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4287B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34287B CN114234287B CN202111338902.2A CN202111338902A CN114234287B CN 114234287 B CN114234287 B CN 114234287B CN 202111338902 A CN202111338902 A CN 202111338902A CN 114234287 B CN114234287 B CN 1142342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fresh air
- volume ratio
- air
- space occu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WSFSSNUMVMOOMR-UHFFFAOYSA-N Formaldehyde Chemical compound O=C WSFSSNUMVMOOM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72 Canis lupus famili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887 Su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84 oxygen consum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得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在空间占有容积率大于预设空间占有容积率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开启新风模式。在进行空调新风控制时,自动获取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并将该空间占有容积率作为是否开启空调新风模式的依据,无需用户进行主观操作,即可实现空调新风模式更为精准、灵活和智能的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在空调环境中的舒适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及空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多功能空调上市,例如附带除菌功能、除甲醛功能以及自清洁功能的多功能空调。相关技术中,同时兼有新风功能的空调设备,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语音或智能控制来开启空调的新风功能,调整新风机运行模式、风速大小等运行参数。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空调设备控制逻辑较简单,仅能根据用户主观选择来控制空调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因此无法实现更为精准、灵活和智能的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在进行空调新风控制时,自动获取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并将该空间占有容积率作为是否开启空调新风模式的依据,无需用户进行主观操作,即可实现空调新风模式更为精准、灵活和智能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得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在空间占有容积率大于预设空间占有容积率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开启新风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程序指令时,执行前述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前述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在进行空调新风控制时,自动获取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并将该空间占有容积率作为是否开启空调新风模式的依据,无需用户进行主观操作,即可实现空调新风模式更为精准、灵活和智能的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在空调环境中的舒适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外机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外机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外机的新风汇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图1-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是空调室外机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空调室外机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c)是空调室外机的新风汇总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1和空调室内机2,其中,空调室外机1包括冷凝水屯水区,冷凝水屯水区设置进新风的通口11;空调室内机设置排水管21,排水管21与通口11连通。空调室外机1还设置有新风汇总管12,通口11通过新风汇总管12与排水管21连通。新风汇总管上设置防回风挡板121,用于防止室内空气反向回风。
空调开启新风模式后,空调室外风机反转,内部压强降低,将室外新风通过通口11压入空调室外机1内部,并通过冷凝水屯水区中的冷凝水进行一次温度处理(例如夏季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对新风进行冷却处理;冬季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对新风进行升温处理)。经过一次温度处理的新风经由新风汇总管12送至空调室内机2,并通过排水管21中的排水对新风进行二次温度处理,降低室外环境对新风的温度影响,进而降低空调新风模式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可选地,排水管21的排水口设置存水弯211。一方面,有助于通过排水管21的新风与存水弯处211的排水充分接触来进行二次温度处理;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防止新风将排水管21中的排水重新吹回至空调室内机2内部。
可选地,排水管21的端口设置过滤网212。这样,过滤网212可以起到过滤作用,提高新风的清洁度,并能够增大新风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二者之间的换热效率。
结合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在空调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获得室外环境温度。
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语音或其他智能控制方式来开启空调的新风功能。空调器可以通过设置于室外环境的温度测量仪来获取室外环境温度,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获取当下地理位置的室外环境温度。
S302: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室外风机反转,并控制空调室内风机正转,以使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送至室内。
这里,第一预设环境温度的取值为[40℃,44℃],例如,40℃、41℃、42℃、44℃。本方案由于只通过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实现送新风,因而室外环境温度对空调新风质量有一定影响。当室外环境温度超过第一预设环境温度,视为高温环境,此时室外风机反转室内风机正转送新风已经无法满足空调送新风能力的需求,因而不建议开新风;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视为适宜环境,通过室外风机反转室内风机正转实现空调送新风。这样,能够尽量保证空调送新风功能的正常运行,并提高空调送新风的新风质量。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开启新风模式时,首先判断室外环境温度的适宜性,当室外环境温度适宜时,控制室外风机反转室内风机正转,使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送至室内,通过冷凝水和排水管中的排水对新风的二次温度处理(冷却/升温),降低室外环境对新风的温度影响,进而降低新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这样,在提高室内空气新鲜度的同时,避免室外新风对室内环境的过度影响,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在空调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获得室外环境温度。
S402: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室外风机以第一转速反转,并控制空调室内风机以第二转速正转,以使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送至室内。
其中,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满足如下关系:
r2=r1+Δr
其中,r1为第一转速,r2为第二转速,Δr为补偿转速。
空调开启新风模式后,控制空调室内风机以大于空调室外风机转速的第二转速正转,使得空调室内风机转动带来的压强变化大于室外风机转动带来的压强变化,由空调室内机到空调室外机的压强呈阶梯变化,有助于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时,与处于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内的水分充分接触,更好地对新风进行温度处理,降低新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可选地,按照如下方式确定补偿转速:基于室外环境温度,通过查找转速关联关系表确定与室外环境温度相对应的转速;将与室外环境温度相对应的转速作为补偿转速。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后,通过查找转速关联关系表确定与室外环境温度相对应的转速(补偿转速)。如下表1示出了一种可选的室外环境温度与转速的关联关系表:
表1室外环境温度与转速的关联关系表
