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8524A -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8524A
CN117998524A CN202311450455.9A CN202311450455A CN117998524A CN 117998524 A CN117998524 A CN 117998524A CN 202311450455 A CN202311450455 A CN 202311450455A CN 117998524 A CN117998524 A CN 117998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link
layer
message
remo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504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立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 Technology Licens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 Technology Licens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 Technology Licensing Inc filed Critical Asus Technology Licens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998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8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源远程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第一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源远程用户设备还将第一PC5消息发送到中继用户设备,以用于修改第一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用于第二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此外,源远程用户设备从中继用户设备接收第二PC5消息以完成对第一层2链路的修改,其中第二PC5消息包含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第二层2标识。

Description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对将大量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装置以及从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大量数据的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变成用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进行通信的网络。此IP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点播通信服务。
示例性网络结构是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以提供高数据吞吐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和多媒体服务。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的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正提交和考虑改变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以演进和最终确定3GPP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源远程用户设备(UE)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源远程UE与中继UE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目的地远程UE的第一UE间(U2U)中继通信。源远程UE还将第一PC5消息发送到中继UE,以用于修改第一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目的地远程UE用于第二U2U中继通信。此外,源远程UE从中继UE接收第二PC5消息以完成对第一层2链路的修改,其中第二PC5消息包含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层2标识(L2ID)。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附图。
图2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器系统(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被称作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为3GPP TS23.287V17.4.0的图5.2.1.4-1的再现。
图6为3GPP TS23.304V17.3.0的图6.1.2.2-1的再现。
图7为3GPP TS23.304V17.3.0的图6.3.2.1-1的再现。
图8为3GPP TS23.304V17.3.0的图6.3.2.1-2的再现。
图9为3GPP TS23.304V17.3.0的图6.4.3.1-1的再现。
图10为3GPP TS23.304V17.3.0的图6.4.3.4-1的再现。
图11为3GPP TS24.554V17.2.1的图7.2.2.2.1的再现。
图12为3GPP TS24.554V17.2.1的图7.2.3.2.1的再现。
图13为3GPP TS24.554V17.2的图7.2.4.2.1的再现。
图14为3GPP TS24.554V17.2.1的图7.2.5.2.1的再现。
图15为3GPP TS24.554V17.2.1的图7.2.10.2.1的再现。
图16为3GPP TS 38.331V17.2.0的图5.8.9.1.1-1的再现。
图17为3GPP TR 38.836V17.0.0的图5.1-1的再现。
图18为3GPP TR 38.836V17.0.0的图5.2-1的再现。
图19为3GPP TR 38.836V17.0.0的图5.5.1-1的再现。
图20为3GPP TR 38.836V17.0.0的图5.5.1-2的再现。
图21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U2U中继通信的PC5连接建立的步骤流程。
图21A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2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中继UE重新选择的步骤流程。
图22A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3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U2U中继通信中支持一个源远程UE与多个目的地远程UE通信的步骤流程。
图24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5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U2U中继通信中支持多个源远程UE与一目的地远程UE通信的步骤流程。
图26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7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8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9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等。这些系统可基于码分多址接入(C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高级LTE)、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WiMax、3GPP新无线电(NewRadio,NR)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具体地说,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及装置可设计成支持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在本文中称为3GPP的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联盟提供的标准,包含:TS23.287V17.4.0,“5G系统(5GS)的架构增强以支持车联网(V2X)服务”;TS23.304V17.3.0,“5G系统(5GS)中基于邻近的服务(ProSe)(版本17)”;TS24.554v17.2.1,“5G系统(5GS)中邻近服务(ProSe)协议方面;阶段3(版本17)”;TS 38.331V17.2.0,“NR;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版本17)”;TR 38.836V17.0.0,“关于NR侧链路中继的研究;(版本17)”;TR23.700-33V1.1.0,“关于5G系统(5GS)中用于基于邻近的服务(ProSe)的系统增强的研究;阶段2(版本18)”;TS 38.323V17.2.0,“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版本17)”;RAN2#119-e主席笔记“RAN2-119-e-Positioning-Relay-2022-08-26-2000_eom”以及RAN2#119bis-e主席笔记“RAN2-119bis-e-Positioning-Relay-2022-10-19-2000_EOM”。上文所列的标准和文献特此明确地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100(AN)包含多个天线群组,一个群组包含104和106,另一群组包含108和110,且额外群组包含112和114。在图1中,每一天线群组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每一天线群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T)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20向接入终端116传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T)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通过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AT)122传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AT)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以使用不同频率来通信。举例来说,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一群组的天线和/或它们被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常常被称作接入网络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群组各自被设计成与接入网络1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通过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传送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并且,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传送到其所有接入终端的接入网络,使用波束成形以传送到在接入网络的整个覆盖范围中随机分散的接入终端的所述接入网络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产生更少的干扰。
接入网络(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且还可被称作接入点、Node 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Node B(eNB)、网络节点、网络或一些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T)还可以被称作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传送器系统210(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被称作接入终端(AT)或用户设备(UE))的实施例的简化框图。在传送器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将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提供到传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相应的传送天线传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译码方案格式化、译码及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译码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一数据流的经译码数据与导频数据多路复用。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样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用于所述数据流的经复用导频和译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可确定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随后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传送器(TMTR)222a到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及从其传送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一传送器222接收和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经由MIMO信道传送的经调制信号。随后,分别从NT个天线224a到224t传送来自传送器222a到2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到252r接收所传送的经调制信号,且将从每一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相应接收器(RCVR)254a到254r。每一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转换)相应的接收信号、数字化经调节信号以提供样本,并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并处理NR个所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所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解调、解交错及解码每一所检测到的符号流以恢复用于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发射器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及TX数据处理器2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定期确定使用哪一预编码矩阵(在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及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随后由还从数据源2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的TX数据处理器238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传送器254a到254r调节且被传送回传送器系统210。
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通过天线224接收、通过接收器222调节、通过解调器240解调,并通过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通过接收器系统2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接着,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一预译码矩阵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转向图3,此图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可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实现图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图1中的基站(或AN)100,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为NR系统。通信装置300可以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通过CPU 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以接收由用户通过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小键盘)输入的信号,且可通过输出装置304(例如,显示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于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306、且无线地输出由控制电路306产生的信号。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AN 100。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3中展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3部分402以及层2部分404,且耦合到层1部分406。层3部分402大体上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层2部分404通常执行链路控制。层1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3GPP TS23.287介绍以下内容:
