在以下实体中具有影响:
SMF:
-需要支持用于远程UE报告的程序。
UE:
-需要支持用于远程UE和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的程序。
[...]
6.23解决方案#23:使用N3IWF的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的端到端安全和IP地址保留
6.23.1总体描述
这是支持针对使用层3UE到网络中继传送的远程UE业务的端到端安全的解决方案。其可用于公共安全性服务和商业服务(例如,交互服务)。解决方案是任选的且与基线层3UE到网络中继解决方案互补,例如,如条款6.6中所描述。其可由远程UE使用以用于需要端到端业务保密性和/或IP地址保留的服务。
为了提供用于远程UE业务的端到端安全,利用TS 23.501[6]的条款4.2.8中的“经由N3IWF对5GC的不受信任非3GPP访问”的设计或TS 23.501[6]的条款5.30.2.7中的“经由单独非公共网络对PLMN服务的访问”。远程UE遵循TS 23.502[8]条款4.12中定义的程序以经由N3IWF向5GC登记且建立对应PDU会话。在PDU会话上的数据业务受远程UE与N3IWF之间的IPSec保护。
为了提供IP地址保留,当UE在直接网络通信与间接通信路径之间移动时,远程UE遵循在TS 23.502[8]条款4.9.2中指定的程序(3GPP与不受信任非3GPP访问之间的PDU会话程序的越区移交)。
N3IWF经由UE到NW中继访问提供到5GC的NAS连接性和用于远程UE的端到端安全(参见图6.23.1-1)。N3IWF将远程UE视为任何N3GPP UE,即不存在对N3IWF的影响。
远程UE支持如条款6.6中的解决方案#6中定义的PC5程序以用于获得UE到NW中继访问。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具有UE到NW中继访问的使用N3IWF的非漫游架构模型”的图6.23.1-1被再现为图22]
由于此解决方案是任选的,因此并非全部UE到网络中继都提供PDU会话以访问N3IWF。
编者注:需要定义由远程UE使用以在安全N3IWF或其它之间进行决定的准则和策略。
编者注:需要定义由UE到网络中继使用以提供安全N3IWF访问或其它的准则和策略。
N3IWF的UE选择遵循其位于的国家的监管规则,且在规章要求时远程UE仅选择本地国家内的N3IWF。可在每IPsec子代安全联盟基础上提供QoS区分。N3IWF如TS 23.502[8]条款4.12中定义确定IPsec子代SA。N3IWF被预先配置以分配不同IPsec子代SA用于具有不同QoS分布的QoS流。
注:在远程UE和中继UE已登记到不同PLMN的情况下,例如当中继服务代码(RSC)已配置时,需要建立SLA来管控QoS处置。SLA可包含用于具有远程UE和对应QoS的IPsec子代SA的DSCP标记与N3IWF IP地址之间的映射。N3IWF与中继UE的UPF之间的DSCP字段的未更改还假定由SLA且由3GPP范围外的传输级布置来管控。在中继UE的UPF处的包检测过滤器可基于N3IWF IP地址和DSCP标记。
UE到网络中继所登记的5GC和远程UE所登记的5GC可以相同或不同。解决方案不强制远程UE由与中继UE相同的PLMN服务。
6.23.2协议堆栈
当使用对N3IWF的访问时,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应能够朝向N3IWF在远程UE与网络之间中继控制平面(NAS)和用户平面单播业务(UL和DL)。在远程UE与ProSe 5G UE到网络中继器之间使用一对一直接通信用于单播业务,如用于关键问题#2的解决方案中规定。
远程UE和5GC重新使用TS 23.502[8]的条款4.12中定义的程序用于支持通过5GProSe UE到NW中继访问从远程UE到5GC的登记和连接管理。远程UE使用IKE程序通过UE到NW中继访问与N3IWF建立信令IPsec隧道。并且,类似于不受信任非3GPP访问,UE与N3IWF之间的后续NAS消息是经由TCP/IP上的信令IPsec SA交换的。在建立IPSec隧道之前且在IPsec隧道的设置之后的控制平面协议堆栈与不受信任非3GPP访问协议堆叠相同,且示出于图6.23.2-2。中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用于L3 UE到NW中继访问的在远程UE与N3IWF之间的控制平面协议堆栈”的图6.23.2-2被再现为图23]
远程UE通过在与N3IWF建立的信令IPsec隧道上输送对应NAS信令而支持用于远程UE业务的5GC的NAS MM(在登记之后)、SMS和PDU会话建立/修改/释放程序。
远程UE经由到N3IWF的子代IPSec SA隧道在PC5 UE到NW中继路径上通过针对远程UE业务建立的中继的PDU会话来传送/接收UP业务。PCF可以提供对应URSP规则以辅助远程UE标识需要访问N3IWF的服务。在部署中,中继UE的UPF和N3IWF可以是并置的。
用于经由N3IWF的L3 UE到NW中继访问的用户平面协议堆栈与用于不受信任非3GPP访问的用户平面协议堆栈相同,且示出于图6.23.2-3中。在中继UE与中继UE UPF之间使用的PDU会话类型是IP,然而在远程UE与UPF之间的PDU层(PDU会话锚点)中运输的业务可为IP、以太网或非结构化。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用于L3 UE到NW中继访问的在远程UE与N3IWF之间的用户平面协议堆栈”的图6.23.2-3被再现为图24]
解决方案对于NG-RAN是透明的。NG-RAN(gNB)不具有任何不同处理以用于远程UE的业务与例如条款6.6中描述的基线层3UE到网络中继解决方案中的业务进行比较。
编者注:在由N3IWF访问和无线电接口上(尤其是PC5上)的L3 IP中继引入的开销方面,是否存在来自此解决方案的潜在影响应当由RAN WG评估(至少在无线电效率、时延和可靠性方面)。
编者注:对远程UE将如何施加和强制移动性限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6.23.3程序
6.23.3.1通过L3 UE到NW中继访问的远程UE 5GC登记
能够访问N3IWF的5G ProSe UE到网络中继可以向网络登记(如果尚未登记)且建立PDU会话从而实现到N3IWF的必要中继业务。5G ProSe UE到NW中继可能需要连接到额外PDU会话或修改现有PDU会话以便提供朝向远程UE的中继业务。
可选地,如果需要不同的处置,例如优先级,那么ProSe UE到NW中继可以使用两个不同PDU会话,一个用于远程UE的NAS业务且另一个用于远程UE的经由N3IWF的UP业务。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通过L3 UE到NW中继访问的远程UE 5GC登记”的图6.23.3-1被再现为图25]
1远程UE和5G ProSe UE到NW中继当在覆盖范围内时可以执行登记程序且获得ProSe策略和URSP策略信息。ProSe策略和URSP策略指示远程UE是否应当经由N3IWF访问5GC以得到特定服务或服务流(由URSP指示)。授权和供应程序可以是用于关键问题#1和#3的任何解决方案。
必须开箱即用的远程UE将被预配置有ProSe策略和URSP策略信息。
2-4.ProSe UE到NW中继和远程UE遵循解决方案#6的条款6.6.2程序中的步骤1-4中描述的程序:层3UE到网络中继,具有用于N3IWF支持的以下增强:
-远程UE和ProSe UE到网络中继被配置(经由供应或预配置)特定中继服务码。
注:需要经由N3IWF的访问的服务可以被配置有可由同一中继服务的RSC。
5.远程UE选择N3IWF且确定N3IWF IP地址。
编者注:远程UE N3IWF选择程序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可遵循TS 23.501[6]的条款6.3.6.2中定义的N3IWF选择程序以用于作为基线的不受信任非3GPP访问,但可能需要修改。
6.远程UE使用具有N3IWF的IKE程序建立信令IPsec隧道,且执行如TS 23.502[8]的图4.12.2.2-1中所示的NAS登记。在建立IPSec隧道之后,远程UE可执行如TS23.502[8]的条款4.12中规定的NAS程序(包含用于中继PDU会话的PDU会话建立)中的任一个。
远程UE与N3IWF之间的IKE保活用于检测可能的路径失败。当远程UE和N3IWF支持MOBIKE时,远程UE可以改变中继UE,同时维持与N3IWF的会话。这是在远程UE与N3IWF之间协商,如TS 23.502[8]条款4.12.2.2中规定。当使用IKE保活时,远程UE需要保持PC5连接且中继UE保持PDU会话。
6.23.3.2 UE在直接网络通信与间接通信路径之间移动
当UE从直接网络通信移动到间接通信路径时,在远程UE建立到中继UE的PC5连接之后,条款TS 23.502[8]条款4.9.2.2适用。
当UE从间接通信路径移动到直接网络通信时,UE遵循条款TS 23.502[8]条款4.9.2.1。
6.23.4对服务、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解决方案在以下实体中具有影响:
5GC实体(AMF,PCF,UPF):
-需要支持经由N3IWF的非3GPP访问,如TS 23.501[6]和TS 23.502[8]中定义。
NG-RAN:
-关于针对QoS处置采用的解决方案的功能。
N3IWF:
