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3092B -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3092B
CN114243092B CN202111564795.5A CN202111564795A CN114243092B CN 114243092 B CN114243092 B CN 114243092B CN 202111564795 A CN202111564795 A CN 202111564795A CN 114243092 B CN114243092 B CN 114243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erial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square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47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3092A (zh
Inventor
曹辉
侯敏
刘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647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30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3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3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和盖板,所述方形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所述卷芯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至少部分覆盖正极集流体一个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至少部分覆盖负极集流体一个表面的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3.0≤(T/(30×n))0.5/V×Sc≤5.0;在本发明中,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能够灵活针对卷芯数目和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涂布面积进行设计,且对卷芯数目和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的选择和电池尺寸进行了限定,提高了卷芯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设计合理,操作性强,适于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方形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因其结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易于排布等优点,已经成为车用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的主流选择之一,为提高方形铝壳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尽量提高其铝壳内部的空间利用率,目前有加倍极耳数目、合理设置方形电池结构等手段。
CN108461811B公开了一种用于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及电芯,极片包括极片本体,所述极片本体上设有若干极耳,所述若干极耳分为n组,每组内极耳的数量为m个,每组内的m个极耳分为m/2对,每对中的2个极耳的宽度相同,每对中的2个极耳之间的间距相等,为L1,每组内相邻两对极耳的间距相等,为L2,每组内相邻两对极耳的宽度依次增加L,所述极片本体的表面全部涂覆有电极材料。
CN212571161U公开了一种电池盖板,正极铆钉依次穿过密封圈、支撑架、基板、止转片和正极压板铆接,负极铆钉依次穿过密封圈、支撑架、基板、负极绝缘板和负极压板铆接,正极转接片焊接在正极铆钉的下面,负极转接片焊接在负极铆钉的下面,基板的中心开有防爆孔,防爆孔内安装有防爆片,防爆孔顶部安装有防爆膜,基板上开有注液孔,在注液孔内密封的安装有密封钉和密封片,基板的两端还设置有圆柱形定位柱,止转片、负极绝缘板上设置有定位孔与定位柱嵌套连接,可保障方形铝壳锂电池整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CN112310409A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隔膜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从第一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过渡区,第一过渡区设置于第一极耳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第一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一涂覆区的表面,第一过渡区和第一极耳均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极耳,第二极耳从第二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主体部的表面。第一过渡区的远离第一涂覆区的边缘不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综上可见,现有技术针对卷绕式电池,为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考虑到了方形壳体的高度和宽度的关系,方形电池内部构造的设计以及材料涂覆区的设计,但是,忽略了对应不同尺寸壳体的卷芯数目以及正负极涂层的面积带来的影响。过少的卷芯数量会使得单个卷芯的厚度过大,导致拐角处空间浪费;过多的卷芯会使得极耳焊接所需空间增加,导致盖板下方空间浪费。活性材料涂布区面积同理,过少时会造成卷芯中空间的浪费,而过大时则会因为集流体占用过多重量导致能量密度下降。因此,亟需研究一种包容性强、操作性强的方形铝壳,以应对不同数量电芯的填充,满足实际生产生活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在本发明中,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能够灵活针对卷芯数目和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涂布面积进行设计,且对卷芯数目和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的选择和电池尺寸进行了限定,提高了卷芯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设计合理,操作性强,适于推广。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和盖板,所述方形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所述卷芯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至少部分覆盖正极集流体一个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至少部分覆盖负极集流体一个表面的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
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
3.0≤(T/(30×n))0.5/V×Sc≤5.0;例如可以是(T/(30×n))0.5/V×Sc为3、3.5、4、4.5、5,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其中,V为电池体积,单位为L;Sc为卷芯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面积,单位为m2;T为盖板短边的长度,单位为mm;n为卷芯的个数。
在本发明中,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能够灵活针对卷芯数目和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涂布面积进行设计,且对卷芯数目和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的选择和电池尺寸进行了限定,提高了卷芯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设计合理,操作性强,适于推广。
