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3056B -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3056B
CN114243056B CN202111543417.9A CN202111543417A CN114243056B CN 114243056 B CN114243056 B CN 114243056B CN 202111543417 A CN202111543417 A CN 202111543417A CN 114243056 B CN114243056 B CN 114243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heat exchanger
module
working medium
organic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34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3056A (zh
Inventor
刘万辉
赵雪源
余睿
易法兵
万德鑫
李子君
熊振宇
张云
吉鹏宇
熊豪利
陈果
余潇
邓志凯
张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34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30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1113 priority patent/WO202310879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3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3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52Storage of heat in the fuel cell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01K25/1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the vapours being cold, e.g. ammonia, carbon dioxide, e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67Heat exchange or temperature measuring elements, thermal insulation, e.g. heat pipes, heat pumps, f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连接燃料电池电堆的阳极进气口并用于供应还原气体的第一供气模块,连接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进气口并用于供应氧气/空气的压缩供气模块,以及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压缩供气模块的中冷器之前的压缩供气管道连接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串接于压缩供气管道,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串接于所述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此外,还包括用来冷却燃料电池电堆的热量管理模块,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首先通过第一换热器吸收热量管理模块的热量,然后借助第二换热器吸收压缩供气模块的热量,充分回收系统能量,提升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比率,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率正成为全球各国的必然选择。
氢燃料电池技术通过氧气和氢气反应,产生电能,同时产物为水,没有任何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是一种真正的无污染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存在间歇性、不稳定的问题,发出的电能很难直接与电网连接,而如果把这些不稳定的清洁电能用来电解水产生氢气,通过氢气将这些能量储存起来,最后通过氢燃料电池技术把这些能量利用起来,这些能源将变成稳定、可靠且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当前应用较广泛的燃料电池技术通常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较低的工作温度,良好的启动性能以及较高的功率密度,正在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主流技术方案。其主要由燃料电池电堆、空气供应子系统、氢气供应子系统以及热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和水的同时,将释放大量的热量。同时为了减少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同时达到较高的反应效率,进入燃料电池电堆的空气需要经过空压机进行压缩以达到一定的压力,而作为空气供应子系统的核心部件,空压机消耗的电能将占到电堆输出电能的15%左右。空气经过空压机的压缩将变为高温高压的空气,而反应后的空气还具有较高的压力。双级空压机工作原理为通过电机带动双级压气叶轮高速旋转从而压缩空气,被双级空压机压缩出来的空气温度通常较高,该温度远高于燃料电池电堆所需要的反应温度,经过中冷、增湿等单元后,最后温度、湿度、压力、流量适宜的空气将进入燃料电池电堆与氢气进行反应。在目前车用燃料电池朝着大功率方向发展的背景下,空压机的能耗也越来越大,限制了燃料电池的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能够充分回收电堆以及压缩空气余热,提升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阳极进气口并用于供应还原气体的第一供气模块,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进气口并用于供应氧气/空气的压缩供气模块,以及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
所述压缩供气模块包括空压机组以及连接所述空压机组和所述阴极进气口的压缩供气管道,所述压缩供气管道连接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空压机组之间串接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串接于所述压缩供气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串接于所述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
可选地,所述中冷器和所述阴极进气口之间设有加湿器。
可选地,所述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包括第一膨胀涡轮、发电机、冷凝器、有机工质泵和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连接所述有机工质泵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膨胀涡轮的入口,所述第一膨胀涡轮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涡轮和所述发电机同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还原气体为氢气,所述第一供气模块包括氢气罐、连接所述氢气罐和所述阳极进气口的第一供气管道,设于所述第一供气管道的调压阀,以及设于所述调压阀和所述阳极进气口之间的氢气循环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气模块还包括氢气回收管道,所述氢气回收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的阳极排气口和所述氢气循环装置。