-无。
中继UE:
-被配置成建立PDU会话以用于中继(网络配置确保此PDU会话提供对N3IWF的访问)。
远程UE:
-远程UE需要支持至少运行用于通过L3 UE到NW中继经由N3IWF的不受信任非3GPP访问的Rel-15定义程序。
6.24解决方案#24: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的端到端QoS支持
6.24.1总体描述
此解决方案解决关键问题#3“UE到网络中继的支持”。具体地,此解决方案解决了关于“如何经由UE到网络中继支持远程UE与网络之间的端到端要求,包含QoS(例如数据速率、可靠性、时延)”和“网络如何允许和控制用于5G ProSe UE到NW中继的QoS要求”的方面。
在层3UE到NW中继解决方案(解决方案#6)中,远程UE的数据流由中继UE的PDU会话服务。由于UE到网络中继路径包括如下方图6.24.1-1中所示的两个分支(PC5和Uu),因此仅当QoS要求正确地划分且分别在两个分支上满足时才可满足端到端QoS。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解决方案的端到端QoS划分”的图6.24.1-1被再现为图26]
关于PC5链路的QoS要求是以PC5 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PQI、GFBR、MFBR、PC5LINK-AMBR、范围等)来控制,如TS 23.287[5]的条款5.4中规定。关于Uu链路的QoS要求是经由5G QoS规则和5G QoS参数(5QI、GFBR、MFBR等)来控制,如TS 23.501[6]的条款5.7中规定。
Uu分支的QoS与由UE到网络中继建立的PDU会话相关联,并且因此如TS 23.502[8]条款4.3.2和4.3.3中定义的程序适用。UE到网络中继的SMF将向UE到网络中继提供对应QoS规则和流层级QoS参数。
如上文所解释,UE到网络中继需要将Uu QoS信息转换为对应PC5 QoS参数以便实现合适的端到端QoS。由于远程UE和UE到网络中继使用PC5单播通信模式,因此大多数流层级QoS参数可直接再使用。在转换中需要辅助的仅有参数是5QI和PQI的映射。因此UE到网络中继必须被配置成具有合适的映射信息。5QI和PQI的映射在UE到网络中继处被配置以用于特定服务或用于服务的群组。用于Uu的5QI和用于PC5的PQI一起使用以支持端到端QoS要求。
注1:所述服务或服务群组可由中继服务代码、IP 3元组等标识。
在QoS流设置由网络发起的情况下,PCF或SMF决定Uu部分QoS参数。基于从SMF接收的此信息,UE到网络中继使用TS 23.287[5]条款6.3.3.4中定义的程序推断PC5部分QoS参数且建立对应PC5 QoS流。举例来说,在接收到QoS规则和流层级参数之后,中继UE确定要建立的对应PC5 QoS流以及Uu QoS流与PC5 QoS流之间的映射。
在当通过PC5建立L2链路时远程UE请求专用PC5 QoS流的情况下,远程UE决定PC5部分QoS参数,UE到网络可将PC5 QoS要求映射到Uu QoS要求中,且执行UE请求的PDU会话修改,如TS 23.502[8]条款4.3.3中定义。
6.24.2用于支持动态QoS处置的增强
如图6.24.1-1中所示,从远程UE到AS的端到端连接涉及两个空中链路,即Uu和PC5。因此,为了满足用于特定服务的PDB,需要减少由NG-RAN利用的AN PDB以便给出一些预算用于PC5链路。应注意这与是否使用L2或L3中继架构无关。
实现此目的而不影响NG-RAN的一种方式是SMF修改在用于远程UE的业务的QoS流的QoS简档中向NG-RAN用信号表示的PDB。SMF遵循PCC规则(如果其是PCF确定)或基于本地配置来扣除PDB。
当支持动态PCC控制时,SMF可基于PCC规则以确定要使用的PDB。否则,SMF可基于预配置,例如使用DNN和/或S-NSSAI以确定是否和如何修改PDB。
当支持动态PCC控制时,有可能当远程UE发起会话时AF可能够请求业务的某些QoS处置。这可以通过使用如TS 23.503[18]条款6.1.3.22中定义的特征来实现。AF能够使用如TS 23.503[18]条款6.1.1.2中定义的程序定位UE到网络中继的PCF,因为远程UE使用属于UE到网络中继的PDU会话的地址。
PCF可决定Uu部分QoS参数且产生对应PCC规则,且SMF又产生QoS规则和流层级QoS参数且使用PDU会话修改程序向UE到网络中继发信号。UE到网络中继随后基于5QI和PQI的已配置映射推断PC5部分QoS参数,且使用TS 23.287[5]条款6.3.3.4中定义的L2链路修改程序来设置相关PC5 QoS流。
注:由于UE到网络中继使用5QI和PQI的已配置映射来推导PC5部分QoS参数,因此在此解决方案中不支持无法与5QI和PQI的已配置映射对准的由AF提供的端到端QoS要求。
在使用用于NR PC5的网络调度操作模式的情况下,使用TS 23.287[5]条款5.4.1.4中定义的程序来授权与中继操作相关的PC5 QoS请求。
编者注:如何确定用于PDU会话的QoS参数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使用哪一个UE的订阅。
替代地,可利用如TS23.502[8]条款5.7.3.5中定义的通过Uu的反射QoS控制用于远程UE的动态QoS处置。确切地说,其不需要来自SMF的任何显式干预。这可潜在节省SMF与UE到网络中继UE之间的用于频繁地修改Uu上的中继PDU会话的信令。
在用于远程UE的Uu上接收到具有RQI的DL包后,基于指示的QFI,UE到网络中继可以任选地导出对应于远程UE的QoS规则。导出的规则是用于来自将使用新QFI(基于RQoS)的远程UE的UL包。
为了这样做,UE到网络中继可以基于DL Uu上的指示的5QI(由于反射QoS)确定PQI。UE到网络中继可以将远程UE(即,与远程UE的PC5 QoS流)本地关联到导出的QoS规则。
UE到网络中继可以随后修改相关联PC5 QoS流或Uu与朝向远程UE的PC5 QoS流之间的映射,以便将PC5流的PQI匹配于DL Uu上的指示的5QI。UE到网络中继随后使用例如如TS 23.287[5]条款6.3.3.4中定义的L2链路修改程序修改相关PC5 QoS流。
当UE到网络中继例如在RQ定时器期满之后删除导出的QoS规则时,UE到网络中继恢复使用发送的QoS规则且相应地执行TS 23.287[5]条款6.3.3.4中定义的L2链路修改程序以使用对应于现有发送的QoS规则的5QI的PQI。
编者注:如何激活用于UE到网络中继的反射QoS控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编者注:UE到网络中继是否需要基于具有RQI的DL包修改Uu与PC5 QoS流之间的映射有待进一步研究。
6.24.2程序
TS 23.502[8]和TS 23.287[5]中定义的现有程序可用以管理QoS流和PC5 QoS流以服务于远程UE。
6.24.3对服务、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解决方案在以下实体中具有影响:
SMF:
-SMF任选地支持基于PCC规则或预配置而修改用于服务于远程UE的QoS流的PDB。
UE:
-5G ProSe UE到网络中继基于配置支持Uu流层级QoS参数到PC5 QoS参数的映射,包含5QI到PQI的映射。
-5G ProSe UE到网络中继修改PC5链路的PQI以匹配导出的QoS规则的QFI。
-远程UE支持基于E2E QoS参数决定PC5部分QoS参数。
PCF:
-支持基于E2E QoS参数决定Uu部分QoS参数。
6.25解决方案#25: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的QoS处置
6.25.1说明
这是用于关键问题#3UE到网络中继的解决方案。特别地其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的QoS控制。
针对经由UE到网络中继访问网络的远程UE,远程UE与UPF之间的QoS控制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用于远程UE与UE到网络中继之间的连接的QoS控制,另一部分是用于UE到网络中继与UPF之间的连接的QoS控制。在此解决方案中,PCF负责单独地设定UE与UE到网络中继之间的QoS参数(我们称其为“PC5 QoS参数”)以及UE到网络中继与UPF之间的QoS参数(我们称其为“Uu QoS参数”)以支持远程UE与UPF之间的QoS要求。
针对PC5接口,当使用标准化PQI时,PC5 QoS参数包含PQI和其它任选的QoS参数,例如GFBR。当使用非标准化PQI时,还包含PC5 QoS特性的完整集合。
PCF确保与Uu QoS参数中的5QI相关联的PDB和与PC5 QoS参数中的PQI相关联的PDB支持远程UE与UPF之间的PDB。PCF还确保Uu QoS参数哦PC5 QoS参数中的其它QoS参数/QoS特性是兼容的,例如具有相同值。
UE到网络中继和远程UE被预配置有经授权服务和相关PC5 QoS参数。这些可在供应程序期间由PCF提供。PCF还可以将默认PC5 QoS参数提供到NW中继和远程UE,这可用于在覆盖范围外的远程UE或用于不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