本发明特别限定了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3.0≤(T/(30×n))0.5/V×Sc≤5.0,是因为分别单独优化的卷芯数目和活性物质涂布面积组合并不一定能使得电池的性能发挥达到最佳。仅考虑电池中空间的利用率和质量能量密度,可能会使得电池中的自由空间过小,导致电池卷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产生的缓冲空间不足,最终造成电池循环跳水的后果,而本发明中综合考量了上述各参数,得出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公式3.0≤(T/(30×n))0.5/V×Sc≤5.0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当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不满足本申请所述范围时,比如(T/(30×n))0.5/V×Sc<3.0,则会因为卷芯数目过少和/或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不足而导致电池中空间未能完全利用,电池的能量密度低。而当比如(T/(30×n))0.5/V×Sc>5.0时,则会因为卷芯数目过多和/或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过大而导致卷芯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受限,极片中电解液被挤出,造成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率迅速下降,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2):
3.2≤(T/(30×n))0.5/V×Sc≤4.3 (式2)。
优选地,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3):
3.6≤(T/(30×n))0.5/V×Sc≤4.2 (式3)。
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了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1.8≤(T/(30×n))0.5/V×Sc≤2.2,是因为在此范围内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能够得到兼顾,可以最好的满足动力电池的实际应用需求。在此范围之外通过调整卷芯数目和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来提高能量密度会显著的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方形壳体的高度记为h,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宽度记为c,所述的c<h。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池的卷芯设计中,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在面积上需要完全覆盖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以确保正极材料中脱出的锂离子能够被储存在负极材料中。这意味着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距离电池内部各方向的距离都应该小于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为达到集流体和电池空间利用率的最优化,极片涂布的设计也应该遵循类似规则。但是正负极极片在制造过程当中需要经过切割过程得到符合设计长宽规格的极片,而采用传统模切或者激光模切技术时极片在切割过程中可能产生尖锐部或者热熔珠,这两者可能刺穿隔离膜从而造成短路风险,影响卷芯使用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方形壳体的高度h和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宽度c满足:h-c≤10mm,例如可以是h-c为10mm、9mm、8mm、7mm、6mm、5mm、4mm、3mm、2mm、1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的方形壳体的高度h和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宽度c满足:h-c≤8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方形壳体的高度h和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宽度c满足:h-c≤5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正极片表面可以不存在非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这使得其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宽度c可以满足h-c≤10mm,同时保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极耳排布,为了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面积的最大化,可以采用模切方法使正极片不会由于制造过程而留下刺破隔膜的隐患。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材料涂布区的涂布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有机聚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中含有正极材料、导电剂以及作为粘结剂的高分子材料。其中正极材料可以在不同的电位吸收和释放锂离子,导电剂用于构建电子通路,粘结剂可以将各种粉末材料粘结在一起并保持在集流体表面。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材料涂布区的涂布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有机聚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中含有负极材料、导电剂以及作为粘结剂的高分子材料。其中负极材料可以在不同的电位吸收和释放锂离子,导电剂用于构建电子通路,粘结剂可以将各种粉末材料粘结在一起并保持在集流体表面。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包括集流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正极片中的集流体可以采用含有聚合物基底的复合集流体,其结构为聚合物的表面通过真空蒸镀、喷涂等方法附上的金属涂层。该类型集流体在模切时即使形成毛刺也不会扎破隔离膜,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同理,负极片中也可以采用类似设计的集流体。
优选地,所述的集流体为多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集流体的多层结构中有至少一层聚合物层。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锂、锰酸锂、钴酸锂或富锂锰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硅氧化物、锡、硬碳或软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压实密度PDc为2.3g/cm3~3.6g/cm3,例如可以是2.3g/cm3、2.6g/cm3、3.0g/cm3、3.3g/cm3、3.6g/cm3,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压实密度PDa为1.4g/cm3~1.8g/cm3,例如可以是1.4g/cm3、1.5g/cm3、1.6g/cm3、1.7g/cm3、1.8g/cm3,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面积小于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发明中,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能够灵活针对卷芯数目和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涂布面积进行设计,且对卷芯数目和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的选择和电池尺寸进行了限定,提高了卷芯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设计合理,操作性强,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卷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剖面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盖板;2-方形壳体;3-卷芯;4-正极片;5-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6-正极未涂布区;7-负极片;8-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9-负极未涂布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应了解的是,本发明中必然包括用于实现工艺完整的必要管线、常规阀门和通用泵设备,但以上内容不属于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选型可以自行增设布局,本发明对此不做特殊要求和具体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至少部分覆盖正极集流体一个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负极片7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至少部分覆盖负极集流体一个表面的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1):