可选地,所述空压机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双级压气叶轮。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冷却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热量管理模块,所述热量管理模块包括冷却液循环管道、设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的冷却液循环泵和冷却液散热器。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散热器的入口之前串接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串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串接于所述有机工质泵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排气口的阴极排气管道,所述阴极排气管道连接第二膨胀涡轮,所述第二膨胀涡轮与所述空压机组传动连接。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压缩空气进入中冷器之前利用第二换热器吸收空压机组压缩后的压缩空气的高品位热量,借助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进行发电实现高品位热量回收,发出的电能可用于驱动空压机组运行,降低空压机组的实际能耗,或用于车辆其它用电部件;第二换热器换热的过程中,降低了压缩空气的温度,从而能够以较小尺寸的中冷器对压缩空气冷却,满足燃料电池的阴极进气的温度及压力需求。上述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回收压缩空气/氧气的高品位热量,降低了系统能耗以及系统体积,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还用来回收热量管理系统的热量,也即燃料电池电堆运行中产生的热量,提高燃料电池系统效率且保障燃料电池电堆安全运行;此外,该燃料电池系统还能够回收燃料电池电堆阴极排气的能量,借助阴极排气膨胀做功辅助推动空压机组,降低空压机组能耗,进一步提升燃料电池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系统图。
其中:
1-燃料电池电堆、2-第二膨胀涡轮、3-驱动电机、4-双级压气叶轮、5-压缩供气管道、6-第二换热器、7-中冷器、8-加湿器、9-氢气罐、10-调压阀、11-氢气循环装置、12-第一供气管道、13-氢气回收管道、14-冷却液循环泵、15-冷却液散热器、16-第一换热器、17-冷却液循环管道、18-有机工质泵、19-第一膨胀涡轮、20-发电机、21-冷凝器、22-阴极排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能够充分回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压缩气体高品位余热、排气的余热和压力势能、以及燃料电池电堆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降低空压机组的能耗,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提供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如图1所示,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1、第一供气模块、压缩供气模块、第二换热器6和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燃料电池电堆1是燃料或还原性气体,与氧化性气体的反应场所,是燃料电池系统的心脏,主要包括双级板、膜电极、密封件、紧固件等组成,具体设置可参考现有技术标准,用来提供反应所需的条件;第一供气模块用来向燃料电池电堆1的阳极进气口供应还原性气体如氢气,压缩供气模块则用来向燃料电池的阴极进气口提供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空气或氧气。
由于压缩供气模块压缩后的空气或氧气虽然压力满足阴极进气口的进气需求,但温度过高,需要通过中冷器7进行冷却,并通常还需要经加湿器8进行加湿,而第二换热器6的作用就在于在压缩空气进入中冷器7之前利用第二换热器6的一次侧吸收压缩空气的热量,并通过一次侧和二次侧换热将热量回收至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利用高品位热量进行发电,降低系统热量损失,提高系统效率。
具体而言,压缩供气模块包括空压机组和压缩供气管道5,空压机组通常采用驱动电机3直驱双级压气叶轮4,压缩供气管道5的一端连接双级压气叶轮4,另一端连接阳进气口。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阳极进气口用来通入氢气,第一供气模块对应采用氢气罐9、第一供气管道12、调压阀10和氢气循环装置11,第一供气管道12连接氢气罐9和燃料电池电堆1的阳极进气口,氢气罐9内的压力通常可达70MPa,因此第一供气管道12中还设有调压阀10,调压阀10和阳极进气口之间的第一供气管道12上连接有氢气循环装置11,通过氢气循环装置11将氢气供向阳极进气口。进一步地,燃料电池电堆1的阳极排气口和氢气循环装置11的另一入口之间还连接有氢气回收管道13,利用氢气循环装置11供气抽吸作用将未完全反应的氢气重新引入燃料电池电堆1进行反应,提高氢气反应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的发电原理如下,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包括第一膨胀涡轮19、发电机20、冷凝器21、有机工质泵18和第二换热器6,有机工质泵18用来驱动有机工质在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中循环,液态的有机工质从有机工质泵18的出口流出并进入第二换热器6的入口,吸收压缩空气的高品位热量后有机工质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有机工质,从第二换热器6的二次侧出口流向第一膨胀涡轮19的入口,推动第一膨胀涡轮19旋转,第一膨胀涡轮19旋转并带动发电机20发电,高温高压的气态有机工质在第一膨胀涡轮19内做功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有机工质,由第一膨胀涡轮19的出口进入冷凝器21的入口转化为低温低压液态的有机工质,然后由有机工质泵18推动进入下一轮的循环做功。
为优化上述实施例,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热量管理模块和第一换热器16,热量管理模块用来监测燃料电池电堆1的温度并对其进行冷却。通常而言,热量管理模块包括冷却液循环管道17、连接在冷却液循环管道17冷却液循环泵14和冷却液散热器15,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机构,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燃料电池电堆1的温度,控制机构根据当前温度控制冷却液循环泵14和冷却液散热器15的运行频率,使得冷却液在冷却液循环管道17循环。而对燃料电池电堆1冷却后进入冷却液散热器15之前的冷却液温度通常能达到80~90℃,经过冷却液循环泵14驱动进入冷却液散热器15对空散热后才能再次冷却燃料电池电堆1,本申请实施例则通过在冷却液循环管道17中串接第一换热器16,利用第一换热器16吸收冷却液的热量,对进入第二换热器6的二次侧之前的液态有机工质进行预加热,利用低品位的废热,提高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的发电效率。第一换热器16的一次侧串接在冷却液循环泵14的出口和冷却液散热器15的入口之间,第一换热器16的二次侧串接在有机工质泵18的出口和第二换热器6的二次侧入口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二膨胀涡轮2和连接在阴极排气口和第二膨胀涡轮2的进气口之间的阴极排气管道22。具体如图2所示,利用阴极排气管道22将反应后的阴极废气引入第二膨胀涡轮2,推动第二膨胀涡轮2做功,第二膨胀涡轮2与空压机组的双级压气叶轮4同轴连接,辅助驱动双级压气叶轮4旋转,降低驱动电机3功耗,提升燃料电池系统效率。
