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4373B - 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 - Google Patents
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34373B CN114234373B CN202111545619.7A CN202111545619A CN114234373B CN 114234373 B CN114234373 B CN 114234373B CN 202111545619 A CN202111545619 A CN 202111545619A CN 114234373 B CN114234373 B CN 1142343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sh air
- temperature
- control unit
- time period
-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3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4F2110/00
- F24F2130/10—Weather information or forecas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其中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并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比较;当其低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获取预设时间段的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室外天气数据,并基于获取的室外天气数据建立针对预设时间段的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并获取当前室内空间引入额定新风量所需要的标准时长Q0;根据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并基于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峰谷通风调节,降低新风负荷,降低处理新风耗能,提高周期内空调制冷系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双碳节能的战略目标,营造舒适、节能的人居环境迫在眉睫。
现有的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的机组主要有新风换气机、空气净化器等,这些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的机组不区分室内的空气环境,直接将室内污浊空气与洁净空气一起抽到室外或进行混风送风,导致两种气流交叉、串气等现象,严重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并且这些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的机组只能根据当前室内外温差进行实时通风,达不到节能效果。同时,由于随着建筑维护结构保温性能、气密性的提高,室内引入新风所占空调总负荷的比例越来越高,如何实现新风引入过程的高效节能,是未来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新风环控机组在引入室外新风时不能根据室外环境天气的具体情况分情况处理,导致室内引入新风所占空调总负载的比例偏高,装置不够高效节能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
将获取的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比较;
当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低于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
获取预设时间段的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室外天气数据,并基于获取的所述室外天气数据建立针对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并获取当前室内空间引入额定新风量所需要的标准时长Q0;
根据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并基于所述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为夏季时,
所述室内空间温度区间包括夏季通风温度区最低阀值Tx1、夏季通风温度区最高温度阀值Tx2、夏季机组预设温度Tx0,Tx1<Tx0<Tx2,
当TSmin≥Tx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2的时间段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x2>TSmin≥Tx0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Smin≥Tx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的运行时长为Qx1,Qx1=Q0;和/或,当Tx2>TSmin≥Tx0时,对应的混风模式运行时长为Qx2,Qx2=Q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x0>TSmin≥Tx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全新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Tx1~Tx0之间对应的时间段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Tx1~Tx0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3,当Qx3≥Qx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x3=Qx0;或者,
当Qx3<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3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混风模式Qxs1,且Qxs1=Qx0-Qx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Smin<Tx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旁通排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低于Tx1对应的时间段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低于Tx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4,当Qx4≥Qx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x4=Qx0;或者,
Tx1~Tx0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s2,当Qx4+Qxs2≥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x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2,且Qxs2
=Qx0-Qx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Qx4+Qxs2<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x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2之后,Qxs2=Qx0-Qx4,并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3,且Qxs3=Qx0-Qx4-Qxs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为冬季时,
所述室内空间温度区间包括冬季通风温度区最低阀值Td2、冬季通风温度区最高温度阀值Td1、冬季机组预设温度Td0,Td2<Td0<Td1,
当TSmax<Td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2的时间段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d0>TSmax≥Td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Smax<Td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的运行时长为Qd1,Qd1=Q0;和/或,当Td0>TSmax≥Td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运行时长为Qd2,Qd2=Q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d1>TSmax≥Td0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全新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Td0~Td1之间对应的时间段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Td0~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3,当Qd3≥Qd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d3=Qd0;或者,