当远程UE想要使用通过3GPP网络由AF提供的服务时,其选择UE到网络中继且建立远程UE与NW中继之间的PC5连接,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那么使用供应信息中的默认PC5 QoS参数设置默认PC5 QoS流。
UE到网络中继还设置对应PDU会话以用于例如基于S-NSSAI中继由远程UE请求的DNN。在IP地址/前缀分配之后,UE到网络中继将远程UE的IP信息报告到SMF,PCF还从SMF接收远程UE的IP信息。
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那么在PC5连接和相关PDU会话设置之后,远程UE与AF交互以得到服务所需的应用层控制消息,所述交互是通过PDU会话的默认PC5QoS流和默认QoS流程传送的。随后AF将服务要求提供到PCF。由于PCF已从SMF接收到远程UE报告,因此PCF知道AF所请求的目标UE是远程UE,PCF产生PCC规则(用于Uu上的QoS控制)和PC5 QoS参数(用于PC5上的QoS控制),PCF决策例如可以基于从AF接收的服务要求和操作者策略以及Uu和PC5的费率。
替代地,远程UE可在不涉及AF的情况下通过PC5消息和NAS消息经由中继UE将E2EQoS要求发送到PCF,并且接着PCF基于远程UE提供的E2E QoS要求执行E2E QoS划分且产生PCC规则和PC5 QoS参数。
6.25.2涉及AF的程序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用于涉及AF的L3 UE到网络中继的QoS控制”的图6.25.2-1被再现为图27]
1.当远程UE想要通过3GPP网络使用由AF提供的服务时,其选择UE到网络中继且建立远程UE与NW中继之间的PC5连接,其与条款6.6.2中描述的步骤3的PC5部分相同。在此步骤中,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那么使用供应信息中的默认PC5 QoS参数设置默认PC5 QoS流。
2.UE到网络中继建立对应PDU会话或使用现有PDU会话用于例如基于S-NSSAI中继由远程UE请求的DNN。
3.在IP地址/前缀分配之后,UE到网络中继将远程UE的IP信息报告到SMF,SMF还将接收的报告转发到PCF。
4.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那么远程UE与AF交互以用于服务所需的应用层控制消息,所述交互是通过PDU会话的默认PC5 QoS流和默认QoS流传送的。
5.由于由远程UE使用的地址属于UE到网络中继的PDU会话,因此AF能够定位UE到网络中继的PCF且将服务要求提供到PCF。
6.PCF知道AF所请求的目标UE是远程UE,例如通过由AF提供的IP信息和从SMF接收的远程UE的IP信息。PCF产生PCC规则(用于Uu上的QoS控制)和PC5 QoS参数(用于PC5上的QoS控制),PCF决策例如可以基于从AF接收的服务要求和操作者策略以及Uu和PC5的费率。PCF将PCC决策提供到SMF。
7.基于从PCF接收的PCC规则,SMF可以决定设置新QoS流或修改现有QoS流以用于PDU会话。SMF产生将在UE到网络中继处强制的QoS规则和将在RAN处强制的QoS简档以用于Uu部分的QoS控制。执行PDU会话修改程序。PC5 QoS参数也与相关QoS规则一起提供到UE到网络中继。
8.UE到网络中继使用从CN接收的PC5 QoS参数发起如TS 23.287[5]中所描述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
注:在使用用于NR PC5的网络调度操作模式的情况下,使用TS 23.287[5]条款5.4.1.4中定义的程序来授权与中继操作相关的PC5 QoS请求。
编者注:如何确定用于PDU会话的PC5 QoS参数和QoS参数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使用哪一个UE的订阅。
6.25.3不涉及AF的程序
[3GPP TR 23.752 V0.5.0的标题为“用于不涉及AF的L3 UE到网络中继的QoS控制”的图6.25.3-1被再现为图28]
1~3.步骤1~3与条款6.25.2的步骤1~3相同。
4.远程UE将E2E QoS要求信息发送到UE到网络中继。E2E QoS要求信息可以是应用程序要求(例如,优先级要求、可靠性要求、延迟要求)或E2E QoS参数。E2E QoS参数可以从应用程序要求导出或基于ProSe服务类型到E2E QoS参数的映射。
注:类似于V2X通信,预期用于ProSe通信的授权和供应含有ProSe服务类型到E2EQoS参数的映射。
5.UE到网络中继经由具有远程UE信息的远程UE报告将E2E QoS要求信息转发到SMF。
6.SMF还通过SM策略关联修改程序将E2E QoS要求信息转发到SMF。
7.PCF基于E2E QoS要求信息、操作者策略以及Uu和PC5的费率决定PCC规则和PC5QoS参数。PCF将PCC规则和PC5 QoS参数提供到SMF。
8~9.步骤8~9的处置与条款6.25.2的步骤7~8相同。
6.25.4对服务、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PCF:
-PCF产生PCC规则(用于Uu上的QoS控制)和PC5 QoS参数(用于PC5上的QoS控制)。
SMF:
-在PDU会话修改程序期间将PC5 QoS参数提供到UE到网络中继。
UE到网络中继:
-UE到网络中继基于从CN接收的PC5 QoS参数修改层2链路。
-将从远程UE接收的E2E QoS要求转发到CN。
远程UE:
-将E2E QoS要求发送到UE到网络中继。
根据3GPP TR 23.752,研究UE到网络中继通信以用于UE经由间接网络通信访问网络。基本上,可以考虑Rel-16 5G架构设计(例如,PC5/Uu接口上的基于流的QoS通信)。在UE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情境中,远程UE将经由中继UE访问网络(例如,5GC),其中远程UE将在覆盖范围外而中继UE将在覆盖范围内。远程UE将经由PC5接口(或称为侧链路接口)与中继UE通信以用于访问网络,而中继UE将经由Uu接口与基站(例如,gNB)通信以用于在远程UE与网络之间转发业务。
远程UE可能可以再使用3GPP TS 23.287和TS 24.587中介绍的程序(例如,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PC5单播链路认证程序、PC5单播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和/或等)来建立与中继UE的直接链路。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中,第一UE可以将第一PC5-S消息(例如,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或直接通信请求)发送到第二UE以用于请求建立与第二UE的单播链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PC5-S消息,第二UE可以将第二PC5-S消息(例如,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或安全模式命令)发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两个UE之间建立安全上下文(包含例如,PEK、PIK和/或安全算法)。
在接收到第二PC5-S消息之后,第一UE可以将第三PC5-S消息(例如,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或安全模式完成)发送到第二UE以用于完成安全上下文建立。并且随后第二UE可以将第四PC5-S消息(例如,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或直接通信接受)发送到第一UE以用于完成单播链路建立。针对安全性,单播链路的PC5 QoS信息应当受保护。PC5服务质量(QoS)信息可以指示单播链路的一个或多个PC5 QoS流。每一PC5 QoS流可以与一个PC5流ID(PFI)和一个对应PC5 QoS参数(即,PC5 5QI(PQI)和有条件地其它参数,例如最大流位速率(MFBR)/保证流位速率(GFBR)等)相关联。因此,PC5 QoS信息(第一UE所请求)可以包含于第三PC5-S消息中,因为第三PC5-S消息是在具有保护(使用例如PEK、PIK和/或安全算法)的情况下发送的。并且,PC5QoS信息(由第二UE接受)可以包含于第四PC5-S消息中,因为第四PC5-S消息是在具有保护的情况下发送的。为了远程UE执行与中继UE的UE到网络中继通信,远程UE可以再使用此类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以建立与中继UE的直接链路。换句话说,远程UE可以对应于第一UE,而中继UE可以对应于第二UE,反之亦然。
根据3GPP TR 23.752,为了远程UE经由中继UE访问网络,远程UE与用户平面功能(UPF)之间的QoS控制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用于远程UE与中继UE之间的连接的QoS控制,且另一部分是用于中继UE与UPF之间的连接的QoS控制。策略控制功能(PCF)可能负责单独地设定远程UE与中继UE之间的QoS参数(所谓的“PC5QoS参数”)以及中继UE与UPF之间的QoS参数(所谓的“Uu QoS参数”)以支持远程UE与UPF之间的(端到端)QoS要求。