5.2.1.4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通信
基于NR的PC5参考点仅支持单播通信模式。图5.2.1.4-1示出PC5单播链路的实例。
[3GPP TS23.287V17.4.0的标题为“PC5单播链路的实例”的图5.2.1.4-1再现为图5]
当通过PC5单播链路载送V2X通信时,以下原理适用:
-两个UE之间的PC5单播链路允许这些UE中的一对或多对对等V2X服务之间的V2X通信。UE中使用同一PC5单播链路的所有V2X服务使用同一应用层ID。
注1:由于隐私,应用层ID可能在时间上改变,如条款5.6.1.1和6.3.3.2中所描述。这不会造成PC5单播链路的重建。UE触发如条款6.3.3.2中所指定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
-如果这些V2X服务至少与此PC5单播链路的对等应用层ID对相关联,那么一个PC5单播链路支持一个或多个V2X服务类型。例如,如图5.2.1.4-1中所示,UE A和UE B具有两个PC5单播链路,一个在对等应用层ID 1/UE A与应用层ID 2/UE B之间且一个在对等应用层ID 3/UE A与应用层ID 4/UE B之间。
注2:并不要求源UE知晓不同PC5单播链路上的不同目标应用层ID是否属于同一目标UE。
-PC5单播链路使用例如IP或非IP的单个网络层协议来支持V2X通信。
-PC5单播链路支持如条款5.4.1中所指定的每流QoS模型。
-如果多个V2X服务类型使用PC5单播链路,那么由PFI标识的一个PC5 QoS流可与超过一个V2X服务类型相关联。
当UE中的应用层为需要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通信模式的V2X服务类型发起数据传递时:
-如果一对对等应用层ID和此PC5单播链路的网络层协议与用于此V2X服务的UE中的应用层所需要的那些相同,那么UE将重复使用现有PC5单播链路,并且按照条款6.3.3.4中所指定来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以添加此V2X服务;否则
-UE将如条款6.3.3.1中所指定的那样触发新PC5单播链路的建立。
在成功建立PC5单播链路之后,如5.6.1.4条款中所指定,UE A和UE B将同对层2ID用于后续PC5-S信令消息交换和V2X服务数据传送。传送UE的V2X层向AS层指示传送是用于PC5-S信令消息(即,直接通信请求/接受、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响应/确认、断开连接请求/响应、链路修改请求/接受、保活/确认)还是V2X服务数据。
对于每个PC5单播链路,UE自行指派在PC5单播链路的使用寿命内唯一识别UE中的PC5单播链路的不同PC5链路标识符。每一PC5单播链路与单播链路配置文件相关联,所述单播链路配置文件包含:
-UE A的应用层ID和层2ID;以及
-UE B的应用层ID和层2ID;以及
-在PC5单播链路上使用的网络层协议;以及
-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C5 QoS上下文和PC5 QoS规则如条款5.4.1.1.3中所指定。
出于隐私原因,应用层ID和层2ID在PC5单播链路的使用寿命期间可能如条款5.6.1.1和6.3.3.2中所描述地改变,并且如果是这样,则应相应地在单播链路配置文件中对其更新。UE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指示到V2X应用层的PC5单播链路,因此V2X应用层识别对应PC5单播链路,即使存在与一个V2X服务类型相关联的多于一个单播链路(例如,针对同一V2X服务类型,UE与多个UE建立多个单播链路)。
在对如条款6.3.3.4中所指定的已建立的PC5单播链路进行层2链路修改或如条款6.3.3.2中所指定的层2链路标识符更新之后应相应地更新单播链路配置文件。
在从AS层接收到由于RLF而释放PC5-RRC连接的指示后,UE中的V2X层在本地释放与此PC5-RRC连接相关联的PC5单播链路。AS层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来向V2X层指示其PC5-RRC连接已释放的PC5单播链路。
在已经如条款6.3.3.3中所指定的一般释放了PC5单播链路后,用于PC5单播链路的每个UE的V2X层通知AS层已释放PC5单播链路。V2X层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来指示所释放的单播链路。
3GPP 23.304介绍一些与单播链路通信相关的程序如下:
5.3.4单播模式5G ProSe直接通信
基于NR的PC5参考点支持5G ProSe直接通信的单播模式。针对5G ProSe直接通信在两个UE之间建立PC5单播链路;且可根据应用层请求或通信要求维持、修改和释放PC5单播链路。
对于5G ProSe直接通信的PC5单播链路,在TS23.287[2]条款5.2.1.4中描述的V2X通信的PC5单播链路的原理在存在以下差异的情况下重复使用:
-V2X服务被ProSe应用代替;
-V2X服务类型被ProSe标识符代替;
-支持新的数据单元类型(包含IPv4、以太网和非结构化)。
[…]
5.8.2用于5G ProSe直接通信的标识符
5.8.2.1总述
每一UE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5G ProSe直接通信的层2ID,其由以下各项组成:
-源层2ID;以及
-目的地层2ID。
源和目的地层2ID包含在在对这些帧的层2源和目的地进行标识的PC5参考点的层2链路上发送的层2帧中。源层2ID始终通过发起对应层2帧的UE自行指派。
UE对源和目的地层2ID的选择取决于针对此层2链路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5GProSe直接通信的通信模式,如条款5.8.2.2、5.8.2.3和5.8.2.4中所描述。在不同的通信模式之间,源层2ID可能不同。
[…]
5.8.2.4用于单播模式5G ProSe直接通信的标识符
对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的5G ProSe直接通信,所使用的目的地层2ID取决于通信对等方。通过对等方的应用层ID所标识的通信对等方的层2ID可在PC5单播链路的建立期间发现,或经由先前ProSe直接通信,例如到同一应用层ID的现有或先前单播链路对UE已知,或从5G ProSe直接发现过程获得。用于建立PC5单播链路的初始信令可使用通信对等方的已知层2ID,或与被配置成用于PC5单播链路建立的ProSe服务(即,ProSe标识符)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如条款5.1.3.1中所指定。如条款6.4.3中所指定,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期间,层2ID被交换且应用于两个UE之间的未来通信。
由于ProSe应用层不使用层2ID,UE维持应用层ID与用于PC5单播链路的源层2ID之间的映射。这样可以在不中断ProSe应用的情况下改变源层2ID。
当应用层ID改变时,如果链路用于与已改变的应用层ID的5G ProSe通信,那么PC5单播链路的源层2ID应改变。
基于如条款5.1.3.1中所指定的隐私配置,将源UE的新标识符更新为用于已建立的单播链路的对等UE可能导致对等UE改变其层2ID以及任选地IP地址/前缀(如果如条款6.4.3.2中所定义的一般使用IP通信)。
[…]
6.1.1.2.2PC5信令协议
使用在TS23.287[2]的条款6.1.2中指定的PC5信令协议堆栈。用于通过安全层2链路的PC5参考点的控制平面信令的协议在条款6.4.3、6.5.1和6.5.2中指定。
[…]
6.1.2.2UE-UE
图6.1.2.2-1描绘用于NR PC5参考点的用户平面,即,PC5用户平面协议堆栈。
[3GPP TS23.304V17.3.0的标题为“用于NR PC5参考点的用户平面”的图6.1.2.2-1再现为图6]
支持IP、以太网和非结构化PDCP SDU类型。对于IP PDCP SDU类型,支持IPv4和IPv6两者。
在将来自ProSe应用层的包传送到AS层之前,由ProSe层进行处理,例如ProSe层将IP、以太网和非结构化包映射到PC5 QoS流并且标记对应PFI。
[…]
6.3.2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5G ProSe直接发现程序
6.3.2.1总述
PC5通信信道用于在PC5上载送发现消息,且PC5上的发现消息通过AS层与其它PC5消息区分开。
支持如TS23.303[3]中所定义的模型A和模型B发现两者:
-模型A使用单个发现协议消息(通知)。
-模型B使用两个发现协议消息(恳求和响应)。
图6.3.2.1-1中描绘的是使用模型A进行5G ProSe直接发现的程序。
[3GPP TS23.304V17.3.0的标题为“使用模型A进行的5G ProSe直接发现”的图6.3.2.1-1再现为图7]
1.通知UE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可包含发现消息的类型、ProSe应用代码或ProSe受限代码、安全保护元素、[元数据信息]。应用层元数据信息可作为元数据包含在通知消息中。
用于发送通知消息的目的地层2ID和源层2ID在条款5.8.1.2和条款5.8.1.3中指定。
监听UE确定用于信令接收的目的地层2ID。如条款5.8.1.2中所指定,目的地层2ID配置有UE。
图6.3.2.1-2中描绘的是使用模型B进行5G ProSe直接发现的程序。
[3GPP TS TS23.304V17.3.0的标题为“使用模型B进行的5G ProSe直接发现”的图6.3.2.1-2再现为图8]
1.发现者UE发送恳求消息。恳求消息可包含发现消息的类型、ProSe查询代码、安全保护元素。
用于发送恳求消息的目的地层2ID和源层2ID在条款5.8.1.2和条款5.8.1.3中指定。
被发现者UE如何确定用于信令接收的目的地层2ID在条款5.8.1.2中指定。
2.与恳求消息匹配的被发现者UE使用响应消息对发现者UE作出响应。响应消息可包含发现消息的类型、ProSe响应代码、安全保护元素、[元数据信息]。应用层元数据信息可作为元数据包含在响应消息中。
用于发送响应消息的源层2ID在条款5.8.1.3中指定。目的地层2ID设置为接收到的恳求消息的源层2ID。
注:安全保护元素的细节将由SA WG3定义。
[…]
6.4.3单播模式5G ProSe直接通信
6.4.3.1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层2链路建立
为了通过PC5参考点执行ProSe直接通信的单播模式,UE配置有如条款5.1.3中所描述的相关信息。
图6.4.3.1-1展示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ProSe直接通信的单播模式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
[3GPP TS23.304V17.3.0的标题为“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图6.4.3.1-1再现为图9]
1.如在条款5.8.2.4中指定,UE确定用于PC5单播链路建立的信令接收的目的地层2ID。
2.UE-1中的ProSe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ProSe服务信息、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
UE-1中的ProSe应用层可提供用于此单播通信的ProSe应用要求。如条款5.6.1中所指定,UE-1确定PC5 QoS参数和PFI。
如果UE-1决定重新使用如在条款5.3.4中所指定的现有PC5单播链路,那么UE触发如在条款6.4.3.4中所指定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
3.UE-1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发起单播层2链路建立程序。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起UE的应用层ID(即,UE-1的应用层ID)。
-如果在步骤2中ProSe应用层提供目标UE的应用层ID,那么包含以下信息:
-目标用户信息:目标UE的应用层ID(即,UE-2的应用层ID)。
-ProSe服务信息:关于请求层2链路建立的ProSe标识符的信息。
-安全性信息:用于建立安全性的信息。
注1:安全性信息以及对源用户信息和目标用户信息的必要保护由SA WG3定义。
如条款5.8.2.1和5.8.2.4中所指定,确定用于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目的地层2ID可以是广播或单播层2ID。当使用单播层2ID时,目标用户信息应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
UE-1通过使用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广播或单播的PC5来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4.如下建立UE-1的安全性:
4a.如果目标用户信息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那么目标UE,即UE-2通过与UE-1建立安全性而作出响应。
4b.如果目标用户信息未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那么对通过与UE-1的PC5单播链路使用通知的ProSe服务感兴趣的UE通过与UE-1建立安全性作出响应。
注2:用于安全性程序的信令由SA WG3定义。
当启用安全性保护时,UE-1将以下信息发送到目标UE:
-如果使用IP通信,那么: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所述IP地址配置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DHCPv4服务器”,如果仅IPv4地址分配机制受发起UE支持,即充当DHCPv4服务器;或
-“IPv6路由器”,如果仅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发起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DHCPv4服务器与IPv6路由器”,如果IPv4和IPv6地址分配机制两者均受发起UE支持;或
-“不支持地址分配”,如果IPv4和IPv6地址分配机制均不受发起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UE-1不支持IPv6 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不支持地址分配”,那么基于RFC 4862[17]在本地形成链路本地IPv6地址。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以及相关联ProSe标识符。
-任选的PC5 QoS规则。
如在条款5.8.2.1和5.8.2.4中所指定,确定用于安全性建立程序的源层2ID。目的地层2ID设定成接收到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
一旦接收到安全性建立程序消息,UE-1就针对用于此单播链路的信令和数据业务获得对等UE的层2ID以用于未来通信。
5.已成功与UE-1建立安全性的目标UE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UE-1:
5a.(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目标用户信息,那么在用于UE-2的应用层ID匹配的情况下,目标UE(即,UE-2)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作出响应。
5b.(面向ProSe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不包含目标用户信息,那么对使用通知的ProSe服务感兴趣的UE(在图6.4.3.1-1中的UE-2和UE-4)通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来对请求作出响应。
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UE的应用层ID。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由UE-1请求的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以及任选地相关联ProSe标识符。
-任选的PC5 QoS规则。
-如果使用IP通信,那么: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所述IP地址配置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DHCPv4服务器”,如果仅IPv4地址分配机制受目标UE支持,即充当DHCPv4服务器;或
-“IPv6路由器”,如果仅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目标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DHCPv4服务器与IPv6路由器”,如果IPv4和IPv6地址分配机制两者均受目标UE支持;或
-“不支持地址分配”,如果IPv4和IPv6地址分配机制均不受目标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目标UE不支持IPv6 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不支持地址分配”,且UE-1包含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那么基于RFC4862[17]在本地形成链路本地IPv6地址。目标UE应包含非冲突链路本地IPv6地址。
如果选择两个UE(即,发起UE和目标UE)来使用链路本地IPv6地址,那么这两个UE将停用RFC 4862[17]中所定义的双重地址检测。
注3:当发起UE或目标UE指示对IPv6路由器的支持时,对应地址配置程序将在建立层2链路之后实施,并且忽略链路本地IPv6地址。
建立PC5单播链路的UE的ProSe层将分配用于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和PC5单播链路相关信息向下传递到AS层。PC5单播链路相关信息包含层2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这使得AS层能够维持PC5链路标识符以及PC5单播链路相关信息。
6.如下通过已建立的单播链路传送ProSe数据:
PC5链路标识符和PFI连同ProSe数据一起提供到AS层。
另外,任选地,将层2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提供到AS层。
注4:由UE实施方案将层2ID信息提供到AS层。
UE-1使用源层2ID(即,UE-1的用于此单播链路的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即,对等UE的用于此单播链路的层2ID)发送ProSe数据。
注5:PC5单播链路是双向的,因此UE-1的对等UE可以通过与UE-1的单播链路将ProSe数据发送到UE-1。
6.4.3.4用于单播链路的层2链路修改
图6.4.3.4-1展示用于单播链路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此程序用以:
-在现有PC5单播链路中添加新PC5 QoS流。