当Qd3<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3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混风模式Qds1,且Qds1=Qd0-Qd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Smax≥Td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旁通排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低于Td1对应的时间段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低于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4,当Qd4≥Qd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d4=Qd0;或者,
Td0~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s2,当Qd4+Qds2≥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d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2,且Qds2
=Qd0-Qd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Qd4+Qds2<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d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2之后,Qds2=Qd0-Qd4,并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3,且Qds3=Qd0-Qd4-Qds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
比较单元,用于将获取的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比较;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的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室外天气数据,并基于获取的所述室外天气数据建立针对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并获取当前室内空间引入额定新风量所需要的标准时长Q0;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并基于所述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风环控机组,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包括如上述的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新风环控机组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相应的设定阈值时,能够根据一定周期内的室外天气数据建立室外温度预测模式,从而能够根据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实现峰谷通风调节,降低新风负荷,降低处理新风耗能,提高周期内空调制冷系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新风环控机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新风环控机组运行全新风模式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新风环控机组运行混风模式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新风环控机组运行内循环模式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新风环控机组运行旁通排风模式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环控机组制冷及制热模式运行的控制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8为在夏季时,室外温度预设模型与Tx1、Tx0、Tx2的相对关系示意,具体示出TSmin≥Tx2的情况;
图9为在夏季时,室外温度预设模型与Tx1、Tx0、Tx2的相对关系示意,具体示出Tx2>TSmin≥Tx0的情况;
图10为在夏季时,室外温度预设模型与Tx1、Tx0、Tx2的相对关系示意,具体示出Tx0>TSmin≥Tx1的情况;
图11为在夏季时,室外温度预设模型与Tx1、Tx0、Tx2的相对关系示意,具体示出TSmin<Tx1的情况;
图12为在冬季时,室外温度预设模型与Td1、Td0、Td2的相对关系示意,具体示出TSmax<Td2的情况;
图13为在冬季时,室外温度预设模型与Td1、Td0、Td2的相对关系示意,具体示出Td0>TSmax≥Td2的情况;
图14为在冬季时,室外温度预设模型与Td1、Td0、Td2的相对关系示意,具体示出Td1>TSmin≥Td0的情况;
图15为在冬季时,室外温度预设模型与Td1、Td0、Td2的相对关系示意,具体示出TSmin≥Td1的情况。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排风风机;2、电控器;3、旁通排风风阀;4、排风温湿度传感器;5、二氧化碳传感器;6、翅片式换热器;7、新风风机;8、新风出口;9、内循环高效过滤器;10、内循环风进口;11、内循环风阀;12、排风进口;13、排风粗效过滤器;14、全热交换芯体;15、电加热;16、新风高效过滤器;17、新风粗效过滤器;18、新风风阀;19、新风进口;20、新风温湿度传感器;21、排风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新风环控机组,其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连接有冷媒管,内机包括内机壳体,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各腔体风道,包含新风通道、排风通道、内循环通道、旁通排风,内机壳体外接五个风口,新风进口19接室外用于引入新风,排风出口21接室外用于排出室内污风,排风进口12接室内用于引入室内污风,内循环风进口10接室内用于引入室内污风,新风出口8接室内用于引净化后的新风进入室内。
新风机具备全新风模式、混风模式、内循环模式、旁通排风模式。
全新风模式:如图2所示,关闭旁通排风风阀3、内循环风阀11。室外新风经新风进口19进入经新风风阀18,经新风粗效过滤器17及新风高效过滤器16进行净化,然后经电加热15(新风温度过低时开启,对新风进行预热,防止新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4时结冰)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4,经翅片式换热器6进行制冷或制热,由新风风机7经新风出口8后通过管道排出室外。同时室内污风经排风进口12进入,经排风粗效过滤器13过滤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4后由排风风机1经排风出口21后通过管道排出室外。新风与污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4内部进行热量及湿度的交换,实现节能的效果。
混风模式:如图3所示,关闭旁通排风风阀3。室外新风经新风进口19进入经新风风阀18,经新风粗效过滤器17及新风高效过滤器16进行净化,然后经电加热15(新风温度过低时开启,对新风进行预热,防止新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4时结冰)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4,同时室内污风经内循环风进口10进入,经内循环风阀11,经内循环高效过滤器9净化后与洁净新风混合后经翅片式换热器6进行制冷或制热,由新风风机7经新风出口8后通过管道排出室外。同时室内污风经排风进口12进入,经排风粗效过滤器13过滤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14后由排风风机1经排风出口21后通过管道排出室外。新风与污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4内部进行热量及湿度的交换,实现节能的效果。
内循环模式:如图4所示,关闭新风风阀18,仅开启新风风机7,关闭排风风机1,开启内循环模式,此时室内污风经内循环风进口10进入,经内循环风阀11,经内循环高效过滤器9净化后经翅片式换热器6进行制冷或制热,由新风风机7经新风出口8后通过管道排出室外。