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使用UE到网络中继通信),那么远程UE可以与应用程序功能(AF)交互以得到服务所需的应用层控制消息。随后,PCF可以知道AF所请求的目标UE是远程UE,且产生策略与计费控制(PCC)规则(用于Uu上的QoS控制)和PC5 QoS参数(用于PC5上的QoS控制)。PCF决策可以基于从AF接收的服务要求。PCF可以将PCC决策提供到SMF。基于从PCF接收的PCC规则,会话管理功能(SMF)可以决定设置新QoS流或修改现有QoS流以用于服务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SMF可以产生将在中继UE处强制的QoS规则和将在RAN(无线电接入网络,例如基站或gNB)处强制的QoS简档以用于Uu部分的QoS控制。因此,SMF可以执行用于Uu上的QoS控制的PDU会话修改程序和/或将PC5 QoS参数连同相关QoS规则一起提供到中继UE。
并且接着中继UE可以针对PC5 QoS参数执行例如与远程UE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换句话说,在直接链路建立的程序中不必协商PC5 QoS信息,因为网络无论如何都将确定用于UE到网络中继通信的PC5 QoS参数,并且接着中继UE和远程UE将在直接链路建立的程序完成之后应用由网络确定的PC5 QoS参数。因此,在直接链路建立的程序中协商的PC5 QoS信息将造成信令开销。
为了解决问题,远程UE(和/或中继UE)在中继UE与远程UE之间建立直接链路的程序内可能不需要协商PC5 QoS信息。更具体地,在远程UE与中继UE之间建立直接链路的程序内在远程UE与中继UE之间交换的任何PC5-S消息中,PC5 QoS信息的存在可以是任选的。此概念可以应用在PC5-S消息中用于在建立直接链路的程序内完成安全上下文建立。在此实例中,此PC5-S消息可以是例如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此概念(还)可以应用在PC5-S消息中用于完成建立直接链路的程序。在此实例中,此PC5-S消息可以是例如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或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在以上实例中,如果此PC5-S消息在远程UE与中继UE之间建立直接链路的程序内发送,那么此PC5-S消息中可以不存在PC5 QoS信息。如果此PC5-S消息在两个UE之间建立单播链路的程序内发送(即,不用于UE到网络中继通信),那么此PC5-S消息中可以存在PC5QoS信息。
在UE间中继通信(即,UE1和UE2经由中继UE彼此通信)的情况下,以上概念将不适用,因为没有网络实例将负责确定用于UE1与UE2之间建立的PDU会话的PC5QoS参数。实际上,用于UE1与中继UE之间的第一直接链路的PC5 QoS参数可以在建立第一直接链路的程序内在UE1与中继UE之间协商。类似地,用于中继UE与UE2之间的第二直接链路的PC5 QoS参数可以在建立第二直接链路的程序内在中继UE与UE2之间协商。
图29是从第二UE的角度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流程图2900。在步骤中2905,第二UE发起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的单播通信或用于第一UE经由第二UE与第三UE之间的UE间通信的第一程序,或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第一UE经由第二UE与网络节点之间的UE到网络通信的第二程序。在步骤2910中,第二UE将第一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发起所述第一程序的情况下完成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单播通信或UE间通信的第一程序,其中第一PC5-S消息包含用于单播通信或UE间通信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在步骤2915中,第二UE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发起所述第二程序的情况下完成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UE到网络通信的第二程序,其中第二PC5-S消息不包含用于UE到网络通信的任何QoS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UE可以从第一UE接收第三PC5-S消息以用于发起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第一程序或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第二程序。第三PC5-S消息可以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且第一或第二PC5-S消息可以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UE可以将第四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第一程序中建立用于一对一连接的第一安全上下文,或用于在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第二程序中建立用于一对一连接的第二安全上下文。第二UE也可以从第一UE接收第五PC5-S消息以用于在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第一程序中完成第一安全上下文的建立,或用于在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第二程序中完成第二安全上下文的建立。第四PC5-S消息可以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且其中第五PC5-S消息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或第二PC5-S消息中的QoS信息的存在可以被定义为任选的。替代地,第一PC5-S消息中的QoS信息的存在可以被定义为必选的。此外,在第二PC5-S消息中可以不定义QoS信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第二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UE 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二UE能够:(i)发起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的单播通信或用于第一UE经由第二UE与第三UE之间的UE间通信的第一程序,或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第一UE经由第二UE与网络节点之间的UE到网络通信的第二程序,(ii)将第一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发起所述第一程序的情况下完成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单播通信或UE间通信的第一程序,其中第一PC5-S消息包含用于单播通信或UE间通信的QoS信息,以及(iii)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发起所述第二程序的情况下完成与第一UE建立一对一连接以用于UE到网络通信的第二程序,其中第二PC5-S消息不包含用于UE到网络通信的任何QoS信息。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30是从第二UE的角度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流程图3000。在步骤3005中,第二UE从第一UE接收第一PC5-S消息以用于发起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在步骤3010中,第二UE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中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安全上下文。在步骤3015中,第二UE从第一UE接收第三PC5-S消息以用于在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中完成安全上下文的建立。