能够理解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供气模块不仅可以采用氢气供气,还可以采用甲烷等燃料气体供气;广义理解而言,第一供气模块还可以为第一供料模块,能够向燃料电池电堆1的阳极提供还原性物料即可,例如可以为气态或液态的甲醇,只要应用了的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及第二膨胀涡轮2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皆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中循环的有机工质的沸点需确保吸收压缩空气的高品位热量及热量管理模块热量的有机工质在进入第一膨胀涡轮19时能够充分气化,示例性地,有机工质可以采用R123、R245fa、氯乙烷、丙烷、正丁烷及异丁烷中的一种,也可以采用其它满足循环需要的有机工质。同时为避免第一膨胀涡轮19和第二膨胀涡轮2发生液击现象,第一膨胀涡轮19和第二膨胀涡轮2的入口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气液分离器,本申请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阳极进气口并用于供应还原气体的第一供气模块,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进气口并用于供应氧气/空气的压缩供气模块,以及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
所述压缩供气模块包括空压机组以及连接所述空压机组和所述阴极进气口的压缩供气管道,所述压缩供气管道连接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空压机组之间串接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串接于所述压缩供气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串接于所述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工质循环发电模块包括第一膨胀涡轮、发电机、冷凝器、有机工质泵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连接所述有机工质泵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膨胀涡轮的入口,所述第一膨胀涡轮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涡轮和所述发电机同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气体为氢气,所述第一供气模块包括氢气罐、连接所述氢气罐和所述阳极进气口的第一供气管道,设于所述第一供气管道的调压阀,以及设于所述调压阀和所述阳极进气口之间的氢气循环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模块还包括氢气回收管道,所述氢气回收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的阳极排气口和所述氢气循环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双级压气叶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冷却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热量管理模块,所述热量管理模块包括冷却液循环管道、设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的冷却液循环泵和冷却液散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散热器的入口之前串接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串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串接于所述有机工质泵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排气口的阴极排气管道,所述阴极排气管道连接第二膨胀涡轮,所述第二膨胀涡轮与所述空压机组传动连接。
CN202111543417.9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Active CN114243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3417.9A CN114243056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PCT/CN2021/141113 WO2023108792A1 (zh) 2021-12-16 2021-12-24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3417.9A CN114243056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056A CN114243056A (zh) 2022-03-25
CN114243056B true CN114243056B (zh) 2023-04-25

Family

ID=80757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3417.9A Active CN114243056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3056B (zh)
WO (1) WO20231087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1777B (zh) * 2022-08-23 2022-11-29 佛山仙湖实验室 高效稳定回收能量的燃料电池空气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241496B (zh) * 2022-09-22 2022-11-29 北京英博新能源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气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CN117117241B (zh) * 2023-10-18 2024-03-12 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散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7578744B (zh) * 2024-01-16 2024-03-26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冷量回收的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4538A (zh) * 2011-07-12 2012-01-1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的有机郎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03982259A (zh) * 2014-04-22 2014-08-13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rc系统的柴油发电机废热发电装置
CN109686998A (zh) * 2019-02-18 2019-04-26 广东索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燃气涡轮冷却燃料电池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10661020A (zh) * 2019-11-05 2020-01-07 大连依勒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