旁通排风模式:如图5所示,关闭内循环风阀11,机组开启旁通排风模式,该模式室内污风不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排出室外,从而降低排风风机1能耗,使机组更加节能。
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
将获取的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比较;
当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不低于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进入全新风模式;
当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低于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
获取预设时间段的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室外天气数据,并基于获取的所述室外天气数据建立针对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并获取当前室内空间引入额定新风量所需要的标准时长Q0;
根据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并基于所述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
该技术方案中,新风环控机组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相应的设定阈值时,能够根据一定周期(具体例如未来24小时)内的室外天气数据建立室外温度预测模式,从而能够根据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实现峰谷通风调节,降低新风负荷,降低处理新风耗能,提高周期内空调制冷系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如图7所示,新风环控机组(具体可以为新风环控一体机,下简称机组)开机后,设置自动模式,此时,机组通过内置的5G模块接收来自服务器处理后的机组所在地区的未来时段天气预测数据。同时,根据初期用户设置的房间基本信息,判定周期内机组控制空气质量达标时所需新风量,继而判定机组所需通风标准时间Q0。同时,机组通过温湿度传感单元,获取实时室内外环境温湿度,综合判定空调执行模式。
机组数据采收后,判定周期内空调通风时间段,随后,空调进入运行状态,相应的浓度传感器(具体可以采用空气盒子)判定当前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是否<1000ppm,如果大于1000ppm,机组执行全新风模式,直到二氧化碳浓度降到1000ppm以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ppm后,机组进入运行模式判定,如无用户干预设置,机组按照预测天气模型执行新风节能运行模式。当机组不进行新风模式,机组不引入新风时,机组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温度设定点,判定是否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模式运行。如果房间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机组关闭压缩机进入停机状态。前述的新风节能运行模式,也即将新风引入在全新风、混风模式及旁通排风模式之间控制调整的模式,服务器对机组所在地区未来周期内天气预测,建立周期内天气数据,通过机组内置5G模块接收天气数据,建立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同时机组根据用户设置房间信息,判定当前房间额定新风量。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为夏季时,
所述室内空间温度区间包括夏季通风温度区最低阀值Tx1、夏季通风温度区最高温度阀值Tx2、夏季机组预设温度Tx0,Tx1<Tx0<Tx2,参见图8所示,当TSmin≥Tx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2的时间段运行,以使引入的新风热负荷尽量低,防止其对室内空间的温度带来不利波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温度较高,其环境最低温度已经超过机组模型内的最高温度,说明此时房间负荷较大,在满足引入新风和维持房间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混风模式实现新风引入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9所示,当Tx2>TSmin≥Tx0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以使引入的新风热负荷尽量低,防止其对室内空间的温度带来不利波动。
优选地,当TSmin≥Tx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的运行时长为Qx1,Qx1=Q0;和/或,当Tx2>TSmin≥Tx0时,对应的混风模式运行时长为Qx2,Qx2=Q0,从而保证新风的引入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0所示,当Tx0>TSmin≥Tx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全新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Tx1~Tx0之间对应的时间段运行。具体的,Tx1~Tx0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3,当Qx3≥Qx0时,此时说明全新风模式的引入时间足够新风需求,此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x3=Qx0;当Qx3<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3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混风模式Qxs1,且Qxs1=Qx0-Qx3,也即在Qx3<Qx0时,优先运行全新风模式,之后再运行混风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所示,当TSmin<Tx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旁通排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低于Tx1对应的时间段运行,进一步地,低于Tx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4,当Qx4≥Qx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x4=Qx0;或者,Tx1~Tx0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s2,当Qx4+Qxs2≥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x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2,且Qxs2=Qx0-Qx4,也即此时优选运行旁通排风模式,无需进行热回收,减小排风阻力,提高排风效率,在旁通排风模式不足够的时候,进一步运行全新风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Qx4+Qxs2<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x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2之后,Qxs2=Qx0-Qx4,并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3,且Qxs3=Qx0-Qx4-Qxs2,也即此时优选运行旁通排风模式,无需进行热回收,减小排风阻力,提高排风效率,在旁通排风模式不足够的时候,进一步运行全新风模式,在全新风模式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运行时长不够)时,最后运行混风模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为冬季时,