在步骤3020中,第二UE将第四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完成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其中第四PC5-S消息中的服务质量(QoS)信息的存在被定义为任选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一对一连接用于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的单播通信或第一UE经由第二UE与第三UE之间的UE间通信,那么第四PC5-S消息可以包含QoS信息,且如果一对一连接用于第一UE经由第二UE与网络节点之间的UE到网络通信,那么第四PC5-S消息不包含任何QoS信息。此外,第一PC5-S消息可以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且第四PC5-S消息可以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另外,第二PC5-S消息可以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且第三PC5-S消息可以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第二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UE 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二UE能够:(i)从第一UE接收第一PC5-S消息以用于发起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ii)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中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安全上下文,(iii)从第一UE接收第三PC5-S消息以用于在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中完成安全上下文的建立,以及(iv)将第四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完成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其中第四PC5-S消息中的QoS信息的存在被定义为任选的。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31是从第二UE的角度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执行用于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的流程图3100。在步骤3105中,第二UE在用于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内从第一UE接收第三PC5-S消息,其中第三PC5-S消息中的QoS信息的存在是任选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UE可以从第一UE接收第一PC5-S消息以用于发起用于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第二UE还可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在用于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内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安全上下文。第三PC5-S消息可以用于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完成安全上下文建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UE可以将第四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用于完成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其中第四PC5-S消息中的QoS信息的存在是任选的。可以响应于从第一UE接收到第一PC5-S消息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可以响应于从第一UE接收到第三PC5-S消息将第四PC5-S消息传送到第一UE。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一对一连接用于单播通信或UE间中继通信,那么第三PC5-S消息可以包含第一QoS信息。如果一对一连接用于UE到网络中继通信,那么第三PC5-S消息可以不包含任何QoS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一对一连接用于单播通信或UE间中继通信,那么第四PC5-S消息可以包含第二QoS信息。如果一对一连接用于UE到网络中继通信,那么第四PC5-S消息可不包含任何QoS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一对一连接用于UE到网络中继通信或UE间中继通信,那么第一UE可以是远程UE且第二UE可以是中继UE。
返回参考图3和4,在执行用于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的第二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UE 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二UE能够在用于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内从第一UE接收第三PC5-S消息,其中第三PC5-S消息中的QoS信息的存在是任选的。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以通过广泛多种形式实施,且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公开的方面可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而实施,并且两个或更多个这些方面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例如,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之外或不同于所述方面的其它结构、功能性或结构和功能性来实施此类设备或实践此类方法。作为一些上述概念的示例,在一些方面,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来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跳跃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时间跳跃序列而建立并行信道。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一者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上文描述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以及算法步骤可以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可以使用源译码或某一其它技术进行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这两者的组合)、并入有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为方便起见,其在本文中可以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这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晰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就其功能性来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是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造成对本公开的范围的偏离。