-这涵盖将新的PC5 QoS流添加到现有ProSe服务的情况以及将新的PC5 QoS流添加到新的ProSe服务的情况。
-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现有PC5 QoS流。
-这涵盖修改用于现有PC5 QoS流的PC5 QoS参数的情况。
-这还涵盖从现有PC5 QoS流移除相关联ProSe服务的情况以及使新的ProSe服务与现有PC5 QoS流相关联的情况。
-移除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现有PC5 QoS流。
[3GPP TS23.304V17.3.0的标题为“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图6.4.3.4-1再现为图10]
0.UE-1和UE-2具有如条款6.4.3.1中所描述而建立的单播链路。
1.UE-1中的ProSe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ProSe服务信息和发起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如果UE-1决定如条款5.3.4中所指定而重复使用现有PC5单播链路,因此决定修改与UE-2建立的单播链路,那么UE-1将链路修改请求发送到UE-2。
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包含:
a)在现有PC5单播链路中添加新的PC5 QoS流:
-QoS信息:关于待添加的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对应PC5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以及任选地相关联的ProSe标识符。
-任选的PC5 QoS规则。
b)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PC5 QoS流:
-QoS信息:关于待修改的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对应PC5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以及任选地相关联的ProSe标识符。
-任选的PC5 QoS规则。
c)在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移除PC5 QoS流:
-PFI。
2.UE 2用链路修改接受消息作出响应。
链路修改接受消息包含:
-对于在步骤1中描述的情况a)和情况b):
-QoS信息:关于UE-1所请求的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以及任选地相关联的ProSe标识符。
-任选的PC5 QoS规则。
每一UE的ProSe层将关于单播链路修改的信息提供到AS层。这使得AS层能够更新与修改后的单播链路相关的上下文。
3GPP TS24.554介绍一些与单播链路通信相关的程序如下:
7.2.2 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
7.2.2.1总述
取决于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的类型(即,3GPP TS23.304[2]中的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或面向ProSe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用以建立两个UE之间的5G ProSe直接链路或建立多个5GProSe直接链路。发送请求消息的UE称为“发起UE”且另一UE称为“目标UE”。如果请求消息不指示特定目标UE(即,目标用户信息不包含在请求消息中)且多个目标UE对请求消息中指示的ProSe应用感兴趣,那么发起UE应处置从那些目标UE接收到的对应响应消息。每次在UE中建立的5GProSe直接链路的最大数目不应超过所建立5G ProSe直接链路的实施方案特定的最大数目。
注:所建立5G ProSe直接链路的建议最大数目是8。
当用于5G ProSe层3远程UE的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成功地完成时,且如果存在经建立用于中继远程UE的业务的PDU会话,那么5G ProSe层3UE到网络的中继UE应执行如3GPP TS24.501[11]中所指定的远程UE报告程序。
在用于5G ProSe层2远程UE的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成功地完成之后,且在通过下层从5G ProSe层2远程UE获得请求后,5G ProSe层2UE到网络的中继UE在5GMM-IDLE模式下应通知下层执行如3GPP TS24.501[11]中所指定的服务请求程序。
[…]
[3GPP TS24.554V17.2.1的标题为“面向UE的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的图7.2.2.2.1再现为图11]
[…]
7.2.3 5G ProSe直接链路修改程序
7.2.3.1总述
5G ProSe直接链路修改程序的目的是修改现有ProSe直接链路以:
a)将新的PC5 QoS流添加到现有5G ProSe直接链路;
b)修改用于更新现有PC5 QoS流的PC5 QoS参数的现有PC5 QoS流;
c)修改用于使新的ProSe应用与现有PC5 QoS流相关联的现有PC5 QoS流;
d)修改用于从现有PC5 QoS流移除相关联的ProSe应用程序的现有PC5QoS流;或
e)从现有5G ProSe直接链路移除现有PC5 QoS流。
在此程序中,发送PROSE DIRECT LINK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的UE称为“发起UE”,且另一UE称为“目标UE”。
[…]
[3GPP TS24.554V17.2.1的标题为“5G ProSe直接链路修改程序”的图7.2.3.2.1再现为图12]
[…]
7.2.4 5G ProSe直接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
7.2.4.1总述
5G ProSe直接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用于在使用新的标识符之前,在两个UE之间为5G ProSe直接链路更新和交换新标识符(例如,应用层ID、层2ID、安全性信息和IP地址/前缀)。发送PROSE DIRECT LINK IDENTIFIER UPDATE REQUEST消息的UE被称作“发起UE”,且另一UE被称作“目标UE”。
[…]
[3GPP TS24.554V17.2.1的标题为“5G ProSe直接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图7.2.4.2.1再现为图13]
[…]
7.2.5 5G ProSe直接链路保活程序
7.2.5.1总述
5G ProSe直接链路保活程序用于维持两个UE之间的5G ProSe直接链路,即,检查两个UE之间的链路仍有效。发送PROSE DIRECT LINK KEEPALIVE REQUEST消息的UE被称作“发起UE”,且另一UE被称作“目标UE”。
5G ProSe直接链路保活程序可由仅一个UE或这两个UE在所建立的5GProSe直接链路中发起。
[…]
[3GPP TS24.554V17.2.1的标题为“5G ProSe直接链路修保活程序”的图7.2.5.2.1再现为图14]
[…]
7.2.10 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
7.2.10.1总述
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用于在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或5GProSe直接链路密钥更新程序期间在两个UE之间建立安全性。如果不激活UE PC5信令完整性保护,那么未建立安全性。在成功完成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之后,选定的安全算法和密钥用于完整性保护且加密通过UE之间的此5G ProSe直接链路交换的所有PC5信令消息,且安全上下文可用于保护通过UE之间的此5G ProSe直接链路交换的所有PC5用户平面数据。发送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的UE被称作“发起UE”,且另一UE被称作“目标UE”。
编者注:由于5G ProSe层2UE到网络的中继和5G ProSe层3UE到网络的中继的安全要求对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任何可能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等待SA3结论。
7.2.10.2通过发起UE发起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
发起UE在发起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之前将满足以下前提:
a)目标UE已通过发送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以及以下朝向发起UE发起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
1)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
i)包含目标用户信息IE,其包含发起UE的应用层ID;或
ii)不包含目标用户信息IE且发起UE对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REQUEST消息中通过ProSe标识符所标识的ProSe服务感兴趣;以及
2)发起UE:
i)已基于包含在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中的KNRPID标识了现有KNRP或导出了新KNRP;或
ii)已基于其UE 5G ProSe直接信令安全策略和目标UE的5G ProSe直接信令安全策略决定不激活安全保护;或
b)目标UE已通过发送PROSE DIRECT LINK REKEYING REQUEST消息以及以下朝向发起UE发起5G ProSe直接链路密钥更新程序:
1)如果目标UE已在PROSE DIRECT LINK REKEYING REQUEST消息中包含重新认证指示,那么发起UE已导出新KNRP
如果发起UE已导出新KNRP,那么发起UE将产生KNRP ID的2个MSB,以确保所得KNRP ID在发起UE中是唯一的。
发起UE应根据其UE 5G ProSe直接信令安全策略和目标UE的5G ProSe直接信令安全策略来选择安全算法。如果在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如果发起UE或目标UE的5G ProSe直接信令完整性保护策略被设置为“需要信令完整性保护”,那么发起UE应不选择空完整性保护算法。如果在5G ProSe直接链路密钥更新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发起UE:
a)如果当前用于5G ProSe直接链路的完整性保护算法不同于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应不选择空完整性保护算法;
b)如果当前用于5G ProSe直接链路的加密保护算法不同于空加密保护算法,那么应不选择空加密保护算法;
c)如果当前在使用中的完整性保护算法为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将选择空完整性保护算法;以及
d)如果当前在使用中的加密保护算法为空加密保护算法,那么应选择空加密保护算法。
接着,发起UE将:
a)生成128位Nonce_2值;
b)从在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中接收到的KNRP、Nonce_2和Nonce_1导出KNRP-sess,如3GPP TS 33.536[37]中所指定;
c)从KNRP-sess和选定的安全算法导出NR PC5加密密钥NRPEK和NR PC5完整性密钥NRPIK,如3GPP TS 33.536[37]中所指定,且
d)产生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在此消息中,发起UE:
1)如果在发起UE处已导出新KNRP且用于产生KNRP的认证方法需要发送信息来完成5G ProSe直接链路认证程序,那么将包含密钥建立信息容器IE;
注:密钥建立信息容器由上层提供。
2)如果在发起UE处已导出新KNRP,那么将包含KNRPID IE的MSB;
3)如果选定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并非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出于通过此5G ProSe直接链路的会话密钥建立的目的,将包含设置成由发起UE产生的128位随机数值的Nonce_2IE;
4)将包含所选择的安全性算法;
5)将在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或PROSE DIRECT LINKREKEYING REQUEST消息中包含从目标UE接收到的UE安全能力;
6)将在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中包含从目标UE接收到的UE 5G ProSe直接信令安全策略;且
7)如果选定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并非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将包含如3GPP TS33.536[37]中所指定的由发起UE选择的KNRP-sessID的LSB。
如果激活此5G ProSe直接链路的安全保护,那么发起UE将从PROSE DIRECT LINK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或PROSE DIRECT LINK REKEYING REQUEST消息中接收到的KNRP-sess ID的MSB和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中包含的KNRP-sess ID的LSB形成KNRP-sess ID。发起UE将使用KNRP-sess ID标识新安全上下文。
在产生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之后,发起UE将此消息连同用于5G ProSe直接通信的发起UE的层2ID和用于5GProSe直接通信的目标UE的层2ID、NRPIK、NRPEK(如果可适用)、KNRP-sessID、如TS 33.536[37]中所指定的选定安全算法;用于具有新安全上下文的5GProSe直接链路的5G ProSe直接信令安全保护的激活指示(如果可适用)一起传递到下层以供传送,且启动定时器T5089。当定时器T5089处于运行中时,发起UE将不发送新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到同一目标UE。
注: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在下层处通过使用新安全上下文受完整性保护(且未加密)。
如果在5G ProSe直接链路密钥更新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发起UE将用于具有新安全上下文的5G ProSe直接链路的5G ProSe直接用户平面安全保护的激活指示(如果可适用)连同用于5GProSe直接通信的发起UE的层2ID和用于5G ProSe直接通信的目标UE的层2ID一起提供到下层。
[3GPP TS24.554V17.2.1的标题为“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图7.2.10.2.1再现为图15]
7.2.10.3由目标UE接受的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
在接收到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后,如果包含新指派的发起UE的层2ID且如果尚未执行5G ProSe直接链路认证程序,那么目标UE将使用用于5GProSe直接通信的新指派的发起UE的层2ID替换原始发起UE的层2ID。目标UE将检查包含在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中的选定安全算法IE。如果包含“空完整性算法”于选定的安全算法IE中,那么不激活此5G ProSe直接链路的安全性。如果“空加密算法”和除“空完整性算法”外的完整性算法包含在选定算法IE中,那么不激活信令加密保护。如果目标UE的5G ProSe直接信令完整性保护策略被设置为“需要信令完整性保护”,那么目标UE将校验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中选定的安全算法IE不包含空完整性保护算法。如果选定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并非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目标UE将:
a)从在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中接收到的KNRP、Nonce_1和Nonce_2导出KNRP-sess,如3GPP TS 33.536[37]中所指定;以及
b)从KNRP-sess和选定的完整性算法导出NRPIK,如3GPP TS 33.536[37]中所指定。
如果导出KNRP-sess且选定的加密保护算法并非空加密保护算法,那么目标UE将从KNRP-sess和选定的加密算法导出NRPEK,如3GPP TS 33.536[37]中所指定。
目标UE将确定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是否可由以下接受:
a)如果目标UE的5G ProSe直接信令完整性保护策略被设置为“需要信令完整性保护”,那么校验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中选定的安全算法不包含空完整性保护算法;
b)如果选定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并非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要求下层使用NRPIK和选定的完整性保护算法校验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的完整性;
c)校验与目标UE在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或PROSEDIRECT LINK REKEYING REQUEST消息中发送到发起UE的值相比接收到的UE安全能力尚未更改;
d)如果在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
1)校验与目标UE在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中发送到发起UE的值相比接收到的UE 5G ProSe直接信令安全策略尚未更改;以及
2)校验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中包含的KNRP-sessID的LSB未被设置成与响应于目标UE的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从另一UE接收到的那些相同的值;以及