所述室内空间温度区间包括冬季通风温度区最低阀值Td2、冬季通风温度区最高温度阀值Td1、冬季机组预设温度Td0,Td2<Td0<Td1,参见图12所示,当TSmax<Td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2的时间段运行,以使引入的新风热负荷(冷量)尽量低,防止其对室内空间的温度带来不利波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温度较低,其环境最高温度低于机组模型内的最低温度,说明此时房间负荷较大,在满足引入新风和维持房间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混风模式实现新风引入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3所示,当Td0>TSmax≥Td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以使引入的新风冷负荷尽量低,防止其对室内空间的温度带来不利波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Smax<Td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的运行时长为Qd1,Qd1=Q0;和/或,当Td0>TSmax≥Td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运行时长为Qd2,Qd2=Q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4所示,当Td1>TSmax≥Td0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全新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Td0~Td1之间对应的时间段运行。具体的,Td0~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3,当Qd3≥Qd0时,此时说明全新风模式的引入时间足够新风需求,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d3=Qd0;当Qd3<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3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混风模式Qds1,且Qds1=Qd0-Qd3,也即在Qd3<Qd0时,优先运行全新风模式,之后再运行混风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5所示,当TSmax≥Td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旁通排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低于Td1对应的时间段运行,进一步地,低于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4,当Qd4≥Qd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d4=Qd0;或者,Td0~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s2,当Qd4+Qds2≥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d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2,且Qds2=Qd0-Qd4,也即此时优选运行旁通排风模式,无需进行热回收,减小排风阻力,提高排风效率,在旁通排风模式不足够的时候,进一步运行全新风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Qd4+Qds2<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d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2之后,Qds2=Qd0-Qd4,并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3,且Qds3=Qd0-Qd4-Qds2,也即此时优选运行旁通排风模式,无需进行热回收,减小排风阻力,提高排风效率,在旁通排风模式不足够的时候,进一步运行全新风模式,在全新风模式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运行时长不够)时,最后运行混风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冬季时,不论存在哪种具体的新风引入模式,只要TS≤电加热触发温度值,便可以启动电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接近某一温度具体可以为高于所述某一温度之上或者之下一定差值(例如1℃),具体可以根据相应地区的气候合理设置。
前述Q0是基于房间体积和室内空气品质要求计算的通风时间,根据房间信息所需总通风量和机组额定风量是定值,二者相除即是Q0。本发明中在各种新风引入模式下,只需要在建立的模型下选取最优通风时段,叠加等于Q0即可满足房间的通风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
比较单元,用于将获取的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比较;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的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室外天气数据,并基于获取的所述室外天气数据建立针对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并获取当前室内空间引入额定新风量所需要的标准时长Q0;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并基于所述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风环控机组,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包括如上述的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装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
将获取的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比较;
当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低于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
获取预设时间段的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室外天气数据,并基于获取的所述室外天气数据建立针对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并获取当前室内空间引入额定新风量所需要的标准时长Q0;
根据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并基于所述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
当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为夏季时,
所述室内空间温度区间包括夏季通风温度区最低阀值Tx1、夏季通风温度区最高温度阀值Tx2、夏季机组预设温度Tx0,Tx1<Tx0<Tx2,
当TSmin≥Tx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2的时间段运行;
当TSmin≥Tx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的运行时长为Qx1,Qx1=Q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x2>TSmin≥Tx0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x2>TSmin≥Tx0时,对应的混风模式运行时长为Qx2,Qx2=Q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x0>TSmin≥Tx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全新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Tx1~Tx0之间对应的时间段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Tx1~Tx0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3,当Qx3≥Qx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x3=Qx0;或者,
当Qx3<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3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混风模式Qxs1,且Qxs1 =Qx0-Qx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Smin<Tx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旁通排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低于Tx1对应的时间段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低于Tx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4,当Qx4≥Qx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x4=Qx0;或者,