3.0≤(T/(30×n))0.5/V×Sc≤5.0 (式1);
其中,V为电池体积,单位为L;Sc为卷芯3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单位为m2;T为盖板1短边的长度,单位为mm;n为卷芯3的个数。
在本发明中,提供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能够灵活针对卷芯3数目和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涂布面积进行设计,且对卷芯3数目和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的选择和电池尺寸进行了限定,提高了卷芯3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设计合理,操作性强,适于推广。
本发明特别限定了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3.0≤(T/(30×n))0.5/V×Sc≤5.0,是因为分别单独优化的卷芯3数目和活性物质涂布面积组合并不一定能使得电池的性能发挥达到最佳。仅考虑电池中空间的利用率和质量能量密度,可能会使得电池中的自由空间过小,导致电池卷芯3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产生的缓冲空间不足,最终造成电池循环跳水的后果,而本发明中综合考量了上述各参数,得出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公式3.0≤(T/(30×n))0.5/V×Sc≤5.0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或较长的循环寿命。当方形锂离子电池不满足本申请所述范围时,会因为卷芯数目过少/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不足而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低,或者因为卷芯数目过多和/或正极活性材料涂布面积过大而导致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率迅速下降,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
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3.2≤(T/(30×n))0.5/V×Sc≤4.5,进一步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3.6≤(T/(30×n))0.5/V×Sc≤4.2,本发明中特别限定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3.6≤(T/(30×n))0.5/V×Sc≤4.2,是因为在此范围内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能够得到兼顾,可以最好的满足动力电池的实际应用需求。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10mm,进一步地,h-c≤8mm,更进一步地,h-c≤5mm,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池的卷芯3设计中,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在面积上需要完全覆盖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以确保正极材料中脱出的锂离子能够被储存在负极材料中。这意味着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距离电池内部各方向的距离都应该小于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为达到集流体和电池空间利用率的最优化,极片涂布的设计也应该遵循类似规则。但是正负极极片在制造过程当中需要经过切割过程得到符合设计长宽规格的极片,而采用传统模切或者激光模切技术时极片在切割过程中可能产生尖锐部或者热熔珠,这两者可能刺穿隔离膜从而造成短路风险,影响卷芯3使用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正极片4表面可以不存在非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这使得其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宽度c可以满足h-c≤10mm,同时保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极耳排布,为了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的最大化,可以采用模切方法使正极片4不会由于制造过程而留下刺破隔膜的隐患。
正极材料涂布区的涂布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有机聚合物,本发明中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中含有正极材料、导电剂以及作为粘结剂的高分子材料。其中正极材料可以在不同的电位吸收和释放锂离子,导电剂用于构建电子通路,粘结剂可以将各种粉末材料粘结在一起并保持在集流体表面。
负极材料涂布区的涂布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有机聚合物,本发明中的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中含有负极材料、导电剂以及作为粘结剂的高分子材料。其中负极材料可以在不同的电位吸收和释放锂离子,导电剂用于构建电子通路,粘结剂可以将各种粉末材料粘结在一起并保持在集流体表面。
正极片4和负极片7均包括集流体,进一步地,集流体为多层结构,且集流体的多层结构中有至少一层聚合物层,本发明中正极片4中的集流体可以采用含有聚合物基底的复合集流体,其结构为聚合物的表面通过真空蒸镀、喷涂等方法附上的金属涂层。该类型集流体在模切时即使形成毛刺也不会扎破隔离膜,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同理,负极片7中也可以采用类似设计的集流体。
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压实密度PDc为2.3g/cm3~3.6g/cm3,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的压实密度PDa为1.4g/cm3~1.8g/cm3
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锂、锰酸锂、钴酸锂或富锂锰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硅氧化物、锡、硬碳或软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小于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的面积。
针对本发明的电池,各参数的测试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
电池体积V:使用直尺测量电池的长、宽、高并计算电池体积,也可以采用排水法测量电池体积;
盖板短边宽度T:使用直尺测量矩形盖板的两条垂直边长度,取其中较小值作为短边宽度T;
卷芯数量n:拆解电池后确认卷芯数量;
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Sc:拆解电池后将各个卷芯展开,使用软卷尺测量正极片表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长度以及宽度,计算出各个卷芯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后相加得到Sc,即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是所有卷芯3所有涂布有正极活性材料的区域的总面积。
壳体高度h:使用直尺测量电池垂直于盖板平面的长度得到电池高度h;
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宽度c:使用直尺测量卷芯中拆解得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短边的长度记为c。
正极压实密度PDc:将电池以0.1C倍率(即电池额定容量安时数的0.1倍)放电至电池使用的下限电压后拆解电池,从卷芯中取正极片4并在DMC溶液中浸泡30分钟。完成后从中裁取确定面积为S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使用天平称重得到m1,使用螺旋测微器测试厚度t1;取正极片使用溶剂轻柔擦除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层,裁取确定面积为S的光箔,使用天平称重得到m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试厚度t2
得出,PDc=(m1-m2)/(t1-t2)/S1