另外,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在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实施或由所述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IC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以执行驻存在IC内、在IC外或这两种情况下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应理解,在任何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特定次序或层级都是示例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可以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伴随的方法权利要求项以示例次序呈现各个步骤的元件,并且并不意味着限于所呈现的特定次序或层级。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这两者的组合实施。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以驻存在数据存储器中,例如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所属领域中已知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任何其它形式。示例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所述机器在本文中可以称为“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例如,代码)和将信息写入到存储介质。示例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形成一体。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存在ASIC中。ASIC可驻存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离散组件而驻存在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与本公开的各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种方面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案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改变、使用或调适,这通常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对本公开的此类偏离,所述偏离处于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及惯常实践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第二用户设备的用以在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起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用于支持(i)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单播通信,和(ii)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经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
当为所述单播通信发起所述程序的情况下,将第一PC5-S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用于完成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其中所述第一PC5-S消息中的服务质量信息的字段为存在以用于指示所述单播通信的服务质量信息;以及
当为所述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发起所述程序的情况下,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用于完成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其中所述第二PC5-S消息中的所述服务质量信息的字段为不存在以不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的任何服务质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三PC5-S消息以用于发起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C5-S消息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并且所述第一或第二PC5-S消息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第四PC5-S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建立用于所述一对一连接的第一安全上下文,或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建立用于所述一对一连接的第二安全上下文;以及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五PC5-S消息以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完成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的建立,或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完成所述第二安全上下文的建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PC5-S消息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且其中所述第五PC5-S消息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6.一种用于第二用户设备的用以在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建立一对一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PC5-S消息以用于发起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程序;
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建立安全上下文;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三PC5-S消息以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完成所述安全上下文的建立;以及
将第四PC5-S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用于完成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其中所述第四PC5-S消息中的服务质量信息的存在被定义为任选的;
其中,如果所述一对一连接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单播通信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经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用户设备间通信,那么所述第四PC5-S消息包含服务质量信息,且如果所述一对一连接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经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那么所述第四PC5-S消息不包含任何服务质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S消息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并且所述第四PC5-S消息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5-S消息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且所述第三PC5-S消息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9.一种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其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其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中且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发起与第一用户设备建立一对一连接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用于支持(i)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单播通信,和(ii)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经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以及