e)如果在5G ProSe直接链路密钥更新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且当前用于5G ProSe直接链路的完整性保护算法不同于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校验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中选定的安全算法并不包含空完整性保护算法。
如果目标UE在ProSe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并不包含KNRP ID,那么目标UE在ProSe直接链路密钥更新请求消息中包含重新认证指示,或发起UE选择导出新KNRP,目标UE应如3GPP TS 33.536[37]中所指定导出KNRP。目标UE应选择KNRP ID的2个LSB以确保所得KNRPID在目标UE中将是唯一的。目标UE应从接收到的KNRP ID的MSB及其选择的KNRP ID的LSB形成KNRP ID,且应存储KNRP以及完整的KNRP ID。
如果目标UE接受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那么目标UE应产生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PLETE消息。在此消息中,目标UE:
a)如果直接通信不用于5G ProSe层2远程UE与5G ProSe层2UE到网络的中继UE之间的5G ProSe直接通信,那么将包含PQFI和对应PC5 QoS参数;
b)如果使用IP通信且在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将包含设置成以下值中的一个的IP地址配置IE:
1)“IPv6路由器”,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目标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2)“不支持地址分配”,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不受目标UE支持;
c)如果使用IP通信,IP地址配置IE被设置为“不支持地址分配”且在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将包含基于IETF RFC4862[25]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IE;
d)如果导出新KNRP,那么将包含KNRPID的2个LSB;以及
e)如果在5G ProSe直接链路建立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将包含用于此5G ProSe直接链路的其UE 5G ProSe直接用户平面安全策略。在不同ProSe服务映射到不同5G ProSe直接用户平面安全策略的情况下,当多于一个ProSe标识符包含在PROSE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中时,那些ProSe服务的用户平面安全策略中的每一个将兼容,例如“不需要用户平面完整性保护”和“需要用户平面完整性保护”不兼容。
如果选定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并非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目标UE将从PROSE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或PROSE DIRECT LINK REKEYING REQUEST消息中已发送的KNRP-sess ID的MSB和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中接收到的KNRP-sess ID的LSB形成KNRP-sess ID。目标UE将使用KNRP-sess ID标识新安全上下文。
在产生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PLETE消息之后,目标UE将此消息连同用于5G ProSe直接通信的目标UE的层2ID和用于5GProSe直接通信的发起UE的层2ID、NRPIK、NRPEK(如果适用)、KNRP-sessID、如3GPP TS 33.536[37]中所指定的选定安全算法和用于具有新安全上下文的5G ProSe直接链路的5G ProSe直接信令安全保护的激活指示(如果适用)一起传递到下层以供传送。
注: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PLETE消息和其它5G ProSe直接信令消息在下层处使用新安全上下文完整性受保护且经加密(如果适用)。
如果在5G ProSe直接链路密钥更新程序期间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那么目标UE将用于具有新安全上下文的5G ProSe直接链路的5G ProSe直接用户平面安全保护的激活指示(如果适用)连同用于5GProSe直接通信的发起UE的层2ID和用于5GProSe直接通信的目标UE的层2ID一起提供到下层。
7.2.10.4通过发起UE完成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
在接收到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PLETE消息后,发起UE将停止定时器T5089。如果选定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并非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UE校验PROSE DIRECTLINK SECURITY MODE COMPLETE消息的完整性。如果完整性校验通过,那么发起UE应随后继续触发5G ProSe直接链路安全模式控制程序的程序。如果选定的完整性保护算法为空完整性保护算法,那么UE继续所述程序而无需校验完整性保护。
在接收到PROSE DIRECT LINK SECURITY MODE COMPLETE消息之后,发起UE将删除其针对目标UE所具有的旧安全上下文。
[…]
7.2.9在5G ProSe直接链路上的数据传送
7.2.9.1传送
当从上层接收到待在5G ProSe直接链路上发送到特定UE的用户数据时,传送UE应确定对应于应用层ID的5G ProSe直接链路上下文,且接着应在将每一传出协议数据单元传递到下层以供传送之前用以下信息标注所述每一传出协议数据单元:
a)层3协议数据单元类型(见3GPP TS 38.323[16])被设置为:
1)IP,如果ProSe消息含有IP数据;
2)以太网,如果ProSe消息含有以太网数据;或
3)非结构化,如果ProSe消息含有非结构化数据;
b)与5G ProSe直接链路上下文相关联的PC5链路标识符;
c)任选地,将源层2ID设置为与5G ProSe直接链路上下文相关联的源层2ID;
d)任选地,将目的地层2ID设置为与5G ProSe直接链路上下文相关联的目的地层2ID;以及
e)根据条款5.2.4中指定的映射规则,将PQFI设置为对应于ProSe标识符和任选的ProSe应用要求的值。
3GPP TS 38.331介绍以下内容:
5.8.9.1侧链路RRC重新配置
5.8.9.1.1总述
[3GPP TS 38.331V17.2.0的标题为“侧链路RRC重新配置,成功”的图5.8.9.1.1-1再现为图16]
[…]
此程序的目的是修改PC5-RRC连接,例如以建立/修改/释放侧链路DRB或PC5中继RLC信道、以(重新)配置NR侧链路测量和报告、以(重新)配置侧链路CSI参考信号资源、以(重新)配置CSI报告时延约束、以(重新)配置侧链路DRX且(重新)配置SL UE间协调报告的时延约束。
在以下情况中,UE可发起侧链路RRC重新配置程序并在以下情况中在对应的PC5-RRC连接上执行条款5.8.9.1.2中的操作:
-释放与对等UE相关联的侧链路DRB,如条款5.8.9.1a.1中所指定;
-建立与对等UE相关联的侧链路DRB,如条款5.8.9.1a.2中所指定;
-修改包含在与对等UE相关联的侧链路DRB的SLRB-Config中的参数,如条款5.8.9.1a.2中所指定;
-释放用于L2 U2N中继UE和远程UE的PC5中继RLC信道,如条款5.8.9.7.1中所指定;
-建立用于L2 U2N中继UE和远程UE的PC5中继RLC信道,如条款5.8.9.7.2中所指定;
-修改包含在用于L2 U2N中继UE和远程UE的PC5中继RLC信道的SL-RLC-ChannelConfigPC5中的参数,如条款5.8.9.7.2中所指定;
-(重新)配置对等UE以执行NR侧链路测量和报告。
-(重新)配置侧链路CSI参考信号资源和CSI报告时延界限;
-(重新)配置对等UE以执行侧链路DRX;
-(重新)配置SL UE间协调报告的时延界限。
在RRC_CONNECTED中,UE应用在RRCReconfiguration(如果存在的话)中提供的NR侧链路通信参数。在RRC_IDLE或RRC_INACTIVE中,UE应用在系统信息(如果存在的话)中提供的NR侧链路通信参数。对于其它情况,UE应用在SidelinkPreconfigNR(如果存在的话)中提供的NR侧链路通信参数。当UE在以上三种情况之间执行状态转变时,在获取新配置之后,UE应用在新状态中提供的NR侧链路通信参数。在获取新配置之前,UE继续应用在旧状态中提供的NR侧链路通信参数。
[…]
5.8.9.3侧链路无线电链路失败相关动作
UE将:
1>在从侧链路RLC实体指示已达到用于特定目的地的重新传送的最大数目后;或
1>在用于特定目的地的T400到期后;或
1>在从MAC实体指示已达到用于特定目的地的连续HARQ DTX的最大数目后;或
1>在针对特定目的地的来自侧链路PDCP实体的关于SL-SRB2或SL-SRB3的完整性校验失败指示后:
2>考虑针对此目的地检测到侧链路无线电链路失败;
2>根据条款5.8.9.1a.1释放此目的地的DRB;
2>根据条款5.8.9.1a.3释放此目的地的SRB;
2>根据条款5.8.9.7.1释放此目的地的PC5中继RLC信道(如果配置的话);
2>丢弃此目的地的与NR侧链路通信相关的配置;
2>重置此目的地的侧链路特定MAC;
2>考虑针对目的地释放PC5-RRC连接;
2>针对此目的地指示到上层的PC5-RRC连接的释放(即,PC5是不可用的);
2>如果UE处于RRC_CONNECTED下:
3>如果UE充当L2 U2N远程UE:
4>发起RRC连接重新建立程序,如条款5.3.7中所指定。
3>否则:
4>执行如在5.8.3.3中所指定的用于NR侧链路通信程序的侧链路UE信息;
注:由UE实施方案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向上层指示维持保活程序[55]。
3GPP TR 38.836介绍以下内容:
3.1术语
[…]
UE间中继:中继UE中继第一远程UE(即,源UE)与第二远程UE(即,目的地UE)之间的业务的中继架构。
[…]
5基于侧链路的UE间中继
5.1情境、假设和要求
UE间中继实现了两个侧链路UE之间的侧链路传送的覆盖范围扩展和功率节省。在本研究中考虑的覆盖范围情形如下:
1)所有UE(源UE、中继UE、目的地UE)在覆盖范围内。
2)所有UE(源UE、中继UE、目的地UE)在覆盖范围外。
3)局部覆盖范围,其中中继所涉及的UE(源UE、中继UE、目的地UE)中的至少一个在覆盖范围内,且中继所涉及的UE中的至少一个在覆盖范围外。
RAN2将努力为覆盖范围内和覆盖范围外的情况找到共同解决方案。对于UE间中继,支持UE可处于不同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形。
图5.1-1展示考虑UE间中继的情形。在图5.1-1中,覆盖范围暗示源/目的地UE和/或UE间中继UE在覆盖范围内且可接入Uu上的网络。
[3GPP TR 38.836V17.0.0的标题为“用于UE间中继的情形(其中未示出覆盖范围状态)”的图5.1-1再现为图17]
关于远程UE与UE间中继之间的PC5假设NR侧链路。
不考虑源UE、UE间中继和目的地UE的跨RAT配置/控制,即eNB/ng-eNB不控制/配置NR源UE、目的地UE或UE间中继UE。对于UE间中继,本研究聚焦于源UE与目的地UE之间的单播数据业务。
通过SN配置/调度UE(源UE、目的地UE或UE间中继UE)以执行NR侧链路通信不在本研究的范围之内。
对于UE间中继,假设远程UE在给定时间仅具有经由单个中继UE的活动端到端连接。
一旦在源UE、UE间中继和目的地UE之间建立PC5链路,就可发生源UE与目的地UE之间的数据中继。
关于UE间中继所涉及的任何UE的RRC状态不假设任何限制。
在此版本的移动性期间,服务连续性的要求仅针对UE到网络中继,而不针对UE间中继。
5.2发现
支持如TS23.303[3]的条款5.3.1.2中定义的模型A和模型B发现模型用于UE间中继,且可基于SA2结论支持集成的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在图5.2-1中描述发现消息的协议堆栈。
[3GPP TR 38.836V17.0.0的标题为“用于UE间中继的发现消息的协议堆栈”的图5.2-1再现为图18]
当被上层触发时,允许中继UE或远程UE传送发现消息。
远程UE和中继UE均可依赖于预配置,除非相关无线电配置由网络经由系统信息或专用信令提供。
传送发现消息的资源池可与用于数据传送的资源池共享或分离。
-对于共享的资源池和分开的资源池,针对发现消息引入了新LCID,即发现消息由新SL SRB载送。
-在分开的资源池内,发现消息在LCP程序期间彼此同等地处理。
5.3中继(重新)选择标准和程序
用于中继(重新)选择的基线解决方案如下:
PC5接口处的无线电测量被视为中继(重新)选择准则的部分。
-远程UE至少使用侧链路发现消息的无线电信号强度测量来评估中继UE的PC5链路质量是否满足中继选择和重新选择标准。
-当远程UE连接到中继UE时,其可在侧链路单播链路上使用SL-RSRP测量来评估中继UE的PC5链路质量是否满足中继重新选择准则。
关于例如在侧链路单播链路上无传送的情况下的PC5无线电测量准则的另外细节可在WI阶段中论述。如果远程UE具有与中继UE的PC5-RRC连接,那么如何基于发现消息和/或SL-RSRP的RSRP执行RSRP测量可在WI阶段中决定。
对于中继(重新)选择,远程UE将中继UE的PC5无线电测量与由gNB配置或预先配置的阈值进行比较。远程UE还需要考虑用于中继(重新)选择的较高层准则,但细节可留给SA2决定。中继(重新)选择可由远程UE的上层触发。
如果当前侧链路中继的NR侧链路信号强度低于(预先)配置的阈值,那么应触发中继重新选择。并且,如果远程UE检测到与当前中继UE的PC5链路的RLF,那么可触发中继重新选择。
上述用于中继(重新)选择的基线适用于L2和L3中继解决方案。可在WI阶段中考虑针对L2和L3 UE间中继解决方案的额外AS层准则。
对于中继(重新)选择,当远程UE具有满足所有AS层和较高层准则的多个合适的中继UE候选者且远程UE需要自己选择一个中继UE时,由UE实施方案决定选择哪一个中继UE。
如TR 23.752中所获取,TR 23.752中的解决方案#8和解决方案#50被视为L2和L3UE间中继重新选择的基线解决方案,且TR 23.752中的解决方案#8和解决方案#11被视为L3UE间中继选择的基线解决方案。
5.4中继/远程UE授权
RAN2得出结论:中继UE和远程UE两者的授权不具有RAN2影响。
5.5层2中继
5.5.1架构和协议堆栈
对于L2 UE间中继架构,除了终止点是两个远程UE的事实外,协议堆栈类似于L2UE到网络中继。用于L2 UE间中继架构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协议堆栈在图5.5.1-1和图5.5.1-2中描述。
在第二PC5链路(即,中继UE与目的地UE之间的PC5链路)上支持适配层以用于L2UE间中继。对于L2 UE间中继,适配层置于第二PC5链路上的用于CP和UP的RLC子层上。侧链路SDAP/PDCP和RRC终止于两个远程UE之间,而RLC、MAC和PHY终止于每一PC5链路中。
[3GPP TR 38.836V17.0.0的标题为“用于L2 UE间中继的用户平面协议堆栈”的图5.5.1-1再现为图19]
[3GPP TR 38.836V17.0.0的标题为“用于L2 UE间中继的控制平面协议堆栈”的图5.5.1-2再现为图20]
对于L2 UE间中继的第一跳:
-远程UE SL无线电承载与第一跳PC5 RLC信道之间的第一跳PC5适配层支持N:1映射以用于中继。
-支持源远程UE与中继UE之间的第一PC5跳上的适配层,以标识以不同目的地远程UE为目的地的业务。
对于L2 UE间中继的第二跳:
-第二跳PC5适配层可用于支持中继UE处第一PC5跳上的进入RLC信道与第二PC5跳上的离开RLC信道之间的承载映射。
-PC5适配层支持第一PC5跳上的多个进入PC5 RLC信道与第二PC5跳上的一个离开PC5 RLC信道之间的N:1承载映射,并支持远程UE标识功能。
对于L2 UE间中继:
-远程UE端到端无线电承载的身份信息包含在第一和第二PC5跳中的适配层中。
-另外,源远程UE的身份信息和/或目的地远程UE的身份信息为待包含在适配层中的候选信息,这将在WI阶段中决定。
5.5.2QoS
用于L2 UE间中继的QoS处理受上层影响,例如SA2所研究的TR 23.752中的解决方案#31。
5.5.3安全性
如TR 23.752的条款6.9.1.2(解决方案#9)中所描述,在L2UE间中继的情况下,以UE1与UE2之间的端到端方式在PDCP层处建立安全性。安全性方面需要来自SA3的确认。
5.5.4控制平面程序
RAN2将TR 23.752[6]中的SA2解决方案视为基线。进一步的RAN2影响可在WI阶段(如果存在)中讨论。
3GPP TS23.700-33介绍以下内容:
8结论
8.1关键问题#1:支持UE间中继
针对关键问题#1(对UE间中继的支持),下文被视为结论:
以下结论对于层3UE间中继和层2UE间中继两者是常见的:
-对于UE间中继发现,支持模型A和模型B发现两者。
-支持集成到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中的发现。Sol#1替代方案1用作规范性阶段的基础。
-5G ProSe UE间中继发现消息含有两个元素集,即,直接发现集和U2U发现集。
-元素的直接发现集可为如Rel-17中所定义的5G ProSe直接发现消息的内容的部分。这包含例如源UE和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
-U2U发现集含有支持UE间中继的发现和直接发现的扩展的信息。这包含例如发现消息类型、RSC、中继的用户信息ID等。
-5G ProSe UE间中继仅修改元素的U2U集,且在发现程序期间转发端到端元素。
-以下参数用于UE间中继发现:
-对于UE间中继模型A发现,发现消息的类型、UE间中继的用户信息ID、RSC、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列表包含在通知消息中。
-对于源UE与UE间中继之间的UE间中继模型B发现,发现消息的类型、源UE的用户信息ID、RSC和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包含在恳求消息中,且发现消息的类型、UE间中继的用户信息ID、RSC和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包含在响应消息中。
-对于UE间中继与目标UE之间的UE间中继模型B发现,发现消息的类型、源UE的用户信息ID、UE间中继的用户信息ID、RSC和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包含在恳求消息中,且发现消息的类型、RSC、源UE的用户信息ID和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以及层2ID包含在响应消息中。
注1:UE间中继是否在发现消息中向源UE提供目标UE的层2ID可与规范性工作期间的RAN WG的决策一致。
注意2:将在规范性阶段中确定源UE和目标UE是否且如何指示支持UE间中继操作。
-对于UE间中继选择,源UE针对模型A和模型B发现两者执行UE间中继选择。对于模型B发现,目标UE可例如基于所接收的每一消息的PC5信号强度而选择响应或不响应UE间中继。
-对于用于UE间中继操作的服务授权和策略/参数预配,如TS23.304[3]中定义的基于PCF的服务授权和预配用作规范性工作的基础。
-每ProSe服务的策略/参数包含:中继服务代码和UE间中继层指示符;每RSC的UE间中继层指示符,其指示RSC是提供5G ProSe层2还是层3UE间中继服务。