负极压实密度PDa:将电池以0.1C倍率(即电池额定容量安时数的0.1倍)放电至电池使用的下限电压后拆解电池,从卷芯中取负极片7并在DMC溶液中浸泡30分钟。完成后从中裁取确定面积为S’的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使用天平称重得到m1’,使用螺旋测微器测试厚度t1’;取负极片7使用溶剂轻柔擦除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层,裁取确定面积为S’的光箔,使用天平称重得到m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试厚度t2’。
得出,PDa=(m1’-m2’)/(t1’-t2’)/S’。
本发明的电池都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炭黑、粘结剂PVDF按照比例97:1.7:1.3混合并加入有机溶剂NMP中高速搅拌形成均匀的分散液;高速搅拌结束后在搅拌罐中进行负压消泡,得到适于涂布的正极浆料。将得到的正极浆料通过转移式涂布机涂布于铝箔上,经烘干、冷压、分条后制成所需形状的正极极片。冷压过程中控制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压实密度在2.3g/cm3~3.6g/cm3以内。
将负极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炭黑、粘结剂、CMC按照比例96.8:1.2:1.2:0.8混合并加入去离子水中高速搅拌形成均匀的分散液;高速搅拌结束后在搅拌罐中进行负压消泡,得到适于涂布的负极浆料。将得到的负极浆料通过转移式涂布机涂布于铜箔上,经烘干、冷压、分条后制成所需形状的负极极片。冷压过程中控制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的压实密度在1.4g/cm3~1.8g/cm3以内。
将正负极片置于隔离膜两侧并卷绕形成卷芯,未涂布区形成的极耳与盖板上的正负极柱通过超声焊连接。卷芯入壳后将盖板与壳体通过激光焊封边。
在EC:EMC:DEC=3:5:2的混合溶剂中加入13wt.%的LiPF6,1wt.%的碳酸亚乙烯酯以及2wt.%的DTD作为锂盐以及添加剂制成电解液,经盖板注液孔注入前述装有卷芯的壳体中。再经过封装、静置以及化成工序获得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中电池的测试方法如下:
能量密度:称取所制得电池的质量记为m;使用充放电设备将电池以1/3C的倍率(即电池额定容量安时数的1/3作为电流大小)进行充放电,记录放电操作放出的能量E。能量密度=E/m。
循环寿命:使用充放电设备将电池以1C的倍率(即电池额定容量安时数作为电流大小)进行循环充放电操作,记录循环1000周时的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中:
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所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尺寸为:66mm*220mm*102mm,电池尺寸为V=1.48L;盖板的短边宽度为T=66mm;卷芯数目n=4;单个卷芯中单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为0.75m2,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Sc为0.75m2*4(卷芯)*2(双面)=6m2
计算可得:(T/(30×n))0.5/V×Sc=3.0;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10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中:
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所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尺寸为:66mm*220mm*102mm,电池尺寸为V=1.48L;盖板的短边宽度为T=66mm;卷芯数目n=4;单个卷芯中单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为0.9m2,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Sc为0.9m2*4*2=7.2m2
计算可得:(T/(30×n))0.5/V×Sc=3.6;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8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中:
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所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尺寸为:66mm*220mm*102mm,电池尺寸为V=1.48L;盖板的短边宽度为T=66mm;卷芯数目n=4;单个卷芯中单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为1.0m2,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Sc为1.0m2*4*2=8m2
计算可得:(T/(30×n))0.5/V×Sc=4.0;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6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中:
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所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尺寸为:66mm*220mm*102mm,电池尺寸为V=1.48L;盖板的短边宽度为T=66mm;卷芯数目n=4;单个卷芯中单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为1.1m2,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Sc为1.1m2*4*2=8.8m2
计算可得:(T/(30×n))0.5/V×Sc=4.4;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4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中:
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所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尺寸为:66mm*220mm*102mm,电池尺寸为V=1.48L;盖板的短边宽度为T=66mm;卷芯数目n=2;单个卷芯中单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为0.88m2,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Sc为0.988m2*4*2=7.04m2
计算可得:(T/(30×n))0.5/V×Sc=5.0;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2m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中:
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所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尺寸为:70mm*148mm*112mm,电池尺寸为V=1.16L;盖板的短边宽度为T=70mm;卷芯数目n=4;单个卷芯中单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为0.62565m2,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Sc为0.62565m2*4*2=5.00m2
计算可得:(T/(30×n))0.5/V×Sc=3.3;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5m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中:
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所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尺寸为:70mm*148mm*112mm,电池尺寸为V=1.16L;盖板的短边宽度为T=70mm;卷芯数目n=2;单个卷芯中单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为1.25m2,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Sc为1.25m2*2*2=5.00m2
计算可得:(T/(30×n))0.5/V×Sc=4.66;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5m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中:
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2和盖板1,方形壳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3,卷芯3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4和负极片7,正极片4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和正极未涂布区6,负极片7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8和负极未涂布区9;