当为所述单播通信发起所述程序的情况下,将第一PC5-S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用于完成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其中所述第一PC5-S消息中的服务质量信息的字段为存在以用于指示所述单播通信的服务质量信息;以及
当为所述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发起所述程序的情况下,将第二PC5-S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用于完成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其中所述第二PC5-S消息中的所述服务质量信息的字段为不存在以不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到网络通信的任何服务质量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进行以下操作: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三PC5-S消息以用于发起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C5-S消息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并且所述第一或第二PC5-S消息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进行以下操作:
将第四PC5-S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建立用于所述一对一连接的第一安全上下文,或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建立用于所述一对一连接的第二安全上下文;以及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五PC5-S消息以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完成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的建立,或用于在建立所述一对一连接的所述程序中完成所述第二安全上下文的建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PC5-S消息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且其中所述第五PC5-S消息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CN202111048457.6A 2020-09-21 2021-09-08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4257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81312P 2020-09-21 2020-09-21
US63/081,312 2020-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7970A CN114257970A (zh) 2022-03-29
CN114257970B true CN114257970B (zh) 2023-05-30

Family

ID=7766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8457.6A Active CN114257970B (zh) 2020-09-21 2021-09-08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259350B1 (zh)
EP (1) EP3972380B1 (zh)
KR (1) KR102498723B1 (zh)
CN (1) CN114257970B (zh)
ES (1) ES2942038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1460B2 (en) * 2020-02-14 2024-01-09 Intel Corporation Domain name system (DNS)-based discovery of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non-3GPP inter-working function (N3IWF) selection
AU2021417416A1 (en) * 2021-01-08 2023-07-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A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uthentication procedure between devices
CN117044289A (zh) * 2021-03-31 2023-11-10 苹果公司 对于侧链路中继的服务质量(qos)增强
WO2023167618A1 (en) * 2022-03-04 2023-09-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ue-to-ue (u2u) relay based communication
WO2023177153A1 (ko) * 2022-03-16 2023-09-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Uu와 pc5간의 스위칭 방법
CN116896774A (zh) * 2022-04-07 2023-10-17 华硕技术授权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中继用户设备支持与另一远程用户设备的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01993A1 (en) * 2022-06-28 2024-01-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relaying for a remote ue using an ideal backhaul link
CN117460006A (zh) * 2022-07-19 2024-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会话建立方法、终端设备、网络侧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5839A1 (en) * 2022-08-11 2024-02-15 Iinnopeak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20240064605A1 (en) * 2022-08-16 2024-02-22 Mediatek Inc. Method of path selection in pdcp layer to support multipath configur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8857A1 (en) * 2019-04-23 2020-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271573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侧链路通信的无效rrc重新配置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4773A1 (ko) * 2014-08-10 2016-0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선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69430A1 (ko) * 2015-10-22 2017-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의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510108B2 (en) * 2018-02-16 2022-11-22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mechanisms for vehicle-to-everything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EP3753272B1 (en) * 2018-02-17 2021-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ons with an 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CN111630933B (zh) * 2018-06-14 2023-10-17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nr v2x中由ue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1672035B2 (en) * 2018-06-14 2023-06-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by UE in NR V2X