转速关联关系表中,室外环境温度的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例如24℃)的温度差值越大,转速(补偿转速)越大,即,补偿转速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呈正相关。这样,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异常升高/降低,增大由空调室内机到空调室外机的压强的阶梯变化幅度,能够适应性延长新风与处于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内的水分的接触时间,更好地对新风进行温度处理,降低新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开启新风模式后,控制空调室内风机以大于空调室外风机转速的第二转速正转,使得空调室内风机转动带来的压强变化大于室外风机转动带来的压强变化,由空调室内机到空调室外机的压强呈阶梯变化,有助于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时,新风与处于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内的水分充分接触,更好地对新风进行温度处理,降低新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结合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在空调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获得室外环境温度。
S502: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且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室外风机间断反转,并控制室内风机间断正转,以使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送至室内。
其中,第二预设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第二预设环境温度的取值为[33℃,36℃],例如,33℃、34℃、35℃、36℃。
空调开启新风模式后,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且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即室外环境温度处于较高温的情况下,控制室外风机以及室内风机间断运行,有助于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时,与处于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内的水分充分接触,更好地对新风进行温度处理,降低新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可选地,控制室外风机间断反转,并控制室内风机间断正转,包括:控制室外风机按照第一间隔时长反转,并控制室内风机按照第二间隔时长反转;其中,第一间隔时长大于第二间隔时长。
空调开启新风模式后,在室外环境温度处于较高温的情况下,控制室外风机以及室内风机间断运行,并使室外风机的第一间隔时长大于室内风机的第二间隔时长,使得空调室内风机转动带来的压强变化大于室外风机转动带来的压强变化,由空调室内机到空调室外机的压强呈阶梯变化,有助于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时,与处于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内的水分充分接触,更好地对新风进行温度处理,降低新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开启新风模式后,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且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即室外环境温度处于较高温的情况下,控制室外风机以及室内风机间断运行,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时,延长新风与处于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内的水分的接触时间,有助于新风与处于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内的水分充分接触,更好地对新风进行温度处理,降低新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空调按照新风模式运行后,确定新风模式运行过程中的房间温度变化量;利用房间温度变化量对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进行修正以确定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控制空调按照最终目标温度运行。
新风模式运行过程中的房间温度变化量,可以利用灵敏度较高的温度测量仪来确定,也可以首先计算空调按照新风模式运行时送进房间的热量Q,然后根据房间的大小计算出房间温度变化量。具体可以根据热量公式(Q=CMΔt)来计算获得房间温度变化量Δt,其中,C为当前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M为空气质量,Δt为房间温度变化量。空气质量M可以按照公式M=ρ×V计算获得,其中,ρ为房间空气密度,V为房间体积大小。
本方案利用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转动带来的压强变化,将室外的新风送至室内。空调新风模式运行结束后,会对房间内的初始温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风模式运行后,利用房间温度变化量对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进行修正以确定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有助于将房间温度更快地调节至最适宜用户的温度环境,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温度调节需求。
可选地,利用房间温度变化量对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进行修正以确定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包括:
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最终目标温度:
T=T0+ΔT
其中,T为最终目标温度,T0为当前目标温度,ΔT为房间温度变化量。
例如,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如果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T0为25℃,房间温度变化量ΔT为0.5℃,则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为25.5℃。
可选地,利用房间温度变化量对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进行修正以确定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包括:
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最终目标温度:
T=T0-ΔT
其中,T为最终目标温度,T0为当前目标温度,ΔT为房间温度变化量。
例如,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如果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T0为25℃,房间温度变化量ΔT为0.5℃,则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为24.5℃。
结合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在空调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获得室外环境温度。
S602: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室外风机反转,并控制空调室内风机正转,以使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送至室内。
S603:空调按照新风模式运行后,确定新风模式运行过程中的房间温度变化量。
S604:利用房间温度变化量对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进行修正以确定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
S605:控制空调按照最终目标温度运行。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在新风模式运行结束后,利用房间温度变化量对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进行修正以确定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有助于将房间温度更快地调节至最适宜用户的温度环境,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温度调节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01:获得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
这里,预设空间为空调进行空气调节的地理空间,例如空调所处的房间。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A=N/V
其中,A为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N为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数量,V为预设空间的体积。
可选地,目标对象包括人体和其他生物;获得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空间占有容积率:
其中,A为空间占有容积率,A1为人体空间占有容积率,A2为其他生物空间占有容积率,为人体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为其他生物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
这里的其他生物可以是猫、狗、猪等家庭宠物。在人和宠物共存的空间环境中,引入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来综合计算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进而通过该空间占有容积率衡量该空间内对于新风的需求,能够更精准地控制空调新风模式的开启或关闭,在满足人体和宠物的新风需求的同时,降低新风模式运行的频率,从而降低空调新风模式运行对空调正常制冷/制热空气调节的影响。
可选地,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其他生物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获得其他生物的平均体积;基于平均体积,通过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关联关系表确定与平均体积相对应的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将与平均体积对应的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作为其他生物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