-如果UE间中继发现集成到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中,即,在经由一个或多个UE间中继UE从源UE接收到直接通信请求后,目标UE执行UE间中继选择。
-对于UE间中继重新选择,Sol#7中的源UE与目标UE之间的协商后的UE间中继重新选择和Sol#10中的UE间中继选择程序可在不同条件下使用。
注3:UE间中继选择/重新选择需要在规范性工作期间与RAN WG协作。
-支持IP、以太网和非结构化业务类型。
注4:如果源和目标UE支持,那么可以IP业务类型封装以太网和非结构化业务类型。
-在一个源UE与多个目标UE通信的情况下,可针对每个RSC的多个目标UE共享源UE与UE间中继之间的PC5链路,同时可在UE间中继与每RSC的目标UE之间各自地建立PC5链路。对于共享PC5链路,可使用层2链路修改程序。
-在多个源UE与一个目标UE通信的情况下,每个RSC可共享UE间中继与目标UE之间的PC5链路,而可在源UE与每RSC的UE间中继之间各自地建立PC5链路。对于共享PC5链路,可使用层2链路修改程序。
注5:如果源UE或目标UE具有多个应用层ID(用户信息),那么其将被处理为每应用层ID的不同UE,且将设置UE(源UE或目标UE)与中继UE之间的单独PC5链路。这将在规范性阶段期间由RAN确认。
-对于UE间中继,每跳链路设置(即,源UE与UE间中继之间以及UE间中继与目标UE之间的PC5链路建立),源UE发起与UE间中继的PC5链路设置(第一跳),且UE间中继发起与目标UE的PC5链路设置(第二跳)。Sol#11用作规范性工作的基础。
-如TS23.304[3]条款6.4.3.1中所定义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被重新使用,以用于UE间中继的每跳链路建立,具有以下阐述:
-UE间中继在第一跳处完成安全建立程序之后发起第二跳PC5链路建立。
-UE间中继在完成第二跳PC5链路建立之后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源UE(即,UE间中继已经从目标UE接收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如TS23.304[3]条款6.4.3.1中所定义的IP地址分配程序在每一跳上重新使用以用于UE间中继。
-源UE和目标UE可使用DNS获得彼此的IP地址。源UE可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如果包含)中从UE间中继获得目标UE的IP地址。
-对于第一跳PC5链路建立:
-源UE将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发送到UE间中继,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包含源UE的用户信息ID、UE间中继的用户信息ID、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和层2ID、RSC和安全信息。
-对于在安全性保护经启用之后的层3UE间中继,源UE将IP地址配置或本地链路IPv6地址、QoS信息(PFI和PC5 QoS参数)发送到UE间中继。
-UE间中继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源UE,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包含源UE的用户信息ID、UE间中继的用户信息ID、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和RSC。
-对于层3UE间中继,层3UE间中继还包含直接通信接受中的目标UE的IP地址(任选的)、QoS信息(PFI和分离PC5 QoS参数)和IP地址配置或本地链路IPv6地址。
-对于第二跳PC5链路建立:
-UE间中继将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发送到目标UE,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包含源UE的用户信息ID、UE间中继的用户信息ID、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RSC和安全信息。
-对于在安全性保护经启用之后的层3UE间中继,层3UE间中继将IP地址配置或本地链路IPv6地址和QoS信息(PFI和分离PC5 QoS参数)发送到目标UE。
-目标UE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UE间中继,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包含源UE的用户信息ID、UE间中继的用户信息ID、目标UE的用户信息ID和RSC。
-对于层3UE间中继,目标UE还包含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的QoS信息(PFI和分离PC5QoS参数)和IP地址配置或本地链路IPv6地址。
以下结论特定针对于层3UE间中继:
注6:授权源UE和目标UE共享IP地址信息的任何解决方案的评估取决于SA3。
-链路标识符更新(LIU)程序,Sol#32(条款6.32.3)用作规范性工作的基础。
-对于层3UE间中继的QoS控制,UE间中继从源UE接收E2E QoS且确定每跳QoS参数以满足E2E QoS。Sol#4(条款6.4.2)用作规范性工作的基础。
以下结论特定针对于层2UE间中继:
-需要在执行E2E PC5链路建立之前建立(即,在源UE与UE间中继之间以及在UE间中继与目标UE之间)每跳链路(即,PC5链路)。Sol#30(条款6.30.2.2)用作规范性工作的基础。
注7:将由RAN WG确定UE间中继转发E2E PC5-S消息的方式。
注8:对于层2UE间中继,RAN WG将定义将如何在PC5链路上处理和拆分E2E QoS。
如3GPP RAN2#119-e主席笔记“RAN2-119-e-Positioning-Relay-2022-08-26-2000_eom”和3GPP RAN2#119bis-e主席笔记“RAN2-119bis-e-Positioning-Relay-2022-10-19-2000_EOM”中所捕获和描述,在3GPP RAN2会议中进行用于UE间中继的以下协议:
RAN2#119-e
RAN2#119bis-e
/>
根据3GPP TS23.287和3GPP TS23.304,UE可执行与对等UE的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例如,层2链路建立)以用于在这两个UE之间建立层2链路或单播链路。基本上,通过对等UE的应用层ID所标识的对等UE的层2ID可在建立PC5单播链路期间经由发现消息发现或经由先前侧链路通信,例如到相同应用层ID的现有或先前单播链路对UE已知,或从应用层服务通知获得。用于建立PC5单播链路(即,直接通信请求)的初始信令可使用对等UE的已知层2ID,或与被配置成用于PC5单播链路建立的ProSe服务/应用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期间,两个UE的层2ID经交换且用于两个UE之间的未来通信。
另外,根据3GPP TS24.554,这两个UE彼此将在PC5单播链路建立期间交换安全信息,使得这两个UE使用经过协商的安全算法和/或密钥来保护通过PC5单播链路发送的业务(包含例如PC5-S信令、PC5-RRC信令和/或PC5用户平面数据)的内容。
根据3GPP TR 23.700-33,将在侧链路通信中支持UE间中继,这意味着在这两个UE无法彼此直接通信的情况下,中继UE可用于支持两个UE(例如,源远程UE/UE1和目的地远程UE/UE2)之间的数据通信。对于隐私,两个UE之间传达的业务内容无法被中继UE读取或知晓。因此,据推测,用于保护两个UE上的用户平面(在侧链路(SL)数据无线电承载(DRB)上发送的会话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应与在中继UE与这两个UE中的每一个之间建立的安全上下文隔离。还推测,不与中继UE相关的一些PC5-S信令(即,SL SRB上发送的这些PC5-S信令可在UE1与UE2之间交换)还可受建立用于保护用户平面业务的安全上下文保护。
为了支持UE间中继,在3GPP TR 38.836中,用于经由中继UE在源远程UE与目的地远程UE之间转发侧链路包的适配层可通过第一跳PC5链路(即,中继UE与源远程UE之间的PC5链路)和第二跳PC5链路(即,中继UE与目的地远程UE之间的PC5链路)支持以用于L2 UE间中继。对于L2 UE间中继,可将适配层置于第一/第二跳PC5链路上的控制平面(CP)和用户平面(UP)两者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上。在两个源/目的地远程UE之间终止侧链路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包数据汇聚协议(PDCP)和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同时在每一PC5链路中终止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媒体接入控制(MAC)和物理(PHY)。从源远程UE发送到中继UE(通过第一跳)的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可包含用于目的地远程UE标识属于特定SL信令/数据无线电承载的业务的承载信息。从源远程UE发送到中继UE(通过第一跳)的适配层PDU还可包含用于中继UE标识以特定目的地远程UE为目标的业务的UE信息。另外,从中继UE发送到目的地远程UE(通过第二跳)的适配层PDU可包含用于目的地远程UE标识属于特定SL信令/数据无线电承载的业务的承载信息。从中继UE发送到目的地远程UE(通过第二跳)的适配层PDU还可包含用于目的地远程UE标识以特定源远程UE为目标的业务的UE信息。承载信息和UE信息可包含在适配层PDU的标头中。
可能地,适配层标头中的UE信息可为不同于远程UE的层2ID(L2ID)或上层ID的本地UE标识/标识符(ID)。一般来说,本地UE ID的长度短于L2ID的长度,且L2ID和本地UE ID由AS层用于侧链路通信。因此,可能需要用户间(U2U)中继UE、源远程UE和目的地远程UE与本地UE ID与一对源/目的地L2ID之间的关联一致。此类适配层可被称为例如侧链路中继适配协议(SRAP)层。
根据3GPP TR 23.700-33中总结的解决方案,可考虑用于基于所总结的解决方案实现层2UE间中继操作的方法。在以下实例中,存在源远程UE(即UE1)和目的地远程UE(即UE2)期望与彼此通信的情况。源远程UE和目的地远程UE可经由U2U中继UE彼此通信。应了解,在开始U2U中继操作之前,源/目的地远程UE可以被授权使用由U2U中继UE提供的服务,同时U2U中继UE可以被授权在源/目的地远程UE之间提供中继业务的服务。
图21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U2U中继通信的PC5连接建立的步骤流程。图21的每一步骤的细节可描述如下。UE1和UE2可经由中继UE(例如,UE3)建立U2U中继通信。
0.UE1可预先知道UE2的上层标识(即,应用层标识)。由于UE1与UE2之间的先前直接通信,UE1将已知所述上层标识。由于从UE3接收到的中继发现消息的内容(如在3GPP TR23.700-33的图6.10.2.1-1(未图示)的步骤2中所介绍),UE1将已知所述上层标识。
1.UE1可将直接通信请求(DCR)消息(如3GPP TS23.304中所介绍)或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如3GPP TS24.554中所介绍)发送到UE3,以用于通过一些修改在UE1与UE3之间建立第一PC5连接。此DCR消息可包含UE1的用户信息ID、UE3的用户信息ID、UE2的用户信息ID(和层2ID)、RSC、安全信息和/或等。此处和下文的所述用户信息ID可为上层ID或应用层ID。
2.UE3可将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如3GPP TS24.554中所介绍)发送到UE1以用于建立第一PC5连接的安全上下文。
3.UE1可将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如3GPP TS24.554中所介绍)发送到UE3,以用于完成第一PC5连接的安全上下文的建立。
4.UE3可将DCR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到UE2,以用于通过一些修改在UE3与UE2之间建立第二PC5连接。此DCR消息可包含UE1的用户信息ID、UE3的用户信息ID、UE2的用户信息ID、RSC、安全信息和/或等。此DCR消息可进一步包含UE1的L2ID。
5.UE2可将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发送到UE3,以用于建立第二PC5连接的安全上下文。
6.UE3可将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发送到UE2,以用于完成第二PC5连接的安全上下文的建立。此直接链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可替代地包含UE1的L2ID。
7.UE2可将直接通信接受(DCA)消息(如3GPP TS23.304中所介绍)或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如3GPP TS24.554中所介绍)发送到UE3,以用于完成第二PC5连接的建立。此DCA消息可包含UE1的用户信息ID、UE3的用户信息ID、UE2的用户信息ID、RSC和/或等。
第二PC5连接(用于U2U中继通信)可与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层2链路属性集或单播链路属性集相关联:
-UE1的上层/应用层ID;
-UE1的L2ID;
-UE2的上层/应用层ID;
-UE2的L2ID;
-UE3的上层/应用层ID;
-UE3的L2ID;
-RSC;
UE2和UE3两者可存储与第二PC5连接相关联的层2链路属性集或单播链路属性集。
8.UE3可将DCA消息或直接链路建立接受消息发送到UE1,以用于完成第一PC5连接的建立。此DCA消息可包含UE1的用户信息ID、UE3的用户信息ID、UE2的用户信息ID、RSC和/或等。此DCA消息可替代性地包含UE2的L2ID。
第一PC5连接(用于U2U中继通信)可与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层2链路属性集或单播链路属性集相关联:
-UE1的上层/应用层ID;
-UE1的L2ID;
-UE2的上层/应用层ID;
-UE2的L2ID;
-UE3的上层/应用层ID;
-UE3的L2ID;
-RSC;
UE1和UE3两者可存储与第二PC5连接相关联的层2链路属性集或单播链路属性集。
9.在与UE3建立用于U2U中继通信的第一PC5连接时/情况下/之后,UE1将发起在UE1与UE2之间建立端到端(E2E)PC5连接(即,第三PC5连接)的程序。
更具体地说,建立E2E/第三PC5连接的程序可响应于图21的步骤8而发起或触发。
更具体地说,UE1可响应于步骤8而准备/生成UE2的DCR消息。UE1可将UE2的DCR消息递送到UE1的下层。用于UE2的DCR消息可至少与UE1的L2ID、UE2的L2ID、UE1的上层ID、UE2的上层ID、用于标识E2E/第三PC5连接(待建立)的标识和/或等一起递送。用于标识E2E/第三PC5连接的标识可以是直接链路标识符或层2链路标识符。
10.对于图21的步骤10a和10b,UE3和两个远程UE可协商用于控制平面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控制信令。此类控制信令可至少包含用于SRAP的配置、用于PC5中继RLC信道建立的配置、默认SL-DRB配置和/或等。
更具体地说,可经由PC5-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发送此类控制信令。
对于图21的步骤10a,UE1可响应于从UE1的上层接收到UE2的DCR消息而将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3。替代地,UE3可响应于图21的步骤8将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1。替代地,UE3可响应于接收到待中继/转发到UE2的UE1的(刚好为第一)包(包含例如PC5 E2E/第三连接建立内的UE2的DCR消息)而将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1(即,步骤10a可在图21的步骤11内发生或与所述步骤协作)。
对于图21的步骤10b,UE3可响应于步骤10a将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2。替代地,UE3可响应于图21的步骤8将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2。替代地,UE3可响应于图21的步骤7将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2。替代地,UE3可响应于接收到待中继/转发到UE2的UE1的(刚好为第一)包(包含例如PC5 E2E/第三连接建立内的UE2的DCR消息)而将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2(即,图21的步骤10b可在图21的步骤11内发生或与所述步骤协作)。
对于图21的步骤10a,此类控制信令可在UE1与UE3之间建立的SL-SRB3上发送;且对于图21的步骤10b,此类控制信令可在UE3与UE2之间建立的SL-SRB3上发送。
更具体地说,默认SL-DRB配置可用于UE1和UE2建立(E2E)默认SL-DRB。默认SL-DRB可经配置以在无任何PC5 QoS流的情况下映射。
更具体地说,对于图21的步骤10a,此类控制信令可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UE1的识别码(包含例如L2ID、上层ID和/或应用层ID);
-UE2的识别码(包含例如L2ID、上层ID和/或应用层ID);
-本地UE ID(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针对U2U中继通信的请求;
-本地UE ID(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用于U2U中继通信的第一跳的请求。
更具体地说,对于图21的步骤10a,SRAP的配置可为或可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UE1的识别码(包含例如L2ID、上层ID和/或应用层ID);
-UE2的识别码(包含例如L2ID、上层ID和/或应用层ID);
-本地UE ID(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针对U2U中继通信的分配;
-本地UE ID(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用于U2U中继通信的第一跳的分配;