所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尺寸为:70mm*148mm*112mm,电池尺寸为V=1.16L;盖板的短边宽度为T=70mm;卷芯数目n=4;单个卷芯中单面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面积为0.688m2,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Sc为0.688m2*4*2=5.50m2
计算可得:(T/(30×n))0.5/V×Sc=3.62;
方形壳体2的高度记为h,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宽度记为c,c<h,进一步地,h-c=5m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方形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为2.5m2,其他参数和实验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计算可得:(T/(30×n))0.5/V×Sc=2.50。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方形锂离子电池中卷芯的数目为1个,其他参数和实验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计算可得:(T/(30×n))0.5/V×Sc=6.0。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h-c=11mm,其他参数和实验条件均与实施例4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h-c=15mm,其他参数和实验条件均与实施例4相同。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方形锂离子电池中卷芯的个数n=6,此时需要高度方向上更大的空间来布置极耳转接结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保持为5.00m2,h-c=12mm,其他参数和实验条件均与实施例6相同。计算可得:(T/(30×n))0.5/V×Sc=2.69。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方形锂离子电池中卷芯的个数n=4,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5的面积为7.7m2,其他参数和实验条件均与实施例6相同。计算可得:(T/(30×n))0.5/V×Sc=5.07。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421463860000191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
实施例1-8电池设计参数的选择都落在了本专利的优选范围以内,得到的电池产品能够兼顾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较优的循环容量保持率。在确定的电池尺寸设计下,关系式取值较低,则可能意味着活性材料涂布面积少,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也可能因为卷芯数目较多,此时会需要高度方向上更多空间以及额外设计用于极耳排布,技术实现的难度较大,同时可能导致卷芯垂直电池大面方向膨胀空间缩小,导致循环容量保持率下降。而关系式取值较高,则意味着涂布面积大,又或者卷芯数目少。前者提高了电池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后者降低了壳体中的空间利用率,二者都会导致卷芯膨胀的空间受限,造成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率下降。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数据对比可知,在确定电池的尺寸以后,当降低涂布面积使得专利所述关系式在优选范围外时,虽然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率较高,但是电池的能量密度显著降低。
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数据说明,当电池在设计时使选取的卷芯数目较少而导致关系式取值大于优选范围,则会因为角落浪费空间过多使得卷芯膨胀空间过小而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显著恶化。
实施例4与对比例3、4的数据说明,电池高度方向上可利用的空间对于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有影响。h-c的值越大,说明高度方向上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越低,此时在相同的能量密度设计下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率更低。
上表数据说明,实施例1-8的数据要优于对比例1-6的数据。这是因为在(T/(30×n))0.5/V×Sc和h-c的限制下,使得方形锂离子电池具备较高的壳体内空间利用率,同时又为卷芯的膨胀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可以在获得较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保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与之相对,在限定范围之外的电池要么因为空间利用率不足而导致能量密度低,要么因为没有预留合适的膨胀空间而导致循环容量衰减加速。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方形壳体和盖板,所述方形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所述卷芯包括设置于隔膜两侧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至少部分覆盖正极集流体一个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至少部分覆盖负极集流体一个表面的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
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1):
3.0≤(T/(30×n))0.5/V×Sc≤5.0 (式1);
其中,V为电池体积,单位为L;Sc为卷芯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面积,单位为m2;T为盖板短边的长度,单位为mm;n为卷芯的个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2):
3.2≤(T/(30×n))0.5/V×Sc≤4.5(式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式(3):
3.6≤(T/(30×n))0.5/V×Sc≤4.2(式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壳体垂直于顶盖平面的高度h和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宽度c满足:h-c≤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壳体的高度h和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宽度c满足:h-c≤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壳体的高度h和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宽度c满足:h-c≤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涂布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有机聚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涂布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有机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为多层结构;
所述负极集流体为多层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多层结构中有至少一层聚合物层;
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多层结构中有至少一层聚合物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采用的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锂、锰酸锂、钴酸锂或富锂锰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采用的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硅氧化物、锡、硬碳或软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压实密度PDc为2.3g/cm3~3.6g/cm3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压实密度PDa为1.4g/cm3~1.8g/cm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面积小于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的面积。