US11172522B2 (en) * 2018-10-05 2021-11-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KR102303882B1 (ko) * 2019-01-04 2021-09-23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일대일 사이드링크 통신 링크에서 v2x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909392A4 (en) * 2019-01-10 2022-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089090A (ko) * 2019-01-16 2020-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차량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라디오 링크 모니터링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ES2897684T3 (es) * 2019-03-14 2022-03-02 Asustek Comp Inc Procedimientos y aparatos para el establecimiento de canales lógicos de enlace lateral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KR20200114863A (ko) * 2019-03-29 2020-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일대일 통신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147080B2 (en) 2019-11-13 2021-10-1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76225B2 (en) * 2019-12-16 2023-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unicast connection states
US11689957B2 (en) * 2020-03-13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sidelink relay ser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8857A1 (en) * 2019-04-23 2020-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271573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侧链路通信的无效rrc重新配置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2380B1 (en) 2023-02-22
KR102498723B1 (ko) 2023-02-10
KR20220039587A (ko) 2022-03-29
US20220132605A1 (en) 2022-04-28
US11259350B1 (en) 2022-02-22
ES2942038T3 (es) 2023-05-29
EP3972380A1 (en) 2022-03-23
CN114257970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5797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89129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建立用于ue间中继通信的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14257985B (zh) 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2104102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data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4092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sidelink radio link fail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29671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3775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e-to-network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93898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报告侧链路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700573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イドリンク識別子変更のための方法及び機器
CN1141258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报告侧链路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0074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pc5 signaling (pc5-s)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030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low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890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local id allocation for ue-to-ue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1557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layer-2 link modification in ue-to-ue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0074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c5-s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998524A (zh)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CN117135707A (zh) 用于实现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的本地id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KR2024006623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ue-대-ue 릴레이 통신에서 계층-2 링크 수정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14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