获取其他生物的平均体积后,通过查找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关联关系表确定与平均体积相对应的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如下表2示出了一种可选的其他生物的平均体积与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的关联关系表:
表2其他生物的平均体积与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的关联关系表
一般来说,生物的体积越大,耗氧量越大,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空气废料的能力也越强。因此,空间占有容积率中,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与其他生物的平均体积正相关,能够更为精准地衡量该空间内目标对象对于新风的需求,从而更为精确地控制空调新风模式的开启或关闭。
S702:在空间占有容积率大于预设空间占有容积率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开启新风模式。
在实时空间占有容积率大于预设空间占有容积率(例如5/m3)的情况下,表明当前空间内的用户比较多,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空气废料较多,为了更好地保障用户的身体健康,控制空调开启新风模式,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进而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在进行空调新风控制时,自动获取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并将该空间占有容积率作为是否开启空调新风模式的依据,无需用户进行主观操作,即可实现空调新风模式更为精准、灵活和智能的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在空调环境中的舒适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801:获得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
S802:在空间占有容积率大于预设空间占有容积率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开启新风模式。
S803:在空调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获得室外环境温度。
S804: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室外风机反转,并控制空调室内风机正转,以使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送至室内。
S805:空调按照新风模式运行后,确定新风模式运行过程中的房间温度变化量。
S806:利用房间温度变化量对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进行修正以确定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
S807:控制空调按照最终目标温度运行。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首先,在进行空调新风控制时,自动获取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并将该空间占有容积率作为是否开启空调新风模式的依据,无需用户进行主观操作,即可实现空调新风模式更为精准、灵活和智能的控制;其次,在空调新风运行时,首先判断室外环境温度的适宜性,当室外环境温度适宜时,控制室外风机反转室内风机正转,使新风依次通过冷凝水屯水区和排水管送至室内,通过冷凝水和排水管中的排水对新风的二次温度处理(冷却/升温),降低室外环境对新风的温度影响,进而降低新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最后,在新风模式运行结束后,利用房间温度变化量对空调的当前目标温度进行修正以确定空调的最终目标温度,有助于将房间温度更快地调节至最适宜用户的温度环境,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温度调节需求。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在空调环境中的舒适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90和存储器(memory)91,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92和总线93。其中,处理器90、通信接口92、存储器91可以通过总线9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9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90可以调用存储器9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9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9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9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9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在进行空调新风控制时,自动获取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并将该空间占有容积率作为是否开启空调新风模式的依据,无需用户进行主观操作,即可实现空调新风模式更为精准、灵活和智能的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在空调环境中的舒适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含上述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当用于本申请中时,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会在本申请中使用以描述各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别开。例如,在不改变描述的含义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叫做第二元件,并且同样第,第二元件可以叫做第一元件,只要所有出现的“第一元件”一致重命名并且所有出现的“第二元件”一致重命名即可。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都是元件,但可以不是相同的元件。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8)
1.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
在所述空间占有容积率大于预设空间占有容积率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开启新风模式;
其中,所述目标对象包括人体和其他生物;所述获得处于预设空间内的目标对象的空间占有容积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空间占有容积率:
其中,A为空间占有容积率,A1为人体空间占有容积率,A2为其他生物空间占有容积率,为人体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为其他生物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
其中,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其他生物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
获得其他生物的平均体积;
基于所述平均体积,通过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关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平均体积相对应的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
将与所述平均体积对应的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作为所述其他生物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其中,空间占有容积率权重与其他生物的平均体积正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室外机的冷凝水屯水区设置进新风的通口,所述通口与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管连通;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空调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获得室外环境温度;
在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室外风机反转,并控制空调室内风机正转,以使新风依次通过所述冷凝水屯水区和所述排水管送至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空调室外风机反转,并控制空调室内风机正转,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室外风机以第一转速反转,并控制所述空调室内风机以第二转速正转;
其中,所述第一转速与所述第二转速满足如下关系:
r2=r1+Δr
其中,r1为第一转速,r2为第二转速,Δr为补偿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所述补偿转速:
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通过查找转速关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相对应的转速;
将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相对应的转速作为所述补偿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空调室外风机反转,并控制空调室内风机正转,包括:
在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且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室外风机间断反转,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间断正转;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环境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室外风机间断反转,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间断正转,包括:
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照第一间隔时长反转,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按照第二间隔时长反转;
其中,所述第一间隔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间隔时长。
7.一种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
8.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38902.2A CN114234287B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PCT/CN2022/102390 WO2023082659A1 (zh) | 2021-11-12 | 2022-06-29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38902.2A CN114234287B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34287A CN114234287A (zh) | 2022-03-25 |
CN114234287B true CN114234287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80749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38902.2A Active CN114234287B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34287B (zh) |
WO (1) | WO20230826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34287B (zh) * | 2021-11-12 | 2024-04-2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4234288B (zh) * | 2021-11-12 | 2024-06-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36021A (zh) * | 2014-10-15 | 2014-12-24 | 北京雷克利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除霾机运行模式智能设定方法 |
CN204806565U (zh) * | 2014-06-23 | 2015-11-25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新型智能换气及冷凝水再利用节能环保型空调 |
CN105972697A (zh) * | 2016-05-26 | 2016-09-28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 |
CN107559964A (zh) * | 2017-09-11 | 2018-01-09 | 太仓迭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平衡封闭与半封闭空间空气质量的新风系统 |
CN108592304A (zh) * | 2018-04-27 | 2018-09-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换新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1223496A1 (zh) * | 2020-07-31 | 2021-11-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升温灭菌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37440A (en) * | 1979-04-13 | 1980-10-27 | Hitachi Ltd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CN107895080B (zh) * | 2017-11-14 | 2021-06-2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融合图像信息的大空间建筑空调动态负荷估计及新风量控制方法 |
CN111140982A (zh) * | 2020-01-18 | 2020-05-12 | 烟台市安特洛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家庭用的可室内外通风换气的新型空调 |
CN112665142A (zh) * | 2020-12-11 | 2021-04-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建筑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3531649A (zh) * | 2021-07-12 | 2021-10-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
CN114234288B (zh) * | 2021-11-12 | 2024-06-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4234287B (zh) * | 2021-11-12 | 2024-04-2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2021
- 2021-11-12 CN CN202111338902.2A patent/CN114234287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6-29 WO PCT/CN2022/102390 patent/WO202308265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806565U (zh) * | 2014-06-23 | 2015-11-25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新型智能换气及冷凝水再利用节能环保型空调 |
CN104236021A (zh) * | 2014-10-15 | 2014-12-24 | 北京雷克利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除霾机运行模式智能设定方法 |
CN105972697A (zh) * | 2016-05-26 | 2016-09-28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 |
CN107559964A (zh) * | 2017-09-11 | 2018-01-09 | 太仓迭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平衡封闭与半封闭空间空气质量的新风系统 |
CN108592304A (zh) * | 2018-04-27 | 2018-09-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换新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1223496A1 (zh) * | 2020-07-31 | 2021-11-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升温灭菌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82659A1 (zh) | 2023-05-19 |
CN114234287A (zh) | 2022-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34288B (zh)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14234287B (zh) | 用于空调送新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13110082B (zh) | 用于家电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家电 | |
CN110895010B (zh)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10645631B (zh)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DE112009000743T5 (de) | Regelung für örtliche Komfortzone | |
CN114659170B (zh) | 用于控制新风空调的方法及装置、新风空调、存储介质 | |
CN110736248A (zh) | 空调出风温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1895608A (zh) | 空调器与通风机的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0715352A (zh) | 用于家用电器的加湿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 |
CN110873428A (zh) | 空调清洁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477799B (zh) | 空调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715354A (zh) | 用于家用电器的加湿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 |
CN111380161A (zh) | 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 |
CN113483471A (zh) |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 |
CN113531859B (zh) |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09323406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服务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578451B (zh) | 用于控制空调器升温灭菌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 |
CN115793484B (zh) |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 |
CN113639405B (zh)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 |
CN113623830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715356A (zh) | 用于家用电器的加湿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 |
CN110873431A (zh) | 空调清洁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6734432A (zh) |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531669B (zh) | 空调器的电辅热模块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