-UE1的SL-SRB0(用于传递未受保护的PC5-S信令)和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0)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S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UE1的SL-SRB1(用于传递安全相关PC5-S信令)和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1)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S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UE1的SL-SRB2(用于传递受保护的PC5-S信令)和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2)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S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UE1的SL-SRB3(用于传递PC5-RRC信令)和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3)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S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默认SL-DRB(在UE1和UE2处终止)和PC5中继RLC信道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D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更具体地说,对于图21的步骤10b,此类控制信令可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UE1的识别码(包含例如L2ID、上层ID和/或应用层ID);
-UE2的识别码(包含例如L2ID、上层ID和/或应用层ID);
-本地UE ID(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针对U2U中继通信的请求;
-本地UE ID(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用于U2U中继通信的第二跳的请求;
更具体地说,对于图21的步骤10b,SRAP的配置可为或可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UE1的识别码(包含例如L2ID、上层ID和/或应用层ID);
-UE2的识别码(包含例如L2ID、上层ID和/或应用层ID);
-本地UE ID(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针对U2U中继通信的分配;
-本地UE ID(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用于U2U中继通信的第二跳的分配;
-UE2的SL-SRB0(用于传递未受保护的PC5-S信令)和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0)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S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UE2的SL-SRB1(用于传递安全相关PC5-S信令)和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1)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S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UE2的SL-SRB2(用于传递受保护的PC5-S信令)和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2)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S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UE2的SL-SRB3(用于传递PC5-RRC信令)和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3)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S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默认SL-DRB(在UE1和UE2处终止)和PC5中继RLC信道的映射,此映射或此映射中的SL-DRB可与本地UE ID相关联或与UE1的识别码和/或UE2的识别码相关联。
更具体地说,用于PC5中继RLC信道建立的配置可为或可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与SL-SRB0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0)的配置;
-与SL-SRB1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1)的配置;
-与SL-SRB2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2)的配置;
-与SL-SRB3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其可被命名为SL-RLC3)的配置;
-与默认SL-DRB(在UE1和UE2处终止)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的配置;
如果在U2U中继通信的第一跳中使用的本地UE ID可不同于在U2U中继通信的第二跳中使用的本地UE ID,那么在不同源远程UE经由中继UE与目的地远程UE通信的情况下,目的地远程UE可具有用于不同源远程UE的多个第一跳本地UE ID和用于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跳本地UE ID。当源远程UE需要将包发送到目的地远程UE时,此源远程UE可将包包含在SRAPPDU中,其中标头包含针对第二跳本地UE ID的UE ID字段设置。中继UE接收SRAP PDU且基于针对第二跳本地UE ID的UE ID字段设置而识别SRAP PDU用于目的地远程UE。SRAP标头可包含指示用于包的SL-DRB的BEARER ID字段。然而,目的地远程UE并不知道如何将包传递到哪一E2EPC5连接的哪一SL-DRB,因为不同E2E PC5连接可共享同一SL-DRB ID。
因此,将更好地考虑本地UE ID可用于标识哪一E2E PC5连接而不是仅标识哪一目的地远程UE。在Rel-17 SL中,不同层2链路使用不同源L2ID,同时不同层2链路与两个UE的不同对应用层ID相关联。因此,可考虑用于支持U2U中继通信的每一本地UE ID可与两个远程UE的一对应用层ID相关联。还可能的是,用于支持U2U中继通信的每一本地UE ID可与两个远程UE的一对L2ID相关联。
11.UE1和UE2可经由UE3执行PC5 E2E/第三连接建立程序。
UE1可针对UE2在UE1的SL-SRB0和SL-RLC0上将UE1的DCR消息发送到UE3。UE3可针对UE2在与UE2的SL-RLC0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上将UE1的DCR消息发送到UE2。
UE2可针对UE1在UE2的SL-SRB1和SL-RLC1上将UE2的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发送到UE3。UE3可针对UE1在与UE1的SL-RLC1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上将UE2的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发送到UE1。
UE1可针对UE2在UE1的SL-SRB1和SL-RLC1上将UE1的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发送到UE3。UE3可针对UE2在与UE2的SL-RLC1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上将UE1的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发送到UE2。
UE2可针对UE1在UE2的SL-SRB2和SL-RLC2上将UE2的DCA消息发送到UE3。UE3可针对UE1在与UE1的SL-RLC2相关联的PC5中继RLC信道上将UE2的DCA消息发送到UE1。
第三PC5连接(用于U2U中继通信)可与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层2链路属性集或单播链路属性集相关联:
-UE1的上层/应用层ID;
-UE1的L2ID;
-UE2的上层/应用层ID;
-UE2的L2ID;
-UE3的上层/应用层ID;
-UE3的L2ID;
-RSC。
UE1和UE2两者可存储与第三PC5连接相关联的层2链路属性集或单播链路属性集。更具体地说,UE1的用于UE2的DCR消息可包含在SRAP PDU中,其中此SRAP PDU的标头包含指示在图21的步骤10a中配置的本地UE ID的字段。
在本地UE ID将在接收到待中继/转发到UE2的UE1的(刚好为第一)包(包含例如用于PC5 E2E/第三连接建立内的UE2的DCR消息)之后经配置的情况下,此SRAP PDU的标头的字段可设置为指定/固定/任何值。在此实施例中,UE3可忽略用于在SRAP标头中指示(指定/固定/任何)本地UE ID的字段。替代地,此SRAP PDU的标头可不存在(即,在与UE1的SL-SRB0相关联的SL-RLC0上发送的SRAP PDU可不含有SRAP标头)。在此实施例中,UE3可不丢弃在与UE1的SL-SRB0相关联的SL-RLC0上接收到的(任何)SRAP PDU。
更具体地说,UE2的用于UE1的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可包含在SRAP PDU中,其中此SRAP PDU的标头包含指示在图21的步骤10b中配置的本地UE ID的字段。
更具体地说,UE1的用于UE2的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可包含在SRAP PDU中,其中此SRAP PDU的标头包含指示在图21的步骤10b中配置的本地UE ID的字段。
更具体地说,UE2的用于UE1的DCA消息可包含在SRAP PDU中,其中此SRAP PDU的标头包含指示在图21的步骤10b中配置的本地UE ID的字段。
代替在步骤10a/10b中建立默认SL-DRB,在建立PC5 E2E/第三连接时/情况下/之后,UE1和UE2可建立默认SL-DRB。在此实施例中,可基于默认配置(在UE1/UE2中指定)或基于E2E PC5-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建立默认SL-DRB。E2E PC5-RRC消息可包含在SRAP PDU中,其中此SRAP PDU的标头包含指示在图21的步骤10a/10b中配置的本地UE ID的字段。
图21A为用于中继UE的方法的流程图2150。在步骤2155中,中继UE从源远程UE接收第一PC5消息,其中第一PC5消息与源远程UE的L2ID一起发送,作为源层2ID。在步骤2160中,中继UE从目的地远程UE接收第二PC5消息,其中第二PC5消息与目的地远程UE的L2ID一起发送,作为源层2ID。在步骤2165中,中继UE将第三PC5消息传送到源远程UE,其中第三PC5消息包含与源远程UE的L2ID和目的地远程UE的L2ID相关联的本地UE ID。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UE可将第四PC5消息传送到目的地远程UE,其中第四PC5消息包含与源远程UE的L2ID和目的地远程UE的L2ID相关联的本地UE ID。中继UE可在与源远程UE相关联的第一PC5 RLC信道上从源远程UE接收SRAP PDU,其中SRAP PDU包含标头和SRAP SDU,且其中标头包含指示本地UE ID的字段和指示与SRAP SDU相关联的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标识的第二字段。中继UE可在与目的地远程UE相关联的第二PC5RLC信道上将SRAPPDU传送到目的地远程UE。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C5消息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目的地远程UE的UE间中继通信。第一PC5消息可以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PC5消息可用于建立第二层2链路的安全上下文,以用于UE间中继通信。第二PC5消息可以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第四PC5消息可用于本地UE ID或SRAP配置的分配。第三/第四PC5消息可为PC5-RRC消息或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从中继UE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示例性中,中继UE 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中继UE能够(i)从源远程UE接收第一PC5消息,其中第一PC5消息与源远程UE的L2ID一起发送,作为源层2ID;(ii)从目的地远程UE接收第二PC5消息,其中第二PC5消息与目的地远程UE的L2ID一起发送,作为源层2ID;以及(iii)将第三PC5消息传送到源远程UE,其中第三PC5消息包含与源远程UE的L2ID和目的地远程UE的L2ID相关联的本地UE ID。此外,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2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中继UE重新选择的步骤流程。图22的每一步骤的细节可描述如下。
0.UE1和UE2已经由UE3建立E2E/第三PC5连接。
1.当UE3检测到在直接链路或层2链路或UE1与UE3之间的第一PC5连接上发生侧链路无线电链路故障(SL RLF)时,UE3可知晓中继操作问题。在此情形下,UE3可将指示UE1上的SL RLF或U2U中继通信的第一跳的通知发送到UE2。
当UE3检测到在直接链路或层2链路或UE2与UE3之间的第二PC5连接上发生侧链路无线电链路故障(SL RLF)时,UE3可知晓中继操作问题。在此情形下,UE3可将指示UE2上的SL RLF或U2U中继通信的第二跳的通知发送到UE1。
更具体地说,用于指示SL RLF的通知可经由PC5-RRC消息发送。
UE3可发生中继操作中断。在此情形下,UE1/UE2将不从UE3接收任何通知。UE1/UE2可基于对UE3的SL RLF检测而知晓此情形。
2.在传统SL UE中,根据3GPP TS 38.331,如果检测到目的地上的SL RLF,那么UE将释放用于目的地的PC5-RRC连接。如果U2U中继操作遵循相同概念,那么UE1和UE2可在中继操作问题发生时释放第三PC5连接(的上下文)。此外,根据3GPP TS23.287,UE可与同一对等UE建立多个单播链路(针对使用不同网络层协议或不同安全策略的不同服务)。如果U2U中继操作遵循相同概念,那么UE1和UE2将经由单个中继UE建立多个E2E PC5连接。在单个中继UE不可用于UE1和UE2两者的情况下,UE1和UE2可释放所有E2E PC5连接(的上下文)。
代替释放第三PC5连接(即使对于多个E2E PC5连接),就信令开销减少而言,将更好的是在中继操作问题发生时保持或维持第三PC5连接一段时间。对于图22的步骤2a/2b,UE1和UE2两者可暂停业务传递且存储第三PC5连接的上下文。UE1/UE2可响应于保持第三PC5连接而启动定时器。在保持第三PC5连接的时段中,UE1和UE2可尝试寻找另一适当的中继UE且与新中继UE建立第一跳和第二跳直接链路或层2链路。如果定时器到期,那么UE1和UE2可释放第三PC5连接(的上下文)。
更具体地说,第三PC5连接的上下文可含有所建立的PC5 QoS流、所建立的SL-DRB、SDAP配置、SL-DRB配置、UE1的识别码、UE2的识别码和/或等。
3.假设新中继UE(即,UE4)邻近UE1和UE2。UE4可基于例如由UE4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而发现UE1。可能的是,可执行如在3GPP TR 23.700-33的解决方案#1中所介绍的集成到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中的发现。UE1、UE2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1到8中所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3。
4.如果通过从上层接收的控制信令触发对于C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那么可考虑可执行PC5(E2E)同步交换程序。由于可保持第三PC5连接,因此PC5(E2E)同步交换程序可为除直接链路建立程序外的PC5-S程序。
PC5(E2E)同步交换程序可为发起用于用UE4的应用层ID和/或L2ID更新UE3的应用层ID和/或L2ID的直接链路修改程序。
替代地,PC5(E2E)同步交换程序可为直接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可发起用于用UE1的新应用层ID和/或L2ID更新UE1的应用层ID和/或L2ID的直接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可发起用于用UE2的新应用层ID和/或L2ID更新UE2的应用层ID和/或L2ID的直接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
替代地,PC5(E2E)同步交换程序可为直接链路保活程序或直接链路密钥更新程序。
5.UE1和UE2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10a/10b中所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3。
6.UE1和UE2可经由UE3执行PC5(E2E)同步交换程序。
与第三PC5连接(用于U2U中继通信)相关联的层2链路属性集或单播链路属性集可更新为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UE1的上层/应用层ID;
-UE1的(新)L2ID;
-UE2的上层/应用层ID;
-UE2的(新)L2ID;
-UE4的上层/应用层ID;
-UE4的L2ID;
-RSC;
7.UE1和UE2两者可经由UE4恢复业务传递。UE1/UE2可在开始业务传递之前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更具体地说,在包(将)在与UE1的SL-SRB2相关联的SL-RLC2上发送到UE4时/情况下/之后,UE1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包可以是从UE1的上层接收到的PC5(E2E)同步交换程序的PC5发起信令。
替代地,UE1可响应于在与UE1的SL-SRB2相关联的SL-RLC2上从UE4接收到包而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包可以是从UE2接收到的PC5(E2E)同步交换程序的PC5完成信令。