CN111477914A (zh) * 2020-04-08 2020-07-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13298067U (zh) * 2020-10-30 2021-05-28 王承伟 氢燃料电池电堆余热发电系统
CN113540502A (zh) * 2021-07-15 2021-10-22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氢气蒸发气的燃料电池余热发电系统
CN113530626A (zh) * 2021-07-15 2021-10-22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余热发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9778B (en) * 2001-04-16 2002-08-21 Asia Pacific Fuel Cell Tech Generating system for a fuel cell, and heat waste recircul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of the generating system
CN107310343B (zh) * 2017-06-08 2019-10-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中供气系统及供气方法
CN110911711A (zh) * 2019-12-12 2020-03-2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进气增压系统、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4538A (zh) * 2011-07-12 2012-01-1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的有机郎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03982259A (zh) * 2014-04-22 2014-08-13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rc系统的柴油发电机废热发电装置
CN109686998A (zh) * 2019-02-18 2019-04-26 广东索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燃气涡轮冷却燃料电池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10661020A (zh) * 2019-11-05 2020-01-07 大连依勒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
CN111477914A (zh) * 2020-04-08 2020-07-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13298067U (zh) * 2020-10-30 2021-05-28 王承伟 氢燃料电池电堆余热发电系统
CN113540502A (zh) * 2021-07-15 2021-10-22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氢气蒸发气的燃料电池余热发电系统
CN113530626A (zh) * 2021-07-15 2021-10-22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余热发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政 ; 刘煜 ; 张占奎 ; .100kW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水热模块设计与模拟.东方电气评论.2016,(02),1-6. *
阎哲泉 ; 王漫 ; 王江峰 ; 马少林 ; 戴义平 ;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有机工质余热发电联合系统特性的理论研究.动力工程学报.2013,(07),560-56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8792A1 (zh) 2023-06-22
CN114243056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43056B (zh)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CN108365235B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
CN108005742B (zh) 可部分回收利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驱动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13540541B (zh) 采用氨水作为燃料的sofc及其级联发电系统和操作方法
CN107086319A (zh) 氢燃料电池汽车高压储氢罐压力能回收装置
CN107819139B (zh) 基于可再生燃料电池/膨胀机混合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10544786A (zh)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477914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2768724B (zh) 一种lohc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5089849A (zh) 排气余热温差热电系统
CN209526159U (zh)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
CN114955997B (zh) 一种分布式天然气制氢系统
CN214625114U (zh) 一种液氢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
CN116779909B (zh) 一种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
CN220353910U (zh) 一种耦合氢燃料电池的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
CN216389455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的氨制氢系统
CN219800933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电单元热管理系统
CN219103363U (zh) 一种采用清洁能源的供能储能系统装置
CN114413505B (zh) 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的复合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16198322U (zh) 一种高压储氢能量回收系统
CN217602730U (zh) 一种太阳能与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的发电系统
CN218498107U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
CN213811217U (zh) 一种便携式铝-空燃料电池和热泵耦合循环制热系统
CN117307319A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的联合发电系统
CN1209838C (zh) 高温燃料电池阴极循环预热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