Tx1~Tx0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xs2,当Qx4+ Qxs2≥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x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2,且Qxs2 =Qx0-Qx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Qx4+ Qxs2<Qx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in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x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x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2之后, Qxs2 =Qx0-Qx4,并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0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xs3,且Qxs3= Qx0-Qx4-Qxs2。
9.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
将获取的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比较;
当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低于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
获取预设时间段的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室外天气数据,并基于获取的所述室外天气数据建立针对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并获取当前室内空间引入额定新风量所需要的标准时长Q0;
根据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并基于所述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
当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为冬季时,
所述室内空间温度区间包括冬季通风温度区最低阀值Td2、冬季通风温度区最高温度阀值Td1、冬季机组预设温度Td0,Td2<Td0<Td1,
当TSmax<Td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2的时间段运行;
当TSmax<Td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的运行时长为Qd1,Qd1=Q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d0>TSmax≥Td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d0>TSmax≥Td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运行时长为Qd2,Qd2=Q0。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d1>TSmax≥Td0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全新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Td0~Td1之间对应的时间段运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Td0~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3,当Qd3≥Qd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d3=Qd0;或者,
当Qd3<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3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混风模式Qds1,且Qds1 =Qd0-Qd3。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Smax≥Td1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旁通排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处于低于Td1对应的时间段运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低于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4,当Qd4≥Qd0时,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且运行时长为Qd4=Qd0;或者,
Td0~Td1对应的时间段总时长为Qds2,当Qd4+ Qds2≥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d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2,且Qds2 =Qd0-Qd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Qd4+ Qds2<Qd0时,在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Smax的时间段运行旁通排风模式Qd4之后,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高于且接近所述Td1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2之后, Qds2 =Qd0-Qd4,并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0的时间段运行全新风模式Qds3,且Qds3= Qd0-Qd4-Qds2。
17.一种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
比较单元,用于将获取的所述二氧化碳实时浓度值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比较;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的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室外天气数据,并基于获取的所述室外天气数据建立针对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室外温度预测模型,并获取当前室内空间引入额定新风量所需要的标准时长Q0;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并基于所述室外温度预设模型的最低温度TSmin或者最高温度TSmax与室内空间温度区间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当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为夏季时,
所述室内空间温度区间包括夏季通风温度区最低阀值Tx1、夏季通风温度区最高温度阀值Tx2、夏季机组预设温度Tx0,Tx1<Tx0<Tx2,
当TSmin≥Tx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x2的时间段运行,当TSmin≥Tx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的运行时长为Qx1,Qx1=Q0;或者,当所述室内空间所在地区的季节为冬季时,
所述室内空间温度区间包括冬季通风温度区最低阀值Td2、冬季通风温度区最高温度阀值Td1、冬季机组预设温度Td0,Td2<Td0<Td1,
当TSmax<Td2时,控制调整所述新风环控机组的新风引入模式为混风模式,且控制所述新风环控机组在所述室外温度预测模型的温度接近所述Td2的时间段运行;
当TSmax<Td2时,对应的混风模式的运行时长为Qd1,Qd1=Q0。
18.一种新风环控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45619.7A CN114234373B (zh) | 2021-12-16 | 2021-12-16 | 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45619.7A CN114234373B (zh) | 2021-12-16 | 2021-12-16 | 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34373A CN114234373A (zh) | 2022-03-25 |