替代地,在包(将)在与UE1的SL-SRB3相关联的SL-RLC3上发送到UE4时/情况下/之后,UE1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在用于如在图22的步骤5中介绍的C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4时/情况下/之后,UE1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在用于如在图22的步骤7中介绍的U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此类控制信令发送到UE4时/情况下/之后,UE1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UE1可响应于在与UE1的SL-SRB3相关联的SL-RLC3上从UE4接收到包而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UE1可响应于从UE4接收到对应于用于如在图22的步骤5中介绍的C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此类控制信令的完成消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UE1可响应于从UE4接收到对应于用于如在图22的步骤7中介绍的U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此类控制信令的完成消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在从UE1的上层接收到待在与UE1的SL-DRB相关联的SL-RLC上发送到UE4的(刚好第一)包时/情况下/之后,UE1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更具体地说,UE2可响应于在与UE1的SL-SRB2相关联的SL-RLC2上从UE4接收到包而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包可以是从UE2接收到的PC5(E2E)同步交换程序的PC5发起信令。
替代地,UE2可响应于在与UE1的SL-SRB3相关联的SL-RLC3上从UE4接收到包而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UE2可响应于从UE4接收到用于如在图22的步骤5中介绍的C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此类控制信令,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UE2可响应于从UE4接收到用于如在图22的步骤7中介绍的U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此类控制信令,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在包(将)在与UE2的SL-SRB3相关联的SL-RLC3上发送到UE4时/情况下/之后,UE2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在对应于用于如在图22的步骤5中介绍的C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此类控制信令的完成消息发送到UE4时/情况下/之后,UE2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在对应于用于如在图22的步骤7中介绍的UP业务传递的间接路径建立的此类控制信令的完成消息发送到UE4时/情况下/之后,UE2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替代地,在从UE2的上层接收到待在与UE2的SL-DRB相关联的SL-RLC上发送到UE4的(刚好第一)包时/情况下/之后,UE2可停止用于保持第三PC5连接的定时器。
图22A为用于第一远程UE的方法的流程图2250。在步骤2255中,第一远程UE连接到第一中继UE以用于与第二远程UE的UE间中继通信,其中一个或多个端到端PC5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资源用于UE间中继通信。在步骤2260中,第一远程UE检测到第一中继UE不可用于UE间中继通信。在步骤2265中,响应于检测到第一中继UE的不可用性,第一远程UE启动用于保持或维持一个或多个E2E PC5 RRC连接资源的定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中继UE不可用,或第一中继UE的不可用性可意味着第一远程UE检测到关于第一中继UE的侧链路(SL)无线电链路故障(RLF)。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远程UE可发起或执行层2链路建立程序,以与第二中继UE建立层2链路以用于UE间中继通信。响应于与第二中继UE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完成,第一远程UE可停止定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由于对第一中继UE的SL RLF检测而触发中继选择或重新选择。可基于由第二中继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而确定第二中继UE。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响应于定时器到期而释放一个或多个E2E PC5 RRC连接资源。一个或多个E2E PC5 RRC连接资源可至少包含或含有在第一远程UE和第二远程UE处终止的所建立的SL-DRB、PC5 QoS流到SL-DRB映射和/或等。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从第一远程UE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远程UE 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第一远程UE能够(i)连接到第一中继UE以用于与第二远程UE的UE间中继通信,其中一个或多个端到端PC5 RRC连接资源用于UE间中继通信;(ii)检测到第一中继UE不可用于UE间中继通信;以及(iii)响应于检测到第一中继UE的不可用性,启动用于保持或维持一个或多个E2E PC5RRC连接资源的定时器。此外,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3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U2U中继通信中支持一个源远程UE与多个目的地远程UE通信的步骤流程。图23的每一步骤的细节可描述如下。
0.UE1和UE2已经由UE3建立E2E/第三PC5连接。
1.UE1可将链路修改请求(LMR)消息(如3GPP TS23.304中所介绍)或直接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如3GPP TS24.554中所介绍)发送到UE3,以用于通过一些修改来修改第一PC5连接以用于添加新目的地远程UE(UE4)。此LMR消息可包含UE1的用户信息ID、UE3的用户信息ID、UE4的用户信息ID、RSC和/或等。
2.响应于从UE1接收到LMR消息,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4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2。
3.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5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2。
4.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6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2。
5.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7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2。
6.UE3可将链路修改接受(LMA)消息(如3GPP TS23.304中所介绍)或直接链路修改接受消息(如3GPP TS24.554中所介绍)发送到UE1,以用于通过一些修改来完成对第一PC5连接的修改。此LMA消息可包含UE4的L2ID、UE1的用户信息ID、UE3的用户信息ID、UE4的用户信息ID、RSC和/或等。
7.UE1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9中所介绍的动作。
8.UE1、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10a/10b中所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2。给定UE4的L2ID,如在图21的步骤10a/10b中所介绍的分配本地UE ID的方法可适用于额外U2U中继通信。
9.UE1、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11中所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2。
图24为用于源远程UE的方法的流程图2400。在步骤2405中,源远程UE与中继UE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目的地远程UE的第一UE间(U2U)中继通信。在步骤2410中,源远程UE将第一PC5消息发送到中继UE,以用于修改第一层2链路以添加/服务/支持与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U2U中继通信。在步骤2415中,源远程UE从中继UE接收第二PC5消息以完成对第一层2链路的修改,其中第二PC5消息包含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L2ID。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L2ID和源远程UE的L2ID可用于关联第二U2U中继通信的第二本地UE ID。用于第一U2U中继通信的第一本地UE ID可与第一目的地远程UE的第一L2ID与源远程UE的L2ID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C5消息可为链路修改请求消息。第二PC5消息可为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从源远程UE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源远程UE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源远程UE能够:(i)与中继UE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目的地远程UE的第一U2U中继通信;(ii)将第一PC5消息发送到中继UE,以用于修改第一层2链路以添加/服务/支持与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U2U中继通信;以及(iii)从中继UE接收第二PC5消息以完成对第一层2链路的修改,其中第二PC5消息包含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L2ID。此外,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5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U2U中继通信中支持多个源远程UE与一目的地远程UE通信的步骤流程。图25的每一步骤的细节可描述如下。
0.UE1和UE2已经由UE3建立E2E/第三PC5连接。
1.新源远程UE(UE4)和UE3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1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1。
2.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2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1。
3.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3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1。
4.UE3可将链路修改请求(LMR)消息(如3GPP TS23.304中所介绍)或直接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如3GPP TS24.554中所介绍)发送到UE2,以用于通过一些修改来修改第二PC5连接以用于添加新源远程UE(UE4)。此LMR消息可包含UE4的L2ID、UE2的用户信息ID、UE3的用户信息ID、UE4的用户信息ID、RSC和/或等。
5.UE2可将链路修改接受(LMA)消息(如TS23.304中所介绍)或直接链路修改接受消息(如TS24.554中所介绍)发送到UE3,以用于通过一些修改来完成对第二PC5连接的修改。此LMA消息可包含UE4的L2ID、UE2的用户信息ID、UE3的用户信息ID、UE4的用户信息ID、RSC和/或等。
6.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8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1。
7.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9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1。
8.UE2、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10a/10b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1。给定UE4的L2ID,如在图21的步骤10a/10b中所介绍的分配本地UE ID的方法可适用于额外U2U中继通信。
9.UE2、UE3和UE4可执行如在图21的步骤11中介绍的动作,其中用UE4代替UE1。
图26为用于第一远程UE的方法的流程图2600。在步骤2605中,第一远程UE连接到第一中继UE以用于与第二远程UE的UE间中继通信。在步骤2610中,第一远程UE发起或执行中继选择或重新选择以确定第二中继UE。在步骤2615中,第一远程UE发起或执行层2链路建立程序,以与第二中继UE建立层2链路以用于UE间中继通信。在步骤2620中,响应于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完成,第一远程UE经由第二中继UE与第二远程UE一起发起或执行PC5-S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由于对第一中继UE的SL RLF检测而触发中继选择或重新选择。可基于由第二中继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而确定第二中继UE。
在一个实施例中,PC5-S程序可为直接链路修改程序。当第一远程UE连接到第一中继UE时,与第一远程UE和第二远程UE之间的UE间中继通信相关联的直接链路属性集可包含第一中继UE的上层ID。可在完成PC5-S程序之后更新直接链路属性集以包含第二中继UE的上层ID。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从第一远程UE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远程UE 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第一远程UE能够:(i)连接到第一中继UE以用于与第二远程UE的UE间中继通信;(ii)发起或执行中继选择或重新选择以确定第二中继UE;(iii)发起或执行层2链路建立程序,以与第二中继UE建立层2链路以用于UE间中继通信;以及(iv)响应于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完成,经由第二中继UE与第二远程UE一起发起或执行PC5-S程序。此外,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7为用于目的地远程UE的方法的流程图2700。在步骤2705中,目的地远程UE与中继UE建立第二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源远程UE的第一UE间(U2U)中继通信。在步骤2710中,目的地远程UE从中继UE接收第一PC5消息以用于修改第二层2链路,以添加/服务/支持与第二源远程UE的第二U2U中继通信,其中第一PC5消息包含第二源远程UE的第二L2ID。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的地远程UE可将第二PC5消息传送到中继UE以完成对第二层2链路的修改。第二源远程UE的第二L2ID和目的地远程UE的L2ID可用于关联第二U2U中继通信的第二本地UE ID。用于第一U2U中继通信的第一本地UE ID可与第一源远程UE的第一L2ID和目的地远程UE的L2ID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C5消息可为链路修改请求消息。第二PC5消息可为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从目的地远程UE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目的地远程UE 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目的地远程UE能够:(i)与中继UE建立第二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源远程UE的第一U2U中继通信;以及(ii)从中继UE接收第一PC5消息以用于修改第二层2链路,以添加/服务/支持与第二源远程UE的第二U2U中继通信,其中第一PC5消息包含第二源远程UE的第二L2ID。此外,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8为用于源远程UE的方法的流程图2800。在步骤2805中,源远程UE与中继UE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目的地远程UE的第一UE间(U2U)中继通信。在步骤2810中,源远程UE将第一PC5消息发送到中继UE,以用于修改第一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目的地远程UE用于第二U2U中继通信。在步骤2815中,源远程UE从中继UE接收第二PC5消息以完成对第一层2链路的修改,其中第二PC5消息包含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L2ID。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C5消息可包含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用户信息标识(ID)或上层ID。第二PC5消息可包含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用户信息ID或上层ID。第一PC5消息可为链路修改请求消息,且第二PC5消息可为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从源远程UE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源远程UE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源远程UE能够:(i)与中继UE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目的地远程UE的第一U2U中继通信;(ii)将第一PC5消息发送到中继UE,以用于修改第一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目的地远程UE用于第二U2U中继通信;以及(iii)从中继UE接收第二PC5消息以完成对第一层2链路的修改,其中第二PC5消息包含第二目的地远程UE的第二L2ID。此外,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9为用于目的地远程UE的方法的流程图2900。