CN202111564795.5A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4243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4795.5A CN114243092B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4795.5A CN114243092B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092A CN114243092A (zh) 2022-03-25
CN114243092B true CN114243092B (zh) 2023-06-20

Family

ID=8075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4795.5A Active CN114243092B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30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7482B (zh) * 2022-09-19 2022-12-30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装置及电池的质检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602A (zh) * 2014-02-13 2014-05-07 东莞市安德丰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36227A (zh) * 2020-11-06 2021-06-25 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铝壳启停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5380B2 (ja) * 1996-04-25 2003-05-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48853A (ja) * 1998-07-30 2000-02-18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角型電池用捲回物の捲き芯
CN1713443A (zh) * 2005-07-18 2005-12-28 赵兵 胶态电解质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0433440C (zh) * 2005-10-14 2008-11-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
JP5168535B2 (ja) * 2007-02-20 2013-03-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71165B (zh) * 2010-02-08 2012-07-25 中南大学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1948B (zh) * 2012-10-11 2015-03-11 山东天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及加工方法
JP2015046237A (ja) * 2013-08-27 2015-03-12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204927434U (zh) * 2015-07-28 2015-12-30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方形动力软包锂离子电池
CN106299241B (zh) * 2016-08-22 2018-09-18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电芯的制作方法及卷绕式电池用电芯、极片
CN207265150U (zh) * 2017-09-26 2018-04-20 东莞市聚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放电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109962235B (zh) * 2018-04-28 2020-07-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8272041U (zh) * 2018-05-28 2018-12-21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
CN208781960U (zh) * 2018-10-15 2019-04-23 江西星盈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锂离子电池
CN214280053U (zh) * 2021-01-14 2021-09-24 惠州亿纬创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倒卷结构电芯以及包括其的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602A (zh) * 2014-02-13 2014-05-07 东莞市安德丰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36227A (zh) * 2020-11-06 2021-06-25 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铝壳启停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092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38098B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KR101366981B1 (ko) 리튬 이온 배터리
US1165829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econdary battery
JP3821434B2 (ja) 電池用電極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3332783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及び同電池における電解液の注液方法
JP6877094B2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
JP2011070932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4243092B (zh)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
WO2022267510A1 (zh) 平板式钠金属电池、电化学装置
CN109888162A (zh) 具备内嵌式极耳的胶黏结构电芯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电池
CN11342204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0285B (zh) 一种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负极的无析锂预嵌锂方法
CN112652754A (zh) 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0123860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電解液充填方法および電極端子構造
JP2001357874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15621532A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084943U (zh) 电极组件及软包电池
CN115360434A (zh) 一种具有预嵌锂功能的锂离子储能器件
CN201374362Y (zh)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用极芯及其电池
CN112909368A (zh) 一种用于三电极测试的电芯及其测试方法
CN220138384U (zh) 电池单体及电池模块
JP2013251281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324517U (zh) 一种补锂装置
CN221041222U (zh) 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324518U (zh) 一种单体电池修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