CN114234373B true CN114234373B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075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45619.7A Active CN114234373B (zh) | 2021-12-16 | 2021-12-16 | 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343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35480B (zh) * | 2022-09-16 | 2024-07-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新风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2864A (zh) * | 2012-12-26 | 2013-04-24 | 无锡博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新风系统中准确采集室外真实温度方法 |
JP2014040978A (ja) * | 2012-08-23 | 2014-03-06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 |
CN105258272A (zh) * | 2015-11-30 | 2016-01-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全热交换型新风机 |
CN108534290A (zh) * | 2018-04-20 | 2018-09-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组控制方法和新风机组 |
CN109764480A (zh) * | 2019-01-14 | 2019-05-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可节能的新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 |
CN111536667A (zh) * | 2020-05-09 | 2020-08-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128923A (zh) * | 2020-08-24 | 2020-12-2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92630B2 (en) * | 2001-03-12 | 2011-08-09 | Davis Energy Group,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cooling of buildings |
JP2011208808A (ja) * | 2008-08-06 | 2011-10-20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
US10168681B2 (en) * | 2011-12-13 | 2019-01-01 | Patrick Andrew Shiel | Development of certain mechanical cooling profiles and their use in an automated optimization method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ercial buildings during the cooling season |
JP2014159918A (ja) * | 2013-02-20 | 2014-09-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CN107458402A (zh) * | 2017-08-04 | 2017-12-1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9084424A (zh) * | 2018-08-13 | 2018-1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机组及节能运行控制方法 |
CN113251592A (zh) * | 2020-02-12 | 2021-08-13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全热新风机的运行控制方法 |
CN113739371B (zh) * | 2021-08-31 | 2023-03-07 | 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云端协同的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12-16 CN CN202111545619.7A patent/CN1142343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40978A (ja) * | 2012-08-23 | 2014-03-06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 |
CN103062864A (zh) * | 2012-12-26 | 2013-04-24 | 无锡博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新风系统中准确采集室外真实温度方法 |
CN105258272A (zh) * | 2015-11-30 | 2016-01-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全热交换型新风机 |
CN108534290A (zh) * | 2018-04-20 | 2018-09-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组控制方法和新风机组 |
CN109764480A (zh) * | 2019-01-14 | 2019-05-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可节能的新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 |
CN111536667A (zh) * | 2020-05-09 | 2020-08-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128923A (zh) * | 2020-08-24 | 2020-12-2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34373A (zh) | 2022-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16724B2 (en) | Integrated ventilation unit | |
CN110715364B (zh) |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US11874021B2 (en) | Fabricated air conditioner wal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11306646B (zh) |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105605753B (zh) | 基于多联机与新风机复合空调系统的新风送风温控系统 | |
CN113446705B (zh) | 一种地铁高效机房节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6594930B (zh) | 一种节能机房空调系统 | |
CN113266873A (zh) |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234373B (zh) | 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 | |
CN102519109A (zh) | 散热通风装置、散热通风系统及机房 | |
CN104566720A (zh) | 一种精密机房空调压缩机氟泵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2818318B (zh) | 手术室空调高效节能自控系统设备 | |
JP2007298252A (ja) | 住宅用換気装置 | |
CN112066457B (zh) | 一种高效智能温湿空调末端的控制方法 | |
CN205783335U (zh) | 空调设备和风机盘管 | |
CN100432561C (zh) | 换气系统风量控制方法 | |
CN114508811B (zh) |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及控制系统、方法 | |
CN215062400U (zh) | 新风空调系统 | |
JP2018017431A (ja) | 排気対応型床置ウォールスルー空調機及びこの空調機を備えた空調システム | |
CN216620123U (zh) | 新风机 | |
CN201944959U (zh) | 双系统空调装置 | |
Henderson Jr et al. |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st assessment of humidity control option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 |
EP3438561A1 (en) | Air handling unit with internal heat pump | |
CN115638517A (zh) | 一种集中控制系统 | |
CN204987232U (zh) | 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