在步骤2905中,目的地远程UE与中继UE建立第二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源远程UE的第一UE间(U2U)中继通信。在步骤2910中,目的地远程UE从中继UE接收第一PC5消息以用于修改第二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源远程UE用于第二U2U中继通信,其中第一PC5消息包含第二源远程UE的第二L2ID。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的地远程UE可将第二PC5消息发送到中继UE以完成对第二层2链路的修改。第一PC5消息可包含第二源远程UE的用户信息ID或上层ID。第二PC5消息可包含第二源远程UE的用户信息ID或上层ID。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从目的地远程UE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目的地远程UE 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目的地远程UE能够:(i)与中继UE建立第二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源远程UE的第一U2U中继通信;以及(ii)从中继UE接收第一PC5消息以用于修改第二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源远程UE用于第二U2U中继通信,其中第一PC5消息包含第二源远程UE的第二L2ID。此外,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以通过广泛多种形式实施,且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公开的方面可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而实施,并且两个或更多个这些方面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例如,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之外或不同于所述方面的其它结构、功能性或结构和功能性来实施此类设备或实践此类方法。作为一些上述概念的示例,在一些方面,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来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跳跃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时间跳跃序列而建立并行信道。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一个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上文描述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以及算法步骤可以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可以使用源译码或某一其它技术进行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这两者的组合)、并入有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为方便起见,其在本文中可以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这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晰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就其功能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这种功能被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造成对本公开的范围的偏离。
另外,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在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实施或由所述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IC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以执行驻存在IC内、在IC外或这两种情况下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为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应理解,在任何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特定次序或层级都是示例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可以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随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品顺序呈现了各个步骤的要素并且并不意味着受限于所呈现的特定顺序或层级。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这两者的组合实施。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以驻存在数据存储器中,例如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所属领域中已知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任何其它形式。示例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所述机器在本文中可以称为“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例如,代码)和将信息写入到存储介质。示例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形成一体。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存在ASIC中。ASIC可驻存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离散组件而驻存在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与本发明的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种方面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案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改变、使用或调适,这通常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对本公开的此类偏离,所述偏离处于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及惯常实践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22年11月2日提交的第63/421,861号、第63/421,871号、第63/421,882号和第63/421,893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源远程用户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源远程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第一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
所述源远程用户设备将第一PC5消息发送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以用于修改所述第一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用于第二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以及
所述源远程用户设备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第二PC5消息以完成对所述第一层2链路的修改,其中所述第二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第二层2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标识或上层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标识或上层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消息为链路修改请求消息,且所述第二PC5消息为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5.一种源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且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与中继用户设备建立第一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第一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
将第一PC5消息发送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以用于修改所述第一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用于第二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以及
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第二PC5消息以完成对所述第一层2链路的修改,其中所述第二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第二层2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标识或上层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标识或上层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消息为链路修改请求消息,且所述第二PC5消息为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9.一种用于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建立第二层2链路,以用于与第一源远程用户设备的第一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并且
所述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第一PC5消息以用于修改所述第二层2链路,以添加第二源远程用户设备用于第二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其中所述第一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源远程用户设备的第二层2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目的地远程用户设备将第二PC5消息发送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以完成对所述第二层2链路的修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源远程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标识或上层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5消息包含所述第二源远程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标识或上层标识。
CN202311450455.9A 2022-11-02 2023-11-02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79985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421893P 2022-11-02 2022-11-02
US63/421,882 2022-11-02
US63/421,871 2022-11-02
US63/421,893 2022-11-02
US63/421,861 2022-11-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8524A true CN117998524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8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50455.9A Pending CN117998524A (zh) 2022-11-02 2023-11-02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985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14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idelink radio bearer for UE-to-UE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1447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3612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e-to-network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03958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ue 대 네트워크 릴레이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82926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signaling radio bearer (srb)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2590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valid rrc reconfiguration messag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4923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93898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报告侧链路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202115095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イドリンク識別子変更のための方法及び機器
US202302175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another remote user equipment (ue) via a relay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381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E-to-network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657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E-to-network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0074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pc5 signaling (pc5-s)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1557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layer-2 link modification in ue-to-ue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998524A (zh)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US202401797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iscovery integrated into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890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local id allocation for ue-to-ue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0074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c5-s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230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lay user equipment (UE) supporting connection with another remote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2173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lay ue supporting connection with another remote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135707A (zh) 用于实现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的本地id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KR2024007836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직접 링크 설정 절차에 통합된 발견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